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老公把他妈送到养老院,也不管也不问,我都看不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妈妈 0 37

自己的老公把他妈送到养老院,也不管也不问,我都看不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第1张

自己的老公把他妈送到养老院,也不管也不问,我都看不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导读:你作为儿媳妇可以定期去探望,儿子不孝会有报应, 张继宝,是宋仁宗时的人。他本来姓薛,因为幼年时兵荒马乱,在避难逃亡中,与他的亲生父母离散了。幸而有一位张元秀,怜悯他的孤苦,收为养子,这个原为薛家的孩子,从此就改姓为张。张元秀夫妇因为没有亲生

你作为儿媳妇可以定期去探望,

儿子不孝会有报应, 张继宝,是宋仁宗时的人。他本来姓薛,因为幼年时兵荒马乱,在避难逃亡中,与他的亲生父母离散了。幸而有一位张元秀,怜悯他的孤苦,收为养子,这个原为薛家的孩子,从此就改姓为张。张元秀夫妇因为没有亲生儿女,对待养子继宝,极为疼爱,如同亲生儿子一样,辛辛苦苦的把他抚育成人,并且延师课读,培养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有一天,继宝外出游玩,途中适逢自己的生母,他竟忘记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辞而别。张元秀夫妇失了儿子,悲痛万分,终日在家盼望继宝归来,可是望穿秋水,不见爱儿的踪影,失望之余,老夫妇哭泣不已。后来家道中落,老夫妇沦为饥民,因此更渴求继宝的下落,四处探听,逢人询问。过了几年,得悉继宝赴京考中了状元,并且做了大官,老夫妇听到这消息,喜出望外,急忙借了路费,赶到京中去寻觅爱儿。好不容易见到阔别多年的儿子,哪知继宝看到二位老人衣衫褴褛,好像失了他的颜面,竟完全忘了抚育之恩,非但不肯相认,还饬令属下加以驱逐。老夫妇气愤填膺,头撞墙壁而死。一会儿,天空中阴霾四合,雷电交加,霹雳一声之下,张继宝在雷 击中毙命了。(取材自古病今医) 雷击不孝的事,不仅古今笔记载录很多,即近代报纸新闻,亦常有登载,如一九三九年六月六日上海申报载,海通社华沙五日电云:“波兰索里卡村,昨日发生骇人之逆伦惨案,有平民勃里斯图巴者,年三十二岁,因继承财产关系,与其母发生口角,竟以利斧将其母砍死,勃甫自家中逃出,即触雷电而死,乡人咸谓雷击逆子云。”

  温五夫妇的惨死

  温五,是一个浓眉大眼,身躯高大的彪形大汉。性情横暴,行为粗鲁,乡人都畏之如虎。在家庭中,他常常辱骂父亲,殴打哥哥,他的哥哥是一无知乡愚,懦弱无能,绝对不敢与他计较,只得携著妻子,迁到遥远的地方居住,避免与他冲突。可是温五对哥哥还是不肯放松,常常寻到哥哥家中,坐索酒食,强借金钱,稍不如意,兄嫂都要受他的淩辱。这样一个横暴的恶汉,倘有贤良的妻子予以劝导,或许稍可改变他的恶性。但不幸得很,他妻子对丈夫的恶行,不仅不加规劝,反而助纣为虐,协同他忤逆父亲。有一天下雨,他呼唤父亲上街买菜,父亲知道自己儿子脾气很坏,不敢不从,但雨天道路泥泞,无法行走,然恐触怒儿子,不得已宰烹自养母鸡供养儿媳。温五老实不客气地带著妻子围坐而食,狼吞虎咽,吃个精光,并不留一些余食给父亲。锅中仅剩残余的鸡汁,父亲私取残汁尝尝,给温五看到了,拍桌大骂父亲口馋,盛怒之余,还连汤带饭倾入厕中。他父亲遭遇如此的羞辱,怨无可伸,只得跪在灶神前面泣诉,温五认为父亲是在灶神前咒他,更暴跳如雷的说:“你要咒死我吗?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有一天,父亲抱著孙儿嬉戏,偶一失手,不慎把孙儿跌倒在石台上,额部跌伤,温五认为伤害了自己的儿子,拿起棒来要打父亲,他父亲急忙躲入床下,他一棒打在床上,把床打得倾斜破碎。他父亲呼号求救,声达四邻,但邻居们都畏惧温五凶暴,闭户不敢过问。初秋的八月,正是台风的季节。黑夜中,狂风怒吼,暴雨如注,接著大地震动,房屋摇摇欲倒,温五急忙携妻抱子,出外避难。年老的父亲,行动不便,拉著温五的衣袖说:“儿子救我!儿子救我!”可是残忍成性的温五,不管老父的危险,反把父亲推倒在地上,只顾自己带著妻子逃命,刚逃到巷口的时候,大地震动更加厉害了,巷墙倾斜,巷口两边砌著的大石磨相对著倒下,将温五夫妇拦腰夹住,墙上砖石倒如雨下,把这对忤逆不孝的夫妇打成齑粉。事情发生以后,很多人都看到石磨上斑斑的血迹,深信这是忤逆不孝的恶报。

  忏悔难灭不孝罪

  张义,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翁。从表面上看来,张义这个人,还算忠厚老实,生平务农,克勤克俭,并没有做什么很缺德的事,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然一般人认为并不太坏的人,在一生之中,也难免有或多或少的过错,张义岂能例外。好人与坏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好人有了过错,能知道反省,自己认错;坏人做了恶事,不知反省,绝不认错。张义是有良心的好人,反省自己的生平,深深地感觉过错很多,因此他常在菩萨面前痛切忏悔,诚心改过。他年老多病,精神衰惫,有一年病中,他被两个冥使,带到冥府去,冥王拿出黑簿给他看,在那本黑簿上,把他生平的罪业,记载得巨细无遗,历历如画,像残杀生禽啦,虐待动物啦,欠缴官税啦,调戏妇女啦,借钱不还啦,恶口骂人啦,挑拨是非啦,妒忌贤能啦,诽谤好人啦,……等等过错,都已记得清清楚楚。可是由于张义晚年痛切忏悔,诚心改过,以上种种罪过,簿上都已一笔勾消。他看了那本黑簿,一则以惊,一则以喜,惊的是冥间对于人们的罪恶,竟记载得如此详细;喜的是幸而晚年诚心忏悔,勾销了许多的罪恶。可是当他再仔细看下去时,不由得使他吓得冷汗直出,原来黑簿上还记有一件恶事,独独的没有勾销。为什么其他许多的罪恶都已勾销,独有一件恶事不能勾销呢?那件恶事不是别的,就是他曾对父亲忤逆不孝。说起张义的忤逆不孝,那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时代了。在大约五十年以前,张义只有十七岁,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他的家庭,世代务农,父亲是一位耕作十余亩田地的自耕农,那时科学不发达,在农业收获的季节,从割稻、以至打谷等过程中,一切全靠人力,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农具,所以旧时代的农夫,胼手胝足,是异常辛苦的。有一年秋收的季节,农夫们都忙著在田中割稻,秋天的气侯,普通说来,应该是凉爽的,可是有时到了秋天,气候的炎热,有时反而胜过夏天,俗语形容秋天炎热,称为“秋老虎”。那一年的秋天,气候就特别的炎热,火伞高张,偏偏又没有风,人们坐在家中,尚且汗流浃背,何况在烈日下的田中割稻呢?可是成熟的稻,倘不收割,会受到牲畜践踏和鸟类啄食的损害,所以不论天气如何的炎热,农夫们都要尽快的收割。张义的父亲,在那农忙的季节,十分紧张忙碌,不在话下,当时张义已是十七岁的大孩子,农忙中应该尽力帮助父亲,本是理所当然。岂知当他父亲命他帮助割稻时,他非但没有欣然受命,反觉得父亲不该在炎热的气候中命他做事,竟对父亲怒目而拒,好像要打骂父亲的样子。使他父亲受了很大的气,胃痛发作,饭也吃不下。张义不仅没有帮父亲的忙,且连父亲的工作效率,也因生气而受到不良影响了。就是为了这件事,在张义本人阿赖耶识的账簿上,记下了一笔染污极深的黑账。张义看到黑簿上,记下了上面一笔黑账,尚未勾销,正在惊骇失色的时候,冥王对他解释说:“罪恶好比衣服上染了污色,忏悔好比用肥皂洗涤。浅的污色可用肥皂洗涤得掉,深的污色是无法洗除的。你生平所犯其他罪恶,都是不深的污色,得因痛切忏悔而洗除。但忤逆不孝,其罪最重,是极深的污色,虽经忏悔,亦不易洗除。这是你的黑簿上,其他罪恶都已勾销,独有

  不孝罪业尚未勾销的原因。好在你晚年诚心改过,所作功德很多,虽未能勾销不孝恶业,尚能延寿,让你回阳去吧!”说罢,冥差接著把张义的肩膀一拍,张义就苏醒回阳来了。从此以后,张义把冥间所见所闻的经过,逢人讲说。使人们都知尽心尽力的孝顺父母,千万不可犯忤逆不孝的恶业。(取材自德育古鉴)

  腹诽造下不孝业

  俞麟,是山西太原的儒生。从外表上看来,温文儒雅,对人彬彬有礼,满口仁义道德,俨然以君子长者自命。在家庭中,也看不出有忤逆父母的不孝举动,因此人们还认为俞麟是一个正直的好人。王用予是俞麟的同学,与俞麟的性情不同,并不专在外表上做功夫,而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切实的从方寸上修养,尤崇拜文昌帝君。每日黎明即起,漱口洗脸以后,整齐了衣冠,在文昌帝君像前,恭恭敬敬的焚香礼拜。到了晚上,又跪在帝君的像前,反省一日的言行,善者加勉,恶者悔改。有一天,王用予梦见在文昌帝君的像前,帝君很恳切的对他训谕,告诫他举心动念,时时检点,不可动歹心,不可做恶事,因为善恶是有报应的。当王用予向帝君叩问自己的前途时,帝君说:“你自己的前途,完全把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你的心念言行是善良的,前途一定光明;反之,如果你起心动念,言语行动,为非作歹,那么前途的命运,一定是险恶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自己的前途,何必求神问卜呢?”后来, 王用予一个个的考中了秀才、举人、状元,可是俞麟始终是一个老童生。人们常常说:“考试凭著七分本领,三分运气。”那么所谓三分运气,或许就凭各人的阴德,含有因果报应的成分吧!(取材自德育古鉴)

  逆媳地灭

  清代嘉庆二十三年,江苏省无锡县北乡曹溪里,有王姓的儿媳,是一个泼辣凶悍的逆妇,平日懒于操作家事,一切煮饭洗衣,乃至打扫等杂务、都要老态龙钟的婆婆动手。可是婆婆年老力衰,对于家事的操作,当然不能做得理想,或是房屋打扫得不够整洁,或是菜肴烹调得不够味儿,因此时常遭受逆媳的恶言咒骂。那逆媳的丈夫,亦即婆婆的儿子,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坐视妻子忤逆自己的母亲,不敢加以劝导,更谈不上管教。邻居的人,有时看不顺眼,偶而从旁劝解,总无法遏制逆媳的恶性,至于婆婆本人,为了爱护孙儿,竟甘受逆媳的淩辱,逆来顺受,日子一久,逆媳益发肆无忌惮。有一天,婆婆带著孙儿玩,不知怎的,孙儿跌了一交,跌破了头。逆媳认为是婆婆太不小心,以致跌伤了自己的儿子,竟对婆婆破口大骂。正在咒骂得凶狠,使婆婆痛心万分的时候,忽然乌云四布,大雨倾盆,不一会儿,房屋内外,都积满了水,逆媳两脚踏在泥地上,因泥地被洪水冲得很松,逆媳竟陷入泥土中,越陷越深,她不禁惊慌起来,急忙大呼:“婆婆救我!婆婆救我!”婆婆看到媳妇陷入危急状态中,虽已忘了平日的怨恨,很想救她,但在狂风暴雨中,束手无策,逆媳身体的大部分,都已陷入地下深泥中了,放声痛哭起来,可是哭也无用,不到一小时,全身灭入地中。狂风暴雨过后,邻居们把逆媳从泥地中挖掘起来,已经窒息毙命。这样的惨死,好像是被活埋一样,远近的人,看到逆媳死得如此的奇,都说显然是忤逆的现身恶报。当时有人作了一首诗说:“大地难容忤逆人,一朝地灭尽传闻。婆婆叫尽终无用,何不平日让几分!”(取材自万善之元)

 我们在放松之际,应该要去养老院看看老人,丰富一下我们的生活。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作文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作文500字(一)

 星期六上午,在徐老师和吕妈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8人徒步来到了xx养老院看望老人。

 我们首先来到了第一个院子里。许多老人都坐在椅子上,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聊天。看到我们来后,他们疑惑地看着我们。队伍解散后,大家蜂拥而上,争着把自己带来的食品送给老人们吃。有些老人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食物,我们看见老人开心地笑着,我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有些老人则摆摆手拒绝了,经过我们一遍遍地解释,大多数的老人都接受了。有些老人想接受我们的食物,可是他们因为有病不能吃。我们都为这些老人感到惋惜。我们虽然少吃了自己爱吃的食品,但是我们看到老人们的笑容,幸福感就油然而生。

 接着,我们去了另一个院子。这里的老人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在打麻将,还有的在看电视。大家都把手中的食品献给老人们,他们看到我们这么热情,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食品。笑容再次洋溢在我们脸上。

 我们又回到了第一个院子里。老师让我们打扫这个院子的卫生,话音刚落,我们就开始分工行动了。有的扫地,有的泼水,我和xx一起泼水。我把盆子接满了水后,端着盆子站在灰尘比较多的地方,xx来泼水。后来,我们就把盆子放在地上,我们俩一起用手往外泼水,尽量使泼水的范围大一些。等到盆子里的水不多时,我就会端起盆子,直接泼到路上。我们俩的裤子和鞋子都湿了,可是我们的心里却非常高兴。

 接着,一些同学去给老人捶捶背、聊聊天。徐和卞还为老人们表演了吹笛子。老人们都开心地笑了。其中一位老人在我们来的这段时间里哭了好几次,这位老人一定不是伤心地哭了,而是幸福地哭了。

 时间不早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敬老院。虽然大家都很累,但是还是都坚持徒步走到家。这次活动不仅培养了我们的爱心,还锻炼了我们团结、自主的能力,使我们更加坚强。

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作文500字(二)

 新年前夕,我尽力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了养老院,照顾了孤寡老人。

 我进到了名为“千岁间”的屋子里,看见一位八旬老奶奶,我问老奶奶今年有没有人来看过您,她说:“你能再说一遍吗?”看来这位老奶奶耳朵有点聋吧!我又大声说了一遍,老奶奶才听明白,她慈祥地笑着说:“哦,好闺女,你是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今年你是第一个来看我的。”我很惊讶,心想:“难道说老奶奶的家人还没来看她吗?”老奶奶又说了一句:“他们太忙了,没时间来看我。”我小声说了句话:“难道没有看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吗?广告上都说了‘要多多照顾空巢老人’了,难道大人都不懂吗?”老奶奶似乎听见了,问我:“你说什么?”我说: “没什么,他们应该多来看看你。”老奶奶笑了笑,没说话。

 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老奶奶,有着花白花白的头发,额头上有数不清的皱纹,眼睛有着小孩子一样的单纯,笑起来像一个孩子的笑脸。这位八旬老奶奶,花甲之年,依然这么单纯;但在单纯的背后,又有多少令人感动的故事啊!

 我为老奶奶洗头的时候,轻轻揉搓着老奶奶的丝丝银发,用我细腻的手指来为老奶奶打扮,我为老奶奶梳头的时候,老奶奶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我们互不相识,却用行动来彼此认识,你真是一个活雷锋啊!”我在为老奶奶捶那曾经为儿女日夜操劳的背时,我忽然想十年过后,是否为自己曾经日夜操劳的爸爸妈妈捶背梳头呢?

 我相信,我依然会像照顾老奶奶的方法一样,用我的双手撑起家里的一片幸福之天!

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作文500字(三)

 今天上午八点半,我们实验小学五年级全体同学在各班老师及部分校领导的带领下,来到xx养老院去慰问老人。

 我们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徒步大约九里路,来到了养老院。它坐落在五星村的环抱中,这里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是居住养老的好去所。走进敬老院,映入眼帘的是小操场的两边早已备好一排排长椅,上面坐着一位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脸上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正欢迎我们的到来。他们当中有的眼睛瞎了,有的耳朵聋了,有的腿脚不灵便……我想:他们衰老成这样,是岁月留下的无情痕迹。不过他们现在拥有一个安度晚年的好地方,我为他们感到欣慰。

 活动开始了,首先是我们敬爱的程校长上台讲话,字字句句流露出对老人的关爱之情。接下来是学生代表讲话,标准的普通话、清脆的声音、浓浓的深情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到我们每个班级为爷爷奶奶们赠送礼品了,同学们有的带来蛋糕,有的拿出水果,有的送上御寒的手套……虽然礼品不重,却饱含着我们的一片爱心。同时董主任代表学校也将1000元慰问金送给了敬老院的老人们。

 现在到表演节目的时间了。首先是我和几位同学上台领颂《写给老人的诗歌》,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接着是505班的全体同学齐唱《外婆的澎湖湾》,他们动听的歌声博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然后是503班的两位同学表演相声《手指头》。之后便到我们班的xx表演二胡《赛马》,那悠长婉转的琴声,仿佛使老人们想起难忘的往事。最精彩的是506班xx等几位同学表演的拉丁舞,那有节拍的步调,如诗歌般有韵。她们用长眉,妙目,手指,腰身;用腰间的褶裙;用她旋转的舞步。时而轻云般慢移,时而旋风般疾转,……让我们如痴如醉。最后是院长讲话,感谢我们实验小学师生对老人的关怀。

 通过这次活动,我懂得了尊老、爱老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一个人道德观的体现。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既是责任,又是义务。祝愿全天下老人在我们的关爱下度过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

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作文500字(四)

 暑假的一天,妈妈带着我跟着医院里的叔叔阿姨还有我的好朋友xx一起去养老院看望老人。

 养老院很隐蔽,但非常大,里里外外有十几栋住宅楼,后面还有一间厨房和一间洗衣房,旁边还有一个大菜园。菜园里种了许多蔬菜,绿油油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进了一栋住宅楼,老人们都陆陆续续的出来了,和蔼可亲的向我们笑着,但笑中透出了一点没有子女照顾的伤感。“大家来照相了!”一位叔叔喊了一声,我立马拉着韩紫柔的手跑过去。我和xx每人拉着标有“xx市第一人民医院”旗帜的一角,叔叔阿姨则拉着剩下的角。旁边站着许多爷爷奶奶,“咔嚓”一张张乐开花的笑脸照进了相机里头。之后爷爷奶奶围在一张大桌前,医院里几位阿姨戴着听诊器,给老人听诊并询问老人平时所吃的药,以及身体状况等。看着阿姨们专心致志的神情,我不禁佩服起来。“奶奶们爷爷们好,多大了?”“身体怎么样?”“有什么不舒服的?”“吃什么药?”一大段简洁明了的话语,显示出医护人员对老人们最大的关怀

 这时,耳畔响起了简单轻快的《欢乐颂》。我和韩紫柔寻着优美的旋律跑去。哦,原来是爷爷奶奶们正在表演才艺呢!有的爷爷在练字,有的在画画,还有一对老人在弹电子琴,还有的…… 多才多艺的老人们!“你们俩会不会弹电子琴啊?”一位慈祥的老爷爷问。我笑着说:“不会,但懂点音节。”老爷爷拉着我的手说:“来来,弹给我听听。”于是我就用笛子的谱子在电子琴上弹《茉莉花》,一位热心的老奶奶跟着琴声唱起来。

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作文500字(五)

 夏季来临,我和妈妈、小姨、表弟一行四人,带着自行购买的绿豆,去老人照料中心看望那里的老人。

 这个养老院里有近100位老人,最老的已经100岁了,最年轻的以前是个“歌星”,后来他的脑子出了一些问题,从那以后,他就不唱歌了,他的儿女就把他送到了老人院,这位爷爷现在59岁了。

 那天,我们刚进老人院,有的老人在看电视、有的在睡觉、有的正在收拾床铺。我第一位要去看的是吴奶奶,因为我和她感情最深。吴奶奶今年87岁,属龙,但我还没和吴奶奶说上话,就被吴院长请去她办公室了。她为我们讲述了那位100岁老奶奶的事情:老奶奶去年生了一场病——脑梗,敬老院就把老奶奶送去医院救治,但是她的儿女不给她用贵的药,只给老奶奶吃便宜的药,后来还不让她去医院,就在养老院挂挂水,尽管如此,老奶奶还是挺了过来,院长说她有顽强的生命力。接着我去和吴奶奶唠唠家常,我发现吴奶奶虽然老了,但思维逻辑很灵敏,院长说吴奶奶以前是做公安的,怪不得呢。

 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分手时老人总是依依不舍,千叮咛万嘱咐,让人很伤感。小朋友们,我们一定要尊敬老人,做个懂事的小朋友。

不一定,需要分具体情况的,比如送敬老院后一年不打一次电话一年不去见一次的肯定是不孝顺,但其他情况还得讨论,说不定这可能是更孝顺呢,关于不孝顺的情况不作讨论,现在我只谈这是孝顺的情况。 首先年轻人大多都是忙的,但忙不是把老人送到敬老院的理由,老人如果在家,帮忙带带孩子,自然更放心,但很多情况还是要依靠敬老院的。 所谓送敬老院不孝顺,可能来源于“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该思想的大前提是:社会公共服务不够完善,除了“养儿”没有其它养老方式,无法达到“老有所养”的目的,现在社会越来越完善,各细分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完善和专业,替人养老也越来越越专业化,可不在需要“养儿防老”,当然常回家看看自然也是必须的。下面我将举几种情况说明敬老院养老的好处,但不是适合所有人。 1、敬老院越来越专业,专门有开发适合老人的饮食,适合老人的环境,更有专业的护士为老人提供医护服务,一些在家不能解决的问题反而在养老院得到解决; 2、部分老人不适合和年轻人居住,除了所谓的“婆媳矛盾等”(此处不展开讲),还有更多不适合的原因:(1)文化差异,江浙,东北,西南或西北等全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若年轻人在异地打拼并定居,讲老人带到身边,老人会不能适应当地风土人情;(2)、饮食差异,除了年轻人异地工作导致接老人到身边产生的饮食习惯差异,还有老人和年轻人的饮食差异,比如老人爱出肥肉,但肥肉不健康等;(3)、社交圈的差异,异地工作的年轻人将老人带至身边,老人会感到孤独,因语言文化等差异,无法较快融入当地社交圈;3、第2点讲了异地年轻人的问题,此处讲本地。当老人独自在家(或还有一保姆)时,若发生意外,不能马上得到救助,出现意外会较多,相反,在养老院有专业人士照顾,反而更好,同时身边都是同龄人,更有共同的生活方式等。 综上,个人觉得送老人去养老院并非不笑,只是大家尚未接受这种方式,我们老年人需要慢慢接受这种方式,但年轻人不论如何,常回家看看是必须的,经济上也需要给老年人提供足够的支持,当然这一切还得多方协商交流决定老人的养老方式

我认为如果自己没有时间来照顾父母的话,可以送去养老院。

有人说我不愿意送父母去养老院,只需要一个理由,在这个不叫“养老院”而叫做“家”的地方,我们可以晚上一起吃饭,聊一聊。能够有一个和乐融融的家,没有人是愿意去养老院的。前提是你的父母身体健康,不需要你的照顾,还能给你援手,你们从不吵架,父母有足够的退休金。

但是,如果你的父母老了后,像上面一样失去行动能力了,或痴呆了,当随地大小便成了家常便饭,当水龙头一直没有关,当煤气忘了关,当半夜三点钟起来叫醒你,当你因为偶然没注意父母出门忘了回家的路,当保姆工资超过了你的工资,你还会坚持要一个“完整的家”吗?

社会逐渐进入了老龄化,我们不得不面对父母老了,自己将来会老,老了之后怎么生活的问题。独生子女计划,让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家庭中,老人就面临着老了是自己生活还是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抉择。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我更倾向于老人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有一个小院落,老人和老人的共同话题更多,在生活上有专门的护工照顾,一旦身体出现了问题会得到更专业的照顾。生活上能和自己有共同话题的人在一起生活,不会像和子女在一起一样产生太多矛盾,伤害彼此的感情。

另一方面,自己年迈后,需要更多的是得到子女的照顾,如果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可能会增加子女的压力,让他们不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