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五十载相聚七律诗是什么?

同事 0 64

同学五十载相聚七律诗是什么?,第1张

同学五十载相聚七律诗是什么?
导读:1、弹指一挥五十秋,同窗欢聚语不休。当年韶华春拂面,今日微霜秋染头。岁月无情天亦老,人生苦短莫添愁。沉浮淡看轻荣辱,固守纯真心自悠。2、如梦韶华似水流,今朝相见鬓盈头。欣逢好友身心健,幸会同窗话语稠。岁月沧桑知冷暖,人生苦乐度春秋。相逢莫叹

1、弹指一挥五十秋,同窗欢聚语不休。当年韶华春拂面,今日微霜秋染头。岁月无情天亦老,人生苦短莫添愁。沉浮淡看轻荣辱,固守纯真心自悠。

2、如梦韶华似水流,今朝相见鬓盈头。欣逢好友身心健,幸会同窗话语稠。岁月沧桑知冷暖,人生苦乐度春秋。相逢莫叹青春去,丰硕果实见晚秋。

3、昨日喜闻要聚会,彻夜无眠难入睡。浮想联翩当年事,历历在目总不退。光阴似箭日月梭,弹指之间中年过。当年少男和少女,两鬓染霜皱纹增。

4、谁道青春去不回,微霜染鬓竟来归。秋千荡起风情韵,舞曲唱得龙凤飞。潇朗容光寻旧影,迷离尘梦涌心扉。叨叨难尽离别意,倾倒金樽劝一杯。

5、江山不老各风流,弹指一挥五十秋。半世烟云犹可散,同窗兄妹自何求莽原无字天行健,沧海扬帆水载舟。约定来年相聚处,春光斟满望乡楼。

  那就列举几首名诗吧:

  一 陆游《游山西村》(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 杜甫《客至》(唐)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三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五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六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七 宫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八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九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十 答丁元珍(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长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十一 渝州寄放王道矩 苏轼

  曾闻五月到渝州,水拍长亭砌下流。惟有梦魂长缭绕,共论唐史更绸缪。

  舟经故国岁时改,霜落寒江波浪收。归梦不成冬夜永,厌闻船上报更筹。

  十二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飞鸿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十三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 白居易

  紫微今日烟霄地,赤岭前年泥土身。

  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

  且惭身忝官阶贵,未敢家嫌活计贫。

  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十四 咏史 白居易

  秦磨利刀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

  可怜黄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

  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为鸾皇天外飞。

  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

  十五 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 白居易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十六 自咏(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十七 送唐州崔使君侍亲赴任 白居易

  连持使节历专城,独贺崔侯最庆荣。

  乌府一抛霜简去,朱轮四从板舆行。

  发时止许沙鸥送,到日方乘竹马迎。

  唯虑郡斋宾友少,数杯春酒共谁倾。

  十八 见于给事暇日上直寄南省诸郎官诗 白居易

  倚作天仙弄地仙,夸张一日抵千年。

  黄麻敕胜长生箓,白纻词嫌内景篇。

  云彩误居青琐地,风流合在紫微天。

  东曹渐去西垣近,鹤驾无妨更著鞭。

  十九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二十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二十一 遣悲怀(其一)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二十二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二十三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二十四 宫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二十五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敛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754)

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玄宗开元年间登进士第。开元后期曾出使河东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卿、司勋员外郎等职。

殷□《河岳英灵集》说:“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现存崔颢的作品,有几篇艳体诗,色泽浮艳,内容轻佻,可能是他年轻时所作。后来他从军边塞,诗风发生变化,表现了“出身事边”和“报国赴难”的昂扬感情。如写少年将士的“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写边地风光的“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雁门胡人歌》),都是名作。他的《长干曲》五绝四首,用问答体写南方水乡民间男女恋情,富有民歌风味。他最有名的诗篇是七律《黄鹤楼》,传说李白读了后大为佩服,说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诗纪事》)。宋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崔颢(约704-754)是盛唐的一位重要诗人,也是军旅诗族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但他的名声传扬之广远和壮阔更在于他的那首《黄鹤楼》诗,传说诗仙李白对其是十分的赞赏和佩服。崔颢的生平事迹是收在两《唐书》的文艺传内,比较的简短,两厢合在一起,还不如个《唐才子传》记叙的长。

先来分析崔颢的军旅诗,其它的事放在后面说。

崔颢的军旅诗从大的范围来划分,可粗略成如下两类:一、叙述敌我态势和边塞情状的。这里选两首:1、《辽西作》:“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辽西作》这首诗也别名为《关西行》,诗从吟咏边塞季节、时令生发而来的景观着墨,说到胡人的游牧生活和汉人的征兵备战,再到戍边环境的凄苦,军旅生活的艰难以及征人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自然分成两个意块:前六句讲述春来后的景与人,后六句讲述寒意下的状与情。在前六句,诗人首先以季节的比对叙说边塞之春,起始就说地处燕地远郊的塞外每年的花草萌生都格外地晚,内地都已是草茵花香了,边城那里还是冻冰残雪未消。直到了农四月的时候青草才算长齐,在辽河的岸北也可见到冰川消释后的春潮荡漾了。这个时节正是胡人放牧马群、精心营畜的开始(等到秋季马肥蓄丰,便是沙场秋点兵的时候),汉人的军队也到了征兵备战的时节(备战以应付秋季的战事)。后六句笔锋一转,将前六句微薄稍现的春之闲适陡然而弃,出现了通宵值更后宝刀上湿漉漉、寒泠泠的露水;随后就是巡逻时脚陷沙窝里趔趄而行时的震动引起的周身铠甲撞击声。边地的春寒是深凝的,以至所有的寒衣都已穿在了身上;想到不久天气就会真的温暖起来,那时该用的春衣指望谁去缝制呢?恰好有从洛阳来巡边的使者可以捎话,请他为边士们传告和转达塞外之情并戍边人的期望及思念吧!看来,这边塞苦、缺春衣都得指望洛阳使此次回中原相告并嘱人缝制了。由是知,虽然古代和现代战争的技术、战术内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宏观上的基本情势依然如故:一个就是戍边苦,现在依然;再一个就是供给难,现在也依然,尽管资源和手段有了古时无以比拟的改观,但平、战时的供给、尤其是边防供给仍是重中之难。2、《雁门胡人歌》:“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雾里孤峰湿作烟。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这崔颢真是有趣的很,其他的诗人写边塞也有战或闲,但战多为双方的,闲多为汉方的,即便是有人写了敌方的,也不过是一两句、三几句罢了,还没有整首诗写敌方之闲适的。可这崔颢就有创造力,楞是写了这首“胡人自在放浪歌”。首联是交代位置的,说那胡人的牧居就近在雁门关外。颔联述说胡人的田猎,一面是放猎鹰捉鸟,另一面是矫健的胡人将领以步代马去追逐猎兽。颈联述说雨中用炊的情景,顶着寒意在山头笼火并烧烤野味,雾茫茫中只能见到眼前孤峰和潮湿中引火闷起的浓烟。尾联是对和平情势下安静与恬淡的素描:辽西那里已经没有了战事,这该多好啊,人们悠闲得随心所欲去喝酒,并且随心所欲到可以随便地醉睡在酒店里而不必顾忌。和平多美好!二、送赠朋友同事而寄托感慨的。这里选四首:1、《赠梁州张都督》:“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看诗的意思,似乎这位张都督是边塞建功后调回内地任职,此刻边情又急,再去赴边任职,赠诗的崔颢对他是真诚的信任和钦佩。开首就是褒扬,说是边敌只要闻听到了你为将军,他们就不敢再来南下侵扰了。出塞安边足可使大漠静寂而息战事,回朝受命便可重任为君王身边信任的羽林将军。饱经风霜中知晓了你这忠臣的气节,悠悠岁月中蕴寄着君王的深厚恩情。请你替我给那河西节度使捎个话(多数意见认为这里的“西河”是“河西”之误),我的报国心也是赤诚可见的呀!看来这崔颢还真的是有些意气风发了,见到朋友戍边将行,自己也来了激情。只是他的这些激情终于没有得到机会燃烧一下,怪可惜了的!2、《赠王威古》:“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这崔颢写起诗来就是有个洒脱劲,边塞的情与事在他的眼里不但放松了不少,而且就善于扑捉那些闲适的镜头送你些个潇洒来赏析。这一首《赠王威古》就满是这个味道,与前面写胡族潇洒的《雁门胡人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对象为彼一敌、此一己罢了。这个王威古显然是崔颢熟识的一位将军,三十岁就在君王近身当了羽林将,以后又经常的驻戍边疆。当春风乍起、草发浅绿之时,骑马出猎是如何的潇洒休闲。身携羽翎箭矢,搭箭鸣弓而射。猎射麋鹿追入深谷,暂歇饮马止于荒野之泉。豪情激荡中在马上斟酒待饮,旷野之中可尽意品尝野味之鲜。谁知就在这热心赏看而酒未及饮的当口,敌寇竟然再犯幽燕之地了。边防哨所各处都是烽火常燃,敌方的所在更满是兵马扬起的冲天尘土。将军率兵长驱而入东北,终于解除了战事保全了边城。为国为民行征赴难是高贵的品格和人格,从古而来都是这样的啊!这个潇洒诗话比讲述胡人的那个还动人,因为这是潇洒中来了战事,战斗中又是赢得潇洒,再度换回了和平。3、《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征马去翩翩,秋城月正圆。单于莫近塞,都护欲回边。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从所拟诗题看,这个崔颢着实是个心不在焉的散漫性格,弄出个“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的诗题来。不细看,还以为是单于与那位裴都护是同行赴河西呢。那可就怪了,怎的匈奴的头儿与汉家的将军同行,是谈判还是共事?其实这里的“单于”不是匈奴头儿,而是当时设立的“单于都护府”的简称,而裴都护呢,就是这单于都护府的长官。于是,下面就是崔颢的送别致意。崔颢说些啥呢?主要是溢美、祝福、期盼。首联赞扬裴都护的仪态翩翩,述说辞离的时节正是月圆之秋。颔联是说这个消息一定会让匈奴胆战心惊的,那个扰边的单于赶快离我们的边境远着点。颈联是帮着裴都护分析边塞的情状:一定是我方的驿站风烟频起,敌方的大漠之处水源十分的困难。尾联则热切的期望马到成功之后一定要尽快传回捷报,不必等到一年之后再传胜利的信息。说得多有信心,多么豪迈?4、《赠轻车》:“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忆昨戎马地,别时心草草。烽火从北来,边城闭常早。平生少相遇,未得展怀抱。今日杯酒间,见君交情好。”看来这个崔颢就是这么个毛病,这不又整出个“赠轻车”的题来吗?是赠送给他人轻车时随赠的诗啊,还是给什么轻车的诗啊?古时“轻车”一词的解释有四:一为古代兵车名;二是轻快的车子;三为轻车将军的简称;四为古代兵种名,就象今人所言“摩托化部队”或“摩托化师”“摩步团”等等。这样列出来后大概是看得清楚了,那个“赠轻车”的诗题原来是“赠轻车将军”的缩略。大略扫一眼,可知这诗是席间赠与这位从边戍之地返回内地的轻车将军的。从遥远的边地归来,恰是春天里的长途跋涉。从边地往内地行走可见桑树越发的青绿,到了洛阳地段桑蚕都已长得很大了。回忆起昨日里戎马之地的离别,是那样的草草了了、匆匆忙忙。烽火之烟北行而来一路随见,塞上边城每日早早的就关闭起城门。可惜将军少年英俊时未得知遇,报国报民的胸怀和抱负未能及时得以施展。今日的见面我们以酒会友,非常希望交下将军这位朋友。这崔颢给我们的首一印象,是述说边事时的潇洒和释然!

我们最后花费一点时间赏析一下这位崔君的千古名诗《黄鹤楼》。原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七律约略的可分成前后两层,前四句讲仙人已去的寂寥,后四句说俗人眼下的惆怅。至于诗中的神话传说和地理物事等解释,我就不赘言了,他人的好多解释都是精细得很,比我的瞎说要好得多,读者不妨自行去看。我只是说因这首诗传下来的神道道的故事。唐人以后盛传此诗,认为它是七律的最优范式。其实这诗照七律的戒律来比对,它的拗句和重字都是大忌。无奈这个崔颢造境、造意上乃是大家能手,那付仙人乘鹤悠然不返的寂寥引起的失意和失落让你有道不清的感怀和情怀,你还能顾得上什么拗不拗啊?接下来的就是眼前晴川历历在目、芳草萋萋可见,更增添了仙人何在的悠思。于是,接踵而来的便是思仙引发的思乡之情,真真的烟波江上愁不断了。撇开后来李白评价的因素,你说这诗读了是不是要叫好?真正的好,好就好在它的意境之妙上。后来有了李白评价的传说,更使本是上品之优的诗篇优而优之了。照《唐才子传》的说法,崔颢诗成且提之于黄鹤楼上后,某次李白亦赴彼游,“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崔颢的这首诗竟然把个诗仙给羞走了,并且日后人人到此罢手,可见是诗之魅力!后人考证,认为这件事好象是想象杜撰而来。我们也就相信这个“考证”,姑且算为想象杜撰而来的吧。但有两点是真实的:其一,李白真的是游过黄鹤楼,有诗为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且另有一首《望黄鹤楼》的五言十韵长律亦可为佐证。其二,李白真的是羡慕崔颢的此诗,因为李白的诗作中至少有两首七律是仿效《黄鹤楼》的。一首是《鹦鹉洲》,诗云“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另一首是《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想一下,李白为什么要仿崔颢的模式来这么两首呢?一定是他真的是羡慕已极,定要找个题材试试身手,于是就选中了“鹦鹉洲和凤凰台”这两个所在作诗题比划这么一把。结果如何呢?我想,这应该是两种评价,一个是李白自己,他一定认为,象崔颢那样写出来不成问题,更不成难题,崔的成功意境而已。我若有他种境界,会强于他的。所以李白的诗在其后的时光中总是以意领先而必胜。外人的评价呢,觉得这李白之仿作实在是不如崔颢的好,应警告后代们,仿写为一大禁忌。但也总觉得这崔颢除此诗外它诗已真的不是绝佳了,哪能比之于李白呢?后来的不如李白,是崔颢傲了呢,还是灵感不常在了?其实,崔颢之一诗仅是瞬间一感的“偶悟”,李白之一生则是通达坦荡的“彻悟”,二人的区别不过如此。所以,我就想起僧道界常有的一种称之为“慧根”的说法,认为慧根是先天所赋,但经后天的修炼方可得到激发而生成慧智---这是我说的。我就琢磨这个慧智的生成条件:初生的孩子们彼此相差不多,应该说是都有着不错的慧根,余下来的问题就是以怎样的激发方式来出现慧智。宗教界的方法有二,一是专注式修炼,二是气功式修炼。前者在于静思凝思后的感悟生慧,后者在于沉思静守后的智慧升华。可能友人问,如此烦难,怎能修持,难道还要出家不成?非也!不知你留心过书、画家们的入态情形没有,那种专注与气功的静守是相差不多的,所以,他们在为书作画时就有灵感相伴,于是,不但是生灵感,且长寿。我们所说的来于慧根的慧智就是这种灵感,只不过气功下生发的慧智是个相对持续的过程,而专注于某事件生发的灵感是个短暂闪现的过程,区别仅此而已。到此大概算是说得清楚了,作任一种学问、写任一种东西,是要有慧智或灵感相伴的,有了这种东西才能出凡入圣,在为诗上才有可能达到李白、杜甫的那种境界,而在诗歌界具有此种内功、内力的诗人,以序还应有王维、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清照,还可以加上元好问。所谓功夫在诗外,此为又一解。这种分析和理解贴不贴切、合不合理,还要靠读者自己的思索和领悟,就不再多絮叨了。

现在来琢磨一下这个崔颢的才干、性情及人品。关于对其才干的评价,《旧唐书》的说法是“有俊才”;《新唐书》的说法是“有文无行”,把这才和德粘在一起了,想掰开都难。但无论如何我们须得相信,崔颢的才那是真真实实的,因为有诗为证。至于那才高到什么分上,好象超不过那王之涣、王昌龄等。惟有那《唐才子传》多说了些许事:“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及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这里不是说他的才如何的优和高,而是叙述他的诗作的风格特点,少年时的为诗为文浮艳轻薄,到了晚岁的时候文体大变,不但有了风骨和凛然正气,并且用心观察边塞戎旅之情状,有了不少的戎旅诗作,其诗韵之奇势简直可比拟于江淹和鲍照了。并且用后来的黄鹤楼诗作佐证,说明其风格的高洁和致远。此外,《唐才子传》还讲了个崔颢如何苦心作诗的例子,说崔颢病愈后很显清瘦和虚弱,朋友都开玩笑说他没什么病,是吟诗之苦拖累而成。除这些外,就再无其它的记载了。说到性情和人品,只能是捏到一起说,因为史料上也是没作区分。《旧唐书》的说法是“有俊才,无士行。好莆博、饮酒及游京师。妻妾择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新唐书》的说法是“有文无行,好莆博嗜酒,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唐才子传》的说法是“然行旅稍劣,好莆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只要稍加留意即可看出来,三部书都在讲崔颢的有才无行,共有两方面的例证:其一,好赌、好饮、好游;其二,以貌择妻,屡屡休之。被说成劣迹的这两条,也应该是辨证地看,好博、好饮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好游似乎没什么不好,读万卷书还要伴走万里路吗,应该是好事。至于娶老婆择之以貌好象不是什么古人的专利,现在也有不少专以貌寻妻的,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你去评可以,去管则不可以,甚至去评也要背着人家,否则就会有干涉人权自由的嫌疑。所以,只要是两相情愿,人家以啥标准取对方是人家自己的事。况且说,在古代那个男权的社会里,还能指望崔颢有什么高境界?即便他有那么一点境界,也不可能有什么实际的约束啊?但有一条似乎应注意,总不能一会一换吧?换得太频不利于心理健康,更不利于子女的成长。这不过是指中国人,西方人似乎不大在乎成人再婚对前子女的影响的,因为外国人的人生观比较的看中自我的个性,较少会为下一代牺牲自己的自由。在他们看来,下一代的自由由他们自己去创造,而不是上辈人的赐予和迁就。提到崔颢的以貌取妻,又连带到对其好色的猜疑。说是在崔颢年轻时的某年,著名文士并官僚李邕闻其才要召见他,等到崔颢到来之后,竟然给他敬献上一首“十五嫁王昌”内容的五言诗,气得李邕拂袖而去,大骂“小儿无礼!”当年的这首诗就收在崔颢的诗集里,拿来一读后可知不是什么*诗,无非把一位嫁人后的小娘子的景况叙说描述了一番。这首诗题为《王家**》,原诗云:“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嫁者虽为**,因其年纪尚小,还是一付天真活泼的样子,除了早婚这点于今人有嫌外,似乎看不出有甚不妥之处。所以,《唐才子传校笺》最后分析认为,这种故事大概来源于小说家们的传说,是不足为据的。其实有些个人就是这样,喜欢望风扑影、添枝加叶,尤其是对那些易与桃色新闻沾点边的,非常的好传、好问、好铺张,这或许是东方民族习惯了歧视女性且对科学的生理卫生教育不够普及的结果吧?

最后再来说一下崔颢的战争观、军事观。从对边塞之事的着眼点和吟咏角度上来看,崔颢的战争观和军事观没有过激的地方。他不希望边塞上有战事,更不希望有外敌的侵扰,他最希望的是无战的和平共处。这从他的那两首题为《雁门胡人歌》及《赠王威古》诗的风格特点就可透视出来。由于他是这样一种喜观边塞、不喜战事的态度,边塞诗作品中多洋溢着乐天安定的吟咏,往往把残酷淡化成忧戚,把苦寒淡化成幽思,把思乡淡化成寄托。这种寓悲凉于轻松的叙事抒情方式应该是可取的,但千篇一律也不对,否则张巡式之悲歌的位置摆在哪里?姑以诗为此篇作结:军旅诗篇晚岁稠,风格逆变意幽幽。边戎寒苦唯一笑,世态炎凉黄鹤楼。家事风传绯色噪,王昌赋作品行囚。无听雨后蛙声苦,辽水悠悠径自流。

八月一日,应青藏线战友相邀,一大早前往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相聚。再次领略了她的雄伟壮丽与青山秀水,重温了浓浓的战友情,度过了舒心、惬意的一天。同时祝福老战友们身体健康、事业辉煌、合家幸福、开心快乐!

八一聚会迈深山,尽享清凉踏水宽。

难忘昨天兄弟谊,笑迎今日盛节欢。

举杯共祝铜墙固,把盏同歌铁壁坚。

更喜中央挥利剑,铲除巨虎见蓝天。

赞人有才的七律诗介绍如下:

1、《玉女摇仙佩·佳人》宋代诗人 柳永

原文:

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

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倚。

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

愿你你、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

译文:须知在华丽的堂舍,美人的绣阁之中,又有佳人在明月清风中相伴,怎忍把好时光轻易的抛弃。从古到今,难得才子佳人在盛壮之年双美遇合。就这样亲热的依偎着,也未抵得爱我材艺之情更深。愿你心地纯美,我也枕前言下,表达我深深的爱意。让我俩盟誓,今生永不分开。

2、《登科后》唐代诗人孟郊

原文: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3、《论诗》清代诗人赵翼

原文: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4、《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唐代诗人岑参

原文: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译文: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1、《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4、《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