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领导送礼的忌讳

领导 0 35

给领导送礼的忌讳,第1张

领导送礼的忌讳
导读:忌讳:一、送到办公室;二、背后议论;三、当着有人的时候送,除非是人人有份;四、领导禁区。给领导礼品有太多讲究一是不能随大流,他记得不住你;二是现代人送健康更重要,让领导觉得你在用心;三是要独特,有逼格,满足领导心理需求;四是要有品味,领导有

忌讳:一、送到办公室;二、背后议论;三、当着有人的时候送,除非是人人有份;四、领导禁区。

给领导礼品有太多讲究一是不能随大流,他记得不住你;二是现代人送健康更重要,让领导觉得你在用心;三是要独特,有逼格,满足领导心理需求;四是要有品味,领导有被尊重的感觉;五是送服务,让领导更进一步的拓展他的人肪资源。

前些年是茶叶、红酒、国酒,后来比较多的送橄榄油,再后来,随着人们逐渐认识的深入,茶油逐渐成为礼品首选。但现在人们更逐渐送一种资源卡(礼品卡),它是一种高端人士的商务卡,资源卡一般整合了很多资源:如健康食品、高尔夫球、投资理财、养生、国学培训与鉴赏、旅游、休闲等。

资源卡之所以流行送领导,是因为:一是卡有隐蔽性,容易送出;二是资源独特,彰显尊贵;三是在使用过程中时,领导可以通过资源卡认识与交往更多高层次的人士,形成更优质的人脉关系;四是资源卡一般都有时间周期,那么在这周期内,领导使用资源过程中,他都会不时想起你的好,而不至于一瓶酒,喝完就没了。

  给领导送钱话不要太多。少说话就行。

  比如: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您笑纳。或者直接不说话,面带笑容塞在

  布兜里就可,千万不要让人看到。下面是我觉得比较好的一文章,

  楼主参考一下。

  过年给领导“送钱”的艺术

  62623433

  4位粉丝

  1楼

  廉不廉,看过年。每至“年关”,中央有关部门都会发出各种“禁令”,给各级官员遍打“廉洁预防针”。然而,禁令节节出,大礼年年送。“年节腐败”已成官场“潜规则”。“送钱的技术”也成了官场人士的“必修课”。这真让人感到悲哀。

  我在官场有一些无话不谈的朋友,春节前朋友聚会,谈到时下的官场腐败。

  一位当官的朋友用 “送钱的技术”作为开篇话题。

  我对这类事报上看得多了,底下听得也多,就说:就拣新鲜的说说。

  当官的朋友说:送钱的总技术原则是既办成了事,跑了官买了官,又要安全。但具体落实这一总原则还有很多技术细则。比如第一条,是一定要化整为零,巧借名目。本来这件事一次送钱十万就能搞定,但是你送了,他收了,事是办了,有点不安全因素。万一哪一天事发了,小小十万,你行贿,他受贿,就都是事,撤职查办也都有可能。所以,要化整为零、变换名目。今天他儿子娶媳妇吃酒席了,亲朋好友都会一千两千递个红包,你也照办,只是多送一点,封个一万两万。明天他父亲过大寿又要摆席,你再封一个红包,凑个若干万若干千的吉祥数奉上。这就是化整为零,凑零为整。

  这根本不算新鲜,席间有人见多识广地笑道:十万能搞定的事,你把十万凑足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做官的朋友正色道:你这就是没有真上道的想当然。化整为零、巧借名目虽然增加了安全系数,目标不显了,但同时又有损耗率。

  我这才开始注意他的话:损耗率?

  当官的朋友说:那可不是。结婚拜寿,别人都要上红包,你的红包即使重一点,也多少有点淹在里头的意思。来客要是有大几十号、上百号人,真会分散他的注意力呢。虽说彼此心知肚明,钱数在那儿摆着,但到底是人多事花,目标不集中。再者说,你十万块钱化整为零分三五次送,时间拉上几个月,怎么也是淡化记忆,效果的损耗是明显的,而且损耗率也与你化整为零的力度成正比。化的越零,损耗率越高。你送钱心中有数,人家收钱可不一定记得那么清。本来十万元就搞定的事情,一般就要十三四万、十四五万甚至十七八万才能搞定。

  我笑着点点头:送钱要考虑安全,就要赔上损耗率。

  当官的朋友说:越化整为零越稳妥,但损耗率也越高。所以,送钱就要在安全系数与损耗率之间考虑“边际效用”,统筹兼顾。

  我暗中一叹,“边际效用”这样的经济学概念被当官的朋友用到此处,足见当下送钱技术包含的知识文化含量了。

  他接下来又讲更新鲜的技术细则。

  他说:送钱还有许多小细节,没上道的人一定是想不到的。比如送钱是送新钞票还是旧钞票,也有讲究。你们说新钞票好还是旧钞票好?

  有人说:当然新的好一些,干净喜气,看着也爽。

  当官的朋友摇摇头:那可不见得。一回,一位在县里工作的老兄要跑提拔,事先打听清楚了,五万元送到某负责领导那儿就能搞定。得知下午就开会议人事安排,他赶在中午把钱送到领导那里。没想到领导瞄了一眼放到桌上的牛皮纸信封,脸色不算好看,往抽屉里一收说:会上看看再说吧。结果那天下午这位老兄的事泡了汤。他正纳闷着,过两天那位领导又笑嘻嘻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别着急,过两天再给你安排。几天后果然安排了。他更纳闷了,最后才搞明白,那五万元是刚发行的连号新票子,放在信封里显薄,领导当成三万了。往抽屉里收是收了,可心里恼得很。晚上打开一数,才转嗔为喜。你看,这种情况下新票子就不如旧票子。

  我说:新票子薄是薄,可重量该一样啊,能掂出来嘛。

  当官的朋友又笑了:作家朋友,你还要继续“深入生活”呀。新钱用旧了,不仅是蓬松了厚了,而且因为吸收了油污水分,自然也要重一些,不信你去称称看。所以,旧钞票才叫“厚重”啊!送红包要想当下显出厚重,一定要用旧钞不要用新钞。

  他又说:当然,新钞也有新钞的好处。刚才讲到领导儿子婚礼上送红包,你三万元新钞票,薄薄的过去,当下不那么显眼。要是厚厚重重的旧钞票包上三万,就在众人眼中落下话把了。

  当官的朋友又讲了一大堆送钱的技术原则,最后说:送钱的基本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我不语,听他往下说。

  他说:那就是一定要知道现在的市场价。钱权交易也是办什么事有什么价的。一定要搞清楚,跑个什么官,批个什么件,包括请秘书们找头头脑脑题个什么字,该给秘书多少钱,都是有价目的。少了办不成事,多了做冤大头,还增加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官场腐败本是个严肃话题,但这样的话题却屡屡被当做笑话来说,可见积弊之严重,到了见怪不怪的程度。

  这真让人感到悲哀。

给领导送礼6个大忌如下:

1送礼切忌送错地方。尤其不要在办公室里送,万一被别的领导撞见,你说你送还是不送。

2送礼切忌扎堆送。尤其是元旦春节这种大日子,能提前两周就不提前一天,所谓早起的鸟儿有食吃,送得太晚等于没送。

3送礼切忌形式化。尤其有些人动不动就送烟酒,这种礼物送的人最多,还容易被转送,领导压根记不住。

4送礼切忌随处说。能悄悄地送就不要到处张扬,知道的人越多是非就越多。

5送礼切忌提请求。所谓送礼时别求人,求人时别送礼,否则显得你这个人过于功利。

6送礼切忌太刻意。尤其别在电话里提什么“专程”“特意”来送礼,否则智慧的领导多半会拒绝。

                                   

给领导送礼要懂得移花接木。比如你的领导是一位男性,他不抽烟,不喝酒,这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会头疼送什么礼物。

这时候你不妨绕过他,选择他的妻子,孩子作为送礼对象。这样的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来呢他会在家人面前有种莫名其妙的骄傲感。二来呢,就算他想拒绝也很难找到适当的托词。

我们那里有过年给领导拜年的风俗,不过很少有人送烟酒,都直接送钱!”原和县县委书记杨建国昨在合肥中院受审。在法庭上,他这样描述为官多年体会到的“风俗”。昨天,对杨建国的庭审持续了一整天,公诉人对杨建国涉嫌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进行了简要举证,两名律师出庭为他辩护。

与以往此类案件不同的是,这次的庭审设了证人席,但昨天并没有人出庭作证,证人将在今天的庭审中揭开神秘面纱。

  被告席上依旧摆官腔

  8时30分,杨建国被押上被告席,年过半百的他面容憔悴,边走边和旁听席上从巢湖赶来的亲戚朋友点头打招呼。公诉人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宣读了长达27页的起诉书,展示了杨建国自1998年至2004年受贿106起的事实,此外还有他那百余万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的巨额资金。公诉人读起诉书的时候,杨建国迫不及待地想要辩解,被法庭制止。

  “被告人杨建国,你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有什么异议?”起诉书读完后,审判长询问。停顿了一会后,杨建国说出了这样的开场白:“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在座的各位,我现在就起诉书指控的一些事情,说一下我的意见。”这样的话听起来依旧是官腔,旁听席上有人笑了起来,他们说这是杨建国在任时讲话的习惯。

  当庭翻供否认部分指控

  杨建国对受贿罪中的10项指控予以否认,这些人送给他的钱多在一两万元,最多的是5万元。杨建国称,这些人送的钱有的他根本就没收,有的不是上万而只是四五千元。有一起是杨建国从一人那里受贿数额最高的一次,达28万余元,其中20万是一次性收取,杨建国在法庭上说不是20万而是10万。关于巨额财产,杨建国说有七八千元人民币是两次出国的补助,290英镑是外国朋友馈赠的,5000元港币是一位至交送给他在香港买东西用的。此外,在南京住院和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不少人只是去看望他的,并没有托付他办什么事。他的辩护律师对指控提出异议,认为有些送钱者当时并没有具体请托事项,杨建国收钱并不构成受贿,应该是非法礼金。公诉人指出,杨建国庭上所说的与在侦查阶段说的不符,杨建国辩解,自己记忆力不好,在侦查阶段忘记说了。

  “拜年总不能空着手!”

  公诉人问杨建国:“你怎样看待这些人送钱给你?”他想了想说:“我们那里的官场有这样的习俗,逢年过节都要上门给领导拜年。我是县委书记,给我拜年的人自然多。拜年总不能空着手,以前多送烟酒,但谁都知道烟酒有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改成钱了,现在人们都直接送钱,实在!”

  一出手就借人100万

  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指控中,杨建国家庭财产共有600多万,在他与妻子孟世芳能说明来源的财产中,借款利息收入高达1049800元。杨建国解释,他们家曾经借出过巨款给别人,所以利息收入高就不足为奇了。他当庭供述的借款有两次,一次是借了100万给和县某公司董事长郑某。杨说自己和郑某的父亲关系很好,他把郑某当自己的孩子看,郑某在他家烟酒随便拿,郑父去世时,他还送了2000元的礼。郑某送给他的钱是两家间的礼尚往来,并不是受贿。另外一次是借钱给和县某公司老总给工人发工资,具体数额他记不清了,都是妻子经手的。

  为妻子开脱罪责

  一直传言与杨建国同堂受审的孟世芳,昨天并没有和丈夫一起走上被告席。对起诉书关于妻子的指控(本报昨日曾报道),杨建国说在宁波公司以5万元入股一事,自始至终是他和对方谈的,具体细节妻子并不知道,合同上的签名也是他让妻子签的。杨说家里的大事都是他作主,而家务事则是妻子打理。

 收了钱,但并没办事”

  昨天,杨建国除了否认10起指控,称没收钱或收的钱少外,对其他指控都承认,但辩解自己根本没有为送钱的人打招呼。后来这些人担任的职务,都是县委开会研究决定的,作为县委书记,他所要做的只是拍板决定,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的说法遭到公诉人驳斥,公诉人说其实送钱的人看中的正是杨建国手中拍板的权力,他的态度对这些人任职是有重要影响的。此外,杨建国还辩解,有些是正常的人情往来,不是受贿,但公诉人指出他只是收钱,却很少送给他人钱,并非礼尚往

礼不在多,关键看能不能达到领导喜好的那个点上。过年送领导,东西不能太普通了,要不也没有意义了。可以试着送一些黑科技或者比较新奇特的产品,这样会更加有新意。比如太阳能烤箱,近比较火的网红野炊神器。现在工作压力都非常大,闲暇时间走出家门拥抱大自然,才能心情放松。有了这个太阳能烤炉神器,走到哪里都可以用它做美食,即便是在景区等不让明火的地方也都可以用,因为它不用电和生火,只要有阳光就可以。非常的节能环保,而且是均匀受热,不用人看管和翻炒,就像家里的电烤箱一样。能做的东西也很多,烧烤 烘焙 炖菜 烧水 焖饭等等。重量也非常轻便,也就三四斤重。感兴趣就去某宝搜索看吧,有卖的

过年给领导送礼这个送的时候说最好了,看你和领导的关系。

(一)《关于个人取得有关收入适用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74号)第三条规定,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包括网络红包,下同),以及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个人取得的礼品收入,按照“偶然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企业赠送的具有价格折扣或折让性质的消费券、代金券、抵用券、优惠券等礼品除外。

前款所称礼品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第三条规定计算。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第三条规定,企业赠送的礼品是自产产品(服务)的,按该产品(服务)的市场销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是外购商品(服务)的,按该商品(服务)的实际购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

(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第一条规定,企业在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向个人赠送礼品,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1企业通过价格折扣、折让方式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

2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赠品,如通信企业对个人购买手机赠话费、入网费,或者购话费赠手机等;

3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个人按消费积分反馈礼品。

(四)《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顾客,给予额外抽奖机会,个人的获奖所得,按照“偶然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红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税总函[2015]409号)第一条规定:对个人取得企业派发的现金网络红包,应按照偶然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派发红包的企业代扣代缴。

(六)《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红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税总函[2015]409号)第二条规定:对个人取得企业派发的且用于购买该企业商品(产品)或服务才能使用的非现金网络红包,包括各种消费券、代金券、抵用券、优惠券等,以及个人因购买该企业商品或服务达到一定额度而取得企业返还的现金网络红包,属于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价格折扣、折让,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红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税总函[2015]409号)第三条规定:个人之间派发的现金网络红包,不属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税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1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实施条例)

2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实施条例)

3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个税法)

4偶然所得,不属于综合所得,不需汇总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税,也不需要次年3-6月份汇算清缴。(个税法)

实务总结

例企业花了920元购买一张面值1000元的购物卡,在企业庆典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企业需要按照“偶然所得”项目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请问是按照920元×20%=184元还是按照1000元×20%=200元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答案看留言)

政策依据:财税〔2011〕50号文件第三条规定,企业赠送的礼品是自产产品(服务)的,按该产品(服务)的市场销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是外购商品(服务)的,按该商品(服务)的实际购置价格确定个人的应税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