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小明和15名同学给老师送花一人送两朵问老师一共收多少朵花?

同事 0 79

教师节小明和15名同学给老师送花一人送两朵问老师一共收多少朵花?,第1张

教师节小明和15名同学给老师送花一人送两朵问老师一共收多少朵花?
导读:结果为32朵。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此题先把人数算好,总人数乘以每人送的花数,就是总数量。解题过程如下:解:2×(1+15)=2×16=32(朵)竖式如下:答:老师一共收到32朵花。 扩展资料: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时,从左到

结果为32朵。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此题先把人数算好,总人数乘以每人送的花数,就是总数量。

解题过程如下:

解:

2×(1+15)

=2×16

=32(朵)

竖式如下:

答:老师一共收到32朵花。 

扩展资料:

运算顺序

 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 ,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小明对朋友说:“毕业了,送你一张我的照片,请你惠存。” 敬辞和谦辞使用恰当。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敬辞和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具体用法:

初次见面说“久仰”, 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 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 托人办事说“拜托”;

看望别人说“拜访”, 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远迎说“失迎”, 等候客人说“恭候”;

陪伴朋友说“奉陪”, 无暇陪客说“失陪”;问人干嘛说“贵干”, 问人姓氏说“贵姓”;

欢迎购买说“惠顾”, 贵宾来到说“莅临”;请人告诉说“见告”, 欢迎询问说“垂询”;

谢人爱护说“错爱”, 称人爱护说“垂爱”;称人赠予说“惠赠”, 请人保存题“惠存”;

请人收礼说“笑纳”, 归还原物说“璧还”;称人之家说“贵府”, 称己之家说“寒舍”;

赞人见解说“高见”, 称已见解说“拙见”;称人父亲说“令尊”, 称己父亲说“家父”;

称人母亲说“令堂”, 称己母亲说“家母”;称人儿子说“令郎”, 称己儿子说“犬子”;

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看稿说“斧正”;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

请人勿送用“留步”, 归还原物叫“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 老人年龄叫“高寿”。

一共要送20件礼物。

根据题意,将5个小朋友编号为ABCDE,

每个小朋友互相送一件礼物,

那么,可以出现的情况为:

1、A——B

2、A——C

3、A——D

4、A——E

5、B——A

6、B——C

7、B——D

8、B——E

9、C——A

10、C——B

11、C——D

12、C——E

13、D——A

14、D——B

15、D——C

16、D——E

17、E——A

18、E——B

19、E——C

20、E——D

所以小明组有5个人,每个小朋友互相送一件礼物一共要送20件礼物。

扩展资料:

此类问题属于数学中的组合类问题。

组合总数是从n个不同元素里每次取出0个,1个,2个,…,n个不同元素的所有组合数的总和,即

n元集合的组合总数是它的子集的个数。

从n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m个不同元素而形成的组合数的性质是:

利用这两个性质,可化简组合数的计算及证明与组合数有关的问题。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公式口诀:

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

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

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

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

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