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送老师礼物好不好

老师 0 25

教师节送老师礼物好不好,第1张

教师节老师礼物好不好
导读:在教师节的时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对于学生的家长都会表示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所以才会出于礼貌给老师送了一些小礼物表示自己的心意,这也是正常的。老师教师育人,同样也认为是一种工作。仔细想一想,作为一名老师,为了你的孩子的成长,学习知识。甚至比

在教师节的时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对于学生的家长都会表示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所以才会出于礼貌给老师送了一些小礼物表示自己的心意,这也是正常的。老师教师育人,同样也认为是一种工作。仔细想一想,作为一名老师,为了你的孩子的成长,学习知识。甚至比作为父母花的心思更多。

从孩子出生3岁幼儿园开始到出来社会,按9年义务教育来说,除睡觉外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得多。老师的教育远超家长的教育中成长。而教师节,本身就是要让这一天有特别的仪式感,就跟母亲节感恩妈妈,父亲节感恩爸爸一样,教师节,为的就是要让孩子感谢老师的教导和呵护。同样也是为一种感恩。

其实基本上教师节的礼物都会拒收,除了孩子送的一枝花或者贺卡、手工。为了避嫌,不少学校也专门发布公开信,直接谢绝任何礼物。但是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传统,遇到老师一年仅有一次的节日,只是家长想向老师表达的一种谢意。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普遍的观念是,老师对我们的孩子好,我们就应该对老师更好,所以送点礼表示一下心意,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会心安理得。更不应该认为送礼可以拉近与老师的关系,老师自然会对孩子更好点。不送礼,又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所以也跟随大流给老师送礼。

其实送礼的目的是让老师们开心轻松享受属于自己的节日。也希望同学们和家长们能坦荡地为老师送上小礼物,或许是一声温暖的问候,都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同时也提前祝福,老师们节日快乐!你们辛苦了。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板桥先生一首竹诗,借物言情,表达了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辨证思想,语言简单,却富含哲理。 以这首诗来形容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很恰当。

2019年教师节,是我国的第35个教师节。

新学年刚开学,便遇到一个如此重要的节日,很多家长心中难免会有些意动。每到这个时候,不论表现好的学生,还是表现差的学生,亦或是表现的不好不差的学生,都会有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 到底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如果要送的话,应该送什么样的礼?

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很有必要 先了解一下其他相关的东西。

教师节的由来

近代最早确定教师节的国家是地处欧洲西南部的葡萄牙, 早在1890年5月18日他们便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教师节 ,距今已经有130年的历史,可以说历史非常的久远。

而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虽然当时正处于晚清,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却已经把西方先进的文化引进到了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之上。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师夷长技以致夷”曾是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传入到了中国,并且逐渐深入人心。

早在1931年,由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 “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 的宣言,他们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被称为“双六节”。虽然这个由民间倡导的教师节并没有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所承认,但是同样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一度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 ,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以及后来其他原因的影响,使得这个教师节的结果并不理想。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 确定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从此以后,我们今日所熟知的教师节才真正为国人所熟知。

古人如何孝敬师长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古国,尊师重教的理念早已经深融于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 早在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之际,我们便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教育理念,以及一整套的尊师敬师的礼仪。 而正是这些理念和礼仪,推动着中华文化不断向前,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进步。

在古代拜师入学时,学生一般需要提供六种带有特殊寓意的礼品,即“束脩六礼”。 这六礼分别是: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等。 其中肉干主要是为了感谢师恩教导之情,也是整个六礼之中对老师最“实惠”的物品;芹菜则是取了“芹”字的谐音,是业精于勤的意思;龙眼干由于其外形特点,所以寓意着启窍生智;而莲子则是取其味,代表着恩师苦心教学;红枣既取于形,又从于音,寓意着金榜题名、早日高中;红豆得益于其颜色,寓意着宏图大展。

这六礼,无论是取之于形也好,还是取之于意也罢,都饱含着师生之间互尊互敬互爱互勉的浓浓深情。

当然这六礼之物,于我们现在来看,可能不觉得什么。 但是在那个“肉食者鄙”的年代,能够过上“顿顿有肉吃”的生活,不止是平民百姓的梦想,也是许多达官贵人向往的生活。 虽然在大儒朱熹眼中,“束脩其至薄者”,但这六礼之重,却是阻挡了许多一心求学的寒门士子。不过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那些能够上学之人,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恩师更加敬重。

从古人的求学之路来看, 按礼制给老师送上自己的心意,是一种表达情感、体现礼仪的正常行为 ,是古代尊师重道的具体表现。

现在关于老师收受礼物的规定

按理来说,在给老师送礼这个事情上,中华民族有长达两千五百多年的传统,向来提倡发扬传统文化的国人,应该对此早就习以为常。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 如今给老师送礼的习俗,已经被人为的强加了太多功利色彩在里面。

原本应该通过送礼让孩子学会尊师重道这个古训,如今却是慢慢地变了味道。再加上有 个别老师确实品行不端,滥用手中职权,严重损害人民教师形象 ,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名声。

这“六个严禁”分别是:

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

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

此外,《规定》还强调了 “学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定,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责” ,并且明确了“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处理原则。

《规定》一出台,便 在学校、老师之中形成了一股从上往下的纯正之风 ,切实让学风、师风呈现出一派崭新的面貌。

该不该送礼?

既然教育部对 “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 已经有明确了规定,那教师节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应该遵循古礼,继续给老师送礼;还是依据《规定》要求,就不给老师送礼了呢?

显然,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送,则送的是一片真情,送的是对老师的敬重 ;不送,为的是遵守《规定》,为的是保护老师声誉。反正送与不送,肯定都有着各自的道理,并且这个道理听上去都很具有说服力。

然而,作为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送”才应该是最佳答案。只是 这个“送”必须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那便是绝对不能越过《规定》中“六个严禁”的底线。 或许这样一来,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给老师送礼,完全出于真心,为何还要受《规定》的约束,岂不是连送礼的自由都被剥夺了吗?

法国文学家卢梭说过:“没有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此刻,将这句名言稍加改动,用在这些人的疑问上同样适用,那就是: “不守《规定》的送礼,不是真正的尊师重教。”

既然如此,那么在给老师送礼这件事情上,应该 如何做才能既体现自己的诚意,又不违反规定呢? 其实,用“四送四不送”来归纳,或许较为合适。

送诚意,不送厚礼

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向老师表达自己诚意的方法很多,但最有诚意的无过于学生自己 亲手做一张贺卡、写一封感谢信、搞一个小小演讲,或是准备一台文艺节目 ,把自己最真挚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双手,展现出自己最真诚的一面。这般做法,既不会因为违反《规定》让老师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又不用担心诚意不足而被别人比了下去。

或许有些家长会觉得这么做,显得诚意不足,有些太过敷衍的味道。这个时候,他们便想要通过礼物的贵重程度来体现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如果真心想要感谢老师,完全可以将其留到 孩子成年参加工作以后,让孩子依靠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自己赚钱去为老师挑选礼物。 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再贵重的礼物,都不会有违反《规定》的风险,更不会有人闲言碎语,反倒会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一份人人夸赞的美名。

送寓意,不送面子

当然,现实之中有些人动手能力或是表达能力不强,准备手工贺卡、节目等有些困难,可以送一些有寓意的小礼物,最简单的莫过于一束鲜花了。 毕竟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再也没有比送一束鲜花更恰当、更有寓言的东西了。 当然鲜花自然不能随意送,最好是要知道它们的“花之物语”:代表尊敬和爱戴的康乃馨,代表圣洁的百合,代表康健的剑兰,代表常青的文竹,以及代表爱的玫瑰,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送花也要注意数量, 不能把寓意最后变成了相互攀比和互相显摆,更不能把这一份心意变成了老师负担 ,甚至是对《规定》底线的试探。

送行动,不送套路

老师的工作看似单纯,实则涉及面极广,基本涵盖了学生的各方面, 除了准备教案、讲授知识、批改作业这些基本职责外,还有安全、教育、管理、心理疏导等方面工作 ,甚至连班级卫生、摆放桌椅、列队做操都必须亲自过问。除此之外,老师还有自己的家庭和私生活,有着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去维系,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要去处理。即便很多看似文弱的女老师,她们所承受的压力远超一般人的想像,她们的内心都是无比坚强,称之为“女超人”也不为过。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主业是学习,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还是可以多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 减轻老师的负担,让他们从繁琐的小事之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从事好本职工作上。 当然,这些工作最好是做在平时,并且要长期坚持,不能为了表现而表现,更不能为了图形式而走过场。否则,这一切不但毫无意义,甚至会加重老师的负担。

送成绩,不送烦恼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学习才是他们最根本的东西。同样对老师来说, 如何让每个学生能够更好的、更快乐的学习,才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所以,在教师节这个重要的日子里,给老师最大的礼物,无过于配合老师工作,把孩子教育好,让老师的辛苦化为孩子们可见的成绩和进步。

相反的,如果孩子因为自己的学业和表现不好,牵扯了老师更多的精力,给老师增添烦恼和忧愁,甚至让老师觉得自己的苦心被白白浪费,这样的“礼物”肯定是每一个老师都不愿意见到的。若是多年以后,老师在撰写自己回忆录的时候,还能 因为自己教授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而让他感到自豪、让他紧记于心 ,或许那才是老师这一生最想要、也是最值得骄傲的礼物。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对于老师来说,能够遇到一批又一批的好学生,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幸运。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如何珍惜好这一份幸运,显得极为重要。 只有端正心态,通过文明健康的方式向教师表达感恩、感谢之情,才能引领社会新风尚。 切不可带着利益之心,玷污了这一份人生最难得的师生情,破坏了几千年文化的精粹。

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 教师节送礼,一定要送出水平、送出情意、送出尊师重教的纯正风气。 最后,向全天下所有的老师道一声:

老师,您辛苦了!祝你们节日快乐!

中国素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老师不仅为学生传授知识,还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勇敢可贵的品质。为了表达自己内心对老师的尊敬,感谢老师付出的真心与实意,许多学生、家长会某些特殊的日子里,例如教师节、毕业季,赠与老师祝福与礼物,有些家长还会在线下或线上通过各种途径给老师送红包。那么家长送老师的八种礼品1000元,初中给老师送礼1000元少吗?

“送礼”可以说是中国一直以来的传统习惯,每次的探访亲戚都离不开手提礼品,过年过节红包还少不了。在大家的生活中,为了“更好”地为孩子“谋前程”,有些家长还会将“送礼”行为贯彻到底,还有些家长认为赠礼品和红包只是不想落于他人之后,也为求心安。可是,在2014年的7月,国家发布了关于《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通知,规定明确了六条“红线”。对于违反规定和纪律的教师,规定表明发现一起就查出一起,案件典型的还会进行公开通报曝光处理。若教师行为影响恶劣,情节严重的,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开除处分,并对其教师资格进行撤销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尽管现在仍有许多人会通过各种途径给教师送礼品礼金,但随着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广大教师的自我教育和约束意识普遍增强,大多数教师会明确拒绝家长送来的礼品礼金。近些年来,我国各地教育部门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和关注可谓是毫不松懈,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家长及学生赠与的礼品礼金,还有些地区的教育部表示不提倡和鼓励在教师节期间收受家长学生赠送的鲜花、贺卡等物品。另外,教师收受礼品或礼金,就等于给学生、家长或者其他人举报自己的机会,所以家长学生送礼是一件令老师头疼的事情。我也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更重要的,用“礼品礼金”来给孩子铺路并不可取。

教师节给老师送月饼合适。

教师节给老师送礼注意事项:

1、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要提前从侧面了解老师的喜好。切记不要直接去问老师喜欢什么礼物,会直接被老师拒绝。老师喜欢看书就送书,老师喜欢美食就送一些零食。这样的礼物老师更容易接受。

2、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要选择对于老师日常生活比较实用的礼物。实用性的礼物平时老师能够经常用到,所以老师会更容易接受。

3、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要注意各种细节。无论你的礼物贵重与否,一定要将价钱和牌子去掉并用包装纸包装一下,这样能够显示出你的心意。

扩展资料:

过教师节是为了肯定广大教制师在教育事业上做的贡献。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抛给老师,老师们一定会告诉你:坚决不送!千万不要“害”我。和家长们想得不一样,面对教师节,老师们其实是忧大于喜的,总有一些“热心家长”想给老师送礼。

面对家长的好意,老师们是左右为难,根据《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不得索要、收受学生以及家长的财物。

对于接受礼物金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公办教师,就可被认定“受贿罪”,是要受法律责任的。

所以说,聪明的家长都不会送老师礼物,你以为的好意,其实是在“害了”老师。

至于一些主动要求家长送礼的教师,家长们也不必理会,直接把他举报到教育局,一举报一个准,坚决不能助长这种歪风邪气。

对于这类收礼的教师,老师们其实比家长更加反感,就是这小部分人败坏了教师的形象。

至于教师节该怎么过,学校自会安排,一些学校会给老师们安排“表彰大会”,还有的学校会直接给老师们放半天假,这对老师才是最好的礼物。

今年教育部也对2021第37个教师节,发布了关于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求各地各校“坚持良好作风,务实开展活动”,要简朴地开展教师节的相关活动。

如果想在教师节送礼物,可以考虑这三份礼物

从上面的内容大家不难发现,教师节是不能给老师送礼物的,但也有一些家长和孩子是真心想表达自己对老师感谢之情,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给老师准备这三份礼物。

孩子亲手自制的教师节贺卡、手工:尊师重道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作为学生我们要尊敬、感激老师,学生可以自己做一些手工小礼物,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

所谓礼轻情意重,贺卡不涉金钱,老师也能更安心地收下这份礼物。

家长手写的感谢信:家长如果想表达谢意,可以给老师写一封感谢信,由学生代交给老师们。

手写信比手机上发消息更加正式,老师们也更感受到家长的用心,感谢不用金钱来衡量,尊敬老师、理解老师和送礼无关。

参加班级统一组织的教师节活动:学生还可以参加班级组织的教师节活动,例如制作教师节相关板报,在每节课起立问好时,向老师表示感谢。

老师们其实不缺学生的那一份礼物,比起各类花哨的礼物,他们更想收到的礼物,是“省心”,是“放心”。

关于教师节送礼,新生家长我和老婆讨论了很久。他们纠结的点在于要给老师送什么档次的礼物?是只给班主任送,还是每位科任老师都送?最后,他们购买了几张**票,“既不贵重,又还比较有新意。”王同学的妈妈回忆,从孩子读幼儿园开始,每年教师节,他们都会给老师送礼,“礼物也不贵重,一枝花、一张卡片,重在心意。”她说自己并不是想因此换得老师对孩子多一点的照顾和关心,只是引导孩子尊师重教。“除开睡觉,孩子一天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从早八点到晚五点,老师们不容易。我觉得不送感觉说不过去,但送的贵重了就变成了老师手里的烫手山芋。”今年教师节前夕,市城区某学校二年级一家长群里,有人提议以家委会的名义给老师送礼,信息发出来半天没人搭理,最后老师转发了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拒收礼物倡议书。前几天,小学三年级家长徐茜给儿子的班主任转账了一个300元的大红包,留言:“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照,以后还请多多费心。”半个多小时后,红包被老师退回,班主任回复:感谢家长的信任,教育孩子是老师的职责,我们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请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