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岁亲子共读,这是我想到的最美答案

爸爸 0 57

0-2岁亲子共读,这是我想到的最美答案,第1张

0-2岁亲子共读,这是我想到的最美答案
导读:从儿子出生没几天,我们就开始了亲子共读,那时只是我随口说的儿歌、押韵的短句之类。他很安静,公婆老公都去上班了,月嫂阿姨在洗尿布,我们两个人并排躺在床上。初夏的阳光很是明亮,就像他那双好奇清澈的眸光一样。总觉得这静好的时光里我们该聊点什么,于

从儿子出生没几天,我们就开始了亲子共读,那时只是我随口说的儿歌、押韵的短句之类。他很安静,公婆老公都去上班了,月嫂阿姨在洗尿布,我们两个人并排躺在床上。初夏的阳光很是明亮,就像他那双好奇清澈的眸光一样。

总觉得这静好的时光里我们该聊点什么,于是就说:“宝宝,妈妈给你说个儿歌吧。”关于小兔子的关于小猴子的那些简短的儿歌就这样流淌在我们之间,他一边听一边哼哧哼哧地舞动着胳膊,咧着小嘴巴开心地笑了。月嫂阿姨进来时还特别惊讶:“你们娘俩玩得可真好啊!”我很欣喜,因为这样的儿歌让我们感到了一种默契和快乐。

但依然有很多人并不理解我这样做。他们会说,“哎呀这么小的孩子就要读书学习,好辛苦哦!”“你真是重视孩子的教育啊,这么小就开始用心了,以后一定有出息。”“没大有必要吧,他又听不懂,讲了也是白讲。”“我跟你不同,只想让孩子快快乐乐的,不想太早给他学习压力”……其中不乏父母亲人,和一些同龄的朋友。

我真想大声回答他们,亲子共读不是要学知识,不是要强迫孩子,不是要灌输什么,不是要刻板教条地不给孩子自由,亲子共读不妨碍玩耍游戏,不妨碍孩子天性的成长,更不妨碍孩子出去看看大世界!

看来真的有必要写写亲子共读的真相了。随着儿子在共读中得到的快乐越来越多,成长越来越多,我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简单融洽,我们也更加贴心和亲密,我也终于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地梳理一下亲子共读的前因后果。

一、初步建立起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共读是“爱”的游戏。

“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松居直《幸福的种子》

很多方式都可以建立起亲子间的密切关系,比如日常衣食住行的照料、做游戏、玩玩具或者去户外玩耍等等,可是没有哪一种方式像亲子共读一样可以自然而然地互说“情话”,自然而然地表达我们的浓情蜜意。我们过去很多年对爱的表达要么比较含蓄,发现含蓄的缺陷后,又开始变得比较直白,然而利用绘本来表达“爱”这个复杂而又甜蜜的字眼,却能够无形间把我们带入动人的情境里。

两岁生日之前,儿子突然对《逃家小兔》很感兴趣,比起一岁左右只喜欢里面的网兜和胡萝卜,这次最喜欢的是小兔子变成小男孩坐在妈妈怀里那一页。讲这个故事的姿势也基本是固定的,必须我靠他的小沙发上,然后他紧紧靠在我身上,我们两个挤在一起,他的小脑袋拱在我胸前,我环抱着他开始读。我读一句,他跟一句,“因为我是你的小宝贝呀!”“我还是会找到你!”“我就变成小男孩跑回家。”“我正好就是你妈妈。”这几句话他总会反复跟着说好几遍,甚至说着说着爬起来亲亲我的脸,或者拉过我的胳膊亲一口。

还有一本《亲爱的小鱼》,他总喜欢把书名读成“亲亲小鱼”。他喜欢“我喂你面包”“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我们可以一起去远航”这几句,感觉偏重于一些动作的词语会更容易引起他的注意。某一天他真的在家里找到了一块面包,撕下一块强硬地塞到我口里说:“我喂你面包。”说完得意地抿嘴笑。我一下就想到此时此刻在他的小小心里,或许就有一只猫咪趴在鱼缸边上喂小鱼吧?

就像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中说的那样,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我们的确在共读的过程中收获了无数的快乐。在读《噗噗噗》是看到那个红色的圆点会哈哈大笑;在《弗洛格的成长故事》中听到“笨小鸭”这个词,乐得笑个不停,一直重复了几十遍;在哭闹的时候,一看到有各种车的《开车出发系列》都会收起眼泪安静下来;在磕倒的时候,看到《东方娃娃绘本馆》中《你好,你好》最后一页,磕倒的娃娃被妈妈抱在怀里,他也会停止哭泣,好奇地听那个娃娃在和小动物们问好;在生病发烧身上没力气的时候,我和他并排躺在床上,我会试着讲几个故事,有的刚讲第一句他就懒懒地说“不行”,我就把他最喜欢的那几个试着讲几句,等我终于讲到他想听的那一个,会告诉我“讲这个”“还讲这个”……

“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在这些故事里,我们之间的默契度越来越高。我能大致上判断出在什么情况下他喜欢哪个故事,我也知道读到那一句用什么语气能够逗得他哈哈大笑。 妈妈讲故事的声音,就是大自然的声音,就是最动人的声音,用这种声音讲述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感受到安全与快乐,在他生命的最初打下最美的底色,也让我感受到养育孩子中的那份宁静唯美,静待花开的喜悦。

二、展现给孩子广阔的视野与心灵,共读是走向大世界的桥梁。

根要扎在土壤里,和风一起生存, 和种子一起过冬,和鸟儿一起歌颂春天。

——《天空之城》

在我看来,共读就是一种游戏和娱乐方式。如果说其他的游戏是靠身体的动作来完成,那么这个游戏要靠语言、视觉和心灵的感受来完成。在月份小一些的时候,我通过图画书让孩子对很多东西有了独特的兴趣点,然后尽量从现实中找到实物来让他感受,完成了从书里到书外的认知。

一岁之前儿子对外在的很多东西表现了很大的兴趣,可由于不怎么会表达,我们通常不太了解他到底喜欢什么。那时我找来一些图案比较多的绘本放在他旁边。偶尔翻开几次,就发现他对其中的气球、汽车、猫头鹰指指点点的次数特别多,而且他找到相同的图案都会一次挨着指一指,“欧欧”地表达几句。我就去给他买来气球,买来小汽车,果然他很兴奋,从书里到真实的实物,他很快就有了直观的感知。记得他刚会走路的时候,15个月,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指着书上的车轮用翻转小手转几圈,再歪歪扭扭走到自己的小汽车旁边对着车轮做同样的动作,再走回去看书,再走回来看车,来来回回不亦乐乎。我很少去解释或者猜测,但是我知道他一定从这相似的图案和实物里找到了某种让自己兴奋不已的东西。

孩子能直接从现实中体验和感知是最好的方式,可如果以图画书来做一份有益的补充,无疑也是一种良好的方式,毕竟图画书中的很多内容能够在孩子不太容易接触到的领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并且图画书的美妙语言和细节也会打动孩子,一旦孩子发生兴趣,世界的大门就会在孩子眼前开得更广阔,此时,我们就要尽快创造机会让孩子进行体验。

在图画书的引导下,我曾经在鸟笼里养过两个月的小鸡(《跟着妈妈哒哒走》),在脸盆里养过两条金鱼(《小金鱼去哪了》),带孩子去空旷的操场上看星星看月亮(《圆圆的月亮》),带他去雪地里玩(《冬天里的弗洛格》),研究过小蚂蚁和大西瓜,并把西瓜皮啃光了做成滑梯的样子(《蚂蚁和西瓜》)……虽然我买图画书不算是特别多,但每一本我们都进行了充分的使用和体验。这些体验因为有了图画书的原型,孩子的兴趣往往更大,也会更投入去玩,更投入去了解。

当他在日常的玩耍中时,会冷不丁地说出自己印象中绘本的某些词语。有一天下雨了我们出去玩,他看着车窗外的雨滴说:“哗啦啦下雨了,小鸟飞了,树叶落到地上……”而这正是家里一本图画书中的句子。

在共读中,孩子发现了生活中更多有趣的事情,他的心里会因为某个场景或现象而荡起层层涟漪,他的小脑袋里会因为一个小细节而冒出一连串奇妙的联想,他就真的能够让自己融合为大自然万物的一份子,和风一起生存, 和种子一起过冬,和鸟儿一起歌颂春天。

三、与孩子之间彼此了解更深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如果硬要说亲子共读也算一种教育的话,这种教育的方式就是用我们父母的声音去唤醒孩子的心灵。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问题和生活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在0-2岁的孩子面前,我们无需谈教育,但是生活中却会遇到各种各样需要我们解决的小问题。在这其中,我深深感觉到强大而神奇的绘本力量。

吃饭。从儿子几个月喂饭的时候不肯好好吃开始,我就一直用关于吃饭的绘本和儿歌进行诱导。《语言启蒙》中有一个小男孩他特别喜欢,我就专找那个小男孩喝水的、吃饭的、吃饼干的放在他面前,让他看小男孩张大嘴巴吃饭的动作。慢慢的他开始模仿,慢慢的也可以不看图画只听我讲文字就能正常就餐。

吃药。14个月的时候我们经历了生平第一次发烧,高烧39度,最难受的时候什么玩具也不想玩,什么歌曲也不想听,是我把他最喜欢的故事挨着讲他才慢慢安静下来。后来大一点了一到吃药的时候,我就给他看《巴巴爸爸回到地球》,里面有幅图是给动物们治病,有喂药的有打针的有输氧的等等,每次他都是看着这幅图顺利吃药。

穿衣。两岁的时候正逢天气炎热,儿子特别喜欢光着身子。可出去玩总要把衣服穿上啊。我突然想起他非常喜欢隧道(如绘本《开车出发》和《隧道》),他喜欢对着隧道大喊一声“轰!”然后穿过去。这样穿衣服也就变成了穿越隧道的游戏,伴随着我们娘俩一声高过一声的“轰!”他的衣服也顺利穿好了。

有负面情绪时。这要看具体情况。比如他一岁多的时候搭积木,每次倒塌他都会哭一场,并且很生气地把积木扔掉,以至于后来好几个月我把所有积木都藏起来。后来订阅的《婴儿画报》里出现了一个小故事,是说搭积木倒了没关系,再搭一次就好了。我赶紧给儿子讲了这个故事,并把积木拿出来重新玩一遍。只要一倒塌我赶紧给他看故事画面,并趁机把积木重新搭高,反复几次之后他终于平静接受积木倒塌的事实。

此外还有平时的睡觉,非要玩水或者非要玩一些危险物品时,都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应对,这和用玩具来转移孩子注意力完全没有区别。说到底,并不是这些绘本有多好,也并不是唯一方法。 之所以这些方法管用,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平时就喜欢这些故事和画面,已经成为他心里最亲切的一部分,而这些部分我早已在共读时熟记于心,也是经由我传递给他,所以当他遇到任何小困难时,只要我的声音配合这些他熟知的内容来引导,他便会很容易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处理小情绪小问题对于我们就是重构了一个故事而已。

四、促进孩子心智能力各方面的成长,让成长自然愉快。

“亲子共读不是学习任务,与玩游戏并无不同。”

——粲然《0-2 岁亲子共读的骑鲸之旅》

共读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目的,其最大的魅力在于我通过共读见证了孩子自然成长的神奇力量。真正的绘本故事,都是孩子创造的。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依据绘本的语言、色彩和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选择性重构,所以他们对绘本有着独特的爱好和接纳。《鸭子骑车记》中他最喜欢封底的拖拉机,《来信了》中他最喜欢摩托车喷出来的烟雾,《巴巴爸爸建新家》中他最喜欢拆房子的挖掘机,《彩虹色的花》中他最喜欢小蚂蚁去奶奶家……每一处都不是绘本的主角,但每一处他都爱不释手,百看不厌。也正是在这些独特的兴趣点中,孩子慢慢发展了自己的心智。

真正投入亲子共读的人,很少去在乎亲子共读的目的和作用,更多的是享受这份共读和爱的奇妙时光。如果能持续这样做,孩子的某些能力会在无形中得到滋润和生长。比如语言能力,良好的品格与涵养,专注力和审美能力,各种感官能力和感受力等等。(具体可参见《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儿子在两岁左右的时候曾看到绘本中的一幅画,一辆小汽车挡住了另一辆小汽车的车轮,他看了好久,问我:“车轮哪去了?”我一下没听懂他的意思,他又坚持问:“车轮哪去了?”皱着眉头很严肃。

我看了看图才反应过来,儿子一定是没想到这立体的两辆汽车画在平面上,“被挡住”这种立体概念没有懂。于是我告诉他:“是被挡住了。”我立刻拿来两辆小汽车,用一辆挡住了另一辆的轮子,示范给儿子看。

他看了看重复说:“被挡住了。”然后他歪了一下身体,又说:“看见了。”这个发现无疑让他惊喜不已,“被挡住了”“看见了”这两种不同的视觉效果让他重复念叨了很多遍。

这个有趣的小细节其实就融合了孩子的观察力、空间能力、构图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无需刻意去做什么,只需静静地看他产生问题,去观察问题,形成自己的理解,这就是成长无痕的魅力。

当孩子渐渐长大,知道了读书也会辛苦,了解了世界也会不完美时,或许这段自由的共读时光能够让孩子想起阅读的乐趣,重新拾起那份新奇感,带着那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和妈妈的爱坚定无畏地成长起来。

当孩子渐渐长大,这段共读的时光将深深印在我们脑海,成为他心底涌动的力量之源,那里有恒久温润的幸福,广阔自由的心灵,高雅美好的品格,以及勇敢坚强的心。让他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不孤单,不畏惧,欣然笃定地生活。我想这才是亲子共读的最美答案吧。

马戏团来啦!马戏团来啦!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巴巴爸爸一家如期而至,我们又迎来了新一周的绘本阅读课,这样有有意义的课程是值得我们期待的,本周的内容精彩有趣,一看题目同学们就沸腾了。“马戏团”在孩子们心目中,是一个充满了欢笑充满趣味的神秘地方,巴巴爸爸将会带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马戏团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乐趣?

马戏团来了,可是因为巴巴爸爸住的村子太小了,没办法表演,所以如果想看表演就得去附近的镇子,这可让小朋友们失望极了。聪明的巴巴爸爸想到了好办法,他们自己表演给孩子们看。有巴巴妈妈变的旋转木马,巴巴祖和动物们的杂技表演、还有旋转飞机和摩天轮、巴巴爸爸变的过山车,各种玩法应有尽有,还能吃到巴巴贝尔的冰激凌。当然最精彩的就是压轴舞台剧"巴巴骑士的传说"。结合我们前段时间刚学过的课文《沙滩上的通话》—勇敢的骑士打败魔王救出公主的故事,有孩子们熟悉的故事情节,听到这里大家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骑士如何勇敢如何救出公主……我轻轻挥手,示意孩子们安静。其实每一个人孩子心目中都有一个英雄梦,都希望自己也能像勇敢的骑士一样扬善除恶,主持正义。"巴巴骑士的传说"讲的是骑士打败了想抢走公主的巨龙,最后骑士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场舞台剧得到了全部人的鼓掌,最后大家一起玩起了化妆舞会,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夜晚。

有的孩子还告诉我说巴巴一家肯定都是橡皮泥捏出来的,要不然怎么会随便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呢。有的孩子立马就开始反驳了,巴巴爸爸一家才不是橡皮,他们是强大的超人,所以才能变出任何东西……真是充满童趣了和天真呢!孩子们都很喜欢巴巴爸爸,因为巴巴爸爸是一个热心的人,他喜欢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欢乐和幸福,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有的孩子立志要成为像巴巴爸爸一样伟大的人。

这几期的绘本阅读课,我相信巴巴爸爸乐于助人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在每一次幽默轻松的故事情节中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做一个爱阅读,爱学习,爱思考,爱帮助人的人,做一个品格高尚,有智慧的人,每一次阅读课都有新的收获,绘本阅读似一汪清泉,一缕清风,是深入孩子们心脾的一阵芳香,滋润孩子们心中正在萌芽幸福的知识种子。

给孩子买的童书,有些我也很喜欢,哪怕我是三十多岁,看完也很有启发。

这几本书本质上讲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就是自我肯定,做自己。

我能感受到青蛙的无比沮丧和公鸡克莱德特别想得到别人的认可,那种感觉是那样熟悉

《一只特立独行的鸡》

在农场里,一直负责鸣啼的公鸡拉里因为有了更远大的梦想而离开,动物们完全不把新来的公鸡克莱德放在眼里,它尝试着学优秀的拉里,但动物们仍然很不屑。

克莱德很懊丧,但最终在大白鹅的鼓励下做回了自己,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刻意的模仿别人,也不要自卑,做自己就是最好的。

《我喜欢自己》

这是一只不完美、但很精致的小猪,起码在我眼里并不完美。

但是她很欣赏自己,把自己照顾的很好,看书,吃有营养的东西,也喜欢自己肚子上的肉肉,不怕嘲笑,很努力的生活着。学轮滑,摔跤了就爬起来,做错了就再试一次,没什么大不了的。

原来,即使自己不完美,也可以享受当下,把自己的日子过得美美的,当我看完书的时候,每当我照镜子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笑一笑,我无法说出自己是最棒的,但是笑一笑我就很舒心。

《我就是喜欢我》

这是青蛙弗洛格里的一本,弗洛格本来很欣赏自己是一只绿青蛙,但是小鸭说它不会飞,他觉得自己很没用,还做了翅膀学飞翔,小猪会做好吃的蛋糕,老鼠会做事,野兔会看书,可是他什么都不会,他觉得自己更没用了。

还是睿智的野兔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会的东西,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

我很喜欢这三本书,因为我也曾是一个很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一无是处的人,在这些童书里,我慢慢释怀。

也明白了,不能老是用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那样注定会沮丧,想一想自己,难道真的一点儿优势都没有吗?每个人生下来都是独一无二的, 正确认识自己,无比重要。

第二类:很美很惊艳,一眼就爱上了。这类书内容美,画风也很美,是我喜欢的类型。

代表作有《四季时光》、《大象的旅程》、《鸟儿如何造家》

《浪花朵朵四季时光》画卷

这个故事有三个版本,我有专门写过测评,小开本的质量最好的;大开本的就是一页风琴纸,我更喜欢风琴纸,说它是清明上河图一点儿也不为过。

这本书的玩法:

1、五本同时摊开到同一个画面,对比着看;

2、找一个人,看她四季里都干了啥;

3、朵朵的两个版本可以对照底部的单词找对应文中的位置。

具体测评大家可以点开相关链接看一下。测评版本

《大象的旅程》

这是一个和cop15相关的话题,生物的种类越是多样性,我们的生存环境就越稳定。2020年3月,一群叫“短鼻家族”的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出发北移,时隔一年多,经过人工干预,最终还是回来了。

这个绘本写的就是这个事情,呼吁人类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人类不是主宰,而是地球的一部分,动物不会说话,但是它也是一个很神奇的物种,它们的举动也很震撼人心。

我每次去橘子洲的时候,我都会注意柳树上人工建筑的鸟巢,这是人类希望鸟儿在此栖息,我也会给孩子讲这些故事,一起数树上有多少鸟巢。

《鸟儿如何造家》

《鸟儿如何造家》是一本科普翻翻书,讲述了38种鸟类筑巢的故事,稀奇古怪,有的自己筑巢,

有的用别人遗弃的巢,有的巢还带机关,防止天敌,还有的是为了吸引配偶。

内页很漂亮,我特别喜欢,物种真的是很神奇,小小的鸟儿为了保护孩子,竟然也有那么大的智慧。

作为母亲,很喜欢看这种美美的、充满母爱与智慧的绘本。

第三类:喜欢它的可可爱爱。

代表作有《巴巴爸爸》、《小鸡球球》、《可爱的熊猫体操》

《巴巴爸爸》

这是套装里面的10本,讲述了巴巴爸爸和巴巴妈妈的相遇相知,然后诞生了7个巴巴宝宝的故事。

神奇的地方是,他们都会变来变去,“可里可里巴巴变”这句口号更是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

每个宝宝性格不一,也会打架,特别可爱,当孩子知道这些巴巴宝宝们是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时候,更是咯咯笑个不停。

我比较喜欢的是他们一家整体上都很和谐,团结有爱,热热闹闹的,这些绘本也有配套的动画片,一集也就5分钟左右,挺合理的。

《小鸡球球》

这套书适合0-6岁的孩子,从认知启蒙到生命故事,里面有不同的系列正好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很科学。

太喜欢这套书了,软萌软萌的,色彩、字体和内容都是我喜欢的,我也喜欢按一下那个小机关,所以也买了一套送人。

当别的小小朋友来到我家时,我也很喜欢拿这套书给他们看。

《熊猫体操》

这个是一套互动绘本,和《小鸡球球》是一个作者,所以画风都很类似,很萌很萌,因为孩子特别喜欢大熊猫元素的东西,所以就入手了这一套绘本。

宝宝一两岁需要陪玩但妈妈又不知道怎么陪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这套绘本,很有爱,也很有趣,

我就是在这里,照着书学了很多好玩的,我和孩子玩得都很开心。

第四类:喜欢它的韵律美。

代表作有《日有所诵幼儿版》、《声律启蒙》

《日有所诵幼儿版》

这套书里面都是一些经典的童谣,由亲近母语出版,我很喜欢这种画风,还有图文编排,一页一个小故事,特别精致。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给他念,我们家孩子大了,晚上睡前或者早起的时候会领读4首,除了让孩子感受韵律之美,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

我们正在读的是5岁上半年这一本,有一个是《狐狸考小鸡》,狐狸问小鸡,你家住哪里,门牌号是多少?小鸡说,我知道,但我就不告诉你。

我们也可以延伸讨论,孩子是否已经记住了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要记住,但是不是谁都能说的。

《声律启蒙》

这本书是清朝进士车万育写的,凯叔改编。在这套书里,我感受到的就是韵律真美,比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图文并茂,有音频可以听,对我来说,读这本书真的是一种享受。

我是盛夏书香,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毕业十年不曾看书,因为孩子,我重拾书本,并一直活跃在 育儿 领域。

在这里,没有什么高大上的 育儿 理论,只是我做母亲以来的一些真诚地分享;初为人母,有苦有甜,每一笔,都是对过去的自己的一个交代。

前天晚上跟女儿漫步在大街上,我们正有说有笑地走着。突然,一只袋子“从天而降”,“啪啦”一声重重地摔在地上,袋子里的垃圾四处飞溅。

里面的垃圾反衬着整洁的大街,显得那么扎眼。抬头望去,只见大街两旁,装修精美的窗户,透出柔和的灯光,是那么的漂亮。真没想到这袋垃圾竟然是从那么漂亮的窗口扔出来的。

“扔垃圾的人真不讲文明。”女儿生气地说。我也说到:“是啊,有个别的一些人,他们只顾把自己的家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却一点也不爱惜公共环境。”

我们一边走一边说着,女儿拿出一个小面包,打开后随手将包装袋往地上一扔。我看见了说:“宝贝,你忘了刚才我们看到有人扔垃圾的事了吗?” ,女儿听了连忙把包装袋捡起,扔进了垃圾箱。

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对孩子从小灌输爱护环境的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随时随地都可捕捉到环境教育的契机。

在孩子3岁之前,还常常不能把自己的、他人的以及公共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区分得很明确。

我们经常看到,在外面玩耍时,会出现孩子喜欢别人的东西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东西拿走了,有时会拿起画笔在白花花的墙上涂鸦画画。

从孩子所处的认识水平来说,他们不是故意对公共设施和环境造成破坏,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孩子怎样做是正确的。

随着孩子的认识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基本都能够配合大人做出 维护公共环境 的行为。如果我们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告诉他们要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对有损于公共环境的行为给予引导,就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公德习惯。

有一次带女儿去超市时,看到门口有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在用脚使劲地跺停车位上锁车的铁架子,旁边男孩的妈妈还一个劲地鼓励说:“使劲跺!”这时,旁边一位老奶奶过来说:“别跺了,把架子都跺坏了!”

男孩妈妈说:“没事,结实着呢,小孩子练练脚力就跺坏了,说明这架子也该加固了。”

有时在公园会看到有的父母还专门鼓励孩子爬公园的小门,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和攀爬能力。

父母觉得孩子的力气小,对公共设施不会造成破坏,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这就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公德意识的教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公德意识的形成主要是靠大人的教育,所以,父母对培养孩子爱护公共财物和环境等公德习惯,要有 明确、敏感 的培养意识。

环保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这个认知就像是他们知道天空是蓝色、电视机是彩色的一样。但是长远的环保计划,还是应该由父母来告知孩子。

培养孩子爱护环境试试以下几个小方法:

1、给孩子讲爱护公共环境的故事

让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 听故事 。我们要注意选择对孩子有启发意义的故事,让孩子觉得爱护公共环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比如我给女儿读过的绘本《 巴巴爸爸回到地球 》,故事主要讲述了:

地球上,河水被污染了,好多动物都生病了。猎人们还四处抓捕动物,动物们全都逃到了“巴巴爸爸的避难所”。可是,避难所的围墙挡不住城市里的噪声和污染。于是,巴巴爸爸他们造了一艘宇宙飞船,带着他们的朋友们飞到了一个绿色的星球,直到地球上的人们后悔了,开始想念那些美丽的花儿和可爱的动物。

通过简短的故事,让孩子明白爱护公共环境的重要性。

2、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懂得节约

在生活中,告诉孩子,用完水要拧紧水龙头。要节约用水,告诉孩子,关闭水龙头的同时,要检查有没有拧紧水龙头。看似滴滴答答的水,一旦流走却是再也找不回来的。

同时,上完厕所要随手关灯。带着孩子家中“巡视”,发现闲置的电器,就关掉电源,告诉孩子,这不是“剥夺”这些电器的“生命力”,而是为了在有需要的时候,让它们有得用。

3、学会垃圾分类

在家中,一般会有3-4个放垃圾的地方。厨房里、卧室、客厅、卫生间等,告诉孩子垃圾分类。什么样的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不可回收的垃圾又会经过怎样的处理。

4、跟孩子一起养一种植物

我和女儿种过很多的植物,并且让她自己精心呵护过,观察植物是如何生长的,这种让孩子亲身体验的机会,会胜过父母的千言万语。

涵妮妈妈寄语:

为人父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小去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延续他们对大自然的美妙感觉,教给他们如何去保护地球。要知道,父母对于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巴巴爸爸和巴巴妈妈(中)

Barbapapa et Barbamama(法)Barbapapa and Barbamama(英)Barbapapa en Barbamama(荷)

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巴巴爸爸和巴巴妈妈!他们充满智慧,还能轻而易举地变换成各种造型他们友好和善,总是乐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和蔼可亲的爸爸妈妈有7个孩子,他们是:巴巴豆巴巴乌鸦巴巴蓓拉巴巴丢巴巴蒂娜巴巴布巴巴拉拉!

备注:

巴巴妈妈头上的花环是巴巴爸爸初次见到她时为她做的,当时巴巴妈妈还轻轻吻了巴巴爸爸:)

巴巴拉拉(中)

Barbalala(法,英,荷)

巴巴拉拉是绿绿的!

她会演奏好多种乐器,是个小音乐家巴巴拉拉也喜欢动植物,就像她的兄弟巴巴豆一样巴巴拉拉整天都高高兴兴的,从来不生气她脾气温和,兄弟姐妹们都喜欢她

备注:

巴巴拉拉的名字"lala"来源于唱歌时的"lalala",体现她对音乐的爱好

巴巴祖(英->中)/巴巴豆(法->中)

Barbidou(法)Barbazoo(英)Barbabee(荷)

巴巴豆是黄黄的!

巴巴豆是个自然学家动物学、植物学、气象学、环保学……巴巴豆样样精通,真是个了不起的小专家!巴巴豆乐于助人,但如果他发现巴巴布又在搞什么危险的试验,他也会设法阻拦

巴巴布莱特(英->中)巴巴布(法->中)

Barbibul(法)Barbabright(英)Barbabenno(荷)

巴巴布是蓝蓝的!

他是一个科学家无论是化学、天体物理学还是遗传学,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巴巴布经常做一些冒险性的试验,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幸好有他的生态学家兄弟巴巴豆时刻在密切监视着他的小活动

巴巴蓓尔(英->中)/巴巴蓓拉(法->中)

Barbabelle(法,英)Barbabella(荷)

巴巴蓓拉是紫罗兰色的!

巴巴蓓拉最漂亮啦,至少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她喜欢珠宝和一切美容化妆品她最害怕毛茸茸的小东西啦,什么毛毛虫啊,蜘蛛啊,她一看见就会晕过去!巴巴乌鸦觉得,她这一点真是可气!

备注:

巴巴蓓拉的名字"belle"和"bella"在欧洲各语言里一般都是"美女"的意思

巴巴波(英->中)/巴巴乌鸦(法->中)

Barbouille(法)Barbabeau(英)Barbabob(荷)

巴巴乌鸦黑黑的、毛茸茸的!

他可是个艺术家在经历了立方主义、高度写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和概念主义之后,想象力丰富的巴巴乌鸦仍尚未找到自己的风格巴巴乌鸦很敏感呢,经常被巴巴蒂娜幽默的讽刺弄得气鼓鼓的!

备注:

巴巴乌鸦是7个孩子里面惟一一个不说话的(虽然在观众看来他们全都不说话)片头里面,巴巴乌鸦变成了哑铃被巴巴丢举呀举~~~

巴巴丽博(英->中)/巴巴蒂娜(法->中)

Barbotine(法)barbalib(英)Barbabientje(荷)

巴巴蒂娜是橙子颜色的!

巴巴蒂娜是一个知识分子她喜欢一头扎进书堆里,所以知识丰富她很有优越感,经常和巴巴丢争着当老大巴巴蒂娜性格有点古怪,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生怕惹急了她其实,她的幽默感也很不错哦!

备注:

巴巴蒂娜极爱看书,所以她的名字在各种语言版本中的意思都相应地与书籍或图书馆有关

巴巴布拉伯(英->中)/巴巴丢(法->中)

Barbidur(法)Barbabravo(英)Barbaborre(荷)

巴巴丢是红红的!

巴巴丢爱好体育锻炼,也喜欢美味佳肴,还乐于充当老大的角色他最爱戴一顶圆帽帽,握一副放大镜,带着漂亮的猎犬萝莉塔,好像大侦探福尔摩斯!巴巴丢有一点点骄傲,可还是十分讨人喜欢的哦!

经典的开场白

由于我国引进的是英文版,所以角色名字根据英->中译法片头饶舌的介绍令当时的孩子争相模仿:“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丽博、巴巴波、巴巴蓓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记住了吗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丽博、巴巴波、巴巴蓓儿、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