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这段时间在武汉有一名萌娃,因为妈妈要考试,孩子不能带进考场,所以这名妈妈就拜托派出所的民警去照顾小孩,帮忙看着孩子,没有想到孩子不想走了,觉得这里挺好玩的,一般孩子有这种想法确实是因为缺少陪伴,因为家里人没有人陪着自己,而在这里有人陪着自己
这段时间在武汉有一名萌娃,因为妈妈要考试,孩子不能带进考场,所以这名妈妈就拜托派出所的民警去照顾小孩,帮忙看着孩子,没有想到孩子不想走了,觉得这里挺好玩的,一般孩子有这种想法确实是因为缺少陪伴,因为家里人没有人陪着自己,而在这里有人陪着自己玩,还有好吃的吃,所以说孩子才会愿意留在这里,就是因为平时缺少陪伴,有人陪着自己就会特别的开心,才会不愿意离开,还想继续在这里玩,如果家长经常陪伴孩子,孩子并不会有这种想法。武汉有一位妈妈把自己的孩子拜托给了派出所的民警照顾,而之所以会把孩子给民警照顾就是因为这位妈妈要考试,因为这名妈妈是带着孩子来考试的,但是没有想到考场不能让孩子进去,而妈妈也比较着急,也没有人看孩子,于是就想到了警察,把孩子交给了民警,还民警也是非常耐心的照顾这个孩子,带他玩耍,给他吃好吃的,成功让孩子爱上了这个地方,并且在妈妈考完试带他走的时候,还不愿意找,问妈妈明天还能不能来这里玩。而孩子之所以不愿意离开,就是因为他在这里玩的很开心,在家里面也是没人陪着他一起玩,缺乏陪伴,现在有人陪着他一起玩,还能吃好吃的,所以说就特别的开心,在这里已经玩嗨了,才会流连忘返,如果家里面也有人陪着他一起玩,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因为缺少陪伴。如果不是因为缺少陪伴,孩子并不会因为有人陪他一起玩就不想离开,因为这里有人陪伴,有人一起玩所以才不想离开,父母还是需要多陪陪孩子,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
还记得支援武汉的英雄们相继返航,这样一则新闻让人泪目:浙江长兴,一名女护士陶谢君支援湖北63天,返航回家后,14个月大的女儿却在她怀抱里哭闹不休,原因竟是太久未见母亲,已经不认识她了。看后,网友纷纷表示:唯有身为人母的人,才能更加懂得这种母亲内心深处的委屈。
其实,在这次支援武汉过程中,有太多为了国家而只能暂时离家的"英雄",他们为了国家这一个大家庭而只能暂时割弃自己的小家,奋不顾身的前往一线,援鄂护士陶谢君便是其中的一名英雄。尽管,她刚刚荣升为一名母亲,但是为了更多人的家庭,她还是不得不"断舍离",暂时将女儿留在家中,自己独自一人上了战场。好在这场战役并未持续太久;好在最终她还是如约地回到了家中,与家人团圆。
见到女儿的瞬间,陶谢君这个战场上的英雄就潸然泪下了,她知道自己有愧于女儿,因为离开了女儿太久,使得女儿记忆中的母亲渐渐变得模糊不清。
在支援武汉期间,医护工作者本就是用生命为赌注,为更多患者开辟生的道路。尽管,陶谢君初为人母,尚还年幼的女儿正是需要母亲细心陪伴的时候,但是面对国家危难,她还是选择了支援武汉。可能对于年幼的女儿来说,她算不上称职的母亲,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一去还能否有再回来的时候。但是,对于以后懂事的女儿来说,她绝对会是一个值得当作榜样的母亲,因为这位母亲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了什么叫做"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在这短短的63天救援时间里,身在武汉的陶谢君,衣不解带地抗争在第一线上。尽管,对家人的思念说不清也道不尽。但是,可能正是那份对家人无止尽的情,才使得她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贵性,更加明白自己的使命,更加明白"第一线"上有更多的人同她一样渴望回家,与家人团圆。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些太多的"她明白",所以才支撑了她日以继夜地抗战在支援武汉的第一线上。
面对媒体采访时,激动地抱住14个月大的女儿,最终坚强地陶谢君因为女儿没有认出自己,在镜头下掩面痛哭,这泪水里包含着太多旁人所不知道的复杂情感。
一场灾难见证一次人性,这场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让国人看见了太多人性的善与美,丑与恶。无疑,向陶谢君这样舍己为人的人民护士值得我们尊敬。
都说:"医者父母心。"医护工作者一直是被人所尊敬的职业。因为他们为每一个生命保驾护航,他们奋战在生命的第一线上,不分昼夜,只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然而,医患关系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引人争议。无可厚非,无良医者令人愤恨。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一棒子打死所有是不应该的,由点到面来批判所有医护工作者也是过于片面的。试想一下,如果医患关系长期不向好发展,最后苦的又会是谁呢?
答案显而易见。况且,在这次疫情发生后,大批医护工作者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奋战在第一线,为我们的生命保驾护航。这些种种的付出,难道不值得我们去为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做些什么吗?
据报道:我国每年有近乎80亿人次患者涌进医院,然而全国却只有600万医生,这样极度不协调的医患供需关系,难得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各种医闹事件频发,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2019年年末,曾就有一起"医生被患者家属恶意杀害"事件发生惹人争议,更是令大部分医护工作者寒心。可能不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都是为人民服务。但是,请相信大部分医务工作者是抱着救死扶伤而选择这份神圣的职业的,所以请不要再让他们寒心。不然,谁知道下次灾难发生时,谁又能为我们的生命保驾护航呢?
无论如何,请让我们在这时刻向千千万万像陶谢君这样的医护工作者以及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道一声感谢:谢谢你们不辞辛苦万里而来,谢谢你们舍小家为大家,谢谢你们为我们的生命搭建起了一个个坚不可摧的保护伞,谢谢你们每一个奋战在疫情第一线上的英雄!
对自己要求太高、琐碎事情多、没有经验需要不断学习、对孩子期望太高,这些都是带娃会让人心力交瘁的原因。
带娃让人心力憔悴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自己要求太高。年轻父母在有了孩子以后还没有适应他的新身份,但有强烈的责任感,总想把孩子照顾的尽善尽美,总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恰到好处。与孩子有关的每一件事都要自己去完成。这是孩子的衣食住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都会成为自己关心的头等大事,会让人忙个不停,时间长了就会让人感觉心力交瘁。
人们带娃感觉心力交瘁,还因为琐碎的事情太多,从有了孩子开始就没有了个人时间,因为孩子出生以后要精心照顾,不但要喂奶,还要陪伴孩子,等孩子超过4个月以后,还要给孩子准备辅食,还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身体变化。更有些父母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了早教之路,不断的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陪孩子玩游戏,这会让自己变得十分忙碌,在孩子哭闹不止或者生病的时候就会感觉心力交瘁。
很多人带娃感觉心力交瘁,是因为没有经验,他需要不断的学习。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第1次为人父母,根本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在孩子出生以后不知道如何才能把孩子照顾好,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摸索经验,这就会让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也会消耗他们很多精力。会让这些年轻的父母感觉特别疲惫,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
带娃的时候总想把娃带到尽善尽美,总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孩子更聪明,还有一些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早早就开始说话,早早的开始学习,现在的孩子还不满周岁,就认为他是北大清华的材料。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只会让自己过得特别疲惫,而且会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时间长了发现孩子不符合自己预期的时候,就会感觉极度的茫然,也会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
1、儿子正式开始初中住校生活,满头大汗地帮他铺床,饿着肚皮陪他第一次吃食堂,可最后他和同学有说有笑地向教室走去,都没有给他老妈say bye…孩子呀,我只能看着你的背影渐行渐远
2、孩子的第一次每每也是伴随着家长的喜悦与担忧,第一次自己去幼儿园,第一次自己拿着钥匙回家,第一次离开家住校,第一次单独出游。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一次成长。
3、儿子入学三天,我和他爹跑去五次,就怕孩子刚住校照顾不好自己,去了,才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独立!
4、今天送孩子上学去啦,第一次离家住校,第一次独立生活,孩子表现不错,回家后感觉冷清了很多,真的不太适应 ,耳朵里叽叽喳喳的声音还在耳畔,全是回忆,希望孩子在新学校,新环境,生活,学习愉快!
送孩子住校家长舍不得的朋友圈说说 孩子离家住学校了家长不舍的感慨句子
5、孩子进入高中住校学习阶段了,也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好棒!爱自己的孩子。
6、今天是孩子高中开学的第一天,也开启了正式的住校生涯。给他收拾行李的时候,有些不舍,有些伤感,有些失落,有些惆怅,还有隐隐的欣慰
7、第一天军训,大多数孩子们表现很好,尤其是小学就开始住校的孩子们,展示了他们强大的独立生活能力和抗压能力。而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恋恋不舍和偶尔远离人群'的独自哭泣
8、孩子第一天离开我住校,这心里还真不是滋味
9、今天孩子高中第一天住校,我没什么事了,可还是有点慌慌的,也知道孩子挺自立的,应该没问题。可就是放心不下。临走孩子说了让我放松一下,不要那么焦虑,看来我需要调整一下生活重心了
为照顾女儿 ,单亲妈妈带女儿一起“开出租”。
李少云在出租车上踩了3年油门,却发现还是冲不破生活的罩子。
3年前坐上出租车的时候,她刚抱着半岁大的女儿依依离开前夫。那天是妇女节,为了照顾女儿,这位没有太多能力的单亲妈妈只能把自己和孩子一股脑儿塞进车里,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兜兜转转。
每天一睁眼,等待着她的是房租、水电、伙食费,以及100元的出租车租金。李少云必须精打细算。她只开夜班,因为夜班路况好,租金也只有白班的三分之一;路过收费站时,她要提醒女儿躲到座位下,因为空载的的士可以免交15元过路费;为了省钱,她4年没有理过发。
2017年8月,一场交通事故让她的车轮停了下来。虽然在这次事故中,她被判定负次要责任,但是租给她车的老板找上门来,说安顿好女儿前,不会租车给她。
她一下子又变得一无所有。成为单亲妈妈的第3年,李少云第一次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走投无路的她甚至想要跳江,已经走到了江汉一桥边,又被3岁女儿撒着娇劝了回来。“舍不下这么懂事的女儿。”她只能咬着牙继续往前冲。
那时,离依依上幼儿园还有不到1个月时间。因为户口不在居住地,依依上不了公立幼儿园。摆在李少云面前的,是8000元的费用,需要一次缴清。她像疯了一样接活,给人代班,有时一出车就是24个小时,副驾驶座上的女儿已经睡了好几觉。
李少云想给女儿办低保。看过相关规定后,她去了街道办事处,却被告知需要前往户口所在地。但在武汉市蔡甸区民政局,办事人员却让她到所在街道办理。来回两趟,李少云茫然无措地站在办事大厅里,反倒是怀里的女儿安慰她,“妈妈你别急,我们慢慢来。”
可是,李少云不敢慢下来。最疼爱她的父亲去世了,母亲身体不好,而且思想传统,甚至不让李少云在家过年,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她会偶尔求助自己的妹妹一家,但妹妹的女儿有时说话难听,李少云不愿接受施舍。
车祸发生后,媒体报道让李少云成为新闻热点。十多家企业想为她提供工作,周边几户老人提出可以帮她照看孩子,还有好几家幼儿园免费接依依去上,并欢迎李少云去工作,方便照看孩子。她最终只接受了一家幼儿园的帮助,对方免去了依依3年的费用。
“别人出于怜悯,愿意帮你3个月,乃至一年、两年,但再以后呢?到时候我可能都失去奋斗的能力和意志了。我不想腆着脸靠别人过活。”
选择离婚时,李少云本以为自己一个人带孩子也能过,“当时我身无分文,房租都是借来的,还不是闯过来了。”但在漫长的生活中,困难远比她想的要多。哪怕只是鸡毛蒜皮的“小插曲”,都会耗尽她的力气。
她也想过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早年她曾在深圳做销售,但这无法照看孩子。她去超市工作过,但只过了半天,对方就委婉地告诉她,以后别带孩子去了。她还想过盘一个杂货店,但她没有资金,也担心收入不稳定,给生活雪上加霜。
“不到万不得已,谁忍心让孩子每天夜里跟着自己这样折腾?”李少云说。
很多人给她介绍对象,她都拒绝了,她怕自己再经历一场失败的婚姻,给女儿造成更多伤害。因为生了个女孩儿,前夫在孩子降生当天,当着她的面说要把孩子送人。生产后第二天,因为无人照看,她只能自己跪在地上给孩子换尿布。保洁阿姨本想帮忙,却被她回绝了,“你今天帮我,明天我还是要一个人弄。”
依依的出生证明上是没有父亲的信息。李少云不敢想孩子小学去哪里读,将来办各种手续会遇到的问题。谈起将来,李少云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她说觉得自己走入了无法回头的路。“完全感觉不到安定,只能把眼前的事情顾好,遇到问题再说吧。”
李少云现在住处的房东人很好,租金低,但那边可能面临拆迁。她想申请廉租房,“好歹居有定所”,她问过居委会,对方让她去找房管所,想到办低保时的经历,她决定不再自讨没趣,“不想再被这些障碍绊住”。
如今她和依依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被困在出租车里。从出生那一刻起,依依就习惯了这样的世界,没什么朋友,只能和自己玩。
许多坐过李少云车的乘客,都不住地夸依依乖。她可以安静地坐在车里,遇到喜欢她的乘客会大方地唱歌和互动,行程结束了,还主动问乘客是否需要发票,并撕下来递过去。
她总会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因为妈妈的车是绿色的”。她知道,那是为她带来吃穿用度的东西,也是和妈妈说话最多的地方。对依依来说,出租车就是她的家。从6个月大时起,她几乎每天都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这里过的。
有时开着车,依依会突然指着路边的房子说,“妈妈,你看那个房子好漂亮啊,我们能不能也住这种房子。”李少云只能心酸地回应说会努力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给孩子一个安稳的家——她们现在住的地方,很难被称之为“家”:十几平方米的出租屋内,没有冰箱、电视和空调,只有床和一把路边捡来的椅子勉强可以歇脚,衣柜和梳妆台上堆满了东西。玩具、衣服……屋内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别人给的。
对母女俩来说,这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因为生物钟颠倒,母女俩吃饭没有定点,总是睡醒了就从隔壁小饭馆点个素菜,只要10元,鱼和肉一个月才吃上一次。没吃完的就带到车上当晚饭,或是买盒饭吃。
这个春节,李少云只休息了一天,看望亲人朋友,除夕的晚上都是在出租车上过的。女儿央求她,想在家休息一晚上,“今天过年啊妈妈!”李少云只是说,回家休息哪来钱过日子,女儿便不说话了。一天母女俩还在睡觉,居委会送来了油和米。他们不知道,这家人已经很多天没有开伙了。
李少云喜欢到机场载客,排队的时间女儿可以下车活动一下,“12个小时,连我都有点坐不住”。跑远途也能减少解释的麻烦——很多乘客看到车里有个小孩,都会拒绝乘车。
等待载客的两三个小时,是母女俩难得的互动时间。李少云会给孩子讲故事、唱歌,或是在草坪上玩捉迷藏。
翻过出租车停车场边的铁丝网,就是飞机跑道,每隔几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这个拖着长长尾巴的庞然大物发出轰鸣声,总能吸引依依的目光。路灯暖**的光打在依依仰起的脸上,她有时会说,“妈妈,我也想坐飞机。”
开车3年多,李少云见过各种各样的乘客。有的会询问她的故事、然后讲起自己的,有的会陪依依玩,下车时不要找零,甚至加李少云的微信,寄来玩具、吃的和电子琴,也有人会耍酒疯、不给钱,或是说些不怀好意的话,“还不是因为我是女司机。”
有时乘客对走的路线不满意,两三句话后就会扯到李少云带孩子开车的事上,说她占了一个座位,“不地道,不该出来开出租”。这时,依依总会望着窗外,一句话不说。李少云碰到这种乘客会直接请对方下车,不收钱。
多数时候,依依都会安静地待在车上,哼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或是《没有你陪伴真的好孤单》。
今年春节过后,居委会打电话告诉李少云,她家被分到了一个“困难户”指标,房管局也会上门来,帮忙办理廉租房手续。
她本打算在事情确定后告诉依依,了解后发现,廉租房得由社区申请,但社区告诉她,因为户口不在这,“不好申请”。李少云的脑子“嗡”的一响。说话时,依依正对着手机里的动画片手舞足蹈。
3岁的她还无法理解,“户口”这个词意味着什么。她也不懂,妈妈的愁苦,不是一句“慢慢来”能够解决的。
琳琳和老公都是上班一族,他们的儿子6岁,刚好上一年级。平时,琳琳早上负责送孩子上学,老公负责接儿子放学,一家人分工合作的,过得平淡而又幸福。
不过孩子放暑假了,是琳琳最头痛的时候了,谁来带孩子?放去兴趣班吧,一天几次的接送,夫妻双方吃不消;放在家里,又担心孩子乱玩水电,容易出事故。
后来琳琳夫妻商量决定,把6岁的儿子放回乡下给爷爷奶奶带,毕竟是家里人,总比给外人带放心。于是,找了个周末把儿子带回乡下去了,临走时叮嘱爷爷奶奶,儿子比较调皮,平时该说就说,该教就教,别不舍得。
很快暑假就要结束了,琳琳想早点接儿子回来,调整作息规律,准备上学。那天,琳琳很早回到乡下一看,家里无人。于是到后院一看,只见儿子光着身子,只穿一条小裤衩,坐在五米多高的树枝上。身体摇晃着,手里还抓一把小石头往下丢。
这可把琳琳吓坏了,紧张得不敢说话。情绪稳定后,琳琳才让儿子慢慢爬下来。婆婆在旁边红着眼说:''这孩子太调皮了,又不听我们说,天天爬上爬下,为了看着他,我们农务活都没有时间做。“
其实,像这样的情况,估计很多类似的家庭都会遇到。一方面确实是爷爷奶奶他们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不能整天盯着孩子;另外一方面,孩子的爷爷奶奶不知道如何正确去跟孩子沟通。
那么,父母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呢?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有效引导优于强硬控制
孩子终归是孩子,他们的自制力比较差,而且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安全意识。父母在这个时候,就要耐心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走,而不是劝告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更加不是强硬地控制孩子。
例如:芬芬的女儿在吃饭前一定要吃冰激凌,芬芬也没有说不让女儿吃,只是给女儿提出这样的选择,芬芬说:“冰激凌可以在饭前吃,也可以在饭后吃,不过妈妈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蒸肉饼,肉饼是咸的,跟冰激凌的味道是相反的,吃完冰激凌再吃蒸肉饼就会不好吃了。”孩子想了一会,决定还是先吃她喜欢蒸肉饼。
因此,当孩子想要做或者已经做了令大人不赞同的事情时,大人首先不要表现得过于急躁,也不应该强硬地给孩子定出条条框框,逼迫他们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可以选择的空间,有效地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2、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要玩着教育
对于孩子来讲,玩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作为父母,小时候也是这样从小玩着长大,因此,我们也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与孩子进行沟通是同理心式的沟通中不错的方式。
比如上文开头上所说的琳琳的儿子,男孩子调皮,贪玩都是很正常的。如孩子对于爬树很感兴趣,我们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学习怎么爬树,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孩子爬树的技巧,还要讲给孩子听,爬树有哪些风险要注意,如要有大人看着、不能爬太高,小树枝不能支撑孩子的重量会断等等。让孩子在玩的同时,也学会相应的安全知识。
关于父母与孩子边玩边沟通的方法中,还可以这样做:
1、融入相关的知识、经验
父母在陪孩子玩的同时,可以把相应的知识点、自身的经验一并传给孩子,让孩子慢慢接受。等到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再试着看孩子是否已经掌握相关知识。
2、让孩子学会总结
父母在与孩子玩耍过后,要让孩子总结心得体会,比如让孩子回顾下,通过学习爬树,有哪些爬树技巧,并且有哪些要点是要注意的。在下次玩的时候就要这样来做。
总之,父母要懂得和孩子沟通的技巧,这样才能孩子开心,父母安心。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