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大一新生开学,许多家长选择送孩子到学校,需要注意的其实挺多的,需要注意下面这些:大一刚开学,新生报到在学校会有各个学院的接待指引,可以先去自己报考学院领取相关的手册,去学校临时设置的财务场地缴纳学费、住宿费、和其他相关费用,但是
大一新生开学,许多家长选择送孩子到学校,需要注意的其实挺多的,需要注意下面这些:大一刚开学,新生报到在学校会有各个学院的接待指引,可以先去自己报考学院领取相关的手册,去学校临时设置的财务场地缴纳学费、住宿费、和其他相关费用,但是记住交费后要索要收据之类的,拿着报到证去学院报到,学院有人接待并告诉你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应该自己去报到处报到并领取饭卡、学生卡、银行卡和校服之类的。
家长选择送孩子上学的话,应该注意学生与新同学的关系,要嘱咐孩子正确处理室友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学会包容,在宿舍应该保持个人卫生清洁,提升自身的素质,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例如:各种社团活动、还有学习活动。这些都需要家长去嘱咐,因为刚上大学的学生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还不能完全负责,所以要把一切可能出现的东西都交代,让孩子注意。
最重要的是给孩子生活费上不能一再节省,目前信息高度发达,已知有好多学生因为生活费不够走上了不归路,开始了各自网贷生活,一入网贷深似海,很难出来,利滚利会压 的学生乃至相关家庭缓不过来。 所以在给够学生生活费的前提下也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能一味的消费,要节制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销,大一是刚步入大学生涯的开始,我们要在刚开始就纠正孩子的不正当思想,避免以后出问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要把所知道的都交代给孩子帮助孩子选择。
送孩子去外地上学家长的心情说说内容推荐如下:
1、今天送孩子去外地上学,心中满是舍不得,希望孩子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学有所成。
2、送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别样的爱,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信、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3、孩子去外地上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一种锻炼和挑战,希望孩子能够勇敢面对,不断成长。
4、送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放手的爱,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主,迎接新的生活和学习。
5、孩子去外地上学,是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时刻,希望孩子能够把握机会,追求梦想,不断进步。
6、送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希望孩子能够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7、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磨砺和成长,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成为更好的自己。
8、送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信任和期望,希望孩子能够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成为优秀的人。
9、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挑战和机遇,希望孩子能够勇敢面对,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美好的未来。
10、送孩子去外地上学,是一种爱和责任,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信、勇敢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1,大学生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四年时间一晃而过,无论你做什么,希望你都能珍惜时光,不要虚度。
2,你在大学所学知识和锻炼的能力,是你日后生存和发展之根本,希望你能深刻认识到,无论学习还是其他都在争做得最好,切勿再蹈高中故辙,否则日后后悔都来不及。
3,不取得研究生学历,在北京很难生存发展下去,英语是关键、核心,希望你能牢记并付诸行动。
4,实现梦想须持久拼搏,只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北京联合大学于丹同学就是最好的榜样,相信你能成为同龄人中之骄子!让所有关心你的亲人们为你骄傲和自豪!
5,在京虽有家人关照,但你更须自立、自强、自尊,要有志气、骨气,用你的行为确立你的形象和位置!最后,希望你把此短信长久保留,时时提醒自己。
3家长给孩子的简短寄语
儿子,爸爸想对你说,你现在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要独立生活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爸爸希望你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做一个有责任感,有能力,坚强坚韧,勇敢自信的男子汉。
儿子,爸爸想对你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一个是身体健康,一个是心理健康。体之发肤,受之父母,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珍惜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后悔莫及。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交通安全,生活安全、饮食安全、交友安全,经济安全……。你一定要坚持锻炼身体,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厦门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及人文环境和北方有很大的差别,你要逐步调整好自己,调整好心态,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用你的智慧、胆识和自信更好的战胜生活和环境带来的不便。爸爸妈妈永远相信你——你能行!
儿子,爸爸想对你说,一定记住,学习是永远也不能忽视的事情。永远也不要忘记学习,学习要伴随你一生。通过学习,你可以了解很多知识;通过学习,你可以掌握你想拥有的能力;通过学习,你能够拥有自立于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的力量。
儿子,爸爸想对你说,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能让你更聪明,读书能让你更渊博,读书能让你更清醒,读书能让你更理智。虽然书中没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但是,书中的世界的确很精彩。
儿子,爸爸想对你说,凡事不要太强求,凡事要学会变通、学会宽容。社会很复杂,人生很难懂。有时候,需要一颗简单的心,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破、说破,让快乐多一点,痛苦少一点;儿子,不要害怕痛苦与挫折,不要畏惧艰难与坎坷。人生就是这样的,不要抱怨,要学会感恩,要学会逆向思维,心里要阳光一点,不要让自己的心房太阴暗潮湿,那样很容易发霉长毛,让你的心腐烂。学着积极点乐观点,让阳光多多照射进你的心灵。那样,你的生活就会温暖许多。
送儿子上大学,临走时的感言:
1、儿子上大学走了,曾经无数次幻想着送儿子上大学的地方,场景,但这一天真的来临了,却因为脚受伤没去了,生活真的是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有点遗憾!祝福亲爱的儿子大学生活愉快,学有所成!
2、送儿子上大学,回到家里,我实在忍不住大哭一场。六年的陪读,已经不是言语能表达的不舍,可是在人前,我一定要坚强。
3、昨天送儿子上大学,回来满满的失落,从这一刻起他自己就要独立生活,丰满羽翼自己飞翔了!你的加油站很多,随时随地都可以加油!
4、今天送儿子上大学,一大家子人顺道去西安玩一下,心情美哒哒……可是竟然通知我们航班取消,昌北机场全面停飞!真是“百年难遇”的事情被我们遇上。
5、送儿子报道,记录一下。他爸爸说,他觉得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天。我说,儿子上大学的时候你都没送。
第一天上幼儿园,对于宝宝和妈妈来说都是人生又一段重要行程的起点,心理上或多或少会发生潜在位移。能否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了解小朋友们的社交圈,是 宝宝面临的挑战 ;能否尽快接受与孩子每天8小时的小别离,坚信孩子“一定可以”,是 妈妈必经的考验。
一提及送孩子上幼儿园,特别是第一次,第一天,我们能够想象到的一句歌词是什么?
“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
通常是,孩子抱着妈妈哭,妈妈别过脸去偷偷哭。
对我和儿子来说,也正在经历着这样的考验。前天,刚刚去幼儿园开完家长会,听老师讲到每年开学一天在幼儿园门口的众生相,我就忍俊不止。尤其听说居然有家长爬到教学楼后面的树上,瞭望孩子,然后发现孩子还在哭,就自己忍不住蹲在垃圾桶上嚎啕。
事未到临近,真的没有办法体会到这样的感情。
今天,也是我送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昨晚,9点哄孩子入睡,把自己也顺便哄着了,然后整个梦中都是天天为儿子弹唱的英文儿歌。
半夜12点多醒了,然后再难以入眠,只好看书,直至天亮,到了七点多给孩子准备早餐,然后叫孩子起床,心中反复默念想要嘱咐孩子的那些话。
突然感觉自己也焦虑了,好在没跟孩子表现出来,一路上他非常轻松愉悦。
因为我一直都在兴奋地和他讲:我们要去幼儿园了,幼儿园里有很多很多你很熟悉的好朋友(之前已经上了半年亲子班),还有特别特别喜欢你的老师,还有好多好多你喜欢的玩具和好吃的东西。
一路上,他也一样愉快地回应我:嗯嗯嗯。
到了幼儿园门口,我停车靠边,郑重地对儿子说:
这妈当得也没谁了,这会儿了还不忘英文启蒙,因为和儿子一起看小猪佩奇的《George's First Day at Playgroup》,猪爸爸送佩奇和乔治的路上也是有此担忧和嘱咐的。所以我移花接木了一下。
儿子还是懂我的意思的,一个劲儿地点头,跟着我一起唱最熟悉的童谣,情绪还真是不错。说实话,
和他一起唱歌,是我掩饰自己略紧张心情的最佳方式,
也算是给自己和儿子打打气,加把油吧。
到了教学楼门口,各种依依不舍,挥泪告别,儿子先是兴奋地说:好多人啊!
我们排队等着老师接应,在这个等待过程中, 小家伙似乎看懂了小朋友们的眼泪,情绪逐渐低落下来 ,眉头紧锁,有点不开心了。
轮到我们了,保育老师向儿子张开了双臂,微笑着想要从我怀里接过孩子。儿子把头扭过去,冷冷地:哼!
后面还有很多小朋友等着,来不及安慰,儿子已然被老师抱走了,看着儿子趴在老师肩膀上哇哇地大哭。我似乎还没有回过神来,我还没来得及跟儿子说声再见。
一旁儿子同学的家长,拉着我赶紧离开:没事没事,上去就好了。
没有反应过来,也 来不及心酸 ,这就是我目送儿子渐行渐远的心理感受。
回到家,空荡荡,到处是儿子的玩具,我却突然感觉心里空落落无事可做。平时从来不沾手家务的我,开始扫地擦地收拾家,仿佛这样可以消磨时间,慰藉自己和儿子短暂别离的伤感。
再一抬眼,已经11:13,居然时间过得也不算太慢。我飞车到幼儿园门口,一路小跑到教学楼门口,已是宝宝班最末尾的一个家长,原来我并不是最积极的。接到儿子一把抱住,看到他的小眼毛湿哒哒的。我赶忙问儿子:中午吃饭了没有?
问问孩子吃过什么,玩过什么,喜欢哪个小朋友,小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对于孩子来说是对幼儿园生活的回顾,也是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
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朋友的集体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至少在幼儿园可以跟老师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和小朋友起了小摩擦也可以跟老师和家长讲清楚,对自己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保护伞。
比如说,今天我就问出来,儿子因为玩具和洗手,与小朋友起了小冲突。他很清晰地表达:我打了嘟嘟,因为他不让我洗洗手。我在玩车车和树屋,他也要玩,我不让他玩。
后来跟老师核实,确有此事,分毫不差。的确在这两个活动环节,他和一个叫嘟嘟的小朋友起了小冲突。
对于这件事,我心里是欣慰儿子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但是 从行为上讲,我需要引导他和小朋友更友好更和谐。
这就是terrible two的心理过程。 孩子并不懂什么是公共的,什么是私有的,他只知道他正在玩的就是属于他的 ,如果想要他学会分享,首先就要顺从他, 承认玩具的确是属于他的,然后再引导他学会分享。
想想看,哪怕是成年人也会有那么一小段很轴很拧的时候,需要认可型的心理疏导,对吗?
孩子更是如此。
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作为家长,我认为, 不应该太在意,也不应该小觑。
首先 告诉孩子,人体的哪些部位是坚决不可以触碰的,是有危险的 ,无论自己还是别人,都不可以随便触碰。这样,即便孩子们发生冲突,也不至于危及生命。
其次, 反复强调动手打人是坚决不可以的 ,这样就是a bad boy,老师和小朋友们都不会再喜欢你了,因为你伤害了他们。
这些都需要家长的 碎碎念 ,一两遍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只有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有正确的梳理,对孩子的行为有正确的指引 ,孩子才能够在初涉集体生活后,体尝到从未有过的愉悦,才能爱上幼儿园,爱上老师和小伙伴们!
再就是,最重要的一点, 相信孩子们,一定可以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