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由于水泥马路只通到了山脚下,而我们老胡家祖坟却在海拔三四百米高的深山里。原先居住在山上的乡亲们全都已经搬家出来,那些崎岖的山路平时根本就没人走,已经荒废了许多年,基本上都不能走了,就算重新将路砍出来,抬着灵柩在那些之字形的羊肠小道上也没办法
由于水泥马路只通到了山脚下,而我们老胡家祖坟却在海拔三四百米高的深山里。原先居住在山上的乡亲们全都已经搬家出来,那些崎岖的山路平时根本就没人走,已经荒废了许多年,基本上都不能走了,就算重新将路砍出来,抬着灵柩在那些之字形的羊肠小道上也没办法走,因为弯多路窄,如果沿路走,很多地方弯都转不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全靠乡亲们帮忙,二三十号人轮流抬着奶奶的灵柩,顺着陡峭的山涧,拉的拉,抬的抬,后面还有人推,这才将奶奶的灵柩送到了祖坟那里,让奶奶得以安息。
在这些送奶奶出殡,帮忙抬灵柩的乡亲中,就有许多是放下了手头工作,特地临时请假回来帮忙的。(在这里,我顺便也跟他们道一声谢!)
我们那是一个小山村,人不多,山却多,所以生老病死都离不开一个“山”字。就连人去世后出殡,也被叫做“出门上山”。上山都是小路,有些地方甚至都没有路,很难走。所以送去世的老人“上山”时,就得全靠人力抬棺,这种情况下光靠一家之力是根本完成不了的事情,因此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会过来帮忙,甚至包括那些出门在外,挣钱养家的青壮年也会回来帮忙,齐心协力,将去世的人送上山。
为什么许多人会放下工作,不挣钱也要回来帮忙呢?第一,农村社会环境所决定。
在农村,平时谁家有什么小事情忙不过来,都是请邻里乡亲帮忙,更何况人去世后办丧事这种大事。再说,谁家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呢?今年别家有人去世了,如果你不回来帮忙,别人就会说闲话。到了你家有人去世时,别人一想当年你不回来帮忙的事情,心里就会有疙瘩,不太愿意过来给你帮忙。就算碍于情面来了,有十分力气他给你使八分,恐怕到时候丧事也会办得不太好看,这对主家是非常没面子的事情。
第二,农村的传统风俗和地理环境所决定。
在农村大多都是土葬,得让去世的人睡在棺材里再下葬。出殡时从家里到墓地,好几里地的路程很正常,而且墓地都在野外,车子根本走不了,这种情况下出殡全靠人力,一副棺材几百斤,需要十几二十个人才抬得起。现今社会,青壮年在外面打工挣钱,村子里留守的都是些老弱病残,这种事情是使不上力的。因此乡邻人家有人去世了,有力气的青壮年不回来帮忙怎么行?
其实,以前农村办丧事,乡亲邻里之间都会主动过去帮忙。在我们那里,烧火做饭,摆桌子洗碗,安排宾客,抬棺送殡,这些事情乡亲们全都可以给包圆了,大家都是互相帮忙,主家都不需要从外面请一个人。直到近年来,才有了一些红白喜事团队专门从事这些事情。
你奶奶现在知道就够了 活人和死人可以通过强烈的思念感应到的 evp电磁波 人和死去的亲人 和死去的动物 植物 都有感应 你想念的奶奶的心 你奶奶能感应到的 只是你暂时看不到她罢了 因为她是爱你的 所以会原谅你最后没能去看她 其实就算看了最后一眼 也只是徒增伤悲 我想你奶奶要的 不是你哭的稀里哗啦的送她走 而是你学习好 给你奶奶烧封信吧 把想对她说的全部写进去 和纸钱一起烧给她 她能收到的 然后再甩掉悲伤 把思念藏在心里 把你奶奶记在心里就好 她能感应到你的心的
奶奶走了。
五一得知奶奶病危,回家看望,那时的奶奶已经卧床不起,不能进食,呼吸苦难,意识模糊,挣扎在生命的边缘,苍老脸上有的已经不是痛苦,而是连痛都无力感知的虚弱。现在,对奶奶来说或许也是一种解脱。
再大一点的时候,父母外出,奶奶来家里照顾我们姐弟仨,听妈妈说那段时间不到一年,但我的记忆里好像我们和奶奶生活了许久。那时候我差不多上小学四五年级,妹妹小我两岁半,弟弟小我四岁半,奶奶那时才六十多岁,身体硬朗。对那时印象最深的是奶奶的勤劳俭朴。奶奶体谅爸爸家庭负担大,养家不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一家这么多人,你以为容易哦”。于是奶奶上山捡柴,只为省下买煤钱,下地种菜,只为省下小菜钱,看到地上有塑料瓶会开心地捡起,说储起来卖掉给我们买本子也好……有时卖麻糖的货郎从家门口经过时,奶奶会为我们买些,我们放学后吃到香喷喷的麻糖,满足不已,奶奶会自豪地笑着告诉我,麻糖并不花钱,因为她留货郎吃午饭了。
春雨后山里出野菌子的时候奶奶会带着我们一起上山采,五花八门的菌子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我们每发现一个都会兴奋地叫奶奶看,奶奶能叫出每种菌子的名字,知道它是否有毒。收获小时,我们可以享受一顿美味(真正的山珍,至今怀念),收获大时除了满足自己,奶奶还会将剩下的拿到街上卖掉,那东西从来都能短时间卖个不错的价钱,二十块钱左右的收获,奶奶无比满足。那时邻居还有位年事更高且耳背的老奶奶,奶奶和她成了朋友,经常能听到她们大声的聊天和呵呵的笑声。奶奶也有难过的时候,每次都是因为其他两个儿子、儿媳,提起来总是又气又恨,但他们一有困难,她又总是毫不犹豫帮忙。
更大一点,我上初中、高中了,奶奶在老家独自生活,身体也很不错,还坚持自己种点小菜,种玉米、花生、大豆、菜籽这些经济作物,用来养鸡和卖钱。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回老家看奶奶,好多次去都是到地里将她寻回来,给她买吃或给她钱,或者劝她不要再下地干活时,她总是笑着回答我们:“你们一家这么多人,你以为容易哦”。每年答应我们做了今年明年就不做了,但一到开春,她就开始食言。
再后来,我已经在上研究生了,奶奶真的不干活了,身体也明显不如从前了。爸爸将奶奶接到家里住了一年,闲下来的奶奶比以前胖了不少,记性很差,眼也花了,说话也不那么利索了。每次回家,奶奶喜欢和我们一起看电视,或者坐在一旁看我们聊天,我们笑的时候她总会忍不住跟着笑,问她笑什么的时候,她总是不回答,只是再笑,我们听了又笑起来了。我和妹妹有时帮她洗头或者倒水洗澡,她总会非常客气地说谢谢,还会笑着说这孙女对我真是好。
最后,爸爸又出去了,奶奶先后跟着二伯和大伯各一年。因为二伯和大伯这两个不孝子,奶奶身体和精神一日不如一日。在我上研二的一天,听家里说二伯嫌弃奶奶,大骂奶奶,还将奶奶赶出家门。那晚我几乎到了天亮才睡着,想着我可怜的奶奶,恨着我那两个没人性的伯伯。那时候我多想我已经独立,而不是还在学校,那样我就可以把奶奶接到身边,让她远离那些是非和伤害。
直到今年,奶奶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从前,精神也恍惚了,再加上大娘的虐待,奶奶终于病倒了。
上次在家的时候看着奶奶可怜的样子,我心痛如绞。一个善良勤劳俭朴的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有那么多子女,却没能安度晚年……
如今,童年早已远去,奶奶真的离开了,我从此少了一份牵挂,少了一个去处,也失去了一次尽孝的机会,不少的是我对大伯、二伯两家人的恨意。
我亲爱的奶奶,愿天堂不再有劳累,不再有伤害,不再有病痛。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一系列中的各个故事,因为都来源于历史上真实人物的故事传说,所以少了一些戏说成份,也就不是很具有幽默特点。故而人物造型及背景基本都采用写实风格,增加一些真实感和可信度。又因历史时代不同,人物身份性格不同,故事情节、环境不同,所以在系列片整体风格统一的大前题下,每一分集的造型和场景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如果我们喜欢分享,想发朋友圈,无论怎么说都可以,这是我们的自由。下面是例子可以参考一下:
一、今天奶奶上山去了,因为山里空气很好,风景也很美,会使心情得到放松。
:朋友圈一般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于微信40版本2012年4月19日更新时上线 ,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其他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