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赞成练瘦金体?

老师 0 73

为什么不赞成练瘦金体?,第1张

为什么不赞成练瘦金体
导读:原因:1、宋徽宗是亡国之君,乾隆那老不死的本来很欣赏瘦金体,手下小弟一说瘦金体是亡国之君写的,乾隆就鄙视瘦金体了;2、他是皇帝,那个时候模仿皇帝的字要砍头;3、古代封建思想;4、瘦金体难学;5、练不好瘦金体就说瘦金体不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原因:

1、宋徽宗是亡国之君,乾隆那老不死的本来很欣赏瘦金体,手下小弟一说瘦金体是亡国之君写的,乾隆就鄙视瘦金体了;

2、他是皇帝,那个时候模仿皇帝的字要砍头;

3、古代封建思想;

4、瘦金体难学;

5、练不好瘦金体就说瘦金体不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瘦金书的特点

瘦金书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影响颇大。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书即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

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这种书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未曾出现过。褚遂良的瘦笔,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则不一样。与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说是最接近的。也许赵佶是从薛曜的《石淙诗》变格而来的,但他的创造显然比薛曜成熟得多。

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赵佶已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

当然也不是别人易于仿造的。后代习其书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金章宗曾仿徽宗瘦金书题写明昌内府中从宋廷抢劫而来的书画名迹,如传为赵佶所摹的《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笔势纤弱,形质俱差。

-瘦金体

1、背景介绍: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 瘦金体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仿宋体缘于此。

2、字体特点: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有些连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3、经典字帖:《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夏日诗贴》、《怪石诗贴》、《牡丹》、《风霜》、《大观圣作碑》、《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

4、练习方法的步骤:(1)练习基本功:正握、悬腕,练习纵横、左右斜、正反圈等不同方向起、运、行、收笔。(2)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3)在不同材质(吸水、硬度等不同)、不同角度的斜面上练习不同的毛笔,例如狼毫中锋等。(4)最后向大师学习,包括上面提到的字帖,分析笔法、字体结构和章法等,先临摹,再默写,然后自己创作。

注意事项:

1、首先要请教专业老师基本运笔方法(通用基本运笔方法)2、选对工具,写瘦金体要用狼毫

3、照着字帖勤加练习,注意运笔与结体

4、最好定期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能事半功倍

我以前有高中同学课余时间练习瘦金体,时间长了是有效果的,很多的高中生都喜欢练习瘦金体。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一手好看的字体是很出圈的,在考试中会让阅卷老师很舒服,也容易得高分。

练是肯定可以练的,练字是一定会有好处的,而且一直练下去会改善人的气质,越早开始练字越好。

熟练了瘦金体是可以写快的,但是还得考虑心理因素,如果你的内心不平静,那么当时你写的字体可能也会有变化,当然不排除你是那种拥有大心脏的人。考场上不慌不乱,就会下笔如有神,漂亮的瘦金体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

万荣薛氏人物走笔·瘦金体之祖薛曜

——初唐书法家、万荣人薛曜及《秋日宴石淙序》

文\薛勇勤

书法,不仅仅是案头闲情,壁上风雅。书法,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融化在血液里的命里菩萨。黑白间,凝结的是一个时代,传承的是一种精神。

塑造这尊菩萨金身的,是大唐。

从李渊登上九五之尊开始,通过贞观之治,大唐国力强盛之后,很快便进入了文化繁荣的辉煌时期,除了诗歌之外,由于唐朝先后有十一位皇帝喜好书法,书法,在这一时期也迅即在大唐的艺术舞台上占尽风华。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等等等,一个个书法史上灿若星河的名字,都云集在这一时代。

薛曜,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籍贯是蒲州汾阴,今天的山西万荣。

万荣薛氏,也叫河东薛氏,是自魏晋以来的名门望族,至唐朝达到顶峰。万荣薛氏发源于三国时期的蜀地,蜀亡后因权倾朝野而被曹魏政权迁徙至河东,居汾阴(今万荣薛稷村一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万荣薛氏由武而文,到隋朝,“关西夫子”薛道衡横空出世,开启了万荣薛氏的文化风格,从此,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家族——万荣薛氏粉墨登场。

薛道衡之后,李唐王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十八学士登瀛洲”,便有万荣薛氏薛收、薛元敬二人,薛收为薛道衡之子,元敬乃薛收之侄。此二人与杜如晦、房玄龄、孔颖达等诸多名贤同列,其文才当为盛隆。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和褚遂良齐名的初唐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薛稷,有“笔削之美,为当时最”“朝右文宗”之美誉的中书令薛元超。当其时也,万荣薛氏在朝野上下风生水起,据不完全统计,唐朝12位公主下嫁薛氏,薛氏的风光可窥一斑。

在这样的光环照耀下,薛曜得到了文化的滋养,当是必然,然而,也正因为这样的光环,薛曜在后世的黯然失色,也不在话下。

薛曜,有着一个相当夺人眼球的出身。河东薛氏这一最大的光环罩着,曾祖薛道衡,祖父薛收,父亲薛元超,叔伯父薛瓘是驸马,左奉承卫将军,房州刺史,堂兄弟薛稷,前文已述,另一堂兄弟薛绍,是太平公主的老公。除此而外,他还有着特殊的姻亲关系圈。他自己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吉的外孙,名相魏征,是薛稷的外祖父,宰相薛元超,是他的亲伯伯,书法名家褚遂良,是他的亲舅舅。他与当时的天下名士王勃、宋之问、李峤、沈铨期等都是好友,因为这样的圈子,薛曜在初唐时期,自然能够顺风顺水,游刃有余。

薛曜,字曜华,万岁登封年间(696),任礼部郎中。神功年间((697),改正谏大夫,与再从弟中书舍人薛稷并以辞学知名朝野。圣历二年(699),为奉宸大夫。薛曜和王勃家族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祖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薛收的母亲是王通的姑姑,薛收和王通又是姑表亲。薛王为世交,薛曜以文学知名当世,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王勃曾经有两首诗专门写给薛曜,其一曰《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薛曜不仅致力于辞学,而且从小和薛稷一道,跟着舅舅褚遂良学习书法,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那时,薛稷在书法上先薛曜一步,颇得褚遂良精髓,故时人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谓也。薛曜受薛稷刺激,更加勤勉。

唐书尚法,是唐朝书法不可逾越之标志。中国书法的楷书从汉而始,历两汉、三国、魏晋,到南北朝后期趋于成熟。魏晋时期的多元化发展,楷书中少了平正,多了逸趣,到隋朝,一个新的楷书规范呼之欲出。强盛的大唐很快便解决了这一问题。初唐开始,适应唐太宗李世民的要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便开始精心营构法度严谨、体式完备的楷法气象,成为后世书家学习的楷模和典范。其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已达到了令后世望而却步的程度。薛曜由此而效仿舅父褚遂良,铁划银钩,硬朗挺劲。然而,亦步亦趋,全盘模仿,并非薛曜所想,他还在其基础上,进一步融隶入楷,打破了时下刻板的楷法,放而不肆,纵而不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初唐风起云涌的书法圈,突出重围,掀起了一阵薛曜旋风。

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夏,一场类似于兰亭雅聚的修禊集会,在河南登封观星台附近的石淙河畔的石林间进行。

这一日,77岁的武周皇帝武则天亲率群臣,来此举行“武周诗词大会”,随行者李显、李旦、武三思、狄仁杰、张易之、张宗昌、李峤、苏味道、姚崇、阎朝隐、崔融、薛曜、徐彦伯、杨敬述、于季子和沈佺期16位,皇帝出题,从者一人一首《七言•侍游应制》命题诗,助雅兴,歌盛世,最后,由武则天亲撰序文以记之。不折不扣的“非常16+1”。

16人中,担纲这一书丹使命的,正是薛曜。

这是薛曜的幸运。当其时,初唐四大家前三者已经作古,余者唯薛稷一人而已。因为这一的机缘巧合,薛曜通过这次的石淙会饮,在唐朝的书法星空就占有了一席之地。

400多年后,薛曜成了宋徽宗的老师。过去很多年,研究者都认为薛稷是宋体字的鼻祖,然而,最近以来,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宋徽宗书效二薛(薛稷、薛曜),薛曜更多一点,因此,薛曜才是瘦金书之祖。

为什么是薛曜而不是薛稷呢?因为薛曜的书法明显比薛稷在笔法上的顿挫多得多,这符合宋徽宗“写意”的口味。给我一个“二薛”,我就能创造出一个瘦金书,薛曜的这个学生做皇帝一塌糊涂,写字画画的功夫毫不含糊。不管是哪个薛,万荣薛氏确实了不得。

薛曜是一个书家,也是一个诗家。在《全唐诗》中,薛曜的诗也收入数篇。特别是《邙山古意》,形式工致,声律精善,在初唐诗中不为多见。其诗曰:

昔掩佳城路,曾惊壑易迁。今接宜都里,翻疑海作田。

镂鼎名应大,生金字不传。风飙吹白日,罗绮拭黄泉。

象凤笙留国,成龙剑上天。长乐移新垄,咸阳失旧阡。

川流徒漫漫,神理竟绵绵。伫见飞来鹤,沈嗟不学仙。

“镂鼎名应大,生金字不传。”盛矣,冥冥中有天意哉!

一、想学习瘦金体,作为初学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做起:

  1、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首先要学会执笔,书写瘦金体要笔笔侧锋,与传统有所不同。建议可用——卧杆法,和平时用筷子相似,按其习惯进行书写。

  2、选好临摹的对象

  建议购买一本宋徽宗的瘦金体字帖,但毕竟这种字体在宋徽宗的手中诞生,换言之,瘦金体的精髓赵佶最懂,直接临摹宋徽宗的真迹,可以避免少走弯路。

  3、用个人感觉临摹字帖

  不同于别的练字,瘦金体可以先按自己的感觉去临摹宋徽宗的千字文,不好看没关系,不像也没关系,重点是酝酿一种关于对瘦金体感情的感觉。

  4、按笔画分解图和结构图进行笔画练习

  和一般练字相同,可以买一本瘦金体教程的书,上面会有笔画分解的图和结构图。

  5、坚持不懈的练字

  无论练什么字,坚持下来都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会最终在练字上有所成绩。

  二、瘦金体的简介:

  瘦金体为宋徽宗赵佶所创,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 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瘦金体是北宋宋徽宗独创的一种字体,它秀丽,纤细有锋芒毕露,充满着帝王之气,与传统书法讲究的内敛,雍容相比,瘦金体藏锋少,漏锋多,算是书法字体中的一个异类,在多幅作品中,总能一眼就看出。

硬笔,也就是钢笔,圆珠笔等笔尖坚硬的种类的统称,在这里,我们代指圆珠笔,因为圆珠笔是生活中最常用的。

瘦金体,非常适合用硬笔写,尤其是圆珠笔。瘦金体字体偏长,笔画纤细,圆珠笔较细的笔尖,很适合书写瘦金体。

对于笔的控制能力,瘦金体的笔画,转折要求很高,类似于长横,撇等笔画,手腕的稳定性是必须要有的,练习瘦金体后,你会发现你写其他字体会流畅很多,是因为其他字体没有瘦金体这么长的笔画,字的间架结构也没有瘦金的这么严谨,所以练习瘦金对于你书写其他字体,是有好处的。

扩展资料:

现在市面上书法字帖鱼目混杂,不容易辨别,给大家安利几个当代瘦金大家,可以自己搜索。邱金生,当代瘦金第一人,现居上海,为瘦金体的传播做出了极其大的贡献,其字体灵动,工巧,实乃当世第一人。

在邱老师之下,是霍文祥,霍文祥不建议大家去学习他,霍老师是练习了十几年的传统书法后,转瘦金体的,所以在其字中,会有很多我们不容易学到的东西,故邱老师的最好。当然,最好最好,是直接照着宋徽宗的原体,《千字文》《秾芳诗帖》这两个最为经典,尤其《秾芳诗帖》,是宋徽宗瘦金体的集大成之作。

至于笔的选择,最基础的,就是要握着舒服,如果一支笔握着都不舒服,那么也不能指望他写出多好的字。

至于价格,价格并不是决定一支笔价值的因素,决定他的,是使用笔的那个人。二是要出油顺利,有的笔平常写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真正用它去写书法字的时候,笔尖出油就会是很大一个问题,如果不是很顺畅的话,很影响书写体验。所以大家选择笔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

可以!

瘦金体看上去简单,但写好,写出味道和神采可不是容易的;

它对提按和节奏的要求很高,还有字的开阔结构;

想写,当然可以;建议:

1有胆!用笔振迅,从大处把握字的结体结构;

2对用笔轻重的把握。瘦金体,控制笔,把握轻重缓急很重要;

3钢笔的选择,不能太细;

我给你推荐两款:1)书法笔;

2)自制--用大的钢笔尖,反著折弯,要有一定的弧度,这样的笔尖要求还要有硬度,自己调整;无非就是要方便控制它,要它有粗有细,才能表现笔法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