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用手固定住孩子的头颈部。此时应该注意,不要用手捂住孩子的口鼻,也不要用手掐着孩子的脖子,正确的做法是用虎口固定住孩子的下颌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下巴,宝宝吸入异物,进入气管,会引发炎症,应当及时取出。发现小儿有异物吸入,可倒提两脚,使小儿头朝下
用手固定住孩子的头颈部。此时应该注意,不要用手捂住孩子的口鼻,也不要用手掐着孩子的脖子,正确的做法是用虎口固定住孩子的下颌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下巴,宝宝吸入异物,进入气管,会引发炎症,应当及时取出。发现小儿有异物吸入,可倒提两脚,使小儿头朝下,用手轻拍他的背部,有时能把异物排出。如果不行,建议您立刻带孩子去医院。
假如你早已使用过里面的几类方式,或是不容易有成效的。这说明宝宝吞下的异物较为大。那样的话,拿手同时拉下颌,随后寻找异物的部位,用手指立即拿出来就可以了。可以试着吸气或用嘴呼吸等吹气检查方式。吹气检查的办法也许会把食材推动更好的内部,但要考虑到让孩子先吸呼,那样才可以拯救她们的性命,随后再去看医生,取下她们身体内的异物。孩子到冼澡期,尤其非常容易吞噬异物,如小扣子,珠串,玩具和小药粒Z。这种东西绝大多数都能够从排泄物中逃离,但也是有非常容易阻塞食管,阻塞支气管的小东西,因此要注意避免风险。此外,宝宝非常容易对桌子上的病苦有兴趣,还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喝到淡香水等别的液态。这一切都必须需注意。
假如孩子吞下异物,要马上确定吃完哪些,假如产生室息,要马上把孩子吐出。吃的东西不吐,支气管阻塞,室息或严重咳嗽,应该马上送到医院抢救。吃钉子,曲别针等尖口的东西要马上抢救。喝过强氧化剂的液态就需要立刻送到医院。异物卡在咽喉里室息后,马上选用应急避险法。相反拿着孩子,猛敲孩子身后的锁骨。双手从后紧抱孩子的腰,一只手握紧握拳,大拇指支撑点上腹的胸骨,另一只手用手用劲压挤,反复这一个姿势。宝宝头低,一只手握紧拳头,大拇指在上腹的胸骨上,即肚脐眼上,另一只手握紧拳头,向后,往上强烈压挤,姿势要快,释放压力后可以迅速压挤3~5次。还可以用靠背,餐桌压挤上腹,随后释放压力。
假如持续咳嗽也可以凑合吸气,就需要马上给医院送抢救。假如吞下扣子,充电电池,别的尖口,就马上送到医院,以防婴儿呕吐。吞下染发膏,淡香水,香烟等后,马上让孩子喂母乳或婴儿奶粉,稀释液后吐出。成年人服药,吞下烟缸里的水时,马上一边吐一边送到医院。喝洗洁剂,漂白液,车用汽油等强碱碱性物质,不必吃东西,不必吐,要马上送到医院。假如你吃不对小珠串这类的东西,观查孩子,如果当初没什么出现异常,请在下面的3日内排便,确定是不是排出来。尽管没有排出来,但孩子或是心情愉快,胃口一切正常,不在乎。假如你担忧,可以找医生咨询。假如你误吞了小量香皂,美白牙膏,防潮剂,蚊香片剂,除虫剂等,在家里观查状况就不要担忧没有出现异常。将来几日,宝宝脾气暴躁,胃口不太好,莫名其妙地哭,最好是马上接纳诊治。平常非常容易出现便秘的宝宝可以摄入高纤维的食材,尽早排出来异物。
现在的孩子,可是父母的心头肉,都是捧在手心里面长的。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孩子身体出现问题时,家长都会连忙把孩子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家长为了孩子,放下自己的工作,专心在医院陪着孩子度过难关。
如果孩子身患重病,只要有活下来的希望,不管花多少钱,都会为孩子救治。
但是在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里出现这一种情况,孩子生的希望寥寥无几。
有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在外面欠了一堆债,在没有办法承受经济的压力,从而做出了傻事。
在9月3日,在网上发出的一则让人震惊的消息。
在某一家医院里,父母因为没有钱给孩子治病,就把孩子遗弃在医院的大厅里,孩子一个人留在大厅里,通过医院的监控看,垫在孩子身下的硬纸板竟然被清洁工给抽走了。
清洁工的行为,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孩子已经够可怜了,都不能让孩子身下垫一个硬纸板。
通过监控明显的看到,一位男童躺在医院的大厅上,男童的旁边还放着一个塑料袋,孩子就在硬纸板上躺着,引来很多人的围观。
在医院里,只有孩子一个人,家长不知道到哪里去了,现场围观的群众也不知道孩子身患什么病。
后来根据知情人爆料:孩子的父母没有钱给孩子治病,所以才把孩子丢在这里。
为了帮助男孩找到父母,有很多人参加到调取监控作业中,就是为能查明,父母把孩子丢弃的过程。
爆料人称,没多多长时间,男孩身下的硬纸板被清洁工给抽走了。
这件事情发布到网上以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很多的网友批评医院方太不近人情。
医院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地方,在金钱方面当时病是最重要的,应该考虑救人。
也有一部网友表示,医院有自己的难处,如果随便来一个病人,医院就进行无条件的治疗,这种现场发生多了,对社会上的影响不好。
毕竟医院不是慈善机构。
在这件事情中,最应该受到大家指责是孩子的父母,就算家里没有钱给孩子治疗,也不应该把孩子丢弃。
丢弃孩子是违法犯罪的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自己没有钱给孩子治病,可以发起众筹,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有很多。
在成为父母的那一刻,就要对孩子履行相应的义务。
孩子身患重病,就可以把孩子丢弃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不管不顾吗。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就应该在孩子重病期间用心呵护。
实在凑不齐孩子的治疗费用,也要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越快的度过最后的时光,这也是做父母的心意啊。
父母的陪伴,能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在自己短暂的一生,感受到这么多的温暖,就算是因疾病家里没钱救治离开,也不会责怪父母无情。
作为家长想要看护好孩子,就不能让孩子到处的乱跑,得让孩子一直保持在自己的视线中。
孩子在小的时候比较活泼好动,而且他们不能够认识到事情的危险性,从而有时候会导致做错一些事情,那么这时候作为家长的应该要看护好孩子,教导孩子。把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不让孩子到处乱跑,要让孩子一起保持在自己的视线中,以免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发生意外,特别是家里有一些危险物品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收好,来放到一些小孩触碰不到的地方,同时对于家里面的一些阳台窗户都应该要上好防盗网。以免孩子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跑到窗户边玩耍,那么这时候假如没有做好防盗网的安全措施,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在窗户边坠落下去,这是极其危险的,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多为孩子着想一下,毕竟孩子还小,他们分不清楚事情的危险性,我们应该要耐心的教道,为他们排除一切安全隐患。
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事情的起源是济南一位两岁的小女孩在窗边玩耍的时候不小心坠落地面,纱窗上坠落的金属条贯穿女孩的身体。当时家长看到这一情况,就直接把女孩身体上的金属条都给扒了出来。随后便及时的把孩子送往了医院进行救治,目前经过医院的救治,女孩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同时对于此事的发生,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多注意一下,在自家的窗户上装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不要让孩子因为一时的顽皮好动从而导致了不可避免的后果。
对于这件事情,我的个人感想。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导孩子正确的知识,教导他们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并且让他们认识到做错事情的危险性。
宝宝的健康绝对是每一个家庭中最重视的一件事,如果可以,当宝宝有任何不适,相信每个爸爸妈妈都愿意去代替宝宝受罪。所以在平时都会非常小心的照顾宝宝,也会去学习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甚至有些准爸爸准妈妈在正式当上了爸爸妈妈之后都差不多变成半个医生了。
不过,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是医生,和医院里经过系统学习和累积了大量经验的医生都是有很大差距的,应该说没得比,所以,当宝宝有不妥的时候第一时间还是要送宝宝去看医生的,可千万别被自己那有限的知识耽误了时间。
当宝宝出现这三种情况一定要尽快送宝宝去医院:1体温变化
成年人的基础体温一般在365度左右,可是由于宝宝的新陈代谢比较快,所以基础体温一般比成年人高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岁以内的宝宝即使体温达到375度也不算是什么事。
并且,由于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所以宝宝是很容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的,比如说,如果外界温度较高,宝宝的体温也会稍微高一点点。
但如果宝宝的突然发生变化,比如说体温突然变得很高,或者体温突然就变低了,即使是增减衣服体温也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甚至还有其他的症状,比如说脸部很潮红,抽搐,呕吐等,这些情况都是异常的,爸爸妈妈一点也不能再耽搁了,赶紧送宝宝去医院是最好的。
2宝宝身体颜色不对
很多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颜色都是红红的,慢慢的就会变成粉红色,有时候也会因为皮肤过于娇嫩,在穿衣服的时候导致一些皮疹,令皮肤发红,这种情况一般几天就会过去,是正常现象。
还有一些宝宝身上会出现一块一块的青斑,这种是胎记,很多都会慢慢消失,对宝宝也没有影响。
正常宝宝的肤色都是粉红的,如果宝宝脸色比较苍白,或者口唇出现发甘发紫等,甚至手脚冰凉,呼吸困难等,这也是异常情况,爸爸妈妈应该及早送宝宝去医院。
3精神状态不好
在一天当中,宝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即使是一岁左右的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大概有14个小时左右,如果宝宝吃好喝好睡好,也没有尿意便意,在每一次睡醒之后,或者吃奶之后,宝宝的状态都是非常好的,很开心,会找人聊天,找人玩,或者自娱自乐。
但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一点也不好,肚子饿了不想吃东西,好像一直睡不饱,连眼睛都懒得睁开,全身软绵绵的,连哭都是没力气的,甚至同时还会有体温的变化和其他的症状出现,不管什么原因,送宝宝去医院就对了。
还有一种,就是宝宝如果受到撞击之后,表面没有伤,当时没问题,但不久之后出现呕吐,哭闹等情况,那也要赶紧送医院。
懒妈妈家的侄子在出生12天的时候就出现过一次很吓人的情况,这边的风俗是宝宝出生12天的时候,宝宝外公外婆家会有一些亲戚过来,一般都是外婆、舅妈、姨妈之类的女性,然后和家里人一起吃饭迎接新人儿。那天侄子不知怎么啦,突然就出现口吐白沫,嘴唇发黑,抽搐等情况,大家都没见过这种情况,把家里人都吓了一大跳。
然后就赶紧把宝宝送到医院,结果是急性肺炎,好在送的及时,最后也化险为夷了。
其实我们都是很普通的家长,遇到宝宝的事情手忙脚乱,心慌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宝宝哭闹厉害,咳嗽,呼吸困难等,自己不懂或者不确定的话,都应该尽快把宝宝送到医院去。
有些因素我们不可以控制,但我们可以帮助宝宝提高抵抗力。1母乳喂养
母乳是最天然,最安全,最适合宝宝的食物,营养物质就更不用说,是最全面的。六个月以内的母乳,尤其是宝宝出生后的一个星期内的初乳,富含非常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让宝宝更强壮。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宝宝到六个月,六个月后适当添加辅食,坚持母乳喂养到宝宝两岁或两岁以后。
母乳喂养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给宝宝建立防御疾病的屏障,让宝宝的身体棒棒的。
所以能够坚持母乳喂养绝对是一件很不错的事,但前提必须是妈妈的身体好,摄入的营养均衡全面,这样母乳的营养才会更好。
2带宝宝多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对于宝宝也不例外,当然仅限于适当的运动。
只是不同月龄的宝宝就要进行不同的运动,家长们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进行设计,反正让宝宝动起来就对了。
对于新生儿,适当的做被动操,游泳也算是运动呀。
3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
宝宝的体温很容易受外界温度影响,所以在天气较冷或较热,尤其是气温变化较大时,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帮宝宝增减衣服,合适当时的温度才是最好的。
平时可以摸摸宝宝脖子的后面,如果感觉很温热,并且有湿润的情况,那就是宝宝有点热了,出了小汗,这时候可以适当给宝宝脱掉一件衣服,同时要记得把汗擦干。如果摸起来凉凉的,甚至宝宝还有一点点鼻塞的感觉,说明宝宝穿得不够暖,我们应该给宝宝加衣服。如果感觉那里的温度正适合,暖暖的又很干爽,说明宝宝穿的正好合适,也就不用穿衣服或者脱衣服了。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爸爸妈妈还要负责给宝宝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该玩的时候就玩
相信宝宝的身体一定很好。
可能有很多父母都没有过要赶紧把宝宝送去医院的经历, 这是好事,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都不会遇到。
我是懒妈妈,多平台原创作者,你的支持是我的动力。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在生活中家长照顾孩子时,总是会发现,由于孩子太过疲的事情。家长在照顾孩子时,如果看到孩子被开水烫伤了以后,在这样的情况,家长想要对孩子进行紧急的急救。首先应该意识到孩子的皮肤被开水烫伤了以后,在第一时间里面就应该先给孩子被烫伤的地方用凉水冲洗一下,达到降温的效果。有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被烫伤了以后,都会由于比较紧张的情绪,在第一时间里面就想要,赶紧把孩子送往医院。
孩子被开水烫伤其实在生活中会见到有一些性格比较淘气的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由于不小心的触碰到了开水瓶,所以会直接让孩子被烫伤。家长在看到孩子被烫伤的时候,首先应该给孩子针对性地涂抹一些药物,因为市面上见到被烫伤了以后,可以使用烫伤膏通过使用烫伤膏,能够减轻孩子被灼伤的皮肤。在使用烫伤膏的时候,首先应该给孩子的皮肤进行多次清洗,如果看到孩子的皮肤上有水泡,家长千万不能把这水泡刺破。
被烫伤后,孩子的身上起水泡由于孩子的皮肤受到了严重的烫伤,所以导致孩子在被烫伤以后皮肤上就会起一个大大的水泡。家长在看到孩子的皮肤上起了水泡以后,千万不要把孩子这个水泡弄破,一旦把水泡弄破,就会容易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皮肤上起了水泡,家长应该先给孩子的水泡上面涂抹一些烫伤膏。
给孩子涂抹牙膏如果孩子的皮肤只是属于轻微烫伤的情况时,再看到孩子的皮肤有一块是红红的样子。家长也可以考虑在孩子的伤口处上面涂抹上一些牙膏,因为牙膏是能达到清热去火的目的,孩子被烫伤的地方都会显得比较烫。而家长给孩子涂抹了牙膏以后,会让孩子的皮肤上感觉到一丝丝凉意,慢慢的烫伤的地方也会有所好转。
生活中,意外总是突如其来,及早掌握急救技能,关键时刻能挽救自己和家人生命!尤其是儿童,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造成各种意外伤害,目前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儿童第一大健康“杀手”。
作为儿童的监护人,我们有必要去学习一些知识,防患于未然。例如气管异物吸入、交通事故、跌落伤、烧烫伤、食物中毒、电击伤、鼻出血、溺水…当孩子们遇到这些危险,父母们知道如何正确急救吗?
8种家用急救技能,但愿用不到,但你一定要知道。另外海姆立克急救术和心肺复苏术将以单独文章在公众号与大家分享。
一、气管异物吸入
异物吸入包括各种小物件,如玩具零件,花生、瓜子,最常见的是婴幼儿奶汁吸入,吸入时宝宝会有咳嗽、呼吸困难、脸色发紫,重症可能会立即身亡。
1、异物吸入时急救处理
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背部(低头、托胸、拍背);
迫挤胃部法:救护者抱住患儿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
如为大孩子,可鼓励咳嗽。
2、如何预防异物吸入
禁止仰卧喂奶;
不可躺着吃饭或边跑边吃饭;
避免给5岁以下的小儿吃颗粒小或不易咀嚼的食物,如:花生、瓜子、豆类、玉米、果冻等;
进食时严禁嬉笑、哭闹;
婴儿所到之处,不放小、细碎能放入口中的物品;
不给孩子强行灌药;
改正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如发现,耐心劝说使其吐出,不要用手指强行挖取,更不要恐吓。
二、交通事故
全世界每年因车祸死亡者126万人,受伤者1500万人,即每2秒钟有一个受伤,每50秒钟有一人致死。
1、交通事故预防
教育儿童熟悉各种交通信号和标志。
不要在马路上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和玩耍。
不要在汽车下面玩耍。
坐车时不要将头、手臂伸出窗外。
安装婴儿座:撞车时,婴儿座可使儿童死亡减少54–80%。
戴头盔:发生碰撞时,可使死亡危险降低40%;质量良好的头盔也可使严重受伤的危险减少70%。
三、跌落伤
婴幼儿平衡能力差,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内追逐打闹、爬高,均易出现跌落式,而男孩生性好动,发生率高于女孩。
1、有效的预防措施
促进儿童安全设施落实。
游戏场所应多铺设革质地面或橡胶地面。
家庭窗户安装窗栏,楼梯的高度和坡度应适合儿童生长发育,洗手间铺设防滑瓷砖。
在家长指导下进行运动,并佩带护具。
不要独自站在桌椅等高处。
检查住房周围有无水沟、下水道等,清除地上电线、绳索等障碍物。
2、跌落伤的急救处理
先观察:第一,先观察数秒钟,初步评估孩子受伤部位,如果是高处坠落者,不宜随意搬动;第二,次观察宝宝是否精神不振、嗜睡,有无哭闹、烦躁,当然,有小朋友跌落后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而睡觉,可在睡眠后1-2小时叫醒观察;第三,是否出现过昏迷、呕吐、抽搐;第四,肢体活动有无异常;第五,呼吸、心跳;第六,有些宝宝当时无特别异常表现,过几天后才出现异常症状。
处理方法:第一,软组织挫伤或擦伤:检查伤口大小、深度、有无严重污染及异物存留,及时用冷开水或肥皂水将伤口洗净,并将异物清除,重者需消毒包扎;第二,肢体骨折:固定位置,包扎止血。
四、烧烫伤
烧伤:火焰的高温以及强酸,强碱,X射线,原子能射线等使组织受到损伤;烫伤:无火焰的高温物体(如开水,热油)引起组织损伤。
1、怎样预防烧烫伤
家中暖瓶、饮水器放在孩子不易碰到之处;
在厨房做饭菜时,人不离开或关上门,以防止孩子闯入;
点火用具放在孩子不易取到之处;
煤气不用时关掉开关;
微波炉中取出食物时,孩子不在周围;
电饭煲等热容器当盛有热的食物时不放在地上和低处;
化学物品不要放在孩子够得着地方。
不用矿泉水瓶装置化学物品
2、烧烫伤如何急救
一般的小面积轻度烧伤:冲水:立即用冷水冲或浸泡15-30分钟;脱衣(剪衣):衣服粘连不可撕拉,可剪去伤口周围的衣服,无菌纱布覆盖伤处;覆盖:用湿纱布轻轻外敷,如果有水泡,不可弄破。
注意事项:切勿揉搓伤口,不涂抹酱油、牙膏、外用药膏、红药水、紫药水等;保持创面清洁完整,用清洁的床单或衬衫盖住伤口;对于化学用品如酸引起的灼伤:先用绒、棉布吸干,然后用水冲15-20分钟,后立即上医院。
五、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其特点是:
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发病很快停止。
潜伏期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2、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烧、卤肉类,凉菜;剩饭菜等。
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本身含有天然有毒成份:河豚鱼;毒蘑菇;腐烂变质的鱼类如金枪鱼、青鱼、池鱼等。
特定环境下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四季豆、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还有一些放久的蔬菜或者腌制品。
3、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保持厨房环境和就餐用具的清洁卫生。
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
彻底加热食品,特别是肉、奶、蛋及其制品。
四季豆、豆浆等应烧熟煮透。
食品应在2小时内食用,不要服用不新鲜的蔬菜,少吃腌制食品。
生、熟食品分开存放。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食物中毒的急救处理
立即停止供应、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催吐、导泻
尽快将病人送附近医院救治。
注意:指压催吐时切忌仰头!
六、电击伤
1、电击伤的常见原因
儿童玩弄电灯插头、插座、电线或其他电器等,用手指、钥匙、硬币、金属别针等掏挖电器插座。
室内电器插座安装过低。
误触电线、变压器。
无防护设备去牵拉触电的他人。
雷电时衣服淋湿,在大树下避雨或玩耍。
2、电击伤的预防
提高对电的危险性的认识。
经常检修电线、电器是否漏电。
不要玩弄和拆、装灯头、插座、电线和电器等。
室内插座应安装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不要用湿手或湿抹布擦电器。
若发现电线断落,切不可走近,更不能用手去摸。
雷雨时不要在电线杆旁或高屋墙檐下避雨,以防雷击。
3、电击伤的急救处理
脱离电源:切断总电源是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如总开关离现场较远,则应利用绝缘物,如干燥的木头、竹竿及塑料和橡胶制品、瓷器等,挑开电线或电器。决不能直接接触触电者。
现场急救: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其神志、呼吸、心跳及瞳孔等生命体征:第一,如触电者神志清醒,仅感心慌、四肢麻木、头晕乏力等,无须特殊处理,密切观察心脏、血压和呼吸变化,并警惕迟发性电休克。第二,如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七、鼻出血的急救处理
身体微微前倾,并用手指捏住鼻梁下方的软骨部位,约5-15分钟,也可放一个小冰袋在鼻梁上,可能也能止血。禁止将头后仰,这样会使血流进口中,甚至被吸进肺,既不安全也不卫生。
八、溺水的急救处理
很多文章都提出,当孩子溺水后,首先要进行控水,但那种方法是错的,正确做法是:无需控水,直接评估。先清除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对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立即做心肺复苏(关于心肺复苏术将在下一篇育儿科普与你分享)。
温馨提示:本文根据8月16日肖生平大夫在医来er趣育儿大课堂语音课堂《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现场急救》整理而来。
作者:肖生平,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妇幼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医来er趣科普作者
声明:原创作品,首发医来er趣,与医生一起关注和交流女性健康、备孕和科学育儿,源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
医来er趣,长期邀请三甲医院妇产科、儿科、疫苗、皮肤科、营养科和心理方面的医生为您做免费的科普课堂和在线答疑。旨在让女人更健康,怀孕更容易,育儿更加科学有趣。
内容来自: 宝宝知道App用户 $医来er趣$
我觉得你的做法没错。凌晨三点,邻居家小孩发高烧,情况很危急,必须马上送医院抢救,否则后果很严重,作为家人,最好是叫救护车,如果叫不到救护车,或等的时间太长,再请求邻居帮忙送医院,如果邻居不愿意,这个邻居不是好邻居。
我同事讲有一次他邻居强哥心脏病复发了,呼吸困难,满身冒虚汗,难受死了,他请我同事开车送他去第一人民医院找他的主治医生。我打了110、120等急救电话,电话始终占线,打不进去。
我同事立马开车送他去医院,可路上人车为患,车像蜗牛一样爬行,担心强哥死在车上,叫他给老婆打电话,可他已经说不出话,我同事一边小心谨慎驾车,一边用强哥手机打了十多个电话,终于联通了他老婆电话,简单说了几句话,断线了,再也打不通了。
我那个同事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朝医院赶,八公里路程,用了一个小时才到医院,强哥老婆在医院门口等候,见老公人事不省,黑着脸质问我为啥这么久才送过来?还说万一抢救不过来,要我同事承担责任等。我那同事毫不客气地对她说,求你先救人,再追究我责任,好吗?。
幸好他的主治医生正好值班,知道如何救治,一小时后,强哥没事了。我同事对强哥说幸好你活过来了,不然,你老婆要追究我护送不力的责任。强哥听后,对他老婆大发雷霆,说要不是我同事及时护送,他可能死在球场坝了。他老婆自知理亏,一个劲赔礼道歉。
我认为,开车送病人到医院,确实有一定风险,路上万一出了交通事故,耽误了救治,懂道理的人不会责怪,不懂道理的人肯定埋怨,甚至要求赔偿等,让帮忙的人心寒。所以,如果家人病了,最好叫救护车,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叫邻居帮忙护送。
说句实话,家人病了,叫救护车是最快捷和最安全的,因为救护车上有医生、药物和简单的急救设备,如果病人危急,他们可以采取措施救治。在危急关头,救护车还有特权走快速通道和闯红灯,比私家车方便快捷多了。
当然,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要以和谐为重,如果对方有难求助,必须全力以赴、不惜代价提供帮助,这样才能确保邻里之间和谐相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