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晚上一年小学有后悔的吗

孩子 0 74

男孩晚上一年小学有后悔的吗,第1张

男孩晚上一年小学有后悔的吗
导读:男孩晚上一年小学有后悔的也有不后悔的,主要看孩子的情况。1、男孩子心智发育要比女孩子晚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男孩》一书中提出一个概念,他认为在同龄孩子中,男孩的心智发育程度比女孩发育晚,尤其身体和完成精细动作所需协调能

男孩晚上一年小学有后悔的也有不后悔的,主要看孩子的情况。

1、男孩子心智发育要比女孩子晚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男孩》一书中提出一个概念,他认为在同龄孩子中,男孩的心智发育程度比女孩发育晚,尤其身体和完成精细动作所需协调能力方面的发育尤为缓慢。因此让男孩晚一年上小学对他们来说大有裨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曾建议:男孩不宜早于6岁入学。他认为,男孩的发育往往迟于女孩,有些5岁男孩的语言能力相当于3岁半的女孩,提早入学更容易造成他们听不懂老师讲课,在课堂上也坐不住。

2、晚一年上学可以让男孩子更加自信

晚一年送孩子入学,因为如同球员的成长经历一样,因年龄大几个月而显现的微弱优势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从而给孩子带来自信建立,自信带来更多的挑战机会,更多的挑战机会带来更多成功可能性的概率。

3、晚一年上小学的男孩专注力更强

另外,一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好坏,跟他的专注力也是分不开的。我们都知道,孩子的专注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延长的。所以,晚上学的孩子要比早上学的孩子,专注力更长,也更容易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成绩自然不会差。

几天前带小诺去小区里玩滑梯,遇到一个奶奶带着孙子也在那儿玩,便闲聊几句,她问小诺读什么班,我说小班,她说小班个子这么大,我解释说孩子月龄小,9月生的,已经5岁(虚岁)了呢。

奶奶立即替我遗憾,说晚一年上学多可惜啊,你们怎么不想想办法?此前已有许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怎么就那么多人喜欢让孩子提早上学呢?

这个问题,再一次勾起我惨痛无比的记忆。

1

姐姐小曦是7月出生的,在她快满3周岁时我们搬了新家。搬家后小曦和原来的朋友都分开了,一时显得很孤单。

那时我还在上班,小曦白天由奶奶照看。奶奶的性格比较安静内敛,熟悉新环境比较慢,加上普通话说得不好,她不喜欢出门。因此小曦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看电视。

我和老公商量:要不就把孩子提前送幼儿园吧。

对口的幼儿园就在隔壁小区,中间隔着一道围墙,步行一百多米就到,是一所私立幼儿园,但对我们小区的孩子按公立幼儿园的标准收费。

幼儿园设有托班,招收2到3岁之间的孩子。私立幼儿园对入园时间没有很严格的限制,只要有名额,随时可以入学。

我找园长了解到:目前托班已经满员,9月学校将增开一个小班,她建议我们9月直接读小班。

我登记了信息作为候补队员:一旦有人提前退出托班,学校就会通知我们。

过了几天园长打电话给我,说托班没有名额,但是小(2)班有个名额,问我们是否考虑。园长补充说孩子年龄差距很大,小曦是7月的生日,即使放在托班也是很小的,所以她提醒我们慎重。

我跟老公商量了几天:离9月开学还有4个月时间,孩子放在家里从早到晚看喜羊羊,实在不是个办法;而且,跟着大孩子也许有不错的收获,于是决定让小曦去读小班。

2

第一天,我和奶奶把对幼儿园满怀憧憬的小曦送到教室门口,转身离开后,她在后面哭得惊天动地。

第二天,我请了两小时假去幼儿园交相关资料。我把小曦送进教室后果断离开,去了财务室。等我办完事情,看到小(2)班的孩子都排队下来做操了,却没有找到小曦的身影。

老师告诉我她去睡觉了,她说“等我睡醒,妈妈就会来接我”,这句话是第一天午睡时老师告诉她的,却听得我瞬间就红了眼眶,低着头急匆匆离开了。

小曦就这样从每天早上大哭,到小声哭,到不哭不闹,大约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这个节奏在我们的预料之中。每天放学回来她都很开心,告诉我老师安排了**姐专门照顾她。我提着的一颗心慢慢落到了实处。

可好日子大约持续了半个月,小曦又开始不愿意去上学了,起初是早上起床哼哼唧唧不太乐意,后来发展到去学校的路上小声哭,一直要哭到校门口。再后来,她每天出发前甚至要大哭。

我当然知道这很不正常,便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她却总说老师对她很好,同学也很喜欢她。

我跟她说9月开学要换班级,换老师,她还很抗拒,说喜欢现在的老师和同学。

3

没多久,我发现小曦变得不爱跟人打招呼了。再后来,我发现她遇到认识的大人,常常躲在我的身后,表现得退缩甚至害怕。

有一个周末,我带小曦去隔壁小区玩,走在往滑梯方向去的小路上,我看到远远走过来一个小姑娘,就说:“有个小朋友来了,我们跟她打个招呼吧!”

谁知小曦紧张地拉着我的手说:“我不去玩滑梯了,我要回家!”

我很莫名地被她拉着调了个头往回走,走到岔路口,她拉着我往旁边的小路上去,走了几步后停下了,转过身看那个小姑娘,等她从另一条路上走远了,小曦才拉着我的手回头,又走上了去往滑梯的那条小路。

原来她不是不想玩滑梯,而是不想与那个小姑娘相遇。小朋友让她感到不安和害怕,她在回避小伙伴! 这个发现让我心惊肉跳!

小曦虽不算非常开朗外向,可也绝不是胆小内向的孩子。而 她现在不仅害怕大人,连小朋友也害怕! 她的样子,让我心痛极了!

一定是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事!

4

我知道直接问孩子肯定什么也问不出来,于是和她聊幼儿园玩的游戏,学习的内容。她给我唱老师教的歌,让我和她一起做游戏。

她说:“男生是树,站好不能动,女生是蝴蝶,在边上飞。”

我随口附和道:“你是蝴蝶吧?”

谁知她却说: “我不是蝴蝶,我在边上看!”

我一听她这么说,就猜到了问题出在哪里。便追问她:每次做活动你都在边上看吗?她说是的,老师(其中一个)陪着我。

我想象一下那样的场景,就明白了老师的意思: 一个来插班的孩子,什么也不会,几个月后就不在这个班级呆了。班级不可能为她拉低教学进度,老师也不在乎她学得怎么样于是,这个孩子被孤立了。

老师对她很好,呵护备至,让同学都照顾和爱护这个小妹妹,甚至指定一名女生让她多陪小妹妹玩。

可是,这个小妹妹, 她要的恰恰不是特殊对待,她要的是融入集体!只有融入集体才能让年幼的孩子获得安全感,这一点,也许老师不知道,也许她们懒得去知道。

这怪不得任何人,只能怪我自己所做的错误决定: 就不该让孩子提前去上幼儿园!

第二天,我把孩子送到教室后,就去找园长商量,说等这个月上完就不上了,到9月开学再进小班。

告别园长后,我没有立即回家,我站在幼儿园的栅栏外面,混迹在一堆看小朋友做操的爷爷奶奶中间,打算跟着围观一次。

我看到小(2)班的孩子排着队出来,小曦个子矮走在最前面。到了指定位置站好,音乐响起,老师在前面领操,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做操。

只有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小曦,她看着老师发呆, 那茫然无措的样子,让我仿佛置身其中,备受煎熬。

孩子大约没学会怎么做操,没有人教过她!

播完两首歌曲后,小曦突然哭了,站在她对面领操的老师,停下了手上的动作,走过来摸了摸她的头,安抚了几句,继续去领操。

我的眼泪哗哗地流出来,擦也擦不干。 孩子一定因为只有自己不会做操而觉得丢人,她紧张、无助、甚至自卑,此刻她内心的体会,我感同身受。

歌曲播完,体操结束,开始升国旗了。所有小朋友都面向国旗站好,我看到小曦如释重负的样子,更加心痛且自责。

在他们回教室后,我再一次去到园长室,我泪流满面地跟园长说,小曦明天就不来上学了,已经交的学费也不要了。只请小(2)班的老师告诉小曦,明天开始她放假了

5

在接下来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花了无数的心血和精力,来纠正自己犯下的错误。

年休假、病假、事假我把一切能用的假全部用掉,挤出所有时间来陪小曦。 除了全心全意的陪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能消除孩子心理对于被孤立的恐惧。

那时候奶奶把家务全都包了,只要不上班,我的全部时间都是孩子的。

晚上我陪她读故事书,做手工,玩游戏。白天就带着她去各个公园和游乐场玩, 遇见熟人也不打招呼,点头微笑一下就过去,更不要求小曦叫人。

在游乐场和公园里, 我不和任何家长闲聊,搭讪,不做一切会引起小曦紧张的事情,只是专心地陪着她。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曦终于慢慢放下心防,变得不那么紧张和害怕了。

终于有一天,我们在金桥公园的儿童区玩,那里有大大的滑梯和各种攀爬设施。那天有个比小曦略大的小姑娘,和小曦一起玩滑梯,最初她们俩没有任何交谈,只是一起从并排的两个滑梯上滑下来。再前后脚从楼梯走上去,小姑娘走在前面,但她会在滑梯的顶端坐好等着小曦,一起滑下来。

她们俩这样默契地玩了好几遍,我看到小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的心都颤抖了。

过了一会儿,那个**姐要去玩旋转滑梯,她跟小曦说:“快来呀!”小曦就跟上去了。在接下来的个把小时里,小曦一直跟在这个**姐后面玩。

在她不上学后的一个多月里,这是小曦第一次愿意和小朋友玩,我激动得几乎落泪。

有了这次开端,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的小曦,终于慢慢又回来了。

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弥补上一个月学带给她的伤害,还不知是否补得完好如初!

提前上学、插班、混龄这其中的教训我无法一一总结,只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引起大家的重视!

其实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孩子对上大学有天生的胆怯,那么就送他过去,如果孩子对上大学很有忡憬,那就让他一个人去,甚至行李都可以给他打包寄过去。

一、如果孩子自己不敢一个人去,那么就送他一程吧。

有些孩子其实并没有出过多少远门,他们对远行是有一定的害怕的,这些孩子如果家长自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送孩子一程的。我当年就比较怂,是我舅舅送我上的大学,我父母一生务农,他们自己在大城市也不好生存,所以就把我托给了我舅舅。虽然当年去到学校之后,同学们看我有人送,有些奇怪,但是我不后悔让舅舅送我。

二、如果孩子很独立,那么她一个人去也无所谓。

有些孩子是很独立的,他们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独自去过远行,去找过在异地打工的父母,并且独自回到家乡,像我堂姐就是这样的人,她16岁的暑假就独自去有亲人的城市打了暑假工,后面默默的一个人回来,上大学的这段远行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小儿科,并没有多大影响,所以她不需要送。

三、关于钱财什么的,现在已经很方便了,大部分都不会出问题的。

以前送孩子上大学,主要是担心把学费放在孩子身上会不安全,但是现在移动支付,绑定银行卡等等操作,其实有很多父母未必比孩子在行,孩子现在还时刻担心着他们被网络诈骗呢,所以说在钱财安全上,已经没有了像以前那样的担心,送孩子上大学的人也就越来越少。

上大一了,大部分人都已经成年了,让他们独自去上学,其实是第一次放开他们的翅膀,让他们独自飞行,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已经算得上孩子独立的开始了,不送他们也是一种放手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