
导读:深圳一外卖小哥担心疫情带被子送餐,外卖小哥想挣点钱有多不易?每天无论风雨,都要送货,和快递有点像,但是跟快递又不同,讲究时效性,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食品送到,按照工作量计算收入。看着收入很多,但是工作也很辛苦。但是话说回来,哪里有不辛苦的
深圳一外卖小哥担心疫情带被子送餐,外卖小哥想挣点钱有多不易?每天无论风雨,都要送货,和快递有点像,但是跟快递又不同,讲究时效性,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食品送到,按照工作量计算收入。看着收入很多,但是工作也很辛苦。但是话说回来,哪里有不辛苦的工作呢?现在的工作,无外乎两种,出卖知识,出卖体力。如果你知识水平够高,就坐在办公室里,做着光鲜亮丽的工作,但是压力也很大,因为无论是与领导交往,还是与同事交往,都是门学问,同时,工作技能也需要非常厉害。知识水平不高呢,也没关系,就是出卖体力,辛苦一些,只要你肯吃苦,就会有高回报,只是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人身安全。如果你想清楚要做外卖小哥,就加油干吧,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加油。只要你肯付出辛苦,外卖小哥的收入还是蛮高的。拿北京的外卖小哥来说,有很多不辞辛苦的人,收入上万元也不是奢望。
在北京,和1位跑众包的外卖小哥交流过。这位小哥住在3环周围,自己注册了外卖众包,找了一个附近的熟悉的哥们带了他一阵,找准了外卖的规律,每天跑得并不是很辛苦,赚的钱也算可以。因为他是自己注册跑众包,所以要投资一定的成本:1个电瓶车,最好是大功率的,备两块电池,大概2000多到3000元的样子;一套跑外卖的行头,包括衣服、雨具、保温的箱子等,大概200元。成本下来也就3000元。总体来说,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只靠体力吃饭的话,送外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送外卖一定要机灵,不能太死板,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外卖小哥总让人投诉,而机灵的外卖小哥即使出现一点儿问题也不会有人投诉的关键,因为他能摆平顾客。一切职业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一定的难处,所以想干什么必须做好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不要盲目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
外卖送餐员的工资,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此前外卖员一单的提成是五块钱的,而如今基本上是四块钱左右了。
如果外卖员一天送25单,一天的收入大概也就100块钱左右,一个月下来也就3000多。当然了,如果一天送60多单,一个月下来能赚到7000多,在三四线城市来说,也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2019年1月21日,58同城招聘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送餐员平均薪资达7750元每月,其中杭州最高,平均月薪达9121元。这样的薪资水平甚至超过了行政、文员等一些白领岗位,超出送餐员期望薪资。
扩展资料:
送外卖最快的方法
把地图上面想象成一格一格的,记住主干道,分清方向就很简单了,多跑两次就记住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手机地图。
范围内先设四个点记住方位再慢慢增加就不会忘记,正方形区域四个角。
买份城区地图然后准备一只笔骑自行车跑一遍在城区地图上标记每个楼盘的详细名称。或者可以打印一份最小的周边地图截图。这样最快。
前几次要学会开口问路人。
人民网-外卖骑手:只要有订单就不怕熬夜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相信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
对于企业主来说,这场疫情导致整个经济几乎停摆,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订单量大幅下滑,企业面临着存亡的危机。
对于求职者来说,这场疫情也是一场关乎职业生涯的大考验。企业日子不好过,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裁员必不可免,不少职员都面临着被裁的风险。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中年职员,工资支出高、工作效率低,自然成了被裁员的首要对象。
韦A(化名)就是在这场考验中,被裁的一员。
韦A今年34岁,被裁之前是公司营销组的小组长,算是个中低层干部,月薪4000元,加上提成以及年终奖等各项收入,综合下来一年收入8-12万左右,在三线城市里,这样的工资算是还不错的了,有车有房有妻有儿,除了每月的房贷之外,没有多大的压力。
公司是做东盟进出口贸易的,这场疫情对行业的冲击很大,今年过完年后,订单量几乎下滑了80%多,公司受到严重冲击。
今年过完元宵节时,本想回公司上班的韦A突然接到领导的电话,说公司暂不上班,员工需要在家待岗,工资只发底薪的80%。韦A想,不用上班,每个月还能拿3000多的工资,也还算不错。
可是,随着疫情在国外的蔓延,公司的业务迟迟没有恢复,这就意味着,在工作停摆的这段时间,公司要支付大量的薪水给待岗的员工,现金流本就不充足的公司,也进入步履维艰难以生存的境地。
在家待了一个多月后,领导突然给韦A打电话,说公司要裁员了,韦A正在裁员的行列里,领导建议他可以去找下一份工作了。
韦A怎么也想不到,平时业绩还不错的他,竟然也被裁员了!
虽然得到了一笔补偿,但是想着每个月还有近3000元的房贷要还,再过两年儿子也要开始上小学,到时候又得承担一笔不小的支出,原本打算创业的韦A在妻子的劝说下重新出去找工作。
可是,韦A快35岁了,这年龄本就不太好找工作,再加上疫情影响,各行各业的经济环境都不太好,韦A投出的简历都像是石头沉进了大海之中一样,杳无回音。
整天待在家里,备受妻子的数落,韦A的心里也不是很好受。再找不到工作,不仅生活要受到影响,夫妻感情也要受到影响了。不得已,韦A找到了朋友,让朋友帮忙介绍工作,只要工资和之前差不多就行了。
这位朋友说:正好,我这里有一份工作,也是“跑市场的”,每天8小时,月入4000元,如果拼一点,月入5000、6000没什么问题。
韦A问:是什么工作
朋友回答:外卖员!
一开始,韦A还撇不下面子,觉得自己本来好歹也是个白领,现在跑来送外卖,真是丢份儿。
但是跟着朋友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这份工作虽然忙是忙了点,但是胜在自由,想接单的时候接单,想休息的时候休息,时间可以自行安排!
第一个月下来,工作马马虎虎的韦A竟然也拿到了快4000元的工资。第二个月,已经完全上手的韦A,竟然拿到了7300多元,快接近之前在公司上班时的一倍了!
韦A觉得,自己再勤快些,接多些单,下个月月收入达到8000、9000元不是个难事!这时候他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很多朋友觉得,外卖员工资有这么高
小编想说的是,如果你够勤奋,那还真的有!根据国内某机构此前发布的《送餐员就业报告》显示,前些年,全国外卖骑手平均薪资就已经达到7750元,已经超过了行政、文员等白领岗位。
那些月入过万的外卖小哥,还真的不是传说!
难怪有网友调侃:别拦着我,我要去送外卖。
报告还称, 外卖小哥市场,一直是供不应求的,企业一直对外卖小哥求贤若渴,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送外卖的行列中。
毕竟,当今的人们越来越懒,自己在家做饭的人越来越少,在公司加班的人越来越多,外卖的需求可谓是越来越大!一天到晚东奔西跑的外卖小哥,工作强度远超行政、文员等白领岗位,因此工资高些,无可厚非。
在一些网友的眼中,外卖员超过7000元的月薪,已经算是“高薪”了,但这个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挣得到的。
一些外卖小哥说,送外卖挣高薪也不容易,一般外卖的高峰期是午餐和晚餐的时候,这时候特别忙,忙得几乎没时间吃饭,而且,晚上22点之后,也是外卖的高峰期,想挣高薪的,加班送夜宵那是常事,算下来,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一般都在10小时以上了。
因为不能按时吃饭,不少外卖小哥还患上了胃病。此外,外卖小哥还面临着风吹雨淋、遭遇交通事故、面对顾客差评和投诉罚款的风险。
但即便如此,外卖小哥这份职业还是给了不少人希望,正如韦A这类大龄失业青年一样,被裁员后很难找到工作,依靠着送外卖,也能养家糊口,甚至还比原来的工作好上不少。
不过,送外卖也是一件体力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适应的,你说呢
疫情结束后,外卖骑手的工资会上涨吗?
随着疫情的爆发,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餐饮行业更是严重。但是餐饮业也有自救的办法那就是外卖。然而外卖骑手也是人,他们也害怕病毒,所以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他们还坚持送外卖,确实很辛苦,而且值得表扬,是他们不畏惧病毒,给很多人解决的吃饭问题,这也让很多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有了一口热腾腾的饭菜,同时也送去家人,爱心人士暖暖的爱心呢!
假如没有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可能很多人都会被病毒感染,所以他们舍弃自己为了大家。我觉得等疫情结束后,应该适当的给外卖骑手涨涨工资,毕竟大家都不容易,都是为了生活。同时呢,我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对外卖骑手多一些理解,不要动不动就投诉,谁都有困难的时候,得饶人处且饶人哦!
不过唇亡齿寒,很多行业不景气,而千千万万的人也要生活。也不是说非得涨多么高,适当的调整调整,由于受疫情的影响,现在整个社会都一样受影响呢!多多少少涨一些也算是对外卖骑手的一些感谢和重视呢!
不过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估计涨幅不太明显,毕竟很多行业都受影响,那么就业的人也就多起来了。到时候,人多岗位少,说不定还有降的可能呢。毕竟每个人都要有一口饭吃的呀!所以不管怎么样,外卖小哥也要把心态放平和哈。希望我们这些普通岗位的普通人,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希望外卖小哥有更多的订单,能够多挣点钱,能够更好的生活,而且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哈!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宅男宅女们只需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送上门的美好生活,而这种懒人经济也催热了配送产业,一种叫外卖送餐员、业内又称骑手的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载着专业的保温箱,说着规范的服务用语,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招聘市场上都非常受欢迎。
比快递员收入高,但压力不小
在一家外卖公司配送站的招聘介绍上,看到对于送餐员的要求并不高:工作时要穿工作服,会骑电动车,会用智能手机,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送餐员的主要工作是在合作餐饮点附近两公里内送餐,工作时间是每天上午10点到晚上8点,中间还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有时薪资比快递员还高,“通常一个骑手的月收入在四千元左右,但是一个熟练的骑手,一个月的工资能达到六七千。”
不过,外卖送餐员的压力也不小。在城区从事骑手工作半年多的徐师傅告诉记者,自己做过快递员,知道骑手的收入比快递员高,但是工作的压力相对更大。
骑手每天送餐次数的极限差不多在30单左右,算下来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度过,而且往往别人的吃饭时间,正是他们争分夺秒的黄金时间。“每天饿着肚子给别人送饭,而且风雨无阻。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买点零食吃。”徐师傅坦言。
“年前,我们这边的送餐员才20人,现在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一倍多,未来还需要扩大队伍。”中山东路上一家外卖公司配送站的负责人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外卖量在不断增加,“去年年底,日外卖量还只有几百件,今年日外卖量已突破千件,如果按照一个骑手平均每天送30件的量,那么骑手的缺口还差三分之一左右。更何况,这外卖量还在不断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宁波大部分外卖配送公司都是在去年发展起来,而且发展迅速,大多处于招兵买马的状态。在一些招聘网站上,“送餐员”、“骑手”成了热搜词。记者查阅网上一家大型招聘网站信息,发现宁波餐饮招聘的送餐员人数不小,比如江东百丈东路上的一家配送站写着招收100人,在申请记录上记者看到,今年3月以来每天有三位申请者申请送餐员职位。
从包括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几个外卖平台的送餐员处了解到,最近由于人手多、季节性等原因,整体的工作量有所下降,工资也随之降低。目前,送餐员的平均工资大约为4000元,而半年前,可以拿到约2倍。
不知不觉,疫情已经来到了第三个年头。三年来,厨师们在疫情之下经历着各种起起落落,悲欢离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疫情下,厨师们的生存故事。
2020年1月,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沉浸在春节气氛的中国按下了暂停键。不少餐厅在刚刚挂上的“春节连市”下面,匆匆贴上了“禁止堂食”“关店”的字样。
一时之间,每年这个时候最忙碌的厨师被迫歇业。
原本大家以为这是一场转瞬即逝的疫情,结果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第三个年头也来了,疫情还在。在这三年里,很多厨师开始失业、转行。
“青春才几年?疫情就占了三年。”很多厨师也因此失去了职业生涯中宝贵的三年……
失业、欠债、转行…… 厨师们在疫情下艰难求生时代的灰,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疫情下的厨师,同样承受了时代的“重压”。
来自深圳的栾师傅说,因为深圳疫情的不断反扑,他已经换了几份工作了:“因为疫情我已经换了三份工作了,我干餐饮十几年了从来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疫情前,栾师傅在深圳的一家星级酒店做宴会厨师,每个月月薪基本能保证在10000元左右。但疫情出现后,他工作的酒店生意不景气,加上疫情期间办不了宴会,酒店开始实行轮岗,薪资也是停一个月,发一个月,而且还降薪了,迫于生活的压力,栾师傅便离职了。
离职后,栾师傅先后在一些餐厅工作,但都因为疫情影响要么生意不好工资很难准时发、要么直接关店倒闭,栾师傅只能不停地换工作。
△来源:红厨网摄
今年,深圳的疫情反反复复,他只能赋闲在家。栾师傅说,原本以为厨师不缺工作,结果这三年不断失业,他几次想要转行,但苦于自己之前没有其他技能的积累,实在是难。如今,为了生存,栾师傅只能打打零工,维持生活。
疫情之下,很多的厨师都和栾师傅一样被迫失业。运气好的,可能还能有部分工资收入,运气不好的,餐厅关门了,那就真的是得喝西北风了。
老王说,自己就是疫情的直接受害者,每每疫情到来就失业,疫情三年他就失业了三次。现在他每天待在家里发愁,房贷每个月4000元,还有小孩上学,家里的其他开销,让他每晚都睡不着觉。
“以前没有疫情的时候,还能看看书,做一下自我提升,现在完全静不下心,每天都在为生活发愁,真是不知道怎么办,白头发都愁出来了。”
青年厨师小曲对老王的心情表示十分理解,因为他也正面临着老王的困境。小曲做厨师有13年了,做主厨也已经有5年了,疫情前他本来都已经要升职了,但因为疫情,升职无望,收入也直线下降,已经快负担不起日常的生活开销了。
“我前几年刚结婚,目前孩子三岁了,但我已经快三个月没有拿过工资了。孩子今年9月份就要上幼儿园,家里老人生病也需要长期吃药,前几年借钱买房子的首付也还没还完,每月还有月供,真的快撑不住了。”
失去收入来源,很多问题都会随之而来,轻一点的是生活质量下降,严重一点的可能会导致小孩无法上学、老人没法看病,还要随时面临房贷断供的危机。
为了生存,一部分厨师选择了转行。
△来源:红厨网摄
厨师小陈便是其中之一。
在讲述自己转行经历的vlog,小陈说:“我从事厨师行业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因为疫情的影响,收入减半,一个月只有3000的收入。可生活压力大,我只能选择去工地刮瓷,因为工资一个月能挣6000块。”
同样选择转行的还有李师傅。
他在江苏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待业在家,每个月只能拿基本的生活费,迫于生活的压力只能转行去做送餐员。
“做送餐员,每个月能有8000左右的收入,好的时候,努努力也能实现月入过万。”李师傅说道。
疫情影响了厨师的职业生涯,也影响到了创业的厨师。
来自北京的唐师傅表示:“前些年存了钱投资了一家餐厅,结果疫情到来亏得一塌糊涂。本来2020年底准备回家举办的婚礼,也泡汤了。”
唐师傅说,因为欠债,目前也已经跟结婚对象分道扬镳,实属无奈。
直播、创业、兼职…… 疫情下厨师的自救之路疫情之下,很多厨师都过得很艰难,但大家都没有自暴自弃,很多厨师开始了自救。他们或转战短视频或坚守创业,收获了事业的第二春。
厨师阿东在北京做厨师已经很多年了,由于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时候整个行业都很萧条。短视频的火爆,让他萌生了做自媒体的念头。
“从前期筹备,拍摄、剪辑都是我自己完成,刚开始是比较难的,很多东西都需要现学。我一个做厨师的,哪懂什么文案、剪辑,但没办法啊,总不能坐以待毙,总得做点什么才行。”
△来源:红厨网摄
阿东表示,他每天早上8点就起床,保证每天能拍3个菜品,然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剪辑。在发布了将近15条短视频的时候,他的号开始小有起色,后来随着播放量和粉丝的增加,收益也渐渐可观。阿东表示,目前每个月好一点的时候,能实现月入三四万的收益。
“做短视的路还很长,我也是刚入门,但做短视频带给我的收获很大,以前总觉得做个厨师,拿一份工资就够了,现在我有了更大的野心和目标。”
与阿东相比,刘强的短视频之路走得似乎更顺畅一些。
刘强是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协会会员、中华金厨奖获得者,他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曾在《吉祥年夜饭》、《厨王争霸》等节目中惊艳亮相过。
2019年,刘强与短视频结缘,在下厨房APP通过直播与粉丝互动,后来做了录播的收费课程。因为前期的积累和自身知名度的加持,疫情期间,刘强的短视频迎来了大爆发。
△来源:“爷俩儿好菜”抖音截图
疫情期间,刘强与他的师傅高炳义一起在快手建了个账号,叫“爷俩儿好菜”,“爷俩儿好菜”发布的视频以鲁菜教学为主,专做百姓家常菜。这个账号仅短短一年时间就积累了667万粉丝,直播带货超过千万元。
在一次采访中,刘强曾透露,“视频拍摄成本比较低,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只需要备好食材,架好机器,即可开始。相对而言,入手快,成本低,收效还不错。”刘强说。
除了做短视频、自媒体之外,很多厨师通过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了不错的效益。
今年36岁的老刘,已经做了20年的厨师,疫情期间,他没了工作,便尝试去送外卖,但因为县城不大,外卖订单量并不多。“送了一天,也才接了五单,每单提出4元,才20元,底薪800元一个月,收入太低了。”
最后,老刘还是选择继续做回老本行,但当时没有餐厅招厨师,老刘就发挥自己所学,摆摊卖炸串。“第一天,卖出了10串,收入30元。第二天,卖出了20串,收入60元。生意惨淡得让我差点被现实击垮了。”
不过在坚持一个月后,随着各地摆摊经济的火热,老刘所在的小县城也放开了地摊限制,晚上的街道上热闹了很多,老刘炸串摊的生意也慢慢好了起来。
之后,老刘的生意渐渐步入正轨,每个月摆摊能有6000左右的收益,基本和做厨师的收入持平。
△来源:摄图网
山东淄博的30岁厨师李宁现在也是在摆摊卖煎饼果子。他说,每天从早晨5点到8点,4小时能卖百十个,收入比之前上班的时候高多了。
家在兰州的刘师傅,在疫情期间则选择开了一家炒菜店,虽然刚开业没人气,但是在不断的调整下,反而在疫情期间实现了收入倍增。
“当时因为疫情,我们旁边的几个饭店都没开门,但附近好几个大型工地都复工复产了。我想着反正生意也不好做,就加大了饭菜的量。没想到完全符合了工人饭量大的胃口,加上我们的价钱也相对实惠,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
闫师傅则是在大学食堂工作之余,做兼职开源。
“我在学校食堂做大厨,领的是财政工资。去年我还兼职了饭店一份工作,两份工加起来除了五险,还是有过万收入,这在我们这五线小城算是很好了。而且我每天从单位打包的饭菜就基本解决了一家人的伙食费用。”
做志愿者、做骑手、送爱心餐…… 疫情下,厨师有大爱虽然厨师群体受到疫情影响很大,但是在积极自救的同时,不少厨师也在尽自己的所能来回报社会。
厨师梅凯林今年26岁,他是一个2岁孩子的父亲,在武汉做了3年厨师。3月底,上海疫情加剧,这让他回想起两年前的武汉,他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于是,他辞去了厨师的工作,决定到上海做骑手,为更多人提供帮助。
在上海做骑手的半个月时间里,他给很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物资。
“我每天七点多起床,吃过早餐打开系统,会发现已经有很多订单在等候。我会根据市民需求紧急程度,以及地址的远近来判断送货先后,然后开始送货。我每天要接100多单,接打一百多个电话,基本要忙到晚上11点多。”
△来源:摄图网
虽然工作很辛苦,梅凯林却很自豪:“当初来上海,是想帮助他人,事实上,我既帮助到了别人,自己也获益匪浅。”
厨师梅凯林在上海送餐,而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里,王庄村村民赵正飞正在骑着电动、自行车去超市买饭、买菜,为村里疫情防控卡点的防疫人员做可口的午餐。
今年42岁的赵正飞在王庄村从事流动家宴生意,练就了做饭、炒菜的好手艺,为人和善的他在村里也是出了名的好人,谁家有困难,赵正飞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在疫情期间,赵正飞更是自己掏钱买饭、买菜,为昼夜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党员干部、志愿者们做“爱心餐”。
赵正飞说:“我就想慰问一下这些疫情防控人员,也许我的力量很微小,但萤火虫也有光芒,聚在一起,就能战胜疫情。”
而在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江苏扬州的杨大青和李维芳夫妻二人则选择在疫情期间主动承担起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上百名工作人员制作盒饭。
△来源:红厨网摄
在做志愿者的一个多月,夫妻二人在保证卫生、营养的前提下变着花样把盒饭做得色香味俱全,让各个防控检查点上的工作人员吃得可口、放心,为疫情防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其实,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很多厨师或坚守后厨为抗疫归来的战士们提供热饭热菜,或制作免费盒饭送一线工作人员食用……
穿白大褂的不只有医生,厨师也是。他们用自己方式,“治愈”了大家。
结语一场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也改变了很多厨师的人生。
有的厨师,因为疫情失去了工作和爱情,但更多的厨师在疫情中获得了成长,锻炼了坚毅的性格。
困境,可以磨灭人,也可以磨练人。愿你我在这场磨练中,能化茧成蝶,迎来春暖花开的那天。
最后,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所有的厨师朋友都能获得更好更光明的未来。
文章转载自红厨网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