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已经儿孙满堂,已经很圆满的她有没有遗憾?

孩子 0 45

贾母已经儿孙满堂,已经很圆满的她有没有遗憾?,第1张

贾母已经儿孙满堂,已经很圆满的她有没有遗憾?
导读:《红楼梦》中贾母是黛玉最有力的支持者,同时也是贾府最有话语权的人,衣食住行无不被众人众星捧月般的簇拥着,膝下儿孙满堂,不管是出身还是夫家,都是极好的,但这样完美的人也有一些憾事。我们先来看看贾母优于他人之处。首先,贾母出身高贵。她生于金陵世

《红楼梦》中贾母是黛玉最有力的支持者,同时也是贾府最有话语权的人,衣食住行无不被众人众星捧月般的簇拥着,膝下儿孙满堂,不管是出身还是夫家,都是极好的,但这样完美的人也有一些憾事。

我们先来看看贾母优于他人之处。首先,贾母出身高贵。她生于金陵世家,父亲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这可是相当于丞相一职。尚书令家的女子,又是有权有钱,因此贾母从小到大可以说是衣食无忧。这样的身份,《红楼梦》中几乎再找不出第二个。

其次,贾母的夫家,也就是贾府,在贾母年轻时也正值鼎盛,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而且贾府下分宁国府和荣国府,可谓一门双公之家。当年贾府也被许以五世富贵(虽然最后三世而终),富贵程度一般家庭不可比。单从贾母库房中还有王熙凤和薛姨妈都不认识的“软烟罗”,和“三十换也不能得这样”的人参,可以见得贾母在贾府中生活的优渥。

说罢这些身外之物,贾母与丈夫的感情也是值得人羡慕的。贾代善也有妾室,但终无一儿半女,其中原因无可追究,但看得出来贾代善对贾母用情至深。而且后来,清虚观的张道士无意间提起宝玉像贾代善的时候,贾母还是老泪纵横,足以证明二人曾经也是夫妻情深。

最后,贾母品味也符合当代贵族**应有的档次。比如贾母元宵夜不看花里胡哨的戏,而是让芳官等人只着平时之衣,只用提琴唱戏;中秋夜命人在桂花树下吹曲子;总是和年纪小的孙子孙女玩在一起。可以看出贾母生活中虽诸多限制,却不枯燥乏味,皆为品味使然。

但通常,表面越是光鲜亮丽的人,心里越是有伤。贾母经历风风雨雨,心中怎能不留下一两件憾事。

这其一便是女儿贾敏离世得早。母亲对于女儿的感情一般都是多余儿子的,但贾敏又是贾母的孩子中离世最早的,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无论是谁都要三年两载才能缓过来。但贾母不行,她是贾府的一把手,若自己因为伤心难过,撒手贾府不管,那贾府估计也撑不了多少时日。摆脱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置之不理,任由时间冲淡。所以当有一次凤姐提起贾敏去世时,贾母说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休提前话。”自此之后凤姐再没提起过贾敏,贾母也把对贾敏的爱都转移到黛玉身上。

其二便是长子贾赦的不成器。长子,理论上来说都会世袭上一代的爵位,但贾赦虽心眼多,却成天满脑子不正经的事儿,表面上想强娶贾母身边的丫鬟,实际则是觊觎贾母的财物。而且还几次三番的怪贾母偏心,着实令贾母难过。

虽然贾母一生辉煌,但后代几经挫折,完全偏离贾母预想的轨迹,作为一个女人,贾母是值得羡慕的,但作为母亲,贾母的后半生是有遗憾的。而她的身份不容许她轻易流露脆弱情绪,所以这两件事也只能藏在心中不多提及了。

前几天翻看《红楼梦》,看到第五十六回,江南甄府的管家娘子前来给贾母请安,说到他们府里也有一个与宝玉类似的哥儿。贾母就让把宝玉叫来,给这几个管家娘子瞧瞧。宝玉来了之后,四个管家娘子"一面说,一面都上来拉他的手,问长问短"。宝玉的回应是"宝玉忙也笑问好"。

我们大家都知道,宝玉是非常讨厌这些管家婆子的。平常都不允许这些做粗活的婆子们动一下他的东西的,更别说拉他的手了。但是这次不但让这些婆子们拉他的手,竟然还"笑问好"。所以这些婆子们回贾母说"如今看来,模样是一样的,据老太太说,淘气也一样,我们看来,这位哥儿性情却比我们的好些。"问起原因,婆子们回到"方才我们拉哥儿的手说话便知,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都会和书中的李纨等人笑出声来。贾宝玉与那个甄宝玉其实都是一样的性情。那么现在咱们来看看贾母的教育观。

贾母也笑道:"我们这会子也打发人去见了你们宝玉,若拉他的手,他也自然勉强忍耐一时,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是他不还正经礼数,也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看到这里,我感觉非常震撼。宝玉一直是贾母的心头肉。但是贾母竟然说出来"也是该打死的"。贾母对孩子的教育对于咱们的社会来说就是"素质"。无论这个孩子在家里多么闹腾,学业多么不上进,但是在外行为一定要端正有礼。

论说,这么一个煊赫的,伸手就能遮天的家族,无论有什么样的行为家族都会给包庇下去,即使杀了人,也能有家族替他们摆平。但是贾母却在这一点上坚持要约束孩子的行为。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值得我们的学习的。

现在出现了很多的"熊孩子",做了很多的令人惊讶的事情,破坏公共设施,危害他人等等,而很多家长仅仅以"他不过是个孩子"来当借口搪塞。

贾母的教育观,现在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贾母是贾府里年纪最长、地位最高的长辈,所以在贾府中她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性,她对一个人的好恶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看法。贾母有三个亲生的孩子,贾敏、贾赦和贾政,对于这三个孩子而言,贾母的宠爱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处于宠爱最低端的人是谁呢?结果一定是意想不到的

第一,贾母爱最小的贾敏,宠爱最不同是的贾赦,却偏偏不爱贾政

贾母的三个孩子中,贾母曾经说到过她最宠爱的人就是贾敏,这或许是因为贾敏是最小的孩子,而且她还是贾母唯一的女儿,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所以贾母对她的疼爱要超过对哥哥们。后来,贾敏要远嫁,那么贾母就没有办法经常看到她、照顾她,所以贾母对她的爱就更深了。

那么贾政和贾赦两兄弟谁更会更得到贾母的宠爱呢?一般人都会觉得是贾政,因为他不仅聪明好学、为人正派、还对贾母十分孝顺,但是结果恰好相反。

贾赦没有贾政懂事,他时常都在爱犯错,因此贾母更多的关注都放到了他的身上,他想要求娶鸳鸯不得,贾母还要拿800两让他去另外选择一个人做小妾。

即便贾母如此照顾贾赦,但是他还会拐着弯说贾母偏心贾政。贾母听到了心中不悦却也没有说什么,贾母对贾赦的偏爱到了纵容的地步,因为他不懂事,所以需要更多的爱。

第二,贾政会成为宠爱鄙视链的地段,是因为他真的太懂事了

最懂事的贾政为何却偏偏得不到贾母的爱和关注呢?结果其实很简单,他懂事是为了得到母亲的看重,可是他太懂事了,所以贾母也不必为他操心很多事,在很多时候也就忽略了他。

贾政在很多时候都会顺着贾母,比如他认为宝玉该被打一顿好好教育一番,但是因为贾母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庇护,他只能顺从并承诺再也不打宝玉了;

过元宵节时候,贾母兴致很高,贾政便置办了几桌酒席来同贾母一起猜灯谜,贾政不过才坐了一会,贾母就让他自己去别地玩了,不要在这里约束着小孩子们了。

贾政忙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以儿子半点?”

话虽然是玩笑话,但是却是听者无心,说者有意,贾政借着这醉酒的玩笑话再告诉贾母,他也好像得到贾母的关注和爱。贾政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所以他的抱怨不会像哥哥贾赦那样直接和明显。他只是稍微发出感叹,在贾母懂了之后,他也就释然了。

第三,贾母的孩子太多,爱却太少,分给了其他人就不能给贾政了

贾母身边的孩子太多了,不仅有亲生的孩子贾敏、贾赦,还有孙子辈的宝玉、黛玉、贾琏和王熙凤等等,这些人都是贾母心中极为疼爱的人。

贾母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和祖母,她膝下承欢的孩子们太多了,她的爱只有这么多,她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是平均分配,只有把有限的爱分给她喜欢和比较需要她的人,贾政的偏偏不在其列,所以他也得不到贾母的爱。

贾政得不到贾母的爱,不是他不好,反而是因为他太好了,好到贾母认为不需要她的照顾,他都可以生活得很好,所以贾母对他很放心,在此基础上对他的关注和关爱都少了很多。

总的来说,贾政在贾母的孩子中真的是受到她关爱较少的人,这也是贾政的无奈,他想要和母亲更靠近一点,可是他的到来会让众人产生拘束,贾母不能开心,所以他也只好站在一旁看着众人的快乐,他一个人默默舔舐心中的伤痕。这是无法弥补的痛,它深深地留在贾政心中。

贾政一般情况不会说但是心里真的掩藏不住的时候,他也会向贾母吐露,所以才有了贾政当众向贾母“求关爱”的事。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红楼梦中的贾母一共有三个孩子,分别是:贾赦(贾琏的父亲),贾政(贾宝玉的父亲),贾敏(林黛玉的母亲)。贾母,又称史太君,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娘家姓史,也是四大家族之一。

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位者。她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云是其娘家兄弟的孙女。贾母是一个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夫人。她见多识广,很有修养。她初嫁到贾府时,正是荣国府的鼎盛之时,曾躬逢几次金陵接驾的盛典。

她一直是荣府家政的主持人,直到年纪大了,才渐渐地不管事,交给了王夫人、王熙凤。

元宵节,贾母点戏,一出《寻梦》、一出《下书》,吩咐只用箫和笙笛。同是贵夫人的薛姨妈甚为惊奇,说:“实在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过只用箫管的。”贾母却认为没什么稀奇,只是在个人讲究罢了。可见贾母对艺术的赏鉴,是很清雅脱俗的。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清代作家高鹗所补。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

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如果说那个女子最为出众,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宝钗和黛玉,其实还有一个人,她出场最早,而且还贯穿了整部红楼梦的始末,她的能力王熙凤都赶不上,她的智慧王夫人赶不上,她的气度宝钗和黛玉等小辈赶不上,那么她到底是谁呢?她就是贾母,一个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女子。

贾母在贾府有一个特别好玩的脾气,她经常都会给小辈们和亲戚们送礼物,其中还有很多价值不菲的东西,贾母手里到底有多少宝贝,为何感觉送都送不完呢?

第一,贾母给小辈们送衣裳,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贾母虽然是贾府地位最高的长辈,可是她一定架子都没有,她就喜欢和小辈们在一起说说笑笑,而且贾母还对小辈们很好,贾母可以带着她们秋日赏月、冬日玩雪、围炉夜话、夏日亭上喝酒,反正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的,贾母都会给他们办到。

贾母时常都会给小辈们送衣裳,这些衣裳每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因为这是贾母表达喜欢一种方式。

贾母给了宝玉的“雀金裘”,这是用俄罗斯进口的材质制作的衣裳,贾母手里也只有这一件了,如果弄坏就再也没有了。这件衣裳烧坏一个洞,除了晴雯其他人都无法缝制好。

贾母送了宝琴的“凫靥裘”,这是用野鸭子毛头上的一点毛做成的,“集腋成裘”,可以想象这件衣裳有珍贵。

贾母给黛玉的“鹤氅”,顾名思义是一种类似仙鹤一般的水鸟的羽毛做成的,黛玉的斗篷还是“大红羽纱”,这都是进口的高级材料,黛玉比其他人的更胜一筹。

贾母给湘云的“貂鼠里外发烧大褂”,貂鼠毛不仅珍贵,而且是有一定的品阶之家才能穿着。

因为贾府里每位**和少爷,每个季度都有新作的衣裳,所以贾母送给小辈们的衣裳,每一件都是极其特别的,不是平常能够得到的。

第二,贾母送出的礼物和拿出来的摆件,都是极其稀有的

贾母的欣赏水平和品味都是一般人不能够比拟的,所以贾母除了送给大家衣裳之外,她还会送出一些特别的礼物,而且她拿出来的摆件都是极其稀有的。

给黛玉糊窗户的“软烟罗”和“霞影纱”

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看着黛玉的潇湘馆纱窗旧了,于是就让王熙凤拿出“软烟罗”和“霞影纱”给黛玉换上,这种材料是王夫人和薛姨妈都没有见过的。王家负责海运,外国的货船都会同他们家接洽,他们都不知道可知这材料的稀奇。

送给宝钗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

纱桌屏就是放在桌子上的插屏,一般都是用紫檀木制作,这是清朝贵族之家的讲究。石头盆景儿、纱桌屏、墨烟冻石鼎,件件都是雅器,贾母能够送出,这些东西必然价值不菲。

贾母生日宴上摆出来的“慧文”是件紫檀透雕,这件屏风,一共只有三件,两件已经进上,贾母只留着这一件了,这都是有价无市的好东西了。

贾母送礼不是只送礼物,她会送最实际和对对方最有用的东西。

贾母让贾府特意拨给李纨的月例、年中的分红和田庄,李纨带着贾兰这一个孩子生活,只有足够的收入才能够保证他们生活的安好,所以贾母直接就是给了钱的保障;送给刘姥姥的“药材”,因为古代看病很贵,这些药材都是很珍贵,贾母还送了很多吃食和衣裳,这些不管是刘姥姥拿出买,还是送人,都是很好的。

第三,贾母是贾府的最有钱的女子,她见证了贾府所有的兴衰荣辱

贾母从孙媳妇到老祖宗,贾母已经70多岁了,在古代平均寿命35岁左右的时代里,贾母已经是非常高寿的人,这份幸运是她的自身的修养和福报所得来的。贾母这一生看到过贾府最辉煌的时刻,但是也经历贾府衰败的落寞,因此她是贾府的大树,能够一直保护着所有的孩子们。

如果说贾府里最有钱的女子是谁,那一定非贾母莫属了。她这一生无形中就积累了很多的财富,在贾府家道中落,贾琏和王熙凤在她的默许下把她用不到的一些东西拿出去典当了,这些随随便便就是1000两银子。贾府到了最后纵然是走向抄家的结局,但是贾母依旧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在支撑着贾府。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