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恭王府里是不是有个"福"字啊!而且还是康熙写的。和珅不是乾隆年间的吗?乾隆怎么拿康熙写的"福"字送

老人 0 55

北京恭王府里是不是有个"福"字啊!而且还是康熙写的。和珅不是乾隆年间的吗?乾隆怎么拿康熙写的"福"字送,第1张

北京恭王府里是不是有个"福"字啊!而且还是康熙写的。和珅不是乾隆年间的吗?乾隆怎么拿康熙写的"福"字送
导读: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亲王府第,前身为乾隆时大学士和绅的邸宅。嘉庆四年(1799年)和绅获罪,邸宅入宫,嘉庆帝将其一部分赐给其弟永磷,为庆王府。以后咸丰将庆王府收回,转送其弟奕忻,为恭王府。 传说一:康熙大帝年幼丧母,由孝庄皇太后

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亲王府第,前身为乾隆时大学士和绅的邸宅。嘉庆四年(1799年)和绅获罪,邸宅入宫,嘉庆帝将其一部分赐给其弟永磷,为庆王府。以后咸丰将庆王府收回,转送其弟奕忻,为恭王府。

传说一:康熙大帝年幼丧母,由孝庄皇太后抚养长大。然而正当康熙盛世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康熙救祖母心切,化孝心于笔锋,创造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然后征召天下能工巧匠,把它雕刻在一块大青石上,并背着这个“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为示孝心,康熙大帝跪在“福”字碑上祈福,上苍有灵,孝庄皇太后身体奇迹般康复,康熙大帝将“福”字碑请回宫中供奉在佛阁。 乾隆继位后,将“天下第一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珅,和珅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后花园砌成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福”藏在龙穴之中悉心供奉。

传说二:传说是这样的,康熙为给母亲治病,写了个“福”字,母亲拿到字后身体日渐恢复。后来“福”字突然失踪,在和珅被抄家时,却发现这个字被刻在了恭王府的石碑上,石碑连着山底,上盖着房子,山成两条龙的形状,如果要把“福”字去掉,龙会倒,房子会塌。

关于康熙的这个福字,来源倒是从来没有过什么争议,无非就是:当年孝庄太后一病不起,众太医束手无策之时,康熙大帝一片赤子之心,沟通天地神灵,挥毫写下一个大大的福字,哎,神奇的事情立刻就发生了,孝庄太后她就一下子好了,果然是天子啊,这么厉害就让人起死回生,果然天子就是有大气运,不愧是奉天承运的苍天之子。

但是只要稍稍思考一下便会发现这其中存在的的奇怪诡异的地方,首先,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像孝庄太后那年过半百,即将六十大寿的身子骨,要是突然一病不起,众太医束手无策,那么这说明老人家一定得的不是什么慢性病,而是一种急性病。

其次,这种疾病对已经上了年纪的人危害极大,甚至能够使她一度病危,这种药石无医的情况下,老人家的乖孙子凭着自己的“天子”之威,强行为老太太续命了个十五年。

最后若真如此,那康熙皇帝为何不在十五年后再来一次?再给老太太续个十五年什么的,况且既然天子可以与上天交流,写一个别出心裁的福字就可以强行续一下寿命,那那么多短命天子可能就有话要说了。

有人可能就开始有疑惑了,那为什么老太太又多活了十五年呢?答案显而易见,老太太根本就没有病倒!所谓得了重病即将不久于人世,御医们毫无作为都是障眼法而已,笔者查阅相关资料,颇为惊讶的发现孝庄这次“突然病危”与清朝历史两件大事时间是重合的——清朝初年康熙年间,三藩之乱这件大事与孝庄“病危”是同年发生、康熙皇帝京城阅八旗劲旅与孝庄太后“病危”是同年发生。

三藩之乱中的吴三桂起兵造反,势如破竹,而这其实属于康熙的操作失误,康熙急于削藩而缺乏足够的政治手腕,给了吴三桂起兵造反的机遇,吴三桂起事之后,清朝内部还是一片混沌,入关之后的八旗军腐化迅速,丧失了曾经的勇武,而各地绿营兵的忠心又无法保证,康熙皇帝陷入了危机当中,而作为他的祖母——孝庄太后眼看朝廷内部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身经百战的孝庄极有可能想到了这招厉害的招数:由于女真人信仰萨满,认为万物有灵,就如同草原上请大神跳大神的思路一样,假称自己重病,让贵为皇帝的康熙通过天子的威力,与上天沟通,请“大仙儿”保佑。

具体操作便是让康熙挥毫写下一个大大的福字,这个福字要足够新奇,要足够与众不同,方显天子之威,也苦了康熙和他的顾问们,不知道思考了多长时间才有了这么个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五福合一”,这么一个“福寿合一”的福字一出现,孝庄太后立刻宣布自己病好了,比药到病除还要有效,这个福一出来,那些文化人就立刻对如此别出心裁的设计大唱赞歌,确实设计的很有艺术气息。

清朝是一个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鼎峰的时代,在康熙皇帝驾崩后,他的继承人雍正设军机处,这也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鼎峰,而对于自己的这位父亲,经历过九子夺嫡这种事情的雍正皇帝的感情是复杂的。

但是,康熙皇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符合雍正一直以来标榜的圣祖形象,同时因为康熙所代表的皇权的确是雍正皇帝所需要竭力加强的,所以对于康熙这个父皇,雍正自然而然要竭力造神,这个福字依旧放在大内,但是到了乾隆年间,这个福却被和珅藏到一处龙脉上面去了,后来抄家的时候嘉庆发现和珅的小心思,下令连同这个福一起埋掉,到了建国之后,伟大的周总理发现了“福”,惊讶于它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与人文情怀以及历史意义,遂亲自命名为“天下第一福”,至今吸引各地游人参观。

至于福字碑是怎么来到恭王府的,至今仍是一桩悬案。福字碑藏身在滴翠岩下的秘云洞,这里是恭王府花园的龙脉所在。据说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是和珅设计巧妙,动福字就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大怒之下,下令将假山封死,从此,康熙墨宝福字就在史书中消失了。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恭王府视察时,发现滴翠岩的石岩造型酷似“二龙戏珠”,依据“遇龙必有皇家之物”的说法,让工作人员仔细查找并掘开被封堵200多年的秘云洞,使福字碑重见天日。

作为恭王府的“镇园之宝”,福字碑早已名扬天下。无数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求福,拓印挂轴孝敬长辈,外国访华元首政要也纷纷来景仰这天下第一福,其碑拓成为赠予海内外贵宾的国礼。

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今雍和宫),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时期武功繁盛,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但他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闭关锁国,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1799年弘历驾崩,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十分抱歉江湖传闻我所不知了可以聊聊的是他儿子(个人较专点点)

嘉庆帝受他老爸影响也喜书法在他三年时,因老父死亡而可大权在握

老臣大多不重视新王因而他会在新年时写"福"送给自己提升的自己人(如百龄&林则除等)

以此平宜墨水分化新旧得宠否的外地地方官

康熙给奶奶的60大寿写了一个“福”字,被周总理誉为中华第一福。

先说这个福字的来历:当年康熙的奶奶的孝庄皇太后病了,而且久治不愈,作为皇孙的康熙也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一个大臣向康熙献上一良策,就是可以参照古人的办法,沐浴完后在斋宫持戒三日,在出戒的最后一日准备文房四宝写出一个“福”字,并且加盖上皇帝的玉玺印章,这样算礼成。

这么做的说法是,此写成的福字如同灵符一般,有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之意,这样可以把病魔邪鬼统统镇住。神奇的是,当孝庄皇太后收到孙子这个大礼之后,竟然病情真的好转至痊愈了,于是这个福字成了皇宫的宝贝,孝庄命人把此字刻成石碑,矗立于庭院之中。

近代修缮和珅府(现在的恭王府)的时候,工人们意外的在假山中发现了福字碑,又重现天下,现在恭王府这个福字碑成了最吸引游客的景点。

福字的右上角笔画像"多",下边为"田",左半边既像"子"又像"才"。右半边又像个"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冠绝古今,独一无二,创意第一的五福合一福字。下边的"田"也没封口,寓意着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周总理见此福字寓意深刻,非一般福字,况且总理是个奇才之人,自然懂得书法寓意,便将此福称为“天下第一福”,这才有了这个称号。

相传康熙十二年,孝庄太后60 大寿将至,不料旧病复发,太医们也束手无策,在百般无奈之下,康熙皇帝查知上古有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一气呵成这个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后,将其悬挂在床头,每天都面对并触摸,奇迹般地,旧病竟然好了。为了让“福”字永远流传下去,康熙皇帝命人将其临摹在一整块汉白玉石上,成为皇家至宝。这就是《福字碑》。

  恭王府位于今天北京的前海西街,占地大约90多亩,南半是轩峻壮丽的宅邸,北半是佳构天成的萃锦园。翠锦园中路中心是一座高耸的太湖石假山,山脚下有洞府,洞府正中央背靠石壁,用石块嵌砌一座龛,“福字碑”就被安放在龛内。这个福字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康熙帝所写。正上方有康熙的玉玺大印。“康熙御笔之宝”六个大字足以说明这一点。福字底下的田没有封口,表示疆土无边。

  我只能从史实这方面去说,目前据我翻到的恭亲王和他的子孙所写的这个诗集里目前没有发现关于福的这方面的描述。

  如果“福字碑”是在恭亲王奕时期进入府中的话,按照常理,恭亲王应该将它摆在显眼的地方以示炫耀,而且应该有所记载。如果不是,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福字碑”在弈欣之前就已经在这座府中存在。并且事实上,弈欣并不是恭王府的第一位主人。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亲批将自己的一名宠臣从正红旗升入到正黄旗,也就是所谓的“抬旗”。并赏赐了位于正黄旗领地德胜门内什刹海畔的一块地皮,营宅建园。这位大臣就是和珅,这座宅院就是和府。根据记载当时乾隆皇帝所赐的地方与后来的恭王府所在地十分接近。

  如此待遇对于一位大臣应该是莫大的荣幸。而对于和珅来说这只不过是一生中享受的众多荣誉之一。

  和绅是历史上有名的奸相佞臣,做官期间贪污纳贿,聚敛钱财。但是却年少得志,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

  据说乾隆发现他的时候,是因为乾隆走在一路上,他自己也想, 背论语里面朱著,朱熹的著,他就觉得有一个地方好像有点背不下去了,或者是有点遗忘了,他就偶尔问边上的大臣,御前大臣,可是大臣们没有一个能接上的,这个时候和珅只有27岁,他走在他的车的左面,他就应声对答下来,然后呢以后,乾隆觉得非常惊讶,说那么年轻的一个侍卫,怎么能够就这样很自如的答上这么难的问题

  从此和珅平步青云。乾隆四十年闰十月,26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短短半年,和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一跃成为“戴一品朝冠”的“国史馆副总裁”。

  他在避暑山庄他避暑的时候,他边上就有和珅的住宅,临时住宅,他走到哪,和绅就跟到哪儿。有一次,就是和珅自己的诗里是这样记的,有一个三伏天,这个和绅在家里待着,乾隆就打发一个人给他送荔枝落了,鲜荔枝。

  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自己的宠臣,乾隆皇帝赐给和珅一座宅院作为宅邸是合乎情理的。那这座宅邸是不是就是现在的恭王府呢?

  按照清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对于出身有明显的区分。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出身低微,按照规定,像他这样出身的人可富而不可贵,无论皇上如何宠幸他,他都无法住到这样的一处亲王级别的宅邸中来。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据学者研究证明,曹雪芹对于《红楼梦》中贾府的描绘来源于自己生活的环境,也就是曹府,更为有趣的是《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府中景致与恭王府有许多暗合之处。比如恭王府的天香庭院和红楼梦中的天香阁,锡晋斋和怡红院等等。据此有些学者认为恭王府的前身实为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宅邸,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存在。

  那么,究竟和珅是否能够建造这样的一座宅邸供自己居住呢?

  那么他在这个盖房子,主要是为了公主,他为了盖的是一座公主府,这一点已经我们的修缮过程当中发现了凤纹彩画,而且那个,据他的后人回应,当时大门上都有凤凰装饰,所以可以证明这个地方是一座公主府,那么他那个建造的年代,应该是跟公主定亲以后,直到公主结婚之前。

  原来,和珅在官场上非常善于钻营,他为了彻底改变自己低微的出身,主动和皇族结为姻亲,以提高自己的身份。他曾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去朝见皇帝。乾隆对于这个聪明伶俐的少年非常喜爱,当下赐名丰绅殷德。并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和孝公主许配给他。

  乾隆五十四年,十五岁的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到和家,当时陪嫁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可见乾隆皇帝对于和珅的宠幸和对公主的疼爱。那福字碑会不会是在这个时候到了和府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无从查考。但是,如果这座宅邸是乾隆赐给自己的女儿用来成亲的,也就符合了身份、级别的标准。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如果是乾隆将“福字碑”赐给和珅或者是公主,为什么他们不将它放在显眼的地方高悬起来,以示炫耀,而是藏在一个秘洞里呢?

  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为什么说风水宝地,这个要拿地图来看,这个地方按照相书来说,就是龙虎交所之地,所以他这个地方,就是藏龙卧虎。

  这是一张乾隆年间的北京地图。从地图上看,和珅的宅邸位于北京西北的正黄旗的封地内,依水而建。传说这里是北京的龙脉,而和府的后花园正好建在这条龙脉之上,和珅对于风水十分迷信,在得到“福字碑”之后就把它放在秘云洞的龙穴之内,悉心供奉,是希望通过龙脉和天下第一福字使自己洪福齐天,官运亨通。

  传说毕竟是传说,嘉庆即位后,还是给和珅定了二十大罪状,除掉了和珅。和珅并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洪福齐天。

  那么当初如果“福字碑”是乾隆皇帝送给女儿的陪嫁品,那他为什么不送本人的墨宝而是前朝的遗物呢?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学者又提出了疑义。

  在《红楼解梦》这本书上,作者对于“福字碑”的来历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福字碑的主人应该是和康熙皇帝关系密切,且后来政治上颇有起伏的人。这个人会是谁呢?

  书中认为,福字碑最早的主人很有可能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康熙皇帝与曹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奶母,曹寅是康熙的奶弟,两人关系相当密切。康熙皇帝下江南就曾多次住在曹寅的家中。康熙还将一位公主下嫁给曹寅之子曹颙。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福”字赐给公主,以平衡公主下嫁包衣的心理,也是合情合理的。同时,曹家经过几起几落,在政治上相当谨慎小心。因此,在雍正当政时期,将福字碑置于洞府之中,既是对康熙的崇敬和怀念,也是对雍正的敌视与畏惧。

  对于“福字碑”是如何来到恭王府的,我们现在已经无确切的历史可考,无论是曹府也好和府也罢,但是这件皇家至宝经历了数百年风雨至今完好保存到现在,展现在世人面前,已经是难能可贵。它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历史上的悬案等待后人的破解。

  对于“福字碑”为何成为珍宝,是因为“福字碑”上的福字,这个福字包括了才,寿,田,多4个字,体现出一种多福,多才,多寿,多田的含义,加上田字没有封口,谁不想有个无边的田呢?这些难道不是人一生所最求的么?所以,“福字碑”才被世人所追求。

  “福字碑”之所以在恭王府始终未被历代皇帝所取走,是因为和珅把福字碑镶在了秘洞中龙脉的交点处,皇帝没可能为了这个福字碑而破坏掉整个北京的风水,所以,至今留于恭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