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给爸妈多少钱合适?

老人 0 20

中秋节给爸妈多少钱合适?,第1张

中秋节给爸妈多少钱合适?
导读:一、中秋节给爸妈多少钱 中秋节给娘家多少钱合适  1、对于于已经在社会上拼搏了好几年的人来说,回家“孝敬父母长辈”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买盒月饼再买些水果。  2、一般的工薪阶层每年回家会给父母2000-4000元的红包,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

一、中秋节给爸妈多少钱 中秋节给娘家多少钱合适

  1、对于于已经在社会上拼搏了好几年的人来说,回家“孝敬父母长辈”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买盒月饼再买些水果。

  2、一般的工薪阶层每年回家会给父母2000-4000元的红包,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差不多分别1000-2000元。

  3、孝敬长辈的“红包”就有4000-8000元,当然,不同的家庭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此只是以普遍的工薪阶层为例。

  4、86%给父母过年钱,36%的人打算给父母500元~1000元;其次是打算给父母500元以下的,占到30%;打算给父母1000~2000元和2000元以上的各占10%。

  5、红包讲究的就是个心意,钱多的当然会让人开心,但钱少的也不差,贵重的不是红包,是情谊。

  二、中秋节发多少红包

  1、中秋微信红包发送1040元,这个可以发送给一般的微信好友,金额不大又能表示到心意。

  2、中秋微信红包发送200元,这个可以发送感情比较好的亲友。

  3、中秋微信红包发送520元,这个金额可以发送伴侣、爱人。

  4、中秋微信红包发送8888元,这个金额可以发送好友、工作上的客户。

  5、中秋微信红包发送1111、2222、、9999等等元,其实中秋节微信红包不用太在意金额数量,如果感情一般可以发送小一点的红包,如果是经常联系可以发送金额大一些的红包。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年轻家庭选择将孩子寄养在老人家里,让他们照顾孙辈。这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困惑:子女是否有义务支付带孙费?法律规定又是如何?

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夫妻有共同的赡养责任”,因此,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相互赡养的法律义务。而关于“带孙费”的问题,目前我国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只能从道德、习俗和实际情况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道德上,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尤其在老年人需要照时候该给予关爱和支持。如果子女不愿意或不肯为父母的照顾孙子付出一定的经济支持,可能会让老人感到不被重视和不满意,影响家庭和睦和亲子关系。

在文化习俗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即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照顾老人。因此,在家庭中,父母通常会主动承担带孙的责任,为了照顾孩子而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兴趣爱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老人们普遍认为照顾孙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需要额外报酬或费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观念已经逐渐失去了一些作用。现代家庭中,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趋向平等和互助,不再是单向的赡养和奉养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给老人带孙费,可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实力:对于有能力的家庭来说,为老人支付一定的带孙费可能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然而,对于经济负担较重的家庭来说,如果过分依赖老人的带孙服务,可能会增加老人的负担和家庭的压力。

时间和精力:老人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需要休息和照顾。如果孩子过多或老人身体不适,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因此,在给老人带孙费时,也需要考虑到老人自身的时间和精力情况。

家庭关系:在家庭中,关爱和支持是相互的,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接受和索取。如果子女能够积极参与家务、照顾老人,或者为老人提供其他形式的帮助和支持,也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

综上所述,给老人带孙费是否必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老父亲主动帮忙照顾孙子,儿子写下协议,承诺每月支付300元的抚养费,即构成了法律上的要约关系,因此儿子需要向老人支付费用。

       日前,据媒体报道,济南一老人向孩子父母索要“带孙费”,年迈的父亲主动帮忙照顾孙子,儿子写下协议承诺每月支付300元的抚养费,却迟迟不兑现,更是找各种理由推脱不支付,父亲多次催促无果,一怒之下起 诉了亲生儿子。法院予以支持。

       我和身边的小伙伴看罢这则新闻,忍不住拍案而起,着实是为这位老人鸣不平。俗话说,养儿防老,可这位老人不仅没借上儿子的力,反而因为儿子未承诺每月给付300元“带孙费”,闹得双方对簿公堂,实在是欲哭无泪呀。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深厚而宽广,不求回报。新闻中的老人儿子信誓旦旦为老人写下协议,承诺每月支付300元的抚养费,即构成了法律上的要约关系,因此儿子需要向老人支付费用。新闻中孩子的父亲作为法定监护人,就应该对孩子履行抚养、保护和教育的义务,但却将相关责任转嫁到老人身上,让老人去承担对孩子的责任与义务。从法律上来讲,老人对孙辈没有抚养义务,帮子女带娃是情分,而不是本分。在新闻中,老人的孙子交由老人照顾,老人实际上有抚养的事实,且老人儿子又以协议的方式,承诺给予老人报酬,因此,老人儿子应当向老人支付抚养费用,而不应一味地啃老。

        其实,每月3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抚养孩子的花销,这区区300元,也许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其实,孙子交给爷爷带,年迈的爷爷既要照顾孩子,还要承担养育支出,而老人的儿子连承诺的区区300元都一直未履约,实在是说不过去;同时不仅是钱的问题,将孩子交给爷爷带,也未尽到父母的义务,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并要“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我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只管生、不管养,把孩子推给老人的这些不负责任的父母,用法律规范了责任,从法律角度规定父母不履行以上义务,将是违法行为,因此要承担相应违法处罚。

       我认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上新闻中,儿子应及时足额向老人支付抚养费,更要对此事进行反思。其实,老人要讨回的不只是抚养费,更主要是儿子对老人的承诺与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同时,我认为最好让孩子在父母身边成长,老人的爱抵不上父母的陪伴,不能使孩子在最需要父母的成长阶段缺失爱,因为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

 

01:

我名叫孙倩,是个女孩,家住偏远山区,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那时农村第一胎生的是女孩,过三年还可以再生一个孩子。父母为了留下生二胎的名额,二姐一出生,就把她送给邻村村一户养牛的人家去了。养牛户带二姐不尽心,二姐走到池塘边,不幸落到水里淹死了。我的父母就是这样重男轻女,不生出儿子他们誓不罢休。

其实我家一贫如洗,根本就没有财产给儿子继承。孩子多,家里越来越穷。除了生我大姐是正大光明的,其余孩子都是我妈东躲西藏生下来的。

我出生的时候,他们准备把我送给一对是垃圾的不孕夫妇。奶奶心善,坚决不肯,说我的二姐被送给别人家,命都丢了,再把我送出去,太残忍了。我妈说:“你不让送,那就给你养活,但是不要影响我们生二胎的数字。”

奶奶说:“这好歹也是一条命,我养就我养。”父母对外谎称我不幸夭折。为了掩人耳目,五十刚出头的奶奶带着我到了县城租房,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奶奶扫马路的时候,都是把襁褓中的我背在后背上,三岁之前,我几乎就是在奶奶的背上长大的。

02:

害怕被别人知道,奶奶很少回老家。一直到我弟弟出生,奶奶才把六岁的我带回了家。在这期间,我父母从来没到城里来看过我和奶奶。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亲生父母。和奶奶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我和奶奶建立了深厚的祖孙情谊。

奶奶的收入,根本就无力送我上幼儿园,我一直跟在奶奶后面,直到我到了入学年龄才进入校园的门。我心疼奶奶,知道自己上学不容易,所以学习很努力。希望考取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给奶奶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因为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上一年级的时候,学习起来十分吃力。奶奶就请出租房附近识字的叔叔阿姨教我,到了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就开始名列前茅了,一直到我高中毕业,我的学习成绩都很好。

奶奶带着我,在城市过得是最底层的生活。可是和奶奶在一起,我却幸福和快乐。我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才引起了父母的注意,他们要把我接回老家,给我举办了隆重的升学宴,我不太愿意。奶奶劝我说:“娃,奶奶今年整七十岁了,过了今天不知道,还不知道有没有明天。万一奶奶不在了,你的父母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了。”

我听从了奶奶的话,和父母回了老家。回家后,我才知道,父母自从生了弟弟,弟弟就被宠上了天,十五岁的他不爱学习,喜欢打架和上网,父母为他操碎了心,他却依旧我行我素。

我妈送我上大学的时候,对我说:“闺女,咱家总共四个孩子,就属你最有出息。以后你过上好日子了,别忘了拉你弟弟一把。”对于我妈的话,我无动于衷。他们抛弃我,现在看我出息了,才想起我来了。

03:

奶奶因为是老员工了,本来早就应该退休了。但是奶奶一再要求上班,单位领导看在奶奶兢兢业业一干就是二十年的份上。家庭又困难,单位给她委派了每天捡纸的工作,大大减轻了奶奶的工作量。我不愿意让奶奶付生活费,大学四年,我一直在勤工俭学。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大公司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我一上班,就让奶奶辞去了工作,每个月给奶奶两千块钱的生活费。另外我还计划存一些钱,贷款买一套房,把奶奶接到身边颐养天年。

我工作努力踏实,两年后被提升为主管,工资每个月高达两万。几年后,我用存的钱在城里买了一套房。我去农村接奶奶,奶奶不愿意增加我的负担,坚决不肯到城里生活。我也只能随她老人家的心愿,每个月照旧给她寄生活费。

转眼间,奶奶就八十岁了。上个礼拜,我妈打电话让我回去,我本来要回去的。可是领导临时安排我出差,实在不得已,我给奶奶转了八千块钱。我给奶奶打了电话,奶奶很开心,和我唠磕,叮嘱我在外要注意安全。我让她保重身体,最后准备挂电话。

忽然,我听到电话中清晰的传来我妈的声音:“你这个老太婆,倩倩最听你的话了。我让你向她要十万块钱给你孙子买房,你干嘛不说?”

奶奶说:“倩倩她在大城市生活也挺不容易,再说她已经嫁人了,有了婆家。你让她拿十万块钱,万一她婆家知道了会不高兴的。”

我妈说:“你这个拎不清的老太婆,光心疼孙女,不心疼你孙子。养女儿就是没用,挣钱的时候给婆家了。你赶紧把倩倩给你的八千块钱给我,我好给你孙子买房。”听到这里,我默默地放下了电话。

其实我一直都知道,我每个月打给奶奶的两千块钱,一大半都被我妈索取了。好在我给钱给奶奶,奶奶在家的日子要稍微好过一些。现在奶奶越来越衰老了,我想把奶奶接到身边尽孝,可是奶奶坚决不肯。我给她的钱,基本都被我妈拿走了,我希望奶奶的余生幸福快乐,可是我又劝不动她,现在我该怎么办?

情感结语:

孙倩你好,你是一个懂得感恩,孝顺的姑娘。你虽然不幸生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但是比起你二姐来,你又是幸运的。奶奶为了你,五十多岁带着襁褓中你,在城市讨生活真的不容易。相对于你父母而言,奶奶真是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老人。

现在你的奶奶已近暮年,她为了不增加你的负担,选择在农村居住。在一般老人的心里,都有落叶归根的思想。我想既然奶奶不愿意,你就遂她的心愿。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经常回去陪陪奶奶,老人需要温暖和关爱。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那样就悔之晚矣。

呵呵,真是一个懂事的小姑娘呢。

我也工作好几年了,倒还没有给家里补贴过什么,看了你的事情,感觉很是惭愧。

但你的花消好象也有点大,好多应该不需要的。

比如,给姥姥爷爷奶奶的钱,我就觉得不需要,因为他们是长辈嘛,而且你还没有成家,

倒还不需要给他们钱来赡养他们,你的父母给就行咯。

回家了,把爷爷奶奶等一大家子人叫到一起聚个餐吃个饭,就可以了。

至于哥哥姐姐,还有表弟什么的,看他们的情况,如果还小,还在上学,可以给买件衣服什么的,

如果也同是工作,那就不需要送什么东西了,因为都是同龄人,买东西应该也是不合适的。

至于你的表哥还有表姐今年结婚了,因为结婚的时候你没有去,可以买点礼物,建议考虑家里用的用品。但给的时候要说明,是因为他们结婚的时候,你没能来,补的礼物,不要让他们以为是你回家给他们带的东西,这样的话,以后每年你要不带的话,他们可能还会有想法。

至于给东西,或者是吃饭,一般是回到家两三天内就解决吧。

不要有太多的想法,毕竟你一个人在外工作,挣钱也不容易,

家里人应该也是能理解你的。

当然,做决定前,最好是和父母说一下,听从一下他们的意见。

但我的建议是上面那些,过年回个家,花1万5,有点太夸张了。

我感觉孝敬父母也是应该的,父母需要钱的话,可以把自己的工资给父母一部分,而且父母帮助带孩子也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如今的社会压力相当大,很多年轻父母生完孩子之后,虽然非常喜悦,但是迫于无奈,也只能被迫去上班,把孩子交给老一辈。

虽然父母去上班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少了父母的陪伴,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1宝爸“实验”宝宝,结果令人沉思

这位网友也是将宝宝交给家中老人照看,从孩子出生到现如今快三岁,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爷爷奶奶。这天正好一家人带宝宝出门逛街,到了商场里,宝爸突发奇想,想看下自己在宝宝心目中地位如何。于是就由宝妈拍视频,宝爸和爷爷一起张开怀抱呼唤宝宝,没想到宝宝出发后径直扑向爷爷。

宝爸看着宝宝微笑的同时心中也难免苦涩失落,幸福的是宝宝笑得如此开心,自己在外打拼的也值了,失落的则是宝宝跟爷爷比跟自己这个爸爸还要亲。

2宝偏爱陪伴人

看完这位宝爸分享的视频,很多网友感同身受,纷纷感叹,成年人的生活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放下了工作就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条件,努力工作就少了对孩子的陪伴。其实孩子的内心都很简单,谁是日夜陪伴他们最长时间的人,宝宝自然就更愿意亲近。现在家庭普遍都是老人帮忙带孩子,因此孩子在感情上会更加亲近和喜欢老人,这甚至比父母的之间的血缘关系还要重要。

3如何增进亲子关系

年轻家长们想要和宝宝增进亲子关系,首先可以从陪伴宝宝睡觉入手。宝宝出生后对妈妈身上的气味,声音都很敏感,这样熟悉的感觉能给宝宝强大的安全感。其次就是给予孩子“清晨早安吻”,在孩子睡醒后,第一时间送上甜甜的香吻和拥抱与孩子告别。

同时,我们要十分注重孩子的营养问题。我是会选择优牌子的,生牛奶含量超70%,可以更好呵护孩子的健康,同时拥有更多维生素、矿物质,可以更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满足孩子现阶段需求。

结婚后过年回去要不要给父母红包呢?其实给不给,给多少这都得看个人经济情况来决定。如果你混得不错,自然是想孝敬父母,多给一点,如果自身条件不太好,给1000或2000表达心意即可。

结婚后过年要给爸妈多少红包

没有固定的数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吧给父母红包多少都是儿女的心意亲情的好坏与红包的大小无关重要的是表现出来的那一份心中有父母的孝心又有哪一个父母争红包大小呢

我只是建议如果你平时经常跟媳妇回去 也老给家里买东西什么的 给1000就得了 如果不怎么回去也不怎么买东西大方点2000吧 毕竟一年就一次 你说呢

那你要买了1000多东西了红包就少点吧 1000或者吉利点 888 666的

2020过年红包给父母吉利数字

888(发财)、168(一路发)、366(取尾数顺顺利利的寓意)、666(一帆风顺)、

520(我爱你)、1314(一生一世)、188(一直发)、999(天长地久)、

1001(千里挑一)、1001(百里挑一)

想要给更多的,在后面加零就可以了。

很多人都认为8是最为吉祥的数字。数字“8”与广东话中的“发”是谐音,意味着繁荣、财富和地位。6”寓意“顺利 ;常有六六大顺之说。10 则代表意思是十全十美。2表示双数,因为好事要成双嘛。

还在象牙塔里挣扎的学生们是不用给父母长辈送红包的,但是,对于已经在社会上拼搏了好几年的人来说,回家“孝敬父母长辈”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的工薪阶层每年回家会给父母2000-4000元的红包,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差不多分别1000-2000元。这样,用来孝敬长辈的“红包”就有4000-8000元,当然,不同的家庭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此只是以普遍的工薪阶层为例。

过年给红包的寓意是什么

过年给红包是中国传统遗留下的习俗′,具体什么吋候我也不清楚。但是每年给孩孑压岁钱,给长辈们红包。中国民族众多过年给红包的讲究有所差异。因此个人我认为给包的多少在于发红包人的身份经济情况而定,也就是说量力而行就好。主要是尽到一片爱心和孝心。中国还有句古话礼无车载,干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之说。日子是自己过,礼尚往来。红包也是跟礼跟礼,别人多少来自己就多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