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送孩子到外地上大学

孩子 0 40

我为什么要送孩子到外地上大学,第1张

我为什么要送孩子到外地上大学
导读:今年春节前,在武汉上大一的儿子回家来,有许多细节的变化令我们耳目一新。如洗完澡后,内裤、袜子自己顺手就洗了;吃完饭,很自觉地收拾全家的碗筷;回学校时,将许多自己穿不上的衣服鞋子带走,说要给几个家庭贫困的同学……在寒假结束我们送他走时,刚到车

今年春节前,在武汉上大一的儿子回家来,有许多细节的变化令我们耳目一新。如洗完澡后,内裤、袜子自己顺手就洗了;吃完饭,很自觉地收拾全家的碗筷;回学校时,将许多自己穿不上的衣服鞋子带走,说要给几个家庭贫困的同学……在寒假结束我们送他走时,刚到车站他就坚决让我们回去,说免得让同学看见他还要父母送站,还一再交待不要老给他打电话,浪费钱。望着他拖着行李独自进入车站的背影,我们异常深刻地感受到:孩子确实长大了。与许多北京的家长一样,开始我们也没有将小孩送到京外上学的打算。北京那么多的高校,无论哪个档次的分数,都不愁找不到相应的学校。一次朋友聚会上,有朋友谈到他小孩在北京上学的状况令我们吃惊不小。他说,小孩上大学后,每周必备的“功课”是“四个一”:每周抱一堆脏衣服回家,在家放开睡一个懒觉,与班上北京籍的同学聚会一次,与中学时的同学聚会一次。为了回家快捷,聚会方便,最近他孩子已经拿了驾照,家里正筹款给他买车呢。朋友的述说对我触动很大。我深知,这位朋友孩子的今天,未必不是自己孩子的明天。北京的许多学生,除了家庭条件优越外,还有一个具“京城特色”的问题,就是在学生时代就天然地笼罩在家庭“背景”的相互比较中。这种特有的“皇城根”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长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与同学圈子里,很有可能是毁了孩子。于是,我们经过认真商量,下决心要将孩子送京外去上学。家长的决心,只能是一厢情愿,关键是孩子要能心甘情愿接受。如何进行引导,得根据高考的进程来设计:第一步,先给孩子划定一道杠,如果分数达不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线,可否考虑京外名校?这一点很快被接受了;第二步,不断向他介绍各省著名大学的学术优势,校园风景,历史文化,让他产生好感;同时领他到了北京几所分数档次不低的非综合型大学校园参观,在环境印象上形成反差,逐步让孩子从思想上接受京外大学;第三步,不时请一些孩子在外上大学的朋友聚会,让他们畅谈孩子在外上学的各种收获、奇闻趣事,调动孩子对“自由新生活”的向往,打消种种顾虑。填报志愿是下最后决心的一关。那天晚上,我们有意识将家庭气氛调节得非常轻松,大谈我们当初离家上大学时激动人心的情景,谈到上了大学后独立生活的成长历程,憧憬大学时代的多姿生活。同时,我们给他的班主任提前打了招呼,让他多多鼓励。在第一志愿填写京外大学的同时,我们还在提前录取的学校中建议他填了一所北京的大学(后来由于分数不够没有录取),给他留了充分的余地。在我们的精心设计和循循善诱下,最后,孩子高高兴兴地踏上前往武汉上学的旅途。

如果单从读书角度讲,我看没啥必要。

尤其是当今 社会 。网络这么发达,联通全世界。信息量之大前所未有。你不但可以通过网络读书,买书,还可以听书,看视频听别人帮你解读某本书。方便的很。只要你住的地方还有网络就行。

至于说城市能让人开阔眼界,我看也不尽然。诸葛亮草庐之中就能看出三分天下。人的眼界和地域无关,和读什么书有关。另外和父母的眼界有关。父母的眼界开阔,能引导孩子朝一个正确方向努力。农村的孩子也一样成才。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反过来,大城市的孩子也有考不上大学的。

如果说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么,大城市可能有优势。主要还是师资力量的优势,不可否认。大城市的师资水平还是要好很多。另外教学条件也是大城市更好。最起码实验室操场,教室等就比偏远地区的好。

姑姑为了孩子能够到省城的一所初中上学,前前后后花了小十万,奔波了整整两个月。最疯狂的时候,但凡听到这个学校招生相关的信息,就刨根问底,追着说话者打听。其实,表妹成绩挺好,小学虽然在农村上的,但是因为她比较勤奋,所以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我一开始很好奇,姑姑为什么要这么拼,非要送表妹到省城上学。有次交谈中, 她说因为见识不同。在省城,她的同学、老师都是有见识的人,她所在环境也是充满机遇与新鲜事物的。放在农村上学,成绩我不担心,我最担心的是她的见识狭隘了,怕她被眼前的安逸所蒙骗,怕她停滞不前。

好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对一个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但永远不是全部。

这个让我说有必要,如果条件允许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高,素养高的城市的学校,让孩子能够得到艮好的教育很重要。

现在私立学校比较多,有些教师素质,水平都不高,如果老师没有责任心,就毁掉了孩子。

所以说上学这样的问题,绝对不能将就,不能凑合。孩子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底子没打好,很难矫正,所以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家长们也要重视教育问题。最后祝大家,家庭幸福,平平安安, 健康 ,快乐活好每一天!

两个字:必要!四个字:非常必要!

一般来说,城市的规模和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程度是成正比的。也就是城市规模越大,优质教育资源越集中。同时,对教育的投入也是如此!乡镇的一流学校,是很难和同级别的大城市的二、三流学校去抗衡的,更别说大城市的一流学校了。乡镇的学校在校园建设、教育器材、设备投入上远远落后大城市的学校,在师资力量上更是突出和明显!当大城市的中学已经普及英语课用全英语上课的情况下,乡镇学校的英语老师可能连发音都不标准,还带着家乡话的口音。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

其次,在城市读书,接触到的事物也比乡镇读书多得多!获得最新讯息也相对越多。一起读书的同学,见识比会广泛的多。对这些城市学生来说,行万里路,破万卷书。光是他们的 旅游 阅历,就可能比乡镇的成年人还多得多。当小乡镇的成年人还沾沾自喜于去过省城的时候,不少城市学生可能已经把出国 旅游 当家常便饭了。所以,环境决定了一个孩子的眼界和阅历。

所以,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要送孩子去城市读书!这个城市,越大越好,越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孩子越有利。

首选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允许,我支持往优质教育资源的去学习。因为永远要相信一级学校,一级水平。就像 社会 经济发展一样,永远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可是如果你是偏远地区呢,什么时候才能包围这些地方,教育水平与经济水平永远挂钩。农村的孩子放学了,写完作业去放羊,去干农活,而城里的孩子写完了作业,要学特长,这些特长是推动大脑思维发育关键手段,农村孩子享受不到。

其次,孩子送到城市,并非放手不管,作为家长比以前更上心,因为有些孩子就像笼中的小鸟,一旦撒出去,那就放飞自我了,父母不在身边,城市诱惑多,尤其是青少年,攀比心态,很容易跑偏,所以更应该在心理上重视起来。

我只能就我的理解给你一些意见!

如果要从孩子学习成绩方面考虑,那么就要分两种情况:

1、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并且自觉性不强。

这种情况就应该考虑尽量送孩子进城里读书。农村地区的学校的学生非常明显的分成两个极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这一端占30%左右,学习成绩很差的这个一端占60%左右,中等生大概占10%。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了,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的话,那么就很可能是进入成绩很差这一端。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进入“很差”这一端根本就是破罐子破摔的境界。特别是农村的初中分快班和慢班,进入慢班=被放弃。

城里面的学校的学生中等生占比是非常大的,而成绩很差的学生占比则非常小。也就是说,你的孩子即使成绩不好,但在一个中等生占比非常大的环境当中,也很容易慢慢地进入中等生的行列,最起码你的孩子走向破罐子破摔的概率非常小。

2、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并且自觉性很强。

这种情况倒是不一定要送到城里面去读,甚至是在农村的学校读会更容易受到老师关注,“关注”导致你的孩子会被老师盯得很紧,真是成绩想变差都很难。

可能有人会说:“农村的老师就这么偏心吗”。不!不是的。老师总会想教好每一个学生的,但因为这些成绩很差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即使你老师在学校很努力,有了好的教育效果,但这些学生一回到家里,老师的教育效果就会化为乌有。我说的更彻底一点:老师很想教好农村这些差生,但就有心无力。教育的事情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行,只有一头用力是没用的。

当然了。我考虑到交际、见识等因素,那么当然是进城市里面读书更好,但这个“更好”是否成为一定要送孩子进城里读书的理由呢?我觉得不一定。我觉得孩子综合能力强不强?其实更加与“天性”有关系,而“天性”是很难改变的。

期待你的认可和关注!

城市的资源和眼界是比乡村好多了,但也要看孩子本人的性格适不适合一个人出去闯,如果在学校不适应,被孤立就麻烦了,还不如在家乡自在。你要看他现在的状态,是在家乡很开心很满足,还是“吃不饱”,觉得家乡的环境不能让他满足是最关键的。

优质的教育资源当然是在城市里,尤其是在大城市里,不过,城市里的教育资源也不平衡,不见得每一所学校都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其实,教师和教育资源只是引导学生的东西,哪里都一样。

况且,如今的网络教育迅速发展,很多教育资源都可以从网上获得。如果一个孩子勤奋好学,他在哪里上学都能成才,主要还得看自己的决心和意志。

在我看来,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把家长给教育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家长还是努力先把自己教育好吧。

早期的孩子,我不倡导过分要求他们学这学那,小时候就该让他们玩得开心,这样一来,长大了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赤子写书

有必要。教师施资,教学的方法,教育资源,学生层次,学生见识视野都是不一样的,包括教师的视野都是不一样的。到城市里读书我想你付出地要大大的增加了。如果条件可以我觉得到城市读书是有必要的。

求学阶段,选择城市不重要,选择学校更重要,选择了学校,再选班主任,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其教学方式是否为孩子所接受等,更为重要,再好的老师,你的孩子排斥,内心拒绝,矣是枉然。

当然,不幸的是,我们没有那么多选择机会,谁都知道选择最好的、最合适的,而往往不能如愿所偿。

在不能选择的时候,我们宁愿选择改变自己,相对而言,改变自己成本最低、最为容易。

1、孩子养成按时上学,按时做事的好习惯,终身受益。

2、有利于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它有固定的接送时间,其它时间是闭园的,里面的孩子出不来,外面的闲人进不去,为安全考虑,有事情是要提前跟学校联系接送孩子的。

3、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小孩认识到上学是一件不得不做,并且要认真去做的事。因为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孩子一生的教育。因此,建议您还是把孩子按时送到幼儿园,而且不是特别情况绝对不要让孩子轻易的不去上学。

4、树立自己正确的观念。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代,都很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幼儿教师对幼儿一生的影响。可是我们现在的中国人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幼儿教师给孩子的更多的可能不是知识教育,而是心灵教育。要知道,心灵教育是孩子一生的教育。

5、尊重教师。家长对老师的尊重其实是对老师工作成果的肯定,是对老师工作的督促。有家长对老师的尊重,她会从心理上感觉到她的职业的伟大,她的工作没有白做,她对孩子的爱没有白白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