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3岁小孩到底该不该送去幼儿园?2、该不该送孩子去寄宿学校?3、2岁左右的宝宝,究竟要不要送去幼儿园托班4、到底该不该送孩子上兴趣班?5、父母究竟应不应该在幼儿园开学的时候送孩子上幼儿园?6、家长们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出国留学7、家里经济并
- 1、3岁小孩到底该不该送去幼儿园?
- 2、该不该送孩子去寄宿学校?
- 3、2岁左右的宝宝,究竟要不要送去幼儿园托班
- 4、到底该不该送孩子上兴趣班?
- 5、父母究竟应不应该在幼儿园开学的时候送孩子上幼儿园?
- 6、家长们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出国留学
- 7、家里经济并不宽裕,有必要送孩子去补习班吗?
3岁的孩子,上幼儿园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呀。当然住过家里有老人帮忙看孩子的话,也是可以不用送的,可以再大一点或者第二年再去送幼儿园。
但是呢,这个幼儿园是必须要上的,因为孩子在学校可以学到我们家长所不能教给孩子的许多知识,毕竟育儿老师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的,我们家长给孩子更多的是安全感和对社会的认知感,但是呢,老师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学更多的知识。而且呢,学校也是锻炼孩子集体和合作意识的一个场所。
也许做为家长,你担心孩子在学校会吃不好,睡不好或者是不能及时喝水等等,但是,妈妈们,这些都是孩子所必须要面对和适应的,因为孩子终归是要长大,是要步入社会的,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的身边,我们更多的是要相信老师和学校,相信他们一定会把孩子培养好的。
我家宝宝在上学的时候,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因为宝宝是在9月1之后的,那时候,这个时间还是个分界线,我们是考虑宝宝小,所以让孩子晚上了一年幼儿园,也就是3岁半的时候上的,确实就是比较省事的那种,老师说各方面都会比较独立等等。但是也有不到3岁的孩子就送幼儿园了,而且呢,一呆就是一天,那肯定宝宝小,各方面不适应的,所以呢,哭闹也是常有发生的事情。
我感觉是,3岁的孩子正好是这个临界线,如果宝宝适应性或者在家能够独立穿衣,吃饭的话,那么就可以放心的送孩子去幼儿园,如果宝宝对你的依赖性比较强,也就是说还处于家长喂养的阶段,那就建议家长先让孩子在家适应独立,晚一年在上幼儿园。
零 导读
现在寄宿越来越低龄化,从小学就有提供寄宿,有些家庭,特别是父母很忙,没有更多时间接送孩子,等孩子到了入学年龄,究竟要不要寄宿,成为很多家长考虑的问题。
寄宿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到底好不好?该不该让孩子去读寄宿学校呢?
今天整理了一些寄宿的优缺点和一些家长的看法,看看寄宿到底适合怎么样的孩子。
壹 寄宿制的优点#1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寄宿制学校教育最大的特色是,培养孩子尽早的独立,融入社会,融入集体的适应能力。
离开父母,孩子的自理能力往往会直线上升。特别是有老师引导,身边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下,孩子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会有明显提高。
#2 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
在寄宿的过程中,同一宿舍的同学因为有更多的私下相处时间,熟悉彼此后,会成为“朋友”。他们选择与自己合得来的同学交往,有共同的话题,有他们彼此认可的趣事,及有他们自己设定的互相评价方式,甚至会形成以寝室为单位的小圈子。
#3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寄宿制对孩子来说最大的影响是生活作息规律化。在学校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孩子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作息习惯。
贰 寄宿制的缺点#1 家庭关系容易缺位
由于和孩子的接触时间大幅度减少,想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没什么想说的。孩子很难体会到家庭带来的温暖。
#2 容易对人缺乏信任
寄宿生往往在周末才能和家长见面。他们很少和父母进行亲密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
儿童在寄宿学校待上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形成孤僻、对别人缺乏信任、缺少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在生活中也不容易体会到积极、愉悦等感情。
#3 眼界变窄
寄宿生很少接触学校以外的环境,久而久之,学生的眼界可能越来越窄,对社会的了解和实践的机会过少,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结语个人觉得,过早的让孩子寄宿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不太好的。
如果实在是需要让孩子寄宿的话,家长更要花心思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绝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撒手不管。
家长有质量的陪伴和家庭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学校教育永远不能完全代替家庭教育,也不可能减轻家长教养孩子的责任。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该参与的部分,家长千万不要缺席。
Baby_Jing:“如果把宝宝2岁半送去学前班不太妥当吗?艾玛,好纠结”
misuzu:“我的孩子两岁半,总是自己玩自己的。最近都打算去报早教让他学习融入集体了。请问有没必要呢?”
以上两个问题是我昨天所发的那篇《资深幼儿园园长告诉你:如何为孩子做好身心准备,更快适应幼儿园》的文章后,两位妈妈所发的留言。
孩子2岁左右,很多家长开始考虑让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先送进托班。有些家长实在是因为平时工作太过繁忙,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或是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只能将孩子早早送进幼儿园减轻负担。还有的家长则是觉得让孩子先进幼儿园有助于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自己也能轻松很多。
那孩子两岁多就送到托班到底有没有必要呢?
先分享我身边几个真实的例子。
轩轩刚刚2岁,爸爸妈妈就为他找好了幼儿园,周围同龄宝宝的父母都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早让宝宝去幼儿园,对此,爸爸妈妈的解释是早点让宝宝入园,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容易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但轩轩进幼儿园没多久,家长发现不仅没有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反而倒退了。比如轩轩很早就学会小便自理,但进幼儿园后,每次周末,都要尿溼好几条裤子。去幼儿园查看才发现,老师为了图方便,给每个宝宝都兜上了纸尿裤,看着习惯越来越差的轩轩,爸爸妈妈只好放弃了让他上托班。
乐乐户口对口的是一所重点幼儿园和小学,为了让乐乐顺利在小学就读,乐乐妈妈早早的帮乐乐在托班报了名。因为户口对口的幼儿园与他们家不在一处,为了照顾乐乐,爸爸妈妈特意在幼儿园旁边租了房子。但入园第一天,乐乐出现了严重的分离焦虑,大哭不止。没几天,乐乐突发高烧,好不容易在家养好身体,一进幼儿园,因为交替感染,又生病。几次之后,乐乐的身体越来越差,动不动就生病,打针。最后家长只好让她待在家。
类似轩轩、乐乐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少小朋友在2岁进入托班时都有严重的不适现象,尤其男孩子,更容易出现各种状况。
当然也并非完全没有正面的例子,有些心智发展较成熟、自理能力较强的小朋友,在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期后,慢慢适应下来,在吃饭、睡觉等方面确实比没进入托班学习的孩子做的更好。
不过整体来说,我不主张不足3岁的孩子去上托班,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不适合。
生理上,多数2岁左右的宝宝自理能力还不够,吃饭、睡觉、大小便等各方面都是问题,2岁左右的宝宝,语言能力相对也较差,如果宝宝这些方面都不能自理,话又说不清楚,去了幼儿园以后会很受罪的。
幼儿园一般都是3个老师,即使一个班只有10个孩子,每个老师也要看3个孩子,有时候,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如果宝宝尿裤子或睡觉起牀后,老师很难即使发现和更换,宝宝就特别容易受凉生病。
心理上,2岁的宝宝正是自我构建的关键时期。出生时,宝宝都认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2岁时,他们刚刚认识到妈妈和自己是不同的个体,正处于自我的构建形成中,但这个时候的宝宝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自己身上,所以他们依然粘着妈妈,不乐意分享玩具,与周围的小朋友也没有互动。
一直要等到宝宝3岁后,自我构建完成,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有与同龄人交往的渴望,他们更愿意离开妈妈,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享受集体生活。如果这个不让小朋友进幼儿园,又会养成他们孤僻的性格,这就是国家希望3岁以上的小朋友能足岁就进入幼儿园学习的原因。
最最重要的是,无论是上托班还是上幼儿园,孩子都将面临生命中的第一次“分离焦虑”,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对孩子产生长久的影响。
因此,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要不要让他上托班。
通常来说,如果宝宝饭吃的很好,不要人哄就能安静入睡,入睡时、起牀后能自己把衣服穿好,小便能自理,大便会告诉老师,可以考虑让孩子去托班。如果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不够,那么还是等孩子再大一点,各方面自理能力更强一点了再进幼儿园。
如果家里确实没人看孩子,爸爸妈妈自己要工作,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或没有老人帮忙照看孩子,提前把孩子送入托班是无奈自举,那也无可厚非。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好,父母上班时,家中有人照看孩子,最好不要送孩子到托班。
有些家长送孩子入托班是为了孩子养成好习惯,或是希望孩子能提早系统的学一些知识,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送孩子上幼儿园,完全没有必要。
孩子在托班中是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知识的,并且对于2岁的儿童来说,他们对学习完全没有概念,无论是大脑还是身体都尚未发育好。而幼儿园老师主要的任务也是带领孩子们玩。所以不要指望宝宝能在托儿所或者幼儿园中学到多少实际的知识,并且在孩子儿童期就是应该让他们尽情地玩耍,享受玩耍中的乐趣。
我觉得当然是应该送学生去兴趣班了,但是我说的这个情况,是这个学生真正感到有兴趣的东西再去学习。
现在的中国式教育已经导致了很多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从小便被父母压榨剥削,全部都是为了以学习为主,能够考一个更好的成绩,而这些成绩也都是给父母而考,自己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的乐趣,所以我认为给学生们报一个兴趣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根据他们自己兴趣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陶冶一下情操,而且还能够获得一项技巧,父母高兴,学生也学习的更快乐。
在美国很多学生都没有像中国是这种教科书版的学习,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自己的技能培养,所以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都普遍的更有动手能力,所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来给他们报一些兴趣班,对父母来说,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事情。
前几天,幼儿园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进行电访,挨着给我们小班的家长打电话,告知家长,幼儿园各项消毒工作都已经完成,老师们也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就等着小朋友们来幼儿园上课了,并且提醒各位家长,幼儿园预计5月中旬会开学。
最后,班主任老师这次打电话的重点是:如果这个月中旬幼儿园开学,您愿意送孩子来上课吗?
当班主任电话沟通结束后,我们家长群里就炸开了锅,各位家长纷纷发表意见,了解其他小朋友开学了会不会去上学,群里的家长意见也各不相同,有反对的,也有赞同的,其中反对孩子入园的占一大半,每个家长都列出了自己的理由。
一、反对孩子入园的家长
家长群里很多家长反对开学,从其他渠道也了解到,我们幼儿园小班和中班的家长普遍不愿意送孩子去幼儿园,他们感觉孩子太小,戴一天口罩受不了,认为现在送孩子入园太冒险了。
而更多的家长不送孩子去幼儿园,主要担忧的是:大人一天戴八个小时口罩还受不了,再加上天气越来越热,小孩子这么小,能戴得了吗?很多家长建议,幼儿园最好等全员摘口罩了再开学。
还有一些家长担忧:幼儿园千万不要强制性上学,这个学期停了最好!等到9月份开学应该就可以了。
这让我想到有人发朋友圈的一个事情:奶奶带小孩子到小区里玩,去时候带的红色口罩,回来了口罩变成了绿色,原来小孩子感觉好玩,就和好朋友互换口罩了,如果孩子入园,这样的情况估计也会发生。
二、支持孩子入园的家长
而支持开学的家长,大部分是双职工家庭,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夫妻两个人只能把孩子带到公司,或者一个请假在家里专门带孩子。
其中一个家长就说:“我支持开学,但是送不送家长可以随意,我们双职工家庭实在扛不住,幼儿园再不开学,家里要有一个人辞职专门带孩子了。再说,现在孩子每天都到小区里面玩耍,很多小朋友在一起,这和在幼儿园上学区别不大。”
还有家长感叹:不开学,孩子天天在家里看电视,管不住,再这样继续下去,孩子的眼睛都要看坏了。
也有家长说:“现在幼园设施设备消毒,以及预防工作都做得比较到位,个别家长不送入园就不送,幼儿园最终还是要开学的,长时间不开学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的!”
其实,网上一些家长建议:幼小衔接班可以先开学,毕竟小学入学在即,孩子年龄也大了,好管理,自我防护意识会强一些。
三、已经开学的幼儿园出现的问题
学生家长们一直都在关注全国各地已经开学的省份,关注这些地方复课后的新闻资讯,特别是幼儿园家长,对已经开学的幼儿园的最新动向,非常关心。
前段时间台湾一所幼儿园开学后,其中一个孩子确诊,只能全园停课,进行隔离,这个事件让更多的家长担心。
一个外省的网友说:他们那里开学后,他们幼儿园中班一个孩子感冒了,结果传染了班级的大部分孩子,把家长们都着急坏了。
家长们的担心也可以理解,毕竟现在是幼儿园传染病的高发期,现在正是幼儿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冒、咳嗽、发烧的高发阶段,而幼儿园孩子年龄小、抵抗力稍差、自控能力有限等种问题,如果班级出现一个孩子发烧感冒,全班家长都会人心惶惶。
四、建议
如果家里有人帮忙带孩子,而孩子年龄过小,比如小班,中班的孩子,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让孩子入园。
毕竟小班,中班的孩子戴口罩时间太长,会不愿意戴,玩着玩着估计就去掉口罩了。
而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的孩子年龄相对大一些,老师讲什么都会懂,会照做,戴口罩的话相对安全。
但是如果家里没有人帮忙带孩子,家长上班需要带着孩子一起去,这种情况下,孩子入园相对较好,这样孩子省去跟着家长一起奔波。
再说,孩子每天跟着家长去公司,对家长上班有影响不说,孩子每天接触那么多同事,也不见得就比幼儿园安全。
此外,大班和学前班的家长,如果着急孩子今年9月份进入小学,没有进行幼小衔接的学习,怕孩子跟不上小学课程,如果在孩子能保证做好防护,孩子也愿意入园的情况下,可以酌情考虑入园。
很多家长看到身边的同事、朋友把他们的孩子送出国,自己也会在心中泛起一丝涟漪——“要不,我也送孩子出国”。殊不知,盲听盲信不可取,并不是每个家庭都适合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这位家长以自身经历告诉你,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出国留学?
听从孩子内心 家长不能一厢情愿
该不该的问题,首先应当问的就是孩子本人,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远走他乡去国外上学。很多情况是家长一厢情愿,甚至将孩子出国留学作为日后的一种跳板,其实大可不必。如果孩子不想出去而是在家长的强迫下出去的,那么有可能起不到留学的效果,而且有可能毁了孩子。
我的女儿是自己萌发了留学这一愿望。
那是2003年,因非典疫情,北京所有的中小学都停课了,当时央央电视台有个介绍国外名校的节目,每天播一集,每集介绍一所大学。
没想到刚上初中的女儿看得入了神,她每天都准时收看这档节目,之后带着无比憧憬与向往的神情说:“妈妈,以后我能去国外上大学吗?”
我说:“当然可以了,但是家里没那么多的钱供你出去,要去只能是自己去考。”
从那以后女儿学习英语很上心,高中毕业如愿考取美国的大学,并获取一定的奖学金。女儿出去后遇到很多困难,但每次她都会说“路是我自己选的,只能咬牙走下去了。”
她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对留学生活很厌烦,因为他们自身一点也不想出去上学,是父母强逼他们出去。所以说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不想出去,千万不要强求。
量力而行 举债出国不可取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并非留学是成才的唯一途径,没有留学也成才的例子比比皆是,家长不必为此纠结。
出国留学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这一点不宜盲目效仿,没必要为送孩子出去极大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甚至举债出国。
我所在的单位有这样一对同事,父母双方都是事业单位的职工,冲动之下将孩子送出去读高中,结果一年后就开始后悔,说没想到连学费加生活费需要这么多的钱。此后每年都在为学费操心奔忙,不仅全家陷入困境,还成为单位同事的笑柄。
做好思想准备 不盲听盲信盲目冲动
虽然出国留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但走出这一步无论对孩子还是家长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做出决定,就要承受各种挑战。
当时受条件所限,孩子和我们对美国都一无所知,女儿出去后第一次与我们视频时,她哭着说:“这根本不是我想像中的美国,我们学校周围全是玉米地。”
因而对孩子来说,最好通过夏令营或冬令营的方式,对所去的国家和学校有个初步的了解,在心理上有个铺垫,同时还要做好应对寂寞、想家、生活不习惯等等思想准备。
对家长来说,既要做好安全方面的防范,又要放手让孩子去闯世界,同时也要克服想孩子,过度担忧等问题。个人认为辞去工作去陪读的作法弊大于利,另外孩子年龄太小出去也并非上策。
留学对孩子是一种全方位的磨炼,几年下来你会发现,走出去的孩子各方面的成长会远远超出你的想像。总之迈出这一步需深思熟虑,为确保孩子的成长,切不可盲听盲信盲目冲动。
我的上学生涯,一直被辅导班充斥,小学三年级我就开始上辅导班,直到工作。如果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宽裕的话,我建议不要送孩子去上辅导班,这样的话孩子心理压力会非常的大,心理负担会很重。而且辅导班的话也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学习情况。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如果过早地察觉自己家里情况不好,让家里花钱去上辅导班压力会很大,如果成绩好一点还好,如果成绩没有什么很大的起色,那孩子估计会很自责。而且成绩这种事情有时候很难说,况且辅导班不是上一次就会有效果的。
一、孩子内心压力重
大家有时候总认为小孩子没什么心事,家长会告诉孩子认真学习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他看到父母为了他上学以外,像类似辅导班和学习用品这种事情,花钱需要东拼西凑的时候,他心里会非常的难过。我之前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他就是非常的节省,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的节省。后来才知道家里就天天在他面前说没钱、压力大、上学贵等等,他就认为自己在学校花了很多钱。其实当时学校免除了很多学费书杂费什么的,上学花不了太多钱,但是这个概念就根深蒂固的留在他心里。导致他之后的生活中间有些时候会很自卑。
二、辅导班不是万能的
大家有时候认为孩子的成绩下降是因为没有参加辅导班的缘故。但实际上对于比较低年龄的学生来说,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对他们已经足够了。辅导班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并不是说孩子成绩不好,去上辅导班就能好。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根本原因还是要找到孩子为什么没有得到一个好的成绩。是因为上课没有听懂,还是说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这才是根本。辅导班并不是万能的,而且上一次辅导班或者上几天辅导班并没有什么效果。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
我们现在判断孩子在学校学习是否认真的一个标准就是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好了,自然就说明他在学校比较认真,成绩不好就说明他在学校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有其他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孩子成绩好了,就是好学生好孩子。孩子成绩不好了,就是坏学生坏孩子。但自己的孩子家长心里清楚,可能学习成绩上是有那么一点不好,但孩子真的就是一个不好的孩子吗?家长不能完全凭借学校的成绩来评价一个孩子。
如果家里经济并不宽裕,就不要送孩子去上辅导班了。全家人可以用这个去上辅导班的时间,一起来做游戏,或者说一起来学习。不要在孩子面前愁眉苦脸,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这样的时光比去上辅导班的时光,回忆起来要更加温馨,在记忆中也会留存得更久。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