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的爷爷已经五十六岁了,他辛苦地工作了几十年,到现在两鬓已有白发了。爷爷每天都接送我上学放学。那是不是说明一个爷爷就必须每天接送孙子上下学呢我觉得不是。我的爷爷也会在家里的楼顶上养鸽子,那是不是说明作为一个爷爷就只能养养鸽子打发时间呢我觉得
我的爷爷已经五十六岁了,他辛苦地工作了几十年,到现在两鬓已有白发了。
爷爷每天都接送我上学放学。那是不是说明一个爷爷就必须每天接送孙子上下学呢我觉得不是。我的爷爷也会在家里的楼顶上养鸽子,那是不是说明作为一个爷爷就只能养养鸽子打发时间呢我觉得也不是。
那么爷爷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呢我想等我做了爷爷,我会给自己安排一个精彩的生活。
尽管我不再像年时候轻一样阳光有活力,可是只要身体健康,我一定会带妻子去全世界环游一周,品尝各地的美食。
如果那时候我也还跟现在一样我喜爱各种各样的动物,那么我会在家里开一个小小动物园,让所有的好朋友都来参观。
如果那时候我还像年轻时那样热爱植物的话,我会在家里种植很多花草树木,把家装扮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如果我还像年轻时候那样才思敏捷而没有变成老糊涂,我会给我的孙子当“家庭辅导老师”。就像我的爷爷辅导我一样辅导他。
我相信那时候的我一定会跟现在一样热爱生活,在充满温馨小屋里过我开心、快乐的晚年生活,尽享天伦之乐……
虽然我做爷爷那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而对于将来的事情我们都不能完全了解。但将来的美好要靠自己现在的努力去争取。
申辰林/文
无戒学堂创意故事课-第17天-字数1132,累计1132|
01
这是我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我从朋友圈见证了他自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每一年的9月1日都和她老婆一起送孩子去上学的情景,年年不缺席。
我的孩子比他的孩子小几岁,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是从孩子上幼儿园第一天开始和老公一起送她去上学。
02
记得刚上幼儿园第一年,孩子对幼儿园充满了好奇,在去的路上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待送进去教室后在门外就听见了她的哭声,这大概就是很多小孩第一次上幼儿园会出现的分离焦虑,起初心里还挺担心的,中午老师发来她吃饭做游戏时开心的照片才放下心来。
我们上的这个幼儿园主要是以玩游戏、画画、涂鸦、上台唱歌、独自表现自己的蒙氏教育为主,分离焦虑大概只持续了两三天,每次也就送她进教室我们离开时她哭一下,后面和其它小朋友玩的非常开心,以至于每天到学校玩的不想回家,周末吵着要去上学。
一晃眼两年又过去了,孩子今年已经是大班了,明显成长了很多,对上学已经不再恐惧,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助人。
03
今天又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和老公一起送孩子去幼儿园,一路上我们和孩子有说有笑,和她说在学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实在不会就举手找老师,遇到问题先自己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找老师,和同学有什么矛盾,先自己协调解决,解决不了就找老师和妈妈,老师和妈妈都会帮你的,她都一一答应了。
进学校大门时回头望着我们笑,然后给我们拜拜就蹦蹦跳跳的进去学校里面了,我们紧跟着跑到学校栏栅外想看着她进去才安心回去。
却发现她沉浸在太阳下和自己的影子跳起舞来,我和他爸爸都笑了。
04
今天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上幼儿园的情景,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有时间送我去上幼儿园,而是爷爷骑着自行车送我去幼儿园。
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内心强烈的恐惧感让我用手扒着幼儿园门外的墙哭着不进去。
其实当时已经六岁了,我们那时候都是六岁上幼儿园,只读一年就直接上小学,这个年龄比现在孩子上大班还大,但当时就是对上幼儿园恐惧,最终当然还是去了上幼儿园。
05
至此以后每个9月1日上学都是爷爷送我,但是我每次进学校时内心都感到很害怕,每次到了学校门口都不敢进去,一直在门外来回徘徊,到了不得不进去时才真的进去,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可能是没有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吧!
后来我明白这一切的表现就是没有安全感的体现,如果当时爸妈能够一起送我去上学,我会不会不那么害怕上学,我内心的底气写在脸上,也不会有同学欺负我,是不是我就更爱学习了。
又是一年开学的第一天,你是和另一半送孩子去上学吗?
我是爱读书爱写文章的申辰林,各位朋友喜欢我文章的点个赞给个关注,谢谢!
得了个空闲时间,我带布妞去了趟以前的老师家。
老师在我毕业后当了很多年校长,如今退休在家,也比较清闲。基于此,我便带着娃去看望他老人家。
他孙子比布妞大2岁,如今6岁半。看见我们,倒也不怕生,反而拉着我们一个劲儿地说话,嘴巴就没停。
而布妞面对这位小哥哥,只有瞪大眼睛听的份,完全插不上话。
倒不是小哥哥嘴快,而是他的知识面,实在是太广了! 布妞听他讲话,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
比如小哥哥问:“你知道哪吒吗?”布妞摇摇头。我接过话:“知道啊,哪吒就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
小哥哥点点头,接着说:“他的形象其实是来源于一只神兽,形状像一只大公鸡,有3个头、3只眼睛、6只脚,还有3只翅膀。”
我着实惊讶,问他从哪里知道的这些知识。他说:“ 爷爷给我买的山海经,里边写了这个神兽,它就是哪吒形象的起源。 ”
这孩子太厉害啦!
老师走过来,告诉我说,孩子之前也做过早教,但他好动,学不进去。后来给他买了一套山海经,他就着了迷,天天要看。
这才半年,孩子变化就很大。
如今上学, 认字、读题、理解课文的意思,都不在话下 。而且还喜欢交朋友,一拉着小朋友,就给他们讲故事,听得小朋友们天天缠着他讲。
他也因此更喜欢阅读了,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还主动翻看课外书,知识面很广。连孩子的老师和父母都佩服不已。
听完老校长的话,我打心底赞叹, 想要孩子主动爱上阅读,这得多难的事啊!
我向老师请教:为何山海经这么受孩子喜欢,并且能带给孩子改变呢?老师跟我讲了3个原因:
这个我认同,布妞每天就是缠着我们给她讲故事。一个故事讲了好几遍,还要再讲。我跟宝爸的故事库都急需要补充了。
孩子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听神奇的故事。
山海经中,不仅有奇幻的神话故事、神秘的上古动物,还有奇妙的异想世界。这些人、物以及故事,每一个都能打开孩子的想象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小孩子本就处在“异想天开”的年纪, 山海经便能满足他们阅读、 探索 的兴趣。
《山海经》不仅仅只讲神话故事,它还是一本百科全书,堪称“艺术灵感宝库”。
原著书中讲了550座山,300条水道,40个国家,100多位人物和400多个神怪异兽。涵盖了山川、树木、动物、河流、矿物等,包含地理、医学、 历史 、文化、物产等各方面知识。
这些知识,并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知识“活起来”。
孩子看山海经,就像看动画片一样,把这些奇妙的知识,无意识记入脑海。 如果孩子能读通山海经,便能积累多方面的知识,拓展认知。
孩子听寓言故事,其实不仅仅只是在听故事本身,他还会从故事中学会知识和明白道理。
比如他从寓言故事中:看到古人追日时坚韧不拔的毅力,看到羿射九日的英勇形象,看到大禹治水的换角度思考问题
孩子读完这些,再去学语文课本里的《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课文,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内容了。
孩子读故事,并不是读完就过了。 最重要的,是他能通过故事,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得到启发,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真不愧是老校长,看问题特别透彻。孩子读山海经,他一眼就能看出这么多联系。
我了解《山海经》还是在以前读书时,一篇课文中提到过。但记得这本书的文字比较晦涩,大人都很难读懂,一个6岁的孩子怎么看得进去?
老校长笑了笑,说山海经版本很多,给孩子就要挑他能读得懂的版本。比如他家小孙子看的 《孩子读得懂的山海经》,就是专门针对儿童出版的 。
《孩子读得懂的山海经》一共有3本 :《神话》中包含90个传说,《神兽》则介绍了90种奇幻的动物,而《异人国》则描述了90个神秘的奇异世界。
学龄前的孩子读这套书,父母可以当故事跟他们亲子阅读。学龄后的孩子,则可以自主阅读,领略其中的玄幻和奇妙。
一套书,不仅能改变孩子的阅读习惯,还能增加知识储备,让孩子爱上读书、主动学习。 我们不能陪孩子一生,却可以用书本改变孩子的一生!
我把链接附上,正版精装,值得收藏。有需要的家长自取哦~
更多精彩推荐:
地铁上一张照片引无数人怒赞:你的教养,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退休老教授每天带娃玩,妈妈不满,娃上学后的超强专注力让人叹服
我见过的中国式溺爱有孩子不吃饭父母追着后屁股喂饭,孩子快5岁了衣服还不会自己穿,上大学了,自己衣服从来不洗,还有就是饭点不正经吃饭,饿了马上就去给孩子做饭。
现在因为家庭条件好了,很多家长父母对孩子也是过于的溺爱,90后的一代几乎都是一家一个孩,等到他们生孩子之后,更是父母爷爷奶奶眼中的宝贝,时时刻刻都需要有人照顾,我同学家的孩子个子不高,但是却挺有自己主意,有一次我领孩子去他家玩,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所有人都在饭桌上吃饭,但是他儿子却自己一个人在地上玩,我转头对他说:快来吃饭,不吃一会都吃没了。结果他来一句:“我一会吃,一会让妈妈再给我做!"
我转头对我同学说:"你家孩子不按时吃饭吗"我同学给我的回答是“让他妈惯坏了,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他妈给他做饭吃。没事,长大了就好了。”我其实是很不理解的,我小时候吃饭经常是上桌晚了,就没多少饭了,并不是父母不爱我,而是告诉我要按时吃饭,当时还感觉父母是不是不爱我,但是长大了才知道一个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按时吃饭对身体好,更重要的是从小养成习惯,会让人感觉很有教养。
还有的中国式溺爱更可怕,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在水房遇到个同学,那过来个内裤用水洗了一遍直接要走,我问他不用香皂洗洗?结果他跟我说,没事下周就回家了,我洗衣服都是我妈给我洗,她说我洗不干净!
这真的让我很是不能理解了,这么大了衣服能洗不干净吗?马上都要自己工作的人了,衣服还不能自己去洗,真不知道他父母从小得溺爱他到什么程度。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我自己就深有体会,以前家庭条件很一般,买个新衣服都得求我妈好几天,但是现在整体生活水平上去了,独生子女的孩子更是家里的宝贝疙瘩,恨不得所有好的东西都给他,我妈看到她孙子总是买这买那,去一趟奶奶家,饭都不正经吃了,就爱吃小零嘴,我跟我妈说,我小时候怎么没这待遇呢?我妈给我来一句,当妈的时候不怎么喜欢孩子,现在当奶奶了,太喜欢我孙子了,可能是隔辈亲!
现在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多了,中国式的溺爱也越来越眼中,很多家长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但是这种溺爱往往会伤害到孩子,孩子是不懂事的,只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自己想要的东西,作为父母不应该一味的去满足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给孩子指引方向,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所以有时候作为家长要“狠心”一些。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