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入学家长应不应该送?

孩子 0 30

大一新生入学家长应不应该送?,第1张

大一新生入学家长应不应该送?
导读: 送,还是不送家长、新生、校方、教育专家都有自己的观点。 适时让孩子们“断奶”吧  ●生活辅导员  清职院外语系大三学生芷洁去年成了新生的生活辅导员。虽然当年入学时自己也是被妈妈送去学校的,但经历过新生的接待工作,她对家

 送,还是不送家长、新生、校方、教育专家都有自己的观点。

适时让孩子们“断奶”吧

 ●生活辅导员

 清职院外语系大三学生芷洁去年成了新生的生活辅导员。虽然当年入学时自己也是被妈妈送去学校的,但经历过新生的接待工作,她对家长陪送感慨颇多。

 据芷洁介绍,为了避免新生因不熟悉情况而摸不着地方,国内大多数高校把报到注册处、派出所、财务处、宿管科等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每一个摊位还会按系或专业设多个窗口。“标记这么清楚,还有学长学姐组成的接待释疑队伍,新生们应该有能力自己报到的。”

 可是新生接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却让芷洁以及她的同学对新生的独立能力产生了怀疑。有不少学生是由家长带领办理报到手续,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并非个别)干脆在门外看守行李,一切手续,包括学生登记表也由家长来填,“当时我们就纠正了,希望这个表由新生亲自填写,孰料还引起一些争执。”

 让芷洁们心酸的是,由于新生入学行李很多,许多四五十岁的家长扛着行李上楼,到了宿舍,家长解开包首先给孩子找饮料、递毛巾。

 “我问家长为什么不让孩子也分担一点,家长指着壮壮实实的小伙子说‘他还小呢!’孩子却不因说他小而脸红。”芷洁无奈道,已经上大学了,这些五大三粗的男孩们,为什么在家长面前就甘心做个小孩呢

 接下来拖地板、打扫房间、整理床铺的事,能亲自参与的学生不超过10%。芷洁说,有些在外地读书的同学告诉她,家长送学的现象非常常见,还有的家长怕孩子照顾不好自己,在孩子读书的地方租个房子,重新找工作陪读。

 “我认为家长送孩子上大学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孩子也是第一次出远门。说实话,现在的社会治安如此糟糕,遍地都有小偷、骗子,甚至还有行凶、抢劫。如果自己是一个家长,你会放心地让他一个人前行吗”芷洁补充说,当家长把孩子安全送到学校以后,一切应该到此为止。

 “家长远远地看着孩子自己去完成报到手续,至于拖地板、擦席子等体力活,既然以后孩子也要自己做的,何不在这一次就放手,家长指导一下或当个副手就好,不然何时孩子才能断奶”

 ●家长 孩子第一次离家不放心

 冯先生的孩子去年考取了武汉某高校,孩子上学时,全家总动员都到武汉去旅游了一番。他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孩子考上了大学,全家都很高兴。而且因为自己也在武汉读过书,因此武汉不仅是孩子的梦想之地,也是家长的梦想之地。作为家长,他们也很想体验一下高校的氛围,“这对我们家长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重温。”

 “孩子毕竟只有18岁,以前没怎么出过远门,如果让她自己坐火车去报到,我们心里不放心。”家长方女士也说,送学的家长在出发前总是一万个担心,到了学校以后,发现学校的迎新工作做得很到位,“我们家长就放心了一些,至少报到的各种事情,都是让孩子自己去办的。”

 本身也从事教师工作的卢先生认为,家长内心也希望孩子能自己入学报到,但毕竟走入大学校园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这个转折家长们都不想让它发生得太突然,“让孩子断奶还有个缓冲期呢。”他认为,现在的确有一部分孩子很独立,但大部分还是相对比较依赖家长的。到了学校发现其他家长都陪送,这部分孩子可能会在心理上埋怨家长。

 今年考取了杭州某高校的小哲父母,在小哲拿到通知书那刻,就计划好了杭州游。“最初也考虑过让孩子自己去,我们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觉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处理,连高考都是他一个人去考的。”小哲的父亲说,“但是第一次离家,行李又多,还是不太放心,最后决定还是去送,我们还可以顺便旅行。”

 ●新生 父母依赖性比孩子更大

 家长纠结送不送,其实孩子们也在纠结“要不要被送”。昨天准大学生“吖呀”在网上挑好了入学必备物资,她已经打好算盘,启程第一天就付款,到了学校过两天就能收到了,这样路上不用带太多行李。可是她和自己的“姐妹淘”都有同样的烦恼:入学路上,父母如影随形,本来想趁此第一次出远门的机会,来个独自旅行的,“又被取消了。”

 原来“吖呀”和考进同一个城市的朋友商量好,一起去入学,路上有个伴,也好开启一段开学旅行。可是显然两人事前工作没做够,家长们不同意。

 “吖呀”觉得很无奈:“我们90后如果被说是垮掉的、不独立的一代,也是家长们害的好不好”“吖呀”说自己身边的好友,其实都很独立,入学前就呼吁不要家长们陪送,结果反而是家长们经过不懈努力,争取到了送孩子上大学的'机会。“所以该反思的还是家长,为什么你们的依赖性比孩子还强”

想送就送,没必要上纲上线

 ●教育专家

 家长要送,孩子不要。那教育专家怎么看呢记者昨日连线清远市教育局,某教育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在国内广受批评的家长“送学”,在美国大学却受到广泛欢迎。每年美国大学新生报到时,许多家长也会送孩子到校,操场上排满了密密麻麻的私家车。忙碌的人们携大包小包不停地穿梭于操场和宿舍间,而充当“搬运工”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家长。如果时间允许,家长还会在学校停留几天。学校不光服务学生,也服务家长,为家长组织精心安排的诸如参观校园、周末派对、教学体验等活动。

 对美国家长来说,为孩子花费了巨大的教育投资,如果连学校都不了解,只能说明家长糊涂。因此,家长只要有条件,一定要到孩子所上的大学去看一看,全方位了解自己的子女未来将生活四年的地方;对学校来说,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家长们为孩子付出的学费,教育是大学、学生与家长共同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家长理所当然也是大学的服务对象,不但不能怠慢,反而更注重大学和家长间的联系,更注重获得家长对大学教育的反馈和支持。美国大学之所以欢迎家长“送学”,是其注重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一贯理念的必然产物,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反观国内,批评家长送孩子上学的声音很多。现在国内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孩子考上大学皆大欢喜,值得庆祝。要是考上了北大清华,家长一合计,走,一起送孩子去,一家人浩浩荡荡奔赴北京,顺带再去看看鸟巢,那种心情是既光荣又自豪,还惬意。须知,寒窗12年,金榜题名,考生辛苦,家长何尝不辛苦如今高考有了好结果,除了有一种不放心孩子的因素之外,送孩子上大学何尝没有一起出去放松放松的意思呢

 所以,有时候家长陪送,倒不一定就表明孩子不独立、娇生惯养什么的。送与不送,都是一个私人问题。这里面的很多原因,并不是谁可以凭借表象再加上“合理想象”就可以得出的结论。

 让孩子自己去上大学,肯定是一个锻炼孩子的机会,但是对于家长陪送,我们似乎也不必太过苛责。有人喜欢吃红烧肉,有人还喜欢吃小白菜,事事都给它上纲上线,不但不利于准确认识问题,也会把自己搞得很累

一、想了解孩子的学校情况

家长送孩子去学校的时候,肯定都是想要了解孩子学校情况的。因为家长她肯定是非常好奇自己孩子未来会在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学习,而且对于大学来说,他们可能很久才会回一次家。所以家长她也想知道自己孩子到底会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习,所以在大学一开始的时候,才会有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学校。

二、第一次送孩子出远门

很多人大学都是在外地读书的,所以家长也会处于担心的情况就会送孩子去学校,这也是在他们看来,孩子第一次出远门。害怕他们在路上不习惯,害怕他们到学校适应不了,甚至是怕她们在路上有一些什么突发情况,也是处于种种的担心,所以很多家长都会在这个时候送孩子去学校。有的是直接从家里面开车,一路送过去,有的是跟孩子一起搭高铁或者是飞机过去的。其实是对于家长来说,也是耗费了很多精神的,但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也是对于孩子的爱所以才在大学开学的时候送她去学校。

三、关心孩子的方式

而且大学开学的时候,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准备,也是怕他们一时间没有办法适应,所以才会送他们去学校。这其实也是家长关心孩子一种方式,有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根本没有必要送,但这是家长最简单的关心方式了,如果连这都拒绝的话,家长也会感到非常的伤心。再者而言,他们会觉得孩子能够考上大学,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送他们去学校也是自己感到非常开心的。

如果学校比较远,而且又没有和自己一样被录取同一所学校的同学的话,建议还是家长送比较好的,尤其是孩子独自第一次出远门。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的话,可能连语言说话的方式都会和别人有所差异,会容易感动害怕和恐慌。而且从安全方面考虑,家长应该送的。

当然,如果是和同学一起去学校的话,这样是最好的,家长可以不用送的,毕竟,孩子们有自己的小团体,可以相互照顾,不至于孤立无援,家长不用太过担心孩子的安全等等。

如果学校比较近的话,那送不送也都是可以的。并且孩子可以很快的在新的学校打开自己的生活圈,不用太过担心。

我是不建议送的。孩子到了地方有校车接的,而且走之前都跟学校联系好的。做父母的不放手,孩子永远成长不了……

我家妞妞四年前考到上海,临走前,想让我去送,一方面我确实不好请假,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想锻炼一下她。于是我对她说:“妈妈不送你,把省下来的路费钱给你你到了上海多给自己置点东西。”她同意了……

快开学了,我给她买好了飞机票,送她到机场。她一路上没说话,我知道她是害怕,没一个人出过远门,这次自己跑这么远,心里肯定纠结 ……但她一路上没哭,进了安检门,我望着送她,我不希望她回头,她一回头,我也会哭的……结果在进去的一瞬间,她慢慢地回过头,叫了声“妈妈”,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我安慰她,去吧,下了飞机有人接呢……她才拉着皮箱进了候机室……

五个小时以后,她给我打电话说到了上海虹桥机场,也见到了接机的老师让我放心。

到了晚上,她又给我打电话说了她在学校一天的情况。她自己去交的学费,然后领了宿舍钥匙 ,又和同学一起去学校住宿管理处买了统一的被褥,还和同学一起出去买了一些日用品……她的声音里带着掩藏不了的兴奋……

最后她告诉我说:“妈妈,你不知道,我们宿舍八个人,睡得上下铺。除了我没妈妈送,其余七个都是妈妈送来的!她们的妈妈给帮着交学费,给洗衣服,给打饭,甚至铺床都是妈妈在铺,就只有我一个人,什么都是自己,其他的阿姨都夸我能干呢……”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泛起丝丝愧疚,但我依然告诉她:“你看,妈妈没送你,你很有成就感吧……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妈妈在帮着干,只有我家的琪琪最能干,自己什么都会干!”……

孩子的路终究得她自己走,我们替不了一点点,不如早点放手,让他们去适应 社会 ,适应环境。

我们干得越多,孩子会得就会越少。有一天需要他自己去面对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尽心尽责”,孩子会不会怨恨我们呢?

其实,现在孩子上大学,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时间宽裕,80%的家长都会选择送。

一来,孩子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第一次出远门,家长心里有太多牵挂,太多不舍。再信赖孩子,也想亲自把孩子送到学校,心里才踏实。特别是女孩子,家长更不放心,能送是一定要送的。我同事家孩子去青海大学上学,父母虽然很忙,硬是挤出时间,陪孩子去报道,安排好后,才放心赶回来。否则,孩子独自去学,家长在家里也是忐忑不安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在各方面条件都不错,阖家出去 旅游 也是常态。借送孩子上大学之际,来一场全家出游,不仅和孩子共享欢乐,而且能感受到大学的氛围。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孩子到异地上学,才有了去当地 旅游 的机会。

再者孩子去上学,要带很多行李,有的下了 汽车 ,还要坐火车,甚至赶飞机,一路辗转,如果父母有时间送一程,可以帮孩子一把。

当然,这个问题也是相对而言的。现在,交通方便、通讯发达,如果孩子自立能力很强,家长超放心,完全可以不送。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旅途注意的事项,及时和家长联系。如果有同学结伴而行,那就更好了。

如果你家富有,包专机护送都是应该的。因为我没有那笔钱,孩子就是自己坐火车去上学的。

孩子上大学,家长要不要送?首先家庭形成共识是否要送只上大学。每一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觉得要送那就送,觉得不要送那就不送,以家庭成员形成共识为主。很多的家庭为了孩子读书上大学其实是没有机会,一家人外出 旅游 的,然后就有孩子读大学送孩子上大学,这样的一个机会,一家人来一个亲子共游,然后再送孩子去上学,其实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体验。其次,以训练孩子为目的不送。孩子第1次出远门,这是一个训练他很好的机会。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去上大学的路线,怎么购车?怎么行走,甚至可以结伴而行,这里的结伴而行的伙伴就是和孩子一起上大学的同学,朋友都是可以的。这就很好的训练了孩子独立的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甚至独自外出的能力。

我觉得送吧,不管是本省、跨省还是家门口,送孩子去读大学是一种情怀呀。

当孩子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新的人生阶段,就好比高考的时候,父母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在门口期盼的等待,陪伴你人生其中一个重要时刻,这样的机会并不多。随着孩子的成长,到步入 社会 ,越来越独立自主,父母能够陪伴在孩子左右,参与他人生大小事件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何其珍贵!

一转眼高考就过去两个多月,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作为一个高校人,每年秋季学期开学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熙熙攘攘的新面孔,带着好奇也带着期盼。

不过,现在的新生与十年前的早已大不一样了,很多人中学期间都有游学经历,周围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也多得是,他们对大学已经不那么陌生也不那么羞涩。我见过不少新生,来学校没两天,校门外的网吧已经门清了,或者已经换上运动装备找球场打球了。从整体来看,现在很大一部分新生已经不需要父母来送,给他们打好包,办好卡,打上钱,他们估计连一丝不舍都不会表现出来,就像脱笼的鸟,所以,如果家长走不开无法亲自去送,那也没有关系,让孩子独自去上学,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次洗礼。

从如果家长有条件去送,我个人还是非常建议去送的。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一种仪式感,让孩子从心理上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另一方面,来了之后最好能和辅导员当面交流一下,建立一些联系(不一定要请吃饭,报到时都很忙,就算请也不会去),加个微信就行,没事问一下孩子的情况就可以了。

如果还有条件,提前几天出发,和孩子一路玩过去。呃,主要是这样的机会以后估计越来越少了,一旦上了大学,孩子真的就飞走了。

送与不送,按实际情况考虑吧!我从小到大就一直住校,父母不是很关心我的学业问题,所以无论去哪里都是我一个人,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独来独往的生活。同时家庭环境也不好,父母也不想花费钱去和我一同去学校,等经济条件允许了我一定会带他们参观我的大学校园。而且我也不愿意让我的父母为此奔波,他们已经很辛苦了为我做的够多了,我不想让他们在劳累了。一般孩子上大学送孩子到学校的原因无非就两种。

第一种就是孩子的自立能力比较差,有些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经历过住校,突然一下要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这样的孩子很难一时习惯。我也有过这种感觉,也不是很想家就是突然换了个地方生活一时半会很难适应,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的。这样的情况下父母送孩子去学校,陪孩子逛逛校园,熟悉了环境、舍友同时再鼓励孩子自立,孩子肯定会坚持下去的,慢慢的也就自立了。父母完全可以放心孩子,孩子总要一个去经历大风大浪,我们必须要让他学会独自去面对问题,不遭遇狂风的鸟儿是不会成长的。

第二种就是孩子考上大学了,全家人读很高兴,陪孩子一起去大学里边看看,了解一下孩子大学的生活。如果条件允许,我介意家长们还是陪孩子一起去大学吧,孩子并不是在乎你们的钱,真正在乎的是你们的陪伴,你们的一声鼓励以及肯定。

如果我有了孩子,我肯定会和他一起去大学的,我会和孩子分享我的大学生活,我还要告诉孩子大学应该如何度过。你们呢?

我女儿要离开我去读大学了 请问送还是不送好呢?我心里难过不送的话肯定肯定会更难过的可能会有好长时间的不安 我为什么会犹豫送或不送呢?太远 那 太远 应该更要送 是不是?求建议 求回答……

现在好多孩子已经收到大学通知书了,开学早的大约是在9月上旬就要开学了。妈妈们都在为孩子打点行囊。开学的时候,家长要不要去送孩子到学校报到,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大一新生报到,家长要不要送行,这个没有标准答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是看看孩子考的大学离家远近吧。有的孩子考的就是本省,就在家门口。这个家长可以不送的。如果离家很远,几千公里出去了,孩子是头一次单独出远门,还要拿着很多的行李,你说这要是家长不送,你说哪个家长能放心的下呢?感觉父母还是送一下为好。

其次是看看孩子的要求。有的孩子独立性很好,不需要家长送。那么家长就没必要去送。以前亲戚家的一个男孩子,考上了石河子大学,就拒绝家长接送,自己一个人去的。独立性差的,想叫家长送的,那就送好了。

有些人认为最好不要送孩子,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叫孩子一个人去学校报到。我个人觉得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不在这一回吧,将来四年呢,不都是孩子一个人去上学,而第一次去的时候,带着的行李比较多,很多孩子没有出过远门,就算是出去过,也是有父母的跟随,独自一个人的旅行很少,尤其是女孩子,家长怎么放心的下呢。所以家长有时间,孩子也愿意家长送的,我觉得送孩子上学挺好的。

毕竟孩子将来要学习生活四年的地方,家长很有必要去看看,了解下。前年我的同事的女儿考上了四川某个美术方面的大学,头开学,同事把自己的旧汽车卖掉,换了一辆新车,于是一家人来了个自驾游,比孩子开学的时间早出去几天,一边走一边玩,看景色,品美食,在开学那天赶到学校,帮助孩子报到。然后夫妻两个租住在学校周围的旅店,(提前预定,晚了就订不上了)又在附近逛了逛,吃了吃附近的美食小吃。然后夫妻二人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这是一次充满了美好记忆的旅游。

今年又有好几位同事家的孩子要上大学了,同事们的意思都是要去送的。一个是路途远,行李多,又都是女孩子,头次自己出门,家长根本就不放心,都做好送去大学的准备了。

今年因为疫情,有的大学里不让家长进去,有的让一位家长进去。但是你叫家长不送孩子,家长们心理肯定接受不了。哪怕是送到孩子门口,看着孩子自己进去,家长也是心安的。从且家长们的心里关注的地方又多了一个城市。

不要为了什么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而拒绝送孩子,锻炼孩子真的不在这一次,这次去大学是孩子真正走向独立的一个起点,家长送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从在家里买票开始,打理自己的行囊,路上有什么事,家长都不要出头,让孩子自己去做,去问,必要时可以提示,但是家长只是陪伴,监督,告诉孩子一些注意事项。到了学校,也是以孩子为主,家长可以打打下手。这样一来其实也是在锻炼孩子的个人能力的。

再者家长要是不去送孩子,家长的心里会放心不下的,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大人,而是大人离不开孩子。上了大学,孩子就真的长大了,从此后,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从此家乡就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好多孩子大学之后,就留在了他乡打拼,不再回到故乡。所以故乡的父母才会这么迫切的想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大学。这可能就是一家人最后的一次集体行动了。

想去送就送吧。留下这份美好的记忆也挺好的。

您会选择送自己的孩子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您的经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