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接过来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这样做妥当吗?该怎么办?

孩子 0 20

父母接过来接送孩子上幼儿园,这样做妥当吗?该怎么办?,第1张

父母接过来接送孩子幼儿园,这样做妥当吗?该怎么办?
导读: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可以的,前提是一家人一定要先沟通清楚,安排好父母的饮食起居,确定老人的想法。有很多年轻人的工作非常繁忙,早晨7:00就出门上班,晚上加班到12点还没到家,连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只能将父母接过来,既可以承担起接送

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可以的,前提是一家人一定要先沟通清楚,安排好父母的饮食起居,确定老人的想法。有很多年轻人的工作非常繁忙,早晨7:00就出门上班,晚上加班到12点还没到家,连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只能将父母接过来,既可以承担起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责任,也能帮年轻人承担一些家务。这种做法是大部分人都会做的选择,只要事先沟通好,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首先,是解决好父母过来之后的衣食住行问题。有些老人来自农村,他们可能不适应城市里的生活,所以一定要先提前接过来让他们好好的适应,安排好住宿的地方,告诉他们一些生活习惯,这样能更好的避免今后因为不了解而发生冲突。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不要和老人住在同一屋檐下,而是选择较近的小区或者同一小区。

其次,这样做可以减轻年轻人的压力。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很多全职妈妈会选择直接回到职场。虽然理想很美好,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工作都无法做到接送孩子。如果老人可以承担一部分工作,年轻人的压力自然会小很多,妈妈放心在外面工作,不用担心后院起火,还可以减少夫妻矛盾,其实有很多老人在这方面也是乐意帮助年轻人的。

最后,我们应该考虑到父母的想法。有些老人工作了一辈子,晚年只想要悠闲的生活,根本就不想承担起带孩子的责任。其实这种想法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爷爷奶奶并没有带孙子的义务。如果老人确实不同意、他们本身没有责任感、或者是生活习惯相差太多,还是建议尽量寻找其他的办法,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看到这个瞬间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特别有感触。可能刚开始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每一个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可是,爱子如此深沉的我们,又有几件事是做到孩子心里的。他们需要的是“隔窗望”的父母吗?

就像我的这位同小区宝妈,其实,她对孩子的爱,相比大多数宝妈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儿子毛毛出生后,她就辞掉了工作,一心一意在家带孩子。

她真的是全职带孩子,辞职后,孩子就成了她的全部,有一次聊天的时候,她说有时候她自己都忘了还有老公这么一个人,但是,对于孩子:

所有的一切她都记得特别清楚,而且她还有一个孩子的生活时间规划表,时间具体到分钟,那一刻,换位思考,我搞到了孩子无法言说的压力。

她还说,孩子离不开她,从来没有离开过,等上幼儿园了可怎么办?肯定哭得撕心裂肺的,她根本舍不得。

她的这种母爱,却让我想起 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他说:

很多时候,父母本能地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总想把一腔爱意都写在脸上,尽可能用安排、主宰、扶持来对待孩子。

却忘了孩子有自身的渴望,有自己美好的未来,他真正需要的不是被父母拉着手一路前行,而是独立而强大,只有这样,箭在离弦之后,才能稳重狠的击中目标。

而全方位,无死角的呵护只能让孩子无力应对未来,就如同毛毛,乖得让人忽略他的存在,在楼下小区的时候,他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就是默默的抱着妈妈大腿。

有的时候爱成了制约,对于孩子的爱要理性,超过了一定界限,就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所以要理性的爱孩子:

1、懂得放手

上文中的宝妈便是如此,她不懂得对孩子不放手。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老公带孩子,她觉得带的粗糙,之后老公便很少参与带孩子。

孩子去幼儿园之前一段时间,她便多愁善感,时不时想起送孩子去幼儿园,眼泪还会止不住地流,一个让妈妈感觉如此伤心欲绝的地方,孩子会有好感吗?

妈妈的不放手,给孩子的是成长的阻力,而且是避无可避的那种。所以妈妈要自己理解放手的真正含义,只有自己通透了这个问题,才能给孩子通透的未来。

2、学会信任

宝妈说毛毛脑子特别聪明,但是自理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差,而且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身边,送幼儿园就是苦了孩子。

对这一点我不太认可,很多时候,作为父母只是主观地做出判断,却没有客观地取得结论,更没有努力去信任孩子。其实,孩子很多时候比想象中优秀很多。适应环境能力也很强。

曾经我也这样认为过,女儿去幼儿园刚三岁,是班上年纪最小的,虽然我很努力,但是内心有点不确信,但孩子去幼儿园的反应后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

去幼儿园门口有点舍不得我,有点眼泪,但之后很快就融入了小朋友一起的环境中,适应得很快。而且玩得很开心。

所以,很多时候,给孩子一点信任,孩子一定会还你一份惊喜。

3、留出彼此的空间

父母与孩子都是独立个体,可以试着去理性的理解这种关系,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就是一个开始,说明孩子大了,该有自己的圈子,自己的人生。

父母不舍也是人之常情,但不可过了,就像小区的那个宝妈,开学前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哭,好像孩子要去受多大罪似的,而这种不理性的结果就是自己很忧伤,孩子很恐惧,已经开学一周多了,她家孩子去幼儿园还是撕心裂肺,非常排斥幼儿园。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恐惧和悲伤绝对不会短期内转变,因为妈妈的圈子就是他的空间,妈妈的悲伤就是他的悲伤,妈妈恐惧也是他的恐惧,当然,妈妈的欢乐也会是他的欢乐。只是,上幼儿园对妈妈来说,本身就不是欢乐。

这样的孩子,在未来,他又该如何安放自己。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成长,他需要机会,需要信任,更需要空间。送孩子上幼儿园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与其难舍难分的“隔窗望”,不如沉下心来,读懂自己的孩子,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开始不同方式的引导。

在我家女儿上幼儿园之前半年,她两岁多开始,我就会抽空带她去幼儿园附近转转,带她看看幼儿园小朋友开心快乐的样子。

告诉她,过段时间送她去幼儿园,她也会和妈妈一样,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和同学,有属于自己的圈子。当父母本身能够理性面对上幼儿园这件事,孩子对幼儿园的接受程度,也会快很多。

女儿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开开心心送她去幼儿园,孩子对幼儿园就会产生期待和好感。然后每天接孩子的时候,女儿都会像小鸟似的扑过来,然后讲讲幼儿园的所见所闻。

甚至是幼儿园每天吃的饭具体是什么?女儿都会表达得很清楚,有时候自己都惊奇女儿的变化和成长。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他们需要父母的引导,不是拖后腿,与其为了孩子上幼儿园后,父母担心的各种焦虑,还不如做孩子的助力,引导孩子更快的适应环境,帮助孩子成长。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孩子去幼儿园后,家长的“隔窗望”?

1、成为小学生队伍的一员,这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适应学校的生活,将自己溶入到周围的同学群体中,投入周围的班级集体中,相信你是最棒的。

  

2、你聪颖,你善良,你活泼。有时你也幻想,有时你也默然,在默然中沉思,在幻想中寻觅。小小的你会长大,小小的你会成熟,愿你更坚强!愿你更自信!

  

3、进新学校入新教室用新桌椅,拜新老师交新同学学新知识,新学期新气象,一定要用新姿态新思路新方法去创造新成绩。祝你从内到外焕然一新,由弱到强步步革新,学习生活全面刷新!

  

4、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但学习上不用心,比较顽皮,希望你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你的成绩一定能进步!

  

5、曾经你力学不倦,如今你学业有成,今后你高登学府,成就你学富五车。祝愿你学而不厌,翱翔于学海无涯,只求你学识渊博,早一点学以致用。

我的孩子2周岁开始上幼儿园的亲子班,2岁零5个月正式进入幼儿园,开始全天在幼儿园度过。

这么早送孩子去幼儿园,其实是在孩子出生以后就做好的计划和安排。我是一个全职带孩子的妈妈,并且只有自己一个人带孩子,早送的原因有减轻自己的辛苦。但更多的是让孩子接触社会环境。

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我小时候很不一样。虽然说,物质上丰富和富足了很多,但是对于孩子的精神世界,其实是匮乏的。孩子既没有接触其他同龄或者非同龄孩子的机会,在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中通过观察及模仿得到成长和影响;同时,孩子也没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城市里的环境导致成人对孩子的保护加倍,这也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正因为如此,孩子就少了自己去触摸、感受大自然和周围环境的机会。

更直白地说,孩子在去幼儿园之前,基本上都是在父母所保护的环境中生存的,几乎没有自主的意识发展。

让孩子尽早去幼儿园,就是让孩子耳濡目染一种环境,知道有和他一样的孩子存在。他出现的诸如尿裤子、吃饭费劲等问题,其他孩子也会出现,他会找到自己的同类,找到行为上和自己相似的同类,对孩子也说,这很重要。

当然,这是我的美好愿景。孩子实际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因为长期与我的亲密关系,还是抗拒了一段时间。几乎是在头一个月,哭着过来的。

但是作为母亲,我能看得到他的进步。第一个星期,他只有户外活动的时候不哭;第二个星期他能够在上课的时间控制自己不大哭;第三个星期他有1-2天哭的次数很少;第四个星期,他有3天左右的时间状态比较好。

然后是十一假期。一整个月,我比他还难受,每次看着他哭着进幼儿园,就像是要把自己的心撕裂。每次都是强忍着泪水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一个月,我心里暗暗下决定,如果十一之后还是这么煎熬,就退园。

幸运的是,十一之后,儿子突然就不哭了,没有任何不适应,就突然像是完全接受了幼儿园一样,之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高兴。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是很期待去幼儿园,连放假都盼望着开学。

因为那里有他的小伙伴,有他喜欢的老师,他找到了自己的环境,找到了自己的空间,这也是我当初的期望,如此看来,坚持是对的。

对于犹豫着是否早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家长来说,其实我是建议早送的,尽管很多育儿书籍和专家都建议三岁以后再送。我只能说,这是理论上,凡事理论上都有一个期望值,最佳的估计,但是并不适合每个人。

如果仅凭孩子的情绪来判定是否适应幼儿园,那么就有些偏颇了。

儿子的班级今年也有插班生,基本3岁半,进入幼儿园,依旧是哭闹。凡事都有适应过程,无论是2岁半,还是3岁半,都避免不了。我每天送孩子去幼儿园,也不乏中班、甚至大班小朋友哭闹着不肯去的现象。

就像凡事都有适应过程一样,凡事也否有反复的过程。就好像人的情绪,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悲伤,但却有一个情绪的周期,周而复始,有高峰,有低谷,孩子也是如此。

父母们,正确地看待,然后接受就好了。不要期待,不要强迫,就当自己是一个旁观者,接纳他的情绪、行为,给他鼓励,陪伴就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9月份,又是一年开学的时候,又有一大批小宝宝要进入幼儿园学习了。虽然很多家长之前总是盼着孩子赶紧上幼儿园吧,在家实在太磨人了,可真的到这一天到来时,家长的确很舍不得离开孩子。

文慧是一家幼儿园的老师,她对我说,你要是送孩子去幼儿园,一定要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送过去的时候要和孩子玩一会儿,然后再和孩子告别后果断离开,千万不要犯很多家长经常犯的错。

我就问“家长都犯了什么错啊?”于是她告诉我,在送幼儿园新生入园时,家长容易犯两种错,一种是犹豫不决的,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迟迟不走,就算和孩子已经作了告别,仍然一步三回头,看着孩子哭自己也哭的;另一种是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交给老师后掉头就走,留下了一脸懵圈的老师和孩子,等孩子反应过来后一天都在哭。

其实,家长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和孩子难舍难分,老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要家长提前一点来,带孩子多在幼儿园玩会儿,慢慢给孩子进行疏导,然后果断离开就可以。

如果家长自己不能正确面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那就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更难适应幼儿园生活,这其实对孩子、对幼儿园工作都是不利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幼儿园新生入园,家长迟迟不走和当即离开究竟会对孩子造成哪些伤害?

1家长迟迟不走,不利于孩子情绪的稳定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会受委屈,也有可能是离不开孩子,所以当她们要离开时如果孩子在哭,那家长就会想要观察一段时间,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了再走。还有的家长会躲在幼儿园周边的各个角落里偷看,希望确定知道孩子没受委屈才离开。

家长这种迟迟不走的行为,反而会使孩子觉得哭闹是有效的,只要再努力哭一下妈妈就会留下,有时孩子好不容易不怎么哭了,这时妈妈又出现了,惹的孩子又哭一场,孩子情绪反反复复,幼儿园老师的安抚工作也无法进行,这样对孩子入园是很不利的。

2家长送完就走,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还有一种家长看起来就比较狠心了,为了防止孩子缠着自己不放,也为了防止自己因为心软而掉泪,所以索性狠一点,把孩子送给老师后自己就马上离开,甚至和孩子连一个基本的告别都没有。你以为这样就能防止孩子哭泣了?其实这样带给孩子的伤害反而更大!

如果一个孩子被父母突然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送到一个陌生人的手上,且父母完全不打招呼就离开,那孩子很自然就会想“是不是妈妈不要我了?”“妈妈还会回来吗?”“为什么妈妈不理我?”“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父母的突然离开,会让孩子情绪更不稳定,甚至让孩子以为自己是被抛弃了,从而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3如何做到正确接送孩子?

除了以上两种送新生去幼儿园的家长外,还有很多家长在接送孩子方面容易犯错。建议送新生去幼儿园的家长们在接送孩子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给孩子一个适应过程,逐渐减少送孩子去幼儿园后的陪伴时间,做到情绪安抚;

二,送孩子去幼儿园后离开时一定要有一个简单的告别,并告知孩子接回的时间;

三,按时接回孩子,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四,遇到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适应情况。

只有家长掌握了正确接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方法,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能有效帮助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

第一天去幼儿园小孩难免会害怕,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小朋友,这个时候很需要父母在身边,不然会让小孩没安全感,做家长的也要跟小孩沟通好,告诉他去上学会认识好多朋友,里面有好多的东西玩之类的,减少小孩的恐惧感。

(此来源于网络,需要删除请联系)

能见到孩子第一天上学第一天进学校也是件开心的事啊,小孩上幼儿园还有很多东西要买的,

(此来源于网络,需要删除请联系)

既然小孩要去上幼儿园了,做父母的总该去看下幼儿园环境吧,假如中午住宿的话你不去看下宿舍吗?还有食堂的卫生条件也要了解,上幼儿园做家长的肯定要知道哪个是幼儿园负责人,哪个是带孩子的老师,还有联系方面,要是有什么问题你找谁?

放学时间是几点,上学时间是几点,一个月交多少钱,有没有保险之类的,买衣服,买包包,买水杯,小被子,这些是自己买还是交钱给园方买,太多的事做了,做父母的不回去这些事交给老人处理你放心吗?

做父母的小孩上的幼儿园环境安不安全也要去观察观察吧,看下可以玩 游戏 的东西多不多,小孩要是在里面上幼儿园玩得不开心,时间久了会不愿意去的。

我觉得有时间可以回来的话,还是回来亲自送孩子上学。刚上幼儿园,孩子到个陌生的环境,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有父母的陪伴,从心里可以减少恐惧感。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送,自己没有心里会有失落感。我就是自己送孩子上学的,孩子心里可高兴了,牵着我的手,一蹦一跳的走进学校,开心的说再见。特别是去接孩子放学时,孩子看到我的时候,脸上洋溢幸福的笑容,跑到你的怀里甜甜的叫声妈妈,这一刻心里感觉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

有父母送孩子上幼儿园当然好呀,能培养和孩子的感情,孩子也有安全感。

个人观点还是不用了吧!首先现在是疫情特殊时期,不利于抗击疫情;其次父母送孩子,孩子会更加依赖父母难舍难分;最后可以视频鼓励孩子!

要送。

现在的人都讲究生活要有仪式感。

孩子上幼儿园,这是幼小的他们第一次正式迈入这个 社会 ,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

对于父母来说,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可能只是一种仪式感,但对于孩子来说,是安全感!

初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有一点“分离焦虑”,不仅需要父母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动员,还需要父母给予极大的关爱和支持。有父母在身边,小朋友就会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也许你说,出门在外也是不得已,要奔生活。

生活很难,但是再难都不要忘记给孩子一点甜。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共同探讨。

我觉得有必要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的陪伴不可少 特别是跨入另一个阶段幼儿园了 父母应该尽量抽空陪伴孩子 给孩子安全感 如果你送她去幼儿园 孩子一定会很开心的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回去陪伴一下孩子吧。那么小的孩子,这种时候是很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心的。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肯定是没有太多的安全感的,父母在孩子身边的陪伴会带给孩子安全感,让他不孤单,这是别人无法给予的!

孩子初上幼儿园还是回家送一下比较好,了解一下孩子学校情况,老师情况,毕竟不常在孩子身边的话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依赖父母,自己必须对孩子上心,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父母的关怀。

如果可以父母最好能出面,参与孩子童年中重要的一次活动,给孩子点安全感。

要是孩子还小!父,母在哪里上班就应该在一起!可以珍惜父,母的感情!

哭是比较正常的。不过2岁半上幼儿园的确有些小,可以考虑先让宝宝上一段时间的亲子班,适应后再考虑正常入园。

此外,家长处理宝宝哭闹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我在悠贝网上曾看过一篇关于入园的20条叮嘱,挺实用的,供你参考。

1、 不要说:“宝宝不要怕!”尽量传递给宝宝积极正面的信息,比如“幼儿园有这么漂亮的滑梯呀!”“哇!幼儿园的饭好香呀!”不要说:“宝宝不哭!”“宝宝不怕!”因为这样会给宝宝暗示,让宝宝认为幼儿园是一个可怕的地方。

2、 不要告诉宝宝“老师像妈妈一样”。很多儿歌里都有这样的句子“幼儿园像我家,老师像妈妈”其实,这样向宝宝描述幼儿园和老师是不太合适的。幼儿园和家庭是完全不一样的环境,老师也不可能像妈妈一样给宝宝一对一的关注。这样的描述会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错误的想象,当真正来到幼儿园,落差出现时,宝宝反而会对幼儿园产生不喜欢的想法。

3、 在上幼儿园之前教会宝宝表达上厕所和喝水。如果宝宝能够准确跟老师表达上厕所这件事儿,就避免了在幼儿园最常见的麻烦——尿裤子。一方面老师会因为宝宝的不添乱而更喜欢他,同时也避免了宝宝因为尿裤子的不舒服而给幼儿园减分的情况。在幼儿园,老师要照顾很多孩子,很难保证时时刻刻盯着宝宝喝水,宝宝一旦缺水就容易生病,所以一定要在入园前教会宝宝找老师要水喝。

4、 允许宝宝哭闹。入园是宝宝出生后与我们最大的一次分离,无论站在大人的角度看,去幼儿园这件事儿多么不算个事儿。对宝宝来说也是人生的一个大挑战,意味着人生一次重要的独立。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一定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哭是很好的情绪宣泄,让宝宝哭一哭,给他一个情绪的出口,也有助于他情绪的调整。

5、 送园时间逐渐增长。刚开始送园时,很多幼儿园都会设置一段逐渐增长送园时间的适应期。比如最初的一周,午饭前就允许父母来接宝宝,第二周延长到睡过午觉接,第三周才逐渐变成全天在幼儿园。这个适应期其实很必要,可以让宝宝的身心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6、 可以哄,但不能骗。有些妈妈为避免宝宝哭闹,会在送园时骗宝宝说是去公园,或是去姥姥家。这不是一个聪明的办法。离开妈妈已经让宝宝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如果这个时候他发现妈妈会欺骗他,会更增加他对幼儿园的恐惧和不信任。

7、 送园不要半途而废。虽然我们提倡肯定宝宝的情绪,允许宝宝哭闹,但是如果你已经迈出了家门,告诉了宝宝要送他去幼儿园。就不能在原则问题上妥协,半途折返回家。否则宝宝会认为他只要哭闹,就可以达到不上幼儿园的目的,未来的哭闹将会越来越剧烈。

8、 全家态度一致。爸爸妈妈坚持送,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打退堂鼓,做保护伞的情况一定要避免出现在你的家里。最好在宝宝入园之前,先开个家庭会,全家人把意见统一,然后坚决执行。

9、 起床后果断出门。早上叫醒宝宝后,一定要迅速收拾,果断出门,在家逗留的时间越长,宝宝越容易找到在家的兴趣点。宝宝已经拿出了积木,或是已经打开了一本图画书时,送园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10、 一个人送园就足够了。如果需要爸爸当司机,爸爸妈妈一起送的阵容就已经相当可以了,说什么也不能再加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保姆了。不要把入园这件事儿渲染得过于隆重,以免给宝宝很大的压力。

11、 一定要跟宝宝说再见。宝宝刚刚入园,妈妈在送园时总会因为不放心而在班级门口多逗留一会儿。看着宝宝坐好了,开始吃饭了,或是开始游戏了,才会悄悄离开。如果宝宝不知道你在门口逗留,你可以不声不响地离开。但如果宝宝注意到你在门口,就一定要在离开时,跟宝宝道声再见。因为如果宝宝忽然发现妈妈没说一声就不见了,会感到恐惧和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