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妈妈单人能带一堆娃,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孩子 0 48

外国妈妈单人能带一堆娃,她是怎么做到的呢?,第1张

外国妈妈单人能带一堆娃,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导读:现在养育一个孩子,不仅经济成本高,人力成本也高。国内一般情况是,一个孩子由一家人照顾着、宠着,还要不断往里投钱。然而即便是如此,还是觉得养孩子累得不行,一家人忙不过来,很多甚至因育儿理念不同经常爆发家庭大战。与这种常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

现在养育一个孩子,不仅经济成本高,人力成本也高。国内一般情况是,一个孩子由一家人照顾着、宠着,还要不断往里投钱。然而即便是如此,还是觉得养孩子累得不行,一家人忙不过来,很多甚至因育儿理念不同经常爆发家庭大战。

与这种常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时候看到**电视里,国外的妈妈一个人拉扯好大一群孩子还轻松写意!好羡慕啊!回想起自己带一个娃就已经够手忙脚乱的了,到底是为什么啊!国外的妈妈们带娃的画风是这样的:一个人带一窝孩子毫无压力,出门常常推着好几个。

外国妈妈单人能带一堆娃的育儿方法有几点:

1、体格好

欧美女性大多比亚洲女性强壮,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也非常注重锻炼,饮食高热量,因此养成了强健体魄,自然精神就比较充足。

2、不过度限制孩子

国外的妈妈不会过度限制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妈妈仅对有安全隐患的事情加以预防控制,让孩子自然地产生好奇感以及个人的兴趣点,并发酵成孩子的爱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妈妈的压力。

3、培养独立性

外国家庭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需要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校服,起来自己叠好自己的床铺,收拾好玩具。于是,两个孩子也好,三个孩子也罢,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然而然就为妈妈节约了很多的时间。

4、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

一些国外的妈妈们也是在不停的摸索与改善育儿的方式,当第一个宝宝出生后,她们很多时候也是崩溃的!当宝宝一个接一个诞生来到家庭,她们逐步地按照之前的经验,打理好家里的每一个宝宝。变得更加从容淡定,于是让带宝宝也成为风淡云轻的一件小事!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不吃饭就饿着

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地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

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托比告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苏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托比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苏珊毫不心软。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无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我这才明白苏珊让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临睡前,我和苏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苏珊微笑着摇摇头,坚决地说:“不!”托比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苏珊温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况下,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每当看到托比埋头大口大口地吃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她像托比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买一个玩具……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

有一天,我们带托比去公园玩。很快,托比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厨房游戏。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忽然,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苏珊走上前,开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小锅,使劲敲到托比的头上,托比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苏珊问托比:“疼吗?下次还这样吗?”托比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托比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托比骑着小车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来。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苏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听说我来了,两人开车来探望我们。家里来了客人,托比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处转悠。苏珊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闻。最后,托比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托比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苏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给托比,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苏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贮藏室,关了禁闭。听到托比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来。托比的外婆却拦住我,说:“这是苏珊的事。”

过了一会儿,托比不哭了,他在贮藏室里大声喊:“妈妈,我错了。”苏珊站在门外,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我知道。”苏珊打开门,托比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着两行泪珠。他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着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了。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

后来,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时,提到这件事,托比的外公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里住了一周,准备回加利福尼亚了。临走前两天,托比的外公郑重地问女儿:“托比想要一辆玩具挖掘机,我可以买给他吗?”苏珊想了想,说:“你们这次来,已经送给他一双旱冰鞋作为礼物了,到圣诞节时,再买玩具挖掘机当礼物送给他吧!”

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么告诉小家伙的,后来我带托比去超市,他指着玩具挖掘机说:“外公说,圣诞节时,给我买这个当礼物。”语气里满是欣喜和期待。

虽然苏珊对托比如此严格,托比去却对妈妈爱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

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学习的地方。

亲爱的宝妈们,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挑战和欢乐,同时也需要我们精心的关爱和培育。在家庭教育的同时,家居环境的舒适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为您精选了一系列优质家纺产品,旨在为您的孩子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您可以访问我们的家纺官网 https://www87dhcom/jd2/,探索更多适合您家庭的优质家居用品。

  1怀孕时,期待过男孩女孩吗?

  外国妈妈:女孩。我更喜欢女孩。怀孕早期时,我还以为是男孩,但在第16周时做了检查,发现是女孩,我很高兴,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

  2怀孕饮食刻意摄取营养吗?

  外国妈妈:不刻意。只是每天服用孕妇专用的维生素,吃东西比以前小心一些了,我觉得这样就足够了。我很喜欢吃水果,特别是橘子,所以孕期吃了不少橘子,但并不是因为它有营养而吃的。

  3给孩子做“胎教”吗?

  外国妈妈:有过。我读过一些关于“胎教”文章,但我只拿听音乐当作“胎教”,觉得这就很好了。另外,怀孕时我还在澳洲参加了医院举办的一些讲座课程,学习如何在分娩时避免疼痛、如何呼吸等。

  4是自己带孩子,还是交给父母或者保姆?

  外国妈妈:自己带。那可是一份很美好的快乐,怎么能放弃呢?在澳洲,年轻的父母有了孩子几乎都是自己带的,不可能奢望得到老人太多的支持,不像在中国,孩子的祖父母都会来帮忙。我除了自己带孩子,还请了阿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让她帮忙。

  5是自己哺乳的吗?会因为担心身材走型拒绝喂养吗?

  外国妈妈: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不在乎自己身材走型。其实在当妈妈之前我也有过顾虑,可是等孩子一出生,看着她粉嫩的小脸,我就有一种感觉—为了孩子我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了。我觉得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任何食物不能比。

  6孩子多大抱出门的?

  外国妈妈:2周大时。越早越好。女儿2周大的时候就带她出去做检查了。每次我们带她出去,她都很高兴,而且食欲也增加了,睡眠质量也提高了,精神状态更好。我觉得越早越好,这可以让她长得更健壮。

  7多大给孩子吃辅食?

  外国妈妈:6个月。主要喂她鸡蛋黄和米糊,因为这些食物富含营养,对孩子发育有利。不过要把它们做成孩子易于吸收的糊状物才行。米糊不像我们平常喝的米粥那样有颗粒,而是要熬更长的时间,让米粒彻底变成糊状。这样虽然有点麻烦,但对孩子有好处。

  8孩子多大开始独自睡?

  外国妈妈:从生下来开始。一生下来我就把她放在自己独立的小床上了。我总是在她的床边,观察她的各种反应,并不防碍我照顾孩子。我们的传统就是这样,从孩子一出生就让她一个人睡,让她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空间,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很有好处。

  9有固定的陪孩子时间吗?

  外国妈妈:有。周末一定是属于孩子的。平时她父亲每天至少和她玩1小时,周末我们全部的时间都属于孩子。她父亲很忙的时候,会尽量把工作带回家做,这样我们就能够在一起了。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对待我们的。

  10会放心地让孩子在家里满地爬吗?哪怕有楼梯?

  外国妈妈:会。我会放心地让她在地上爬,这没有什么不安全的,还能让她得到充分的锻炼与自由,也熟悉家里的地形。但我不会让她离开我的视线范围。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也需要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选择合适的家纺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家纺产品旨在为您和您的孩子提供最佳的舒适体验。欢迎访问我们的家纺官网 https://www87dhcom/jd2/,挑选最适合您家庭的高品质家居用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美好的成长空间。

在安徽阜阳,卡车司机凌晨3点在路上遇见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站在马路中央找不到家,穿上花衣裳在公路上跑,在询问之下得知孩子是睡醒没有看见爷爷奶奶,于是就出门找,最终在司机的护送之下,小女孩才安全的回到了家,卡车司机李先生表示第一眼看到有没有多想,觉得小孩在大马路上非常的危险,而且夜里车跑的也比较快,孩子小别人也看不到,非常的不安全。

很多网友看到这个视频之后,纷纷给这个卡车司机点赞,在不少家庭里面,父母选择在外务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可是爷爷奶奶毕竟没有父母细心,所以就给孩子增加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家长最好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这样才更加的放心,卡车司机也非常的善良,虽然自己有事,但也把这个小女孩送到了家。

卡车司机的行为传递了更多的正能量,在我们生活之中,总有一些人在背后默默的付出,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援助之手,才让我们社会变得更加的和谐,这件事情也告诫我们其他的家长一定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有一些小孩非常的淘气,经常到处乱跑,很容易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拐走。

很多网友都觉得这个小女孩看起来非常的可怜,在找不到爷爷奶奶之后也非常的害怕,于是在外面到处寻找,作为大人应该给这些孩子传递更多的安全知识,在发现大人不见之后,不要胡乱的寻找,而是要待在家中,因为这样更加安全或者通过手机进行联系,驾驶员的行为也给大家树立了榜样,也希望我们在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前不久,在短视频里看到一则让我感触颇深的故事。

讲的是,一位妈妈骑着电动车去接自己的小孩放学回家,可是小孩却跟她的妈妈说:“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是开车接送,就你骑电动车?”

小孩的问题,虽然没有恶意,但多多少少会让身为父母的人,有些尴尬。

那么在这个时候,身为父母应该如何去回答这些“童言无忌”呢?

千万别跟孩子“哭穷”。

有些父母,一时间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回答,于是就简单粗暴的跟孩子说:

“爸妈上班很辛苦,挣钱不容易,你要体谅爸妈,不要老想着和同学比谁谁更有钱,而是应该去比学习成绩谁更好。”

这听上去真的很实际,也没什么毛病,但是孩子内心是极度脆弱和敏感的。

这“哭穷”式的回答,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会在孩子敏感的内心里,埋下自卑的种子,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也会所有影响。

比如变得话少和不自信。

对于孩子来说,物质上的贫乏,只是一时的,心理上的短缺,却是一辈子的。

我听过同样的问题,而有一位家长是这样回答的: “因为你将来值得更好的!”

短短数十字,却如此铿锵有力,让人无法反驳,这是我迄今为止听到过的最好的回答。

父母应该直面现实,坦诚地和孩子聊“贫富差距”。

为人父母,要做的就是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答案。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贫与富从来就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全部指标,能定义我们的就只有自己。

所以和孩子,在沟通交流时,完全没有必要去隐瞒自家的真实家庭条件,反而是父母越坦诚,孩子就会越坦然。

父母的态度,才是孩子正确面对差距的关键。

与其给孩子物质上的富足,不如给孩子精神上的丰盈。

父母所拥有的一切,不等于就是孩子所拥有的一切,这一点很重要,作为父母,应该及时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

只有通过自己创造,劳动所得,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要让孩子明白: 努力的人生才更有价值。

以上这些,全由一则父母与小孩之间对话的短视频,而引发的个人观点与思考。

End-

作者简介:罗sir,艺术与真理的追求者,爱生活,懂倾听。抖音@罗sir夜听,个人微信公众号:罗sir夜听(luosiryeting)。

我们没有遇到过这种事,一般骑车带孩子会问一下孩子有没有坐好,这位妈妈实在是太粗心了,女儿一定很郁闷。电动车接送孩子是很常见的事,因为电动车比较灵活,也不用考虑停车位的问题,所以成了很多人常用的交通工具,然而骑电动车送孩子却把孩子落下这种事却不常见。江苏一位妈妈准备骑车送女儿去上学,这位妈妈上车后似乎把后面的孩子忘记了。只见她骑上车就跑出去了,孩子看到后在后面一边追赶一边喊着妈妈。女子骑出一段距离后才发现孩子没上车,于是又返回去接孩子,女子称当时以为孩子上车了,戴着耳机也没有听到孩子喊自己,真是一位粗心的妈妈。

一、没有遇到过这种事。

我是没有遇到过这种事,身边的人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因为我每次骑车带孩子出去会问孩子有没有坐好,而且不会马上就启动车子,一定会再三确认。我想大部分妈妈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毕竟带孩子出去还是会想着孩子。

二、这位妈妈真是太粗心了。

这位妈妈也真是太粗心了,孩子有没有上车都不知道,而且没有确认孩子有没有上车的情况下就开车也是很危险的。好在没走多远就发现孩子没上车,当时又是白天,也没有出现其他意外情况,否则这位妈妈要后悔了。

三、女儿的心理阴影面积一定很大。

女孩当时一直在叫妈妈,妈妈却没要听到,女孩看着妈妈的车从眼前消失,心里一定觉得特别郁闷吧,她会不会觉得妈妈是故意的。也提醒其他家长,不管是骑车还是开车,都要确认孩子是否上车、下车,这是对孩子的安全负责,千万不能忽略了。

说起开车带娃回家,爸爸妈妈都会感觉到是件比较头疼的事情,主要是小孩子不老实,事情还比较多,还要分心分神的照顾孩子。其实,没有爸妈想的那么样的复杂,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切都会变的很顺利,孩子也会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