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也该上幼儿园了,幼儿园组织新入园孩子的家长听专家讲座,题目是家园合作,让孩子和谐成长,其中这位专家提到了这个问题,说现在许多家长给幼儿园老师送礼以期使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加照顾和关爱,实际上是一个很不明智的举动,因为第一,你
我朋友家的孩子今年也该上幼儿园了,幼儿园组织新入园孩子的家长听专家讲座,题目是家园合作,让孩子和谐成长,其中这位专家提到了这个问题,说现在许多家长给幼儿园老师送礼以期使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加照顾和关爱,实际上是一个很不明智的举动,因为第一,你给老师送礼,老师手软,面软,如果你的孩子真发生什么问题比如与别的孩子争执,或者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老师会因为收了你的礼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她就不去进行她应该做的管教;其实是害了孩子;第二,你的孩子对刚入园有焦虑,作为家长安慰孩子:没事,我已经给你的老师送过东西了,她会好好对你的。
这样的家长归属于大傻瓜系列,这么明白的话都可以说出来,那么你的孩子会产生这
样一个观念,我的爸爸或者妈妈已经给我铺好了路,以后还有小学,还有中学,有本事一直这样送下去,根本不用靠自己。
这样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其实在去年我已经有了这样的考虑,还作为问题发布给诸宝妈,咨询过关于送礼的事情,也作好了送礼的准备,但是既然听专家讲,我想起自己家孩子一身坏毛病,决定还是拉下脸,让老师掌握分寸来进行管教的好,这礼吗,我暂且不送。
最近,随着疫情逐渐缓解,很多幼儿园也将开园提上了日程。而粉丝群中,也开始有心急的妈妈问:“孩子两岁半了,开了学要不要送到幼儿园啊?”有位妈妈说,记得去年秋季开学的时候,路过一家幼儿园,看到一位妈妈躲在角落里抹眼泪。就暗暗下决心,晚一点再送孩子去幼儿园。
孩子多大能入园?为什么孩子入园就容易生病?入园前该如何准备?带着这些话题,我请教了一位有十年经验的幼儿园老师,让我们一起,从老师的角度聊一聊送娃入园这点事!
孩子几岁入园最好?
一般而言,公立幼儿园只招收3岁以上的幼儿,而有的私立幼儿园会根据条件开设25岁到3岁的“小小班”。但很多育儿专家都建议,孩子的入园年龄不要低于3岁,甚至对于一些男孩子而言,延迟到4岁入园都是可以的。
首先,3岁后孩子身体免疫力已经相对完善。
有的孩子年龄小,入园没几天就开始生病发烧,请假,康复,然后上学,又生病,再请假,反反复复好几次。到放寒假算算,在学校的日子也就七八十天,兴许老师都记不住孩子名字。
幼儿园孩子比较集中,遇到流感季等情况,容易被感染。3岁之后孩子的免疫力已经相对成熟,进入到新环境,适应环境能力强,强健的身体能够抵抗复杂的环境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容易生病了。
其次,3岁后认知能力能适应课程。
很多爸爸妈妈觉得,宝宝在幼儿园就是找一个机构“看孩子”。但其实,幼儿园即便没有学习压力,也有老师精心开发的各种“游戏化课程”。这就对宝宝的注意力、记忆力、认知能力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最后,3岁后自理能力提升。
对于小班的宝宝们,虽然老师会刻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教穿脱衣服和裤子等生活常识。但宝宝也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生活能力,比如自己吃饭、拿杯子喝水、找到自己的物品等等。
Ps:3岁之后,大部分的宝宝都能轻松地掌握好这些技能,这样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也会更加顺利。
宝宝入园过早影响大
很多家长因为不能兼顾家庭和工作,在有了孩子之后无人照看,工作又不能放弃,只好过早地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很多私立幼儿园,可以接收一岁多的幼儿。但大部分育儿专家认为,过早入园可能会在这三个方面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第一:不利于宝宝的安全感的建立。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告诉我们:3岁前是儿童各种心理功能的建立时期。
三岁之前是塑造宝宝性格和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如果在三岁之前就把宝宝送进幼儿园,不仅无法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反而会让孩子因过早离开妈妈,不能及时满足情感需求,而变得没有安全感。
第二: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
三岁前宝宝的身体还很较弱,免疫系统也非常脆弱,这个时期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如果过早让孩子去上学,幼儿园人多,环境复杂,一个老师要照顾十个甚至更多的小宝宝,孩子不能及时的得到照顾,加之猛然离开父母,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增大,导致免疫能力更差,得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第三:不利于宝宝的积极性。
有时候,看到父母把很小的孩子送来幼儿园,宝宝哭的特别伤心。即便父母已经离开,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会哭泣、甚至发呆。
Ps:强行将不足年龄的宝宝送到幼儿园,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创伤后应激反应。在他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心理创伤都会发挥影响。
宝宝入园前需要准备什么?
当宝宝已经满足年龄条件,各方面都达到了入园标准。并非家长找好了学校,给宝宝备好了各种生活用品就完事了。我们需要操心的反而在这些方面:
1、宝宝身体适合入园吗?
就跟文中开头的故事一样,宝宝上幼儿园怎么也躲不开“入园生病定律”,一个是因为宝宝太小,免疫力差造成的。所以,如果你家宝宝免疫力没有这么好,即使已经到了入园年龄,也建议家长往后拖拖。即使勉强入园了,孩子三天两头生病,孩子受罪,大人更是身心俱疲。
2、跟宝宝的沟通到位吗?
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大人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更不要说小孩子了。所以,在宝宝即将要入园的前几个月,大人就要跟宝宝及时的沟通。每个宝宝都会离开父母去上学,不过时间一到,爸爸妈妈还是会把宝宝接回家。家长也可以提前带宝宝到即将入园的幼儿园附近参观,让宝宝提前感受下跟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的体验。
3、宝宝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吗?
宝宝会自己吃饭吗?
会自己上厕所吗?
会跟老师沟通吗?
有按时睡午觉的习惯吗?
不要等着老师学校去帮你给孩子养成习惯,如果提前给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不仅省去了他不适应新环境哭闹的纠结,也让孩子更快地融入到集体中。
到底自家孩子几岁入园最合适呢?我认为还是要看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接受能力,以及各位家长真的做好了,送娃入园的准备了吗?
许多宝妈生宝宝之后,为了能亲自带宝宝,都会选择放弃工作,在家当全职妈妈。当宝宝长到两岁半时,宝妈为了能尽快回到工作中,会提前将宝宝送进幼儿园。对她们来说,宝宝提前上幼儿园,不仅能减轻她带孩子的负担,还能让宝宝更早接触益智教育,好处非常多。但是让宝宝提前上幼儿园真的好吗?其实当宝宝做不到以下4点时,过早上幼儿园反而对他成长很不好。
睡觉问题
宝宝在3岁前,如果中午犯困经常会哭闹,有些宝宝哭闹只有宝妈哄着才会睡。如果宝宝没有独立的睡觉习惯,入园午睡时也会哭闹不止,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正常休息,而且宝宝不睡觉,也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导致体质变差。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在睡觉时没有排便意识,如果睡觉不穿纸尿裤会经常尿裤子,让宝宝穿上纸尿裤,可以避免宝宝尿裤子。
宝宝自理能力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年龄小,会经常包办一切,忽略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所以很多两岁半左右的宝宝,在这个年龄段没有排便意识,不会独立吃饭,自己渴了也没有主动要水喝的意识,宝宝什么都不会,入园之后孩子多,老师也不能替代家长做这些事情,宝宝经常因为自理能力出状况,会让他产生自卑的心理。
看看心理情况
有些宝宝天生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在成长中不依赖父母,独立性也很强,心理承受能力强,所以入园之后能很快适应新环境。但是有些宝宝的性格腼腆,平时不爱说话,而且比较依赖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这个年龄让他入园,会让他产生分离焦虑症。得了分离焦虑症,会降低宝宝的身体免疫力,增加生病的几率。
打架问题
宝宝年龄小,提前上幼儿园,宝宝可能进入混班学习。所谓混班,就是一个班级中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班中有些宝宝四五岁,他们自我意识非常强,在给年龄小的宝宝玩耍时,如果发生摩擦,年龄小的宝宝会吃亏。宝宝年纪小不懂事,宝宝上学受欺负,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虽然老师会出面解决,但是宝宝经常被欺负,容易让他心理有阴影,影响他正常的心理健康。
宝宝两岁半之后,并不是越早上幼儿园越好,如果宝宝自身的条件达不到上幼儿园的要求,建议家长不要送他上幼儿园,否则就是对他的一种伤害。
导读: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的重视,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就把孩子送进学校接受教育,家长认为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早点接受教育,同时也能让自己轻松一点。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做法合适吗?个案姓名:多多,年龄:4岁半入托年龄:1岁2个月多多1岁刚过就被送进幼儿园读全托。关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多多妈妈表示没有发现多多有暴力倾向,“有时老师会投诉说他欺负别的孩子,但是情况也不多,三四次吧。”她最担忧的是多多不喜欢呆在家里,“他一回到家里就发火,老是吵着要回幼儿园,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多多妈妈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不会再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就算苦一些也应该自己照顾孩子。”专家观点:太早入园不利于孩子发育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太早进入幼儿园或托儿所确实不利于孩子的发育,“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将2岁以下的幼儿送进托儿所或幼儿园,因为对他们来说,一对一的照看是最为理想的。”但是对于过早进幼儿园会让幼儿具有暴力倾向的说法,他表示怀疑,“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实这一点,而且幼儿的心理问题非常复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才是至关重要的。”专家认为把幼儿长时间地放在托儿所中,特别是群体中,可能会培育他们的攻击性和反抗性,但是更多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往往与父母日常生活对他们的态度有关。“如果出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让孩子提前上幼儿园,父母应该在孩子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因为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中得不到妥善的照顾,不但会阻碍身体发育,对其心理和性格成长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他也表示,对3岁左右的儿童来说,好的幼儿园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足够的爱才是重要的婴幼儿最好由母亲专职照顾,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在工作压力和竞争日趋增强的今天,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是大多数父母都被迫选择的事,而该什么时候送,很多时候会受到诸如工作、经济和照顾孩子的人手等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往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尽管孩子过早入托会产生暴力倾向这种观点还有待证实,但也给为人父母者敲醒了警钟,我们可以期待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照顾和指导,但却不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任何一所学校或任何一个老师。努力赚钱让孩子衣食无忧、受到良好教育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也要记住,被无数例子证明的一个事实:在爱与关怀下成长的孩子远要比仅仅在物质中成长的孩子幸福和健康。比丰衣足食和名校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爱心、耐心和正确的引导。
身边有妈妈说要让孩子早点去幼儿园,一位从教多年的幼儿园老师说,不具备这4种能力的孩子,去幼儿园可能就会“遭罪”。
因为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也想让孩子早点去幼儿园学东西,还有孩子是九月份后生的,妈妈不想让孩子在家多呆一年,很多妈妈们都想提早让去幼儿园适应环境,学习知识。曾经咨询过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老师,她说,无论是想让孩子早点入园,还是正常入园,孩子不具备这4种能力,可能会“遭罪”。
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孩子
有一部《幼儿园》的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和遭遇。其中有一幕家长看了会心痛。一个小男孩无缘无故地就去拍打趴在桌子上戴眼镜的男孩,被打的男孩却无动于衷,没有反抗,也没有告诉老师,于是打人的男孩继续变本加厉的打他。被打的男孩不知怎么处理,不懂得保护自己,默默忍受,让人看了心痛。可以想象如果他长期遭遇这些,会对他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他是否还会喜欢去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后,家长最的担心可能就是孩子会不会受欺负,其实有的时候孩子可能并不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是“受欺负”或者如何应对这样的行为。这其实是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缺失的表现。
语言表达能力弱,不能说清楚自己的需求
孩子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要去厕所,自己哪不舒服,或者受到其他小朋友无故拍打等,不能及时地告诉老师。因为每个老师要照顾很多小朋友,难免会有忽视的地方。如果孩子不会主动说,或者说不清楚,老师就不知道孩子想要干什么,也可能造成误会或伤害。
不能独立吃饭,上厕所
孩子自理能力差,不能独立吃饭,可能就会饿肚子,影响身体 健康 ;不能独立上厕所,可能会经常尿裤子,对于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会产生影响。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孩子不说,孩子容易着凉感冒。
没有足够的社交能力
在幼儿园和家里不同,幼儿园是个小 社会 ,孩子们在一起要懂得一些社交技巧,如果孩子不懂分享、爱抢东西、喜欢霸占玩具,贬低他人,经常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就会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排挤和远离,进而被孤立。
英国纪录片《孩子的小宇宙》就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多重要。有一个叫伊芙丽的小女孩,在家受到大人们的“团宠”,是家里绝对的“老大”,全家都围着她转。但是她刚进幼儿园没多久就与多位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她不懂分享、贬低小朋友、抢东西、霸占玩具等等。
在这些行为积累多次之后,小朋友们形成了一种共识:这个女孩不友好,她需要受一些教训,我们不和她做朋友。伊芙丽受到了孤立,没有小朋友愿意和她玩,甚至当幼儿园里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小朋友们首先就会怀疑到伊芙丽的身上。
父母要早点教会孩子这些能力
如果想让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喜欢上幼儿园,不会在幼儿园受欺负或者“遭罪”,父母要早点教会孩子拥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这样孩子入园后能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赢得老师和小朋友的喜爱。
父母可以通过角色扮演 游戏 、绘本故事等方式让孩子学习这些能力。
角色扮演 是很好的方式,父母可以和孩子扮演老师学生,或者幼儿园小朋友,遇到事情,家长通过语言和行为表演,让孩子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和小朋友老师沟通交流等。
故事绘本 也是非常好的让孩子学习各种能力的方式,也是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故事中相关情节会让孩子留下印象,给孩子潜移默化的指导。父母多给孩子读故事,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研究表明,那些父母从小就注重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很强。
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做一自主地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饭,穿衣服等等。这样不但能锻炼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多带孩子和小朋友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扩大孩子的交际面,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学会分享,懂得协商沟通,学习一些社交技巧。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