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古代印章的简介

领导 0 78

六种古代印章的简介,第1张

六种古代印章的简介
导读: “薛令之印”铜印 “薛令之印”铜印,印面22×22cm,通高24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薛令之印”四字。 薛为县名,《汉书·地理志·鲁国下》:“薛,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邳

“薛令之印”铜印

“薛令之印”铜印,印面22×22cm,通高24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薛令之印”四字。

薛为县名,《汉书·地理志·鲁国下》:“薛,夏车正奚仲所国,后迁于邳,汤相仲虺居之。”又《续汉书·郡国志·鲁国下》:“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此为东汉时官印

“太尉之印”印

“太尉之印”印,北元,印面100×100cm,通高95cm。

印铜铸,柄钮。印台3层,逐层上敛。印文为八思巴文字体,朱文,左上起顺读。印背有楷书体刻款“太尉之印。宣光元年十一月 日,中书礼部造”。

此为北元政权官印。元朝担任太尉之职见于史籍记载者皆为元政权在中原统治时期。此印有“宣光”年款,表明是元政权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后北走塞外,蒙古贵族孛儿只斤爱猷识礼达腊的北元政权时期的官印。据《元典章》载,太尉为正一品,印银质,橛钮,边长三寸。此印形制皆同史载,唯用铜铸,可能与北元政权的物质经济条件有关。

“鹰坊之印”印

“鹰坊之印”印,金,印面63×63cm,通高65cm。

印铜铸,柄钮。印文朱文,叠篆字体,右上起顺读。此为金政权官印。中国古代皇室贵族历来喜欢赛马走狗、放鹰狩猎之类的活动,唐代对猛禽的管理分类很细,设置有雕坊、鹘坊、鹞坊、鹰坊和狗坊,以供皇帝狩猎活动之用。到了辽、金时期,仍袭唐制设置鹰坊,一方面北方盛产各类猛禽,游猎民族素好鹰猎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战事频繁,此项活动也有训练军队之用。此印即为金代殿前都典检司下设的鹰坊官署印。

“副统之印”印

“副统之印”印,金,印面65×63cm,通高40cm。

印铜铸,柄钮。印文朱文,叠篆字体,右上起顺读。

此为金政权官印。金代的军职开始是都元帅府总掌军事大权,后改为枢密院,与尚书省对掌文武。地方最高军事长官是五京留守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再下是府尹兼都总管,州一级的`军事长官是节度使。此外又于边境地区设统军司与招讨司。此印即为统军司副官之印。

“唐安县之印”印

“唐安县之印”印,唐,印面57×59cm,通高36cm。

印铜铸,高鼻钮,朱文,印文部分出现重叠的笔画,右上起顺读“唐安县之印”。

此印为县官署印。自南齐开始,官印印身明显变大,改用朱文,鼻钮加高,钮孔增大,印绶加粗。唐代地方行政区域的设置分“道(府)、州、县、乡、里”5级。其中县又分为京县、畿县、诸州县三类。京县有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六县;畿县是京兆、河南、太原三府所辖诸县;诸州县按辖区户口的多少、地区的好坏分上中下三等。此件“唐安县之印”与故宫藏唐官印“中书省之印”印的制造方法相同。

“中书省之印”印

“中书省之印”印,唐,印面57×56cm,通高39cm。

印铜铸,高鼻钮,印文部分出现重叠的笔画,朱文,右上起顺读“中书省之印”。印背有楷书体刻款“中书省之印”。

隋唐时期的印章制作有以铜片叠成文字后再与印面凹槽焊成整体者,是此时新出现的造印方法,其成印字口较深。此法在部分宋代印章的制造上仍有保留。此件“中书省之印”即以此种方法制成,因印文是以薄铜片折成,故钤盖后有铁线阳文之感,为少见的唐代官印遗物。

过年给领导送礼,以下是我的意见:

为什么给领导送礼:

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有求于领导,第二种是过年过节送礼以表示对领导的感谢和尊敬。首先应明白自己是哪种情况,来确定送什么礼,有求于领导送的礼应该更贵重一点;

对方是否接受送礼:

公务员就不用说了,没法收礼物。除此之外,有些公司的要求很苛刻,公司不允许给同事或者上下级送礼。如果你不知道规矩而给他送礼,如果被别人看见了,那么你和他的小辫子就被攥住了,你能有好下场么?

了解领导:

是单身、丧偶、离异还是已婚?家有几个孩子,上学还是在上班?有什么兴趣爱好?家有没有宠物?根据对方状况投其所好。

送礼的方式:

给领导送礼,以前大多数人会选择亲自到领导的家里,晚上七八点。为了让送礼更加隐蔽,许多人送礼都用微信送礼小程序,比如送礼神器,我就用过这种小程序,在中秋节给我们总监送过大闸蟹。

送礼的分量:

这是个关键。如果你不求领导,只是平时的交际,那么不要送太重的礼物,不然让领导觉得收与不收难以抉择;如果有事求领导,可以送重一点。但是也要避免急时抱佛脚,事到临头了才送重礼,这样让领导觉得很突兀。

对于给领导送礼,切忌第一次去就送给很贵重的礼物(除非你的领导是个贪得无厌的人),这是不明智的选择,建议可以先准备个小礼物登门拜访,留心观察一下,知道领导的喜好,下次拜访的时候就可以准备他喜欢的礼物。

送礼的时间:

中秋节,春节,这时候大家往往觉得领导家门庭若市,送礼的人肯定络绎不绝。所以自己就干脆不送了,免得撞车了很难看。

领导的几点共性:

领导不差钱、领导差佩服、领导差尊重、领导差孝顺、领导差关爱。你不能解决全部四点,至少给他一点亮,一点暖。让他知道还有人惦记着他。因此,送礼要围绕领导的需求,否则一切皆枉然。

领导缺什么:

领导本身不缺礼物,却的是健康,送一个可以帮助他健康的东西,比如运动跑步很枯燥,你可以送他一副高端蓝牙运动耳机。这表现出你的诚意,因为你至少是祝福他越来越健康。每当他运动的时候就会想到带着耳机听音乐或者知识付费之类的音频,领导每次戴耳机的时候相信也不会忘了是谁送的,你说呢?一个礼品可以让领导长期持有和使用,你觉得如何?

即使不运动,也会用高档耳机开车接个电话,这种高档耳机带符合他的身份,他肯定会把以前一两百的耳机换掉。即使他真用不到,他也会把耳机给爱人或者孩子,反正总能用得到。我上次从领导就是从微信小程序,直接通过微信送过去的,领导第二天就把耳机戴在耳朵上打电话了。

慎重送的礼品:

送沾文化的东西就是两点:要确定你的领导喜欢。要确定你的领导识货。

确实可以送点名和尚开光的珠串、手抄佛经(要看清楚领导是否喜欢)。

名人字画,真的有人行贿嫌疑,假的有骗人嫌疑。

印章、石料(这东西可能很贵),笔墨纸砚都是可以的。

古书、古董也可以,不过水太深,也不推荐。

至于传统的红酒、礼品茶,严重不推荐,领导家里肯定堆满了。

不要送购物卡,现金更不要送,这是逢年过节的人情来往,送钱送卡有行贿之嫌。

后续跟进:

很多人觉得,送礼之后,就坐等结果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其实不然。在送礼之后,最好在第二天就应该打电话或者找领导谈谈,这样可以从领导的口风中知道自己事情是否可以办。到时可以揣摩领导话语的意图,见机行事。

印章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叫法,秦朝以前,官印、私印都称作“玺”;秦朝统一六国以后,皇帝的印称作“玺”,臣民的印仍称为“印”;汉代时,太后和诸侯王所用印章称为“玺”,将军的印叫做“章”,此时起,管家和私印总称为“印章”。

印章最初是一种政治权力的象征,古时候任免官吏都要用印章作凭证,官府发布文告,往来公文,也要加盖印章。后来,文人、士大夫又把它作为一种身份凭证。

在我国各个历史年代,印章都有着不同的叫法。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但到了汉代,诸侯王及王太后所用的印章仍有称“玺”,人们又把将军们用的印分离出来,单独叫“章”。从这时候起,人们把官家和私用的印,武官们的章总称为“印章”。印章一词就是这样来的。

唐武则天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此后各朝各代沿袭,称呼皇帝印章一般是“玺”“宝”并用。宋代,有人专门刻了一种印章,用来盖在自己收藏的图画、书籍上,人们把这种印章称为“图书”,现在我们叫的图章,就是这样转化来的。

印章的最初使用和我们现在的火漆印很相像。在没有发明纸的时候,人们只能把字写在竹简上。平时官府公文和私人书信往来,为了不致泄露,就用绳子把竹简捆扎起来,在打结的地方凿一个方形的槽,在槽内填入带有粘性的泥丸,最后把印章捺在泥丸上,泥丸干燥后,成为坚硬的土块,叫做封泥”。

《史记》上记载的“青泥封书”,就是这个意思。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才不使用封泥,没有确切的说法。不过在考古工作中,一直没有发现晋代的封泥,因此认为,可能从这个时期起,纸张和绢帛逐渐取代了竹简木片,印章开始打印在绢帛和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