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买房的好处?

孩子 0 71

北京买房的好处?,第1张

北京买房的好处?
导读:就我个人而言,买房可以免费做十年地铁,吸引力还是挺大的,因为我日常上班就是坐地铁的,这算买房的额外福利。买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1、尽量回避问题开发商的期房目前大部分开发商资金链状况还是比较安全的。但近段时间以来,关于各个楼盘或者交房质量问

就我个人而言,买房可以免费做十年地铁,吸引力还是挺大的,因为我日常上班就是坐地铁的,这算买房的额外福利。

买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尽量回避问题开发商的期房

目前大部分开发商资金链状况还是比较安全的。但近段时间以来,关于各个楼盘或者交房质量问题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对于某些盲目扩张以及实力弱小的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在加大,楼盘烂尾的危险也在加大。所以买期房的时候一定要选品牌开发商,这样安全性要高一些。

2、继续观望

降了息,也免了税,房价也合理很多,现在买房确实是成本低了不少。但在宏观经济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这些政策还将会继续加大力度。应该说利率还有一定的下浮空间,而税费的减免甚至补贴还有巨大的空间。最关键的房价估计还有5%-10%的下降空间。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显效需要6个月的周期,“双降”是始于去年9月中旬,所以到今年3-4月份效果才会明显。

3、尽量考虑二手次新房

,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相比期房来要安全许多。在国家将二手房营业税征收从5年降至2年以后,这些次新房的优势明显体现出来。最近和裕兴等大的二手房中介公司老总聊过,他们透露这个政策出台以后对市场的影响相当明显。这样的次新房既可以避免期房烂尾的危险,又有新房的品质,受捧是自然的。

4、可以通过售楼部以外的其他渠道购买新房

由于销售不利,开发商都在绞尽脑汁寻找各种销售渠道。除了二手房中介外,有的开发商还会通过媒体、银行、大企业等进行一些团购活动。这些渠道一般都可以比售楼部优惠许多,这也是目前这个尴尬情况下开发商“暗降”的主要方式。

前几天,一个网友在我的文章下留言说:现在受到疫情的冲击,经济下滑,房地产交易受到影响,反正我也不买房,涨跌随意。

另一个网友说:我等P民,靠赚工资吃饭,手头的钱,买什么都不保值。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开发商在打折优惠,我有时间就去看看,看准了就下手。有了房子,不说增值,作为P民而言,就有了唯一的简单的相对安全的保值手段了……至于说房子将来可能一文不值,可留着纸币,纸币将来就值钱吗?没有好的投资方式时,只能选房产……

这代表两种人的声音。一群人不看好房地产,坚决不买房;一群人是刚需,或者仅仅是为了资产保值,准备伺机买房。

今天,我不讲不买房的人,就讲讲买房你要带上谁。既然决定买房,作为一辈子的大事,作为资产保值的手段,在买房这件事上,你是一个人做决定,还是夫妻齐上阵?是夫妻一起决定,还是让老人小孩都参与?

个人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你带上老婆、老人、小孩一起去买房,让老人、小孩都发表观点。因为无论是居住角度,还是从保值的角度考虑,老人和小孩看房,眼光可能与我们不一样,他们有时可以一针见血指出房子在地段、户型、小区景观、交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老人会从便利性看房

我的邻居70多岁,他看房,首先看的是房子与学校的距离。的确,在有老人的家里,一般是老人每天接送小孩,房子距离学校近,老人接送小孩就很方便。

如果抛开接送孩子的因素,大多老人对位置不是特别强求,略偏远也无所谓,主要是要求小区须清静,空气要好,到大型医院要方便,最好是住在地铁附近。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不喜欢买菜市场边、铁轨旁等环境太吵闹的房子。

武汉气候四季分明,夏天太热,如果有南北通透的板式房,夏天有时吹吹电风扇即可,这样的房子老人最喜欢了。老人不喜欢高的楼层,更喜欢住一楼或较低的楼层,这样上下楼方便。

邻居之所以选择我们小区,说人上了年岁,都喜欢小区配备生活服务、娱乐、药房等设施。

如果有棋牌室、乒乓球馆等,就是他们的最爱了。有这样的设施,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二是可以与其他老人进行交流,毕竟老人最怕寂寞和孤独。

小孩会从观感方面看房

朋友的女儿喜欢画画,也许是对色彩很敏感的原因,他的女儿不喜欢那些颜色不好看的房子。

对于小区的颜色,一是房子的外墙,外墙颜色难看,房子的价值就会受影响。二是小区的植被,有四季盛开的花朵,有枝繁叶茂的树木和花草,说明小区环境好,说明绿化率高。

还有,他的女儿喜欢大大的窗户、阳台,最好是有飘窗的那种。这样,就可以每天在家眺望江水东流,夕阳下落。而且,在飘窗台上,可以放各种玩具,“我会让她们陪着我一起观赏窗外的风景。”朋友的女儿说。

还有,小区需设立儿童游乐区,要有简单的滑滑梯、秋千等运动游乐设施。

这些要求不高,但某些方面,却考验开发商的成熟度和经验度。

可以看出,老人和小孩看房,主要考虑的是地段、交通、绿化率、户型、配套等。这些,都是房子保值增值的要素。还别说,小孩和老人看房,看的都是房子的核心。

倾尽毕生所有买一套房值得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你说值得,能找到十个值得的理由;如果你说不值得,也能找到十个不值得的理由。

我只说我的答案,并且是从理性分析的角度。

如果一套房得来全不费功夫,如果一套房能免费送给你,你想不想得到它,并且它是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真有这样的好事,对于无房族来说,大概睡梦中就能笑醒;对于有房族来说,再多一套岂不美哉!对于房子来说,人人其实都是想拥有的,并且多多益善。

问题是天下不会掉馅饼,更不会掉一个金饼。

那就要想一想,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背后是一种怎样的人群?他们具有怎样的群体特征?我想大概是这样的:他们多属于年轻人,他们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想从农村跳到城市,同时他们的经济能力一般需要一般需要拼尽全力。

相对年轻,渴望改变,经济能力目前有限,老家在农村或者想跟父母一辈分开生活,这些大致是这群人背后的群像特征。他们在买房的问题上,可能心存纠结或者心存不甘。

02,

这样吧,我们反着想,哪些人在买房的问题上没有困惑,更谈不上所谓的拼尽全力? 这背后是一种怎样的人群?他们具有怎样的群体特征?

一个或者一系列好问题,总是能厘清我们的思路,为我们解困。

没有买房困惑的人,大概是这样的一群人:要么他们的父辈早已通过闯荡在城市落地生根;要么有先见之明早已买房而不是等到急需时才考虑;要么是较为成功的创业者在资金上宽裕等。

早期的闯荡者,先见之明者,努力的创业者等,他们在买房的问题上,极少存在纠结。

所以,对于想有所改变的年轻人来说,买房只是暴露你人生甚至家族问题的一个契机而已,这是改变自己、成长自己的一个机遇,而不仅仅只是压力。

很多人买房是为了下一代的读书,或者为了下一代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我认为这一点很好。父辈们如果不是早期的闯荡者,那么自己这一代就要顶上来,否则顶上来的任务就要交到自己孩子身上。

把时间线拉长,几代之前的先人都是农民,但那些敢想敢干的先人父辈们,却为后代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你拼死拼活走到城市去,但他们在一两代之前早已是城市人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鸿沟。

网上曾有一句话流传很广说,我奋斗了三十年,才能有和你平起平坐喝咖啡的权利。那是因为他们的父辈比你先奋斗三十年,甚至六十年。

03,

我刚才说了,在城市买一套房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它会暴露你之前的很多问题。聪明的人把它当成一次改变自己、甚至改变人生的重大机遇。

当你需要拼尽全力时,至少说明你目前能力有限或财力匮乏,你或许之前一直得过且过,你或许从未通盘考虑过你的人生,你或许总是临时抱佛脚,你或许缺乏行动力,你或许安稳惯了觉得这就是人生,你或许一直走一步看一步。

所以,当你为了买房而拼尽全力时,所有暴露出来的问题,不都是你需要克服、需要解决的问题吗?难道不是吗?

另外,人生就这一次,成长一下,努力一回,又有什么问题呢?你完全可以把在城市买一套房,当成人生的一次重要项目去完成。我想起了我在大学考过的证书,叫项目管理。

年轻人为了结婚而买房,挺好,说明年轻人要独立了;为了小孩的读书而买房,也挺好,说明在考虑下一代了。但是,我想说,更好的理由是,为了自己的改变而买房,为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而买房。

买房是对你自己的一次检验。买房之后,你的生活会有一个新的起点。

我的答案很明确了,拼尽全力在城市买一套房,值得!如果可能,还要尽可能往好地段买,往好城市买。躺平内卷属于其他人不属于你,纠结游移的时候,还不如去努力干活儿。

早些年很多企业招工人,只要有体力、能加班、肯吃苦就可以了,但是随着产业的升级,竞争加剧,很多低端制造业慢慢的开始转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越来越多,这种时候,企业里面更需要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产业工人,传统的农民工越来越难以找到养家糊口的工作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会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知识和学历的重要性,以前那种读书无用论的反智思维,渐渐的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继续在农村读书,将面临边缘化的结局

教育资源的集中化最主要体现在优秀教师不断的流向城市、大城市,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没有了优秀的教师,很难吸引更多的孩子来就读,这也是导致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的原因。

农村的学校,普遍面临缺少老师、生源不足的问题,老师待遇不高,优秀教师面临巨大的外界诱惑,较难保证很高的教学质量,学习氛围不浓,竞争意识不强,导致孩子们的学习强度、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都难以和城市的学生竞争,这样的现状,逼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将孩子送到城里读书。

城市家庭、社区的学习氛围更浓

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城市里面,人口密度集中,校外培训机构、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密切,容易形成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不管是因为焦虑、从众的心理所导致,还是其他任何原因,对于孩子来说,能够跟一群学习更努力、投入时间更多的同学和家长们相处,肯定不放在农村老家要好得多。

不买房,没有入学资格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家庭不得不砸锅卖铁凑钱买房的原因,因为城市里面的人口增长过快,教育资源的建设速度跟不上,所以,大多数城镇都会对学生的入学资格设定一定的门槛,户籍、房产成了刚性的要求。

没有房产,即便你有户口,也很可能入不了学。

群体性焦虑,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

这种焦虑情绪,是不分城乡的,凡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父母,总是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努力、出人头地,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能力。

在这种焦虑情绪的驱使下,再叠加从众的心理,你想继续让孩子留在农村读书都可能会面临多方的阻力,把孩子送进城读书,买房陪读的行为也就变成的很普遍了。

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包括自己的晚年幸福

这一点或许容易引起争议,但是养儿防老仍然是很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孩子发展的好,才有可能有条件给自己营造更好的养老生活环境,尤其是农村的家庭,这种意识更加普遍,现在下血本到孩子身上,只要孩子书念的好,考了好大学,出人头地了,将来自己脸上有光,晚年生活的质量也更有指望啊。

 关于年轻人住房,专家们咋说?

  宗庆后:应保障年轻人一个家庭一套经济适用房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认为,当前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安居难、乐业亦难。他建议,保障年轻人一个家庭一套经济适用房, 解决其基本需求问题。

  宗庆后建议,开发商要降低房价,设定合理利润空间,响应去库存政策号召。

  对于无房户和刚需人群,政府应完全免除其购房时的税费,而开发商降价向困难人群销售房屋的,亦予以减免税费,银行则对无房户首套房降低房贷利息。

  李稻葵:呼吁年轻人等一等

  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经济学者李稻葵针对房价上涨表示,“不要用短期价格上涨的速度来判断,也不要用收入和房价的比来算,因为收入算不清楚,比如外地的父母给子女的钱该怎么算?应该算租售比,这个最客观。”

  李稻葵认为,根本解决高房价问题不能靠交易税、增值税等行政手段,一二线城市应赶紧加快土地供给,增加一些房子,这样一来,“我相信房价会稳定下来,甚至还会有所下降。”他呼吁年轻人,等一等。

  高和资本董事长苏鑫对于一线楼市提出的10点忠告

  1、我对一线城市住宅房价泡沫化悲观,基于这样的判断:本轮政策的初心,明面上是去库存、实质上是救地方政府,而并非从地产的长期健康发展角度出发。

  2、只用简单的货币政策,干旱的地方是三四线城市,但雨确降在了一线城市。

  3、加之股市崩盘,货币的蓄水池只有一线地产,这个堰塞湖必然越垒越高。

  4、除非中国突然出现了新的投资市场且规模巨大,比如股市再次牛起,商业地产证券化大行其道,吸走了超发的货币,你相信吗?!

  5、可预期的是,两会后一线城市必然再出调控政策,但多数增加中小套型供给,且真正形成供给至少一年后了,而一线城市的主战场已为二手不是一手。

  6、真正治标的措施是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但这些不在地产政府手里,看看上海的调控政策就明白了!

  7、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人的贪婪。总想在最高点卖出,但是除了上帝谁也不知道最高点在哪儿!

  8、既然我们判断不了顶在何时、在哪里,最正确的投资理念就是极大地关注风险,宁可没能在最高点出货,也不要购买投资属性低、流动性低的资产。

  9、可以投资现金流好的或说租金回报相对高的核心资产,价值低估或你有能力增值的资产,这个你懂的。

  10、我的建议,如果朋友们在北京的住宅房产超过三套,多余的住宅要毫不犹豫地卖掉,要先选流动性差的卖。因为房产最大的风险是流动性差,也许未来几个月可能卖价更高,但等市场预期真正变了就砸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