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江南春 转眼间,奶奶离开我快到三年,但是奶奶一些事总让我想起。我不知道在另外世界她,是否还想到我?但愿她像我想她一样想我! 小时候,我又呆又憨,说话攀三攀四(在老家把说话没高量低叫攀三攀四)而且貌又不扬,在老家很少有人看得起,常常被人捉
江南春
转眼间,奶奶离开我快到三年,但是奶奶一些事总让我想起。我不知道在另外世界她,是否还想到我?但愿她像我想她一样想我!
小时候,我又呆又憨,说话攀三攀四(在老家把说话没高量低叫攀三攀四)而且貌又不扬,在老家很少有人看得起,常常被人捉弄。大人也不喜欢我。奶奶并没有因为我傻而嫌恶我,有什么好吃,她总是留给我。奶奶总是对人说:“你别看我这孙子现在傻乎乎,将来念书不一定比人傻,现在他还未开窍。”当我在村里第一个考上学校,奶奶对那些说我傻的人说:“以前你们都说我二孙子傻,现在怎么样,有许多比他精为什么考不上学校?现在你们不说他傻吧?”
小时候,父亲常常好打我。一打我,我就跑到奶奶家,二姑怎么叫我就是不去家,我怕父亲再打我。奶奶便来说我父亲,奶奶成为我最有力保护神。小时候,父母都很忙,他们把我丢给奶奶,奶奶总叫二姑带着我,二姑干农活,白天我则在老家大堆上玩,到晚上奶奶则带我睡。我考上学校去报到前一天,奶奶到我家,掏出30块钱,我怎么也不肯要,奶奶不依:“孙子,这是你奶一点心意,你嫌少?你奶现在手头紧,也想多给你一点,但是没有。”后来经过母亲劝说“你奶给你,你就拿着吧!等你工作,你好好报答你奶,好好对你奶好。”我才收下这30块钱。由于小时侯奶奶对我好,工作后我对奶奶特别好。工作后,每次上老家,我总是买点东西给奶奶。奶奶总是说:“孙子,奶奶可没有东西给你!我总是说:“我应当孝敬您的,小时候我吃你多少东西!你不记得啦?”奶奶听后便哈哈大笑,笑得很开心。我见奶奶笑得开心,我也开心笑起来。我的爱人赵丽,对奶奶特别好,每次跟我父母买衣服,总是替奶奶也替买一件。奶奶逢人就夸:“我这棉裤,我这油,这都是我二孙和孙媳买的。”其实,我和妻子给奶奶太少,奶奶却在老家为我与妻子扬了孝名。有时给奶奶钱,她总是原封不动给我儿子天翔,甚至奶奶会倒贴。逢年过节,我只要回老家,我总是和爱人叫奶奶跟我们一起过节。奶奶先是不肯说:“你大你妈没来叫我。”我爱人便接过话说:“就是天翔(我儿子小名)爹、天翔奶叫我们来叫你的。”奶奶才肯到我家。
奶奶晚年过得并不幸福。奶奶有五个儿女。我父亲、二叔、三叔、大姑、二姑,每家都有儿有女。奶奶可以说是一个全福人。但是晚年并不太幸福。奶奶养老是这样的:我家240元,二叔家240元、三叔家240元(奶奶健在时,农村老人60元一月还未实行)。奶奶总是听从祖父遗言:要有刚有志。奶奶总是坚持自己起火做饭,她不愿在我们三家任何一家一锅抹勺。每次总是我婶娘家吃过饭后,才是她弄饭。奶奶总是想有自己锅,但是直到她临终都未实现。奶奶很少跟人讲她的`遭遇。但是我却从大姑嘴中了解她悲惨遭遇。我大姑说奶奶总是说在人锅中弄饭不方便,“二侄子,你奶她多么想有自己的锅。她多想自己盖一个棚子住,自己有口锅。”大姑跟我说一件事,这是奶奶与她淌着泪说的。有一天中午,我这位婶娘迟迟不弄饭吃,饿得奶奶在家前屋后急乱转。“你奶奶心酸又有谁理解呢?你奶从来不跟人说。但你奶又不吃死苍蝇。”大姑说:“你奶是个知道好坏人,人虚央她(不是真心叫吃饭)她知道。”大姑说我明白,奶奶不是个你叫我我就在你家吃饭人,她还看吃饭香不香。我的有位婶娘,怎么叫奶奶就不在她家吃饭。奶奶很少与我说她遭遇。有一次,我听老家潭三奶奶说奶奶想吃东西没钱买,什么东西都贵,生活非常艰辛。我便做出一 个大胆举动。提高奶奶生活费。每年由240元提高到300元,父亲是长子,我怕父亲反对,我便先与三叔讲,三叔赞成,我又与二叔、二婶娘讲,二叔、二婶娘说:“你父亲同意就行,你大是老大。”我说父亲不给我给。在我努力下,奶奶生活费又240元涨到300元。奶奶逢人便说:“我多亏我二孙子,要不我不知怎么过。”到现在我一位婶娘对我还有微词对我父亲说:“都是你家小二子,害我多出不少钱。”
我并不了解老家所有事,有些事我只能听别人说的。有一次,我听妻子说父亲从不主动给奶奶300元生活费,还非奶奶讨要。我找到父亲责问为什么不主动把生活费给奶奶还叫奶奶来要,是不是没有钱,没有钱你可以跟我说。父亲被我顶得很难堪。奶奶很少过生日。我对此一直很奇怪。后来听大姑说一到奶奶过生日,我们三家就闹别扭,干脆奶奶就不过生日。我为奶奶打抱不平,得罪我父亲和我一位婶娘。我与父亲还好说,父子没有隔夜仇,但是我这位婶娘现在还对我耿耿于怀在心。
奶奶健在时,我经常与她唠磕。奶奶经常与我讲一些关于我父母事。有一次,我与奶奶闲聊。聊到我父母,奶奶突然说“孙子,你也许不知道你大、你妈多亏我。”我顿时好奇起来。奶奶便讲她与外婆是表姊妹。有一次,她与我外婆聚到一起,外婆当时带着我母亲,奶奶见我母亲长相俏丽、端庄大方,便与外婆提议两下好姊妹来个好上加好、亲上加亲。让母亲做她大儿媳说给我父亲。外婆到家与外公商量便同意让我母亲与我父亲结为百年之好。我还听奶奶讲她为我一位叔叔亲事。她听说媒人说女家要与我这位叔叔悔亲。奶奶说,那天她去找媒人,天前几天刚下过雨。过一小沟,由于水流湍急,她被水冲到沟里,幸亏好心人相救才保住性命。
三叔家眷早伤(也叫早逝),每次我回老家,奶奶总叫我多留心外面是否有与三叔年龄相当女子,替三叔再找一个。奶奶说:“我现在什么都不焦心,只有你三叔与你小弟石子,他们成家,我马上就死都满足。特别你三叔,现在才50来岁,路还长着呢,应该有个人帮他洗洗涝涝,弄弄饭,屋里收拾收拾。二孙子,外面如果有合适的,人长丑俊不讲,只要勤快、懂道理,你一定要帮你三叔在点心。还有石子也亦不小,有合适的替你小石弟也留点心。”直到现在,我还未完成奶奶交给的使命。
母亲与奶奶虽然是婆媳,但是却如母女。每年过节,母亲总是叫我喊奶奶到我家过节。从我记事起,母亲与奶奶就没有红过脸。2008年3月母亲得脑出血,在母亲住院期间,奶奶天天在老家为我母亲祁福。我母亲出院,奶奶包了60多个弯弯顺(饺子),不顾腿脚不便送到我家。奶奶一周年,母亲在奶奶坟前哭得悲痛欲绝、撕心裂肺,令人肛肠将断。
在老家吴庄,很少有人说奶奶不是。凡是接触过奶奶的人都说奶奶心地善良,为人实在。奶奶一生成人不少之美。她从不谈人是非,也不乱传话。她与庄邻非常和睦。家东四大伯,家眷早逝,后来找一个四川家眷,两口要上四川,叫奶奶看半年门。奶奶每天晚上都到四大伯家护夜。四大伯对我说:“多亏大娘替我照看,别人谁也不如大娘,她将我屋里收拾打扫干干净净。”门旁邻居凡是谁家去田里做活或者赶街下集,只要与奶奶说一声。奶奶就拄着拐杖帮助人家照应。奶奶走后,现在老家许多人都怀念她。我一回老家,老家凡是认识奶奶人都说有我奶奶在多好。
奶奶是个非常知趣的人。奶奶家西头张二婶,每次我回老家,她总是谈起奶奶,她总是说:“表婶(她比奶奶晚一辈,父亲叫她表嫂)她太知趣啦!”张二婶婶跟我说她与奶奶一些事。有件事,我现在还记在心。表婶说,她看奶奶没喂小鸡,喜欢吃鸡蛋。便把家中老母鸡下鸡蛋送给奶奶,奶奶先是推辞说:“他表嫂(老家习俗,称晚自己一辈与自己儿女同辈叫他大嫂)我总好意思,没有东西给你。”第二次,再送给你奶鸡蛋,你奶原封不动送了回来。就是奶奶这样知趣人,有人却不喜欢。奶奶与她一家院,她却看不惯。有时,她与奶奶吵:你那两儿好,你赶紧上他们家过。有时,奶奶在人家溜门(串门)晚啦!她硬是装睡不放门。我的小叔家小妹看奶奶冬天冷买一电热毯,硬是不让用,说失火怎么办?原来奶奶住她家,这位婶婶怕费电。
奶奶是20XX年11月去世的。她得脑出血,送到医院医生不治,回家观察。我见证奶奶最后时刻。老家众乡亲来啦!奶奶娘家兄弟、侄子、侄女来啦!奶奶帮助过人也来啦!她孙男辈女来啦!都希望奶奶留下来!但是奶奶还是走啦!奶奶快要咽气时,三叔哭得最伤心,我知道三叔为什么哭得最伤心。他最爱奶奶。奶奶有胃病,是三叔替她买药。“药一吃完,你三爷(老家把三叔也叫三爷)就买回来。我头疼、感冒也是你三爷关心得多。都是他带我上医院,别人谁又关心我这快死的人。”奶奶总是跟我这样说。我最难忘还有我堂大婶,她腿不能走,奶奶下地前一天,大婶硬叫大佰用小车推到奶奶跟前,她的哭让人落泪:“我再也见不到大娘(我大婶跟奶奶叫大娘)喽!”大婶跟我讲她与奶奶一些事。她说,奶奶来前庄,都到她跟蹲蹲。奶奶家院有个柿树,每次柿子一熟,奶奶总是送来给她这个侄媳吃。真是数里送柿子——礼轻情义重!
奶奶并不想走。我从奶奶临走时神情看出。我从老家人对奶奶谈论中得出。在奶奶走的前几天,奶奶的弟弟——我的三舅爹到我家,他支持奶奶支锅。但是锅没有支成,奶奶却送了命。因为与我奶奶在一家院婶婶不同意,她不能容忍一家不一家,两家不两家。奶奶在走时,三叔从她口袋发现1200元钱——它是奶奶活命钱,最后却充公,成为五个儿女共有财产。奶奶在走前几天,我爱人为她买的紫棉袄被她折叠整齐放在箱子里,箱子里还有她自己与家西张二姐套的送老被。奶奶下地,当我看到我爱人为她买的绵袄在变成灰烬,我心如刀割。当我想到棉袄只能烧给她到另外一个天地御寒,我好伤心也!
如今,我只能在梦中与奶奶见面。我只能站在她与爹爹(祖父)坟前默语。不知她是否已与坟中爹爹诉说自己不幸!
奶奶不朽的!奶奶永远不会走——正如她坟上松树常青与我这篇文章。
我用写作已经两年了,有道云笔记和把我培养成了作家,最近还成了省作协会员,这是比较高兴的事情。
一个曾经当过医生,后又从政,会写病历,会写公文,突破了自己一点点,会写故事了,而无论走到哪里,所有的故事都是从我小时候记忆开始的。
所有的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当然是我的老奶奶,她的故事子子孙孙在传颂。
正文:
小时候,傍晚吃饭都是端着碗儿坐在街门口儿的石头上,或掂着个马扎,围坐着歇先生,听弹唱,也一边说说笑笑,不论是大人们一天的劳累,或小媳妇被婆婆吵了的烦恼,还是学生一天学习的紧张,好像在傍晚都被先生的琴声和歌声消散了。
唱到隔节儿,或唱没了,各家就一碗一碗把饭放到先生的脚前,接着是先生一碗一碗的吃,而看着歇先生吃康饼或红薯稀汤的时候,总觉得很好奇,先生眼看不见,可往嘴里送东西的动作总是那么的娴熟。
即使歇先生走了,大人小孩都不舍得回家。小孩们跑来跑去,而大人们都在谈天说地。
每到夏天,天热的时候,街门口的人都要拿个普叶扇子或纸扇子或随便拿个硬纸片儿,扇来扇去。
对门的老奶,总是大大咧咧的,穿着个大腰裤,用系腰系着,把有襟儿的布衫儿解开,掀着个怀,漏出两个松皮得溜的奶子,像两个没吹气的洋茄子挂在胸前。所以一提到老奶奶,就浮现出小时候看到的,老奶的奶子。虽然,松,垂的奶子,但谁不是吃奶子长大的,如果没有吃奶子,而吃奶粉长大的孩子吃老大亏了。奶子哺育了孩子的爹,外甥的妈,哺育出了一群群的孩子,一群群的孩子又都成了一批批大人。老奶的奶子是家族生命繁衍的印记,是割舍不断的养育情怀。比较娇气的孩子都大几岁了,还得在睡觉前捏着奶子睡觉,尽管一点儿奶水也没了,也还想咬着嗦着不丢。孩子就是孩子,在奶奶面前总是长不大。所以,老奶奶的奶奶是神秘的,亲切的,回味的。
任何人的性格形成都离不开家庭,一个母亲相当于一百个老师,而母亲的母亲,父亲的母亲,就是老师的老师了。所以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所以奶奶是家庭文明的摇篮,国家文明的基石。
我的奶奶是个性格刚强,勤俭持家,治家严格,眼光长远的老人。
奶奶六岁就没了母亲,不清楚讨了多少神,也不知道是如何来到我家的,不过我听说舅爷家的人都很聪明,笔帐算盘都会,所以奶奶是家里的理财好手。
老家的小院儿实在不大,东西堂屋和前面邻居家的堂屋一起维合而成了一个小四合院。后来土坯墙一直坍塌,也不舍得用砖改造,只是用黄泥巴糊堵糊堵。但很奇怪,也许是奶奶好行好,每到春天,小燕子总要衔着泥巴和麦草,在奶奶住的西屋房檐下筑窝。不久,我们姊妹几个又都会欣喜的看到,燕儿窝里孵出的黄嘴角小燕子,唧唧,唧唧,叫的你心花怒放,慢慢的也像我们姊妹几个一样,最终长大了,飞出这窝,各奔东西,各自再搭自己的燕儿窝。奶奶说,燕子是吉祥鸟。
奶奶住的西屋,外间木梁下有个四四方方深紫色的旧方柜,柜上经常放着个簸箩,柜子的锁扣是个心形旧铜铁片,从锁扣拉起往上一推,柜子盖就掀开了。每当奶奶掀开柜子时我们几个都挤到柜子旁,闻着柜子里的苹果香,或臭丹味儿,瞅着里面的大大小小的包裹。有个铁盒子里有几块几块的钱,还有一个一个的硬币。奶奶也不反对,尽情让我们看个够。其实方柜子里面大部分是我们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或舍不得戴的帽子围巾,和其他舍不得用的生活用品。最诱惑我们的是舍不得吃的干馒头片,或放了很久的月饼,当然每次都能吃一小尖,饱点儿口福。
鸡蛋也在柜里,家里的母鸡一叫,姊妹几个就抢着去收鸡蛋。谁都知道,奶奶又能去供销社换回五分钱。把鸡蛋往柜子里放之前,奶奶总要用手擦一擦,用嘴吹一吹,有时用鸡蛋给我们明明眼,说对眼睛有好处,然后轻轻的放柜子里。谁都清楚,买笔本儿的希望都在老母鸡的肚子里。
奶奶的柜子是神秘的,平时锁着打不开,平时总是盼望奶奶打开柜子,过年是奶奶开柜子频率最多的时候。方柜子的下半部分是一个放一些杂物的小柜子,有个小门,也不锁,地方话叫穴珠。既然柜子打不开,就经常去翻腾穴珠,幻想上面锁着的柜子万一漏出啥好东西。每次翻腾出来的,确都是奶奶的鞋或裹脚布,这也成了每次上学前的必需动作。热天奶奶如果在里屋睡觉,翻腾柜子那种心惊胆战的心情不亚于潜伏。奶奶也知道我翻腾不出什么东西,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也偶尔会翻出炮壳儿,缝纫线用过的滚车儿,铜管,木块儿。这些东西都要带到学校,给小同学们炫耀一番,并和小同学们一起一个一个做成各种玩具。
岁月悠悠,时光如水,奶奶离去已经有十五年的光阴了。每每想起奶奶,小时候的往事便历历在目。我时常梦见奶奶和我的童年,梦见奶奶轻轻地牵着我的小手,呢喃着我的乳名……奶奶啊,您可知道吗?您永远活在我的记忆中,活在我的心里啊!
我出生在广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因为我的爸爸是上门女婿,所以我从小都是在妈妈家生活的,我的外婆就是我的奶奶。记忆中的奶奶是那样模糊而清晰,奶奶平时总是戴着一顶黑色的线绒帽,穿着一身灰蓝的布褂子,弯着腰屈着背。奶奶满头银灰色的白发,慈祥的面容,饱经风霜的脸庞。记忆中的奶奶没有名字,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奶奶也没有上过学堂,不识字。奶奶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妇女,有着中国传统农家妇女的勤劳和善良,任劳任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奶奶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历尽苦难而沧桑的一生!
奶奶年轻时很能干,妈妈曾经告诉我说,在妈妈四五岁的时候,我的外公就因为保护人民群众进山躲避日本鬼子而光荣地牺牲了。此后,奶奶再也没有嫁人,一个人带着我的妈妈过着孤儿寡母的生活。奶奶就是凭着一付瘦弱的身板,凭着勤劳的一双手,担起了整个家的重任;又要像男人一样耕田犁地,忙里忙外。真的难以想像,在那种特定的年代里,一个没有男主力的家庭会是怎样的艰辛和困难啊!奶奶操劳了一辈子,到年老的时候,也一刻也不停歇,每天还要在院子里忙前跑后,做饭、洗涮,喂猪,喂鸡,照看孙儿,孙女……奶奶啊,您就像一盏快要燃尽的煤油灯,燃烧了您自己,照亮了这个家,也照亮了您孙儿,孙女们成长的路。奶奶啊,我们将永远地感谢和怀念您呀!
我从小也是在奶奶的怀抱里长大的,我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因为我是老幺,所以小时候,家里人很是疼爱我,特别是奶奶,是那样疼爱和呵护我。我和奶奶也形影不离,奶奶就是我童年的全部。由于那时候,奶奶年事已高,背也驼眼也花了,虽然身体硬朗,但已行动不便了,只能在屋里做些家务活。于是,这时候,我既是奶奶的小尾巴,也是奶奶的小帮手。我常常跟随奶奶打扫庭院,抬水桶,浇菜,喂猪,喂鸡喂鸭……记得每天天还没亮,奶奶就早早起床了,烧柴,洗米,煮粥,准备一家人的早饭,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每天我起床的时候,都能吃到奶奶为我调好的一碗热乎乎的白糖热粥,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顿早饭,至今却让我回味无穷,怀念不已。
记得那时候,在离我们村子二十几里的地方有一个矿山。矿山盛产锰矿,村子里的人空闲的时候,也经常到那里打打零工,补贴家用。矿山附近有一个集市,因为离村里最近,所以我们村里的人经常去那里赶集。记得小时候,奶奶曾带我去赶了几次集,每次奶奶都紧紧地拉着我的小手,怕我走丢了。因为路上要经过两座山,一片柑桔林,最后经过一座小石桥,才到达集市。小时候逛集市的感觉真是好玩极了,新鲜而好奇,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是没有钱买,但看着那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每次跟奶奶赶集,最开心兴的一件事情,就是能和奶奶在集市的粉摊下面,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米粉。记得每次吃粉,我都喜欢先喝上几口粉汤,然后用两根筷子夹起数根滑溜溜的米粉,嘴上发出“唰唰唰”的响声,开心,得意而幸福的吃着。每每这时,奶奶都是坐在我的身旁,关切地看着我,慈爱地笑着。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我生病的时候,奶奶都要从家里点燃一把稻草,然后走向村外,帮我喊魂:“明儿啊,回来喽,快回家吧……”奶奶边走边喊,手里一边摇晃着冒着青烟的稻草,嘴里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我的乳名,呢喃着一些词儿,希望附在我身上的邪气快快烟消云散,希望把我健康的魂魄唤回来。今天看来,当时奶奶的喊魂是有点封建迷信了,但也许在我们当地乡下农村,这也许只是一种民风民俗罢了,重要的是这是奶奶对我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和慈爱的表达方式,是奶奶让我感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这就足够了!虽然奶奶不识字,没文化,但奶奶对我的呵护,对我的关怀和爱,却让我感激涕零,终生难忘啊!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我五六岁那年,那是一个玉米成熟的季节。有一天午后,我和奶奶来到离家几里外的玉米地里收玉米。想着等会回到家就有玉米吃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便在玉米地又蹿又蹦的。蹦着蹦着,只觉得我的左脚底下一阵钻心地疼痛,我低头一看,天哪!我不知怎地踩上了奶奶带来割草的弯月镰刀,只见一股鲜红的血流了一地,我被吓得大哭起来。这时候,奶奶丢下手中的玉米,边哄我边拾起镰刀放在竹篮里,然后吃力地把我抱到玉米地旁的一棵苦楝树下。远近不见一个人影,况且这里离家还蛮远的,我真不知道奶奶该怎么弄我呢?只见奶奶快速地扯下两抓苦楝树叶,接着放进嘴里咀嚼了一会,然后把热粘粘的一团东西敷在我的伤口上。过了一会,我脚上的血慢慢地止住了,但伤口还是很痛。这时候,奶奶又扯起她那灰蓝布褂子的衣角,一边轻轻地帮我擦拭着眼泪,一边安慰着我说:“明儿乖啊,别哭了,还疼吗?都怪奶奶不好,没有把镰刀放好,别哭了啊,我们现在就回家,回家奶奶炸玉米给你吃……”说完,我看到奶奶背着我转过身去,慢慢地蹲下来,弯着腰,佝偻着背……奶奶就这样用她那弯弯的驼峰背着受伤的我往家里走去。她右手拿着竹篮,左手托扶着我。我只能乖乖地伏在奶奶温暖的驼背上,心里却在想道:这怎能怪奶奶呢?不是奶奶没有放好镰刀,而是我自己不小心呀!现在却连累了奶奶,我真的没用,一点用都没有啊!当看着奶奶走过那条窄而陡的乡间小路,步履蹒跚地,一步一步地,负重而吃力的样子,我童真的明眸里噙满了泪花,在泪光中,我看到奶奶硬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背到了家。回来后,奶奶又亲自为我喂药,包扎伤口。而奶奶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却舍不得坐下休息一会,又去起火,烧水,为我煮玉米吃去了……奶奶啊,您辛苦了,您受累了!您的善良,慈祥,纯朴,以及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啊!直到现在,我脚底下的那个伤疤还清晰可见,每当我洗脚或洗澡时,抚摸到那个疤痕,就好似又抚摸到我的童年一样,奶奶那亲切而熟悉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但是因为奶奶的离去,我再也看不到她老人家了,所以在我的心里啊,每每都在隐隐地作痛。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奶奶的追忆和怀念却是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深厚了啊……
这就是我的童年,这就是奶奶和我的童年往事,还有那些星星点点的记忆碎片,将永远埋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后来,因为我爸爸调到城里工作,所以在我七岁那年,爸爸也帮大姐在单位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有人照顾了,所以我也跟随爸爸,大姐回到城里生活,上学了,从此我便离开了奶奶温暖的怀抱。但每年的寒暑两假,我就会回到老家,回到奶奶身边,尽情地享受着和奶奶在一起开心的日子。再后来啊,爸爸在城里分得了房子,也把乡下的妈妈和哥哥也接了过来,从此,我们全家就算在城里安家落户了。遗憾的是,因为那时候,老家里还有房子和田地需要有人照看,所以二姐和二姐夫,还有奶奶就留在了老家。记得奶奶来城里住了两次,每次都住不到半个月就回去了,奶奶说城里是很热闹,但空气不好,她住不习惯,还是乡下好,奶奶还是喜欢乡下的生活。
记得我初二那年,听说奶奶生病了,在回乡下看奶奶的头天晚上,我跑到一个药店,我用平时攒下的几十块的零用钱,给奶奶买了两盒“百年乐口服液”和“太阳神口服液”。这两种牌子的口服液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保健类药品,当时的电视广告上都说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也是我这一辈子给奶奶买的的一样礼物。奶奶啊,你可知道吗?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等我以后读书毕业有了工作,我一定要让你好好地享受生活,不再受病痛的折磨,健康长寿,安享晚年……可是,想不到的是,我还没来得及兑现我的诺言,您就这样急匆匆地走了,奶奶啊,您是我心头永远的痛呀!我为我不能为您尽到孙儿的孝道,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啊!
奶奶走的时候,是在我初三的下学期,那是在我中考的前夕。当时,我正离家在外求学,因为家里人怕影响到我的情绪和学习,而没有通知我奶奶病重的事。我记得当时大姐还写了一封家书告诉我,说奶奶现在身体蛮好的,奶奶很挂念我,叫我不要担心奶奶,让我好好学习,多吃点肉,保重身体,中考顺利!末了,还说小外甥也很想我,整天阿舅阿舅地叫我,希望我中考后就赶快回家……现在想起来,全家人都在瞒天过海地欺骗了我,为什么他们当时不对我实话实说呢?为什么不让我见奶奶最后一面啊!尽管那年的中考,我考了五百多分的好成绩,自己也如愿地考上了理想中的一所重点高中,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再也见不到亲爱的奶奶了。在我回家后的当天晚上,爸爸就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了奶奶去世的的消息,他也对我解释了不及时告诉我的原因是怕我中考考不好,影响到我的正常发挥,叫我不要悲伤,过几天就带我回老家给奶奶烧香上坟……我一时无语,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定定地站在原地,两眼茫然地望着窗外,想念着奶奶那慈祥,温暖的面容;想念着奶奶往昔对我的好!一时间,儿时的记忆又如潮水般袭卷而来,情感的闸门如洪水般一泻千里……
几天后,我们一家人,又再次踏上了回乡的归途,然而这次回乡下老家,我的心情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整整一个暑假,我都一直沉浸在失去奶奶的悲痛心情之中。我为没能看到奶奶最后一眼,为没能在奶奶的病床前尽到孙儿的孝道,也为没能在奶奶出殡时送奶奶最后一程,而感到深深的内疚和遗憾啊!!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村还是那座村,我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回到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还有我最亲最慈祥最疼爱我的奶奶。奶奶,我们回来了,您最乖的孙儿回来了,而您在哪里呢?
庭院的大门是半敞开着的,小外甥蹦着喊着直奔向我,二姐正在忙着喂猪鸡鸭,二姐夫在外放牛还没回来。我轻轻推开堂屋那扇厚重的木门,只听到一声“吱哪“的响声,老屋里显得那么的安静。想在往日这时,奶奶都会挺着腰板欢迎我们回来,每次都对我嘘寒问暖的。可是,这次我的心却落了个空!奶奶啊,为什么不见您在家呢?你真的是离我而去了吗?我环视着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家:一张破旧的老床依然伫立在眼前,那是奶奶睡觉的地方,也是小时候为我驱赶蚊虫,哄我入睡的地方……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可是,平时放在堂屋阁楼上的那尊寿棺却不见了踪影,这尊寿棺从我记事起就一直没动过的,现在却不见了……现实残酷地告诉了我,最亲的最疼爱我的奶奶真的是离我而去了,那副寿棺是为奶奶预留着的,现在寿棺不见了,奶奶也不在了。顿时,我的心里涌上万般愁绪,我的心里好凄凉,好悲哀,好失落。寿棺带走了苦难了一生的奶奶,奶奶也随着寿棺,永远地长眠在村外的那座风山头上,长眠在那片热土之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清明时节,我都会回老家看望奶奶,为奶奶扫墓,烧香,祭奠,祈祷。奶奶啊,我来看您来了,您也抬头看看我啊!奶奶啊,您为什么不说话呢?大姐曾经对我说,您走的时候,嘴里一直喊着我的乳名,一直盼着能看上您的明儿最后一眼,可是您却没能等到我回来就匆匆地走了。奶奶啊,现在您能看到我了吗?如果您在天有灵,您一定会看到我的,您一定会保佑我的,您也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呵护我,疼爱我的,是吧?奶奶!……奶奶啊,我永远都感谢和怀念您!您就安息了吧!……
我轻轻地捧起一把新土,轻轻地把它播撒在奶奶的坟头。我的眼睛早已湿润了,泪眼朦胧中,我依稀又看见了奶奶那亲切而熟悉的身影,只见奶奶弯着腰屈着背,摇摇晃晃地向我走来,奶奶也远远地望着我,一声声呼唤着我,对我微笑着……
往事如风,人生如梦,不知不觉中,奶奶离开我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了。奶奶的尸骨也早已化为灰尽融入了家乡的泥土,融入大山之中。如今我也已三十而立了,也成家立业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奶奶的追忆和怀念却是与日聚增,我对奶奶的思念却是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深厚了啊!如今,我也是一个做了父亲的人了,也更能理解了奶奶往日对儿孙们那种无私的爱和无悔的付出!!
奶奶啊,我将永远深深的怀念您!
第二篇:怀念奶奶
奶奶去世八周年了,时年94岁。
按说,奶奶也算高寿了,属于喜丧。但奶奶的去世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痛。
奶奶从28岁守寡,拉扯大了父亲,里里外外一把手,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艰苦的生活也造就了老人家坚强的个性和硬朗的身子骨。在我的记忆中,奶奶从没有病过,只是曾经颈部长过一个疮。那是我上军校后的事情,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刚包产到户的时候。当时七十多岁的奶奶还在大夏天摘棉花,天热上火,脖子上的“热火毒”总痒,便在摘棉花不时用手抓抓。因为棉花叶上喷达农药,感染了的“热火毒”烂成了“疮”。多方求医不愈,还是到保定治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好。除了这个就医的经历,母亲说奶奶没有看过病。
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从小就喜欢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奶奶讲杨家将的故事,依在奶奶的膝盖上看她纺线,慢慢地竟也学会了,学会了的还有捏饺子。待我的孩子出生,需要老人帮着照看的时候,母亲心脏病严重,奶奶便自告奋地跟我去了塞外的古城。第一次坐火车的奶奶惹得满车人观看,因为奶奶地道的三寸金莲、斜襟、缠腿和精致的小籫。
奶奶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一个小肉团团养成了一个刚能站立的小孩子,时间也过去了九个月。奶奶毕竟是八十岁的人了,抱着孩子上三层楼越来越吃力了。有一次,抱孩子在院里转悠,天气突变,着急的奶奶摔了跤,吓得再也不给看孩子了。送走奶奶后,给孩子找了几个保姆,都不理想。无奈之下,又把孩子给奶奶送回了老家。就这样,奶奶拉扯大了父亲,带大了我,又帮着带大了我的孩子。因此,我和我的孩子对老人家感情至深。
就是这样一个一直身体健康的老人,直到94岁还能生活自理。只因一次雨天,自尊、干净了一辈子的老人执意不在屋里方便,在去院里厕所的路上摔了跤。人老了,骨头脆,这一跤就把奶奶的胯骨摔折了。自尊、干净了一辈子的老人,也只能卧床了。人老了,骨头接上也长不上的,各种生命养分慢慢地流失,各种器官也随之逐渐枯萎。到奶奶最后的日子里,丧失了吞咽的功能,奶奶只能靠吊葡萄糖维持生命。在依靠吊葡萄糖维持生命的17天里,老人慢慢丧失了心智,其实就是个昏迷不醒的植物人了。待我赶到家的时候,奶奶已彻底咽气,身体萎缩得不足一米。
痛不欲生!
奶奶带大的我,没跟我享过一天的福。给我带孩子的日子,也因当时的物价上涨,生活用品奇缺,天天吃的还是老家也不再吃的粗白面。我调北京后房子大了,手头宽裕了,奶奶却再也未进过我家进过城。奶奶卧床的日子,我在跟前的天数不及本村的乡亲。自尊、要强、慈祥可亲、乐于助人了一辈子的奶奶是受人爱戴的。那盛夏的17天个晚上,每天都有满院子的乡亲陪着候着,生怕错过了送老人家最后一程的机会。于是,和当年父亲去世一样,我也没能亲眼见上老人的最后一面。
遗憾终生!
第三篇:怀念奶奶
多少次,我梦见我回到了童年的天空里。那个天空里有彻夜的蛙鸣、有晚霞中振翼的红蜻蜓、有故乡水墨般的山水,而奶奶则是那个天空里的一道永恒的风景。
奶奶身躯瘦小,微驼,脑后终年梳着髻,腰间总是系一条围裙,并有一双裹过的且不成功的小脚。奶奶生于一个封建的破落家庭,从小没有名字,只听见和她年纪相仿的人称之为朱吴氏,有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女性,在爷爷先她三十年去世后,却能辛苦地将四男二女抚育成家,并独立操持着这个大家庭。
很小的时候,父母不在家,便是奶奶一直带着我,宁静的夏夜,我偎在奶奶的膝下,数天上闪烁的星星,听奶奶讲那牛郎织女的传说,唱着奶奶教的诸如“亮巴巴,跟我跑,跑到三元桥,我吃猪头你吃毛”之类的童谣。印象中,奶奶带孩子很耐心也很细心,四个堂哥弟全是经她的手抱大的,我是个难“伺候”的孩子,面黄肌瘦、挑食、任性,这种种的缺点都让她疲于应付,在那物质生活贫乏的岁月里,她得变着法子去迎合我的胃口。每天上学时,奶奶都往我的书包里塞一个热乎乎的鸡蛋,这在当时的孩子们心中,已经是一种难得的奢侈了,而她平时甚至舍不得泡一碗稀粥喝。乡下缺粮,年迈的奶奶便领着我去捡那收割后落下的稻子麦子。常常是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我,在夕阳的余辉里抬着一围裙的穗子归来。
奶奶一生中没有怎么享受过,勤俭朴素的传统女人的作风在她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舍不得花钱,舍不得吃用,一年到头难得买上几套衣服,家里的一套粗布衣裤可以反反复复得穿上好几年,甚至于补了又补的。即使家里条件宽裕后,奶奶仍然这样。
97年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天,我就去奶奶家。转过村头,远远的看见了奶奶的微驼的身影,头戴着笠帽在田里拔稗草。那颤悠悠的忙碌的身影,就像一枝螺旋,在这片黄土地上如此经年不息地转动着……近了,我向奶奶奔去,仿佛久积的思念随着狂急的脚步决堤。奶奶见到我,高兴地笑了,笑的那么开心,此时,好象她脸上岁月的轮回已经慢慢地展开。但不经意中,我看见奶奶掏出了手帕,颤动的手轻轻地擦拭着眼睛。一进屋里,奶奶便东屋西屋地忙着找我平时最爱吃的东西。我告诉奶奶别忙来忙去的,坐下来说说话,而她却说平时有好吃的东西都给我留着,如果我不吃,她心里不安稳。看着奶奶弯弯的脊背,花白的头发,在屋里踮着小脚,顿时阵阵酸楚袭上心头。走的时候,奶奶拄着拐杖,微驼着身躯,在路边向我挥手,眼睛随着车行使的方向望着,望着……
但是谁又能想到,那一次竟成了我和奶奶之间的永别,接下来的一个礼拜,当我还在和弟弟睡午觉的时候,接到村里邻居的电话,奶奶倒在灶边已经去了,竟然一句话也没有留下,也没有见到她的任何一个子孙,可以想象,在奶奶临去之时是多么痛苦与孤独!
最近几年,因忙于生计,已是很少回老家了。今年清明的时候,回去上坟,见到老屋的四周早已是芳草深深了,再想想从前奶奶在世的日子,心中不禁感慨万分。走的时候,透过车窗,我仿佛又看见奶奶拄着拐杖,微驼着身躯,依然站在路边向我挥手,眼睛随着车行使的方向望着,望着……
老屋的后面有两棵银杏,那是九年前奶奶手栽的,如今已是绿阴如盖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