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张学良传---梅花香自苦寒来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寇的进攻曾奋勇抗击,如华北的忻口战役和华东的松沪抗战,以及台儿庄战役等,都打得好,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爱国将士,表现了中华儿女崇高的民族气节。但由于长期不抵抗主义的影响和
张学良传---梅花香自苦寒来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寇的进攻曾奋勇抗击,如华北的忻口战役和华东的松沪抗战,以及台儿庄战役等,都打得好,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爱国将士,表现了中华儿女崇高的民族气节。但由于长期不抵抗主义的影响和缺乏充分准备,加之有些将领拥兵自重,但求自保,甚至不战而退,终于造成严重的危机。仅半年光景,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山东各省相继沦陷。日寇气焰嚣张,咄咄逼人,战争有继续扩大、并向长江两岸、特别是华南蔓延之势,所以被囚的张学良夫妇,在监押人员的驱赶下,也不得不疲于奔命,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原本患病的于凤至,哪里能经受得住这番折腾,再加上特务的刁难,精神的忧郁,所以病势一天比一天严重。因为她患的是乳癌,急需手术治疗,经张学良再三要求,当局才同意让于凤至出国就医,而改由赵四**陪伴,以照顾张学良的生活。
这件事说来简单,按人之常情来讲,似乎也是理应如此,不该再有什么麻烦。但要通过戴笠,他要是从中作梗,事情就难办成。还倒好,这位以冷酷无情著称的军统局长这回没有阻挡,张学良的要求获准了,原来张、戴之间还有点交往,矛盾是有,但还不是那么水火不能相容。赵云声说:
戴笠此人虽阴险狠毒,杀人不眨眼,但他和张学良的关系一直不错。过去,蒋介石为了拉拢张学良,组织“四维学会”时,戴笠曾是张学良的下属,但张学良从不以上司自居,而是坦诚相待,把他视为自己的朋友。因有这层关系,所以在“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当宋美龄飞往西安时,戴笠才敢陪同前往。可是,他一下飞机,西安的士兵就将他解除了武装,没收了他的手枪。宋子文、宋美龄和端纳,都没有被搜查,而独独他戴笠被缴枪解除了武装,这对于堂堂的军统局长来说,不能不感到难堪。一进城,他便跑到张学良的官邸诉说委屈,张学良一听哈哈大笑,随即解开衣带,将自己的手枪摘下来送给了他。张学良一面递手枪,一面开玩笑似的问:
“你这个军统局长是怎么当的我西安发生这么大事,你竟一点也没得到情报”
戴笠脸一红,讪讪地说: “我哪敢搞你的情报!再说,我也没想到,你会来这么一手!”这话,虽是戴笠的解脱,但从中也可看出他们关系之亲密。这次,张学良准备送蒋介石回南京时,戴笠也是保人之一,由他担保张学良的生命安全。
因有这些前科,所以戴笠对张学良一直惧让三分。这次,对于张学良当面提出的让于凤至出国就医的请求,他当然不好拒绝。至于要求改换赵四**来替代,戴笠虽说嘴上也满口答应,可他心中却暗自思忖:赵四会来吗
戴笠非常清楚,赵四现今在香港生活得很舒适,有豪华的房舍,有可观的财产,而且今年她刚刚二十七岁,青春美貌,她干么要放弃这富贵财产,跑到你这穷山沟里来呢人生在世,图的就是享乐。她当年从天津私奔关外,是因为那时你张学良是权倾朝野的少帅,风流倜傥,炙手可热;而如今你已经成了一文不名的囚徒,她干么要抛弃自由,来陪你囚禁呢
戴笠的脸很长,人称马相。此时这张马脸上浮起了一层奸诈狡黠的笑容,意思是说:如果她本人不来,恐怕就不能怪我戴笠了
戴笠的破例恩准,不管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对于孤苦的张学良来说,毕竟还是福音。但这位有“杀人魔王”之称的戴某的所谓赵四不会舍弃富贵和舒适生活而跑来陪张,则就想错了;同时,也更不是象他所说的,赵四**当年之所以“私奔关外”,主要是为了金钱与权势。不,不是的。从赵四**当时的家庭环境和她的品德看,这些她是并不在意的,她所钦佩和仰慕的主要的还是少帅张学良的光彩照人的风采和人品!如果仅仅是为了荣华富贵,如果她是个朝秦暮楚和贪图享受的人,也就不会在张学良最潦倒、最困难的时候来到他的身边了!是的,她很清楚,此一去,还不仅仅是抛家别子,不仅仅是要过艰难、愁苦、屈辱和冰刀霜剑般的生活,而且她为此作出的牺牲也绝不是一年半载,不是短时间的,这很可能将是终身性质的,她要献出的甚至将是她的全部的身心、青春和生命。但为了她所深爱着的亲人,为着一位为了国家和民族忍辱负重、甘愿把牢底坐穿的一代英姿人杰,为了使他能稍稍减轻一点心灵上的痛苦,她认为这牺牲是值得的,是很有意义的;再说,让他孤苦零丁地在囚系中苦度春秋,她也不放心呀。所以,那时她虽然在香港有房产,儿子年幼离不开她,可一想到孤苦无告的张学良希望她能和他在一起时,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把儿子送到美国,托友人抚养,然后便星夜兼程地来到张学良身边。
一对恩深义重的患难夫妻终又久别重逢了,二人相见,都不禁感叹唏嘘,悲喜交集。
“汉卿,让你受苦了……”赵四**原本有很多话要说的,可是只说了这两句,就哽咽难言了。
张学良也很伤心,他同样也是有很多话要对赵四**讲的,可是此刻却是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他只是悔恨地说:“唉,都是我不好,当初没听你的忠告,才落到这个地步,使你也受到牵连。霞,我不明白,我扪心自问,待人不薄,也没干过什么亏心事,可我怎么总是遭人忌恨,自己也常吃苦头呢”
“不,汉卿,主要责任不在你,你不要这么想。”对于这些不愉快的往事赵四**本不想再去谈它,但听张学良这么说就再也无法沉默,因此说道:“那是别人气量狭小,怎么能怪你呢如果说有时你也有失策之处,那我看还是你把政治斗争看得太简单,而不晓得它的无情,有时还是水火不容、极其残酷的,以你年轻气盛的少帅,与一心怀叵测反复无常的人共事,哪有不吃亏的呢!”
“是啊,估计不足,估计不足,”张学良赞同地连声说,“当年周恩来也曾经谈到过政治是钢铁般的无情,放蒋是为了合作抗日,亲送则大可不必。可那时我却听不进去,也正如你所说的,我吃亏就在于不懂得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在于看错了人,也过于自信,总觉得自己襟怀坦白,开诚布公,言必信,行必果,别人也会这样对待我的。”
“问题就在这里。”赵四**直截了当地说:“信义是要讲的,但还要看对象;人心换人心,好心有好报这类话,也是常听人们谈起的。但也有另一种经验之谈,这就是被有的人奉若神明的曹操的所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不是还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这样的俗谚吗不能光看他讲得好听,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对那些伪善者来说,好心会被认为是软弱可欺,是得不到好报的,你没听人讲过那个农夫和冻僵了的蛇的故事吗……啊,看我,说起这些来就没个完了,我们刚见面,不谈这些了,我最不放心的是这几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身体怎么样”
张学良叹了口气,满怀忧愤地说:“身体还可以,不过毕竟年纪不饶人,不如以前了。”
“那末精神呢还总那么想不开吗”赵四**什么都想了解。
“啊,你问这个,叫我怎么说呢”张学良苦笑着说,“精神上的苦闷总是难免的,自由的丧失一直在我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可是事物在运动,在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会慢慢变得淡漠起来。人不能总在痛苦中生活,当一种痛苦被一个人逐渐消化了之后,他的思想就会升华,胸怀就会旷达一些,意志也会变得更为坚强些,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赵四**点点头,感动地深有同感地说:“人生的旅程是艰难曲折的,所谓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官运亨通之类,都是一些善于投机钻营者的为人之道。为了坚持正义,就要作出牺牲。这样的事,可以说是从古至今,概莫能外,有道是: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绔袴少伟男。这看来还真是经验之谈呢,汉卿,你说这话有没有道理呢”
“嗯,有道理,有道理。”张学良极表赞同,他觉得赵四**所说的正是他想说而未说出来的话,她真不愧为自己的知音,所以感慨地说:“这不仅有道理,而且我看颇有见地,古人还讲过一句话,叫‘好事多磨’,也含有这个意思,这不是随随便便讲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啊,从刚才谈话看,你好象言犹未尽,一定还有些想法吧,请继续谈下去。”
“是的,现在我有这样的体会——”赵四**沉思了一会,又接着说:“人们常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又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二者相辅相成,看来不无道理。真的,许多事常常是变幻莫测,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不是自己就听天由命,无所作为呢,那也不是。就说灾祸和不幸吧,谁也难以完全摆脱,但对待它的态度,却有不同:是一蹶不振,悲观厌世,郁郁以终呢;还是处之泰然,豁达大度,从痛苦的泥潭中拔出脚来,自己开拓阳光明丽的生活显然,我们要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你说得很对,人不能总在痛苦中生活,人是应该讲情操、讲气节的。遇到不幸和灾祸逆来顺受,与世浮沉,听之任之,是不好的,应竭尽全力去抗争,但当一切努力都无效,损失已经无法挽回时,就应当旷达一些,超脱一些,我不是说看破红尘,与世无争,麻木不仁,而是说要自强,自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广阔的胸怀,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逆境与磨难是可以锻炼人的意志的。古人云:‘疾风知劲草,路遥识马力;又云: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励出’。讲情操、重气节的人,就该这样啊!”
“嗯,是这样的,这些格言很深刻,有哲理。”张学良激动地说。机灵、敏锐、有着丰厚的文化素养和才女气质的赵四**的到来,使他分外高兴,话也格外稠了。他默默地凝视着虽经战乱、然而容颜的端庄、俊俏、温柔仍然不减当年的赵四**,象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又兴致勃勃地说:“霞,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过去仿佛听你说过,你在天津上学的时候,爱好读书,特别喜欢看文学方面的书,崇拜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是这样吗你大概还记得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仃洋》吧那读起来多么激动人心呀!我常常这样想,如果有一点压力就卑躬屈膝,别说气节,就连作人的最起码的尊严也都丧失净尽,这是最没有出息的,即使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我看还是文天祥说得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啊,好诗,好诗!堪称千古绝唱。看来这两年你读了不少的书,对诗词也颇有研究呢!”赵四**高兴地说。“唉!研究还谈不上,只能说是刚刚入门,稍有心得。”张学良叹了口气,感慨万端地说:“这也许是与我的处境有关,读古代和近代的好的诗词,常常使我产生共鸣,给我以生存和前进的勇气与力量,秋瑾女士的《宝刀歌》写得不错,这你读过吗” “《宝刀歌》啊,读过,读过!”赵四**听他提到秋瑾,感到格外亲切。因为秋瑾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是她素来崇敬的英雄,所以她回忆说:“记得这诗是她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写的,当时流传很广,我在上中学时还能背诵呢,现在因为久不温习,可能记不全了。”
“是吗你也爱读《宝刀歌》,这太好了!”张学良喜形于色地说:“霞,看来我们不仅有缘,连志趣也十分相投啊!来,来,让我们把这首诗再来读一读吧。”说到这里,张学良沉思片刻,便与赵四**一起,实际是以他为主地共同吟诵道:“汉家宫阙斜阳里,五千余年古国死。一睡沉沉数百年,大家不识做奴耻。忆昔我祖名轩辕,发祥根据在昆仑。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霍定中原。痛哭梅山可奈何帝城荆棘埋铜驼。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泪涕多。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主人赠我金错刀,我今得此心雄豪。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沐日浴月百宝光,轻生七尺何昂藏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不观荆轲作秦客,图穷匕首见盈尺。殿前一击虽不中,已夺专制魔王魄。我欲只手援祖国,奴种流传遍禹域。心死人人奈尔何援笔作此《宝刀歌》。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宝刀侠骨孰与俦平生了了旧恩仇。莫嫌尺铁非英物,救国奇功赖尔收。愿从兹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铁聚六洲。铸造出千柄万炳宝刀兮,澄清神州。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②诗一背完,赵四**就抚掌称赞:“啊,好记性!好记性!
背得一字不差,看来这几年你真用功呀!”
“哪里,哪里。”张学良微微一笑,说:“我不过是敬仰这位女中豪杰。她的诗,总是激越昂扬、充满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她是很有才华的,不光诗写得好,也善于填词,她有《鹧鸪天》一阕云:“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③“好词,这词填得太好了!”赵四**感动地说:“秋瑾是因为起义失败被满清政府杀害的,先葬于杭州西湖,因清廷掘塞,改葬湖南。光复后,才又重葬于西湖之滨。据说她的好友徐自华曾写过一些悼念亡友的好诗,这你还记得吗”
“记得。”张学良的记忆力强得惊人,经赵四**随便一提,他竟当场诵念道:“年年风雨惯悲秋,今岁秋风散尽愁。郢唱一声天下和,居然光复旧神州。还有:秋风秋雨起战尘,胡尘吹净扫妖氛。剧怜革命成功日,立马吴山少此君。”④由于久不相见,会面后所谈的又都是充满哲理和诗意的话题,所以都由衷地感到格外的亲切、温暖,并从中获得了有益的启迪和力量。 ① 赵云声:《赵四**与张学良将军》,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
② 此诗原载何处不详,现引自许涤新著《百年心声》一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3月出版。
③ 引自秋瑾词:《鹧鸪天》,出处同②。
④ 引自秋瑾诗:《悼璿卿》,出处同②。
说起张学良,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比较熟悉了,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国民革命军的优秀将领,是曾经军阀张作霖的大儿子。张学良的长相十分风流俊美,他是当年民国四大美男子中的其中一位。那么小伙伴们知道张学良有几位妻子吗?张学良最爱的又是谁?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张学良的一生之中有着三位妻子和五个孩子。张学良的第一位妻子叫做于凤至,是个吉林人,当时相识的时候,她还大张学良三岁。于凤至的父亲是辽源州的商务会长,由于在当时他与张作霖的关系非常的密切,于是便一起定下了张学良与于凤至两人的亲事。
1915年,于凤至与张学良完婚了,1916年的时候张学良就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女儿张闾瑛,次年1917年张学良便有了自己的长子张闾,到了1918年的时候张学良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张闾王于,到了1919年自己的第三个儿子降生了,叫做张闾琪。918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就辞职下野了,张学良就去游历各个国家,而自己的妻子于凤至陪同两个儿子和女儿去英国读书进修。在这里最小的儿子张闾琪早早地就夭折了。
西安事变之后,于凤至与赵一荻两人轮流着陪伴着幽禁中的张学良,后来于凤至得了乳腺癌,赶赴美国进行治疗了。自此以后两人就再也没有相见过了。到了1963年的时候,于凤至便与张学良协议离婚了。1991年1月30日的时候,正式张学良赴美的前夕,于凤至病死在了美国。于凤至的晚年过得非常的凄凉,她与张学良的三个儿子都先后死于了非命,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其女儿张闾瑛至今还仍居住在美国。
由于于凤至去了美国。在当时一直没有和张学良离婚,所以当年谷瑞玉始终都是姨太太的角色,也被称之为随军夫人。到了1922年的时候,张学良与她结婚了。1925年的时候,郭松岭反奉失败,因在当时怀疑谷瑞玉与杨宇霆有牵连,所以便造成了夫妻之间的矛盾,随后两人便离婚了。
张学良的第三位老婆是赵四**,原名叫做赵一荻,又名叫做赵绮霞,是赵庆华的女儿。张学良和她之间的经历具有着一定的传奇色彩,赵四**当年为了与张学良在一起,私定终身后私奔去找张学良,不顾父亲的反对一如既往,之后还被其父亲去除宗籍。1929年的时候,双方便开始同居了,到了1930年,赵一荻便为张学良生下了第四个儿子张闾琳。张闾琳现在成为了美国的航天专家,前几年还代替自己的父亲反华接受抗日勋章。赵一荻与张学良在1964年的时候正式结婚了。张学良当年因为西安事变被幽禁的时候,赵一荻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不离不弃。2000年6月22日的时候,赵一荻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去世了。第二年的10月15日张学良也逝世于檀香山,与赵一荻合葬在了一起。
那么张学良最爱的女人是谁呢?其实他的三位妻子都不是。张学良在很早以前非常自得的说过一句话:平生无憾事,唯一好女人。虽然说在这句话中存在着大话的嫌疑,但这足以正面张学良确确实实很喜欢女人。张学良年轻的时候英俊潇洒,一股子阴质的美感,在当时是受到很多女性倾慕的。
当年他在上海维持治安的时候,他第一次见到了美若天仙的宋美龄的时候,他就被宋美龄的气质与美所吸引了。在这之后,张学良与宋美龄还经常约在一起外出游玩,过的是十分的愉悦。两人之间是彼此的知己,两人间除了尊敬还有着倾慕。可以说在当年,宋美龄就是张学良最爱的人了,毕竟两人热恋了一场。可惜的是宋美龄最终嫁给了蒋介石,但是即便是这样,张学良与宋美龄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
张学良的第一位妻子于凤至可以说是对他十分的体贴的,在家里觉对说得上是一位贤妻良母。即便张学良在外面依然是风流,但是于凤至却是不闻不问,依旧称职的做好自己。再从谷瑞玉到赵一荻,她们所有人都对张学良非常的青睐,与他结婚到后来入狱再到陪伴终老,赵一荻一直都是不离不弃,后来宋美龄还专门出面完成了他们之间的婚礼。然而即便是这样,每天日日夜夜的陪伴,风雨同舟,张学良最爱的却依然不是赵一荻。赵一荻去世后,张学良自己承认了他最爱的并不是他的这几位妻子。他也说过,他会永远保住自己与宋美龄之间的秘密。所以有人就说,张学良最爱的女人是从未得到过的。
少帅张学良原配妻子是于凤至。因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
于凤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生于1897年奉天怀德(今吉林四平公主岭),为张学良的原配妻子。1915年和张学良结为伉俪。
1936年“西安事变”后陪伴张学良,其间乳房烂疮日益严重。1940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同年赴美求医,病好后在华尔街股市拼杀,赚了许多钱。
1990年3月20日午夜12时半,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因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
扩展资料:
于凤至在张家大院的小一辈女人中,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最受张作霖重视。这不仅仅是由于儿媳妇的品貌出众,还因为他十分珍视同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的旧谊。
20世纪初,当张作霖徜徉子山林草泽之间的时候,曾受过梨树县商会会长于文斗的照拂。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作霖得知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
他深信“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是难得的姻缘,婚后一定大得大贵、大吉大利。从那时起他便许下一个心愿:一旦得势,他的儿子必与于家女儿成亲,用以相近相报。
后来张作霖做了奉天督军,权势两得,便娶了于文斗的女儿做了他的儿媳。于凤至美丽而又智慧,爱新觉罗.博杰就曾盛赞于凤至“长得很美”。”
她生就一张很古典的脸,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张学良同于凤至的婚事,是由张作霖一手包办做主的。张学良最初并不满意这门亲事,因而持反对态度。
学良跟随父亲住进省城奉天后,开始学英文,在这一过程中结交了许多英美朋友,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充满了他的脑海,所以对婚姻方面的“父母之命”、“媒纳之言”十分反感。
张作霖面对儿子的不感兴趣则出以折衷的态度,他对张学良说:“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不可。你如果不同意旧式婚姻,你和于家女儿成亲后,就叫你媳妇跟着你妈好了。
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张学良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这门婚事。张学良15岁同于凤至结婚。于凤至大张学良3岁,”所以婚后张学良一直对于凤至以大姐呼之。
婚姻的和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个人修养和成熟度。于凤至对张学良的婚外行为并非没有察觉,心里有时也不是滋味,但她的良好家教和个人涵养使她总能识大体,顾大局。
所以还是一往情深地培植、浇灌她们的婚姻之树,给外人的感觉:他们夫妻倒也是和谐、幸福的。在帅府院内,于凤至当属小字辈,可她的彬彬有礼,博学多才。
好善乐施和善解人意,却为自己矗立起一座受人仰慕的碑。于凤至在府内做事有板有眼,事有见地,人们有事多愿意与她商量。就连张学曾、张怀曈想要给许夫人办寿酒都请她给出注意。
在张作霖的几位夫人中,于凤至对卢夫人格外敬重。她十分钦佩她能视冠英、学良、学铭如己出的美德,所以一直寻机加以回报。
和卢夫人形同母女,她不但对自己的亲属毕恭毕敬,尽心竭力,对下人亦不摆少奶奶架子,于凤至平易近人,帅府的下人都愿意接近她。”
于凤至入帅府以来,以自己独有的庄重、内敛、仁义,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誉,也更加使张氏父子对这位女子刮目相看。
-于凤至
几个? 少帅 一生结过三次婚,原配夫人是于凤至,第二个夫人是谷瑞玉,第三个夫人是赵一荻,即赵四**。人们皆知于凤至和赵四**,对谷瑞玉则知之甚少。> 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自幼聪明伶俐,文采出众,并写得一手清秀俊逸的毛笔小楷。在张家大院的小一辈女人中,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最受张作霖重视。这不仅仅是由于儿媳妇的品貌出众,还因为他十分珍视同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的旧谊。> 张作霖1908年奉徐世昌之命赴郑家屯剿匪期间,到把兄弟于文斗的家中,看中了于凤至的文才人品,就决定由她来做自己的长儿媳妇。当时张学良在奉天(沈阳)求学,追求他的高官之女甚多,他对于凤至这样出身低微的小镇民女根本看不上,所以,当他奉父亲之命,去郑家屯相亲时,写了一首《临江仙》词嘲讽于凤至,暗示于家是在巴结已握有东三省军政大权的张家。于凤至当即回敬了张学良一首《临江仙》,词曰:> 古镇亲赴为联姻,难怪满腹惊魂。千枝百朵处处春,卑亢怎成群目中无丽人。海誓山盟心轻许,谁知此言伪真门第悬殊难知音,劝君休孟浪,三思结秦晋。> 张学良读罢大吃一惊,深悔自己险些与一位才华超群的少女失之交臂。遂回心转意,同意迎娶于凤至。与张学良结婚以后,于凤至深知自己纵有满腹经纶,若没有相当的学历,也难以在张家这豪门大户立足的,所以坚决要求进东北大学读书深造。于凤至的文采学识,张学良常常自叹不如。> 于凤至不仅聪慧,而且很漂亮,爱新觉罗溥杰就曾盛赞于凤至「长得很美」。」她生就一张很古典的脸,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 张学良的第二个夫人是谷瑞玉,人称「随军夫人」。> 谷瑞玉,天津人。1904年2月出生于天津附近杨柳青一大户人家。1922年4月第一次奉直战争爆发,当时谷瑞玉刚刚18岁。这年7月间,谷瑞玉在出席二姐夫的家宴时,有幸与张学良结识。豆蔻年华的谷瑞玉不仅天生丽质,而且通晓英语。一年之后,谷瑞玉任张学良的英语翻译,其后二人感情日笃。> 1924年9月,第二次奉直战烽火再起。当时,张学良统帅著东北军第三军,日夜坚守在山海关九门口前线。正在战事的紧急关头,谷瑞玉来到前线去陪少帅。谷瑞玉在奉直激战的前线陪伴着张学良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终于迎来了东北军的最后胜利。张学良与谷瑞玉在战地结合的情况传到张作霖的耳朵后,他只好对儿子与谷瑞玉的婚事表示默许,于是,1924年10月,张学良与谷瑞玉遂在天津结婚。> 1928年2月,张学良升任第三方面军团总司令,驻防保定。而素有随军夫人美称的谷瑞玉独自居住津门,学会了跳舞、泡酒巴等,常与人打麻将至深夜不散。还经常到北京一连数日听戏不归。数月后,张作霖在皇姑屯遇难。在秘不发丧期间,在天津居住的谷瑞玉未经许可,独自冒然返回沈阳。正是由于谷瑞玉的擅自行动,引起了日本关东军的注意。日本报纸上因此怀疑「秘不发丧」的真伪虚实,称「张学良的如夫人谷瑞玉由津返回奉,说明张作霖在皇姑屯必死无疑。否则一向与大帅府关系并不密切的如夫人是不会在张学良不在奉天情况下独自返回关东的。」谷瑞玉的冒然行动,埋下了在政治上与少帅分道扬镳的祸根。>> 谷瑞玉的任性,使她与张学良间的裂痕越来越大。1928年冬天,奉系旧军阀杨宇霆、常阴槐等心生异念,阴谋取张学良而代之。杨宇霆千方百计地收买谷瑞玉作内线,张学良发觉杨宇霆动机可疑,曾提醒谷瑞玉别上杨宇霆的当,然而谷瑞玉却我行我素。是年12月杨宇霆假借乃父祝寿为名,请谷瑞玉与少帅一道去杨宅赴宴。张学良随谷瑞玉前往后,险遭到一群日本浪人的暗算,幸亏于凤至夫人早已识破乐杨宇霆的图谋。此事发生后,张学良对谷瑞玉的误解更深,其婚姻名存实亡。1931年1月,张学良与谷瑞玉解除了婚姻关系。张学良在天津的英租界为谷瑞玉购买小楼房一幢,又给她10万元供其生活之用。> 张学良的第三个夫人是赵一荻,她与张学良相濡以沫,共度幽禁岁月,一直到终老。> 赵一荻原名赵绮霞,原籍浙东兰溪,1912年,她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父亲赵庆华是北洋军阀直系 时期铁路局长。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们都称她为赵四**。她十分美貌,而且冰雪聪明,十四五岁就曾成为《北洋画报》的 。> 1927年,刚刚过完15岁生日的赵一荻,在天津的舞会上认识了张学良。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此后的日子里,张学良一有空闲就和赵一荻散步、聊天、打球、下棋,或者谈论新诗。> 父亲赵庆华知道女儿与有妇之夫张学良在一起,一气之下将赵一荻软禁起来。在六哥赵燕生的帮助下,赵一荻与家人不告而别,去东北投奔张学良,成了张学良的编外夫人。> 其父赵庆华气急败坏地只好在报上发表声明:「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赵庆华随即声言自身惭愧,从此辞离仕途,退隐而居。> 赵一荻以张学良秘书的身份,搬进帅府后,非常感激于凤至的宽厚仁德,对她更是恭顺敬重。她和于凤至和睦相处,情同姐妹。1929年,赵一荻为张学良生下了惟一的儿子张闾琳。>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张学良在南京身陷囹圄,随后,赵一荻陪随着张学良开始了漫长的幽禁生涯。在与世隔绝的寂寞中,他们俩人相依为命,张学良把一切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四**的身上,赵四**则尽自己全部的力量给张学良以安慰和照料。见过的人都说,赵四**经常身着蓝衣,脚登布鞋,几乎洗尽铅华,终日陪伴在张学良身边。> 在台湾幽禁期间,张学良皈依了基督教。要笃诚地信仰耶稣,就必须依循基督教义的规定,在于凤至和赵一荻之间作出选择。此时,张学良的心里确实格外沉重。最终,他作出了痛苦又无奈的决定,和于凤至解除婚姻关系。张学良执笔给在美国于凤至写了一封信,于凤至给张学良写了回信:「你们之间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堪称风尘知己。尤其是绮霞妹妹,无私地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劳任怨,陪侍汉卿,真是高风亮节,世人皆碑。其实,你俩早就应该结成丝梦,我谨在异国他乡对你们的婚礼表示祝贺!」> 1964年3月,结发妻子的离婚手续,从美国寄到张学良手中。1990年1月3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然逝去。1964年7月4日,张学良与赵一荻正式结婚,结婚典礼在台北市杭州南路美籍友人吉米爱尔窦先生的寓所举所,来宾有宋美龄、张群等要人。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病逝于美国夏威夷。一年以后的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也在美国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张学良,本名韩庆,依安人,出生于希尔临门和小柳口。我一生中结过三次婚。我的妻子是于凤至,我的第二任妻子是顾瑞玉,我的第三任妻子是赵一荻,即赵四**。人人都知道于凤至和赵四**,但对顾瑞宇却知之甚少。
张学良的妻子名叫香洲,是富商余的女儿。她出生于1897年。她从小就很聪明,文采出众,文笔细腻。在张家大院年轻一代的女性中,张学良的妻子是张最为看重的。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儿媳妇长得出众,更是因为他珍惜长久以来的友谊,他的父亲。
1908年,张受徐世昌之命,前往郑家屯及其弟家。他看中了他的文采和性格,决定娶她。当时张学良在奉天读书,很多女儿追求他的高官。他不喜欢出生在小镇的于凤至。于是,他受父亲之命去郑家屯相亲时,写了一首诗《临江仙》,嘲讽,暗示俞家在巴结掌握东北三省军政大权的张氏家族。于凤至立即归还了张学良的《临江县志》,并说:
难怪这个古镇充满了恐惧。春天到处都是千枝百花。他们怎么会这么卑微拥挤?你眼里没有美。谁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是假?家庭差异让你很难了解你的朋友,所以我建议你不要自找麻烦,三思而后行秦晋。
张学良看完之后非常震惊,深感遗憾,差点错过了一个有才华的姑娘。他改变了主意,同意和于凤至结婚。嫁给张学良后,于凤至知道自己什么都懂,如果没有学历,在张家的富家也无法立足,所以坚持要去东北大学深造。张学良经常感叹于凤至的文学才华和学识。
于凤至不仅聪明,而且漂亮。溥杰曾称赞于凤至“美丽”。她生来就有一张非常古典的脸,清秀清秀,像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荷花。
在与于凤至结婚后的漫长岁月里,张学良越来越被她的友谊、理解和迷恋所感动。他们于1916年结婚,当时张学良只有15岁,于凤至只有18岁。婚后,于凤至可谓是双重身份:妻子和妹妹。作为妻子,她注意到张学良对她不忠诚,和别的女人同居。面对这些,她从来没有哭过,也没有用刺耳的话语和眼神责备过他。相反,她默默地把痛苦埋在心里。为了学好英语,她看起来仍然很温柔,很有礼貌。作为姐姐,她尽一切可能照顾他,求助无门,毫无怨言。1927年,张学良遇见了赵四**,两人一见钟情。时间一片哗然。面对丈夫的情人,于凤至没有失去往日的风度,像对待姐姐一样对待她。这些都是张学良深深感动和敬佩的。因此,张学良向赵一荻提出,如果她愿意跟随他,就不会有妻子的名字。对外国人来说,她被称为自己的秘书,而对中国人来说,她可以被称为女服务员。之后他们三个就一起进出,一起快乐的生活。凡是接触过张学良的人,都羡慕他有一个美好的家庭,说他有两个好妻子。
于凤至于1990年3月17日午夜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93岁。那时候,他住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楼顶的一栋雅致豪宅里。
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是顾瑞玉,人称“军嫂”。[/s2/]
顾瑞宇是天津人。1904年2月出生于天津附近杨柳青的一个大家庭。第一次冯至战争爆发于1922年4月,当时顾瑞宇只有18岁。今年7月,顾瑞宇参加二姐夫的家宴时,有幸见到了张学良。顾瑞宇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英语也很好。一年后,顾瑞宇成为张学良的英文翻译,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4年9月,第二次直接战争再次爆发。当时张学良指挥东北第三军,日夜坚守在山海关九门口前线。紧急关头,顾瑞宇来到前线陪伴少帅。顾瑞宇和张学良在冯至激战的前线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终于迎来了东北军的最后胜利。张学良和顾瑞宇在战场上的结合传到张耳中后,他不得不默许儿子与顾瑞宇结婚,于是1924年10月,张学良和顾瑞宇在天津结婚。
尽管已经结婚,张学良还是无法把顾瑞宇带回沈阳的大宝塔。由于种种原因,于凤至很难接受顾瑞宇。因此,顾瑞宇在天津生活了相当一段时间。
1928年2月,张学良升任第三军团总司令,驻保定。被称为“军嫂”的顾瑞玉一个人住在津门,学跳舞去泡吧,经常和人打麻将到深夜。经常几天不回北京去看歌剧。几个月后,张在皇姑屯被杀。在秘密悼念期间,家住天津的顾瑞宇未经允许赶回沈阳。正是顾瑞宇的擅自行动引起了日本关东军的注意。因此,日本报纸对“守口如瓶不戴孝”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称“张学良之妻顾瑞玉从天津回来办事,预示张左林将死于皇姑屯。”否则,你那位与大华府没有往来的妻子,也不会在张学良不在奉天的时候,独自回关东。顾瑞宇的鲁莽行为奠定了他与政坛少帅分道扬镳的基础。
顾瑞玉的任性,让她和张学良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1928年冬,枫溪两老军阀杨雨婷和常荫槐意见相左,密谋撤换张学良。杨雨婷想尽一切办法收买顾瑞宇作为内部人员。张学良发现杨雨婷的动机可疑,警告顾瑞宇不要被杨雨婷欺骗,但顾瑞宇一意孤行。同年12月,杨雨婷以庆祝父亲生日为名,邀请顾瑞宇到杨宅与少帅共进晚餐。张学良投奔谷瑞玉后,差点被一群日本浪人反击。幸运的是,于凤至夫人已经看穿了杨雨婷的阴谋。事发后,张学良对顾瑞玉的误会更深,婚姻名存实亡。1931年1月,张学良与顾瑞玉解除婚约。张学良在天津英租界给顾瑞玉买了一栋小楼,给了她10万元生活费。
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赵一荻,与张学良一起坐月子,直到去世。
赵一荻,原名赵启霞,祖籍浙东兰溪。1912年,她出生在一个有声望的官员家庭和香港。我父亲赵庆华是北洋政府时期的铁路局局长。因为她在家里排行第四,所以人们叫她赵四**。她非常漂亮和聪明。她十四五岁就成为《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陪伴张学良72年的赵一荻,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神秘的女人。在台湾省隐居期间,她发表了《好消息》、《新生活》、《真正的自由》、《伟大的使命》、《易弟证集》等作品。
1927年,刚过完15岁生日的赵一荻在天津的一次舞会上认识了张学良。他们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有空,张学良和赵一荻就会去散步、聊天、打球、下棋或谈论新诗。
得知女儿和张学良在一起,他的父亲赵庆华将赵一荻软禁起来。在六弟赵的帮助下,不辞而别,远赴东北投奔张学良,成为张学良的爱妻。
他的父亲赵庆华不得不气呼呼地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最近,四个被自由和平等所迷惑的女孩SJGH逃跑并失踪了。根据《家庭祠堂条例》第19条和第22条,应删除其名称。这个教堂是寺庙之一,按照家法应该向宗主报备。之后如果发生什么事,就不负责了。”赵清华当即表示羞愧,辞去公职,退休。
作为张学良的秘书定居帅府后,她非常感激的葛
Xi事变后,蒋介石食言,张学良被囚禁在南京。后来,赵一荻和张学良开始了漫长的幽禁生涯。在隔离和孤独中,他们独自生活。张学良把所有的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四**身上,而赵四**则尽力安慰和关心张学良。看过的人说,赵四**经常穿着蓝色的衣服,脚上穿着布鞋,几乎把头带都洗掉了,整天跟张学良在一起。
张学良在台湾省服刑期间皈依基督教。如果你想真诚地相信耶稣,你必须根据基督教的规定在于凤至和赵一荻之间做出选择。此时,张学良的心情真是沉重。最后,他做出了一个痛苦而又无奈的决定,解除与于凤至的婚姻。
张学良在美国给于凤至写了一封信,于凤至给张学良写了一封回信:“你们之间的爱情纯洁无瑕,堪称知己。”尤其是一夏的姐姐,她无私地牺牲一切,努力工作,陪伴着韩庆,真是贤惠,名扬天下。其实你们两个早就应该结下丝梦了。我想祝贺你在国外结婚!"
1964年3月,妻子的离婚手续从美国寄到张学良手中。1990年1月30日,于凤至在睡梦中安详辞世。
1964年7月4日,张学良和赵一荻正式结婚。婚礼在台北杭州南路的美国朋友吉米埃尔多的住所举行。嘉宾包括宋美龄、张群等政要。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在美国夏威夷州病逝。一年后的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也在美国夏威夷去世,享年101岁,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于凤至个人介绍
1990年3月17日午夜12时半,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从1940年赴美就医算起,她在美国整整度过了50年。这50年里,她不仅一个人照料三个子女,而且还凭着坚强的意志战病魔、投资地产和股市,由罩在丈夫光环下的民国时期东北第一夫人转变成一位杰出的事业家,为子女、也可以说是为张学良积累下一份让人难以置信的家业。“救汉卿,我要奋斗到最后一息”的信念牢牢地支撑着她,她90余年的人生历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生死相许、什么叫忠贞不渝。
少帅张学良的原配妻子于凤至结局是什么
于凤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生于1897年,少帅张学良的原配妻子。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990年3月17日午夜12时半,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 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 。




















.jpg)

![《反派逼我谈恋爱[快穿]》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pic/《反派逼我谈恋爱[快穿]》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