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妈妈因出国把5岁女儿送乡下奶奶家,1月后来接娃,表示很意外2、三奶奶送的孩子会要走吗?3、出国留学各国陪读政策的介绍4、为什么有些家长不惜花费高额学费也要送子女出国读书?5、孩子小学二年级送出国学英语合适吗6、父母得年薪多少万才有资格
- 1、妈妈因出国把5岁女儿送乡下奶奶家,1月后来接娃,表示很意外
- 2、三奶奶送的孩子会要走吗?
- 3、出国留学各国陪读政策的介绍
- 4、为什么有些家长不惜花费高额学费也要送子女出国读书?
- 5、孩子小学二年级送出国学英语合适吗
- 6、父母得年薪多少万才有资格送孩子出国留学
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现在很多父母都很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就交给老人帮忙照顾。很多孩子在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呆的时间,都比跟爸妈呆的时间长。但是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老人难免会有一些矛盾,甚至很容易发生一些让我们哭笑不得的事情。
前段时间同事小丽夫妻俩,由于工作的原因,需要出国出差一段时间。因此,就把自5岁的女儿送到了她婆婆那里,想着让老人家帮忙照看一段时间。过了一个月,小丽和老公从国外回来,去乡下接孩子时都震惊了。
孩子之前跟着爸爸妈妈时,是很清秀的一个小姑娘。但现在脸上都是肉嘟嘟的,仿佛充了气一样。并且,奶奶因为怕孩子弄脏了原来的衣服,就给孩子穿上了之前别人剩下的旧衣服。以前小姑娘看起来像个小公主,可现在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村姑”。看着女儿这巨大的变化,小丽夫妻俩很意外。同时这强烈的反差感,也让他俩一时间哭笑不得。这可能就是“奶奶觉得你饿”、“奶奶觉得你冷”吧!
其实,这也是父母带孩子和爷爷奶奶带孩子的区别之一。 不同的人在带孩子的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
1、 穿衣服方面。
妈妈可能就会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精精神神的,并且会给孩子来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这样孩子会感觉比较舒服。但奶奶可能就会给孩子穿厚厚的衣服,总是会觉得他们冷,怕把孩子冻感冒了。而爸爸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就是坚持“简单”的原则,也不管搭配起来是否合适,有什么衣服就会给孩子穿上。
2、 吃饭方面。
奶奶会给孩子吃很多饭,就怕他们吃不饱。并且当孩子不爱吃饭的时候,奶奶会很有耐心地去哄他们。爸爸在喂孩子饭吃的时候,不管营养搭配是否适合,一般就是家里有什么就让孩子吃什么,他们是比较随便的。妈妈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就比较合理了,她们会很注重孩子的营养搭配,并且会严格控制他们吃零食的数量。
3、 哄孩子方面
很多爸爸在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就不会去哄自己的孩子,他们觉得实在哄不好,还有孩子妈妈呢,所以他们思想上一般有寄托。奶奶在哄孩子的时候,一般会给孩子买一些他们平时喜欢玩的玩具,或者平时喜欢吃的零食。但妈妈在哄孩子的时候,就会先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孩子哭闹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慢慢地去给他们讲道理。
其实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几个方面的不同,爸爸妈妈、奶奶他们在带孩子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同,你们对这个话题还有其他的看法吗?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私信“ 育儿 ”,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民间有“三奶奶送子”的说法,说孩子是三奶奶送来的,聪明又漂亮,但似乎三奶奶送来的孩子都会不长命,将来可能会被要走,三奶奶送的孩子会要走吗?有些家长无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三奶奶送来的,想要了解三奶奶送的孩子特征。
一些民间习俗认为三奶奶送的孩子聪明又漂亮,不哭不闹,但体弱多病,容易夭折。因此民间多少人认为三奶奶送的孩子会被要走,三奶奶送的孩子大多不长命。
但是从现实角度分析,“三奶奶送的孩子”属于封建迷信的内容,没有科学依据,只是过去科学不发达、人们了解知识有限,让人们将孩子夭折与神灵方面扯上关系,认为夭折的孩子是三奶奶送来的,现在三奶奶又将孩子要走了,所以孩子与自己没有缘分。
随着科学进步、医学知识探究等,人们都应该知道世界上是没有“神灵”,不存在“三奶奶”。孩子夭折更与三奶奶没有什么关系,孩子体弱多病原因有很多,但与“三奶奶送的”没有任何的关系。因此,广大家长不要再将孩子体弱多病与神灵联系在一起,更不要经常给体弱多病的孩子去祭拜神灵、算命等,专心照顾好孩子,孩子生病时带他去治疗即可。
出国留学各国陪读政策的汇总介绍
家长要不要陪读?
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家长的过度陪伴会让孩子的依赖性变强。此外,有些陪读父母由于语言不通,无法良好地与外界沟通,无法融入当地的家长群体里面;孩子的语言能力却提高很快,他们之间的隔阂会逐渐扩大。很多国家的陪读政策规定,陪读者不能从事正式的工作。而一些陪读家长也许自身学历不低,在国内也有不错的工作,一旦到了国外却只能当保姆、做钟点工,甚至成为一个专职的家庭妇女。在赔上时间和事业的同时,也赔上了自我。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都没有专门的陪读政策,如果家长实在担心孩子的'成长,可以选择招收国际生经验丰富的学校。例如在英国私立寄宿中学,学校管理严格,照料人性化,学校会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可以到校探访。在美国,很多走读高中都配备了自己的校方代表或者国际招生部门管理国际学生事宜,他们会向家长定期汇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各国陪读政策:
新西兰:10周岁以下孩子一定需要陪读,10~18岁可以选择陪读,陪读人必须是孩子的直系亲属。陪读的直系亲属可以打工,不可以在签证期间学习。
新加坡:允许17周岁以下学生的女性直系亲属(包括母亲、奶奶、外婆)均可陪读。陪读者在学生入学一年后,就可以向新加坡劳工部申请特殊的工作准证,在新加坡就业。
加拿大:子女在加拿大留学,父母可申请10年多次往返加拿大签证,即父母在10年内可多次往返加拿大探望子女,每次停留最长时间为半年,有效期内无需重新再申请签证。
美国:孩子在美国读书期间可以发出中英文邀请信,父母可以申请探亲签证,赴美探望孩子,每次停留时间最长为半年,在一年内可多次往返。
英国:孩子在英国读书期间可发出中英文邀请信,父母可以申请探亲签证,赴英探望孩子,每次停留时间最长为半年,在签证有效期间可以多次往返,签证有效期根据孩子签证有效期决定。
哪个年龄段出去合适?
孩子适不适合出国,究竟在哪个年龄段出去,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家庭经济情况;2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喜欢与人打交道,在国外会适应得比较好。如果孩子非常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则建议晚几年再出国;3孩子的独立性,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等;4良好的英语基础。
加拿大:允许学生申请7~12年级课程(即国内的初中和高中),通常国内高一的学生可申请11年级,完成12年级毕业后,凭借加拿大高中的成绩申请加拿大、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大学。
美国:学生如果可以在9年级(相当于国内初三)正式入读,相当于可以读完完整的美国四年高中课程(9~12年级),对学生适应美国大学教学体制非常有帮助。
英国:若孩子年龄不超过15周岁,英文功底较好,希望孩子之后能进入英国顶尖高中从而入读世界名牌大学,建议读完初二就去英国中学读两年GCSE课程(英国初中);若孩子英文功底不是很好,适应能力不强,建议还是在国内完成高一课程后再去英国读两年A-level课程(英国高中)。
住寄宿家庭,还是住校?
吴女士的儿子在国内初中毕业后就去美国私立寄宿中学欧佳谷高中读9年级,现已升读12年级,并在准备美国大学的本科申请。她当年第一次去美国看儿子的时候差点哭了。学校在偏僻的大山谷里,从学校的山路开车到公路上至少要45分钟。不过学校的管理很严格,对孩子成长很有帮助。
如果是生活自理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寄宿学校,通过学校的帮助,尽早跟上当地学习进度。如果孩子自控能力较好,能够生活自理,可以作为走读生,住在当地寄宿家庭。这可以给孩子一个机会尽快适应当地的交往习惯。不过住寄宿家庭,学生要做到入乡随俗,自觉克服自己一些不良习惯,主动询问寄宿家长有关家庭的一些日常生活习惯,以便日后加以注意;另外,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包容不同文化,主动融入寄宿家庭生活氛围中。
这些学生适合入读走读中学:1希望迅速提高语言能力与感受当地文化;2希望校内的中国学生不扎堆,走读高中学生来源以本地学生为主,国际学生一般控制在10%左右。
这些学生适合入读寄宿中学:1独立自理能力稍微欠缺,自律性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2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私立寄宿中学会为学生配备晚自习,且有老师回答学生的疑问。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也是一位教育者,我身边很多家长包括自己的学生都希望去国外读书。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呢?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是这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觉得国外的教学理念先进。国内很多家长一谈到学校,就觉得国外教育比国内强,国外的教育资源充足,教育符合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可以充分培养自己的爱好。听到最多的例子就是国内老师教孩子画苹果,是老师直接在黑板上画一个,再让下面的孩子照着样子画。而国外的老师是给每个孩子一个苹果,让孩子自己观察,引导孩子画。教学理念吸引家长,让家长愿意发巨额学费送孩子出国。
其次,觉得国外的教学质量更好,口碑更好,更容易被认可。国内很多孩子尤其是读研或者读博,都向往国外,觉得国外的学术就是牛,国外的实验条件,学习环境就是好,愿意去国外继续深造。
再次,觉得国外读书竞争压力小,在国内从小学开始就充满了竞争,升初中,升高中,上大学,一路下来,孩子在不断的竞争,好的教学资源有限,要进好的学校,就要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后,符合国内媚外的一种心理。觉得孩子出国读书再回来后,就是海归了。在国内进企业参加工作,就比较有优势。把这当成一种以后工作求职的资本。
这是我个人浅薄的理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目前来看,这个问题并不能用崇洋媚外四个字去回答家长心态的。因为就国情而言,所谓的"洋"也没有什么可媚的了。我就从身边事说起,谈家长"不惜重金"给孩子留学的诸多考虑吧。
若谈"不惜重金",比如留英留美的小留学生是算得上的。这类家长有怎样的心态,出于什么考虑,不完全了解,但应该有一种早点去就可以更好融入当地文化的想法。英国有一项政策连续居住十年就可以申请永居,孩子那么小就去留学是不是也与此类规定有关?说句题外话,中国的娃娃让他们童年少年接受地道的中华文华教育为好,这些是日后花重金买不了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不少父母的初衷,就是让孩子逃避国内基础教育阶段繁杂的学业,其实就是家长也难以承受中考与高考给自己带来的各种心理负担和压力。我有对门的邻居,孩子上初二,去年下半年送到美国念初中了。孩子母亲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抉择。她自己开了个公司,平时很忙,无暇顾及孩子。小学阶段,孩子一直是开放式管理,学得也轻松,成绩也上游。可是进入初中,各科作业扑面而来,孩子根本适应不了,逐渐下滑,一时半会又改变不了现状。于是出国了。
再谈念国际高中本科出国留学的。这一类我接触很多,大多数是因为孩子在初中的成绩一般,有的甚至比较差的。中国大学门难进,尤其是一流大学的门。这些孩子即使上了高中,也很难与优秀的学生角逐,最终进入所谓的末流大学,就业很难。怎么办?走出国这条路。出国申请大学,没有高考严苛,比如去美国,只要语言成绩达到学校要求,拿到排名前100学校的Offer还是不难的,而这些大学都是挺不错的,国际排名都与国内知名大学差不多。中国的家长出于各种考虑,不愿让孩子去念技校、中专,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们都要让子女念大学,哪怕是重金。
最后谈研究生出国,或大二大三申请出国。 我是比较赞同此类出国的,一是费用不会那么多,性价比高,比如去英国念一年多研究生,五六十万即可。二来孩子已成年,自立自律方面都挺好的了,不会出现一些意外,而且可开阔一下视野。三是国内研究生考试与中考、高考类似,我觉得有条件就没有必要再走一样的路,可以体验一下不同的入学模式。即将走上 社会 的人,在工作之前,来一次远行和独立生活的尝试,我觉得这与崇洋媚外没有关系。就是年轻时,父母还壮年时,出去走走。
所以,时代变了,中国人出国,崇洋媚外的心态已经成为过去。若有些人,实在是软骨头,那就让他连做中国人的资格都没有。要谈大都市,咱上海堪比纽约。出门,就是为了看世界,想想咱中国,多强。哈哈。
作为一名两个孩子的家长,针对我目前居住地,客观公正的说一下,孩子的学校是私立,每天作业很多,老师相当负责任,大多数男孩子本身就慢一点,跟着老师的进度每天需要写作业到10点多,没有任何自己思考的时间全校第一也写到10点!那公立呢,公立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的比例及其低,那家长如何选择呢?肯定就想到了国外,当然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所以我认为出国是为了孩子有思考的时间,能够真正表达出孩子自身的想法,而不是名校学生出国了,大多数为印度人打工,大家身在不同环境对出国问题的看法,肯更有不一样的观点,这个很正常,如果世界都是一样的,缤纷世界还存在吗?
我是一名工作十多年的幼儿老师,从幼儿园的视角说说我的看法:
在十年前,我们的三四线小城市大都是老板兼园长的民办园,加盟北京的幼儿园都是极少数。六年前,从北京过来开的连锁幼儿园增多。五年前开始,国际幼儿园增多,从国外引进的“福禄贝尔”、“蒙特梭利”、“原生态教育”、“华德福”……
1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
随着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孩子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期待孩子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幼儿园也在不断的寻找家长的需求点,给予心理和外在的满足。
2为了满足面子的需要。
同一办公室的同事家孩子都去了国际幼儿园,我家的孩子如果不去,变相证明自己见识不够、财力不充足、思想浅薄。
为了证明自己,将孩子送进国际幼儿园。
3喜欢美丽的外表,花枝招展的设施。
为了让孩子们拥有更好的快乐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幼儿园将投资重点放在了硬件设施上。
家长在选幼儿园时,直观感受到地方大、设施全、环境优美等,因此愿意花好价钱,将孩子送到美丽的场所。
小结:国外引进来的教育有一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只有知道他国教育的优势,我们就能将国外的优质教育“本土化”,再加上我国的教育精华,就可以融合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全方面培养我们的人才。
1熟悉的都是老一套,不如出去接受优质的教育。
大家在国内生活和受教育了几十年,非常了解其优势和劣势,因为太了解国内的教育模式,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会将孩子送出国门,出去吸收不一样的知识。
2避开“考试选拔赛”带来的痛苦。
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能进入重点大学深造的屈指可数。
为了考入好的大学,孩子们埋头苦学十几年,父母们消尖了脑袋,高价买“学区房”,甚至为孩子办理“户口迁移”等办法,为孩子进入重点大学铺路。
这条通往成功的路太窄,人太多,太难了。
3中国非常欢迎“留学生”,给予的工作机会多,待遇优厚。
“镀金”回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回来容易找工作,工资高,前途无量,这也是促使家长将孩子送出国门的原因之一。
4为了今后在国外生活。
为了今后全家移居国外做准备,让孩子提前适应国外的生活。
对于教育,每个人观点都不一样。每个父母都期待孩子越来越好,将孩子送入自己认为最好的地方让孩子接受教育无可厚非,咱和孩子都在国内,也无法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
如果有条件,要送孩子出国,这是很多人的共识。
第一,可以开阔眼界,了解他国不同的文化和 历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一定要走出去。
第二,在国外独立生活,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社交能力,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快乐生活,事业成功。在国外生活几年,能力一定不俗。
第三,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出国镀金回来,就是海归,捧着洋文凭,走到哪里,不管是到私企还是国企,都要被高看一眼。找工作会更容易,待遇也会更好。
第四,如果有了外籍身份,就更了不得。回国后就是国际友人,享受超国民待遇是一定的。想上北大清华学习或工作,也许都是一句话的事。
第五,孩子出国,父母还赚到了面子。亲戚朋友的赞美和羡慕让人陶醉,哪怕是嫉妒也让人开心。
我认为原因不外乎如下:一花高价送小学生出国,无外乎是小孩移民;二小孩拿到外籍后,以外籍人员轻松入读清华北大等国内顶尖高校;三父母想移民,先送小孩上去掌握语言,最终达到全家移民的目的;四国外优质的教育,让小孩有国际视野国际背景;五国外相对较低的大学入学门槛
这个问题在这些年还挺普遍,家庭条件许可条件下,很多家长花费不菲送子女出国留学镀金。这既有出国热带来的影响,也有家长无可奈何的选择,当然也存在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的因素。具体分析来说:
一是出国热浪潮。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家庭有能力承担子女出国留学的费用,出国留学的门槛也越来越大众化、普遍化。很多家长目睹身边亲属、朋友的孩子都出国留学,自然而然也希望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崇洋媚外一直是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在他们眼里,国外的天是湛蓝的,水是清澈的,树是茂密的,草地是成片的,空气是新鲜的,人的素质也是极其高的,简直就是理想中的天堂。这种现象在很大很大一部分家长中极其有市场。特别是家长自己没有出国经历的,更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有条件送子女出国学习要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送。
二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一些孩子在国内的成绩的确太差,连进入二本都成问题,好点的三本都难进。家长无可奈何,花高昂的学费送出国吧,好歹是出国留学,还能进个不错的学校,毕业回来也可拿个国外毕业证,体面点儿去找工作。我身边朋友、同事家的孩子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三是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一类家庭基本上条件比较好,孩子个人素质也很高,家长对子女期望值也相对较高。出国留学主要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期盼孩子将来在国外或回国有更高更好的发展。
总之,我觉得应该理性看待送子女出国留学这个事情。一个师弟美国做博后,聊天时说初到美国,觉得那里的人素质比国内好;待了一段后,深有感触地说人性都是一样的,美国人素质也就那么回事。这就是围城现象,外面人想进去,里面人想出来。
朋友说起自己家孩子的事, 她家孩子在山东读书,大家都知道,山东是山东高考大省,那边的孩子学习都特别刻苦,朋友家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孩子自己也没什么自信心,就要求家里送他去国外读高中。
朋友熬不住孩子的请求,就想办法花费巨资送了孩子去国外读高中,结果读了三年后,孩子一事无成,甚至连英语都没学好,相当于白白混了三年。
而朋友为了孩子的学费等各种不菲的花销,也无法陪伴孩子在国外,只有奶奶陪着孩子在国外,自己夫妻俩都得在国内拼命赚钱,现在落得这样一个结果,也是没想到,自己感叹说:真不知道这些钱花得值不值?
这种现象也是很多的,很多父母都不惜花巨资送孩子去留学,结果却可能不尽如人意。
1更认可国外的教育
不可否认,一些高精尖的领域还是国外在领跑,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资深老牌名校更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不惜花巨资也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镀镀金,也希望孩子在人生履历上增添更辉煌的一笔。
2家庭富裕
要花费巨额费用送孩子去国外留学,最主要的前提就是能不能承担得起,有没有这笔费用。如果家里连砸锅卖铁也供不起这笔费用,恐怕也就都死了这份心了。所以在相对富庶的地区送孩子到国外去留学的也就更多一些,南方普遍比北方城市从经济上来说,富裕的早,富裕的家庭也多,所以留学的也多。
3为了避开高考竞争的压力
国内的高考压力还是蛮大的,很多孩子学习不争气或者属于中等阶段,考个一般的大学,家长觉得白白耗费了这几年,家里有那份经济实力还就不如直接就送到国外留学,所以现在小留学生数目不断在攀升。
4从众心理或者攀比,好面子心理
很多人做事更多的是一种从众心理,有个朋友的孩子,高中一年级就执意要出国,后来了解他的想法,才知道他是觉得同班同学有出国留学的,所以自己也想去。
作为父母,其实也有差不多类似的想法,看到邻居或者朋友的孩子出国了,自己也就想把孩子送出国,可能根本没有考虑孩子喜欢不喜欢,适合不适合,安全不安全,能不能学出来等问题。
5全家移民的需要
6考虑福利政策和国外的空气养老居住等环境
很多家庭也会考虑未来的老年生活,想找空气质量好,生活节奏慢,房价比较低的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成为退休后梦想。这样提前布局,花费高额学费,让孩子去这些国家留学,自己之后也可以去那边定居享受阳光,沙滩和空气。
不过,话说回来,我国的实力在逐年不断增加,而且地大物博,冬天可以去海南晒太阳,夏季可以去凉爽的哈尔滨或者内蒙古大草原,又不用签证护照之类的,一年四季瓜果梨桃供应非常丰富,买东西也是街边,网络都特别方便,真不是那些小的西方国家可以媲美的,教育方面也在不断完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好,很多人去国外溜达一圈之后,会发现还是祖国更好,所以,很多在国外留学的人近年来也纷纷开始回国,这也越来越是一种趋势了。
最后,还有一条, 那些认为在国内学习不好,就想通过去国外镀镀金回来就能学习的孩子,往往在国外学习也是不好,因为学习习惯,自律,自控等能力不会到了国外就自动会了,可能成绩还更差了。
以前我参加过一个海外留学展,有许多国外的大学来此招生,包括还有一些移民和留学机构也出席了展会,我仔细看了一下,展会现场的外国学校包含了小学、中学、大学,并且大多不是什么名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野鸡大学”吧!
就是这样一个展会,但是参加的家长特别多,当时也凑在家长堆里面,听着他们分析和探讨这四个话题最多:
甚至于现场所有学校包括中介机构,对外的广告和话术都是和移民相关,可见,这个原因在当时的占比是非常高的。
我曾经好奇的问过一个家长,她准备让上小学的孩子出国留学,她告诉我:“不是以以移居海外为目的孩子,谁来这里参加展会啊,他们有能力直接考就好了啊,来这里的都是要花大价钱出国学习,最终为了一个永居权或者外国公民身份的。”
我想,这应该就是大多数家长为什么花高价也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重要原因。
其实在当时的我来看,也是很费解,出国,获得外国公民身份又能怎么样呢?难道父母要跟着孩子生活在国外吗?这样父母真的习惯?
还是那位家长,因为这家长和我家熟悉,所以参加展会也是和她一起去的,她再次给我解惑:“谁说移民就是为了去国外生活,你不知道祖国对外籍人士是有优待的吗?包括入国内名牌大学,一些法规政策上,创业扶持,都很有帮助的,亏你阿公还是归侨,这些你应该都知道的啊!”
没错,我确实知道政府对外籍人士尤其是归侨及其侨眷都有扶持和帮助,但其实这又是两个不同的性质,我阿公是归侨,属于侨联管辖,但是这些主要是针对从海外回国的华人,也就是那些放弃外国公民身份,重回中国籍的人,另外还有中国籍身份,但是长期在外生活的海外侨胞!
更何况,就像我阿公说的, 政府给再多优待又怎么样?最终还是得靠自己有能力,没能力的人,给你一千万,你也未必能活出花样来!
至于对外籍人士的管理则又是另外一个部门,所以,实际上我也并不太清楚,具体的优待政策有哪些?但是至少能够明确的一点就是,中国对外籍人士一向友好。
至于大多数只为了利益而放弃中国籍的人,其实再想回中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能够理解,孩子读大学的时候想要出国见世面的心,但是也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几岁的孩子就能独自送出国, 和父母长期两地分开,让孩子过海外留守儿童的生活,我想即使未来孩子培养成长,和父母之间也会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与其为了那些莫须有“好处”,不如想想办法提高孩子的成绩和综合能力!
听说外国人可以直接上北大,不用参加考试。上东大学还可以提供美女伴读,还有高额的奖学金。俺是没能力,要是有能力也给孩子送外国去。寒窗苦读十几年,不如一张纸。看看现在的孩子,早晨六点起来读书,晚上九点前能完成作业就不错了。这么辛苦能上个大学都难,但是如果你有一张纸。你不但可以上大学,而且还是高等学府,有捷径谁不愿意走啊。
不建议
孩子很小,比起外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价值观,以及用母语搭建的认知世界。
如果送他去国外,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他熟悉的文化环境不见了,从而对他的认知,自信,自我认同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远远大于外语学习。
反正家里有亲戚,要不等到高中毕业送过去吧。国内的基础教育相对国外扎实。
要看孩子在哪个国家上学,还得看孩子懂不懂得勤俭节约。我孩子是送去加拿大的温哥华先上高中然后在上大学,刚去住在一老外家里,包吃包住每月六百加元(当时汇率1:65),学杂费每学期二千五百加元左右,后来孩子与几个同学在学校附近合租了一套房子,每人每月只要二百元租金,吃饭很便宜每月二三百元搞定。每月还能省下了一百多元,这样算下来每年的开销大约在一万二千加元,合人民币七万元上下。
上大学后每月的开支在这基础上每月增加二百元,大学生还能打工补贴零用,三年如能顺利毕业,只要不乱花钱,三十万出头能搞定,加上高中三年,以及来回路费,父母要参加毕业典礼,七十万左右,单上大学四十万左右。
夫妻俩加起来每年收入近三十万,孩子出国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朋友给了孩子十多万,孩子自己也很节俭,所以也没有感觉到有很大的负担,现在出国留学跟前些年相比大概开销又要增加,个人觉得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家庭的年收入至少应有二十万元以上。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