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夫妇抚养五胞胎18年:每月奶粉1500元,一心想5姐弟都上大学

孩子 0 44

农村夫妇抚养五胞胎18年:每月奶粉1500元,一心想5姐弟都上大学,第1张

农村夫妇抚养五胞胎18年:每月奶粉1500元,一心想5姐弟都上大学
导读: 2004年11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的产房里,医生和护士们一边忙碌着,一边压抑着心里的震惊和紧张。因为产妇张晓敏,一口气生下了五胞胎。 这五个孩子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每个月的奶粉都高达一千多元,但张晓敏夫妇俩没有被困难击倒。随着孩

2004年11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的产房里,医生和护士们一边忙碌着,一边压抑着心里的震惊和紧张。因为产妇张晓敏,一口气生下了五胞胎。

这五个孩子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每个月的奶粉都高达一千多元,但张晓敏夫妇俩没有被困难击倒。随着孩子慢慢成长,他们含辛茹苦、满含期望,想要将五个孩子都送进大学的殿堂。

1999年,河南郑州新密米村镇的张晓敏和同乡李灿军结为夫妻,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婚后不久,妻子张晓敏就怀了孕,生下了一个女儿。

2004年,张晓敏怀上了第二胎。不过,这第二胎却有点不一样。一般的孕妇,都是四五个月才开始“显怀”。

而张晓敏却在刚怀孕一两个月时,就已经挺着大肚子了。不仅如此,她的妊娠反应还非常强烈。张晓敏说:“那时候总是吐啊,吃不下去东西。”

丈夫李灿军在煤矿上班,得知妻子的情况后,拉着她上县医院检查。医院最初说是双胞胎,夫妻俩就放心回去了。

又过了两个月,妻子的情况还是不见好转,夫妻再去医院检查。随着孩子月份渐大,医院得出了更精确的答案——四胞胎。

四胞胎!夫妇俩都惊呆了。李灿军形容自己那一刻的感受:“真是给吓坏了,头突然像炸了一样。”

医生也觉得棘手,跟夫妇俩表示,胎儿越多,生产的风险越大,不仅孩子容易夭折,也会对母亲造成影响。

出于保护大人和孩子安全的考虑,医生建议减胎,让夫妻俩回去考虑考虑。李灿军和张晓敏心事重重地离开了医院,回家开始了商议。

没想到,两人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都想把孩子全生下来。李灿军说:“我们其实也纠结过,但肚子里都是亲生骨肉,减掉哪一个都舍不得。”

这的确是一个冒险的决定,张晓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她的肚子大得吓人,连邻居都说:“这人的肚子咋跟一座山一样?” 这让她行动艰难,连上厕所都必须让别人搀扶帮忙。

2004年的11月21日,张晓敏的羊水破了,于是她被紧急送往医院,不得不提前开始剖腹产手术。她躺在病床上,模模糊糊地看着屋里的医护人员忙碌奔走,孩子们一个个被抱出来,听到护士的声音:“是四朵金花!”

张晓敏心下一松,明白四胞胎都 健康 生下来了。这时却听到医护人员的喊声:“不对劲儿!还有一个!快快快,准备第五套东西。”

原来她怀的居然是五胞胎!

好在张晓敏最后成功产下了小儿子,因为早产了两个多月,四个女婴和小男婴的情况都非常危急,一出生就被抱到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监控。医院甚至给李灿军下了病危通知书。

李灿军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觉得那是自己一生中最为焦急的时候,既担心妻子的安危,又害怕孩子们刚来到这世上就夭折了。

好在上天眷顾这户善良勤劳的家庭,妻子张晓敏安然无恙,孩子们也慢慢脱离了危险期,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

夫妻俩看着五个孩子可爱的笑脸,给他们取好了名字,分别是:李可、李展、李宁、李畅、李岩。两个月后,夫妻俩抱着出院的五个孩子,幸福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生产的危机过去后,新的困难又摆在了这个小家庭面前,那就是——没钱。加上大女儿,他们一共要养育整整六个孩子,这样的压力放在哪个家庭都是非常大的。

更何况,因为五胞胎的情况危急,生产和后续照护的治疗费高达十几万元。

对李灿军而言,这笔治疗费就像天文数字一样,让他不仅花掉了自家的钱,向亲戚朋友借了七万多块钱,还欠着医院将近八万块钱。而2004年的时候,李灿军的月薪只有几百块,这让小家庭的日子越发捉襟见肘了。

而在夫妻俩愁眉不展的时候,张晓敏生产五胞胎的事情也在新密当地引起了轰动。一方面,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喜事;另一方面,大家也想减轻夫妻俩的压力。因此,不断有好心人给夫妇俩打电话,或者上门看望五胞胎,提出领养孩子的建议。

但妻子张晓敏却红着眼眶,把五个孩子都护在身后,拒绝了每一个想领养孩子的建议。

张晓敏的想法很简单,这是她身上掉下来的骨肉,她是五胞胎在这世上最亲的人。就算是苦死累死,她也会好好抚育五个孩子们,让他们长大成人。

“我的孩子,少了一个都不行,”张晓敏含着眼泪,对着李灿军说,“少了谁我都活不下去。”就这样,五胞胎全都留在了家里。

孩子三岁之前最难带,张晓敏却很细心,她专门买了几个本子,哪个孩子几点喝奶几点喝药,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其中,开销最大还是奶粉钱。孩子多,饭量大,一天就能吃掉一袋奶粉。夫妻俩买不起进口奶粉,可就算是国产奶粉。一袋也要三十多块钱,这样算下来,光是奶粉的花费,一个月都要一千多块。

平日里,张晓敏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毕竟这么多孩子在一块儿,很容易传染。而生病的孩子一多,她根本照顾不过来。“就算是我婆婆过来帮忙,”张晓敏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丈夫李灿军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吃住都在煤矿上,除了过年,几年也很难回家一趟,家里的一切都由妻子张晓敏辛苦操持。

虽然照顾这么多的孩子,让夫妻俩的生活又苦又累,但两人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李灿军在煤矿起早贪黑地干活。而在家的张晓敏,每一天也过得非常繁忙。

早上五点,张晓敏就起床了,开始给六个孩子做早餐。等大家吃过早饭后,她再用三轮车送孩子们去上学。送完了孩子们,张晓敏就开始忙活着家里的农活。

不仅如此,她还开了一间小卖部补贴家用。到了中午、下午,张晓敏再去学校接孩子吃饭,晚上放学回家,还要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这么一天下来,张晓敏感觉筋疲力尽。但张晓敏说:“看到了他们姐弟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政府帮扶 爱心相助

五胞胎的 健康 成长,离不开李灿军夫妻俩的辛勤付出,不过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也出了一份不小的力气。

妻子张晓敏向来访者谈起政府的帮助——新密市的民政局给他们家申请了低保,每个月可以领到1500元钱。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这笔钱让五胞胎的奶粉钱有了着落。

随着近几年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张晓敏家作为精准扶贫户,还能受到新密市纪检委的资助,每个月再加领1000元。

2018年,在新密市纪检委的领导帮扶下,五胞胎的房间里添置了一套崭新的书桌书架和两张高低床,还购置了窗帘,对房间进行了装饰修缮。

除了政府的帮助, 社会 各界和热心人的爱心,也让张晓敏一家感激不已。“因为生孩子欠下的债,包括省妇幼保健院的,没有一个人催促,”张晓敏感动地说道,“还常常有热心的网友和邻居,给我们送来各种生活用品。真是多亏了大家的帮助,才能让我们一家挺过那一段艰难的日子。”

伴随着张晓敏夫妇的尽心养育,以及 社会 各界的无私帮助,五胞胎长成了朝气蓬勃的少年。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他们都养成了乐观活泼的性格,懂得孝敬父母,团结友爱。

李灿军说,孩子们都体谅他工作辛苦,每年他过生日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会给爸爸准备一份饱含心意的生日小礼物。

其中,有一年的礼物让李灿军印象尤其深刻,是五胞胎中的老大李可亲手制作的。那是一只象征着祝福的千纸鹤,打开后,才能看见里面红色的爱心。

这是孩子对父母纯粹炽热的爱意,也是父母辛苦养育的最好回报。于是在打开千纸鹤时,李灿军和张晓敏的眼睛里,都忍不住泛起了泪花。

张晓敏还说,几个孩子都知道家里条件有些紧张,从不主动讨要东西。就连逢年过节时,妈妈带着大姐和五胞胎去逛街买东西,妈妈问孩子们要不要买些吃的,孩子们都会拒绝。

“娃娃都很懂事,”张晓敏说道,“平时,我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还会帮我做家务。”洗碗扫地这些家务活,几个孩子都抢着干。

等到了农忙时节,大姐和五胞胎还会帮着爸爸妈妈种麦收麦,没有人抱怨辛苦,而是在用自己的一份力帮着父母减轻负担。

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好,妈妈张晓敏也没有给五胞胎买过什么玩具,但几个孩子一起玩耍,也其乐融融。等五胞胎开始上学了,也给家里捧回了一张张奖状,让张晓敏夫妇俩深感欣慰。

时光荏苒,到2022年,距离五胞胎出生过去了十八年,这五个孩子都已经是高中生了。

张晓敏头胎的大女儿李蓥,比五胞胎大三岁,已经考上了新乡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她的愿望是以后能当一名医生,好好照顾爸妈和弟弟妹妹们。

有这么一个好的榜样,五胞胎的学习也不差。其中老四李畅的成绩最好,多次获得学校评选的特优生。老二李展在五个孩子中,学习成绩稍微逊色一点。

不过,张晓敏夫妻俩并不担心老二李展的成绩,知道她是脑子活泛,不够专注,只要再收收心就好了。

在上高中后,五胞胎感受到父母的期望,每个人都更加努力了,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对李灿军和张晓敏来说,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都希望子女成才。

既然孩子们这么努力,也有这么好的成绩,夫妇俩当然不能埋没了孩子们的才华。

2022年,张晓敏夫妻已经打算好了,就算家里条件一般,也要勒紧裤腰带,为这五个孩子开辟一条爱的通道,将他们都送入大学,开启光辉的人生之路。

从婴儿呱呱坠地,睁开稚嫩眼眸,到蹒跚成长,认识世界,都花费了父母数不清的心血和精力。寻常家庭的一个孩子,都需要父母倾尽心血,更别说是五胞胎了。

纵然有政府和 社会 各界的帮助,张晓敏夫妇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和牺牲。李灿军在煤矿滴下的汗水,张晓敏在农田忙碌的奔波,是维持这个美好家庭的基石。张晓敏夫妇俩的勤劳朴实,对孩子的无私奉献,正是人世间千千万万个父母的缩影。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世上每个因父母呵护而长大的孩子啊,记得感恩父母的付出,赞美父母的伟大。毕竟父母的爱,如巍峨高山,如壮阔海洋,能让我们受益终生。

[1] 大河报网家有五胞胎,生活苦也甜!

[2] 大河报网这对夫妻生下郑州首例五胞胎,15年过去,现在孩子们怎么样了

[3] 石闯五胞胎爸妈的别样生活:每天像打仗,累并幸福着[N]郑州晚报,2019-2-19(A04-05)

感谢邀请!

如果理论上来说,我是肯定不会让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的。我始终认为,孩子必须自己带,不管是从理性上还是感性上。

不过,现实却不可能会有想象的那么完美。说心里话,谁不想陪着孩子一起长大呢?可生活中总会有太多太多的无奈。

我生下二宝后,做了跟本题相类似的事情。孩子才半岁,我便给她断了奶,然后只身出门打工去了,把孩子丢给在家的婆婆。至于是什么理由,我到现在都觉得站不住脚。

我本以为离开家就好了,哪想到,还没下车便开始疯狂地想念着孩子。当时差一点就打道回府了。后来在每天的电话和视频中撑了几个月,最终还是回去了。

没想到的是,这短短的几个月,却让孩子对我无比的陌生。虽然那只是当时一个短暂的过程,但对我却是极大的震撼。我知道,这一次的决定是非常不值得。

事实上,直到现在,孩子都跟她奶奶更亲。也许,孩子刚刚来到世界时候的所遇所感,都是会深深根植于潜意识里的吧?

让我更揪心的是,孩子的性格让人很失望。跟大宝比起来,二宝更自私,更任性,更乖戾,偏偏在外面又变得更加的懦弱胆小。

我始终都认为,如果孩子让我来带,一定不会形成这样子的性格。因为在平时,婆婆养育孩子的方式,真的令我无法忍受。我们之间也时常因为这个问题而闹得不开心。

隔代教育真的是问题很多的,亲们请尽量避免。

当然了,让老人来帮忙照看孩子,本来也是一样理性合理的事情。只是,你至少应该每天都能够看到宝宝从而及时跟TA沟通互动吧?送回老家去?那真是不可取的。

从现实来看,或许你能挣得多一些吗?可这值得吗?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的成长已经偏离了你想象中的轨道,那么你多挣的钱只怕是不足于用来补救了。

再说了,孩子不在身边,日思夜想的感受也不是个滋味。你就不担心吗?

父母接送孩子除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外,也关乎着亲自之间的交流。自从孩子上学以后,除开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父母与孩子有效接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和感受,增进亲自之间的感情。

一、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有哪些好处?

安抚孩子的情绪。露露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爸妈为了图省事,给她报了校车接送。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发现露露对上学的抵触情绪很大,每天校车来了,她总是哭着不肯上车,碰到有耐心的老师,会把她接过去抱着哄一哄,碰到那种不耐烦的,就任由她坐在座位上哭,妈妈看了很是心疼,决定自己亲子接送露露。虽然为了接送露露,每天要早起,但是自从妈妈亲自接送后,露露慢慢地不那么抵制上学了。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学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心中难免会感到害怕,父母如果直接让孩子坐校车,只会增加孩子心中的恐惧感。如果父母亲自接送,可以在上学的路上,多与孩子沟通,疏解他们心中的不安情绪。

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父母亲自去学校接孩子,可以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什么困难,父母也能够第一时间问清原由,今早帮助孩子解决。

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如果父母每天坚持接送孩子,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心理就会有所期盼,他们知道到了一定的时间,爸妈一定会来接她。爸妈这种仿佛遵守约定的做法,会让孩子心里感到踏实,因此他们在学校也会呆的安心了。

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安情绪,父母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也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和在学校的动态,给孩子心里带来安全感。

现在很多妈妈都在纠结,孩子究竟是该自己带还是奶奶来带。自己带,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给奶奶带,又怕乡下带的娃脏兮兮的,农村风气太严重。究竟农村的奶奶能不能带好孩子呢?其实环境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奶奶本身。

农村奶奶究竟能不能带好孩子

1从环境上来看也是有利有弊

我们都知道农村的环境一般都比城市的环境要好,农村没有人来人往,没有城市里的喧嚣,没有快节奏的生活,有的只是绿油油的野菜和金灿灿的大麦。虽然很多大城市现在都在搞绿化,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但依旧没有办法和农村相比。

城市的环境虽不如农村,但发展却不可小觑,出门就是公交地铁,出租车也是方便了不少上班族。作为农村奶奶,貌似不太能适应城市生活,毕竟过惯了农村闲暇的日子。比如农村老人晚上吃完饭,就想看看电视睡觉,但是城市里基本上十一二点才休息。

农村老人更看不惯这种浪费电,又浪费钱的生活。当然是思想与习惯不同,意见也很难统一,时间一久,老人自然想回去。其实呢,孩子在城市生活和在农村生活各有利弊,孩子在城市能收获很多,眼界自然也会打开,见识的东西也很广。但是,在农村却能够呼吸更好的空气,有更多的空间玩耍。

2在教育的问题上,农村奶奶似乎更能带好孩子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直都标榜孩子应该在自己身边,事实上自己都是个宝宝,每天手机时间都会比宝宝还要多。而奶奶反而更疼爱孙子孙女,他们愿意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孩子,也会根据自己带孩子的经验,取长补短,因为他们毕竟是带过一个甚至很多孩子的人,并且愿意和孩子沟通交流。

事实上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更喜欢跟老人在一起学习,因为在城市里,大部分孩子早早地就进行了早教,从小的压迫感,他们反而更愿意和自己最亲的人在一起沟通交流学习。而农村奶奶,相对有更多的耐心,也不会被电子产品所绑架。

3生活上,农村奶奶和爸妈存在更多分歧

首先在饮食上,农村奶奶普遍在宝宝一岁之前,就想在辅食中添加盐、糖之类的,但是对于新手妈妈来说,这些都是很排斥的育儿观。其次就是衣着问题,很多奶奶恨不得大夏天也要给宝宝穿很多,深怕宝宝冻着,但是我们的新手妈妈都知道讲究科学,大人穿多少小孩也是一样,没有必要过分的保暖。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只要耐心地进行沟通,彼此相互体谅,理解。我相信作为一个明事理的长辈,也一定会尊重晚辈的意见。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农村奶奶都适合带孩子呢?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适合带孩子,能不能带好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取决于老人本身。

以下几类老人不适合带孩子

1 满口脏话

有些老人,会习惯性地爆粗口,而孩子却特别喜欢模仿大人,跟着这样的老人一起生活,很容易学成“出口成脏”的人。

2 自身存在不良习惯

有些老人喜欢抽烟、喝酒、随地吐痰,还有待人并不和善的老人并不适合带孩子,这样带出的孩子会受到不良影响。

3 缺乏耐心的老人

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常性地犯错,但是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细心,有耐心。如果缺乏耐心,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动手,这样老人可不能带宝宝。

4 沉默寡言的老人

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人不断地引导,当然老人如果性格活泼一点的,小朋友也更喜欢与他们交流,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好处。相反沉默寡言的老人,内心也是很沉闷的,在小孩子学语的时候,很容易限制孩子的语言能力,所以这类老人不适合带娃。

所以农村奶奶带孩子,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有利有弊。只要大家权衡好利弊,最终选择一个对家庭更好的方案,一定会对孩子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公婆都是农村人,不识字,他她们把儿子这么培养出来的呢,农村父母好多都不识字,读大学的子女,现在也不少,都要靠自己想读书,自己用功谁能读上大学,自己不愿意读书,父母最有文化都读不上好的大学,思想落后,什么叫思想落后,农村人大度热情好客,可能有些城市里的人还跟不让,农村人品德也不差,老老实实种田种地,真天大门都开着,没有听到东西赔偷的!住在城里的人前脚走出后脚关门,这的思想算先进的吗!人的思想一是父母的种子,父母的人品道德素质好!他们的子女也不差。

公婆都是农村人,不识字,思想落后,能把孩子送回老家待到三岁可以吗?

把孩子送回老家待到三岁影响不会大,不这么懂事来,到了七八岁要读书了有一定的影响,在农村读书教育跟不上城市这个是真的!你们自己有能力最好不要送回农村老家!公婆都是农村人,不识字,思想落后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给你一个建议吧,最好把公婆接到自己家,这样能天天见到孩子,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和技能。我为什么不建议你把孩子送回农村老家?说说我的切身感受。

你要是把孩子送回农村老家,公婆是文盲,首先孩子不会说普通话,3岁以后回来满口家乡话,不好适应城市幼儿园的环境。

其次,公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你不可控制,3岁以后回来,你需要费很大劲改变孩子的一些习惯。比如,我儿子小时候在老家呆过一年,坏习惯有:不洗手吃东西,随便坐在地上,不愿意洗澡,零食当饭吃,吃饭让大人喂等。

现在都提倡优生优育,孩子出生以后,一张白纸需要家长及时描绘图案,开发孩子的智力水平,语言能力,动脑动手能力等。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小神童王恒屹,3岁就认识千字背百首诗,6岁登上央视舞台。 6岁的他,早就已经认识超过3000多个汉字,能会背580多首诗。

我们不一定都这样培养孩子,起码说明一点,孩子的潜能是很大的,需要家长开发。把孩子放在老家让不识字的老人带不是最好的选择。

有利的方面是:

自己能天天见到孩子,即使是公婆带着,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一些不太好的管理孩子的方式。也能培育亲子关系,这样孩子成长过程中比较听爸爸妈妈的话。

还可以适当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学习感兴趣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城市的成长大环境比农村总体好一些。

不利的方面:公婆来自己家,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儿媳可能看不惯,当儿媳的就需要包容一些,别太难为公婆了,毕竟公婆是帮忙来的。

公婆来家后住宿可能不方便了,也会增加生活费支出,儿媳觉得可以接受这些问题的话可以请公婆来,如果不能忍受就不必让公婆来了。

我儿子在小时候就是放在农村老家呆了一年,因为婆婆需要同时看两家的孩子,没有办法。那时候自己上班也想孩子,牵肠挂肚的,并且回家看孩子灰头土脸的心里不好受,就在2岁的时候接回来送去幼儿园小小班,是班里最小的孩子。接回来自己带虽然辛苦,但是把儿子培养的很优秀就非常有成就感!

小宝奶奶的亲身感受,你自己斟酌考虑做决定吧!

你这纯粹是来拉流量的吧?

知道培养孩子的重要性,如果是妈妈,有能力,为什么不留在身边自己养?

:农村的公婆虽然不识字,但不缺少优良的传统美德,现代人虽增加文化,对长辈的尊,对亲近的爱,对工作的勤,对生活的纯真,都在丢失。现在虽然是信息 社会 ,老家待到三岁莫问题!

能不能看不起农村人:你老公也是农村公婆养大的:出优秀的孩子的:养孙子了就会不优秀了吗宝贝 :农民还是很有人勤劳勇敢有爱心的:只有个别人思想品德与 社会 脱轨了:

农村公婆不识字,不一定就教育不出好孩子。不要看不起农村人,现在的农村人思想一点都不落后。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了高考制度,农村父母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照样培养出了许多大学生。那时候考大学的难度,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想象的。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也是不识字的,但是我一九七八年考上大学。

我们附近有个村子,夫妻俩不识字,但是三个女儿相继考上了大学,在当时是很让人羡慕的。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

我的一个老乡,母亲是一九六二年出生的,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经济压力大,她从小就没有读过书,是真真正正的现代文盲。

婚后儿子十八岁,丈夫就因病去世了。她一个人带着儿女一起生活,坚持把儿女都抚养成人。

儿子娶媳妇以后,她一直在跟儿子儿媳妇一起生活。孙子从出生到现在,都是她带着的。孙子被她带得很优秀。

她可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文盲,一个字都不认识,更别说辅导孙子学习了。可是她的教育方式好,孙子听话,学习很自觉,不需要家长监督。

孩子还小,三岁之后上幼儿园。在上幼儿园之前,让农村的公婆带,也许孩子还能学到许多好品质,三岁以后自己带,一样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我儿子十一个月开始我母亲帮着带,到了三岁的时候,我才接到自己身边。孩子小时候知道节俭,知道小孩子不能骂人,知道见到打人,只要我打招呼,孩子就会主动叫人家。小时候真的很懂事,见到熟人很有礼貌的。

总之,别瞧不起农村人,也被总拿农村人来说事。

你自己带着吧,老人思想落后,难以培养出先进思想的孩子,别耽误了你生的这个未来天才,不然将来老人受埋冤,你还很后悔。

公婆都是农村人,又不识字,这完全是瞧不超公婆,还说思想落后,你又怎么放心把孩子交与公婆回老家呢,还待到三岁。这这提问是矛盾的,还是让提问的人自已想,明白了就解决提的问题了。

曾经认识一对夫妻,以工作忙,房子小为借口,就将孩子送回老家,结果错过了买房的时机。

其实,如果他们当初能够贷款买套大一些的房子,将家公家婆接到大城市看孩子,就大赚了。

所以,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要将小孩子送回老家待到三岁。

夫妻两个人尽量像办法解决难题,不要将责任推给别,将买房子的事情一直推。

很多事情,现在想到解决办法,就立刻解决了。

拖延,等到未来的某一天才解决问题,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既然已经知道家公家婆不识字,思想落后,就更不应该将孩子送回老家。

农村的条件太差,在城市住习惯了,根本不喜欢在农村居住。

现在,人慢慢地往城市迁徙,在外工作,迟早需要买套房子,一家人住到一起。

趁着年轻,是最好的解决生活难题的时候。

如果等年龄大了,再去解决生活难题,因为银行只喜欢给年轻人贷款,不喜欢给年龄大的人贷款,贷款也更难。

所以,还是和丈夫商量,如何养孩子,如何买房子。一家人尽量不要分离。

早解决住房的难题,有很大可能未来更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