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巧克力味道有苦有甜,代表了学校生活的状态。再说大部分都是不介意甜食的在德国,大多数人都很喜欢巧克力,所以教师节很多学生们都会选择送老师一块巧克力。 小知识:教师节是个感谢教师的节日。“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
巧克力味道有苦有甜,代表了学校生活的状态。再说大部分都是不介意甜食的
在德国,大多数人都很喜欢巧克力,所以教师节很多学生们都会选择送老师一块巧克力。
小知识:
教师节是个感谢教师的节日。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各国各地区节日日期不同,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世界各国教师节里的那些事儿!
1、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这天,学子会对老师表达情意师恩难忘,会挑选合适的礼物与自己的祝福一起送给老师,而学校也会组织活动,回报老师的付出与辛勤。
2、作为保持着东方儒家文明中“尊师重教”传统的韩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也有教师节。并且将教师节安排在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节(5月15日)。在韩国,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旨在提倡尊重教师权利、鼓舞教师士气和提高教师的地位。那么,韩国的教师节又是怎么来的呢?
韩国的教师节起源于1963年,“全国青少年红十字会中央学生协议会”将那年的5月26日定为教师节,举行“谢恩活动”。到了1965年,“大韩教育联合会青少年伦理委员会”建议将教师节改为世宗大王的诞辰日——5月15日,同年还创作了《教师节之歌》。1973年,教师节因政府实行“庶政刷新政策”而被废止,直到1982年重新启动,并延续至今。
每逢教师节这一天,政府会表彰为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同时,学校里也会举办各种文艺活动、运动会、茶话会。学生们会给老师佩戴康乃馨、赠送礼物,还会去看望退休或病中的老师、赠送慰问品等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与谢意。
3、9月5日是印度的教师节。这一天也是前印度总统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的生日,那么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印度的教师节呢?
1962年,拉达克里希南当选为印度的第二届总统,他的一些学生和朋友就请求他同意在9月5日,也就是他的生日这天举行庆祝活动。而拉达克里希南却回答说:“与其单独给我庆祝生日,不如让我荣幸地将9月5日这一天作为广大教师的节日。”于是,印度的教师节由此诞生。
在印度,教师节这天不叫节假日而是叫“庆祝日”。虽然老师和学生们照常到校,但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被感谢和送贺卡等庆祝活动所代替。而且在这一天,有些学校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连老师们的教学任务也被高年级的学生包下来,由他们给低年级的同学上课,体验一天教师工作的辛苦与伟大。同时,校方也会根据这些“学生老师”的表现予以打分,评出最佳“学生老师”。
除此之外,印度也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尊重,并且享有崇高的荣誉。在生活中,印度的老人们常常对孩子们说,教师的恩德仅次于父母。在印度教经文中甚至将教师奉为神灵,认为教师是造物主的化身。
4、在德国,教师地位可是非常高的哦!想要成为一名老师也是非常难的。要拿到教师资格证书的前提是必须拿到大学文凭(而且上大学期间必须学两个以上专业);然后接受两到三年教师培训,再接受考试;考试通过者可以到学校实习,在资历深的老师指导下上较少的课;同时还经常会有人来听课并且给出建议,这一过程需要长达两到三年时间,并且这还不是结束。在这之后还有一次考试,只有通过了才能真正成为教师。
在德国教师节这天,老师们收到的每一项礼物都会拿出来展示给学生看,而公开展示礼物也是德国人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和礼物的价值相比,老师们更在乎的是学生们的心意。同时,德国各地都会开展尊师活动,学生也会给老师送礼物,但礼物都很特别。众所周知,在德国,大多数人都很喜欢巧克力,所以教师节很多学生们都会选择送老师一块巧克力。
在收到礼物后,老师还要写感谢信。但是在大学里,送老师礼物的情况就非常少了,而且几乎没有学生会送给老师贵重东西,因为在德国,老师的地位非常高,送贵重的东西必然会吃闭门羹。
5、澳大利亚是没有教师节的,并且他们也不过世界教师日。在澳大利亚,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直呼老师的名字;上课的时候,学生也可以随便走动,喝水上厕所都没事。每节课老师只讲15分钟,剩下的半个多小时都是双方讨论时间。正是由于双方平等的关系,年轻老师跟学生谈恋爱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而最让人意外的相信莫过于老师边吃边上课的“风格”了。
另外,在圣诞节时,老师们还会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有些学生也会送给老师一些小礼物。不过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职业失德行为的容忍度也相对较低,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有针对教师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教师收礼行为也有相关的约束。
在澳大利亚的有关规定中,收贵重礼物就算受贿,除非老师付钱。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中国中学生去澳大利亚留学,因为人生地不熟,班主任老师很照顾他。在圣诞节到来之际,这名中学生送了一条价值35欧元的丝巾给老师。结果老师涉嫌受贿了,圣诞节过后廉政公署的车停在校门口调查此事。后来,虽然老师收下了丝巾,但是也付给了学生50澳元。
6、在美国,教师节是一个非官方的日子。因为美国的教师节是在5月第一个周(5月第一个有完整7天的一周)的周二,所以,整个一周都被称为“谢师周”。在每年的5月份,美国学生们的课程也快结束了,学生和家长也有时间给老师准备礼物了。不过在美国,教师节主要是给中、小学老师过,大学教授们一般不过这个节日的。
因为,美国的法定节日非常多,像教师节这样的非官方节日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大多数美国家长都能记住这个特殊的节日。大多数家长会选择通过发电子邮件给老师庆祝节日。美国电子邮件的用途很广泛,虽然是虚拟礼物,老师收到后也都非常高兴。“谢师周”是老师们最幸福的时候,很多早已毕业的学生也会给老师发来电子邮件祝贺。
除此之外,在美国的教师节时,老师们如果收到学生的一个小礼物就会非常的感动。尤其是学生自己制作的礼物。在美国老师心里,花钱的礼物远不如自制的礼物好。所以,美国孩子在送给老师礼物时,往往是一枚自制的贺卡、一张写有感谢话语的照片。而老师们会将学生赠送的照片、贺卡贴满自己的办公室。不过有些时候,一些外国留学生因不了解美国教师节的习俗,在节日的时候送给老师手表、礼服、首饰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时,老师们不但没有收下礼物,还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他们认为这些礼物不是老师的必需品,会觉得学生没有诚意。
送老师巧克力合适。
吉利莲是被比利时王室授予金质奖章的巧克力品牌,包括贝壳(金贝壳)、雪球、精典、宝石、情人及世界之粹7大系列。它有“巧克力王国中的至尊”之称。
比利时在1983年创建了汉密巧克力品牌,致力于将比利时最好的哈顿巧克力展现在世人面前。85%的产品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产品种类有:雅致综合巧克力、12星座心形巧克力,黑松露巧克力,吮指回味。
吉利莲,30年前由Guy和Liliane Foubert创立,是目前比利时最大的盒装巧克力生产商,每天生产75吨高品质的巧克力,销往全球132个国家。
在中国回母校看望老师,送巧克力不适合。老师是教育我们成长的人,母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巧克力代表的却是爱情,甜蜜,寓意不适合送给老师。建议送文房四宝之类的比较恰当,也可以送茶叶之类的。
如果老师既不是学术型的又不是洒脱型的那就用通用的方法给老师写封信的,当然不要用抄的,因为想老师还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吗。所以尽量真实的写,把对老师想说的大致写出来,语气不要太自然,起码的恭敬要有。
毕业后能回学校看望老师的,往往是以下这2种学生:
1、当年成绩差如今却混得很好的学生。
毕业后能回来看望老师的,很多都是当年学习成绩比较差,但现在混得还不错的学生。这种学生在他们赚到了足够多的钱或者赢得了比较大的名气之后,会回来看望老师,他们会向老师证明:虽然当年的成绩很差,但他们现在的成就并不差。
2、性格相当开朗的中等生。
性格开朗的中等生,可能在他们毕业之后的第二年就会回来看望老师。这种学生,成绩并非在班级中是拔尖的,但老师一般都比较欣赏他们,所以他们和老师的关系是比较好的。
--送礼
不合适。因为巧克力一般是女生送给喜欢的男生的。教师节礼物——鲜花(最方便)
教师节礼物,最简单最方便就是选择送鲜花。
爱花是人类的天性。简简单单一束花,会让人眼前一亮,还能把阴沉、烦闷、忧郁一扫而光。就像病人送花给我,我通常不会拒绝,而且觉得特别有面子。
点评:一束美丽的鲜花,会给老师带去心灵的舒适,对增进彼此的感情大有好处。可选剑兰花、康乃馨、太阳花、百合花、菊花、满天星;插成花蓝或花束,以示尊敬、祝福之意。
1,教师节是一个感谢老师一年来教导的节日,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不同国家的教师节时间不同。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2,巧克力(纳瓦特尔语:xocolātl),也译为朱古力(二者均为音译),原是美洲食品,欧洲人进入美洲后辗转传入中国。在纳瓦特尔语中,“巧克力”一词的意思是苦水。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