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去世女性送花圈,挽联上联应怎样称谓,怎样书写?

老人 0 82

给去世女性送花圈,挽联上联应怎样称谓,怎样书写?,第1张

给去世女性送花圈,挽联上联应怎样称谓,怎样书写?
导读:一、三种署名方式1、单位署名2、个人署名3、集体署名二、称谓关系爱妻 、母 、慈母、高堂、胞姐(妹)、 堂姐(妹)、 姨姐(妹)、 表姐(妹)、伯母、女士、孙女 、外孙女、岳母、祖母、伯祖母、家媳、契女、 婶、姻伯母、姻侄女、 内侄女 、姨

一、三种署名方式

1、单位署名

2、个人署名

3、集体署名

二、称谓关系

爱妻 、母 、慈母、高堂、胞姐(妹)、 堂姐(妹)、 姨姐(妹)、 表姐(妹)、伯母、女士、孙女 、外孙女、岳母、祖母、伯祖母、家媳、契女、 婶、姻伯母、姻侄女、 内侄女 、姨母等。如果是女性老师或知识分子,可用先生。第三方敬挽,用伯母、女士、先生最多。

三、书写方式

1、慎重选择挽语用词

上半联对死者颂词主要是称谓正确。下半联则可发挥

2、字体格式

行书、楷书、魏碑皆可,不要用草书。白底黑字。下半联的第一字要比上半联的第一字低1-2个字的位置。

例:沉痛悼念 ×××同志

友×××敬挽

3、高级写法

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词性相对则更好,更高的要求则是平仄相对。

例:学界 泰斗

人世 楷模

扩展资料:

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

也有的地方是直接用老式的订被套的,被套心的那块布做挽联。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逝者,治丧和祭祀时专用的对联。一般分上下联,表示逝者的生平、成绩和美德,以及他的死亡对后人的影响等。

上下联之间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 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行草,也可以是隶书和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也可以写在上长幅白纸上。可贴在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门口、骨灰盒两侧。

参考资料:

:挽联

要求:

1、上下联之间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

2、花圈和祭幛上的挽条分上下两条,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 上联常用“悼念XXX”,“沉痛悼念XXX”,或“某某某千古”;下联常用“XXX敬挽”、“XXX泣挽”、“XXX拜挽”

例:

1、上联:音容莫睹,伤心难禁千行泪  下联:亲恩未报,哀痛不觉九迥肠

2、上联:习善为人,品德清高名梓里  下联:从严治学,诗文典雅誉寰中

3、上联:威望著四域,英名永在传乡里  下联:业绩照千秋,光热常存暖后人

4、上联:多年教导,音容笑貌永铭心下  下联:一朝诀离,言谈举止化作儿行

5、上联:儿孙跪榻苦哀唤难留严父因容貌  下联:青山低垂掬厚土长叹饮泪纳英魂

6、上联:淡泊处世,犹显一腔正气两袖清风  下联:悠然跨鹤,遥望满天繁星半轮新月

可以贴,只不过颜色不一样。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现在比较少见了。古人云,“父母丧,居三年”,父母之一去世,也就是要守孝三年,如遇春节,不贴红色春联,而以白、黄、绿三色寄托哀思的对联代替,即第一年白色(也可不贴),第二年**,第三年绿色。

这个习俗至今在陕西、河南农村还有保留。奶奶是妈妈的妈妈,也是直系亲属,可以效仿这个。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

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