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说薛宝钗的丫鬟莺儿买不起笔,可能读者觉得不可思议,事实大概确实如此。薛家丫鬟的生活处境,完全无法和贾府的丫鬟相提并论。薛家的丫鬟可不像贾府的丫鬟不仅吃穿不愁,而且还有月例银子可领。薛蟠花钱如流水,薛宝钗又喜欢帮助人,薛家表面看起来非常富贵,
说薛宝钗的丫鬟莺儿买不起笔,可能读者觉得不可思议,事实大概确实如此。薛家丫鬟的生活处境,完全无法和贾府的丫鬟相提并论。
薛家的丫鬟可不像贾府的丫鬟不仅吃穿不愁,而且还有月例银子可领。薛蟠花钱如流水,薛宝钗又喜欢帮助人,薛家表面看起来非常富贵,实际上内囊早已空了,为了节省薛家对家下仆人还是比较苛刻的。
莺儿曾因十文钱和贾环吵架《红楼梦》中贾府的丫鬟不仅吃穿住行都由贾府负责,而且每个丫鬟还有相当数量的月例银子可领。贾府中像莺儿这样在房里贴身伺候的大丫鬟,每个月至少有一吊钱的月例银子。可是薛家的丫鬟就没有这样好的待遇了。
《红楼梦》二十回中写道,贾环因正月放假不用上学,他便去薛宝钗处和莺儿等人下围棋赌钱耍。他们每次的赌资是十文钱。不想贾环输了几次后开始耍赖,莺儿气不过便和贾环因十文钱而争吵了起来,原文描写如下:
宝钗见贾环急了,便瞅莺儿说道:“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莺儿满心委屈,见宝钗说,不敢则声,只得放下钱来,口内嘟囔说:“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
贾环输了几十文钱就如此着急,是因为赵姨娘向来是个缺钱且吝啬的人,贾环的月例银子和压岁钱都是赵姨娘管着,他自己自然没有多少零用钱可自行支配。
可是薛宝钗的丫鬟莺儿仅仅因为十文钱就对贾环出言不逊,可见莺儿口中说着不在乎那几个钱,实际上她心里十分在乎。倘若莺儿真的没将那点钱看在眼里,也就不会说出后面那些刺激贾环的话了。
莺儿看贾环耍赖心中又委屈又不忿,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她没什么钱。倘若她和贾府其他大丫鬟一样,几年下来也能积攒几百金的话,此时的她也就不会因十文钱对贾环出言不逊了。
薛家对家下仆妇、丫鬟还是挺苛刻的《红楼梦》六十二回中,香菱弄脏了石榴裙后非常着急。着急的原因一来裙子是薛宝琴送的,二来怕薛姨妈看见唠叨。
从后文中袭人接了香菱的脏裙子后对香菱说的“你若拿回去,看见了也是要问的”话可知,香菱弄脏裙子着急的主要原因还是怕薛姨妈说她。
香菱作为薛蟠的小妾,穿件新裙子不小心弄脏了,都要担心薛姨妈说,薛家对待其他仆从、丫鬟就更不必说了。所以连贾宝玉都知道薛姨妈经常唠叨薛家丫鬟、仆妇等不会过日子,只知道糟蹋东西。
如此“勤俭节约”的薛姨妈,家里的丫鬟买来就是使役的,又如何还会倒贴钱给她们发月例银子?这大概是薛宝钗的丫鬟莺儿没钱的主要原因之一。
薛宝钗经过薛姨妈多年的教导,自然也得到了薛姨妈的真传。这从后文莺儿替薛宝钗送东西后,连得的赏钱都要全数上交给薛宝钗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莺儿替薛宝钗送东西得的赏钱,也得全数上交古代富贵之家遣仆从来往送东西,收礼物的一方往往会打赏来人一定的赏钱。一般来说,这些赏钱赏给谁就是谁的,不必上交。可是薛家似乎并非如此。
《红楼梦》六十七回中写道,薛蟠外出回来带了礼物送于薛姨妈和薛宝钗。薛宝钗将哥哥薛蟠送自己的礼物带回大观园后,分送了众姊妹。负责送东西的是莺儿和另一个婆子。
贾府众姊妹受了薛宝钗送的东西后,打赏了送东西的莺儿和婆子。莺儿和婆子得了赏钱,是如何做的呢?原文描写如下:
这边姊妹诸人都收了东西,赏赐来使,说见面再谢。……却说莺儿带着老婆子们送东西回来,回复了宝钗,将众人道谢的话并赏赐的银钱都回完了,那老婆子便出去了。
“(莺儿)将众人道谢的话并赏赐的银钱都回完了”,从这句话可知,莺儿和婆子得的赏钱都全数上交给薛宝钗。倘若莺儿得的赏钱不必上交的话,曹公在这里只提“道谢的话”不必特意写出“赏赐的银钱”,既然特地写了出来,自然是为了特地说明这一事件。
莺儿既没有月例银子,连平日别人赏赐的钱也要上交,可见莺儿平时没什么钱可支配。由此可知,莺儿大概只有在过年期间,才能从薛姨妈哪里得点赏赐,平日没什么进项。
莺儿是个女孩子,平日难免要用点胭脂水粉,她那点可怜的赏赐钱大概主要用于这项开支了。这也就难怪她平日没笔可用,还要向小红借。
有读者会说,莺儿可以用薛宝钗的笔。可是从《红楼梦》中四十二回中描写来看,薛宝钗将自己的画笔与颜料收藏起来,连惜春都舍不得给,又怎么会让莺儿随便用自己的东西。
结语:《红楼梦》中曹公在写莺儿借笔之前,还特地写了林黛玉分钱给潇湘馆的丫鬟和大方赏赐佳慧的的情节。后文中在写莺儿上交赏钱之前,曹公又特地有写了赵姨娘向王夫人夸奖薛宝钗大方、会做人之事。可见曹公如此安排,有其深刻的寓意。
在现代中,丫鬟这个职业并不存在。
丫鬟是一种旧社会中,有钱人家买卖役使的女孩子。也称作“丫头”、“丫环”,这些女孩子没有人身自由,通常愿意陪伴着少爷,也有的愿意陪着少奶奶。丫鬟是旧社会对于女性的一种压迫和剥削,是社会不公正的一种体现。在现代社会,丫鬟这个职业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职业女性。
女性在职场中有着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和机会,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追求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
黛玉来到贾府后继承了她妈贾敏的高规格,享受的绝对是特等待遇。贾母视黛玉一如宝玉,三个亲孙女尚且靠后。贾母见黛玉所带的一老一小,贴身丫鬟雪雁一团孩气,乳母王嬷嬷又极老,便把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鹦哥指派给黛玉使唤。
贾母既然那么爱她,为什么仅仅指派了一个二等丫头给她用?
荣府丫鬟的等级标准
荣府丫鬟按照等级标准、岗位职责可分为两大类别共三个等级。
贴身丫鬟:均持有由贾府人事管理中心签发的等级职称证书,贴身丫鬟掌管钗钏盥沐月光宝盒,只做端茶倒水铺床叠被等细活,贴身丫鬟依据所伺候主人的身份的高低,又分一等丫鬟、二等丫鬟:
一等丫鬟,月银一两;
二等丫鬟,月银一吊。
按照荣府现行的人员配置标准:一等大丫鬟只配给太太奶奶们,每人月钱为一两银子。贾母配八个一等丫鬟:如鸳鸯、鹦鹉、琥珀、珍珠等;王夫人、邢夫人配四个一等丫鬟,如金钏、玉钏、彩霞、彩云等;而李纨、凤姐等少奶奶一辈,按照递减的标准,最多只配两个一等丫鬟,如素云、碧月、丰儿等,有可能也是月银一两的一等丫鬟。
而宝玉迎春等少爷**们的房中,按照凤姐透露的信息,并没有一等大丫鬟,麝月、晴雯、司棋、绣橘、待书、翠墨、入画等贴身丫鬟居然都是二等,月银最多只有一吊钱。
粗使丫鬟:即三等丫鬟,没有认证,从事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等粗活,听从一二等大丫鬟的吩咐,月银五百钱。这类丫鬟人数众多,有脸没脸全靠主人主管丫鬟的赏识与否,戏份多的丫鬟如小红、春燕、芳官、佳蕙、莲花、小婵等。
二等丫头已是黛玉的顶配
宝玉作为最得宠的少爷,配备了八大八小十六个丫鬟,但是按例也没有一等丫鬟,只有袭人是一等,但人员编制还是属于贾母的。
贾母只给了黛玉一个二等丫鬟鹦哥,是遵例,与迎春探春等同,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
这个配置,已经是年轻**的顶配了。自然了,贾母可以要给黛玉超规格也没人敢驳回,但要知道,贾家规矩大,口舌多,黛玉初进贾家,为避免树大招风引人嫉妒,表面上的循规蹈矩依例行事是对黛玉的一种保护。
紫鹃是贾母的储备人才
二等丫鬟就不好吗?鹦哥后被黛玉改名叫紫鹃,她一句后续行动证实了贾母的老辣。
贾母亲自调教出来的丫头都是不一般的,且贾母慧眼识人,知人善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手。
给自己提拔的鸳鸯,就像鸟头拐杖,得心应手,一时半刻也离不开;
给宝玉使用的袭人,俨然恪尽职守的金牌月嫂,陪吃陪睡喂饭喂奶;
给宝玉的晴雯,深的宝玉之心,关键时刻补裘救急堪比孙大圣的救命毫毛;
送给湘云的翠缕,成了她的开心果,深居侯府孤身一人的最好玩伴;
而送给黛玉的紫鹃,成了她平生最好的闺蜜,给予她寄人篱下的暖心手炉。
最合适的人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就是最顶级的配置。
紫鹃与黛玉情同姐妹,与平袭鸳紫并称,是主人们最得力的四大首席丫鬟。宝玉就曾禁不住用《西厢记》里的话来赞紫鹃为好丫头:
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同鸳帐,怎舍得你叠被铺床?
表示贾母对别人的一种怜爱。古代吃饭不是关起门来吃,而是一个大家庭聚在一起,先把食物奉给年龄最大的老人吃,表示孝顺,然后再是儿子儿媳,孙子,最后才是仆人。所以老年人吃的东西是最好的。长辈吃完再是小辈吃,长辈要是没吃完小辈也要接着吃,贾母经常把自己的东西给凤姐尤氏和宝玉黛玉她们吃,这也是一种对小辈的关心。
而在下人里,能吃到贾母给的东西,也是一种荣耀。仆人们都喜欢得到来自主人的的东西,宝玉的丫鬟有一次给王夫人送东西,得到了王夫人年轻时的衣服,回来的时候满是欢喜,所以能得到主人的东西,在下人来看,是主人对自己的一种信任,因为她们能互相分享东西。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得到了来自贾母的一盏茶水,立马饮尽,由此可以看出,刘姥姥内心是很欢喜的。
每天贾母要吃的东西是很多的,但是她不可能全部吃掉,所以就要把这些东西给下人吃,这样可以避免浪费。有很多皇帝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拿一个小碗自己吃,这样就可以避免污染剩下的饭菜,好拿去给太监宫女们吃。古代食物不多,所以要物尽其用。
贾母给东西吃的对象都是自己喜欢的孙子孙女,或者是自己贴身的仆人。这样的行为在那个时候看来,就是一种宠幸的表现,给东西吃和给金银是一样的性质,在贾府里,贾母吃的东西是最好的,所以她把自己吃的东西赏给下人吃,以表示对他们的关心。仆人们得到贾母的东西,也可以尝个鲜。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