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先半天半天地送好吗?

孩子 0 46

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先半天半天地送好吗?,第1张

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先半天半天地送好吗?
导读:有这么可爱的政策的吗?如果有,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友好。毕竟,对一个3岁的幼儿来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呆上一天,实在太漫长无助了。 然而,现实当中,不知道幼儿园方面是否允许这么操作呢,在我们这边,没有见过这样的例子。如果在园方不允许的这么操作

有这么可爱的政策的吗?如果有,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友好。毕竟,对一个3岁的幼儿来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呆上一天,实在太漫长无助了。

然而,现实当中,不知道幼儿园方面是否允许这么操作呢,在我们这边,没有见过这样的例子。如果在园方不允许的这么操作,只能常规的呆上一天,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入园的特殊时期呢?

01 提前熟悉幼儿园

疫情之前,很多幼儿园放学之后的时间是开放的呢,小娃娃可以由大人带着进入园里参观和游玩。而现在基本没有这么回事了。

那如何带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呢?一方面,在幼儿园放学的时候,仍是可以带他们去凑个热闹,看看大姐姐大哥哥们兴高采烈地从幼儿园走出来的情景,边看边告诉孩子幼儿园的情况,包括里面有多才多艺的老师,好玩的娱乐设备如孩子喜爱的滑梯、波波池、小木马等等,让孩子对幼儿园生个好感,觉得那里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如果不能实地进去考察,我们可以通过绘本或视频等带着孩子了解幼儿园里面的情况。在这里,我想跟大家一起看看小兔汤姆系列图书。这套书里,有好几本涉及到幼儿园生活的呢。

首先,第一本是《汤姆上幼儿园》。在这本书里,写到汤姆开学前因不想上学而故意装病或无精打采的焦虑状态,然后重点写到了汤姆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情形。他在陌生的幼儿园里,既有不安,又觉新奇,还学会安慰哭泣的同学,然后在期待中迎来了接他回家的妈妈。

在汤姆的表现中,我们看到了幼儿们初初入园的不安和焦虑心情。他们可能会找各种借口不去上学,如生病,而且还可能因为焦虑而失眠,或情绪失控而大哭。

与其说这本书是用来引导孩子认识幼儿园,不如说是引导家长认识入园前的幼儿的表现状况,知道上述所讲的表现,不过是孩子因为害怕分离,害怕陌生环境而产生的焦虑。作为家长,学会认识和接纳孩子的这些表现,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多么关键的一步。

书中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的感动。就是汤姆的妈妈在临走前塞给他一条小手帕,告诉他,想妈妈的时候可以看看小手帕。接着,汤姆抓着小手帕跟着老师进了教室。

这一点,广大新入园孩子的妈妈不妨学习。在经得幼儿园的允许,可以带孩子的日常“玩伴”,如布娃娃或玩具车等到园里。有一个熟悉的“小伙伴”,可以缓解他们的不安情绪。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实的案例。

我娃上学那年,班上有好几个小女孩带着布娃娃回去了。她们不论是上课还是睡觉都会抱着它们。也是因为有了这个小伙伴,引起了别人的注意,然后它们还成了孩子间互动的纽带,因为它们而熟悉起来了呢。等到他们有了真实的朋友,那些布娃娃便可以功德圆满地回到家中了。

第二本,我特别想分享的绘本是《汤姆挨罚》。书里的汤姆因为心情不好,接连三次跟同学闹事而被老师批评,并受罚一个人坐着画画,不能跟别的小伙伴玩。放学的时候,老师把一切告诉了爸爸。但爸爸并没有训斥他。而是告诉他,违反幼儿园规则而受罚,老师做得对。并且告诉他,规则能够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最后,还特别提到,规则之外,爱和包容,同等重要。

这本书也是家长与孩子的共学的书籍呢。在幼儿园孩子遇到打架的事,或者日常生活中,孩子跟人打架了,我们该怎么应对?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它一方面教育孩子要学会遵守规则,与他人友爱共处。哪怕自己有情绪,也不能把火气发到别人身上,而是应该寻找合适的渠道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它也教育咱们当家长的,面对孩子的打架行为,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并且以何种正确的价值观地跟他们讨论这个问题。

不论是汤姆的老师还是汤姆的爸爸都给我们教科书式的示范。汤姆三次跟同学找碴,老师先是温柔相劝,然后步步严肃、严厉。在老师的话语中,她也只是针对汤姆当下的错误行为,并没有指责他的为人如何。她的惩罚措施,我也觉得太好。她让汤姆一个人坐着画画。

一个人呆着,可以让他独自思考。刚开始时,生气的汤姆先是抱怨老师和同学,然而,没多久,他便觉得一个人呆着没意思,不能跟同学们玩多无聊呀。想着想着,竟然睡着了。经过这一觉,汤姆应该有所长进了吧。想跟别人玩,可得遵守规则呢。否则,只能没意思地睡觉了。

来接他放学的爸爸并没训斥他。相反让他骑在自己的肩头上回家。这一幕真的太有爱了。这让我感觉到,这位爸爸的情商多么高。

多少人听见孩子在学校打架挨罚,可能一下就血压高涨,然后暴跳如雷开火。而汤姆爸爸不但没有如此,还对他很亲昵。大概,他知道儿子受罚了,心情很不好。他用行动给予了孩子最大的支持,让他难受时有个依靠。

在这过程中,他确实共情了孩子,正如他后面回忆自己当年因为打架而被父亲,也就是汤姆爸爸处罚时无比难过的心情,他怎么能不懂汤姆。他把当年的自己与此刻的汤姆共情到一块了。

对孩子,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大概是化解和避免亲子矛盾,也是给予孩子正确教育的基础吧。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还用交通规则为例,跟汤姆解释了为什么要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对于这点,汤姆爸爸也是很聪明。规则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对幼儿来说,并不好理解,但是用到具体可见的事物或是事实,那就容易得多。可是,这些都需要我们当家长的,懂得灵活变通哩。

回到家吃饭时,又发生了温情的一幕。妹妹伊娜不小心把一碗粥打翻到地上了。汤姆说妹妹做错了事,问爸爸是不是要处罚她。但爸爸说,妹妹太小了,不能这么对她呢。并且和汤姆一起帮妹妹收拾地上的东西。

规则很重要,但是爱与包容同样不能缺少。

这难道不是一本让家长很受益匪益的童书么?

余下的几本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同样如此精彩,不但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精彩,也能让家长们从中学到东西。大家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02 与熟悉的小伙伴一起上幼儿园

小时候的我第一天上学,去到陌生的环境,遇见陌生的人,一点兴奋也没有,唯一安慰的是,我的同桌是我熟悉的老表。下课了,我跟他一起玩;放学了,我跟他一起回家。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我才没有那么的孤独与难过。

所以,特别建议,如果身边有认识的同一年上幼儿园的孩子,不妨报同一所幼儿园,并且让园方将他们安排在同一个班。这样的话,他们至少有熟悉的玩伴们,不至于过于孤单与不安,可以更快更顺利地适应新的生活。

我家大宝当年就是这样,找小区的小朋友一块儿去上学。两个小姑娘到如今读大班了仍然是最好的一对朋友。

03 建立熟悉的节奏

所谓熟悉的节奏,姑且称之为仪式感吧。

这不但是幼儿园的事,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孜孜不倦坚持做的事,把一切事变成仪式固定下来,变成与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

在我家,每天过的是复制粘贴的生活。 到点了吃饭、洗澡、读书、游戏和睡觉,除非了我出差了不在家,否则一切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这些程序像是长在孩子的心里,成了生物钟。如今,要做什么事,我并不需要太费劲地催促。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所以,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给孩子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外,也要给上学这事赋予仪式感。

譬如,早上定点起来吃早餐,出发前亲吻拥抱孩子,温柔且坚定地带他出门;到了幼儿园门口,明确告诉他呆到何时,家人就会定时来接他,然后一起回家。

为什么要明确告诉孩子这些事呢?因为,这么做,孩子心里会有一个预判,他们会知道自己只在这儿呆上一段时间, 到点了会有人来接他们。那么,他们心里就会有安全感。

如果什么都不讲,硬把孩子塞给老师就跑了,或是让孩子玩着玩着,什么不说偷偷走了,会让孩子感到更害怕,以为家长不要他们了,把他们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只会更抗拒上幼儿园。

我的大宝初初入园,哭了挺长一段时间,但我一直温柔且坚定地带她去上学,并强调,到点了,我一定地门口等她。我也说到做到。

我那时正好在休产假,所以有时间接送她。我每次都是早早到了学校门口。接到她时,我都会狠狠地抱抱她。初初开始的时候,还会约上她的小伙伴一块儿去吃个甜品、牛杂之类的,让她们高兴高兴。有时候,我会带个巧克力或她喜欢的水果哄她,让幼儿园归家一刻多一点温暖,也当是对她良好表现的奖励。总之,多一点点心思,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家人的爱。

那一段时间,我还时常带她到幼儿园附近的一块田野里玩呢,如找蒲公英吹、摘小野花、看小蝴蝶飞舞、抓小泥巴玩,有时候还会草丛中找小鸡球球,因为那片田里时不时有瓢虫,大宝怀疑小鸡球球也在呢。于是,我跟她一起走在里面找呀找。

无论那天在幼儿园里经历了什么,在田野里逛了一圈后,大宝的脸只有笑了。

04 家长本身要放下焦虑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网上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如何的入园焦虑,事实上,焦虑的不止是孩子,家长可能更是因此夜不能寐啊。

难道不是吗?我们因为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新生活而生出各种忧虑,怕他哭不上学,怕他在园里难受,怕他在园里交不到朋友,怕老师照顾不周,怕这怕那。。。还未开学,自己先是忧得黑了眼圈。

要是上学后,孩子确实出现了各种不适表现,那更是愁个无边无际了,整日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这是不是好多家长的状态?

如果遇上这样的自己,请给焦虑按下暂停键。

然后,告诉自己,要相信幼儿园的老师。她们在幼儿园工作多年,什么样的小孩没有见过,每一年都经历过了熊孩子大逃亡的阵势,身经百战她们有能力将孩子安抚好。请给予她们信任!既然这样,幼儿园的情况则不必挂于心上了。

孩子离园后,如接放学的时候大哭,或是上学时死活不愿意出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因害怕而逃避。越是退缩,孩子将是越是焦虑。我们要做的是,接纳他的不安,陪着度过难过的时刻,然后再重新出发。

我记得,初初开始时,大宝天天哭,不愿意上学。看见她哭到眼睛都肿了,我自己也难过得流泪。我不想看见她这样,让奶奶负责接送。可是,这样引来大宝更强烈的反抗,也许她感受到我抛弃了她,不愿意跟她一起。所以,无论如何艰难,都要坚定地陪伴着孩子一起度过。

也就是那么一个月吧,尔后,他们便从此爱上了生活丰富多彩的幼儿园。

看着大宝进园后坚定地向前走去头也不回的背影,噢,那个粘着我不放的小女孩从此走上了离我越来越远的道路了,心竟然有点酸酸的。

不建议你送半天。孩子对上幼儿园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开始时不原意去是很自然的。如果你只送半天就把她接回家,她也要慢慢适应去半天的幼儿园生活。那么将来去全天时还要重新适应,更不利。我有个朋友就是这种情况,结果孩子在幼儿园上了一年多的半天,始终也不肯去全天。 另外,我倒是建议你不妨在正常接孩子时,争取第一个或者是前几个到达教室,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可怜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小朋友一个一个地被接走。|||孩子初进幼儿园肯定是不习惯的,都有个适应过程。但孩子好奇心强,爱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再说幼儿园有一套完整的作息时间,半天送孩子,可能会给幼儿园带来不方便。建议你全天送,每天接孩子时可以鼓励表扬孩子,让孩子记住幼儿园的各种好处,一般坚持一周孩子多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的老师对每个孩子也有个了解熟悉的过程,对此做家长的应该理解支持。千万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哦!|||我认为刚开始一段时间应该半天送,以后孩子熟悉了适应了再全天送|||其实也不绝对,如果你的孩子特别胆小害羞等等,可以在开始时先送半天,但不要长久如此,要尽快上全天,理由如上面各位所言。我儿子也比较胆小,但考虑到他是男孩子,所以他从第一天就上全天,只有生病才可能上半天。接孩子也可以在开始时稍微提前到,早点接到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比较有安全感,但也不要长期如此,以免孩子觉得去幼儿园好像是去吃苦受罪,连妈妈都要赶着来接,对孩子适应幼儿园不好。

宝宝第一天去幼儿园,全职妈妈应该给宝宝准备哪些东西?

携带小宝宝最喜欢的玩具。刚来的孩子能带一个平时爱玩儿玩具,让孩子们在陌生幼儿园有一个熟悉的物品,可以稍微降低分离焦虑症。中等水平大小的玩具还可以是益智类玩具,小宝宝送到幼稚园可以跟别的小朋友共享。别的孩子特别喜欢小手表,能带到学校,能够缓解小宝宝进生态公园的情绪。宝宝在体检和进到度生态公园的时候需要上缴自已的身份证的照片。别的幼稚园可能规定一些幼儿的一寸照片,可贴在小宝宝的坐椅、木柜、婴儿车、水杯等上边。便于引导孩子尽早找到属于自己的物件。

携带一个小背包,给孩子做标识。给小宝宝准备一个小背包,背上书包进学校,让学生在学校有一种新意。不需要准备大包包,里知面放衣服,卫生纸,玩具就行了。最好是在小背包上做一个很有个性的标识,能是贴纸,还可以是知名品牌。别的小背包能够烧宝宝的小相片,也挺好。干净的衣服棉袜,小方巾。由于宝宝年龄小,父母可以多备多套勤换衣服给小孩,放到幼稚园随时随地预留。小宝宝湿透了流汗或衜者脏了也换衣。如果孩子想要流汗,提前准备一条洁净的纯棉毛巾。刚到生态公园的小宝宝很有可能常常会因为去卫生间不熟悉而将牛仔裤子搞脏。他们也许一天要换三四次衣服裤子,所以一开始就应当多备裤子。

室内鞋和运动鞋。有一些幼稚园都会要求父母给小宝宝提前准备两双鞋,一双是室内鞋,另一双是户外鞋。知因此室内鞋最好是选择轻巧跟鞋,挑选防滑鞋底防止宝宝上厕所摔倒,不能用凉拖防止小孩摔倒。登山鞋需要以休闲鞋和运动鞋为主导,适宜衟小宝宝蹦跳。假如是凉拖,也最好是选择前边的那类包头市,避免小孩在看电视、跑步时摔倒伤脚指甲。应选用柔软细腻的鞋底子。

人始终是社会性的动物,不可能一直都呆在自己家里的小天地里,需要走出家门去和别人交流,比如说孩子到了3岁的时候就需要去幼儿园读书学习知识了,这是孩子融入社会的第一步,有的家长想要知道孩子上幼儿园第一天怎么准备,来了解下吧。

孩子上幼儿园第一天怎么准备

1、相信老师的能力。相信孩子将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准备一个塑料袋,装孩子脏的衣物。

3、准备多几套幼儿的内衣以及幼儿的外套,以防幼儿尿湿或倒洒饭菜而弄脏衣物。

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怎么办

1、带孩子去幼儿园玩耍,让他对新的环境有一定的熟悉感。可以选择早晨和下午接送的时候,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幼儿园每学期进行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时候。

2、告诉孩子幼儿园的生活的大概模式,比如上课、游戏、吃饭、睡觉等环节。

3、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原因。比如“小朋友长大了都要上幼儿园”,“幼儿园里可以学到许多爸爸妈妈不知道的东西”,“幼儿园里小朋友很多,你将在那里认识许多新朋友”等等。千万不要吓唬孩子“你不听话,我就送你去幼儿园,让你见不着爸爸妈妈”。

知道了孩子上幼儿园第一天怎么准备以后,还需要准备一些孩子的证件照,可能孩子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办出入证,有的地方还规定了孩子必须要按时接种疫苗才能够入读幼儿园,送自家孩子去的时候要看看有没有接种疫苗。

第一招:家长的态度要明智

同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孩子很快就能适应环境,是因为他的父母态度坚决。明智的父母会对孩子说:“我们去单位上班,孩子也要到幼儿园上班,下班了我们才能见面。”而且送孩子入园时家长首先自己不能流露出难舍难分的情绪。

每天孩子离园后,父母都要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孩子,“孩子今天有没有新的朋友,和朋友一起玩什么了今天最高兴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而不是要消极地问:“有没有人欺负你”或者是用物质刺激来哄孩子入园:“明天不哭我给你买个新玩具。”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方法。

在第一个月一定要坚持天天送孩子入园,这样能让孩子在思想上认定上幼儿园是必须的事情,不能有侥幸心理。这样幼儿在近期能较快充分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结交新的同伴和接纳老师生活上的关怀和情感上的爱。由此,孩子会对幼儿园产生情感,这种情感会渐渐从自己深深依恋的家庭情感中迁移出来形成归宿感,那么孩子就不再会对幼儿园感到恐惧和陌生。

第二招:熟悉环境是首要

孩子对幼儿园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对新的环境感到陌生,所以父母要牺牲上班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熟悉幼儿园的老师、活动室、寝室,还要及时在孩子玩得最快乐的时候说:“今后你就在这张小床上睡,这个小床真舒服呀。”“妈妈爸爸去上班,你就跟小朋友在这里画画唱歌上课,记着要专心学,回家表演给我们看!”孩子熟悉了环境,又有父母的叮嘱,今后生活在幼儿园后就会更加安心。他们会想这张小床妈妈摸过,这张桌子我和爸爸一起在这里玩过玩具。

第三招:亲子活动,减少陌生

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幼儿园活动,体验幼儿园生活。在亲子活动里,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幼儿园,在老师引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室内外活动,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如,老师为幼儿安排了宝宝点名时间,幼儿自我介绍后,“找朋友”的音乐响起,家长和孩子拉起小手,去找自己的朋友,逐步体验到了交往的快乐。随后的亲子游戏则增进了亲子情感,也让家长知道了与幼儿游戏的方式方法,此外,宝宝聪明时间、宝宝音乐时间、宝宝生活时间、愉快的户外活动、美味加餐、自由活动时间等都有助于幼儿逐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逐渐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规律,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激发了幼儿的入园愿望,有效地减少了幼儿的分离焦虑,使他们愉快地开始了幼儿园生活,走出了自己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第四招:建立归属感是关键

能让孩子在幼儿园建立归属感的方法就是,给孩子带上全家福的照片,让孩子在游戏或吃饭的时候,能在墙上随时看到自己的家人,他们就会很快乐地微笑。同时老师要告诉孩子哪个是孩子自己的小床、毛巾、水杯、绘画作品、全家福照片,谁是你的同桌,老师的称呼等,需要老师帮忙的时候,孩子会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支持等。有了归属感的孩子会觉得有某些东西是归属自己的,觉得自己是这里的小主人。

第五招:多种方法,稳定情绪

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开学初的一周内采取更多样的方法,如用色彩鲜艳、新奇的玩具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交朋友,采用正面鼓励和侧面引导的方法等,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快乐,满足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需要,给幼儿创建安全、温暖的氛围,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和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第六招:做好入园前家访

第一次家访时,老师们衣着得体,语气和蔼,态度亲切,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生活习惯和脾气禀性的介绍,然后善意地提醒家长为幼儿做一些入园准备,如准备一些替换的衣服、准备一样心爱的玩具等等,家长感到了老师工作是非常细致周到的,从而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信任度,进而缓解心中的焦虑。

第七招:家园配合,同步一致新生入园,老师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那么父母可以用孩子简介方式,把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弱点、强项、身体有什么过敏的地方,都写在一张纸上交给老师,让老师充分了解孩子,会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有所帮助。和老师口头交谈时能及时把握孩子一天的情绪行为表现。但是一定不能长时间和老师聊天,因为入园离园的时候,老师跟家长说话时还要照顾其他孩子的安全。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出现刚入园期间的不适应、哭闹等都属于正常现象,要理智地对待,急不得,更打不得。对孩子每一天进步都要表扬肯定,面对孩子提出“在家歇着不上幼儿园”之类的想法,家长一定不要妥协,要坚持去幼儿园。

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配合幼儿园开展一些工作,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用实例和浅显的故事给孩子讲道理、倾听幼儿说话以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和感受等,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孩子进入幼儿园,就要由家庭个体生活转而去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