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亲自送小朋友上下学是好事还是坏事?

孩子 0 35

家长亲自送小朋友上下学是好事还是坏事?,第1张

家长亲自送小朋友上下学是好事还是坏事?
导读:父母接送孩子除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外,也关乎着亲自之间的交流。自从孩子上学以后,除开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父母与孩子有效接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和感受,增进亲自之间的感情。一

父母接送孩子除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外,也关乎着亲自之间的交流。自从孩子上学以后,除开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父母与孩子有效接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和感受,增进亲自之间的感情。

一、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有哪些好处?

安抚孩子的情绪。露露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爸妈为了图省事,给她报了校车接送。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发现露露对上学的抵触情绪很大,每天校车来了,她总是哭着不肯上车,碰到有耐心的老师,会把她接过去抱着哄一哄,碰到那种不耐烦的,就任由她坐在座位上哭,妈妈看了很是心疼,决定自己亲子接送露露。虽然为了接送露露,每天要早起,但是自从妈妈亲自接送后,露露慢慢地不那么抵制上学了。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学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心中难免会感到害怕,父母如果直接让孩子坐校车,只会增加孩子心中的恐惧感。如果父母亲自接送,可以在上学的路上,多与孩子沟通,疏解他们心中的不安情绪。

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父母亲自去学校接孩子,可以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什么困难,父母也能够第一时间问清原由,今早帮助孩子解决。

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如果父母每天坚持接送孩子,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心理就会有所期盼,他们知道到了一定的时间,爸妈一定会来接她。爸妈这种仿佛遵守约定的做法,会让孩子心里感到踏实,因此他们在学校也会呆的安心了。

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安情绪,父母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也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和在学校的动态,给孩子心里带来安全感。

若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时,一部分不忍心看着孩子哭的家长,通常会选择哭了就不送,家里呆着;另外一部分家长或许会坚持再怎么哭也要硬着头皮送。其实,父母一方面需要认同理解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也要尽力去帮助他们。

01、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就接回来

2岁8个月的小雅,因为父母要上班,无人全职在家带,于是就早早的被送进了幼儿园。可小雅入园一个多月了,始终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也不合群。

突然有一天,老师打电话通知小雅妈妈去学校,说女儿小雅把同学抓伤了。当妈妈赶到幼儿园,还未来得及开口,小雅就哇哇的大哭起来:“妈妈,他们都说是笨蛋”!

听完女儿的哭诉,小雅妈妈强忍泪水,与老师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小雅不合群,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尿湿裤子了也不说,吃饭不仅慢,还容易打倒,动不动就哭着要找妈妈

听着老师的讲述,小雅妈妈既心痛又后悔,原本以为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就能独立了。殊不知,过早的送孩子入园,不仅没学会独立,反而是一直跟不上比她大的孩子。

小雅妈妈深知:想要孩子适应幼儿园,就得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只有自理能力强了,孩子才能独立应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为此,小雅妈妈辞去了工作,在家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生活技能、如厕训练等。让孩子学会独自穿衣、穿鞋、用勺子吃饭、用纸擦小屁屁等。

整个过程中,小雅妈妈都极具耐心,同时也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小雅不仅可以独立完成这些,语言表达能力也加强了。

哲学家约翰·洛克特说:「儿童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3-5岁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还能让他们更健康、独立的成长。

02、孩子不想上幼儿园,还是坚持送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学越早越好”,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便早早的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当孩子哭着喊着:“不上幼儿园”时,父母会强硬的表示:“不可以,必须去”。

这样不顾及孩子情绪,一味的强迫孩子上幼儿园,只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受重视,甚至有种被父母抛弃的感觉。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容易让孩子养成软弱的性格,缺乏独立性。

总而言之,当孩子表现出不想上幼儿园时,到底该接回来还是坚持送,并没有标准答案。父母需要做的本不是纠结送与接的问题,而是应该在理解认同孩子情绪的同时,尽力的去帮助孩子。

就比如当孩子睡觉哭闹时,父母要做不是纠结该不该睡或是如何哄睡等问题,而是应该想办法安抚或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先放松下来入睡。

对于2岁多的孩子而言,身心发展都不够完善,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很正常。父母无需强迫孩子,也无需受越早上学越好的观点所影响。即便孩子是只蜗牛,只要坚持不懈,也是能够爬上葡萄树,尝到美味的葡萄的。

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机构在权威论文中提到:孩子晚一年上幼儿园,无论是对他眼下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是对日后的成长,都大有裨益。

因此,并不是孩子到了2岁多或3岁,就要去上幼儿园,晚一年上幼儿园,并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反而能让孩子更好的入园、适应集体生活。当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当孩子小的时候,说不上幼儿园,最多是哭哭啼啼;当大一点后,为了不去幼儿园,会找各种借口,犹如戏精上身,让当妈的有时无法拒绝。

前两天,吃了一块芒果过敏后,整个嘴巴跟下巴都红了。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第二天早上,女儿起床也说自己过敏了。我问她啥过敏了?她回答对幼儿园过敏,真是听了想打人…。。。

1、与老师沟通,找出孩子不上幼儿园的原因

为了不上幼儿园,戏精附体的孩子,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当妈的首先需要淡定,分析出孩子排斥幼儿园的真正原因,是社交出现障碍了,还是语言沟通困难,或是分离焦虑出现拒学症了。

关于拒学症,《华人育儿百科》中这样解释道:学校有怪兽,我害怕!造成孩子拒学症的原因复杂,有的是逃避新环境,有的是害怕老师,还有的是生活无法自理、社交出现障碍等。

据了解,容易患上拒学症的孩子,往往一部分是个性内向慢热的孩子居多,加上有分离焦虑,舍不得离开妈妈,入园后就会一直哭闹,不易哄好;另外一部分就是语言发育迟缓,无法正确表达内心想法的孩子,在焦急情况下只会通过哭闹来发泄情绪。

因此,父母应该找到孩子无法适应幼儿园的原因,然后与老师沟通,对症下药,以尽力帮助孩子。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与社交技巧

据相关研究证明: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掌握社交技巧,也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明星马雅舒的女儿,就曾因为自理能力差,而遭遇过被老师劝退的危机。据了解,米雅在幼儿园无法独立吃饭,也不跟小朋友相处,整天都会哭闹不停。

米雅爸爸见状,便委婉的向老师了解,同年龄段的孩子现在是什么情况,然后对比米雅的差距,以培养米雅的自理能力。当看到米雅的进步时,爸爸也是及时的鼓励孩子。

还记得当初为了教会孩子擦小屁屁,在网上搜索了各种方法后,找到了一种既轻松,又让孩子易接受的办法:将4个小气球绑在凳子后面,然后用纸巾上下擦拭。整个过程也就10多秒,孩子看的十分认真,一会就学会了。

育儿专家廖慧茹曾分享到:父母责任重大,在孩子上幼儿园前,需要教会孩子理解规则,遵守规则。之后就要学会放手,父母今天对她的「好」,就是明天别人对她的伤害。

爱孩子,是每位父母与之俱来的本能!当孩子表达出不想上幼儿园时,父母应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然后与老师沟通,主动想办法面对及解决。毕竟,唯有孩子成长,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宝宝上幼儿园是一个从家庭到社会的过程,幼儿园里有很多新鲜的事物,开阔了宝宝的眼界,让宝宝不是只局限于家庭这个小圈圈。

现在的宝宝都是在家人的围绕和宠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很多宝宝没有兄弟姐妹从而不懂的分享。

有的宝宝甚至骄横,人生观在溺爱的环境下扭曲,觉得“世界上他说了算,全世界都要围着他转”这种心理对孩子性格的发展非常的不利。

而幼儿园是一个能教会孩子公平,公正,互助,友爱的平台,孩子上幼儿园能纠正孩子性格上的坏习惯,让孩子能更加优秀的成长。

孩子跟着父母很多时候到了应该学会自理的年纪却还是什么都不会,并不是父母做的不好,有时是觉得孩子自己吃饭慢,有时可能怕宝宝吃不饱,裤子提不好走路不舒服等,这些关爱也局限了孩子的进步,幼儿园都有详细周密的教育计划,在什么年龄培养孩子什么能力,这点是很有必要的。

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并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这点也是我很欣赏的地方,让孩子在玩中学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孩子把知识都学会了,还能玩到他们最爱的游戏,宝妈们能保证宝宝跟你在家能有这么好的学习经历吗?

宝宝在幼儿园里可以认识新朋友,每个宝妈在宝宝上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都会惊喜的发现,宝宝懂事了,自理能力好了,更喜欢和人沟通了,幼儿园可以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孩子不再孤立,更加阳光的成长。

幼儿园还会开设一些有特色的班,比如舞蹈班,美术班,思维逻辑班等等,这些班可以在不影响宝宝玩耍休息时间的前提下,给孩子合理的报一到两个,这些特色班培养了孩子的气质,思维以及展示自己,坚强独立的性格。

幼儿园里有很多的活动,比如五一运动会,六一儿童节等,给孩子上台表现的机会。树立孩子自信,爱国的美好品德,做操,做游戏,唱歌,学习等这些都丰富的孩子的生活,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协调力,让孩子能德智体美劳更全面的发展。

宝宝上幼儿园有那么多的好处,宝妈们不要因为宝宝一开始的哭闹不适应就放弃,等孩子适应了你才会发现,你的小天使正在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你的选择是正确的。祝所有宝宝都能有个美好的童年。

孩子刚进幼儿园肯定会有“情感断乳期”和“情感焦虑期”,家长配合得好,这是很快可以度过的。

1、入园前家长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幼儿园作息时间,在家那幼儿园作息时间要求全家配合孩子的作息;多说说幼儿园的趣事;带孩子串门,为孩子提供多接触同伴的机会;带孩子入园前认识老师、接触老师,消除陌生感。

2、入园后按照班要求配合好:除非孩子真病了,其他任何情况都应该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使其明白爸爸妈妈上班宝宝就该上幼儿园;遇到问题,不要当面孩子的面与班老师解决或讨论,多说老师和幼儿园的好话,帮助老师建立良好形象,让孩子喜欢老师,就算是家长自己并不喜欢老师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多一点与老师及时沟通,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的表现、兴趣、爱好甚至是孩子的小名,让老师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便于与孩子沟通相处;多听听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方向

不能因为自己不舍得、孩子哭闹厉害,就不送幼儿园了,坚持送很有必要。

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哭很正常,千万不要对他说“这么大还哭,羞不羞”的话。

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是为了让孩子踏出离开家长的第一步,融入集体,适应集体生活。没有了家里父母、爷爷奶奶的前呼后拥,也能在集体中很好地生活。幼儿园的存在为的是锻炼孩子独立,不仅是身体独立,也包括心理独立。

幼儿园模式

一个班通常是2个老师+1个生活老师,每个人平均照顾8-10个孩子,很难每个孩子都照顾到。

能理解家长都希望老师能多关注自己家的宝宝,但集体生活的本质就是让孩子独立,学会生活好习惯,自己照顾自己。老师过多的关注,并不是什么好事。孩子摔倒了,安抚两句可能就自己站起来,拍拍膝盖就继续去玩。

如果家长各种嘘寒问暖,紧张兮兮,孩子反而一下子就哭出来,本来没多大的事情,因为过分关注可以放肆撒娇,失去自我安抚的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