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期间想和同事们小聚一下 想吃点地道的北京菜 请各位美食达人给介绍个地儿…让咱的肚子也享享福…

老人 0 70

中秋期间想和同事们小聚一下 想吃点地道的北京菜 请各位美食达人给介绍个地儿…让咱的肚子也享享福…,第1张

中秋期间想和同事们小聚一下 想吃点地道的北京菜 请各位美食达人给介绍个地儿…让咱的肚子也享享福…
导读:北京几个比较正宗的京菜馆及其他京菜利群烤鸭前门东大街正义路南口北翔凤11号Tel:67055578沿正义路向南摸黑走300米,见一黑瓦朱门宅第,门前一块白底招牌,推开大门,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小四合院,亲切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家。几间厢房

北京几个比较正宗的京菜馆及其他

京菜

利群烤鸭

前门东大街正义路南口北翔凤11号

Tel:67055578

沿正义路向南摸黑走300米,见一黑瓦朱门宅第,门前一块白底招牌,推开大门,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小四合院,亲切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家。几间厢房加小院放着五六张纯木的桌子,屋里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客虽不是很多,但一定要订位,一般坐在利群里吃饭的食客都不舍得轻易离开,所以等几个小时都有可能。

无名居

朝阳区麦子店枣营北里32号

Tel:65021568

国宴菜很适合宴请贵宾,菜肴精致还道道菜都有讲究,竹帘垂地的小雅间最适于与客人闲谈叙旧。

海碗居

增光路路南甘家口商场西南角

Tel:88374993

地道的大海碗炸酱面,没吃就透着一股豪气。面条筋道,伴着浓郁的酱香扑面而来,再撒点鲜嫩清香的香椿芽,一碗下去回味无穷。

金生隆爆肚

健德桥西北角

Tel:65279051

这里是京城老字号,已历经四代、一百多年。最爱这里的传统炭火铜锅,很佩服大师傅的手艺,鲜羊肉切得薄得透明,涮出来更是香嫩可口。金生隆爆肚共有13种,有的是在其他店不多见的,推荐羊肚仁,听说一盘羊肚仁需要6个整羊肚才能做成。

四合轩

建国门外大街3号京伦饭店4层

Tel:65002266-8116

每次想吃京味小吃的时候总忍不住想去四合轩,合子、饺子、炸酱面样样都顺口。

粤菜

聘珍楼

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6号马哥孛罗酒店3层中餐厅

Tel:66032323 66032128

一家百年前诞生于日本的中国粤菜餐厅,对材料的选择及加工极其讲究,菜肴从来不使用味精。推荐菜肴:原汁南瓜炖鲍翅,值得品尝。

红子鸡

朝阳区三元桥京信大厦对面

Tel:64683336-3678

上海“红子鸡”在北京惟一一家分店。店里的溜冰送菜服务、海鲜超市和“食中乐”表演,都是北京其他餐厅所没有的,何况这里还有新鲜的海鲜。

新侨饭店唐宫海鲜坊

东交民巷2号新侨饭店三楼

Tel:65129603

北京许多粤菜餐厅都以不赚钱为由而取消了早茶供应,难得这里的粤式早茶不但非常正宗,而且品种丰富,模样也精巧。

鲁菜

丰泽园饭庄

珠市口西大街83号(105路珠市口)

Tel:63032828

这是一个名流聚集的地方,风格独特的小楼房前常停满了各式名车。丰泽园是北京最高档的鲁菜饭庄,它烹制的汤堪称一绝,他们有专门调制的清汤、奶汤,是制作许多菜品必用的辅料。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推荐菜肴:银丝卷、醋椒鱼。

正阳楼饭庄

前门西打磨厂街293号

Tel:67023998

分店:崇文区永内东街中里15号(天坛南门往西200米)

Tel:67020192

金秋时节正是吃蟹的时候,而正阳楼的螃蟹宴虽然价格不菲,味道却实在让人难忘,尤其是酱香蟹,一端上来就香气四溢,连邻座都垂涎。值得注意的是螃蟹宴需提前两天预订。

同和居

月坛南街乙78号贵阳饭店内

Tel:68522917

第一次去同和居是去年中秋,对这里的“三不沾”记忆犹新,一是因为菜的外形正像一轮满月,二是因为口感细腻独特。据说日本天皇尤其喜食这里的“三不沾”,多次派专机来人以暖瓶装,飞机运抵日本,上为御宴佳肴。

川菜

竹园宾馆醉杨轩

西城区旧鼓楼大街小石桥24号

Tel:64092229-242

这里有全北京最好吃的宫保鸡丁,以竹筒为容器,端上桌后香气四溢,香辣之中还夹带着丝丝竹香。另外,餐厅装修古典雅致,周围有绿树环绕,餐厅内顾客一般不多,十分幽静,很适于请几个朋友在此闲聚聊天。

大跃进水煮鱼

光熙门北里14号重庆饭店旁

Tel:64204776

北京最地道的水煮鱼,味道鲜嫩,麻辣鲜香,回味无穷,直到吃得双唇麻酥酥的,全然没了知觉才过瘾。此外小菜也各具特色,地方不大,却每天食客如潮,需要等位才能品尝,但是大家都毫无怨言,可见它的魅力。

乡老坎

朝阳区西坝河北三环东路太阳宫东100米路南

Tel:64263398 64202209

餐厅的装饰拥有浓重的川西乡土气息。麻酱莜麦菜清爽可口,泼辣鱼干香麻辣,绝对够味!

太婆天府山珍(老店)

西城区二七剧场路南口

Tel:68019641

江浙菜

楼外楼饭庄

东城区朝阳门内北小街甲71号

Tel:64071680

去过杭州的人,没有人不知道楼外楼的西湖醋鱼,可却很少有人知道楼外楼在北京还有家分店。依然是那道西湖醋鱼,依然是那股鲜、甜、酸的滋味,在北京却依然做出了西湖边上的味道,让人迷恋。

孔乙己

西城区什刹海后海南岸

Tel:66184917

一壶陈年的黄酒,一小碟“臭极而香”的油炸臭豆腐,一小碗撒着小葱花的阳春面,伴着窗外的竹林及后海的湿气,能让你在一分钟内就仿佛到了绍兴。每次必点的菜有鳗鱼干、酱鸭、茴香豆、油炸臭豆腐、咸蛋黄南瓜、咸鱼肉饼、油爆小河虾、西湖莼菜汤……

杭州新开元大酒店

阜成路111号(336路定慧寺)

Tel:88116652

地道的杭州菜,口味清淡。推荐这里的蛋黄蹄膀,香嫩可口,入口即化。这里的各式甜汤也值得品尝,如银耳红枣汤十分爽口。

太古城海鲜大酒楼(北三环杭州菜分店)北三环中路40号

Tel:82081010

“十一”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推荐太古城并不是因为这里的海鲜做得多么地道,而是因为这里传统的杭州甜品桂花芋泥清香甜润,满口留香。

鹭鹭酒家西大望路北5号(112路红庙)

Tel:65930442

素菜

静心莲

长虹桥东北角文联大院内

每次去山西五台山还愿总喜欢去静心莲坐坐,在寺庙的香烟环绕之中吃些素羹,喝杯清茶。前些天才发现长虹桥这家静心莲的分店,居然保持了那份难得的幽静,这是在北京其他餐厅里不可想象的。推荐尝尝那里的素啤酒,味道独特。

功德林素菜饭庄

北京市崇文区前门南大街158号

Tel:65112542

一进功德林,原本浮躁的心就会安静许多,古朴的厅堂饰以佛教壁画,典雅而不失端庄。菜肴以扬州风味为主,做工精细。推荐菜肴功德豆腐、素包子,清淡而不失美味。

绿色天食餐厅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57号

Tel:65242476

与“寺院素食”不同,绿色天食属于“宫廷素食”。 餐厅布局也很独特,一层为专卖素食原料和半成品的小型超市,二层才是餐厅。绿色天食善于以素冲荤,推荐菜肴天食酱鸭、东坡肘子、红烧狮子头、叫化鸡、极汁牛排。

灵芝素食餐厅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裕民路2号圆山大酒店二层

Tel:62029892;62033976

国外美食

Annie’s restaurant

朝阳公园西门南侧

Tel:65911931

一个具有家庭气氛的餐厅,在这里不但能吃到非常地道的西餐,带孩子的父母还可以让自己的小孩亲手做意大利Pizza。

隐泉(日餐)

朝阳区光华路甲8号和乔大厦C座2层

Tel:65813939

这里的彩虹卷(生鱼片寿司)绝对是经典,松软喷香的米和酪梨将6种鱼肉的鲜嫩衬托至极,入口后回香久久不散。煮鱼头也是每餐必点,用特制的甜汁蒸煮而成,色香味美。

福楼(法餐)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隆博广场

Tel:65955139

福楼可以成为北京的法式餐厅中最正宗的一家,价位合理,品种也丰富。推荐这里的生蚝和鱼,不但新鲜做法也特别。

尝试(意餐)

朝阳区幸福村北街1号

Tel:84544508

如果你正在减肥,千万不要来这家餐厅,这里甜品的诱惑会让你无法抵御。菜的拼摆极具艺术感,不用尝就觉得好吃。极力推荐:Tiramisu、巧克力mousse、烧茄子、火腿夹甜瓜和生牛肉片。

墨西哥餐厅

贵友大厦旁

Tel:65063961

京城老字号

小肠陈(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简称卤煮,是北京的一道传统小吃。其主要原料是猪肠、猪肺和干豆腐,用大锅卤制,一般要在清早就开始“卤煮”,快到中午吃饭时间,加入戗面做的火烧,待到火烧边软,即可食用。卤煮火烧比较在意的,一是猪肠猪肺一定要洗的干净,一是火烧一定要戗面的。如果上述两条做不到,那么或是有异味,或是火烧会被煮烂,而无法食用。和北方多数的饮食一样,卤煮火烧以味儿厚见长。在卤制过程中,加入大量的作料。在食用中,可根据个人口味,适量的放辣椒油、蒜汁、醋,以及香菜等等。

北京有无数家饭馆卖卤煮,但其中最有名的,是百年老号“小肠陈”。小肠陈最早经营的地界儿,在宣武门外南横街儿。说起宣武门,还得拉扯两句儿别的。北京城从打明永乐起事得了天下,也就成了京城。京城分内城外城,内城里面又有紫禁城。这宣武门,就是内城南侧的一个城门。在它东边,是正阳门(也称前门)和崇文门。在古代,大军出征就是从宣武门出发的。在宣武门南边,就是著名的菜市口,是明清两代的法场,有名的袁崇换就是在这里杀的。再往南就到了南横街儿。南横街东起虎房桥,西到牛街,是条东西向的街,长约两三里地。南横街因为特殊的位置,距离内城非常的近,也就成了会馆集中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地方住京办事处。有了会馆也就有了名人府邸,比如清朝有名的人物如曾国藩、康有为、谭嗣同等等,都先后在南横街附近住过,就连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当年也曾在湖广会馆落脚。随着民国诞生,等级逐渐被打破,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南横街周围也就成了老百姓的聚居地。由于居住的人多了,自然饮食业也就发达起来,小肠陈在南横街偏东处,小肠陈东边,是著名的李记白水羊头;在西边牛街,有著名的年糕钱等回民吃食。店面不大,也就有个六七十平米。说到小肠陈的特点,其实和所有的老字号都一样,一是选料精致,一是做工认真,再加上量足,于是也就慢慢的出了名。来的人多了,也就可以不间断的熬汤,时间一长,竟剩下一锅老汤。有了这锅老汤,买卖也就没人可比了在。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陈玉田不仅大胆引入从前没有的卤品,使汤锅里的“内容”更为丰富,还对多少年一贯制的卤汤进行“改革”,加入几味去腥提味的中草药,让其味道更为香浓。

小肠、肺头、肚子、猪心、猪肝、白肉、豆腐,火烧……各类质地不一、口感各异的卤品“欢聚一堂”,再加上那锅鲜香扑鼻的卤汤,吊足了顾客胃口,勾动着食客馋欲。

除了独特的风味,北京小吃制作中的表演性,更让人流连忘返。

卤煮火烧“明案”操作,让食客赏心悦目,未曾动箸,眼睛已自“进食”不断。

你若是亲眼目睹陈玉田老人在卤汤锅前忙碌的情景,再听到从热炉膛里奔外捡煤球的事儿便不觉得稀奇。那锅热浪翻滚的卤汤,在陈老先生看来与刚从自来水管子接的凉水并无二异。只见他不时把手探将进去,随心所欲地在锅中捞取各种卤品,其动作之泰然,神态之平静,令人叹为观止。

卤品置于案头,切法已在心中。火烧井字落刃,豆腐三角给刀。小肠花样分断,肺头剁烂筋脑。一阵眼花缭乱之后,各种卤品已然分门别类码放碗中。最后,陈老爷子舀起一勺浓浓的卤汤,慢慢淋落在层层叠叠的卤品之上,开始为自己的“作品”杀青。可别小看浇汤。汤少了,卤品不能入味,吃来味道太淡。汤多了,将“货”淹没,又丢了碗中风景。

北京人吃饭,喜欢专门吃“那口儿”,原本卤煮是穷人的吃喝,但架不住好那口的人。虽然搬过几次家,但老主顾都跟着小肠陈,在南横街跑来跑去。相声大师侯宝林老先生,原来也是那里的常客,由于他经常光顾,带的两个儿子耀华耀文也经常在那儿吃。买卖火了,于是一家子也就有了点小毛病,分了家,哥儿几个姐儿几个,加上七姑八大姨,也就开出了几间分号,但始终都在南城,比如虎房桥、永定门。后来南城老城区改造,楞是把周围都拆迁了。于是哥几个中,就出了个另类,跑到北城黄寺儿开了家大店。

现在的南横街,破旧的大杂院变成了新型的公寓,小肠陈的老号,也已经再也找不到了。但在城北城南,在北京城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的字号。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小肠陈也推陈出新,有了新的卤煮火锅,从一种小吃象高层次的饮食发展。

营业时间:10:00-14:00

17:00-21:00

客容量:200人

停车位:20个

包间:3间

分店:

西革新里店

地址:崇文区永定门外西革新里110号

电话:67232902

营业时间: 10:30-14:30

16:30-21:00

包间:有。大包间可容纳14人,不收包间费,无卡拉OK

六里桥店

地址:丰台区西客站南路1号

电话:63481736

营业时间:11:00-22:00

人均消费:30-50元

推荐:脆皮大肠:28元、焦熘肥肠:18元、大蒜肚条:36元、卤煮什锦火锅:118元

停车位:20个

包间:8个

营业面积:700平方米(大桌4个、小桌21个)

馄饨侯(馄饨)

营业时间:06:00-22:00

客容量:180人

停车位:4个

开店日期:2000元1月

包间:2间

推荐:清炒虾仁:20元、栗子烧白菜:10元、扒肘条:16元

营业面积:300平方米(12人大桌2个;8人小桌10个;4人桌18个、2人桌4个)

分店:

王府井店

地址:朝阳区王府井东安门大街11号

电话:65251892

营业时间:06:00-01:00

客容量:20人

人均消费:20元

隆福寺店

电话:64060632

锣鼓巷店

电话:64042021

清水苑店

电话:64686399

淮扬春(淮扬菜)

位于西城区社会路路口的淮扬春饭店,虽然是近年落成开业,但淮扬春的字号,却是60年前的老字号,是老北京人熟悉的一家饭馆。它是由江苏淮安人夏万荣开办,当时地址是在西单长安街路南(后新风饭馆所在地),以专营淮扬风味菜点而名闻京城

淮扬菜制作时,选料严格,刀工精细,火工讲究,特点时原汤原汁,原汁原味,咸甜适宜,肥而不腻,烂而不糊,清香爽口,回味无穷,深受人们喜爱。时我国"八大菜系"之一。

据说,淮扬菜雏形于南北朝;唐宋以后与浙菜竞秀,成为“南食”的两大台柱。淮扬春在旧时的北京也可属于一流饭庄了。

其中热菜主要有炸脆鳝、桃叶鳝、炒鳝糊、七星蟹、两吃鱼、醉虾等

1994年,淮扬春饭店被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饮食总公司命名“北京市淮扬菜风味龙头企业”

萃华楼(山东风味)

萃华楼的创办者基本上是由旧京著名的山东风味饭庄东兴楼饭庄来的,马松山等人不满东兴楼少掌柜的专横和跋扈,在王府井大街八面槽另起炉灶。

萃华楼饭庄当时是四合院,前院有六间餐室。匾额是由书法家张伯英题写。室内装饰考究,壁上悬挂名人字画,餐具也很讲究。不久便以其精美的肴馔及优良的服务享誉北京,成为“东兴楼第二”。

新扩建的萃华楼饭庄舒适幽雅,设有一个散座大宴会厅和九个既豪华又典雅的宴会单间,突出了北京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建筑风格,建筑面积一千八百平方米。

萃华楼饭庄以经营爆、炒、炸、烩、糟制各类山东风味菜点菜肴而著称,菜品讲究精致美观、清香鲜醇。该店以鱼、虾、海参等干鲜海味为原料,制做出的菜馔很有特色,他们烹制的清汤燕菜、烩乌鱼蛋、芙蓉鸡片、糟熘鱼片、酱爆鸡丁、葱烧海参、干煎鳜鱼、油焖大虾等菜肴及四喜蒸饺、三鲜烧麦等面点颇有风味特色。它的红扒鱼翅、蝴蝶海参、酱爆鸡丁等菜的味道均与众不同。芙蓉菜是山东馆的拿手技艺,而萃华楼的技艺尤其高超。它的芙蓉鸡片,是用捣成肉泥的嫩鸡胸脯肉、鱼肉,再加鸡蛋清烹制而成,这道菜外观雪白漂亮,品尝起来嫩软似豆腐,清香鲜嫩,美味可口,被食客们赞誉为“不见鸡片,胜似鸡片”。

一九九一年四月,该饭庄经翻建重张,又在保持自家传统特色菜肴的基础上,再挖掘出了断档传统名菜三十余种、创新菜近二十种,使可供高中低档菜肴达三百种以上,令人眼花缭乱,如贵妃鸡、樱桃肉、香蕉锅炸、油爆双脆、珍珠冬笋、什锦菜卷、八宝海参、凤凰鱼翅等等。萃华楼著名面食有银丝卷、四喜饺子等等。

该店技术力量雄厚,现有高中级职称的员工上百人,先后到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国献艺,他们制作的通天鱼翅,烩乌鱼旦等深受食者尝识。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店内经拆建装修曲雅大方,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厨师在不断继承鲁菜风味特点的基础上,经过潜心钻研,创新了许多倍受宾客欢迎的菜肴。

现在萃华楼饭庄拥有十一个不同规格的高,中,低档餐厅,可承办婚宴,寿宴高,中,低档不同层次的宴席,环境优雅,服务上乘,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假座萃华楼宴请外国政府首脑,许多来访的国际友人也都纷纷慕名前来品尝,并给予高度赞扬。

萃华楼还在东直门外、安定门外设立了分号。

五湘斋

五湘斋饭庄位于原王府井东安市场北门西侧,是东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业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市场政府非常重视它的发展,进行过多次维修、扩建后的五湘斋饭庄拥有六百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三个餐厅,可同时接待四百多位客人就餐。它与中外闻名的东来顺饭庄东西相对,处于繁华的东安市场北门两侧,每日里门庭若市,食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盛。

以五湘斋为字号的饭庄、菜馆不少地区都有,但它又不同于老正兴、全聚德等老店同宗分号,而是多为江苏风味菜馆或糕团店的代称,有如素菜馆各地多以全素斋、菜根香或功德林等为字号一样,说起来也有它的段故事:

著名的"苏州糕团"是江南人民喜爱的种甜食。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苏州有位叫沈敬洲的糕团师傅发现当时正宗的糕团店,便积极筹备,在现南京东路原盆汤弄附近开设了一片小糕团店,依照苏州糕团的传统制做方法制售桂花赤事业糕、玫瑰方糕、汤团等。因糕团制做需五种芳香原料,即米粉、芝麻、桂花、松花、玫瑰花,因此取店名为"姑苏五方斋"。由于该店所制糕团、汤团选料上乘、配制合理、制做精细,食之香糯适口、余味久远,顿在上海开食风之先,不久就名声大振,生意兴隆,到了1933年,五湘斋迁到南京东路山西路附近扩大营业一直是上海规模最大、名气最响的一家糕团店。久而久之,五湘斋似乎也成了苏州糕团、江苏风味菜肴的代称了,本世纪20年代以后,全国许多城市的江苏风味菜馆或糕团店都取名五湘斋。

北京五湘斋饭庄是以经营江苏淮扬风味菜肴为特点的著名饭馆,开业之初,其南式糕点、小吃也曾堪称一绝。

五湘斋饭馆以制作鱼虾类菜品最为拿手,有80多个品种供宾客品尝。为了保持传统风味,他们又特意请回老厨师郭全奎作技术顾问。郭师傅从13岁就开始学技,掌握了各种江苏风味菜肴的制作技艺,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是江苏一方名师。在他的指导下,培养出了不少年轻厨师,提高了饭馆的饭菜质量。

康乐餐厅(江南菜)

由常静等擅长烹制南方菜的四对中青年夫妇合资创办,原址坐落在东单新开路,经营面积只有三张餐桌大小的地方。

由于菜肴鲜美可口,距原外交部地址较近,周恩来总理和陈毅等也到此就餐,英国《泰晤士报》曾称它为“三桌饭店”,在北京城颇有声誉

后经多次迁址,最终搬至现址。1995年经过装修改造,营业面积一千七百多平方米,共有三层楼可同时接待五百多位宾客就餐。

·康乐餐厅烹制的江南名菜有几百种之多,餐馆创始人之一、特级女烹调师常静烹制的桃花泛、炸瓜枣、过桥面、汽锅鸡、翡翠羹、香菇肉饼、兰花大虾、红糟鸡丁,被誉为该店“八大名菜”。

1983年在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常静烹制的桃花泛等菜肴,受到评委的高度称赞,她本人也荣获“全国最佳厨师”称号。常静还曾多次赴日本、德国等国进行烹饪表演,被誉为“中国女烹饪大师”。餐馆的中青年烹调师继承了老一辈名厨的烹调技艺,烹制的麻酱鲍鱼、夹心鱼肚、罗汉大虾、松鼠黄鱼、油淋鸡、珍珠丸子等菜肴,受到中外宾客的好评。

晋阳饭庄(山西风味)

晋阳饭庄始建于1959年,店址是清代的古建筑,曾是《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的书斋“阅微草堂”。院宇幽静深邃,梁柱雕漆描画,庭中紫藤覆盖,海棠枝叶茂密。

饭庄共有3000平方米营业面积,设大小餐厅11个,可同时接待1000位宾客就餐。晋阳饭庄拥有多名特级烹调师、面点师、服务师。以经山西风味菜点著称。代表面点有刀削面、拨鱼、空心饼、太古饼、油柿子、金钱饼、油面卷、帽盒子等,代表菜肴有炒鸡脯、头脑、麻辣羊肉、香酥鸭、红白过油肉、蚕茧豆腐等。

1988年北京首届烹饪大赛上,晋阳饭庄夺得大赛最高奖的京龙杯3个。著名烹调师金永泉曾随同北京市服务事业考察团赴日本考察,并筹措了在日本的山西风味饭店晋风楼的开业。

纪晓岚与阅微草堂

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路北有晋阳饭庄,原是一座中国传统形式的两进四合院,临街朱红大门前有两棵古槐。这座宅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初年,当时这里是岳飞的后裔,奋威将军岳钟琪所营建的宅邸。到了乾隆年间,清代的大学者、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晓岚迁进这座宅院。

纪晓岚(1724-1805)名昀,字春帆,河北省献县人,乾隆进士。他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他先后用了十三年的工夫,把三万六千多册的《四库全书》通读,写出了二百卷《四库全书总目》论述了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成就的巨著。他还写了一部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共二十四卷,收录笔记一千余则。这是他晚年自乾隆五十四年(1790)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的。《笔记》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有所发展变化,内容杂博,较多地涉及世态而不局限于志怪,叙述故事简明质朴而又富于理趣,思想内容上也不乏可取之处。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别具特色的作品。纪晓岚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成《纪文达公遗集》诗文各十六卷。

在他的宅第中,原有一间船形的屋子,当年悬的"岸舟"匾额,他的书房里,悬殊有"阅微草堂"匾额。现在此房还在,成为晋阳饭庄的餐厅,原匾已不存,现已改悬启功先生写的"阅微草堂旧址"横匾墨迹。

嘉庆十年(1805)纪晓岚辞世,卒后谥文达。晓岚死后,纪氏子孙将阅微草堂割半凭与黄安涛。这以后,宅院即开始了屡易主人兴衷不定的历程。民国初年为刘姓盐商所有,后又卖给京剧名花旦于连泉(筱翠花),后又为梅兰芳购得,这期间曾租给富连成班主叶春善。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际,又租凭给刘少白作为公馆。刘少白是山西兴县人,二十年代末任河北省建设厅秘书长,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当时正值蒋介石大批屠杀***人之际,刘少白不顾个人安危,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秘密为党工作,这个公馆也就成了党的接头地点遂遭破坏。此后,又由京剧名须生余叔岩和梅兰芳等在这里组办了“国剧学会”,“国剧画报社”,“国剧传习所”,并在院内建了戏台。解放前夕这里这成为一家银号。建国后,先后曾为运输公司、民主建国会、宣武党校等单位占用。从1958年改为晋阳饭店至今。

现在饭庄前院还有一架藤萝,后院有株海棠,据传都是当年纪晓岚手植的。老舍先生前就常常坐在紫藤前的餐桌上,欣赏美景品尝佳味。

2001年10月,饭庄迁出阅微草堂的东侧,搬到草堂的东侧。

惠丰堂

张祖荫创建于1902年,原址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街。惠丰堂牌匾由慈禧太后题写,是北京有名的“十大堂”之一。饭庄以经营山东风味菜驰名,以“烩”菜最为拿手。具有汁浓色鲜、味厚不腻等特色。

1956年公私合营后迁到翠微路。在文革期间曾改名为“工农兵食堂”、“翠微路餐厅”。1978年恢复惠丰堂字号。几经扩建装修现有营业面积一千多平方米,一楼为零点散座餐厅,二楼设有豪华宴会厅和十二个雅座餐厅,可同时接待七百位宾客就餐。后翠微路地区改造饭庄搬到翠微大厦四层。

惠丰堂饭庄拥有二级以上烹调师、服务师二十多人,其中特级烹调师三人。擅长烹制山东风味菜肴,其代表菜肴有“九转大肠”、“烩豇丝加烂蒜”、“豆豉鱼”、“糟熘鱼片”、“烩乌鱼蛋”、“油焖大虾”、“全家福”、“杏仁豆腐”等,深受宾客的欢迎。1991年饭庄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

功德林(佛家经素菜)

功德林素菜饭庄现为北京一家经营佛家经素菜肴的饭庄,是旅游局定点餐馆。功德林饭庄是杭州城隍山常寂寺维均法师的弟子赵云韶于1922年创立于上海。北京功德林饭庄于1984年开业,是完成仿照上海功德林建造和生产经营的,匾额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补初所书。

功德林饭庄装饰典雅,端庄古朴,“观音厅”、“罗汉厅”共有佛像顶,并饰以佛教壁画,风格独具,是设宴聚餐、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

功德林饭庄以扬州风味为主,结合北方人的口味,选料精良,刀功精细,烹调方法丰富,讲究原汁原味原汤,擅长素菜素烧。鸡鸭鱼肉是用豆腐、豆制品、面筋、香菇、鲜菜等素油烹制而成。以素仿荤,形态逼真,鲜美可口,又是极为形象的艺术品,观之为享受,食之营养丰富,易于健康。

功德林饭庄的月饼更具特色,月饼的主辅料,均产自没有污染的山区,采用传统手工操作,酥层均匀,色泽金黄,独具特色。

功德林素菜饭庄的店堂设计,菜肴品种都是仿照佛教风格,环境优雅,素菜飘香,一楼餐厅供应经济便餐,二楼荷花厅供应小型聚餐,还可随意点菜,三楼设有观音厅、紫竹厅、迎宾厅、罗汉厅、单间雅座、典雅别致,接待中、高档素宴,也可接待旅游团队,同时可容纳100人就餐,步入此店,仿佛置身于佛门净地,格调新颖,独有特色,深受国内外宾客欢迎。

马凯餐厅(湘菜)

1953年,13名湖南同乡集资,接收了地安门外、后门桥路西的老字号马凯冷饮店,并将其改建为经营湖南风味菜肴的餐馆,其名定为马凯餐厅。开张之时,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为其剪彩,1958年迁至地安门大街三号的现址,易为湖南风味饭馆,现营业面

第七十回 金殿辩冤世民得宠 御前要官元霸出世

  且说唐国公李渊被绑出午门要问斩刑,忽听殿外有人高喊:“刀下留下!”杨广一听心想:这是何人,如此大胆:“且慢动手,把喊话之人带上殿来。”不多时,从殿下带上一人。这人年纪不过十七八岁,头上带着三叉束发紫金冠,一脸英气、一身俊俏。杨广被这个年轻人的神态、气质所慑服,不禁暗想:这是何人?只见这个青年人从容跪倒:“给万岁叩头!”“你是何人,有何话说?”“启奏万岁!臣乃李渊次子李世民,但不知我父身罹何罪,尚祈陛下明示!”“你父存心谋叛,私造宫殿。”“何以见得?”“这座宫殿工程浩大,若非事先营造,百日如何造成?”“启奏万岁,接到谕旨之后,臣父命臣监造,并非事先私造,陛下不信,可以查验。”“如何查验?”“查验不难,请陛下派人拔钉验锈,揭瓦验泥。若为新造,钉无锈,泥土新。若为旧造,钉必锈,泥必霉,新造旧造,一验便知。”杨广听了,不住点头,说:“来呀,拔钉验锈,揭瓦验泥。”查验之后,果然是新造。杨广对李世民的相貌、风度、才华、胆量,非常欣赏,忙令把李渊带回。李渊回到金殿,跪倒谢恩。杨广说:“贤卿不必害怕,适才乃与卿戏耳!”就是说:跟你开玩笑哪!李渊敢怒而不敢言。杨广命李渊坐下,反倒和他聊起天儿来:“爱卿!你有几个儿子?”“启奏陛下,臣有三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元吉。”“世民朕已见过,那两个儿子在哪里,传孤旨意,叫他们上殿孤要看一看。”李建成、李元吉上殿跪拜之后,杨广见他们也是一表人材,心中甚为高兴。杨广本是个喜怒无常的人,此刻他一高兴就传下旨意,加封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建成为殷王,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弟兄三人跪下叩头谢恩。杨广又命拨国库帑银一万两赏与三王为读书之费。三人跪倒再次谢恩。最后杨广说:“李渊!朕有一事与贤卿商议。”“陛下请讲。”“朕膝下尚无儿女,你的次子李世民,朕甚为喜爱,欲收在膝下为螟岭义子,不知贤卿可愿意否?”李渊忙说:“臣求之不得,哪有不愿之理。”李世民见李渊说愿意,忙跪倒叩头,口呼:“父王在上,儿大礼参拜。”这可把杨广喜欢得不得了,急忙说:“皇儿免礼!皇儿平身。”他拉着李世民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欢,说:“皇儿,快到后宫去见你的皇娘,”并令太监陪同前往。李世民到了后宫,先见了正宫萧美娘,又见了东西二宫的张、殷二妃。他们见李世民一表人材,也都非常高兴。消息传到李渊府中,举家上下,人人高兴,个个笑颜,不过也有噘嘴的。原来,唐国公李渊有四个儿子,为什么他告诉杨广只有三个儿子呢?因为他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李元霸,长得奇丑,生性憨傻却力大无穷。李渊怕他在杨广跟前惹祸,所以说只有三个儿子。说起这个李元霸可不是一般人物,在本套书中,他是第一条好汉,他生下来就长了个奇怪的相貌,刚离娘胎就跟个小雷公崽子差不多,哭起来两个小拳头一攥,两条小腿一蹬,哭声瓮声瓮气,就好像打雷一样。李渊一看就紧皱双眉,以为是家门不幸,生了个妖怪,拔出宝剑就要把他杀了。儿是娘的心头肉,李渊的妻子窦氏舍不得,把孩子抱过去说:“多难看的孩子,也是咱们的骨血,我十月怀胎把他养了出来,岂能杀死。”李渊的母亲独孤氏知道了,把孩子抱到她那里,李渊事母至孝,不能反对。就这样,李元霸跟着奶奶长大。这孩子饭量挺大,但是吃多少东西也不长肉,长到六岁啦,还不会说话,七岁才开口说话,但是说话口吃,舌头尖发秃,嘴巴也笨。李渊打心眼儿里腻烦,所以李元霸老在奶奶屋里。长到七岁,李渊给他找来教书先生,他却奇笨,一个字也记不住,光愿意各处跑着玩儿,先生一管他,他的劲儿大,把老先生一推一溜跟头。李渊出来管他,他就往奶奶那里跑。李渊也没法,想:他也许没有开窍,所以老学不进去,只要能教得他认识一个字,就不愁认第二个字。李渊把这个意思和手下人说了:只要有谁能教李元霸认识一个字,就酬谢一百两纹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人介绍来一个丁先生和李渊打了保票,最少也教四少爷认得一个字。丁先生很有耐心,他告诉李元霸,你随便玩儿,在你玩儿腻了的时候,我只教你认识一个字就行。李元霸一看这个先生还差不离,叫我随便玩儿,不管我,行。李元霸玩儿了几天,玩儿累了,也腻了,到书房里去问先生:“你、你怎么还没走?”“四少爷!我得教你认识一个字再走呀!就一个字,你只要记住了,老爷考你你念对了,我就走!”“真、真的?”“可不真的。”“那、那好!你、你教吧!”丁先生一想:有门儿,只要他愿意学,我这一百两纹银就算到手了。于是,赶紧用纸写了一个“丁”字,就是丁先生的丁,这个字笔画简单,好记。丁先生教他一遍,他跟着念:丁、丁、丁,不教了,再问他,就不知道念什么了。整整教了三天,最后总算记住了,念“丁”。丁先生赶快禀知李渊:“四少爷认得一个字了。”“好!你把他带来,我考考他。”“好!我这就去带他来。”丁先生怕李元霸到时候想不起来,就找了一个钉子给李元霸:“四少爷,你手里攥住这个钉子,老爷问你,你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瞧瞧手里这根钉子,就想起来啦。如若还想不起来,你就看看我,我不是姓丁吗?”“好!”这一回李元霸答应的挺利索。

丁先生领李元霸来到李渊书房,李渊问:“先生说你学会了一个字,今日你要把这个字念对了,有赏。”“是!”丁先生挺高兴,赶快把写好的“丁”字往桌子上一放,用戒尺一指:“这个字念什么?”“念……念……”丁先生一看要坏事,就连忙指他的手,叫他看手里的东西,李元霸憋了一脑门子汗,看了先生指他的手,才想起来伸开手看钉子:“啊!啊!想起来了。”“念什么?”“铁。”钉子是铁做的,他想起了铁,所以就说铁。丁先生说:“不对!你再想想。”这时丁先生连忙指自己的鼻子,意思告诉他我姓丁,你不就说丁了吗?“念什么?”“念……鼻子。”李渊一听,这个气呀,说了声:“滚!”一脚把李元霸给踹了出去,丁先生白忙活了一阵。李元霸念书不行,练武可有两下子。李渊家里有练武场,演武厅,各种兵器都有。李元霸到了那里,不管拿起什么兵器,玩弄两下,都挺是样。兵器之中,他特别喜欢大锤。没事他就去摆弄两柄大锤,练起来有进有退,还挺得法。李渊一看,这孩子念书是没指望了,就让他学武吧。于是给他请来两位武术名家,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春风。这二人都是道家,本领高强,和当时的风尘三侠李靖、张鼎、红拂女齐名。李渊把他们请到家里,在后花园辟了一个教武场,专门传李元霸各种武艺,并且在大锤上下功夫。李元霸干别的笨,练武可一点不笨。他的武艺和力气与年龄俱长,武艺越练越精,就连他的老师袁天罡、李春风都不敢和他相碰。李渊见他如此,心中也很高兴,就命匠人给他锻铸了一对擂鼓瓮金锤。这对大锤出奇的大。外边用金水镀了十来遍,金晃晃光华夺目。李元霸自幼下苦功天天练,直到现在,他的力气、武艺,已非一般可比。这一次杨广驾幸太原,李渊怕他在杨广面前惹祸,所以和母亲独孤氏商议,要把他锁在屋里,等杨广走了再放他出来。独孤氏也怕他惹祸,就同意了。李元霸被锁在后花园的一个小屋里,不光把屋门锁上,而且用铁练子把他锁在一个大碾盘上。大碾盘是一整块石头,少说也在千斤以上。开始的时候李元霸虽然心里憋气,倒还相安无事。等到他三个哥哥封王、领赏,手下人也都要得赏钱的时候,侍候李元霸的仆人可就噘了嘴了,看人家,主子荣耀,奴仆也跟着得点好处,咱们可好,跟着四少爷,同样受累,还得跟着倒霉。这些仆人也使坏,李元霸被锁在屋里,一天三顿饭都由仆人给他送来。他们一噘嘴,故意一天没有给他送饭。第二天李渊早晨起来,到金殿陪王伴驾去了,李元霸在家里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他就问仆人:“怎么还不送饭来?”仆人说:“四少爷!您还有脸吃饭呀!你那三个哥哥皇上都封了官儿了,就你什么也不是,还带累得我们得不到赏钱。你还吃什么饭?”“你,你说什、什么?”“你三个哥哥都当了大官儿了。你大哥是殷王,你二哥是秦王,你三哥是齐王,这都是当今皇上封的,就你当不了官儿还让锁在屋子里,连我们都没脸。”李元霸这一回可急了:“什、什么?他们当官儿,我,我也得当官儿。”说着,“忽”地一下子站了起来。仆人一看,连说:“四少爷!门锁着,我们可没有钥匙,你出不来。”“我、我怎么出不来。锁着我,我不会把门砸开。”说着他搬起大碾盘,往门上三撞两撞门就被砸碎了,他背着大碾盘来到前院。总管一看:“啊呀!我的四少爷,你怎么出来啦?”“我,我要到金殿去要官。”总管一听,连忙拦住去路:“四少爷!那可千万去不得,去了让皇上看见,就有掉头之罪呀!”“为、为什么?三个哥哥不掉头,为、为什么我要掉头?躲开!”“不能躲开,您千万别去。”李元霸用手一拨拉,总管早跌到一边去了,别人谁也不敢拦了,侍候他的仆人捅了漏子,也只好在后边跟着。李元霸缺心眼儿,那么大个碾盘,把铁练子弄断,把碾盘扔了,行动不就方便了。当时他想不起来这么办,只知道自己锁在碾盘上,自己到哪去,只好让碾盘也背到哪儿去。好在他有的是劲,背着千余斤的碾盘只当背了个小包袱。

且说杨广和李渊正在金殿之上叙话,忽听外边一阵大乱,黄门官匆匆来报:“启奏万岁!外边来了一个人,脖子上带着铁锁链,背后背了个大碾盘,要上金殿见万岁爷。御林军拦他,他把军士打倒无数,他就要到金殿来了。”杨广还没有说话,李渊可吓坏了。他知道来的这个人肯定是李元霸了。唉!冤家,怕你惹祸才把你锁起来,谁知道锁上你,你还跑出来了,连忙撩衣跪倒:“吾皇万岁,臣有欺君之罪,罪该万死!”杨广想:这倒是怎么回事呀?问:“爱卿有何欺君之罪?起来讲话!”李渊起来,把自己原有四个儿子,因李元霸如何如何,才把他锁起来,怕惊扰圣驾,因而只说有三个儿子的话说了一遍。杨广还是个贱脾气,越说李元霸如何不好,他越想见一见,就说:“贤卿不必忧虑,待朕见一见你这位四公子,看他能不能吓着我。爱卿!你去把李元霸带上殿来!”“遵旨!”李渊赶紧下殿来到午门之外,李元霸还在那儿打守门的御林军呢!李渊大喝一声:“冤家!还不住手!”李元霸站住一看:啊呀!我爹来啦!急忙给李渊跪下:“爹爹!”“元霸!你不在家里,怎么出来了?”“我、我要当官儿。我三个哥哥都当官儿了,我也要当官儿。”“混帐!你有什么能为,还要当官儿。你要惊吓了圣上命都没了,还给你官儿。现在皇上正高兴,你随我上殿见驾。”李渊一看:李元霸脖子里挂着锁链,背后背个大碾盘:“你呀!你怎么不把碾盘扔掉,啊呀!没有钥匙怎么办?”“爹!不,不用钥匙,我能把它整开。”说着把大碾盘往旁边一扔,伸出两只手来,抓住脖子上的铁链条,一叫力,“咔崩”就断成两截了。他把锁链子往地上一扔:“走,走吧!”李渊看见,真是又疼又恨,忙替他把衣服整理了一下,又对他说:“上金殿见着皇上要行大礼!说:李元霸叩见万岁!万万岁!记住没有?”“记、记住了,李元霸叩见万岁!万万岁!”到了殿上,杨广一看:啊!这么难看的一个孩子,怨不得李渊不愿意让他出来。这时,李元霸跪下磕了一个头,说:“李元霸叩、叩见万、万岁!万、万、万万岁!”他这一口吃,倒把杨广惹笑了,说:“李元霸平身!”李元霸想:什么叫平、平身呀?跪在那里没有动,瞪着两只小眼正想哪,李渊赶紧过来说:“元霸!万岁爷叫你起来哪!”李元霸这才站了起来,冲着杨广:“万岁!我也要。”杨广说:“你要什么?”“官儿呀!你给了我三个哥哥官儿,我也要官儿。”杨广看他这傻呵呵的天真劲儿,觉得有意思,不但没恼,反倒和他玩儿起来:“元霸,我给你官儿也可,你得先说出来你要什么官儿?”“我,我要大、大官儿!”“大官儿是多大呀?这么着吧!”杨广指着两边的文武官员说:“你看看他们都是官儿。你要什么样的?”李元霸说:“我,我看看。”他先看文官,一个个宽眼长袖:“我不要他们这样的。”又看武官,看来看去,看见在杨广身后站着的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嗯!这、这个官儿还差不离。”他围着宇文成都看了个够,最后看见宇文成都胸前挂的黄澄澄的一面金牌,说:“这个官儿不错,我就要这个官儿。”说着话伸手就要去摘宇文成都的金牌。这才引出一杰会二杰,金锤挂凤镋。欲知后事,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十一回 举铜狮两杰比力气 较武艺二雄争高低

  且说李元霸伸手去摘宇文成都胸前挂的金牌,这块金牌不比寻常,这乃是老皇上杨坚在世的时候赏给宇文成都的,因为宇文成都为隋朝立过汗马功劳。论力气、论武艺,在当时他还没有遇见过对手,所以杨坚封他为天宝无敌将军,并赐给他一枚金牌,上面刻有“英勇无敌”四个字。李元霸不知深浅,伸手就要去摘,还说:“万岁!我看这个不坏,就把这个官儿给我吧!”杨广忙拦住说:“元霸住手!这个可不能随便给你。”“为什么?”“因为戴这个金牌的人得英勇无敌,你懂么?”“不懂!”“不懂我告诉你,就是他武艺高强,打遍天下无敌手,才配戴这面金牌。”“他没有敌手?那我和他比试比试。他要赢了我,他就没有敌手;他要输给我,我就没有敌手,那个牌牌就得给我。”宇文成都心说,就凭你个雷公崽子,竟敢在我面前发昏撒野说胡话,要不是有皇上在这里,我这一镋就把你打成肉泥。杨广听李元霸这么说,心里一时高兴,想要看看热闹,就说:“元霸!你可敢和他比试?”“怎,怎么不敢。我要赢了,可得把牌牌给我。”天宝将军宇文成都忙说:“启奏万岁!臣不愿和他比试。”“是何原因?”“我主请想:李元霸骨瘦如柴,臣我一向手重,倘若不慎,伤了他的性命,于唐国公面上多有不便。”杨广想看热闹,所以极力往一块儿拉拢:“贤卿不必多虑,李元霸既敢比试,想必有过人的手段。如若爱卿怕有失手,那你们二人不必交手,只比试一下力气,你看如何?”李元霸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他听杨广说比力气,特别高兴:“对,对,!还、还是皇上办法多。来、来、拉钩!拉钩!”说着往当中一站,伸出右手等宇文成都过来。宇文成都想:我这么一位无敌将军,和一个小孩子拉钩,说出去都有失身份。可是杨广一心想看热闹:“爱卿!过去比一比,不要扫了朕的兴。”皇帝说了话,宇文成都捏着鼻子也只好比一比,心说:这个小孩儿不知高低,我今日得教训教训他。于是迈步到了李元霸面前,胳膊往前一伸有房檩粗,大手像小蒲扇,指头跟小棒槌差不多。当时两个人中指搭中指钩在一起。唐国公李渊替儿子捏了一把汗,心说:冤家!你这不是找死吗?人家天宝将军别说武艺高强,就是不会武艺,凭这个身架,你也不是对手呀,可是他又不敢拦阻,只好听天由命了。宇文成都心里有气,早就憋足了劲。这时杨广一高兴:“等一等!你们二人听我喊一二三,再使劲。一、二。三!”杨广的三字刚落音,宇文成都大手一使劲,且往怀里一带,想把李元霸拽过来,哪知道他连拽三拽,李元霸骑马蹲裆式站着,纹丝没动,还咧着嘴冲宇文成都直乐:“好你个大个子!来!使劲儿拽!”宇文成都没有拽动李元霸,心里正合计:看不出这个瘦猴孩子还真有点劲儿。他正在想的时候,李元霸说:“你拽不动我,我可要拽你啦!大、大个子!你过来吧!”李元霸胳膊一使劲,把宇文成都拽了个趔趄,这一下引起了文武官员的笑声。再看宇文成都前脚的靴子,由于使劲太大,靴底愣给踹掉了,李元霸要没有力量,宇文成都也不会使那么大的劲。就这样,还让拽了一个趔趄,闹了个大红脸,偏偏李元霸是个孩子,占了上风,马上就嚷:“你输啦!给牌!摘牌!”宇文成都急忙跪倒:“万岁!拉钩乃儿童之儿戏,岂能比得高低?金牌乃老主所赐,更不能用拉钩来赌输赢,望我主明察!”杨广说:“爱卿说得对!元霸,你不要着急,既要分出高低输赢,就要多比试几样。适才拉钩算你占了上风,朕想再看看你们的力气!”“比、比力气,好、好哇!比力气他要再输了,金牌可得给我。”“好!成都,你可愿和他比试力气?”宇文成都想:这个面子丢了,我无论如何得找回来:“皇上,臣愿和他比试力举金殿前边的金狮子。”说罢,他换了一双好靴子,把战带紧了紧,迈步下了金殿。金殿前面有一对金狮子,这对狮子乃是铜铸的,锃明瓦亮,一个狮子前面右爪抬起,按着一个绣球,一个狮子前面左爪抬起,按着一个绣球,狮子下面是个长方形的铜座。每个狮子连座算下来足有一千五百余斤。宇文成都来到狮子跟前,把铠甲的底襟掖在战带上,两只手在地上擦了擦,又围着金狮子转了两圈,然后右手抓住狮子的一条前腿,把狮子晃了两晃,狮子活动了,只见他吸了一口气,左手一推底座,说了一声:“起!”一千五百斤重的金狮子被他举过了头顶。当时满朝文武和杨广都连声喝彩。这时,宇文成都觉得面子转了过来,心里自然得意,就举着大铜狮子,在金殿前的空场上转了两圈,然后把铜狮轻轻放回原处,气不长出,面不改色,快步上了金殿:“启奏万岁!臣已举过金狮。”“爱卿神力!退过一旁。元霸!这金狮子你可举得起来?”“我,我举举看吧!”说着他走下金殿,也围着狮子转了两圈,同样用右乎抓住狮腿,左手一推底座:“你、你起来吧!”就觉着他没怎么用劲,这只狮子就让他举过了头顶。这时满朝文武都忘了叫好,一个个惊呆了,李元霸举着狮子也在殿前转了两圈,然后把狮子轻轻放回原处。四周响起了一片喝彩声。李元霸听大伙一喝彩,他来了高兴:“举一个不、不过瘾!来呀!把这两只狮子绑起来,我把它俩一块儿举起来。”杨广和众文武听了,都不相信,以为是小孩子说着玩儿的。再看李元霸把东边的狮子晃了晃,没有费劲就搬到西边狮子跟前,然后用铁丝把两只狮子捆在一起,一只手抓住狮子腿,一只手一推底座,把两个金狮子举过了头顶,又在殿前转了两圈,然后把两只狮子放回原处。

两只狮子捆在一起,总共有三千多斤,李元霸举起来好像玩儿一样,杨广和文武百官连宇文成都都觉着有点玄。这时李元霸把捆铁狮子的铁丝拧开,把一个狮子搬回东边,放好之后一瞅:“啊呀!摆错位置了。”原来两个狮子的头都往里扭,现在脸都朝外了:“哈哈!你们俩怎么还闹别扭了,别后脑勺对后脑勺呀!来来来!扭过脸来。”说着他把东边的狮子又搬回西边,把西边的搬到东边,把它们按原样摆好,就好像小孩子拿玩具一样容易。这一来杨广可乐坏了。李元霸放好狮子,回到殿上:“万岁!给牌吧!”“嗯!等一会儿给你牌。你说说你还有何能为,都练完了再给你牌。”“我、我还会练锤!”“练锤?好,成都啊!”“在!”“这个孩子还会练锤,你们二人上马再比试比试武艺,朕要观看。”“领旨!”宇文成都想:力气你比我大,武艺你可不一定精。今日我要用我那二百六十多斤重的大镋,把你砸个粉身碎骨,方消我恨。他下殿上了银河宝驹,提着他的凤翅镏金镋,等候和李元霸比试。这边,李渊急忙命人把李元霸平时用的擂鼓瓮金锤取来,并牵来一匹战马,嘱咐李元霸说:“儿啊!你要多加小心!”“爹!您就放心吧!”他接过大锤,飞身上马。这时杨广早命人在殿前设下座位,他和文武百官都到殿前观阵。另外早有人在殿前空场用绳子拦了一个大圆圈,按照比武的规矩,这个圆圈就叫梅花圈,比武人一方承认失败,就跃马跑出圈外,另一方不准追杀;倘若在圈外杀死,就须偿命,在圈里则打杀勿论。这是过去比武的规矩。

  且说宇文成都骑马先进了梅花圈,怒目横眉,瞅着李元霸生气。李元霸也提马进了梅花圈。宇文成都一看:这小家伙这一对锤还真够大的,不知他的武艺如何?我看这家伙傻儿巴唧的,不过就凭他有一把子力气,今日我好歹也得用这凤翅镏金镋把他拍死,一来消我心头之恨,二来也给宇文家去掉一个对头。李元霸冲他呲牙一乐:“哎!大、大个子!把你那个牌牌给我不就完了吗?你还要比量。你可看见我这大锤了吗?这要砸到你脑袋上,吃什么可就不香了。”“李元霸你少胡说!你要能赢了我,别说一个牌子,就是我这条命也交给你了。要赢不了我这镏金镋呀!不光牌子你要不上,你的小命也够呛。”“吔!还、还真厉害呀!好吧!那就比、比一比吧!”宇文成都再没答话,把马放开,先在梅花圈里跑开了马趟子,然后找机会动手。李元霸看他跑马趟子,想:我也把这马遛一遛。哪料想他一晃大锤,两腿使劲一夹这马,就听这马一声惨叫,“扑通”倒在地上。李元霸从马背上跳了下来,两旁的官兵赶紧过来一看,这匹马的脊梁骨让李元霸用劲一夹,骨头折了。就这样,一连给他换了几匹马,都经不住他两腿一夹:“给、给我换好马,这马怎么打、打仗!”就在这时,忽然黄门官来到杨广面前:“启奏皇上!靠山王爷带领十二家太保在午门外求见!”杨广一听,不禁一愣:“他怎么来了?”杨广对靠山王怵着一头。杨林是杨坚的兄弟,杨广的亲叔叔,杨林比较正直,对杨广很不满意,曾扬言要回朝来整顿朝纲,所以杨广有点怕见他。杨林既然来啦,又不能不见,忙传旨:“有请!”杨林带领十二家太保来到金殿前边,先对杨广行三拜九叩大礼,然后杨广又给杨林行叔侄家礼。礼毕,杨林问:“皇上不在京师,到此何为?”“啊!皇叔!是这么回事,孤家听说扬州琼花盛开,此乃祥瑞之兆,孤要到扬州观赏琼花,顺便看一看扬州地势。倘适合于建都,孤拟迁都扬州,皇叔来得正好,可随孤家到扬州一行。”杨林兵败之后在金堤关休养,正准备重整兵马,再攻瓦岗,忽听人报:皇上带领三宫六院,文武大臣,起驾到了太原然后要到扬州观赏琼花。他憋着一肚子气,心说:杨广呀杨广,你也太不争气了。如今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你不励精图治,平定狼烟,反倒丢下京师要去游山玩水,看来大隋江山得葬送在你手。所以他带领十二家太保,连夜追到太原,本想见到杨广,狠奏一本,劝他重回京师。现在听杨广说要迁都扬州,就想:长安地处一隅,对辽阔中原,鞭长莫及,以至到处反叛,倘若迁都扬州,地势适中,对中原也好控制,所以他一肚子火气,竟然消散:“我主既有此雄心,老臣赶来保驾!”“谢皇叔一片忠心。”这时杨林才有功夫往殿前空场观看,见宇文成都跃马扬威,问:“万岁!宇文将军在那里与何人动武?”“皇叔来得正好,宇文将军正和李元霸比武较量!”“李元霸是何许人?”这时唐国公忙上前施礼:“王驾干岁!李元霸乃李渊的第四个儿子。”“噢!看他年纪轻轻,竟敢和天宝将军比武,一定本领不凡。”“小儿愚钝,恐不是宇文将军对手,是奉旨比试!”“好!我既然赶上了,倒要开开眼界。为何还不比试?”“只因我那儿子有点拙力,换了几匹马,都让他两腿给夹伤了,没有好马,所以尚未比试。”“原来如此,你把他叫来,我倒要看看。”“是!”李渊忙派人把李元霸叫来,再三叮咛:“儿呀!靠山王杨林要见你,他是皇上的叔叔,你说话千万小心!”“哎!我、我知道。”李元霸上前给靠山王杨林跪倒:“李元霸给、给皇上叔叔叩头!”他这一句话把众人都逗乐了。杨林见这个孩子骨瘦如柴,相貌奇特,说话憨厚,有几分喜欢:“元霸免礼!起来!”说着上前去拉李元霸的胳膊。哪知道李元霸错会了意思,他以为杨林要和他比比力气呢,心说:“吔!

不是梗。。一般我们吃那个虾呢,它背部有一条黑线。这条线是用来排泄用的,可以说是虾的肠道。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虾已经进入我们平常百姓的普通日子。我们平时在烧虾的时候,应该把虾线抽掉。因为虾线里面的东西,是不适合吃

其实虾线就是大虾的肠道,在虾线里面,是有大虾的半消化物和一些排泄物的,因为虾也是一种杂食性的动物,所以在平时吃的东西是非常杂的,一般都是一些浮游生物,藻类,动植物的残渣等。

是真的。

宇将军父母离异,父亲不管家里,他自己一人供妹妹上学,照顾爷爷奶奶,这些是媒体证实过的,是真的。

宇将军是抖音和快手的一个视频博主,拍摄了一段自己和小弟们逛街的视频,目前在抖音上有很多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