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姜子牙(难怪马氏看不上姜子牙)

老婆 0 95

封神榜姜子牙(难怪马氏看不上姜子牙),第1张

封神榜姜子牙(难怪马氏看不上姜子牙)
导读: 导语:一个人若不经历挫折和磨难就很难真正成长,只有历经过艰辛,才会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幸福。天降横财往往不是成就一个人,而是毁掉一个人。 每一个成大事的人,往往都会先经历一段人生的低谷,前途的迷茫和生活的窘迫。只有经历过这些痛苦了

导语:一个人若不经历挫折和磨难就很难真正成长,只有历经过艰辛,才会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幸福。天降横财往往不是成就一个人,而是毁掉一个人。

每一个成大事的人,往往都会先经历一段人生的低谷,前途的迷茫和生活的窘迫。只有经历过这些痛苦了,才能磨练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内涵,并逐渐学会从容面对兴衰,宠辱不惊,当自己变得厚重深邃了,才能承载起足够的富贵。这就叫“ 德位相配”。

姜子牙的坎坷人生

也别说凡人了,就连位极人臣的姜子牙,在功成名就之前,都曾经历过失业、离婚、被同学陷害,被纣王追杀,并在市井街巷被迫谋生。

姜子牙曾走街串巷卖过笊篱,而且还是纯手工的,子牙亲手编制的。也曾卖过面粉,当过店小二。 唯一一个坐办公室的工作还是给人算卦。

后来因为打死琵琶精,被纣王留用,当了下大夫。结果, 这官没做多久就被妲己设计谋害追杀,行同丧家之犬。

只是事业不得志也就罢了,倘若婚姻幸福美满,也能多少有点安慰,可惜,子牙的婚姻也很不幸。年轻的时候出家修道,学艺归来之后都七十多岁了,连个家也没有,更无父母兄弟。只好投靠到曾经的结拜兄弟宋异人家里。

宋异人倒是蛮热心的,不仅收留了姜子牙,还给他物色了一门亲事。 娶了六十八岁的老婆马氏。

因子牙不得志,被马氏嫌弃,夫妻俩没少拌嘴,但时间久了,姜子牙也习惯了。反而觉得这个老婆也挺好,至少过日子持家还是有一套的,照顾他也照顾得不错。

尤其是姜子牙在朝歌任下大夫那段时间,马氏对姜子牙极尽温柔,堪称贤惠。然而,好景不长, 当姜子牙因为拒绝监工修建鹿台时,纣王大怒,竟要杀了姜子牙。 吓得姜子牙连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也没敢要,一溜烟地跑回了家。 想要带着老婆去西岐,这地方不能待了。我带你远走高飞吧。

就在这种患难时刻,马氏却翻脸无情,提出了离婚。

失业加离婚,令姜子牙好不伤心

姜子牙对老婆说道:“娘子,我同你往西岐去守时候命,我一日时来运至,官居显爵,一品当朝,人臣第一,方不负吾心中实学。”

马氏道:“你又不是文家出身,不过是个算卦的,侥幸做了下大夫,不心存感激,认真工作, 还敢顶撞老板。老板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吧,工资又多,还有一些额外油水可捞。你居然不识抬举,还辞职了,烂泥扶不上墙,就是个算卦的命。”

子牙曰:“娘子,你放心。是这样官,未展我胸中才学,难遂我平生之志。你且收拾行装,打点同我往西岐去。不日官居一品,位列公卿,你授一品夫人,身着霞佩,头戴珠冠,荣耀西岐,不枉我出任一番。”

这马氏也不想想,姜子牙本来就会算卦,而且算得极准,他能忽悠你么?况且,夫妻几年了,马氏对姜子牙的人品也该有个最基本的了解与认知吧?为何就不肯相信他一次呢? 更何况,夫妻之间原本就该生死与共不离不弃呀。

但马氏却不这么想, 马氏自持出生在天下脚下,是京城里出生的,正儿八经的城市户口。而姜子牙不过是个外来务工人员。自己当初能嫁给他,已经算是下嫁了,今天还要跟随他到处流浪?居无定所,三餐不继,凭什么呀?

就凭我这都城的户口,再嫁一个本地老头 还不容易吗?谁稀罕他那些空头支票,俗话说得好:“到手的铜,胜过隔山的金。”

马氏笑道:“子牙,你说的是落魄话。现成官你没福做,倒去空拳只手别出找,算了吧。”

子牙曰:“你女人家,不知远大。你与我回到西岐,自有下落。一日时来,富贵自是不浅。”马氏曰:“姜子牙,我和你缘分夫妻,只到得如此。 我生长朝歌,决不往他乡外国去。”

子牙曰:“娘子此言错说了,嫁鸡怎不随鸡飞,夫妻岂可分离之理?”

马氏曰:“ 妾身原是朝歌女子 ,那里去离乡背井!子牙,你从实些,写一纸休书与我,各自投生。我决不去!”

马氏暗自冷笑:嫁鸡随鸡飞?你飞得起来么,真要飞得起来,岂不成了飞鸡?这鸡窝里还盛得下你吗, 早勾搭着喜鹊攀高枝去了。

子牙再三说,你跟着我,日后必有富贵荣华享受无边,我将来有钱有本事了,会让你过好日子啊。

马氏曰:“我的命只合如此,也受不起大福分。你自去做一品显官,我在此受些穷苦,你再娶一房有福的夫人罢。”

毕竟,自己已经无父母家人,马氏算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了。如今竟然连这唯一的亲人都留不住。 姜子牙怎能不心如刀割,肝肠寸断? 最主要的是, 子牙的童真都给了她,可算是自己的初恋、自己的第一个女人啊。她咋能说离开就离开呢?

子牙写了休书,拿在手中:“娘子,书在我手中,夫妻还是团圆的。你接了此书,再不能完聚了。”

此时的子牙还是希望马氏能回心转意,有一点眷顾之情的。他多希望看到马氏流泪满面地哭着说:“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去西岐走一走……”可这一幕也不过是子牙一厢情愿的幻觉罢了。

马氏伸手接书,全无半毫顾恋之心。子牙叹曰:“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自可,最毒妇人心。”

姜子牙这话流传了上千年。最初我还以为:最毒妇人心的意思是指妇人谋害别人,心肠歹毒呢。原来是指无情无义,对老公毫无眷恋。

可见姜子牙当年也是一个痴情男。正所谓:爱有多深恨有多深,就凭他如此形容他的前妻,足以看出他当时有多么伤心绝望,并怨恨马氏了。

 商朝末年,姜子牙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封于齐,被后人列于仙班之首,尊为兵家鼻祖,天齐至尊。姜子牙的老婆后来也随他一同封神,人称“扫把星”。

 姜子牙与老婆马氏的故事

 姜子牙年轻时曾在商朝为官,因不满纣王的残暴,弃官而去,干起了种田卖肉的营生。可姜子牙不善此道,种的地都收不回种子钱来,卖的肉都臭了也卖不出去,家境日渐贫寒。姜子牙的老婆马氏看着姜子牙无力养活自己,心灰意冷,欲弃之而去。姜子牙一再苦劝,说将来有朝一日一定会得到荣华富贵。姜子牙的老婆马氏不为之所动,认为姜子牙说的全是骗人的话,于是弃他而去。

 姜子牙孤身一人在陕西渭水河边住了下来。每天用不挂鱼饵的直钩,垂钓于渭水河畔,坐等文王。后来终于被文王发现,深识其才,得以重用,灭商兴周,封地于齐。

 姜子牙的老婆马氏见姜子牙既富贵又有地位,后悔当初离开姜子牙,便找到姜子牙希望恢复夫妻关系。姜子牙看透了老婆马氏的为人,伤心透了,不愿意与其生活,便将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

 姜子牙的老婆马氏立即趴在地上,用手使劲划拉,弄得满身都是泥水,却只收到一些泥浆。姜子牙冷冷地说:“你已经离开了我,就不能再和到一起了,这就好比倒在地上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筷子(古称箸)出现前,人们手抓食物进食,远古时代的人类不懂得使用餐具,没有严格的烹饪方法和进食顺序,随手将食物取来送入口中,勉强果腹。关于筷子起源的传说有很多。

禹发明筷子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尽人皆知。一次,治水途中,大禹乘船到小岛上,饥饿难耐便架锅煮肉,无奈肉太烫无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白白浪费时间等肉锅冷却,情急之下,他就地取材,砍下两根树枝从汤中夹起肉来,总算没耽误预定行程。久而久之,大禹用细枝夹取食物的本领已十分熟练,周围人见此法甚好,纷纷效仿,筷箸的雏形由此诞生。

姜子牙与筷子 :这一传说流传于四川等地,说的是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干,所以十分穷困。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

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说:“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确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他疼得“阿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了试鸟,他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姜子牙知道这是一只神鸟,于是装着赶鸟一直追出门去,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于是将两根丝竹伸进碗中夹肉,突然看见丝竹咝咝地冒出一股股青烟。姜子牙假装不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毒?”说着,姜子牙夹起肉就向老婆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姜子牙明白这丝竹是神鸟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验出来,从此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此事传出后,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这个传说显然是崇拜姜子牙的产物,与史料记载也不符。殷纣王时代已出现了象牙筷,姜子牙和殷纣王是同时代的人,既然纣王已经用上象牙筷,那姜子牙的丝竹筷也就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了。不过有一点却是真实的,那就是商代南方以竹为筷。 

妲已与筷子 :这个传说流传于江苏一带。说的是商纣正喜怒无常,吃饭时不是说鱼肉不鲜,就是说鸡汤太烫,有时又说菜肴冰凉不能入口。结果,很多厨师成了他的刀下之鬼。宠妃妲已也知道他难以侍奉,所以每次摆酒设宴,她都要事先尝一尝,免得纣王咸淡不可口又要发怒。有一次,妲已尝到有几碗佳肴太烫,可是调换己来不及了,因为纣王已来到餐桌前。妲已为讨得纣王的欢心,急中生智,忙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莱夹起来,吹了又吹,等菜凉了一些再送入纣王口中。纣王是荒*无耻之徒,他认为由妲已夹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天天要妲已如此。妲已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长玉簪夹菜,这就是玉筷的雏形。以后这种夹菜的方式传到了民间,便产生了筷子。

这则传说,不像第一个传说充满着神话色彩,而比较贴近生活,有某些现实意义,但依然富于传奇性,也与史实不符。考古学家在安阳侯家庄1005号殷商墓中发掘出的钢箸(筷),经考证其年代早于殷纣末期的纣王时代,显然,筷子既不是纣王发明,也非妲已创造,应是更早的产物。

 “最毒妇人心”----------出处  姜子牙钓鱼台位于渭河南岸,秦岭北麓。发源于秦岭深处的涓涓细流一路蜿蜒北流,逐渐汇聚成了一条小河,名曰伐鱼河,又名磻溪河。磻溪河流出山口时形成了一个深潭,人称滋泉,这里距西周都城所在地岐山约45公里,传说是姜子牙当年垂钓的地方。  按照《封神演义》的说法,姜子牙32岁上昆仑山拜师学道,72岁负命下山,去朝歌城南35里处的宋家庄投奔早年的结义兄长宋异人宋员外,在那里他娶了68岁的老姑娘马氏。由于妻子的威逼,新婚不久的姜子牙做起了生意,先后编过笊篱、卖过面粉、经营过饭馆、贩过牛马猪羊,结果都是只亏本不挣钱;后来又去开馆算命,却是一炮走红,不久便被授官下大夫。但也正因为算命,烧出了玉石琵琶精的原形,从而得罪了妲己,导致了后来的逃亡。逃出朝歌的姜子牙遭到了妻子的离弃,他感叹了一番:“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自可,最毒妇人心。”,然后告别结拜弟兄,一路风尘来到了磻溪。至此,姜子牙下昆仑山已经8年,这一年他80岁。  80高龄的姜子牙隐居在磻溪河边,每日置身在滋泉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垂钓。这块石头现在叫跪钓石。跪钓石上有两道深半拃长约一尺的凹痕,传说是姜子牙钓鱼时留下的膝印,名曰跪石骭印。这两道凹槽无疑是后人刻意做出来的,雕凿年代已不可考。使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姜子牙不蹲不坐而是跪着?  作为千古第一钓翁,姜子牙在中国钓鱼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但使他获此殊荣的并不是钓术有多么高超,而是他的不钓而钓。除了姜子牙,古人也罢,今人也罢,好像还没听说过有第二个人的钓鱼针不弯钩的。当樵夫武吉看到姜子牙的钓针直而不曲时,很是调笑了一番,并教给姜子牙一法:“将此针用火烧红,打成钩样,上用香饵;线上系浮子,鱼来吞食,浮子自动,便知鱼至。望上一提,钩钓鱼腮,方能得鲤,此是捕鱼之方。否则莫说叁年,就百年也无一鱼到手。”姜子牙对此的回答是:“老夫在此,名虽垂钓,我自意不在鱼。吾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阴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自信与豪迈呼之欲出。但姜子牙真的就那么有信心吗?真的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稳坐钓鱼台吗?真的只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吗?  在小说中,西伯侯姬昌因梦见飞熊而动了访贤的心思。在访贤的途中,他首先听到了一群渔人在唱歌,歌词内容包括夏朝末代国君桀的灭亡、商朝的建立和其后600年的政通人和、后来纣王的荒*无道,以及尧帝访舜的故事,并说:“日逐洪涛歌浩浩,夜观星斗垂孤钓;孤钓不知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一字一句无不牵动着西伯侯的心弦,认为既然能唱此歌,内中必有大贤,赶忙让手下去请,一问才知众渔人不过是鹦鹉学舌,他们是从35里外的一条小河边的一个老钓翁那里学来的。西伯侯一行继续往前走,接着遇见了一个唱歌而行的樵夫。樵夫的歌词对西伯侯来说比渔人的更具吸引力,因为它干脆告诉未来的周文王:不是没有贤士,贤士就在山野之间,只是世人不识罢了,并且用“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鱼未遇隐磻溪;世人不识高贤志,只作溪边老钓矶。”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这个樵夫不是别人,正是姜子牙新收的徒弟武吉。武吉告诉西伯侯,歌是他师父东海许州人氏,道号飞熊的姜尚姜子牙先生做的。在武吉的带领下,西伯侯一行来到了磻溪河谷,把贤人请到了岐山。  可以看出,隐居磻溪的姜子牙并不泰然自若,心情一点也不平静,他在不停的编歌宣传和炒做自己。这时的姜子牙怎么可能真的稳坐钓鱼台呢?此时的武吉其实已被收买,成了一个托儿。  最能形容鱼儿将咬未咬之际钓者急迫心情的姿势莫过于跪钓,至此,我想我明白了跪石骭印的真谛。  在小说中,西伯侯第二次来磻溪见到了姜子牙,经过一番谦让,姜子牙收了聘礼,答应去西岐辅佐大业。西伯侯请姜子牙乘坐自己的銮舆,姜子牙跪地谢绝,最终西伯侯乘銮舆,姜子牙骑西伯侯的逍遥马去岐山。但在磻溪附近的民间传说中情况却有些不同,说周文王为了表示诚意和敬意,亲自用一架木轮车把姜子牙拉出了磻溪河谷。路上车子的攀带断了,文王坐下来歇息,姜子牙问文王是否记得拉了多少步。文王说自己汗流浃背的拉车,哪里顾得上数数?姜子牙于是告诉文王:你共拉了我808步,我将保你江山808年。文王听了赶紧站了起来,表示要继续拉。姜子牙摇了摇头,说天机已经泄露,事情已成定局。后来大功告成,周朝建立,姜子牙临死前留下遗言,自己死后不要埋葬,把棺材悬挂在城门上,以后凡遇战乱,只要把棺材大头转过去,让他的头朝向那里,事变自会平息。这个办法被一代代传下去,果然屡试不爽。后来,有一天一群王子们突发奇想,要看看城门上的悬棺中到底装的什么东西。他们让手下取下棺材打开,结果扑愣愣飞出了一群鸽子朝东南而去,不久,周朝便灭亡了。  我曾经在一个农户家里看到过一个做于50或60年代的炕头衣箱,箱子的正面画的就是文王访贤图。画面上,一个人坐在车子上,另一个人正在弯腰拉车。  当地另一个涉及姜子牙的传说与封神有关。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封神对象都是死了的人或仙,即鬼魂,封神时姜子牙没死,自然不在被封行列。但生活在磻溪附近的先民可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姜子牙心里非常想当官,当最大的官,即玉皇大帝,没有当上是因为老道失算。在他们的传说中,封神那天姜子牙任谁来了也不封玉皇大帝,他给自己留着呢。到了晚上,众人都走了,姜子牙一个人坐在封神台上盘点,算来算去总觉不太对劲儿:该封的人已经封完了,怎么官位还有两个?除了玉帝外司醋的醋坛神也空着呢!正在姜子牙疑惑不解之际,突然从桌子底下钻出了一个人,吓了姜子牙一大跳。这一吓不要紧,吓得姜子牙随口说了句:“我的醋坛神!”那人听了笑了,说道:“那我就是玉皇大帝了!”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奎。所以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玉帝是有名有姓的,他姓张名奎。因为这个传说的缘故,附近农人做醋时喜欢用毛笔写“姜太公在此大吉大利”的一纸红帖贴于瓮上。另外,姜子牙被张奎吓出来的那句话早已演化成了一句调侃用语。现在,当你听见当地人因某事而感叹道:“我的醋坛神!”时,且记说话者的感叹中不无讽刺意味。

世界上第一部收割机是谁发明的,他是哪国人大神们帮帮忙

次测验的718名考生中,只有57人达到了70分的成绩。后来又减为40个,算是“中 等”。80分左右的只有32个。第二个结论是,这种考试确有成效。他所雇用的那些成绩好 的人以后都成了出色的经理,而未通过考试雇用的人,都不能胜任经理之职。爱迪生说,他 们的成绩是“最最劣等”(XYz )。因此,就爱迪生本人而言,已对考试作出了肯定的结论。 寻觅化工新材料——橡胶 过去,爱迪生曾向人们解释自己最新发明的前景与意义,现在,他又无时不在试图应付 世界和人类的有关问题,而且还像以前的技术发明那样,早已有所预见。 1922年,他有关原子能的预见,要远胜于大多数人,甚至大多数科学家。爱迪生就在 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原子能终有被发现的一天。其实,我已经在自己的实验室按日益增长 的有关资料进行了试验……就原子能而言,目前还没有希望作出更多的预见……。” 在爱迪生74岁时仍然对“一切”都感兴趣,充满乐观精神。他又开始研究以太。爱迪 生说:“进行这项研究是为了消遣。现在,我只是阅读有关文献,了解一下其他人的想法, 其他人公布的资料和他们的发现。目前,有关以太的结论是否正确,我还不能断定。如果爱 因斯坦能够在空间、时间和几何形状问题上作出新的发现,那就更说明现在人们对以太的认 识还没有最后完成。不过,当前我什么意见也不能发表,因为我手头的数据不足。没有数据 ——我说的是全部数据——我就无法工作。” 当《纽约时报》记者请他评论美国的经济形势时,他毫不犹豫地说,美国的经济状况是 “有些紊乱”。但“只要有毅力、有决心、靠艰苦的劳动,是可以使它走上正轨的……不要 称之为恐慌。这只是一段萧条而已,用不着担心,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克服困难就成。”虽 然他的意见得到人们的重视,可是他的“新币”计划却被专家们不加考虑地指责为超出了银 行管理的实际可能而抛弃。 爱迪生虽然获得了崇高的荣誉,但他还是像以前那样不断接待来访的记者,还是严格地 保持着自己在西奥兰治的工作习惯。他每天8时吃早点,半杯葡萄酒,一杯咖啡,一块烤面 包。用完早餐,他便驱车去实验室,阅读某项工程的负责人员写来的报告,然后处理自己手 头的研究工作,一般要熬到很晚才回家,在天黑以前驱车返回的情况是少有的。爱迪生也常 为生意上的事情去纽约和芝加哥,但他仍像早年那样极力回避固定形式的宴会。因为耳聋, 他听不到别人的讲演,而且,他也讨厌穿上考究的衣服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 在饮食和健康问题上,他依然是我行我素,既使是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还得别人一再 劝说才去找医生。当医生建议他要严格控制饮食时,他就自己摸索起饮食规律来,他详细地 分析了各种食物对自己身体的影响之后,把有可能给身体带来麻烦的饭菜统统砍掉,宣布自 己将采用一种饮奶疗法。81岁时,他患了肺炎,坚持用散步的办法治疗,拒绝服药,并顽 固地认为睡眠也会根治他的不适。 81岁时,爱迪生到了佛罗里达。在他诞辰的那天,纽约的友人们在阿斯托饭店内举行 欢宴,但他本人却不能参加。他从迈尔斯堡发来了一个电报:此刻正愉快工作。 宴席上,梅多克洛夫特站起来向大家报告爱迪生的“工作”: “由于他那天赋的彻底精神,他现在正探索着一切关于橡胶的种植和制造的知识。他参 考了无数的材料,且不说国内外关于这一个问题的报刊杂志吧,他所翻阅的书籍就足够装满 两架5尺高的书橱了。 “他的目的是想从美国南部各州和其他在冬季冷至零下20度的各州中所产生的葡萄 藤、灌木以及杂花中提出橡胶来。“爱迪生先生已经在进行着这一个伟大而艰苦的工作;而 他很安于这一个工作,他依旧以他的彻底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和无限的热忱去处理这个问 题。在他的一生研究工作中我从没有看见他比这一次更为全神贯注的了。几个月前他曾对我 说:‘我已经研究了60年的物理学,而我现在所从事的却是一些全然不同的学科,因此, 我觉得很高兴。’而现在他在佛罗里达的确处在工作的最紧张时期中。这次他带去了实验室 中的7个助手。他在临行前,已经收集了并且试验了945种植物,他发现有很多种植物中含 有品质很好的橡胶,现在他将试验更多的植物,也许是一倍,也许再多些。” 爱迪生对于在美国种植橡胶的可能的问题大大的引起了兴趣。这对爱迪生来说是一项全 新的事业。10多年以前,即1915年他访问伯班克在圣巴巴拉的苗圃时,曾与福特讨论了假 如美国参加欧战,橡胶供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大战过后,福特将底特律的福特汽车工厂大事扩充,并邀请爱迪生前往参观。那时福特 对爱迪生说:“制造汽车的器材,全都可在美国国内生产,只有橡胶需要输入。今后汽车一 天天增加,替代美国人的双脚的日子,就在眼前,可是制造轮胎的橡胶,却非得从外国进口 不可,这对美国确是一个大问题。”几年以后,福特就建议爱迪生着手研究这一问题。 爱迪生接受了福特的建议,于1927年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爱迪生用福特和费 厄斯通投资的9万美元在迈尔斯堡买了橡胶种植园地,并建起了一座新的实验室。虽然战争 停止了,但战争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除。由于担心战争会给美国的橡胶供应造成困难,爱迪 生对橡胶生产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写道:“不要以为再也不会爆发战争了,尽管我们可能在 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战争威胁,但或迟或早欧洲各国会联合起来向美国发动进攻。这时他们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断我们的橡胶供应。” 爱迪生心想:“橡胶树以外的植物,没有办法生产同性质的东西吗?橡树需要经过那么 些年,才能采到橡胶,如果像杂草那样,每年都能采到同性质的东西,那就好办了。”他认 为,首先应将北美和南美的植物收集起来,依次采取树液进行研究。 于是,他将迈尔斯堡的植物学家们派往世界各地去寻找可以提取胶乳的植物。为了满足

世界上第一个牙膏是谁发明的?大神们帮帮忙

最早的牙膏是古埃及人发明的 洁齿品的使用可追溯到2000-2500年前,希腊人、罗马人、希伯莱人及佛教徒的早期著作中都有使用洁牙剂的记载,早期的洁齿品主要是白垩土、动物骨粉、浮石甚至铜绿,直到十九世纪还在使用牛骨粉和乌贼骨粉制成牙粉。用食盐刷牙和盐水漱口至今也还存在。而我国唐朝时期即已有中草药健齿、洁齿的验方。十八世纪英国开始工业化生产牙粉,牙粉才作为一种商品。1840年法国人发明了金属软管,为一些日常用品提供了合适的包装,这导致了一些商品形态的改革。1893年维也纳人塞格发明了牙膏并将牙膏装入软管中,从此牙膏开始大量发展并逐渐取代牙粉。 牙膏是在牙粉的基础上改进形成的,早期的牙粉主要用碳酸钙作为磨擦剂、以肥皂为表面活性剂。上世纪四十年代起,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牙膏工业也得到很大的改进,一方面是新的磨擦剂、保湿剂、增稠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应用,使牙膏产品质量不断升级换代;另一方面,牙膏还从普通的洁齿功能发展为添加药物成为防治牙病的口腔卫生用品,最突出的是加氟牙膏,使龋齿病发病率大大减少。1945年,美国在以焦磷酸钙为磨擦剂、焦磷酸锡为稳定剂的牙膏中添加氟化亚锡,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加氟牙膏。 凡是使用过筷子者,不论华人或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可是它是何人发明?何时创造诞生?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堂堂中华古国,都找不到记载这一对人类文明做出伟大贡献的点滴文字资料,也许是我们的先民当时缺少文字,或是记录筷子的书籍佚失殆尽?总之,回答这个悬案的只有“史无记载”4个字。当然,研究筷箸文化,也不是找不到任何旁证材料。 筷子的起源 1姜子牙与筷子 这一传说流传于四川等地,说的是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干,所以十分穷困。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 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说:“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确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他疼得“阿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了试鸟,他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姜子牙知道这是一只神鸟,于是装着赶鸟一直追出门去,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于是将两根丝竹伸进碗中夹肉,突然看见丝竹咝咝地冒出一股股青烟。姜子牙假装不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毒?”说着,姜子牙夹起肉就向老婆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姜子牙明白这丝竹是神鸟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验出来,从此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此事传出后,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这个传说显然是崇拜姜子牙的产物,与史料记载也不符。殷纣王时代已出现了象牙筷,姜子牙和殷纣王是同时代的人,既然纣王已经用上象牙筷,那姜子牙的丝竹筷也就谈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了。不过有一点却是真实的,那就是商代南方以竹为筷。 2妲已与筷子 这个传说流传于江苏一带。说的是商纣正喜怒无常,吃饭时不是说鱼肉不鲜,就是说鸡汤太烫,有时又说菜肴冰凉不能入口。结果,很多厨师成了他的刀下之鬼。宠妃妲已也知道他难以侍奉,所以每次摆酒设宴,她都要事先尝一尝,免得纣王咸淡不可口又要发怒。有一次,妲已尝到有几碗佳肴太烫,可是调换己来不及了,因为纣王已来到餐桌前。妲已为讨得纣王的欢心,急中生智,忙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莱夹起来,吹了又吹,等菜凉了一些再送入纣王口中。纣王是荒* 之徒,他认为由妲已夹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天天要妲已如此。妲已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长玉簪夹菜,这就是玉筷的雏形。以后这种夹菜的方式传到了民间,便产生了筷子。 这则传说,不像第一个传说充满着神话色彩,而比较贴近生活,有某些现实意义,但依然富于传奇性,也与史实不符。考古学家在安阳侯家庄1005号殷商墓中发掘出的钢箸(筷),经考证其年代早于殷纣末期的纣王时代,显然,筷子既不是纣王发明,也非妲已创造,应是更早的产物。 3大禹与筷子 这个传说流传于东北地区。说的是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后,发誓要为民清除洪水之患,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日日夜夜和凶水恶浪搏斗,别说休息,就是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 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等肉锅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他要赶在洪峰前面而治水,所以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吃了起来。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这样可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如此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夹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 虽然“传说”主要是通过某种历史素材来表现人民郡众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看法和感情,而不是严格地再现历史事件本身,但大禹在治水中偶然产生使用筷箸的最初过程,使当今的人们相信这是真实的情形。它比姜子牙和妲已制筷传说显得更纯朴和具有真实感,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促成筷子诞生,最主要的契机应是熟食烫手。上古时代,因无金属器具,再因兽骨较短、极脆、加工不易,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正因如此,小棍、细竹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逐渐出现。这是人类在特殊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规律。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研究.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即使经过4000余年的发展,其原始性依然无法改变。 当然,任何传说总是经过历代人民的取吉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甚至幻想加工而成的,大禹创筷也不例外。它是将数千年百姓逐渐摸索到的制筷过程,集中到大禹这一典型人物身上。其实,筷箸的诞生,应是先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非某一人的功劳。不过,筷子可能起源于禹王时代,经过数百年甚至于年的措索和普及,到商代成了和匕共同使用的餐具。

第一部手机是谁发明的?大神们帮帮忙

世界上第一部手机的发明,发明者马丁库帕。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马丁·库帕今年已经74岁了,他在摩托罗拉工作了29年后,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通讯技术研究公司。目前,他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丁·库帕当时的想法,就是想让媒体知道无线通讯——特别是小小的移动通讯手机——是非常有价值的。另外,他还希望能激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兴趣,在摩托罗拉同AT&T(AT&T也是美国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竞争中,能支持前者。 其实,再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才开始对这种技术感兴趣起来。当时,AT&T出租一种体积很大的移动无线电话,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车上。AT&T的设想是,将来能研制一种移动电话,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车上的无线电设备来加以沟通。库帕认为,这种电话太大太重,根本无法移动让人带着走。于是,摩托罗拉就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规定移动通讯设备的功率,只应该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过三瓦。事实上,今天大多数手机的无线电功率,最大只有500毫瓦。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电话”。 参考百度

记得采纳啊

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是哪个品牌的呢大神们帮帮忙

手机现在每个城市人都会有,可是有谁知道: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是哪个品牌的呢

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歌曲的是谁大神们帮帮忙

牙痛的人

求采纳

第一部电脑是谁发明的?大神们帮帮忙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

希望采纳

“世界上第一部传真机是谁发明的?什吗时间?哪国人?”

法国人

传真机的发明者--爱德华·贝兰

19世纪,继电报发明之后,许多科学家都开始致力于用电报传送摄影的研究,但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果。这时,正在法国摄影协会大楼地下室里工作的爱德华·贝兰,也专心致志地投入了这项研究。

位于巴黎的法国摄影协会大楼是巴黎-里昂-波尔多-巴黎电信线路的起始点和终点,这为贝兰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一面潜心研究,一面争取得到电报局的允许,在夜间利用这条通信线路做实验。经过三年时间废寝忘食的研究和试验,他终于在 1907年 11月 8日,在众目腰陵之下公开了他的研究成果,表演了图像传真。这次表演的成功,宣告了传真电报的诞生。

爱德华·贝兰并不满足于自己已取得的初步成功,继续他在传真机方面的研究。1913年,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用于新闻采访的手提式传真机。1914年,法国的一家报纸首次刊登了通过传真机传送的新闻照片。

爱德华·贝兰,1876年3月5日出生于法国。他自幼聪慧敏捷,6岁时便仿制了一个有活塞和传动杆的火车头,19岁时因制造“秘密照相机”而引起了警方的兴趣。大约在他50岁左右,他还来过中国,研究方块汉字的特点,并帮助建立北京沈阳的传真通信。1963年,他以87岁的高龄谢世。而他对于传真以至电视等新技术所作出的贡献,却永留人间。

世界上第一部电唱机是谁发明的?什吗时间?哪国人?

1857年 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发明了的声波振记器,这是最早的原始录音机,是留声机的鼻祖。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可以将声波变换成金属针的震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筒形腊管的锡箔上。当针再一次沿着刻录的轨迹行进时,便可以重新发出留下的声音。这个装置录下爱迪生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玛丽抱着羊羔,羊羔的毛象雪一样白”。总共8秒钟的声音成为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 1878年 爱迪生成立制造留声机的公司,生产商业性的锡箔唱筒。这是世界第一代声音载体和第一台商品留声机。 1885年 美国发明家奇切斯特·贝尔和查尔斯·吞特发明了gramophone(留声机),采用一种涂有蜡层的圆形卡纸板来录音的装置。 1887年 旅美德国人伯利纳(Emil·Berliner)获得了一项留声机的专利,研制成功了圆片形唱片(也称蝶形唱片)和平面式留声机。 1888年 伯利纳制作的世界第一张蝶形唱片和留声机在美国费城展出。 1891年 伯利纳研制成功以虫胶为原料的唱片,发明了制作唱片的方法。 1895年 爱迪生成立国家留声机公司(National Phonograph Company),生产、销售用发条驱动的留声机。 1898年 伯利纳在伦敦成立英国留声机公司,并将工厂设在德国汉诺威。 1898年 丹麦工程师普尔森发明了可以实际应用的磁性录音机(钢丝录音机)。 1912年 圆筒式录音被淘汰。 1924年 马克斯菲尔德和哈里森设计成功了电气唱片刻纹头,贝尔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电气录音,录音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1925年 世界上第一架电唱机诞生。 1931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试制成功331/3转/分的密纹唱片(Long Play,简称LP)。 1945年 英国台卡公司用预加重的方法扩展高频录音范围,录制了78转/分的粗纹唱片(StandardPlay,简称SP)。 1948年 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331/3转/分的新一代的密纹唱片(Microgroove),成为唱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而RCA也推出自己的另一套系统——45转的EP(Extended Play)与之抗衡。 1935年 德国柏林的通用电气公司研制成功使用塑料磁带的磁带录音机。 1963年 荷兰生产音频盒式磁带。唱片的黄金年代渐渐流逝。

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汽车的人是谁?大神们帮帮忙

卡尔·本茨世界第一辆内燃机驱动三轮汽车的发明人,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被誉为“汽车之父”。 1844年11月25日,本茨生于德国一个工程师之家,童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供养他接受良好的教育。从中学时代开始,本茨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系统地学习机械构造,机械原理,发动机制造,机械制造,经济核算等课程,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860-1870年,他曾经在多家企业任职,当过制图员,设计师和工厂主管。1871年与他人合作建立一家公司,并于1879年开发成功二冲程发动机。随后,他又获得若干项相关专利,如发动机调速系统、电池点火系统等。1882年公司转为股份制公司,由于研究工作受阻,1883年本茨离开该公司。 1883年,本茨与另两位合作者建立了奔驰公司莱茵燃发动机工厂(Benz&CoRheinsche Ga otoren Fabrik),开始生产工业用二冲程发动机, 同时向其他企业出售燃气发动机许可证。公司的稳定运转和稳定的资金支持,使本茨有中够的精力投入汽车发动机的研发,也使他的明汽车的路线与戴姆勒的完全不同。戴姆勒是把自己生产的发动机装在现成的普通四轮马车上,而本茨则致力于从四冲程汽油机到适宜搭载发动机的车辆整体性能开发。1886年1月29日,本茨开发的三轮四冲程发动机汽车获得发明专利书,同年7月3日该车对外公开展示。 1890年,奔驰公司为德国第二大发动机制造高,1893年奔驰汽车以枢轴转向代替了拉杆转向,1896年本茨发明了对置式发动机,这是今天水平对置活塞式发动机的前身。1899年奔驰公司股份化,更名为“Ben&Cie”。 在发明汽车的过程中,卡尔·本茨的勇气令人十分钦佩。首先,他甘心清苦,埋头于自己的发明工作。其次,他果敢地摒充了在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的蒸气机而选用了并不被人看好的内燃机作动力,反映了他在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再次,他既能开发生产反映汽车技术最高水平的高档车,又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普能车,为公司赢得可观的利润,说明他既有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又有企业家的经营技巧。

姜子牙一生共娶了2个老婆,分别为马氏和申姜。

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姜子牙与妻子的故事:

早些时候只知道钓鱼,家里贫困,其妻马氏嫌弃姜尚,欲图离去,姜子牙劝她说:“我有朝一日会得到荣华富贵,你可别这样做。”马氏不听劝告,离开了姜尚。

后来姜子牙帮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马氏见其地位、财富都很好于是想和姜子牙破镜重圆,但姜子牙早已经看穿了马氏的为人,就将一壶水泼在地上让马氏去捡回来,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子牙于是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