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辨别古玉真假

老人 0 41

教你如何辨别古玉真假,第1张

教你如何辨别古玉真假
导读: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美英的博物馆,以及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喜欢收藏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如何鉴定呢?一、藏玉器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推荐的书籍有;清末吴大徵所著《古玉图考》,对古玉的时代

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

美英的博物馆,以及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喜欢收藏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如何鉴定呢?

一、

藏玉器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推荐的书籍有;清末吴大徵所著《古玉图考》,对古玉的时代、用途、名称、尺寸均有详尽说明和考释,且绘图精确,颇有参考价值。当代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玉器全集》一至六卷、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国古代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李英豪的《鉴别古玉》、《民间古玉》、《护身玉》、《保值白玉》。台湾古玉专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鉴定全集》(上、下册)等。

二、

直接接触非常重要,一般人在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应该尽可能多地上手细看各门各类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觉出其中的区别。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没有这些感觉。

三、

至少宋代就出现仿古玉,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清以后造假越来越多,也有前无古人的创造,如“狗玉”、“羊玉”、“风玉”等新品,引人上当。

四、

古玉器的仿品、赝品大都采用价格低廉的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或其他低质杂玉,这些玉硬度大都低于55。和田优质玉料现在每年产量极少,市场价每公斤已逾十万元,其硬度为6至65,因成本和加工难度高,作伪者极少采用和田白玉。

五、

一般小钢刀硬度为55左右,用力戳玉器,仿品、赝品就可以一目了然。

六、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以玉粉经人工高压合成的伪玉,颜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鉴别时要特别留心。

七、

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银沁、尸血沁、朱砂沁、铜沁、表面氧化层等,赝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学药水浸蚀的,弄清楚相真品和赝品在颜色、光泽、厚薄诸方面的差异和区别,

八、

玉器表面的雕刻线条断面不同,有V型,半圆型和U型等,U型是现代机器工特征。

九、

雕刻的线条槽口表面皮壳,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线条槽品两侧边有毛道崩裂现象是现代“机器工”的特点。

要鉴定古玉,首先要认识它的纹饰,掌握了各个时期纹饰变化的特征,就对“断代”的把握有了相当大的准确性。因为纹饰是雕琢在玉器上的一种时代符号,不论哪个朝代的纹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对一件玉器的纹饰特色有了一定的判断后,就需要考虑以下4个主题:玉质好不好、琢工精不精,沁色美不美、底子平不平。任何古玉鉴定,都应该围绕这4个要点进行。好玉质就是指玉石本身结构精密,质地温润、细腻、坚硬,石性少而无杂质,有宝光,看上去不粗涩、不呆滞。精琢工就是指精雕细琢,线条流畅,底子平滑,转折有序,不会给人以粗制滥造的感觉。沁色是玉器在墓葬中受到各种矿物质的侵染,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美沁色就是指出土古玉身上自带的历史痕迹,颜色效果令人美不胜收。一件好的玉器除琢工好外,玉地也应非常平滑。就算一些粗品原件,表现在玉器平面上的刀工线条也是十分简洁明快的,粗拙得非常可爱,绝不同于现在的机器工艺。除此之外,也应注意对于玉器制造年代的鉴定。同样年代、同样材料制成的玉器,有些看来像是古玉,有些却似新琢。同时仿古做旧的玉器又大量充斥市场,鉴定古玉时一定要仔细辨别。

我来说下古玉鉴定方法吧,可能对你会有帮助

1、玉质:

新疆和田玉:是最美观,文化承载量最大的一种玉。商代以后的贵族器物多选此玉。其以今天的俄罗斯玉分子结构一致,仪器无法判别是和田料还是俄罗斯料。俄料多山料、和田多子料。西汉和田料品种最全、质量最好,常见黄玉、羊脂玉等。

辽宁岫崦玉:红山文化器物多采用此玉。古玉多料精工细。(注意区分岫崦黄玉、和田黄玉的区别)

河南独山玉:主要有两种颜色,白青色和白绿色,白青色多做仿古器,白绿色多做抵挡仿翠件。古器中少见此玉。

地方玉:各地产地方玉,多半石半玉。常见于高古器、良诸器、葬器等。

阿富汗玉:密度、硬度低,很像玻璃。古器少见此玉。

玻璃料器:料器装饰物(多战国)有大量出土。说起来是笑话,现在料器做的很像玉,很多行家打眼。(普通试硬度的方法必须在古玉鉴定中删除。古玉有包浆不能破坏之。)

2、形神:

如果说神是艺术之魂,那么古人之魂必不同于现在之魂。故再好的工匠也仿不出古人之魂。此魂必丛真品中领悟,不可自以为是。

3、腐蚀:

某些介质对玉表面有腐蚀作用。土中玉器的腐蚀痕迹多为点状分布,像天上的星星或星星的集中;而非连续片状。汉墓中的铁器腐烂后形成的硫酸铁、亚硫酸铁,对玉的腐蚀作用最大。

我的玉手镯是奶奶我的,戴了十一年了,越来越有光泽,是好玉吗

1、这就是所谓养玉,据说玉带久了,会吸人气,变得有光泽。有很多人买来古玉,很不起眼脏兮兮的那种,戴在身上,过个十多年,玉就会变成我们平时见的那种晶莹剔透的玉,也有人买来直接用机器磨。

2、我的奶奶:篇一今年春天,奶奶家阳台上的花盆里不知怎么的,冒出了两株苦瓜树,我可从来没见过苦瓜树,忽然,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隐隐出现了。为了观察苦瓜树,我每天中午一放了学就去奶奶家认真打量它。

3、我回答说:“好吧。”我看了看桌上的奶,问:“老奶奶,您也要喝奶呀?”她听了,笑呵呵地回答说:“是呀,人老了总得补补身子吧。”说着就把奶递给了我,我把钱给了她。

4、我的奶奶年过六旬,身体却依然硬朗,总是笑嘻嘻的。奶奶个子不高,胖胖的,圆圆的脸上镶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笑起来就像一对月牙儿。别看奶奶温柔体贴,她做起事儿却十分利索,奶奶可是我最敬佩的人呢!奶奶做得一手好菜。

5、我爱我的奶奶。我的奶奶作文二百字我有一个爱我、疼我的妈妈。她对我来说就是上帝给我的一个天使。我的妈妈爱我疼我,我也爱她。

6、写人的作文奶奶三百字我的奶奶有一张椭圆形的脸,身材瘦瘦的,你可别看奶奶瘦,她很健康的,因为奶奶天天早晨都要锻炼做操。我的奶奶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这只翡翠玉镯几十年没戴,是我奶奶辈传下来的,是A货嘛,现在佩戴需要多久

1、这个是一款冰糯种偏糯种飘花翡翠手镯,色泽偏淡,保养得还是比较好的,抛光打蜡并没有特别的必要,因为佩戴也会磨损蜡层,可以使用白茶油或玉石保养专用油涂擦滋润会让包浆效果更好。涂油擦拭也不用很久就会光亮许多的。

2、戴着就行,不用太注意保养,翡翠硬度挺高的。

3、这是一款天然翡翠A货,豆种。从看,除了翡翠本身的颜色外,是长期不佩戴缺水的问题,只要拿清水反复多擦几次就会恢复色泽。翡翠怕阳光暴晒,所以不要直接对着阳光晒。

照出来有点黄黄的是不是假的翡翠弥勒佛是奶奶给我的,求大神估价

1、都是真品,可放心佩戴。手镯像岫玉。佛市价500元以内,手镯500-1000元。

2、奶奶是我们家的“开心果”,奶奶为家里操劳了一辈子,我爱我的奶奶。

3、我的奶奶作文300字奶奶有着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头发们可调皮了,一会儿把自己染成白色,一会儿把自己染成土**,她的眼睛大大的,炯炯有神。尽管脸上有皱纹,但我就觉得奶奶很“年轻”,很慈祥,很可爱。耳朵大大的,像佛耳朵。

4、奶奶笑的样子好美,尤其是那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好似一汪会笑的水。每次望着奶奶,奶奶的眼睛里全是我,而且是两个。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把我托付给了奶奶,于是我从小就在奶奶家、在奶奶身边长大。

5、我的奶奶:篇一今年春天,奶奶家阳台上的花盆里不知怎么的,冒出了两株苦瓜树,我可从来没见过苦瓜树,忽然,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隐隐出现了。为了观察苦瓜树,我每天中午一放了学就去奶奶家认真打量它。

6、我的奶奶作文200字我的奶奶我的奶奶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一天到晚总是干这干那的,照顾着我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和两岁的妹妹。奶奶高高的个子,瘦瘦的,大约还不100斤。

奶奶留给我的玉镯子,想请懂玉镯的人帮忙看看。

1、你好,从图上来看,这是一只天然翡翠A货手镯。

2、块玉镯,是典型的老的岫玉,市场上一般在200元。

3、奶奶给的玉手镯,没发照片,不能断定是什么玉种。玉分软玉和硬玉,像和田玉,东陵玉,岫玉等是软玉,像翡翠就属于硬玉。

我现在有一个手镯是奶奶传下来的,听别人说是翡翠的,整个手镯是圆条形的

你好,从图上来看,这是一只天然翡翠A货手镯。

作文写我的奶奶怎么写我的奶奶你知道在我家里,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管理财务这些都是谁做的吗?告诉你吧,是我的奶奶。我的奶奶年过六旬,身体却依然硬朗,总是笑嘻嘻的。

我问奶奶:“奶奶,怎么过了一个假期小河就“改头换面”啦?”奶奶笑眯眯地回答道:“几个月前施工队来了他们清理了河道,砌了护栏,修了小路,载了树木,还在旁边设置了健身设施,弄得跟小公园儿似的。

妈妈对她说:“妈,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您就把它扔了吧!我再给您买几双新的。”可奶奶却说:“这还能穿,再说穿到鞋子里又看不见,何必花那些钱。

这块翡翠玉是太奶奶留给我的,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我一直戴着,我想问

1、奶奶给的玉手镯,没发照片,不能断定是什么玉种。玉分软玉和硬玉,像和田玉,东陵玉,岫玉等是软玉,像翡翠就属于硬玉。

2、这个是一款冰糯种偏糯种飘花翡翠手镯,色泽偏淡,保养得还是比较好的,抛光打蜡并没有特别的必要,因为佩戴也会磨损蜡层,可以使用白茶油或玉石保养专用油涂擦滋润会让包浆效果更好。涂油擦拭也不用很久就会光亮许多的。

3、完全可以,而且你千万要保存好的。说白了就是一种护身符。价值无限。这是我亲身经历,如果你给丢了,将是你终身的遗憾。

4、你好,从图上来看,这是一只天然翡翠A货手镯。

5、我问奶奶:“奶奶,怎么过了一个假期小河就“改头换面”啦?”奶奶笑眯眯地回答道:“几个月前施工队来了他们清理了河道,砌了护栏,修了小路,载了树木,还在旁边设置了健身设施,弄得跟小公园儿似的。

沪上知名玉石专家钱振峰介绍说,色质是玉的自然属性。一块古玉,无论是“传世古”还是“出土古”,经过岁月的抚摸和水土的侵蚀,必然会留下种种色质的印记,从而为鉴别古玉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这里所谓的“色质”,色即沁色,质指玉质。

  玉是一种像有生命的物质,具有善于吸收其他物质的特性。古玉器被埋入土中之后,一方面会将近邻的物质吸入自己体内,同时,其体内原有的物质也会起酸化作用。特别是地中水银,会沁入玉质,同时相邻之松香、石灰及其他各种有色物质也皆随之浸*到里面,所以凡出土古玉,都会沾染上某种颜色,这便是所谓的“沁色”。而古玉出土之后,经过人体的盘玩,其体内的物质成分由于受到人气的涵养,玉性又会慢慢复苏,从而使古玉原先的沁色发生奇妙的变化,呈现出无光十色的丰富色彩。

相关新闻

宋代名瓷精品:汝窑(组图) (119)

  古玉沁色是我国独有的,它的价值不可等闲视之。据报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外逃时怀中就揣着一块玉中之王———“脱胎”,后来在路上送给追随皇室的军机大臣王文韶。“脱胎”是一块质地优良的羊脂白玉,经几百年埋于土中,饱经尸血、气浸入,出土后又佩在人身上长达百余年,受活人气息渗入,然后又入土、再出土,几次反复才形成,存世罕见。据史籍记载,一块小小的“脱胎”浸入水中,可让一大缸清水变为通红。

  出土古玉沁色之所以会千差万别,是由于入土地时间、地点不同,受沁的深浅程度不同所致。行业内有沁色“十三彩”之说,就是极言其色彩之多。古玉沁色的不同则主要和近邻物质有关,一般玉埋于土中,总会受到土的侵蚀,受土侵蚀较轻的称“土蚀”、“土锈”,较重的称“土浸”、“土斑”,它们都是受地气熏蒸而致。一般入土时间长的古玉,其“土锈”、“土斑”用刀也刮不掉,因为含沙性的土已经渗到了玉的肌理中,并与玉合而为一了。受黄土沁的古玉颜色如栗子黄;受松香沁的古玉色如蜜蜡,呈淡**;受靛青沁的古玉色如青天,这是由于服装上的靛蓝深入到玉的纹理;受血沁的古玉颜色赤红,称“枣皮红”,色深的称“酱瓣紫”;受铜沁的古玉色如翡翠,称“鹦哥绿”,这是因为铜器入土后,产生铜绿,如果玉器在它边上,铜绿就深入其中,出土复原后色泽比翠更加娇嫩滋润;受地火影响的古玉则都变成白色,谓之“鸡骨白”、“象牙白”、“鱼肚白”等。受石灰沁的古玉成淡绯色,经过盘玩后,色如绯霞一样光彩夺目。

  水银沁有地中水银沁和殉葬水银沁之分,殉葬水银沁又有大坑(大墓)、小坑(小墓)之别。完全受地中水银沁的古玉,呈黄白色或微黑微青的颜色;完全是大坑水银沁的古玉,呈黑漆色;小坑水银沁的颜色则在黑的深度和广度上比大坑要逊色;古玉上的水银沁,大则连成一片,小则成块分布,更有的像线一样细,这些都是因玉质纹理坚密的不同和所处环境不同而有区别,但均具有色泽黝黑光亮的共性。黑白分明的古玉,一半是由大坑水银所沁,一半是由地中水银所沁。祝你发财,祝你好运。

最简单的,看水头,就是通透度,还可以滴一滴水,如果整滴水不散的就是真的。

真正的玉其外表和内在的品质和结构非常油润和光滑,所以任你怎样摩擦它依然会保持着其原来的品行。

真玉手摸会有温润的感觉,有油脂感,假玉没有。

玉器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沁色。

  玉器的加工,可以追溯到大约6000年的仰韶、红山文化,那时已经发现有玉龙玉盖等玉雕品。当时人们还未掌握金属冶炼技术,玉石的加工主要是以石攻石,利用锐石打凿、刻玉、划线、磨玉成形,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后来人们采集或用硬度大的岩石制成"解玉砂"用来琢玉,利用绳线、兽牙、木杆、骨片、石器配合解玉砂进行钻、锯、磨、使玉材成形,这是史前玉器加工的主要方法。

  用转动的砣轮加工玉是一大进步,而原始砣很可能始于良渚文化时期。人们用手拉弓弦(后用脚蹬)使砣轮转动,砣轮用石材制成,做成不同的砣头配合解玉砂进行琢玉。

  商代有了铜,铜制铊轮强度不大,自身容易磨损,做出的沟线浅而宽,断面多呈半圆形。西周末、春秋初有了铁,铁铊坚硬,能够做得薄而锐,提高了加工精度。可以刻出细细的线条,深深的沟。砣轮改用铜、铁制造后,铁铊一直使用到民国初期。民国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有些地方仍有用铁铊解玉砂琢玉的作坊,这种加工玉器的方法俗称为老工。80年代后几乎全部使用高速电动机具和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磨具砣。这样,现代玉器加工,电动工具和砂轮磨砣便成了一统天下,这就是新工。

  老工新工的不同,源于所用工具、磨具的不同,以及这些工具的转速、效能、精确程度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留下不同的痕迹。判断老工新工就是从这里入手。

  老工的工序(指铁铊工)大致如下:捣石、研浆(或采集自然砂)、开玉、掏膛、上花、琢玉、磨玉、打眼、上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人力和铁铊,转动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材料与设备同时磨损。老工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几何误差大,在平行度、基准面、图形对称等方面会有出入。但老工介质细,磨削量小加工力度轻,周期长,玉件不起热。老工细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状匀称,线条流畅,掏膛宽阔,压地柔平,抛光明亮,这样的老工是精(细)工。

  新工的工序是:玉石用砂轮开料,粗磨具砣脱坯后,用无级变速电机,带动一根软轴,软轴卡头上可以更换不同的、用人造金刚砂制成的砂轮砣头,最高转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万转。由于金刚砂砣转速高,磨削快,制作时间大大减少,工效显著提高。也正因为这样,新工的粗工往往有快速急成的痕迹,如:转速高出现干磨现象,玉表就会起热起毛,在钻眼、开窗时因磨削量大,选用的砂轮粒度粗、磨削快,钻孔或窗口侧壁上,会见到起热后拉毛的现象,玉表呈现一些环绕钻孔或窗口的沟痕,平行毛刺,有时会看到黄焦颜色。

  老工新工的不同之处,利用放大镜只要细心观察,总能见到不同的加工痕迹,下面就其典型特征作如下对比:

  一、 线条:老工速度慢,线条比较流畅,在线条的两侧沟边没有崩口(特别是十字交叉、网纹、也完好平整)。老工沟底呈现磨砂状,无明显长条形磨痕。这是因铁铊与解玉砂接触时才能磨玉,而解玉砂又很快被铊轮带走,只能留下短暂的磨痕,不可能划出长长的道道。做工不细的老工,有时可以见到铊轮走速不均,压力不匀,而出现的沟底坑洼,沟线有宽有窄等现象,也有重复下铊之重线等,这样的老工是粗工。

  新工的线条是用砂轮砣,在高速磨削下快速形成的。线条的边沿往往出现玉石的崩口,使线条出现锯齿形边沿。新工线条的沟底还会有长条状磨痕,这是因为砂轮砣上的砂粒不可能排列非常均匀,总有个别砂粒稍有突起,突起的砂粒在高速转动下就会在沟底划出长条形道道。但有的新工仿老工,选用砂轮砣的砂粒很细,加工走线时用力小走速成慢,沟边也很完整,沟底没有道道而且光滑。此时,只要看看沟底有否磨砂情形,就能识别是老是新。

  二、 钻孔:老工钻孔靠解玉砂,孔壁磨砂状,如果砂粒粗会有沟痕,但沟痕不大规律,有时解玉砂排泄不畅会使孔径粗细不匀。新工金刚砂磨具,高速磨削,孔壁有沟痕成螺旋状,孔径规矩笔直。

  三、 开窗:老工开窗是在钻孔中穿过钢丝线锯,再配合解玉砂浆用手工拉玉,沿所需成形的窗口拉一圈,掏出芯子窗口便形成。它的特点是在窗口的内壁上有线锯的拉痕,此拉痕必定垂直窗口而且边口锐利。

  新工也是先钻眼,而后沿钻眼处用高速磨具将窗口内的玉料磨去,直到取出芯子或全部磨掉。这样新工在窗口内壁上留下的磨痕,必定是平行于窗口,与老工的磨痕成90度夹角,窗口的边口不锐利。

  四、成洞:老工制作两面不透的洞时,是用解玉砂和顶铊慢慢磨(压)出来的。由于切削量大,往往选用的砂浆砂粒粗,于是在洞的内壁上,会留下粗粗的磨砂现象。

  新工也是用顶砣,只不过这个顶砣可以直接磨玉,于是会在洞壁上留下螺旋状磨痕。

  五、 掏膛:老工在制作鼻烟壶之类口小膛大的工件时,使用湾铊加解玉砂掏膛。弯铊是一根钢丝,下端成弯曲状,旋转时会形成一个内膛形,带动解玉砂磨削内膛使之成形。掏碗膛、环膛也是这个原理。因此在工作的内膛会留下漂亮的环形磨砂状痕迹。新工钻速高,磨削快,工时紧,往往用钻头直接向瓶膛内各个方向冲钻,而后再磨平。做出来的内膛成锥形,膛壁上部厚下部薄,很不舒服。

  六、 压地:老工精雕细琢,地子用解玉砂细心压平,不惜工时,但终因手工操作,地子只能压得柔和平整,总体来看还有误差,有深浅或轻微波浪感;新工制作效率高,工时紧,粗工地子不平,特别是边边角角处理潦草;而细工用机器与工具操作,地子特别平整无误差。

  七、 抛光:老工抛光均匀,柔光柔润可爱,玻璃在地下埋藏千年出土仍然明亮反光,很少能见到磨痕。老工未抛光处和抛光处的反差小,这是因为解玉砂比金刚砂软,而且混有其他杂质,加工后留下的糙面比较光滑,虽未抛光但与抛光面相比反差不大。

  新工抛光急成,特别是粗工,工件上的弯曲弧度时有过渡不匀,边边角角留有死角,有的地方能见到抛光磨痕或加工磨痕,未抛光处与抛光处的反差大。在高速强力抛光下,有过度磨光(损)现象。

  八、 圆雕:在雕刻弧面圆面时,老工细腻无过度磨损,而新工磨削快掌握不好,圆弧不圆滑,会有棱起的现象。

  九、 粗沟:开挖粗沟时往往用铊扩切,老工下铊细腻。新工加工快速,有过渡不均等粗糙现象,边坡有磨痕。

  以上就点不是每件玉器都会全有,有些特征表现也会不够典型。但综合观察,这项不清那项清,是老工还是新工也就可能判断了。

  如果我们手中的玉器是一件出土受沁的老玉,玉质老化沁色自然,那么一般不用关心它会是新工,古人加工只能是老工,除非是老玉新做。反过来假如有一件玉器是新工特征,那不一定是现代作品,不管它是老玉也受过沁,甚至编出一个刚出土的故事,可以不用相信。

  以下来谈谈老玉新工和新工老玉:

  老玉新工有三种情况,一是老玉补工,如在老玉素器上加上纹饰。二是老玉改制,如将断壁改作玉璜。三是老玉新做,利用残破的老玉改制一些小件玉器,如肛塞、鼻塞、冲牙之类。老玉新做的目的是提高玉件的身价,想谋个好价。但老玉新工会有很多蜘丝马迹,除上述9种之外,首先是破坏了老玉的皮壳。大家知道玉器埋地久远之后,其表面会有一层蜡状、石灰状的皮壳,如果施以新工,那末新工之下玉质表面光泽与质感。就会不同于原来的表面光泽与质感。老玉新工还会破坏原来老玉的沁色、沁纹,使之断开,这也是老玉新做的一个特征。改制的老玉露出皮壳之下的玉质,也不同于透过皮壳看到的老玉的颜色,这是因为受沁的皮壳被磨去,沁色就变为空中楼阁,成了“孤立”的沁色,失去了从哪里沁入的“大门”。老玉新做很有迷惑性,一不小心就会上当。

  新玉老工,是在新玉上模仿老工制作。因为世间有一些石材和边玉具有自然花纹条斑,有的像沁色,有的像钙化,有人就利用这些石材来仿造老玉器。为了在做工上不露马脚,有的开窗口也用手锯拉出来,有的先用新工做好,再用解玉砂磨砂,有的用特别细密的金刚砂砣,减少转速细心勾线,不让线条出现崩口……等。做好之后还要人造皮壳、灰皮、假沁、土咬种种花头,包装出笼骗人骗钱。新玉老工除了认玉之外,在钻孔、线条沟底、开窗时首先钻下的钻孔(就算线锯锯完,仍然会留下残剩的半个钻孔)、沿底死角、膛内形状等处很容易找到新工的痕迹,从而识破伎俩。

  现在据报道,新工有了新的发展,如激光雕刻、微波振动雕刻、喷砂雕刻等等,但只要我们认识了老工,那么别的什么加工方法都不会与老工完全一样。这是因为古人与现代人在审美观点、文饰与造型的理解、使用的工具设备的差别都不可能相同,因此制作出来的器件在神韵、气质上必然不会一样,在做工和工艺处理上也会有所差别。尽管有些仿件也精心模仿,百般掩饰,只要我们多看多想细心留神,总会查出端倪看出破绽,避免上当。有一点要指出的是,现代新工由于设备、工具、磨料都会比古时先进,精心制作的玉器完全可能超过陆子刚!用先进的加工方法和现代工艺去创造当代崭新的玉器艺术,是我们共同赞成和希望见到的!(此文章转发,供研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