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教师节”这一名称出现于近代。但古时也有类似的日子,那就是孔子诞辰日和塾师生日。徐梓介绍到,古代的启蒙学塾分为私塾、家塾、义塾三种类型,“在家塾中,老师的收入大致包括束脩、膳食、节敬等三部分。在每年特定的节令,或者一学年开始或结束、或者学塾
“教师节”这一名称出现于近代。但古时也有类似的日子,那就是孔子诞辰日和塾师生日。徐梓介绍到,古代的启蒙学塾分为私塾、家塾、义塾三种类型,“在家塾中,老师的收入大致包括束脩、膳食、节敬等三部分。在每年特定的节令,或者一学年开始或结束、或者学塾开办或关闭的时候,东家往往会向塾师致送银钱或礼物,这被称之为“节仪”。因为节仪是用来表示对塾师礼敬的,所以也被称之为“节敬”。有一些私塾,明文规定节敬和膳食都包括在束脩之内,在节令时也就不再另行致送。还有一些私塾,平时并不向塾师支付束脩,而在节令时支付。这时支付的束脩,就有了束脩和节敬的双重意义。
节令的确定,主要依照我国传统的节日,但各时代或地区也有差别。有的地区特别重视清明、夏至、端午、七月望、中秋、十月朔、冬至七节,有的家族则在四节致送,也就是清明、端节、七夕和重阳。在很多地方,最重视的是三节两寿:“三节”是指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两寿”则是指孔子诞辰日和塾师生日。
在所有的节敬中,贽敬或贽见之仪是最基本的。贽敬或贽见之仪是拜见之赀,也就是学生第一次进学拜见老师敬呈的礼物,一些地方俗称“拜见”。节令或塾师生日时可以不送礼,但第一次进学从师,贽见礼是必不可少的。学童第一天入塾,按传统习俗,先向孔子神位跪下磕头,后跪拜塾师,并献上“贽敬”。
全称叫“束脩”。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束脩”就是一束肉干,又称肉脯,有点类似现在的腊肉。古人对老师是十分尊敬的,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因此,在孩子入学拜师时,人们一般都要给老师送上珍贵的“束脩”作为见面礼。
扩展资料
弟子要拜师,总要有拜师典礼。所谓的拜师典礼,就是先向老师鞠躬,然后再奉上“束脩”,这样,孩子才算是正式入门求学了。
《晋书·慕容廆载记》、《唐摭言·两监》、《宁海林贞妇方氏墓志铭》中的“束脩”指的都是给老师送的见面礼。东西虽然不多,但已经能显现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
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给老师的见面礼不一定就是“束脩”了,也可以用其他礼品来代替,如唐朝就有人送酒肉或者丝绸之类的东西,以代替“束脩”。
东西虽然变了,但“束脩”作为给老师见面礼的名词不但没有改变,连后来给老师送的学费、酬金或者工资也都称为“束脩”了。弟子拜师,送上挚礼,是应该的,但是礼过重、过轻,都有失中道。孔子在对拜师礼的制定上,也表示了中道原则。
--束脩
用历史术语祝福历史老师:
1、看秦汉,知中国千年文明;观隋唐,晓华夏百世辉煌。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2、以史为鉴,宋元明请胜与衰;同理作战,古今中外荣和辱。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3、观古今,秦皇汉武创伟业;通兴衰,中山润之济苍生。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4、讲史家故事,论成败得失;述名人轶闻,评功过是非。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5、纵观历史,秦汉隋唐元明清;横看世界,中美英法德日俄。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6、横览隋唐元明清,叹朝代兴衰;纵观辽宋夏金元,通古今变换。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7、通览古今,华夏儿女共创华夏文明;遍听内外,世界豪俊同谋世界和平。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8、小小课堂,尽观古今中外;大大世界,全看成败荣辱。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9、上知两汉统一,侃侃论天下;下说三国争霸,娓娓道古今。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10、谈历代,王侯将相谁主沉浮;看今朝,工农学兵各系盛衰。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