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孩捡到5角钱交给警察叔叔,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拾金不昧的精神呢?

孩子 0 75

4岁男孩捡到5角钱交给警察叔叔,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拾金不昧的精神呢?,第1张

4岁男孩捡到5角钱交给警察叔叔,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拾金不昧的精神呢?
导读:拾金不昧本来就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这种行为是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的。4岁男孩捡到五角钱交给警察叔叔,从小就懂得拾金不昧。4岁男孩捡到五角钱交给叔叔,爸爸也很欣慰。事情发生在浙江杭州,11月21日,孩子跟爸爸一起出去散步,四岁的儿子在路

拾金不昧本来就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这种行为是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的。4岁男孩捡到五角钱交给警察叔叔,从小就懂得拾金不昧。

4岁男孩捡到五角钱交给叔叔,爸爸也很欣慰。

事情发生在浙江杭州,11月21日,孩子跟爸爸一起出去散步,四岁的儿子在路边捡到了五角钱,孩子一直说着要把钱交给警察叔叔,就沿着路一直找警察。最后在一个路口遇到了交警,就把钱交给了交警。孩子很单纯,爸爸看到这一幕也感觉到很欣慰!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拾金不昧的精神呢?

家长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良好榜样。

很多孩子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没有一定的明辨是非观念,也听不懂道理,喜欢一味的模仿家长。家长就是孩子所学习的对象,在这种时候,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捡到东西要当着孩子的面,将东西交给警察或者是归还给失主,不要因为捡到的是一个不值钱的,或者是一个小物件就占为己有,容易让孩子有错误观念,影响孩子的正确行为。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拾金不昧是正确的、是好的,要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良好榜样和正确示范!

对孩子拾金不昧的行为给予奖励。

孩子是非常单纯的,心中并没有过多的心思,知道自己做对了,就应该给予奖励。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拾金不昧的行为时,应该给予强化,对孩子拾金不昧的行为给予奖励。

要让孩子感受到拾金不昧的成就感和快乐,给孩子讲道理。

很多时候口头夸奖更加直接和生动,在孩子有拾金不昧的行为时,直接夸赞孩子,让孩子体会到拾金不昧的成就感和快乐。不仅如此,当孩子想要将捡到的东西占为己有时,可以尝试着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换位思考!

遇到这种事情,我会选择和这种司机的做法一样,将这名女童带回这个孩子的家里面。其实孩子对于外界的环境的认知和判断都是不完善的,因此,如果独自将这名女童放在大街上,很有可能会导致很多危险的事件发生,比如车祸或者是被人贩子拐卖都有可能。

1、送回家

首先我们要给这名司机点一个大大的赞能够将这名湖南的女童送回家,不辞辛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榜样。毕竟如果真的将这名女孩子放在大街上,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被人贩子拐卖,甚至很有可能会发生很多的安全事故。如果这名女童发生车祸或者是其他的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将是对一个家庭带来严重的打击。因此作为路人,我会选择直接将这名女童带回他的家里面,如果这名女童不开口说话,那么我就选择了直接降低送到派出所。

2、爱心

虽然我们的社会现在很安全,可是还是难以避免有一些不法分子的存在,这些不法分子很有可能会瞄上像这种偷偷从家里面走出来孩子,而一旦这些不法分子盯住这些偷偷走出来的孩子之后走过去将其抱走,没有人会察觉这些不法分子根本就不是孩子的父母,因此小编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一颗爱心,就像这名过路的司机一样能够在这些孩子还需要保护的年纪里面,伸出自己的援手去保护这些孩子,不要让这些孩子未来日子遭受到更多伤害。

3、报警

因为这个女孩子是偷偷的从家里面出来的,所以可能问这个女孩子很多问题都不会去正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在第一时间之内选择去派出所报警,并且将女孩子送到派出所这里通过民警的帮助将这位小女孩安全的送回家里面,父母也要用心或者更多的去关爱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发生这种类似的事故,一旦发生严重的后果会给自己带来一辈子伤害。

当小编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会选择将这名小女孩直接送回她的家里面,如果小女孩不说那么就直接送到派出所,通过民警的帮助送其回家。

给点素材

人物档案 樊劲松,男,1972年生,1993年参加公安工作,2001年从事打拐工作,曾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嘉奖4次,7次被评为市优秀公务员,多次被评为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市公安局“优秀***员”、“破案能手”;2013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

■樊劲松开通微博以来,重庆打拐办收集到各类涉拐信息、寻亲线索30余条,核实查结20余条,使20多名儿童回到了家。

■2013年,樊劲松实际工作348天,辗转12个省市,行程7万余公里。他和同事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解救被拐妇女12名、解救被操纵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未成年人40名。

让每个被拐卖的人都踏上“回家旅程”

4月27日18时,@宝贝回家发布一条微博,称在重庆北碚某广场发现一名独自乞讨的10岁男孩,怀疑是被拐儿童。

12个小时后,新浪微博@回家旅程发布了重庆警方连夜查找核实的结果:这个孩子4岁的时候因车祸截肢,随父亲外出乞讨,并非被拐儿童。4月28日当天,民警开车将孩子送到了北碚救助站。网友纷纷评论称赞:速度快、效率高!感谢重庆警方的认真核查!

@回家旅程的博主,是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追逃打拐支队副支队长樊劲松。这个名称,樊劲松想了很久。他说,打拐民警的工作和梦想就是让每个被拐儿童和妇女都能踏上“回家旅程”。

要实现这个梦想,除了“打”,重要的还是“防”。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樊劲松开始琢磨更高效的宣传方式——微博。有人告诉他,微博的日常更新与维护可要花不少精力,但樊劲松愿意给自己“找事儿”。

2013年12月24日,樊劲松以“重庆市公安局打拐办民警”名义开通实名认证微博,直接接受网民咨询,收集各种涉拐信息。微博运行不到10天就发挥了作用。2013年12月30日,网友爆料九龙坡区9岁女童吴某走失。樊劲松立即将线索转交九龙坡区分局,启动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当天就将吴某安全找回。

微博开通以来,重庆打拐办收集到各类涉拐信息、寻亲线索30余条,核实查结20余条,使20多名儿童回到了家。

打拐民警的时间去哪儿了

想让别人都能回家的樊劲松,自己却很少有时间在家。

眼下,“时间去哪儿了”成为一个热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樊劲松拿出一本旧台历,台历上每个日子旁边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地名和数字。其中,数字代表的是专案名称,比如“12·27”,指的是公安部督办的一起拐骗操纵聋哑人违法犯罪案件。去年3月3日,接公安部通报,该案中的2名在逃犯罪嫌疑人可能潜逃至重庆。樊劲松立即组织摸排,很快查清其活动范围。樊劲松采取蹲点守候方式实施抓捕。这一蹲,就是整整2个昼夜,3月5日晚,2名犯罪嫌疑人终于落网。

在同一个月里,樊劲松同时参与侦办了3起公安部督办案件、1起市公安局挂牌案件,先后深入6个区(县)公安机关指导工作,还远赴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进行查证、追捕及解救工作……2013年,樊劲松实际工作348天,辗转12个省市,行程7万余公里。他和同事成功侦破公安部督办的重特大拐卖案件6起、市公安局督办的拐卖案件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解救被拐妇女12名、解救被操纵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未成年人40名。

我认为在路上遇到哭泣的陌生孩子,应该要首先上前询问具体情况。其次,如果附近没有大人,也应该要及时向警方寻求帮助。

小孩子哭泣的确是非常无奈的,尤其是很多人对于小孩子的哭泣非常烦躁。但是有时候小孩子根本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旦遇到一些伤心事情的时候,很难第一时间停止哭泣。此时作为一名家长应该有耐心,应该要尽力安抚子女的情绪,让他们感觉到安心以及安全。

10岁女孩路上边走边哭,民警暖心护送。

警察是和平时代的守护者,为我国社会和谐的建设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国每年都有很多警察因公殉职,警察也是我们值得去尊敬的一个群体。一名10岁的小女孩在路上边走边哭,于是路过的民警发现之后上前询问情况。但是小孩子却一言不发,民警担心出现任何意外情况,于是只能够一路跟随暖心护送小女孩回家。幸运的是,小女孩的家长最终将女孩接回家,并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应该向警察寻求帮助。

不过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路边有陌生哭泣的小女孩,一定要第一时间上前询问一下具体情况。同时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小女孩提供相应的帮助。如果的确能力有限的话,我认为也可以向警察寻求帮助。同时也不能够放任一个小女孩在路上随意行走,不仅很有可能会遭遇人贩子,而且路面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较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

家长们应该要格外注意。

因此在任何情况之下,家长们也应该要注意自家子女的位置。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子女,对自己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的把控。甚至会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因此家长要更加注重如何去安抚子女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