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究竟要不要把最好的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观是什么?

孩子 0 23

父母究竟要不要把最好的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观是什么?,第1张

父母究竟要不要把最好的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观是什么?
导读: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家长最好的“礼物”。家长们对这份来之不易的“礼物”精心呵护,总想着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全部都给“它”。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孩子成为了家长生活的全部内容,他们时时刻刻围绕着孩子转,等到孩子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后,他们为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家长最好的“礼物”。家长们对这份来之不易的“礼物”精心呵护,总想着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全部都给“它”。

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孩子成为了家长生活的全部内容,他们时时刻刻围绕着孩子转,等到孩子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后,他们为了孩子将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不让孩子输在成长的起跑线上,于是家长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多才多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家长总是希望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有的时候世界上最好的并不是孩子想要天上的星星,家长就为孩子摘星星,孩子想要吃山珍海味,家长就极力满足,家长的这些行为无时无刻不再昭示着:这就是我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那么对于家长来说,最好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一、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

二、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相信不少的家长都听说过“丧偶式教育”,现如今不少孩子都深受“丧偶式教育”的毒害!在“丧偶式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是非常不幸的,他们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他们渴望在他们人生中一些重要的时刻都有爸爸妈妈的参与,其实孩子们的愿望非常小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爸爸妈妈的陪伴,然而一些家长总是在外忙碌挣钱,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高生活质量的家,却忽视了孩子的成长的点点滴滴,所以忙于工作的家长们,再忙请别忽略孩子的感受,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多在家陪陪孩子,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三、给孩子一个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陪伴你孩子成长的始终,习惯能够成就一个孩子,习惯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所以在家长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孩子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家长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让孩子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四、给孩子一个好的性格

如果孩子是一个温暖阳光的人,他的身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朋友,如果孩子是乐观自信的人,那么他的身边一定也会有很多的朋友,如果孩子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那么他的身边还是会有很多的朋友,好的性格就是孩子交友的一张“名片”。

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交友圈。相信没有孩子喜欢和暴躁、孤僻、悲观、抑郁的孩子做朋友,所以家长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陪伴孩子成长,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让孩子的世界充满爱,让孩子的世界充满欢声笑语,让孩子的世界充满期待。

很多家长看到身边的同事、朋友把他们的孩子送出国,自己也会在心中泛起一丝涟漪——“要不,我也送孩子出国”。殊不知,盲听盲信不可取,并不是每个家庭都适合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这位家长以自身经历告诉你,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出国留学?

听从孩子内心 家长不能一厢情愿

该不该的问题,首先应当问的就是孩子本人,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远走他乡去国外上学。很多情况是家长一厢情愿,甚至将孩子出国留学作为日后的一种跳板,其实大可不必。如果孩子不想出去而是在家长的强迫下出去的,那么有可能起不到留学的效果,而且有可能毁了孩子。

我的女儿是自己萌发了留学这一愿望。

那是2003年,因非典疫情,北京所有的中小学都停课了,当时央央电视台有个介绍国外名校的节目,每天播一集,每集介绍一所大学。

没想到刚上初中的女儿看得入了神,她每天都准时收看这档节目,之后带着无比憧憬与向往的神情说:“妈妈,以后我能去国外上大学吗?”

我说:“当然可以了,但是家里没那么多的钱供你出去,要去只能是自己去考。”

从那以后女儿学习英语很上心,高中毕业如愿考取美国的大学,并获取一定的奖学金。女儿出去后遇到很多困难,但每次她都会说“路是我自己选的,只能咬牙走下去了。”

她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对留学生活很厌烦,因为他们自身一点也不想出去上学,是父母强逼他们出去。所以说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不想出去,千万不要强求。

量力而行 举债出国不可取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并非留学是成才的唯一途径,没有留学也成才的例子比比皆是,家长不必为此纠结。

出国留学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这一点不宜盲目效仿,没必要为送孩子出去极大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甚至举债出国。

我所在的单位有这样一对同事,父母双方都是事业单位的职工,冲动之下将孩子送出去读高中,结果一年后就开始后悔,说没想到连学费加生活费需要这么多的钱。此后每年都在为学费操心奔忙,不仅全家陷入困境,还成为单位同事的笑柄。

做好思想准备 不盲听盲信盲目冲动

虽然出国留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但走出这一步无论对孩子还是家长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做出决定,就要承受各种挑战。

当时受条件所限,孩子和我们对美国都一无所知,女儿出去后第一次与我们视频时,她哭着说:“这根本不是我想像中的美国,我们学校周围全是玉米地。”

因而对孩子来说,最好通过夏令营或冬令营的方式,对所去的国家和学校有个初步的了解,在心理上有个铺垫,同时还要做好应对寂寞、想家、生活不习惯等等思想准备。

对家长来说,既要做好安全方面的防范,又要放手让孩子去闯世界,同时也要克服想孩子,过度担忧等问题。个人认为辞去工作去陪读的作法弊大于利,另外孩子年龄太小出去也并非上策。

留学对孩子是一种全方位的磨炼,几年下来你会发现,走出去的孩子各方面的成长会远远超出你的想像。总之迈出这一步需深思熟虑,为确保孩子的成长,切不可盲听盲信盲目冲动。

如果学校比较远,而且又没有和自己一样被录取同一所学校的同学的话,建议还是家长送比较好的,尤其是孩子独自第一次出远门。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的话,可能连语言说话的方式都会和别人有所差异,会容易感动害怕和恐慌。而且从安全方面考虑,家长应该送的。

当然,如果是和同学一起去学校的话,这样是最好的,家长可以不用送的,毕竟,孩子们有自己的小团体,可以相互照顾,不至于孤立无援,家长不用太过担心孩子的安全等等。

如果学校比较近的话,那送不送也都是可以的。并且孩子可以很快的在新的学校打开自己的生活圈,不用太过担心。

我是不建议送的。孩子到了地方有校车接的,而且走之前都跟学校联系好的。做父母的不放手,孩子永远成长不了……

我家妞妞四年前考到上海,临走前,想让我去送,一方面我确实不好请假,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想锻炼一下她。于是我对她说:“妈妈不送你,把省下来的路费钱给你你到了上海多给自己置点东西。”她同意了……

快开学了,我给她买好了飞机票,送她到机场。她一路上没说话,我知道她是害怕,没一个人出过远门,这次自己跑这么远,心里肯定纠结 ……但她一路上没哭,进了安检门,我望着送她,我不希望她回头,她一回头,我也会哭的……结果在进去的一瞬间,她慢慢地回过头,叫了声“妈妈”,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我安慰她,去吧,下了飞机有人接呢……她才拉着皮箱进了候机室……

五个小时以后,她给我打电话说到了上海虹桥机场,也见到了接机的老师让我放心。

到了晚上,她又给我打电话说了她在学校一天的情况。她自己去交的学费,然后领了宿舍钥匙 ,又和同学一起去学校住宿管理处买了统一的被褥,还和同学一起出去买了一些日用品……她的声音里带着掩藏不了的兴奋……

最后她告诉我说:“妈妈,你不知道,我们宿舍八个人,睡得上下铺。除了我没妈妈送,其余七个都是妈妈送来的!她们的妈妈给帮着交学费,给洗衣服,给打饭,甚至铺床都是妈妈在铺,就只有我一个人,什么都是自己,其他的阿姨都夸我能干呢……”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泛起丝丝愧疚,但我依然告诉她:“你看,妈妈没送你,你很有成就感吧……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妈妈在帮着干,只有我家的琪琪最能干,自己什么都会干!”……

孩子的路终究得她自己走,我们替不了一点点,不如早点放手,让他们去适应 社会 ,适应环境。

我们干得越多,孩子会得就会越少。有一天需要他自己去面对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尽心尽责”,孩子会不会怨恨我们呢?

其实,现在孩子上大学,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时间宽裕,80%的家长都会选择送。

一来,孩子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第一次出远门,家长心里有太多牵挂,太多不舍。再信赖孩子,也想亲自把孩子送到学校,心里才踏实。特别是女孩子,家长更不放心,能送是一定要送的。我同事家孩子去青海大学上学,父母虽然很忙,硬是挤出时间,陪孩子去报道,安排好后,才放心赶回来。否则,孩子独自去学,家长在家里也是忐忑不安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在各方面条件都不错,阖家出去 旅游 也是常态。借送孩子上大学之际,来一场全家出游,不仅和孩子共享欢乐,而且能感受到大学的氛围。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孩子到异地上学,才有了去当地 旅游 的机会。

再者孩子去上学,要带很多行李,有的下了 汽车 ,还要坐火车,甚至赶飞机,一路辗转,如果父母有时间送一程,可以帮孩子一把。

当然,这个问题也是相对而言的。现在,交通方便、通讯发达,如果孩子自立能力很强,家长超放心,完全可以不送。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旅途注意的事项,及时和家长联系。如果有同学结伴而行,那就更好了。

如果你家富有,包专机护送都是应该的。因为我没有那笔钱,孩子就是自己坐火车去上学的。

孩子上大学,家长要不要送?首先家庭形成共识是否要送只上大学。每一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觉得要送那就送,觉得不要送那就不送,以家庭成员形成共识为主。很多的家庭为了孩子读书上大学其实是没有机会,一家人外出 旅游 的,然后就有孩子读大学送孩子上大学,这样的一个机会,一家人来一个亲子共游,然后再送孩子去上学,其实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体验。其次,以训练孩子为目的不送。孩子第1次出远门,这是一个训练他很好的机会。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去上大学的路线,怎么购车?怎么行走,甚至可以结伴而行,这里的结伴而行的伙伴就是和孩子一起上大学的同学,朋友都是可以的。这就很好的训练了孩子独立的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甚至独自外出的能力。

我觉得送吧,不管是本省、跨省还是家门口,送孩子去读大学是一种情怀呀。

当孩子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新的人生阶段,就好比高考的时候,父母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在门口期盼的等待,陪伴你人生其中一个重要时刻,这样的机会并不多。随着孩子的成长,到步入 社会 ,越来越独立自主,父母能够陪伴在孩子左右,参与他人生大小事件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何其珍贵!

一转眼高考就过去两个多月,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作为一个高校人,每年秋季学期开学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熙熙攘攘的新面孔,带着好奇也带着期盼。

不过,现在的新生与十年前的早已大不一样了,很多人中学期间都有游学经历,周围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也多得是,他们对大学已经不那么陌生也不那么羞涩。我见过不少新生,来学校没两天,校门外的网吧已经门清了,或者已经换上运动装备找球场打球了。从整体来看,现在很大一部分新生已经不需要父母来送,给他们打好包,办好卡,打上钱,他们估计连一丝不舍都不会表现出来,就像脱笼的鸟,所以,如果家长走不开无法亲自去送,那也没有关系,让孩子独自去上学,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次洗礼。

从如果家长有条件去送,我个人还是非常建议去送的。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一种仪式感,让孩子从心理上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另一方面,来了之后最好能和辅导员当面交流一下,建立一些联系(不一定要请吃饭,报到时都很忙,就算请也不会去),加个微信就行,没事问一下孩子的情况就可以了。

如果还有条件,提前几天出发,和孩子一路玩过去。呃,主要是这样的机会以后估计越来越少了,一旦上了大学,孩子真的就飞走了。

送与不送,按实际情况考虑吧!我从小到大就一直住校,父母不是很关心我的学业问题,所以无论去哪里都是我一个人,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独来独往的生活。同时家庭环境也不好,父母也不想花费钱去和我一同去学校,等经济条件允许了我一定会带他们参观我的大学校园。而且我也不愿意让我的父母为此奔波,他们已经很辛苦了为我做的够多了,我不想让他们在劳累了。一般孩子上大学送孩子到学校的原因无非就两种。

第一种就是孩子的自立能力比较差,有些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经历过住校,突然一下要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这样的孩子很难一时习惯。我也有过这种感觉,也不是很想家就是突然换了个地方生活一时半会很难适应,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的。这样的情况下父母送孩子去学校,陪孩子逛逛校园,熟悉了环境、舍友同时再鼓励孩子自立,孩子肯定会坚持下去的,慢慢的也就自立了。父母完全可以放心孩子,孩子总要一个去经历大风大浪,我们必须要让他学会独自去面对问题,不遭遇狂风的鸟儿是不会成长的。

第二种就是孩子考上大学了,全家人读很高兴,陪孩子一起去大学里边看看,了解一下孩子大学的生活。如果条件允许,我介意家长们还是陪孩子一起去大学吧,孩子并不是在乎你们的钱,真正在乎的是你们的陪伴,你们的一声鼓励以及肯定。

如果我有了孩子,我肯定会和他一起去大学的,我会和孩子分享我的大学生活,我还要告诉孩子大学应该如何度过。你们呢?

我女儿要离开我去读大学了 请问送还是不送好呢?我心里难过不送的话肯定肯定会更难过的可能会有好长时间的不安 我为什么会犹豫送或不送呢?太远 那 太远 应该更要送 是不是?求建议 求回答……

每年到了大学新生报到的时候,很多家长、学生就会纠结,父母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去大学报到

新生报到有必要让父母送吗

9月份各大高校就会开启学生报名活动,新生到校要办理好宿舍,此外还要熟悉学校环境,了解当地情况。除非学生家长有事情,或者觉得孩子可以独当一面。否则,一般在大学开学时,家长都会带孩子去报名。大学老师也都建议家长尽量在孩子第1次来到外地时,带领一下学生。

主要有以下原因

1、路途遥远

学生报考大学,很有可能是在其他省份的城市,所以说去上学时,都要坐火车,坐地铁或者坐飞机,有些学校不好托运,学生自己也要带很多东西,本身一个人带这么多东西也是非常麻烦的,家长如果同行的话可以帮学生减轻一些负担,也能多带一些东西。如果在本省份的话,家长还会比较放心,因为毕竟学生离得还算远,如果有什么事情的话也来得及去解决,但是如果学生去的是非常远的地方,比如西藏,新疆,那么家长肯定都难以放心。所以每年我们在大学都能看到一些家长带着学生前来报到,只有少部分学生是自己来的。这些独自来报到的学生可以说,自身的独立能力是比较不错的。

2、学生不熟悉环境

因为毕竟是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周围路况以及公共设施,地域情况都不了解。不少家长对各个省份都有一些了解,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能比较熟练的和各种社会人士打交道。新来的大学生都是刚从高中毕业的,自身的表达交流能力可能没有那么强,可能一开始和同寝室,或者同班级的学生都不能好好交流,要一段时间才慢慢熟悉。这时候如果有父母代领的话,在所大学到处走一走,了解一下情况,知道了食堂宿舍的位置,那么学生能比较快速的适应新环境。

3、安全隐患

每年高考,都有不少学生遇到骗子或者小偷。尤其是在大学报名这几天,学生流量大,来往人员多,一不小心可能就被扒走了什么东西,如果你的手机或者包包里面放了什么贵重物品的话,一定要小心,离开某个地方的时候都留个心眼,查看一下自己身上的物品,比如坐公交车,打滴滴的时候,都要理清自己的物品再走。如果大学新生是女生的话,那就更要注意,去某些地方的时候尽量结伴而行,不乱吃乱喝别人给的东西,有人可能会说这样显得很拘束,但是多留个心眼总归是没错的,毕竟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摆在首位的。

新生报到注意事项

食堂打饭的注意事项

打饭时要两次单份的会比你直接要双份的更划算,这是全中国大学都有的规律。

上课的注意事项

大学新生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定位,这点非常重要。

选课的注意事项

注意选课时千万记住别选名字带“数学”、“建模”、“分析”的课程(学霸除外),要多选一些名字带“鉴赏”、“修养”、“史”

等一看名字就知道期末不用考试只交论文的课程。具体可咨询学长学姐的意见。

打扫宿舍卫生注意事项

千万不要一个人打扫宿舍卫生,否则这两年宿舍卫生都有你负责。最好的做法是有人检查前十分钟召集大家一起打扫。

进入大学,你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机会。

你大学的朋友很可能就是你将来事业的一部分。他们会帮助你。但是你也应该让自己有能够帮助他们的实力,所以,你要努力。

学习,永远不要忘记。如果你学习失败了,你就什么也不是,当然,也不排除意外,但问题是,你会是那个意外吗

前几天,幼儿园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进行电访,挨着给我们小班的家长打电话,告知家长,幼儿园各项消毒工作都已经完成,老师们也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就等着小朋友们来幼儿园上课了,并且提醒各位家长,幼儿园预计5月中旬会开学。

最后,班主任老师这次打电话的重点是:如果这个月中旬幼儿园开学,您愿意送孩子来上课吗?

当班主任电话沟通结束后,我们家长群里就炸开了锅,各位家长纷纷发表意见,了解其他小朋友开学了会不会去上学,群里的家长意见也各不相同,有反对的,也有赞同的,其中反对孩子入园的占一大半,每个家长都列出了自己的理由。

一、反对孩子入园的家长

家长群里很多家长反对开学,从其他渠道也了解到,我们幼儿园小班和中班的家长普遍不愿意送孩子去幼儿园,他们感觉孩子太小,戴一天口罩受不了,认为现在送孩子入园太冒险了。

而更多的家长不送孩子去幼儿园,主要担忧的是:大人一天戴八个小时口罩还受不了,再加上天气越来越热,小孩子这么小,能戴得了吗?很多家长建议,幼儿园最好等全员摘口罩了再开学。

还有一些家长担忧:幼儿园千万不要强制性上学,这个学期停了最好!等到9月份开学应该就可以了。

这让我想到有人发朋友圈的一个事情:奶奶带小孩子到小区里玩,去时候带的红色口罩,回来了口罩变成了绿色,原来小孩子感觉好玩,就和好朋友互换口罩了,如果孩子入园,这样的情况估计也会发生。

二、支持孩子入园的家长

而支持开学的家长,大部分是双职工家庭,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夫妻两个人只能把孩子带到公司,或者一个请假在家里专门带孩子。

其中一个家长就说:“我支持开学,但是送不送家长可以随意,我们双职工家庭实在扛不住,幼儿园再不开学,家里要有一个人辞职专门带孩子了。再说,现在孩子每天都到小区里面玩耍,很多小朋友在一起,这和在幼儿园上学区别不大。”

还有家长感叹:不开学,孩子天天在家里看电视,管不住,再这样继续下去,孩子的眼睛都要看坏了。

也有家长说:“现在幼园设施设备消毒,以及预防工作都做得比较到位,个别家长不送入园就不送,幼儿园最终还是要开学的,长时间不开学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的!”

其实,网上一些家长建议:幼小衔接班可以先开学,毕竟小学入学在即,孩子年龄也大了,好管理,自我防护意识会强一些。

三、已经开学的幼儿园出现的问题

学生家长们一直都在关注全国各地已经开学的省份,关注这些地方复课后的新闻资讯,特别是幼儿园家长,对已经开学的幼儿园的最新动向,非常关心。

前段时间台湾一所幼儿园开学后,其中一个孩子确诊,只能全园停课,进行隔离,这个事件让更多的家长担心。

一个外省的网友说:他们那里开学后,他们幼儿园中班一个孩子感冒了,结果传染了班级的大部分孩子,把家长们都着急坏了。

家长们的担心也可以理解,毕竟现在是幼儿园传染病的高发期,现在正是幼儿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冒、咳嗽、发烧的高发阶段,而幼儿园孩子年龄小、抵抗力稍差、自控能力有限等种问题,如果班级出现一个孩子发烧感冒,全班家长都会人心惶惶。

四、建议

如果家里有人帮忙带孩子,而孩子年龄过小,比如小班,中班的孩子,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让孩子入园。

毕竟小班,中班的孩子戴口罩时间太长,会不愿意戴,玩着玩着估计就去掉口罩了。

而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的孩子年龄相对大一些,老师讲什么都会懂,会照做,戴口罩的话相对安全。

但是如果家里没有人帮忙带孩子,家长上班需要带着孩子一起去,这种情况下,孩子入园相对较好,这样孩子省去跟着家长一起奔波。

再说,孩子每天跟着家长去公司,对家长上班有影响不说,孩子每天接触那么多同事,也不见得就比幼儿园安全。

此外,大班和学前班的家长,如果着急孩子今年9月份进入小学,没有进行幼小衔接的学习,怕孩子跟不上小学课程,如果在孩子能保证做好防护,孩子也愿意入园的情况下,可以酌情考虑入园。

我觉得当然是应该送学生去兴趣班了,但是我说的这个情况,是这个学生真正感到有兴趣的东西再去学习。

现在的中国式教育已经导致了很多学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从小便被父母压榨剥削,全部都是为了以学习为主,能够考一个更好的成绩,而这些成绩也都是给父母而考,自己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的乐趣,所以我认为给学生们报一个兴趣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根据他们自己兴趣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陶冶一下情操,而且还能够获得一项技巧,父母高兴,学生也学习的更快乐。

在美国很多学生都没有像中国是这种教科书版的学习,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自己的技能培养,所以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都普遍的更有动手能力,所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来给他们报一些兴趣班,对父母来说,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