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今年,我已然大学毕业8年了。回首8年的职业生涯,最为怀念的莫过于北漂那一年。2012年6月30日,我结束了在武汉四年的求学生涯。我深深记得那天中午,艳阳高照,照得人心里都热烘烘的。我把被子和喜欢的书籍打捆给快递公司后,就前往火车站,坐上了去
今年,我已然大学毕业8年了。回首8年的职业生涯,最为怀念的莫过于北漂那一年。
2012年6月30日,我结束了在武汉四年的求学生涯。
我深深记得那天中午,艳阳高照,照得人心里都热烘烘的。
我把被子和喜欢的书籍打捆给快递公司后,就前往火车站,坐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一个月前,我找了一份工作。关于教育的,按照教育公司的规定,先去培训,然后参加工作。
一、关于工作
1第一份工作(其实,算不上是工作)
凭我的直觉,这家教育公司不太靠谱,之所以答应他们,也是为了能够到北京之后,有个落脚之地。
到了北京,我们被安排在海淀区的一所职业学校培训。与我一起参加培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大学毕业生。其中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生,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当然,也有一些来自不起眼学校的学生,譬如,某省师范学院。
培训的内容,大底是如何掌握学生的心里?如何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其中,任课老师力劝学生用功学习的一条理由,至今我还记得:她说,你对学生说,你和你的同学都长大了,你的同学用功读书,成了社会的上流人物,而你,一无所成,为了生活,迫不得已做了送水工。一天,你去送水,房门打开一看,原来是你曾经的同学,你想想,那时候的窘态。
教育培训机构的用意很明显,就是集各地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于一炉,然后,从中选择适合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优秀分子。
两个星期培训之后。周末,我们开始给学生的家长打电话,根据培训的那套内容,按照培训机构提供的电话号码,挨个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劝学生的家长送孩子到我们的教育机构参加培训。
因为一开始就有心里准备,所以我并没有打算在这家教育机构干下去。所以,每当有空的时候,我就会在网上投送简历,以期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的“北漂”生涯:只坚持了一年,就悄悄溜回家了
我给学生家长打电话的效果不太理想,果然,在七月中旬,培训机构淘汰的那些人中,就有我在内。
尽管我没有心思在教育机构做下去,但从小到大,除了谈恋爱之外,其他事情,几乎没有被谁拒绝过。在培训机构通知我的那一刹那,我有些失望。
好在过了两天,我投的简历就有了音信,好几家公司来电要我去面试。
2012年7月21日,北京突然大雨倾盆,我冒雨参加了一场面试。之后几天,又参加了几场面试。
7月26日,我接到电话,翌日,终于到了一家建筑软件公司工作。
2第二份工作
建筑公司试用期3个月,合同签署每月转正工资4000元,试用期按80%发放。但因为安排的有夜班,所以每月工资加起来,接近4000元。一个月后,我拿到那人生第一份工资。留在教育培训机构的那些同学跟我反馈,他们的工资没有发放,纷纷开始另谋出路。我暗自庆幸,幸亏自己当初被离开了,否则要喝西北风了。也佩服自己当初的眼光,说那培训机构不靠谱,竟是那样准确。当初离开带给我的阴霾一扫而空。
在建筑软件公司第一个月几乎是学习,第二个月,就开始解决软件的各种问题,包括解答客户的疑问,给北京买软件的客户送货上门。
我的“北漂”生涯:只坚持了一年,就悄悄溜回家了
公司在北京四环,环境不错。可我并不太珍惜,公司规定,上班期间,不准浏览互联网,我置若罔闻,该玩的还玩,被抓住几次。
公司一直容忍我。第三个月,我已经被多次谈话,但我忍不住还是上班期间偷偷上网,又被抓住。部门经理不找我谈话了,转而直接由HR找我谈。我一点也没觉得事情的严重性。HR是一位接近50岁的中年男人,他循循善诱,希望引导我安心工作。我没有听进去,仰起脖子,不爱听。HR说,如果你不想做了,也可以走。我说什么时候可以走。HR愣了一下,显然别我这句话激怒了,他说,你现在就可以走。
我开建筑软件公司在10月20日左右。没错,差几天就该转正了。
3第三份工作
在重复投递的简历中,我开始怀念建筑软件公司了,开始有一点懊恼工作中太过任性了。
11月初,我还没找到工作,开始慌了。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我惆怅的时候,又陆续接到两家公司的面试机会。
最终,我选择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这家国有企业负责央视系统运维,工资跟在建筑软件公司的差不多。
进入这家公司后,开始也是学习,一个月后,就正式投入工作了。
因为这份工作,我得以进入中央电视台。2013年春晚,我和参加春晚的所有艺人、明星在同一栋楼度过。
我的“北漂”生涯:只坚持了一年,就悄悄溜回家了
二、辞职回家
2013年春节,是我人生第一个没有在家过的春节,回想以前,有些留恋。4月,我所属省份开始招录公务员考试,我想回去考试,也想回老家看看。于是,我向主管请假20天,主管说,你去考试,可以理解,最多请假一个星期,没有请假20天的。既然不批,我就干脆辞职了。
其实,我请假20天,实际上是想打一个两全其美的算盘。回去后,如果公务员没有考上,省城又无合适的工作,那就回来接着上班,如果考上了或者那边有更合适的工作,就留在省城。事实上,辞职在我心中,并非一时冲动,而是长期考虑的结果。
为什么当初豪情万丈去北京,准备闯一番事业,最后却要仓皇离开呢?难道忘记了当初的梦想了吗?当然没有?但我确是有更深层的原因。
1在北京工作,心里没底,前途渺茫,归属感几乎没有
我只是一个本科生,在北京要想落户,难之又难。而且,从事运维工作,日复一日,技术含量低,上升空间狭窄。我身边不要说家乡的朋友,就连西部省份的同事都没有。我的同事中,大多数是北京人,有少数是东北人,尤以内蒙居多。别人说的普通话都很标准,我偶尔一句家乡话,大家都听不懂,尴尬无比。
2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我自然是懂的。但操作层面,我实在是不够的。
工资虽然比上学时的生活费多很多,可消费也随之而增多。
首先,就是房租。为了少付房租,我把房子住在一个城中村,每天转乘两趟地铁,1号线和13号线,下班,先乘1号地铁,转13号到回龙观,再乘坐公交车到村中。一去一回,要3个多小时。
早上为了8点半准时赶到公司,我每天要6点20分起床。
晚上6点下班,我大概8点回到家,随便吃个饭,已经10点了。草草洗漱,昏昏睡去,第二天早上6点过起床,周而复始,对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整个人疲惫不堪。
时间越久,就越厌倦,越厌倦,就越想不干了。
3客观原因
当时在北京,每天都在报道PM25,今天如何?明天如何?
我的“北漂”生涯:只坚持了一年,就悄悄溜回家了
每天到网上了解关于PM25的状况,又查得英国当年雾霾的结果。越发不想留在北京。
以上3条原因,可以说,每天都在我的脑海盘旋,短暂的时间内,又找不到排遣之道路,每思之一刻,就多想离开一分。
所以,我离开北京,到我所属省份的省城,名义上是参加公务员考试,实际上是我离开的借口。
三、北漂之反思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听到不少北漂的故事。听到他们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饱含的委屈都成了后来成功的阶梯。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到了北京,切身体会到“北漂”的不易。曾经那些激励我的故事顿时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而今,我回到自己的省份,我渐渐明白,北漂不易,回家又何其不难。人生没有容易二字,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和汗水,天上不会掉馅饼。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时常想起我北漂的日子,那么苦,那么累,但那是和理想相伴。嘴角不自觉会露出一丝微笑
回来后呢?理想就渐渐磨灭,伴随我的,还是不断的经历各种人生之事。
假如当初,我留在北京,会怎么样呢?
人生没有假如。
电视剧《幸福从天而降》的剧情,涂松岩演的电视剧为了合同和赚钱把老婆灌醉送给其他男人。
涂松岩在《我为儿孙当北漂》中饰演郭一鸣,田蓓蕾的丈夫,北漂一族,性格厚道,温柔体贴,家庭责任感强。他有着山东大汉的爷们和柔情,面对扑面而来的“二胎的取舍”“儿女的升职”“孙辈的入托”“老人的情感”等现实问题,身受家里家外两重压力,成了一家老小的撑梁柱。
评价:
该剧通过对江天蓝刘展鹏这对深受长辈影响的婚姻描写,展现出当代青年男女在面对家族长辈与婚姻的矛盾一面,虽观念思想都有革新,但仍深受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从而导致矛盾重重、甚至婚姻破裂、在婚姻中出现长辈过多干预的问题时究竟该如何面对,该剧引发观众深深的思考。
《幸福从天而降》以社会中的青年人的婚姻为切入点,展现离婚、闪婚、恐婚等种种婚姻现象,蕴含的深刻道理引人深思。该剧不仅表现出传统的家庭道德,也对姐弟恋、大龄剩女、屌丝逆袭等话题均有涉猎,观众从剧中感受到对婚姻、对情感的传统的社会伦理及一些新的社会观感。
综艺节目《奇葩说》其中有一道辩题另自己印象深刻,辩题是这样的“你是选择小城市的一套房,还是选择大城市的一张床?”虽然看上去稍微有点夸张,但是这也正是直击了很多年轻人的内心,对于一线大城市和三四线城市该如何取舍?梦想和生活自己到底应该选择哪一边?相信这是很多年轻人都会面临的艰难选择。
身边的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一线大城市,北上广深才是梦想的聚集地,只有在那里梦想不会被嘲笑,人生可以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就业环境好,工作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就业需求大,在这样的城市生活和工作,在他们的眼里,这里拥有实现自己梦想的一切先决条件,现在就差自己的努力了。北上广深虽然有很大的包容度,但是对于实现目标和梦想这事,它也从来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美好和容易。
去了之后才发现,满大街都是心怀宏图大志的人,能实现的人却寥寥无几。大家都是形色匆匆,城市很现实,生活很残酷,职场不相信眼泪,每天提前早起2个小时挤公交挤地铁,新年的第一天看到的不是新年祝福,而是房东按行情涨房租的通知,工作上无止境的加班和996,生活状态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好不容易忍住了加班到深夜的请求,最后却因为不舍得多花几块钱叫车而崩溃。好不容易住的地方离公司近了一点,但是北京的上下班早高峰,还是得让自己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好不容易公司难得放假想出去走走,但是发现这一天大家都休息,街上人山人海。没错,这就是大多数普通人在一线城市的生活现状,多数人在一线城市的生活状态是:痛苦并且煎熬着。
如今,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了,北漂这两个字在他们的心中越来越沉重。自己的同学小张,29岁,今年刚好30岁,已经北漂6年,现在的工作是一名室内设计师,月薪15万。刚刚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对一线城市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和期待,小张也是心头一热就跟着去了,反正当时想着自己也还年轻,大不了就是重头再来,现实果不其然,和大部分普通北漂一样,找房子,搬家,找工作,投简历,找兼职养活自己,这期间几乎让他面临崩溃,前前后后搬了7次家,换了5份工作,简历投递的次数这几年下来得有好几千次。现在看上去每个月的工资到手有15万,感觉看上去还不错,但是对于小张来说,在北京生活其实这点工资远远不够,但是这样的水平已经是他用拼命换来的了。
眼看马上就要过年了,小张的爸妈也是三天两头打电话给他,问他什么时候回家过年。其实这个年纪的小张也知道,现在回家爸妈肯定给自己张罗七大姑,八大姨介绍对象,有的时候在一线城市自由的生活习惯了,对于另一半的就没有那么迫切了,但是对于小张的爸妈来说却是一直悬在半空中的石头。因为离家远,小张基本也就一年回一次家,但是每年回去的时候,发现父母脸上皱纹越来越多,爸妈老得更快了,30岁的小张也渐渐开始明白,梦想和家人孰轻孰重,找到一份离自己家近的工作,能陪在父身边越来越成为一种梦想和奢求。其实小张也有过辞职的想法,想回家找一份近一点的工作,自己好多陪一赔自己的父母,就像**《亲爱的新年好》里面的一句台词,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总觉得爸妈是健康的,但是回到家才发现父母逐渐在岁月中来去,以我们想不到的速度老去。
到了30岁这个年纪,即使你在心理上拒绝成长,拒绝让自己长大,但是现实会狠狠地告诉你,梦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是梦想罢了,90后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终归还是要向现实妥协,自己也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必去纠结到底要不要去一线城市发展,无论是在一线还是二三线,哪个地方都可以让自己得到成长,并不是只有一线城市才能实现梦想,才有人生机会,近几年新一线城市也在迅速崛起,城市的发展差距在缩小,对于个人来说,其实没必要有太大纠结,如果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其实这就是一个好地方。我们拼命加班,我们拼命工作,我们忍气吞声,不就是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自己的能力去换更多的钱,实现自己的价值,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吗?工作的意义无非就是两点,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得到价值的实现,收获成就感,第二点就是用价值换报酬,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罢了。
今年来北京的第五个年头,在北京上了四年学,做过销售、乘务员、Hr,最多一个月拿过70k最少的时候只有3k。吃不起饭过,也去过一顿一两千的高级餐厅。在火车站也哭过。带给我的是太多太多的回忆,有不舍,有喜悦,有不甘心和心酸,可能没有北漂过的人不会理解,即使你过得再好吃着高档食物穿的都是名牌,但是这个城市始终没有带给我家的感觉。北京熟悉又陌生,迷人又乏味,真的是很多时候,有很多特别难过的话,都憋住了,没有讲。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