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狮子的生活习性:1、狮子通常群居生活,一个狮群约有8到30个成员,平均为17头。其中往往包含连续的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幼仔。2、狮群会尽量避免与其它狮群遭遇,雄狮通过咆哮和尿液气味标记领地。雄狮将尿液排在灌木丛、树丛或
狮子的生活习性:
1、狮子通常群居生活,一个狮群约有8到30个成员,平均为17头。其中往往包含连续的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幼仔。
2、狮群会尽量避免与其它狮群遭遇,雄狮通过咆哮和尿液气味标记领地。雄狮将尿液排在灌木丛、树丛或者地上,或者在经常行走的通道上留下这些刺激性气味的标记宣示它们的领地范围。
3、狮群中,雌狮们是主要的狩猎者。尽管狮子在奔跑的时速高达每小时六十多公里。
狮子的外型特征:
狮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雄狮有鬃毛,而雌狮没有。狮子拥有猫科动物中最大的头骨和肩高,雄兽普遍的要大于雌兽。雄兽的头体长一般在35-38厘米, 雌兽一般在28-32厘米。
亚洲狮体长16-25米,雄狮一般体重170-250千克,雌狮体重90-170千克。脖子上虽然也长有长长的鬃毛,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长毛,毛皮较其非洲近亲蓬松。亚洲狮的雄狮脖子的鬃毛较非洲狮少,背毛较厚、体毛丰满。幼狮有斑点,毛色以棕黄为主。雄狮及雌狮的腹部都有明显折叠的皮肤。
巴巴里狮子雄性体长235-28米,雌性体长235-25米,最大的达325米;尾长75厘米,体重270-300千克。是狮子中的第二大亚种。毛色发灰,皮毛长而蓬乱。雄狮的鬃毛遍及头颈、蔓延到后背膀和腹部。雌狮和幼狮的颈部、前腿后侧、腹部上也长有长毛。
扩展资料
狮子的物种特性:
狮子属群居性动物,单只狮子能很好的生存,例如塔母、柳瓦夫人等母狮和流浪公狮都是独自生活,但单只狮子无法抵御同类狮群,也不能占领有利地域。一个狮群通常由4-12个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以及1至2只雄狮组成。
狮群的大小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往往比较大,因为那里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狮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但大部分狮群维持15个成员左右,小一些的狮群也很常见。一个狮群成员之间并不会时刻待在一起,不过它们共享领地,相处比较融洽。
狮群狩猎成功率达到25%以上,单狮也能达到15%。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可能出击,不过夜间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风对狮捕食来说一般没多少影响,不过要是遇到大风天,它们可能就会更容易捕捉到动猎物,因为风吹草动制造的噪音会掩盖住这些雌性猎手靠近的声音。
这些雌狮们总是从四周悄然包围猎物,并逐步缩小包围圈,其中有些负责驱赶猎物,其他则等着伏击。这招很厉害,使得它们的成功率超过20%以上,但是根据食物密度来算,成功率远小于虎的10%。如果狩猎地比较容易藏身,它们更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饱了,能5、6天都不用捕食。
-狮子
-巴巴里狮子
-亚洲狮
一个狮群中雄狮的主要作用就是交配,保卫狮群;而雌狮作用是捕猎,生育抚养后代。
雄狮偶尔也会捕猎,但一般不会。一个狮群中正常情况下只有一只成年雄狮,他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狮群不受侵害,主要防御成群鬣狗和其他雄狮。而狮群里雌狮的数量确有数只或数十只,它们会集体捕猎以增加捕猎成功率。
用一句人性化的说法就是“各负其责,职责所在”
狮子的捕猎方式主要有两种:个体捕猎和群体捕猎。
对付小型猎物,狮子常常是单独捕猎。对付大型的猎物常常是群体捕猎。
捕猎特点:因为狮子是短跑高手,长跑逊色。所以基本上采取伏击战术。伏击的地点也是很有讲究。最佳的位置是水塘边,这是动物们最常出现的地方,酷热的非洲,水是珍贵必须的。如果一个狮群控制的领地拥有水源,那它们的生存环境就相当好了。
狮子的捕猎对象:狮子基本上什么都吃,但是常捕食的动物不多。主要包括斑马、长颈鹿、羚羊、羚牛、角马等等。
狮子在短距离内奔跑的速度虽说可达每小时80公里,但是在捕食中很少有采取长途奔袭的,通常是选择食草动物的必经之地,悄悄地埋伏在附近的草丛中,或者借助野草的掩护慢慢地接近食草动物,再就是雌狮先埋伏下来,然后由雄狮将猎物赶进埋伏圈,当猎物走到有效攻击范围之内时,它们就大吼一声,猛地扑过去,趁那些可怜的家伙正在发呆的瞬间,前爪抱住脖子,张开大口撕咬,据说狮子一口可以把角马的脖子咬断。如果被捕食的对象比较镇静,毫不犹豫地逃开,那么狮子一扑不中,很少有再扑第二次的。对付比较大的动物往往是三五头大狮子一同攻击,被包围的猎物很少有能逃脱的。过去人们认为雄狮是狮群中的“家长”,捕食只是雌狮们的事,当雌狮捕到食物后,用吼叫通知雄狮来享用。现在科学考察证明,狮群中的首领是一只地位比较高的雌狮。这只雌狮掌握着群内成员去留的权利。在捕猎中,雄狮不但参加,而且是身先士卒。不过“百兽之王”中也有懦夫和投机者,少数狮子在狮群与比较大的猎物厮杀或者与别的狮群争夺地盘时,往往在一旁观看,当胜负比较明朗时再加入,也有胆小的总是躲在后头根本不参加。对于“懦夫”,有的狮群能够容忍,有的则被母狮驱出狮群,成为不受欢迎的流浪汉。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从狮群的构成说起。狮子是猫科动物之中,少有的群居类生物,和普通人对于狮群的看法不同的是,雄狮在狮群之中只是一个过客,狮群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以雌狮为基础构成的一个母系社会的族群。
在狮群之中,其血缘与血统与一般人类的计算方式正好相反,这是一个母系的体系,在狮群之中,所有的母狮都存在着血缘关系。而雄狮如果是幼狮,长到一定大小之后就会离开狮群,而如果是雌狮则会一直留在狮群之中。
所以在狮群之中,作为狮王的雄狮在任何时间都会面对来自狮群以外其他雄狮的挑战。失败的雄狮会被赶离狮群,而雌狮在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参与到雄狮的狮王争霸之中,而获胜的雄狮也是为了交配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它们可能会做出杀死前一代狮王幼狮的举动,但并不会针对雌狮。所以雌狮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一直在狮群之中生活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血缘关系的雌狮是一个家庭,而新的狮王将成为它们的丈夫,幼狮的父亲,这就是狮群,但如果是有外来的雌狮,则会受到整个狮群的排斥。
狮群是拥有领地的,非本狮群的狮子,进入到这个狮群的领地之中,那就是侵入了这个狮群的国度。这样的入侵者,便是狮群的敌人,如果入侵者是雄狮,又不会选择退却的话,那么他的做法就是对狮群狮王的挑战,战斗之后胜利者会成为新的狮王。
而如果是雌狮,也就是说如果是雌狮想要前往新的狮群生活的话,那么它们首先会被当成入侵领地的其他狮群的狮子。对于雄狮来说,是不在乎狮群之中是不是多了一只雌狮的,但对于雌狮来说,这只没有血缘关系的雌狮就会成为领地的入侵者,从而遭到所有雌狮的排斥,很难在狮群之中生存下去。雌狮几乎不会去新的狮群的原因,在于没有血缘关系的它们很难被新的狮群所接纳。
每一头雄狮的生命历程都是一部史诗
狮子是陆地上最顶级的食肉动物之一,除了人类几乎没有动物能够威胁到成年的狮子。但这不表明狮子就是最成功的动物,其实如果算起死亡率,狮子甚至要超过草食动物。
尤其是雄性狮子,从它们一出生开始,就要不断经历生死的考验,整个成长就是一个漫长的冒险旅程。
首先,它们在年幼的时候要尽力避免被号称非洲二哥的鬣狗杀害。在非洲,狮子和鬣狗有着天然的不可调和矛盾,只要有机会,鬣狗就会趁机杀死还在幼年的小狮子,以减少和自己的竞争。
除了面对竞争者的威胁,它们还要躲避草食动物的报复,几乎每一个草食动物家族都和狮群有着血海深仇,一些家族会找机会报复狮群。比如非洲野牛,在被攻击后,它们时常追寻狮子的踪迹去猎杀幼狮。在野牛面前,幼狮几乎没有反抗的能力,甚至连逃跑都来不及。
在狮群的内部,小狮子也很危险,狮群里,几乎每一头幼狮都是现任狮王的子女,那么当老狮子王被新来者打败时,这些幼狮即便想认后爸爸也是没有机会的。新王会杀死所有的幼狮,以绝后患,而幼狮的母亲只能在旁边看着,无能为力,它必须无条件效忠新王,这比外来的威胁还要可怕和残忍。
如果侥幸,幼狮安然无恙的度过了童年并且没有被持续不断的危险搞的心理崩溃。长大的雌狮会和狮群一起学习捕猎,而雄狮则被赶出狮群,在一个狮群中,狮子王是不允许有任何能够威胁到自己的存在,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此时,失去了组织的雄狮,在大草原上生活是非常危险的,首先面临的是食物来源的困难,一只健康状态的狮群捕猎的成功率是大约1/8,单独的狮子捕猎成功率就更低了。所以,兄弟之间就会联合起来组成联盟,如誉满全球的坏男孩联盟。
即便是如此,大多数的狮子也会在离开狮群不久后死去,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所以,在非洲,雄性通常比雌性少得多。
在经过艰苦的考验后,幸存者则会变得异常强大,它们开始向狮群的老王发起挑战,成功的战利品就是整个狮群的效忠,从此以后过上衣食无忧,妻妾成群的生活。
失败者,流浪在大草原上,慢慢凋零。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