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2024年没有闰月。2024年是农历甲辰年(龙年),共354天。2024年没有闰月。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闰月特指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
2024年没有闰月。
2024年是农历甲辰年(龙年),共354天。2024年没有闰月。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闰月特指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那么第奇数个就叫做节气,第偶数个叫中气。
闰月的风俗
1、闰月饭
在闰月要吃闰月饭,闰月饭也叫六亲饭,每逢闰年闰月,娘家就会把已经出嫁的女儿请回家中相聚就餐,一家人相聚团团圆圆,吉祥如意。
2、留娘糕
在山东有吃留娘糕的风俗,在闰月作为女儿必须给父母制作一个留娘糕,俗话说:“闰月糕、闰月糕,闰月老人寿高高”的说法,闰月送闰月糕也就是这样来的。祝愿父母健康又幸福。
3、金蟾
蟾,是闰月必须给父亲制作的一种面食,蟾乃“幸福吉祥财源旺”的寓意,送到娘家代表着幸福吉祥财源旺,祝愿老父亲健康又幸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常在闰二月的任何一天送妈妈留花糕。
转眼正月已过,进入二月。今年农历有个闰二月,很多地方都有闰月相关的习俗一直流传下来。比如在黄河、淮河、长江流域等很多地方都有闰月送母亲留娘糕的习俗,有的地区给父母买闰月鞋的习俗等等。相传,古时候河南嵩山一代闹饥荒,一位远嫁外地的姑娘担心娘家老迈的母亲挨饿扛不住,就从自己婆家的余粮中拿出一部分小米,做成发糕,又在黄澄澄的发糕上洒满了红枣。千里迢迢拿着做好的发糕回家探望娘亲。回到家后,母亲已饿倒在炕上,姑娘赶紧拿出做好的发糕让母亲吃下,没过多久,母亲就从炕上起来了。消息很快传开,纷纷将这种发糕称之为留娘糕。恰逢该年也有闰月,又称闰月糕。久而久之,就有了“闰月年,留娘年”,出嫁的女儿在闰月年给妈妈送花糕的习俗
闰四月。
民间认为闰月年对母亲的身体健康不利,因此每当闰月年的时候,女儿就会给妈妈送留娘糕。寓意是希望母亲健康长寿,永远留在女儿身边。这留娘糕也被称为闰月糕,其实也就是花糕。
闰四月是十数年一遇的特殊时间段,古代的人们为了避免凶险祈福平安,就在闰四月制定了一些特别的习俗。例如闰四月送鞋,给父母送猪脚米线以及吃留娘糕等。在民间有一句老话“闰月年,留娘年”,意思及时每当闰四月的时候,女儿要为母亲做留娘糕,让母亲留在自己的身边。
留娘糕的传说
据说在遥远的古代,嵩山有一个女子特别孝顺,对父母特别好。在某一年的闰月里,由于闹饥荒,再加上天灾人祸,百姓的日子过得很痛苦。这个女子虽然已经嫁到了外地,但心里特别牵挂父母,不知道他们是否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是否健康平安。
所以她就用自己家里储存的小米,做成了很多花糕,然后带着这些食物回家探亲。这个故事表达了一种敬老爱老,以及孝顺的寓意,所以流传甚广。到了后来便形成了一种习俗,那就是每当到了闰月的时候,出嫁的女儿就会做花糕送给父母。
"留娘糕"又称"闰月糕",一年多出了一个月对母亲健康不利,指儿女变着法讨母亲高兴做的花糕。
寓意有女儿的人家,就有闰月年,三月四月的时候给妈妈送花糕的说法,民间称作“留娘糕”,寓意是希望母亲健康长寿,永远留在女儿身边,寓意健康长寿的意思。
"闰月年,留娘年。"民间自古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闰月自古被认为对母亲的健康不利。"留娘糕"又称"闰月糕",一年多出了一个月对母亲健康不利,指儿女变着法讨母亲高兴做的花糕。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