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过年给孩子多少红包

孩子 0 37

日本人过年给孩子多少红包,第1张

日本人过年给孩子多少红包
导读:过年了,对于国内手头不太宽裕的老人来说,比较费心的事是压岁钱。总体感觉是比较随意没个标准。如果问周围朋友应给小孩多少钱,恐怕一个人一个答案,没有人能说得清。日本是个规则比较多的国家。虽然有些难以找到法律背景,但却在无时不刻约束着人们的行动。

过年了,对于国内手头不太宽裕的老人来说,比较费心的事是压岁钱。总体感觉是比较随意没个标准。如果问周围朋友应给小孩多少钱,恐怕一个人一个答案,没有人能说得清。

日本是个规则比较多的国家。虽然有些难以找到法律背景,但却在无时不刻约束着人们的行动。或许由于规则较多,日本人很少为压岁钱而费心。他们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在起作用。

日本压岁钱发生在阳历新年,一半以上日本人认为压岁钱可以给到孩子上大学为止。在日本人潜意识中,存在一个压岁钱的量化标准。这个标准大体统一了做法,使人们不必为钱多钱少而费心。

日本压岁量化标准有两个计算公式,细看起来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计算习惯有所不同。

量化标准公式一:孩子年令÷2×1000日元=压岁钱。例:

4岁孩子÷2×1000日元=压岁钱2000日元,约合100元人民币。

5岁孩子÷2×1000日元=压岁钱2500日元,约合125元人民币。

量化标准公式二:孩子年令×500日元=压岁钱。例:

6岁孩子×500日元=压岁钱3000日元,约合150元人民币。

7岁孩子×500日元=压岁钱3500日元,约合175元人民币。

8岁孩子×500日元=压岁钱4000日元,约合200元人民币。

这里与国内有所不同的是,日本人在给压岁钱时需要考虑的是岁数而不是钱数。钱数随岁数变化而变化,岁数越大钱数越多。这也符合小孩越大用钱越多的自然规律。

可能有国人会问,日本人工资不是很高吗?为什么给的不太多呢?

这和日本的文化传统有关。日本人将压岁钱称为“年玉”,意思是神的赐物。历史上日本人并没有给压岁钱的习惯。他们在过年时将一些物品放在神坛上,待沾上神气后再送给他人。如送给武士神刀、送给商人神扇、送给医生神药等。到了后来或许受汉文化影响,不知何时这种习俗就变成了压岁钱。

既然是神的恩赐,那么就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就是说压岁钱不在多少只要沾上神气就行。

由于压岁钱量化标准的存在,日本压岁钱差距不会太大,也不会太离谱。只要大体符合标准,就不会出现老人给钱还挨骂情况。

那么过年到底应给中国孩子多少压岁钱呢?

如果不考虑工资高低,完全套用日本量化标准,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岁孩子×500日元=500日元,合25元人民币;

2岁孩子×500日元=1000日元,合50元人民币;

3岁孩子×500日元=1500日元,合75元人民币;

4岁孩子×500日元=2000日元,合100元人民币。

中国老人按此结论给压岁钱,日本孩子会很快乐,中国孩子能快乐吗?中国孩子父母能高兴吗?

日本工资普遍高出中国5到10倍,单按上面量化标准计算似乎对中国人并不公平。如果参照压岁钱在月薪中所占比重计算,似乎更为科学更为合理。

按日本人均月薪50万日元计算,日本孩子1岁500日元、2岁1000日元、3岁1500日元、4岁2000日元的压岁钱,在月薪所占比重分别为01%、02%、03%、04%。

如果按中国人均月薪5000元人民币乘以此系数,则会得出惊人结论:

1岁孩子:5000元人民币×01%=压岁钱5元人民币

2岁孩子:5000元人民币×02%=压岁钱10元人民币

3岁孩子:5000元人民币×03%=压岁钱15元人民币

4岁孩子:5000元人民币×04%=压岁钱20元人民币

在现实中,中国老人如按此结论给2岁孙女10元钱压岁,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中国老人收入比日本低几倍、十几倍,却要给孩子高出日本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压岁钱,这到底会导致什么?如果随机选出100个中国孩子,再随机选出100个日本孩子放在一起观察比较,也许很快就会发现结论。

日本压岁钱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到上司家、到身份高的人家不能给孩子压岁钱。这又是为什么呢?

压岁钱本是神的赐物,演变到后来则成了长辈的赐物。如果到上司家给小孩压岁钱,实际把自己当成了神、当成了长辈和恩赐者,上司家则成了被恩赐的世俗对象。这对上司无疑是极大的侮辱与嘲弄。

这一作法与国内有所不同。国内有些官员很乐意让孩子接受下属送来的压岁钱。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在贬低自己,与羞辱自己人格没什么不同。

比起物质需求来,中国孩子或许更需要的是精神。压岁钱是小事,从小事中也许真的能看出些什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钻、跑、爬的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和弹跳力。

 2、指导幼儿遵守游戏中三项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桌子1张,平衡木1个,小盆一个,桃子若干。

  玩法:

 1、热身运动。(太阳公公起得早,我们一起做早操)

 2、导入:

 介绍新朋友——小猴子游戏

 1、钻山洞摘桃子介绍游戏规则:听音乐,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第一个幼儿向前跑去,两手两膝着地爬过山洞,跑到树下跳起摘桃子,转身直接跑回,将桃子放进小盆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站到队尾,依次进行。游戏游戏

 2、钻山洞、走独木桥摘桃子介绍游戏规则:听音乐,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第一个幼儿向前跑去,两手两膝着地爬过山洞,走过上方有障碍物的独木桥,跑到树下跳起摘桃子,转身直接跑回,将桃子放进小盆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站到队尾,依次进行。

 游戏3:钻山洞、走独木桥、上树摘桃子介绍游戏规则:听音乐,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第一个幼儿向前跑去,两手两膝着地爬过山洞,走过上方有障碍物的独木桥,爬到高高的梯子上(大树上)摘桃子,转身直接跑回,将桃子放进小盆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站到队尾,依次进行。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逛超市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爱惜商品,轻拿轻放。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初步了解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的关系。

 2、知道实验验证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干电池 电珠 铁丝 钢丝 铝线 橡皮管 塑料管 纸棒 手电筒 记录纸 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探究手电筒发光的基本原理。

 目的:通过手电筒的发亮现象,让幼儿初步知道导电材料有什么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通过教师的实验示范,让幼儿知道电珠发亮实验是如何操作的。

 (1)问题讨论: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2)教师演示电珠发光的实验,引出导电材料这一名词。

 二、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目的:让幼儿通过电珠发光实验的结果比较,找出一些常见的导电材料。初步感知在常态下金属材料不是都能导电的现象。

 出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究哪些是导电材料的兴趣。

 幼儿进行寻找导电材料的实验实验结果分享与交流实验结果总结: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金属材料是否都可以导电

 三、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的系列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设计与验证,让幼儿更深刻地知道了电珠发亮与电池的关系,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实验验证对实验结论的重要性。

 (1)引导幼儿观察"相比较一节电池,两节电池能使电珠更亮"的现象。

 (2)验证第一次结论: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验证第二次结论: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问题讨论:为什么电池连接得那么多,电珠却不亮了

 (引导幼儿感受烧坏的电珠的温度,引出安全用电的知识。)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既好奇有乐于参加 因此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操作的特点,同时作为参与到活动中的指导教师来说,既要及时给与指导又要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

 2、能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变化。

  活动准备

 三原色色板,油画棒、水彩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1、猜猜会有什么变化。

 (1)出示三种色板:红、黄、蓝。说说它们是什么颜色。

 (2)猜一猜把其中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有什么新变化。

 2、小实验:颜色对对碰。

 (1)水彩笔变色:幼儿将红、黄、蓝三种水彩笔中的任意两种颜色画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并记录在纸上。

 (2)颜料变色:用吸管将两种水彩颜料吸到调色盘中,用棉签调和,在记录本上记录发生的变化。

 (3)油画棒变化:幼儿将红、黄、蓝三种油画棒中的任意两种花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并记录。

 3、交流:我的发现。

 (1)请幼儿介绍自己实验中的发现。

 (2)对幼儿的实验记录进行总结。

 (3)引导幼儿发现红和黄合起来是橙色,黄和蓝合起来是绿色,红和蓝合起来是紫色。

 (4)想一想其他颜色对对碰以后会有什么变化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初步会用采访的形式获取自己所要了解的事情,感受各国风俗文化、外貌等的不同。

 2 会用简笔画的形式较快的记录采访内容。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t: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家叫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事情,但也有一些小朋友,提出了地球上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哪些国家?这些国家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很多问题。

 2 那么,今天我们的幼儿园来了几位客人,我们看看他们是中国人吗?(不是)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外貌、服饰等方面)你们猜猜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呢?

  二介绍外国朋友

 1“对,我是日本人,我的国家在……(指地图)四周是大海是一个岛国”(贴上国旗标志)

 ……

 3 学习外国问候语

 t:客人到我们这里来做客,我们首先该怎么样?怎么说?我们问好时说什么话?(普通话、中国话、汉语)

 集体向日本朋友问好?日本人用日语问好。集体学说

 个别向肯尼亚朋友问好?肯尼亚人用肯尼亚语问好。学说

 多个向美国朋友问好?美国人用英语问好。学说

 小结:中国人说的是汉语,日本人说的是日语,美国人说的是英语、肯尼亚、日本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是不一样的。

 还有哪些不一样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的采访表格,去问问我们的客人,请他们来解答我们的问题,好吗?

  三、 访外国朋友

 1介绍要求:你想了解哪个国家的事情就到他身边,将你的问题大声清楚地讲给外国朋友,并把你了解到的事情用笔画下来,记录在采访表格中。

 2幼儿自由采访,记录

  四、 交流采访结果

 t:你采访的是哪个国家的朋友?问了什么问题?了解到了些什么事情?

 1国旗 日本国旗是…谁了解到美国的国旗是什么样的?肯尼亚…?小结每个国家的国旗都一样,每面国旗都代表着自己的国家。

 2餐具

 小结:有些国家的餐具和我们中国是一样的,用筷子吃饭,有些不一样用刀叉吃饭。

 3文字

 中文汉字、英文字母、日文

 4服饰、头发、眼珠

  五、 联欢

 1唱《颠倒歌》,我们唱一首中国的歌给他们听好吗?

 2你们想听外国朋友唱歌吗?请外国朋友表演节目。

 3学唱日本歌曲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参观幼儿园,培育幼儿的察看能力,以及多种物体组合搭建、镂空搭建的能力。

 2、培育幼儿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活动筹备:

 建构区:各式不同的积木、半成品纸盒数个、圈纸心数个等。

 活动过程:

 一、打算:

 老师:今天蜻蜓家要实行一个大项目,就是要盖一所幼儿园,现在请大家说说我们要盖的幼儿园都应当有些什么呢?

 1、请幼儿说己的想法及需要的材料,老师进行绘画记录。

 2、人手的分工及合作。

 二、操作:

 按打算进行操作,老师重点幼儿互相合作,细心察看,注意安全进行合理搭建。

 三、整顿:

 整顿整顿材料,将作品展示。

 四、回忆:

 请建构区的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大家如何分工合作,完成打算。

 五、:

 搭建幼儿园的工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靠大家的相互合作。通过这活动阐明了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努力能把一项很复杂的工作简略化。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比赢”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自我的来源之一,而孩子往往在“比”的过程中只看到比较的某一向度,因此争强好胜,产生争执。本活动借助绘本《阿比,比一比》的情节发展,让孩子在看看、说说、比比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件物品如果比的内容不同其结果也不同,从而了解每件物品、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的道理。

  活动目标:

 1、了解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比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绘本PPT、实物李和梨、毛线球、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兴趣激发

 1、结合PPT1、2讲述绘本:梨和李比多少,可以怎么比梨和李除可以比多少还可以怎么比

 2、教师:原来,相同的东西,比的内容不一样结果也会不相同。

 二、比比游戏,拓展体验

 1、出示PP3讲述绘本提问:小猫和小兔还可以比什么

 2、游戏比一比。

 你和朋友比什么可以赢

 介绍记录要求:比什么结果怎样

 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分享:赢了吗你和朋友比了什么

 教师: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希望我们不仅能找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发现朋友的长处。

 三、回归绘本,感受情趣

 1、阅读绘本结局。

 3、出示阿吉尾巴,好长好长……,感受绘本情趣。

1称呼:称呼日本人时,可称之为“先生”、“**”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后加上一个“君”字,将其尊称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况下,称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2日本人相互见面多以鞠躬为礼。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腰弯的时间要稍长些;在遇见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和长辈的时候,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把头抬起来,有时候甚至要鞠躬几次。他们在社交场合上也施握手礼。

3日本人对送花有很多忌讳:忌讳赠送或摆设荷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仙客来及淡**和白颜色的花。

4饮食,日本的主菜是鱼。日本人烹煮鱼类的方法多为低温煮熟、清蒸等,并且选用的鱼类都是健康的海鱼。日本的冷面是放在竹制盘上,用筷子夹起一口的数量放在冷汤里进食。有些餐馆没有附上汤匙,日本人习惯拿起来喝汤。

扩展资料

日本的旅游景点

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

东京铁塔:位于东京市内,于1958年建成。它是仿造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建造而成的,高333米,塔身为棱锥体,有黄、白、红三种颜色。

金阁寺:原为大臣西园寺恭经的别墅,修建于14世纪,后归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所有,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和扩建。它高达三层,第二和第三层的外墙用金箔贴成,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所以叫做“金阁寺”。第一层为平安时代的贵族风格,第二层为室町时代的武士风格,第三层仿照中国唐朝的“究竟顶”。寺前是以镜湖池为中心的庭园,身影华丽的金阁倒映在镜湖池中,堪称京都的代表性景观。

银阁寺:银阁寺位于京都东山山麓,1482年由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孙子足利义政按金阁寺的造型修建,是一座精致的两层阁楼。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街,759年为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

大阪城天守阁:安土桃山时代的建筑。天守阁内存放着有关天主教的珍贵史料,十分具有历史价值。

阿苏火山:东大寺、严岛神社、平安神宫(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京都必游景点之一)、那智瀑布、清水寺、东寻坊、樱岛、姬路城。

台场:或称御台场,位于东京都东南部东京湾的人造陆地上,是东京最新的娱乐场所集中地。

浅草寺:创建于628年,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院。江户时代将军德川家康把这里指定为幕府的祈愿所。

白山历史乡村:是将日本传统完整保存的范例。村庄靠种植桑树。为了减轻寒冷冬季的积雪压力,居民们把屋顶倾斜度加大,建成独特的双层茅草陡坡顶木住宅。这种由于屋顶的形状很像日本人拜神时双手合掌的样子,故称“合掌屋”也称“三角屋”。

参考资料:

-日本

日本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特点和习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做法: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日本人注重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和探索,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帮助孩子成为独立、自信和有责任感的人。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日本人非常注重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与同龄人交流,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强调家庭教育:日本人认为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该尽可能多地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孩子提供稳定和温暖的家庭环境。

建立纪律和习惯:日本人注重培养孩子的纪律和习惯,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和自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推崇集体主义精神:日本人非常注重集体主义精神,鼓励孩子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总的来说,日本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社交能力,强调家庭教育和纪律习惯的培养,推崇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岁—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公里的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10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3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举办或让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