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讲究什么习俗?

爸爸 0 75

过年讲究什么习俗?,第1张

过年讲究什么习俗?
导读:春节,客家人称“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才结束。除夕前,老叶一家就在为过年而忙碌:清扫卫生、办年货、腌制腊肠。其中,“守年”的年糕是客家人过年所必备的,一般在除夕前几天就蒸好并贴上一小

春节,客家人称“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开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才结束。除夕前,老叶一家就在为过年而忙碌:清扫卫生、办年货、腌制腊肠。其中,“守年”的年糕是客家人过年所必备的,一般在除夕前几天就蒸好并贴上一小方红纸,摆在客厅里直到过完元宵,然后切开来分送给亲戚朋友们享用。客家人用米粉和红糖糅合后蒸制的年糕为大圆饼状,宛如一个小汽车轮胎般大小。

除夕这天上午,客家人的主要事情是“上红”(贴春联和红纸、门神),一般都由男人们赶在中午前完成,主妇们则忙着准备年饭。中午过后,男人们用热水沐浴,穿新衣新鞋戴新帽,到祖公祠堂烧香拜谢祖公。年饭从下午四时许一直吃到晚七八时,之后,长辈向小孩子和未婚青年发放红包。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块喝茶聊天“守岁”,一直守到午夜零时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除夕之夜,还要在客厅里点上一盏油灯,直到天亮,这预示着来年吉祥平安,万事亨通。

大年初一,被认为是一年中最重大的日子,各家各户要早早起来,带果品到祖公祠堂敬奉祖公。这一天忌讲不吉利的话,早饭只能吃斋,意为可化解一年之“灾”,主食为米酒、米饭、青菜、粉面、葱蒜等。年初三是“送穷鬼”的日子,这天家家户户都清扫垃圾,意味着“穷去富来”,这天一般都少有人出门,也不过门作客。

老叶说,自从祖先们一百多年前从广东梅县迁来那大,叶家已经繁衍到了第八代子孙。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保留着说客家话的传统,过年的习俗也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大年初五是客家过年的“出年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般过了今天就要开市做生意或下田耕种了。

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

“发年市”的熟人见面互问的话语便是:“哥二!‘鸡阉’(即已阉了的公鸡)肥了不?”“三嫂!有‘鸡阉’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来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亲人寄回来的过年信)寄回不?”

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则是忙于做米花糖、花生糖(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自家吃,也当礼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个正月底)。

每到这个时候,在大、中、小城市里工作的达官贵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贩夫走卒也好,引车卖浆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涩也罢,都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海南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因为在海南,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候饭菜已凉透后才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俗称“围炉”)。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个个换上新衣服,也即是送旧迎新之意。即使是在票证时代,平常攒也要攒下煤油,从三十晚上开始,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三十夜,不少人“守岁”,彻夜不眠,直至初一降临,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接着各晚辈给长辈人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海南各地拜年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初一二来拜年,初三四来无味,有的地方却是初一不能上人家里拜年。拜年的礼品,一般有柑桔或礼品中夹桔子叶,以表示“今年将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女儿女婿给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给女儿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将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

送药膏是禁忌。

药一般都是生病的时候才会吃的,药膏也是生病的才会用,如果送药或者药膏给没有病的人,就相当于是在诅咒收药和药膏的人,希望对方生病。

送药膏给没有生病的人确实感觉不是很吉利。但如果是朋友生病不舒服了,而你刚好有药膏,这时你送药膏给你生病的朋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建议:

给你父亲买个护腰,钱不多(不到一百,去药店)挺管用,还体现了孝心。

母亲买一些补钙的营养品和高钙的保健品。

顺祝二老身体健康!

护腰牌子不太重要,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戴在腰上对腰病的人有不错的保护作用,晚上睡觉时摘掉就可以。

腿部肉疼考虑是髋关节疾病或缺乏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引起可服用营养品钙镁片、维生素B、E调理治疗建议到医院做髋关节拍片检查确诊或排除髋关节疾病

孝心可嘉!这方面的仪器建议在大一些的药店针对性购买,如果买有功效的仪器恐怕你的800元要透支了,我是根据你所述的经济底线给你的答案,一般的具有功效的仪器买了以后还需要在以后的使用中购买它药垫、喷剂等;至于您的母亲用药和检查时必须的!!!

在腿痛的时候我们不能够直接贴膏药,一定要去医院看看医生,看看腿痛的原因。如果是风湿引起的腿痛或者是着凉引起的腿痛,这个时候就可以去贴膏药,就能够让身体中的寒气去除掉,也能够让疼痛的症状变轻。

腿痛可以通过贴膏药来缓解吗?

小编也在网络上进行了一番搜索,发现腿痛是可以通过贴膏药缓解的,但是这个膏药不能是狗皮膏药,一定要是专业的中医制作出来的膏药,这样的膏药才能够缓解疼痛的症状才是有效的。我们在腿痛的时候也是不能够直接贴膏药的,不能够道听途说,一定要去看一看专业的中医,在中医的检查之下才能够知道腿痛的原因。不同原因造成的疼痛也是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的,并且贴的膏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够胡乱的贴膏药,一定要去看完医生,让医生开出专门的膏药才能够去贴膏药。膏药也是一种外敷的药物的,贴完膏药之后我们的腿痛就能够变得非常的轻,也能够让我们走路了。所以配膏药是要去专门的医院查看,并且让专业的医生开膏药的,一定不能够自己随便的贴膏药。

我们不能够胡乱的贴膏药,一定要看完医生再贴膏药。

我们一定不能够胡乱的贴膏药,因为膏药的药性也是比较强的,如果不断的贴膏药就有可能让我们的身体出现比较不好的反应,可能会让病情变得更加严重。所以在贴膏药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去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去贴膏药,这样才能够正确的贴膏药,也能够让我们的病情变轻。并且有些疼痛根本就不是受寒或者着凉,可能是骨头出现了变化,比如说骨癌,这个时候通过贴膏药是缓解不了的,一定要做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