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国古代每个帝王渴求的经历“泰山封禅”,还有哪些关于泰山的历史故事?

老人 0 83

除了中国古代每个帝王渴求的经历“泰山封禅”,还有哪些关于泰山的历史故事?,第1张

除了中国古代每个帝王渴求的经历“泰山封禅”,还有哪些关于泰山的历史故事?
导读:1、唐玄宗封禅泰山轶事唐玄宗是唐代的第六位皇帝,在位44年。他即帝位之初,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以至形成了唐朝以来国家兴盛的又一个高潮,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大臣上书力请玄宗东封泰山。玄宗经过一番谦让之后,欣然首肯,于公元725年12月16

1、唐玄宗封禅泰山轶事

唐玄宗是唐代的第六位皇帝,在位44年。他即帝位之初,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以至形成了唐朝以来国家兴盛的又一个高潮,出现了“开元盛世”,朝中大臣上书力请玄宗东封泰山。玄宗经过一番谦让之后,欣然首肯,于公元725年12月16日到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

据说,以前的帝王登封泰山,如果是顺承运,功绩显赫,则会出现诸多祥瑞之兆;如果是无德无能,不能顺应天时治理天下,则会出现诸多凶象。而玄宗皇帝登封泰山时,虽有功于天下,天气却屡屡变化,给他带来了诸多的烦恼,这大概是上天对玄宗以后沉迷酒色、荒废朝政的警示。

当时,玄宗皇帝东封泰山,单就仪仗队伍前的马队,就以每种颜色的马1000匹作为一个方队,交错排列,远远望去就像彩云绣锦,可见规模之大,盛况空前。当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来到泰山西侧的时候,突然东北风大作,从中午一直刮到晚上,随从人员住的帐篷被风撕破,支撑帐篷的柱子也被吹折。

官员们因此十分恐慌,乱作一团。

封禅使张说本来就为封禅之事忙得焦头烂额,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更使他手足无措。为了稳定人心,他不得不出来打圆场说:“大家不要慌张,皇上是天子,如今御驾出宫,定会惊天动地,这是东海之神来接皇上封禅的。”

张说的搪塞,才使大家的心稍稍平静下来,及至来到泰山脚下,天果然变得丽日晴和。但是,到了玄宗斋戒沐浴的晚上,天空突然又狂风大作,寒气彻骨。天气的再度变故,不禁使玄宗心神不宁。他停止饮食,肃立夜露之下,直至夜半。

他虔诚地向苍天祷告:“我自即帝位以来,得到苍天的佐助,国家昌盛,万民安泰。我来登封泰山,本欲为万民祈福,但是,如果是我本人有什么过失,不配来泰山封禅,请上天来惩罚我本人;如果是随从的人员没有福分参加封禅,亦请上天降罪于我,随从的兵士和骑乘的马匹确实受不了彻骨的寒风,请苍天暂停风寒吧。”

玄宗祈祷之后,果然风静树止,山间的气温随之转暖,天气晴和,微风南来,在缕缕丝竹歌乐声中,玄宗顺利地在山顶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的封禅,玄宗还亲自撰写了《纪泰山铭》一文,刻在山顶大观峰,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洋洋千言的唐摩崖碑。

2、岳父为何称“泰山”

我国习俗,丈夫对妻子父母的称谓,一般在口语中称为丈人、丈母。“丈”在古代有“长”的意思。“丈人”原来是对老年人、长辈的尊称。《论语。微子》中说:“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这里“丈人”就是“老汉”之意。

王充《论衡。气寿》中也有“名男子为丈夫,尊公妪为丈人”的说法,也讲“丈”之本意,原是尊敬他人尤其是尊敬老年人的说法。不过,在王充所处的汉代,对老年人不分男女,无论公妪均可称为“丈人”。

那么,对妻父尊称“丈人”源于何时何地有人以为此说从汉代匈奴那儿传来。班固着《汉书。匈奴传》中有匈奴单于谓汉天子为“我丈人”的说法,当时汉朝历代皇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公主或宗室女(也有以宫女假冒的)嫁于匈奴单于为妻,故有此称。这大概就是对妻父尊称“丈人”说法的起源。

而对妻母尊称为“丈母”,最早的记载大约要算北齐颜之推所着《颜氏家训。风操》,其中有“丈人之妇,猥俗呼为丈母”的说法,之后对妻子父母尊称为“丈人”“丈母”的记载屡见不鲜。唐代柳宗元祭祀妻杨氏之父母,着有《祭杨詹事丈人独孤氏丈母文》,可见“丈人”、“丈母”之称的来源比较简单,从上面所述之外,至今还没有找到过其他的说法。

书面语中,人们又有称妻父为“泰山”、“岳父”、“岳翁”的。这“泰山”、“岳父”、“岳翁”之称从何而来却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以为这种称呼源自唐朝,唐段成式《西阳杂俎》前集卷十二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由丞相张说担任封禅使,张说顺便将女婿郑镒充作随从也带去了。按唐代官例,去泰山封禅后,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郑镒本是九品小官,张说却利用职权,一下子提升他四级,成为五品。

九品、八品小官着浅青色官服,而五品官就可穿浅绯色官服,唐玄宗在宴会上看到郑镒的官服突然换了颜色,很觉奇怪,便去问他,郑镒心中有鬼,只得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这时唐玄宗身边有位长于讽刺滑稽的优伶黄幡绰插了一句话:“此泰山之力也!”。

借指封掸泰山之事,隐指张说越级提拔女婿,含意深刻,妙语双关。唐玄宗心中明白,因碍于张说面子,不便发作。此言一下子传遍朝野,听者无不掩面失笑。后人有好事者,因此戏称他人妻父为“泰山”。不料沿袭日久,戏称成为尊称。

因为泰山又是所谓“五岳之首”的东岳,所以又转而把妻父称作“岳翁”、“岳丈”等。从此说可以看出,“泰山”之称虽然雅致,但出典却并不十分光彩。也有许多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因而有了第二种说法:称妻父为“泰山”,是由于泰山顶上有丈人峰的缘故。《唐六典》讲:“泰山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余里,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在山顶,特出群峰之表。”

宋代晁说之在《晁氏客语》中以为“泰山”成为丈人代称,是因为俗称妻父为“丈人”,而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先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久天长,“泰山”也成为妻父之尊称。

对这种说法,有人还作过考证。明代萧协中作《泰山小史》说:丈人峰“在岳顶西南,巨石特立,俨然人状,故名。”清代聂剑光着《泰山道里记》说:“泰山绝巅里许为丈人峰,状如老人佝偻。”由泰山顶上一座状如弯腰曲背老翁的石峰,想到“丈人”,又从“丈人峰”联想到“泰山”,渐渐地将妻父之称与泰山联系起来。

但是推其本意,此说的起因却与妻父之称相差甚远。还有一种说法比较干脆,“泰山”之称乃是从传讹转化而来。清代赵翼着《陔余丛考》一书,其卷三十七中说,晋人乐广为卫厘父,卫厘尊其为“乐丈”、“乐”讹为“岳”,“乐丈”讹为“岳丈”,又从“岳丈”变化为“岳翁”、“岳父”。“岳”又使人联想起“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

因而妻父又被称为“泰山”。为了与“岳父”之“父”相应并称,人们将妻子之母尊称为“岳母”,也有一些人,为了与“泰山”相应并称,便将妻子之母尊称为“泰水”。

3、秦刻石与五大夫松

秦始皇登泰山是兴行封禅仪式。按照古人的解释,皇帝乃天帝之子,是奉天命来统治臣民百姓的,天和地早古代价值观念中的高贵象征,因此,在改进换代之后,或者某帝王似为治功显赫时,都可以也应该到泰山封禅,告太平于天地,告成功于天地,以答谢天地的恩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从河南进入山东巨野,由西而东,至今邹县邹峄山,在邹峄山上刻石纪功,随后由南而北,到达泰山。

秦始皇东巡,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方面禁其所异,褒其所同,推行他所制定的新政策,新法式,因此,在加强帝国的统一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作用,秦始皇泰山封禅之后,在泰山留下了两件文物,秦刻石和五大夫松。

秦始皇东巡各地,随处刻石以纪功德,如<<会稽刻石>>秦始皇时代,北方已进入高度文明的时代,而南方却被认为是蛮荒之地,甚至还存在赤发纹身的现象,道德伦理观念大异于北方,所以<<会稽刻石>>中就有“夫为寄,杀之无罪“的话。秦始皇石刻,大都毁废。今天完整保存下来的,有琅牙刻石,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泰山刻石,只剩数字残片,藏泰安市岱庙内。

五大夫松亦称秦松,现在云步桥与朝阳洞之间,椐史书记载,秦始皇登泰山时,中途遇到大雨,他在“树”下避雨,就封此“树”为“五大夫”。

秦始皇封禅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刚刚建立的秦政权,保持大一统的稳定,但是秦始皇在巩固统一政权的过程中,也犯过一些极严重的错误,把六国的贵族和人民不加区别,视为一体,统统以严弄峻法对待,对知识分子的特殊性没有清醒的认识,朋友,敌人社会寄生力量不加区别,焚书坑儒,破坏文化传统。

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不知爱惜民力,驱使成千上万的劳动力大兴土木工程,残民以逞,竭泽而渔。

所以招致天怨人怒,立国仅十四年,就在农民大起义的怒涛声中灭亡了。由此可见,泰山封禅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一个特殊的登山活动,它不能挽救政策失调,滥用权力的政治腐败,也不能改变客观规律,使任何人长生不死。

泰山老奶奶是泰山女神的俗称,也被称为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的信仰起源于古代对山川土地的崇拜,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信仰。

关于如何还愿,具体的方式可能因地区和个人信仰而异。一般来说,还愿的方式可以是烧香、磕头、树碑立字、捐赠物品等。

有些人在泰山上还愿时,会带上香烛、纸钱、香包、玉石、果品、生活用品、药品、警示器、登山工具和饮用水等物品。这些物品分属不同类别,但基本覆盖了必需品。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可能的还愿方式,具体的方式可能因个人信仰和地区而异。

对于当代不少年轻人来说,如果在怀孕上有困难,往往都喜欢上泰山去求佛拜神求得孩子来到自己身边。如泰山就是很火的求子圣地,许多不孕夫妻都喜欢到泰山去拜神求孩子。那么,泰山求来的孩子命好吗,泰山奶奶送的孩子特征?

泰山求来的孩子命运也是有好,有坏的,不能说绝对百分百的好。对于难怀孕的夫妻们来说,这是上天听到夫妻的祈求,特意来送子。从泰山求来的孩子,往往会比较聪明,灵敏,在为人处世上也很聪慧。这是因为泰山本来是神圣的地方,从那里孕育的孩子投胎来到夫妻家,自然也是跟平常家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泰山奶奶送的孩子,往往都有以下三点特征:1、在身体上也会有一些不同常人的标记,这个据说是作为他们前世地位的一个印号。2、孩子天生聪明,在艺术天赋上极高,爱好见解等也与一般人不大一样。3、在成长中会身体虚弱,疾病,甚至婚姻出现问题。

生活中,对于难以怀孕的夫妻们,或者已经生育有女儿却想要儿子的人们也可以去泰山拜拜。毕竟这也是对上天的一种祈祷,或许哪一天还真是可以心想事成。不过这些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大家还是要理性看待。

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奶奶、泰山娘娘,是传说中的泰山女神,亦是道教所尊奉的神明,泰山老奶奶座下只有一位童子,就在泰山老奶奶的右边,而左旁则是一位侍女。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泰山圣母

其道场位于五岳之尊东岳泰山。泰山圣母的影响从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数千年,尤其是明朝以后,对中国北方的汉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坐在泰山,道教认为泰山娘娘“保佑众生,灵应九州”“掌管乐府之魔,体察世间善恶”。汉族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民间说法。泰山奶奶和妈祖娘娘虽然有地域差异,也有山神和海神的差异,但他们都是宇宙众生,都是舍己为人,成为世界闻名的南北地区的保护女神。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也称它为“送子观音”“碧霞”意为东方的阳光,“元君”则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是道教女神的尊称。道教尊称其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

延伸信息

泰山老母最早出现在清代学者韩希琦的《元君记》中。泰山老母亲固定为泰山老母亲。她也是一个平民,和西王母、九天玄女等女神仙一样,曾经来自泰山,这些女神在中国古代通常负责女性生育。碧霞元君,自从成为成功的果实后,不仅指挥乐府的神兵,观察世间的善恶,还主宰生育,是北方最重要的生育神。大多元寺配备了送子皇后,帮助碧霞元君管理生育。在清代的大部分小说中,都描写泰山老母掌管天下狐仙,地位和神力与九天玄女不相上下。

明清时期,汉族的许多秘密宗教都起源于安百里教,其中基本信仰都起源于佛教净土宗的弥勒佛信仰,后又转变为无儿无女的母亲信仰,而毕夏袁俊和无儿无女的母亲也成为苦难人们眼中慈爱的圣母,所以几乎所有的汉族人都忽略了毕夏袁俊雕像年轻貌美的样子,称她为“泰山奶奶”,象征着泰山女神像老祖一样的亲密和信任。

元君庙在泰山上分为三个庙,即上庙、中庙和下庙。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泰山老母亲的祭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