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爸爸帮孩子写作文

孩子 0 27

看图写话爸爸帮孩子写作文,第1张

看图写话爸爸帮孩子写作文
导读:1 爸爸给儿子打伞看图写话 一天中午,父亲带着儿子出去郊游但玩了没一会儿,天上就下起雨来,父子都没带伞,父亲身上的钱也花光了,便奔跑着躲在了一个屋檐下。 雨越下越大,地上全是水,一个人也没有。天越来越冷,儿子冻得直哆嗦,身上的衣服湿了

1 爸爸给儿子打伞看图写话

一天中午,父亲带着儿子出去郊游但玩了没一会儿,天上就下起雨来,父子都没带伞,父亲身上的钱也花光了,便奔跑着躲在了一个屋檐下。

雨越下越大,地上全是水,一个人也没有。天越来越冷,儿子冻得直哆嗦,身上的衣服湿了一大片,狼狈极了。

父亲看儿子心疼,但雨下得太大,附近又没有人家,只好等雨停。天黑了,地上有很多条“小河”,就快淹到父子俩脚根了。

儿子不停地喘着,头也很疼,父亲都快急疯了。这是,雨中出现了一个打伞的人。

父亲眼睛直放光,带着儿子飞快冲了过去。这时,父亲问打伞人:“能不能和我们一起打伞,我们的衣服都湿了,我儿子都感冒了,求您了,行行好!”那个打伞人是个铁石心肠的人,装作没听见。

父亲又说了一遍,显得更加焦急。那打伞人还是不理,父亲便从伞的空隙处往下钻。

那个打伞人竟还把伞往下压,不让他头伸进去。打伞人还在大摇大摆的走着。

父亲和儿子全身湿透了,像两只落汤鸡。父亲再一次请求道:“求您了,我和儿子真的快冻死了!”那人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好一会儿,那人终于开口说:“我累了。”父亲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对打伞人说:“要不这样,我是一个专业的背人师,经常背人,他们都给我很多钱,如果你给我们父子俩打伞,我就可以免费背你,这样大家不都盈利吗?”那人想了想,同意了。于是父亲把那人背在身上,那人打着伞。

这样三人都打着了伞,不一会儿就到了家。回到家,父与子把衣服晒干。

过了几天,儿子的病也好了,父与子又过上了幸福的。

2 爸爸给儿子打伞看图写话

一天中午,父亲带着儿子出去郊游但玩了没一会儿,天上就下起雨来,父子都没带伞,父亲身上的钱也花光了,便奔跑着躲在了一个屋檐下。雨越下越大,地上全是水,一个人也没有。天越来越冷,儿子冻得直哆嗦,身上的衣服湿了一大片,狼狈极了。父亲看儿子心疼,但雨下得太大,附近又没有人家,只好等雨停。天黑了,地上有很多条“小河”,就快淹到父子俩脚根了。儿子不停地喘着,头也很疼,父亲都快急疯了。

这是,雨中出现了一个打伞的人。父亲眼睛直放光,带着儿子飞快冲了过去。这时,父亲问打伞人:“能不能和我们一起打伞,我们的衣服都湿了,我儿子都感冒了,求您了,行行好!”那个打伞人是个铁石心肠的人,装作没听见。父亲又说了一遍,显得更加焦急。那打伞人还是不理,父亲便从伞的空隙处往下钻。那个打伞人竟还把伞往下压,不让他头伸进去。

打伞人还在大摇大摆的走着。父亲和儿子全身湿透了,像两只落汤鸡。父亲再一次请求道:“求您了,我和儿子真的快冻死了!”那人一句话也不说。过了好一会儿,那人终于开口说:“我累了。”父亲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对打伞人说:“要不这样,我是一个专业的背人师,经常背人,他们都给我很多钱,如果你给我们父子俩打伞,我就可以免费背你,这样大家不都盈利吗?”那人想了想,同意了。于是父亲把那人背在身上,那人打着伞。这样三人都打着了伞,不一会儿就到了家。

回到家,父与子把衣服晒干。过了几天,儿子的病也好了,父与子又过上了幸福的

3 我的爸爸怎么写看图写作文,写人记事篇

我的爸爸长得较高,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别人都说爸爸苗条,我却感觉爸爸苗条过步了。爸爸的职业是老师,但他的业余爱好很多,有打篮球、上网看新闻、看电视、打乒乓球……

爸爸对中国的乒乓球赛、排球赛呀,总免不了看上几场,哪怕是半夜赛,爸爸也要起床为中国队加油,有时还会像场上的总教练一样神情激动,在他的影响下,我都快成小球迷了……

爸爸不仅会修各种东西,而且写作文的构思也极为巧妙。

有一次,我坐着单车从坡上冲下来,车子像风一般向前奔驰,速度到了这辆单车的极限。在第二个坡时,我想再快些,便更加用力地踩。谁知,链条脱出了链盘齿轮,害得我差点摔了一跤,我只好把车停下来,装上链条。可没骑多久,那不争气的链条又脱了。这时候,爸爸向我走来,看着我愁眉苦脸的样子,问我:“怎么了?”我吞吞吐吐地说:“爸爸,我……车的链条脱……了。”爸爸笑着说:“这还不容易?”说着从房间里取出钳子,麻利地把一颗链头去下来,接着又把链条接起来,我的单车又能坐了……

还有一次,我在写《我家的小狗》这篇作文,开头和过程我都写得淋漓尽致,就是不会结尾。爸爸见我抓耳挠腮,知道我又遇到了难题,便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又遇到了难题,对吗?”我点点头,指着结尾说:“我不会写结尾。”爸爸耐心地说:“这就是我家的小狗。”说着顿了顿嗓子,“这就我家可爱的小狗,你喜欢吗?两种结尾都行。”爸爸帮我解决了难题,我高兴地完成了作文……

这就是我印象深刻的人——爸爸。

人人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我觉得我的爸爸也不例外。

爸爸长着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身材,一双大眼睛,另外;还有两只大耳朵。爸爸的爱好是唱歌、喝酒、走象棋、打电脑。爸爸喜欢穿西装,爸爸还喜欢养鱼虾。

我的爸爸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市民。一天,天灰蒙蒙,天气暗了下来,眼看就要下雨了。爸爸正急冲冲赶着回家,爸爸看见刘老伯正在收水稻,爸爸看见了也顾了回家,忙走过去拿起扫把跟刘老伯一起收水稻。两个人可正忙,收了水稻,又把水稻装进大袋子,刘老伯忙得气喘吸吸。爸爸让他休息一下,让爸爸把剩下的两包绑住,雨下的可真不是时候,“哗啦”一声下起了大雨。爸爸没有让雨停住自己要做的事,爸爸把袋子绑住,又把水稻搬到没雨水的地方。做完事后,爸爸已成一只“落汤鸡”刘老伯让爸爸在他家里休息一下,等雨停后在回家。爸爸拒绝了,冒着大风大雨回家了。

回到家,爸爸已晕倒了。妈妈摸了摸爸爸的额头“啊,怎么这么烫”。等爸爸醒来,有好多人看他:有亲朋好友、还有以前爸爸帮助过的人。可真多,还有刘老伯也来了。大家都说我爸爸是一个最好的人,以后要向我的爸爸学习。

我的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4 看图写话我作文

看图写话 我生病了 陈劲阳 星期六下午,爸爸看见我不舒服,马上打电话叫我妈妈放下工作,回家看看。

妈妈回来了,看了看说:“没事,只是小感冒,喝点药就好了。”于是,爸爸和妈妈每天都给我喝两包药。

吃了 8 天了,一直没好,妈妈和爸爸就带我去了医院,做了一个脑电图。 过了半小时,结果令人没有想到:我得的是脑炎。

医生说:“你们的孩子住院还是打针?”爸爸、妈妈选择了打针。 我们又去了我的一个阿姨家,阿姨是一位医生,负责给别人拿药、打针。

听了我要打针的消息,阿姨就拿出了针管,配上药给我打针。一开始我嚎啕大哭,妈妈看见了,马上安慰我,让我不哭。

过了一会儿,我不哭了,妈妈这才放心了。我想喝水,妈妈就去给我倒水,我想吃饭,妈妈就出去给我买饭。

我看到妈妈这么辛苦,我长大了,妈妈要是生病了,我也要为妈妈买饭,倒水。 针打了一星期,妈妈又给我量了量体温,从 39 度变成了 365 度, 妈妈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我和妈妈就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5 一张爸爸洗脚儿子送拖鞋的图写一篇作文

天晚了,街上的人少了,邻居们都已关门上楼,或睡觉,或看电视。

我和妈妈洗了脚,也准备上楼。这时我看爸爸还没有洗脚,就对爸爸说:“爸爸,你快洗脚呀!我和妈妈都洗好了,就等你了,洗好了我们上楼。”

爸爸说:“知道了,你们先上去吧,我等会儿就上来。”妈妈就上楼了。

我走到一半,站在楼梯上,我要看看有没有洗脚。只见爸爸在脚盆里倒了些水,坐到凳子上,脱下袜子,把脚伸进水里,过了一会儿,爸爸慢慢地弯下身子,那样子看起来很吃力,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

看着爸爸吃力的样子,我的心里感到不是滋味,有些酸酸的。不如我下去帮爸爸洗脚吧。

想到这里,我就迅速走下楼梯,对爸爸说:“爸爸,我来帮你洗吧!”爸爸直起身子,吃力地说:“不用了,你去吧,我自己行。”我心想:瞧你那样,明明那么吃力,还说自己行的。

我用央求的口气说:“爸爸,就让我帮你洗一次吧?”爸爸看我很坚决的样子,只好答应了。于是,我又倒了一些烫水到洗脚盆里,双手捧着爸爸的脚,轻轻地搓洗着。

爸爸的脚显得那么苍老,皮都皱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感到很痛。

我知道爸爸是为 劳,靠着这苍老的双脚,东奔西跑。洗了好久,我用干毛巾轻轻地把爸爸的脚擦干,一盆水仍然很干净。

再看看爸爸,只见爸爸面带微笑地也看着我,那笑容是那么灿烂,那么甜美。《为爸爸洗脚》。

6 看图写作文《父与子》

父与子,这本书也许很多人都看过,也许你看到其中有意思的漫画的时候会会心一笑,但嘴角上扬的同时,你的心中也许会威威震撼,比如这“锻炼成名手”这6幅小画,依次看这6幅画:爸爸和儿子一大一小举重2个杠铃,爸爸和儿子一长一短跳绳,爸爸和儿子同在一个单杠上练臂力,爸爸和儿子一宽一窄练马步,爸爸能一只手举起儿子,儿子能一只手举起爸爸。

显然儿子锻炼成名手了,寓意着爸爸将自己的本领都交给了儿子,儿子已经锻炼成长,拥有了比爸爸更强大的能力。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包含着爸爸对儿子无限的爱,通过陪伴给与儿子的爱。

在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同样也给予着我们博大的爱,表现在。。

在广东有这样的一个视频,外面下着雨,但是这位爸爸却撑着伞,让自己的萌娃在雨中玩水,不得不说这就是父爱如山啊!

父亲对于自己的孩子成长肯定是相当重要的,他与母亲所带来的成长也肯定是不一样的。

对于父亲而言,他带给孩子的就是一份坚毅,当然也会带给他更多的快乐。

因为在家里母亲总是比较讲干净,有那么一些重视细节问题的,但是父亲有时候也是并不说那些的,他有时候也是只要自己的孩子开开心心也就可以了,这样也就多了一份洒脱与平时的一份宽容。

而母亲重视细节,重视一些有的没有的东西,有时候脏一点有什么呢?只要让自己孩子开心就好了,就是这样的一份洒脱与自然就可以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真的是特别困难的问题,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他不去转牛角尖,而是需要他有这样的一份洒脱,告诉他这算什么呢?这就是父亲的作用。

而在关键时刻父亲也能够传递给孩子勇敢,让他做一些他敢于去做的事情,母亲总是有所维护,有所小心,而父亲就是需要胆大,在胆大之后,孩子也会变得勇敢一点,告诉他如何去做,如何变得更加勇敢一点,让他能够有勇气去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自己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人的坚持与胜利。

所以父爱与母爱都是不可缺少的,父爱有父爱的作用,母爱有母爱的作用,就是这样的一种勇敢一种传承都在传递在孩子的身上。

的确担心孩子的未来,所以对于孩子我们要多多陪伴,把一切能够给予他的都给予他,学会放手,学会宽容,也学会认识。

父亲给孩子撑伞,淋湿了自己,保护了孩子,在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里面出现的父爱母爱相关主题的作文,里面都出现过这样的描述。但现实生活中真的发生了,真的发生在你身边了,你还会感觉到情感上的触动。

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是无私的,因为父母对孩子跟孩子的对父母是不一样的,没有任何理由,父母就是对自己的孩子好。可能自己一个月辛辛苦苦就赚个三四千块钱,愿意给自己孩子花80%,另外那一部分是因为家庭要延续要生存,必要的生活必需品要开支,但是换到孩子这方面这不真的行了,就算是倒过来,父母给孩子愿意花80%,孩子赚钱了之后愿不愿意给父母花20%吗?这都不一定。

小学作文里面描写的父爱母爱总是会有几个经典的场景,比如说自己生病了高烧,父母在下着大雨的天气,背着自己去医院,比如说下雨了,父母撑着伞保护了自己的孩子,淋湿了自己,这不都是一些经典画面吗?这些东西很多人从小到大在作文里面就写,但是真实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很受触动。还是觉得原来文章里面描写的,在现实生活中是真的有的,这不单纯是一个故事。

当你还没有能力的时候,好好努力,让自己变得有能力,没有能力的时候,依靠自己的父母并不丢人,但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不知道自己去努力。只要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去学习去进步,终究能创造一番自己的成就,当你真的有了自己的成就的时候,记得能走到今天,很多是因为父母的帮助,力所能及地回报父母一些也是正常的事情,也是完全应该的事情。

一天,忽然下了一场雨。妈妈叫小红去给爸爸送伞和雨靴。小红走到了车站,她要乘坐312号公共汽车到爸爸的办公室接爸爸。过了1分钟,公共汽车来了,她乘坐着312号公共汽车来到了爸爸的办公室,她把伞给了爸。最后,她和爸爸一起回家了。

| 蘑菇姑姑编辑 | 陈沉沉

(本文涉及剧透~)

前段时间主持人李艾在《新生日记》里的一番话上了热搜,她说:

曾经对两性关系没有安全感,认为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决定不是找什么工作,不是去哪里生活,也不是嫁什么样的男人,而是给孩子找什么样的爸爸。

因为工作可以换、地方可以换、甚至老公都可以换,但孩子的爸爸是无法改变的事情,不管你以后对这个男人爱也好,恨也罢,他是孩子爸爸这件事是不可能再改变的事实。

这段话有很多人赞同,也很多人反对。

但是不管如何,它说出了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

选择一个男人作为结婚对象的时候,女人不仅要考虑爱情,也要考虑一个男人胜任父亲的能力。

可一个未婚的女人,要凭什么判断这个男人适不适合当孩子的爸爸呢?

巧合的是,时隔23年,经典奥斯卡**《美丽人生》在全国院线重映了,影片中的男主“基度”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强大父亲的形象。

就这个人物我们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01

小丑或英雄

《美丽人生》的主人公基度,是一个普通从乡下来到城市的青年。

他来投奔亲戚,想在这个城市里开个小书店为生。

文艺青年的神经质和不现实在他身上都有。

他很擅长编故事,随口就来,一会说自己是这一带的王子,一会说自己是罗马教的督学,看起来极其荒唐不靠谱。

基度的爱情源于一次偶遇,途经一座谷仓塔楼时,他遇见了姑娘多拉。

他对她一见钟情, 称呼她为“公主!”并把自己当作了落难的王子。

为了引起多拉的注意,基度去冒充来学校视察的人员。

他站在桌子上跳舞,夸张的表演,只为博美人一笑。

和那些一脸严肃的官员比起来,他像个成人世界的小丑。

但他又是那么特别,他的幽默感是毫无束缚感的生命力,成功吸引了多拉的注意。

像所有爱情故事一样,多拉有一个“无趣但正确”的未婚夫。

家里人都逼着她嫁给这个“正确的人”。

多拉却抛弃了一切,嫁给了脑洞清奇、热情似火的基多。

然而幸福的家庭生活没有持续多久。

在儿子乔舒亚五岁生日的那天,基度一家被纳粹抓走,送往犹太人集中营。

如果说**前半部分在铺垫基度的性格, 后半部分就在讲这种性格在面对极致苦难所散发的人性光辉。

在集中营里,基度为儿子努力营造着安全感。

他告诉儿子,这个地方正在进行一场游戏,游戏的唯一要求是:躲起来,不能被别人发现。

先得一千分就胜出,奖品是:一辆坦克。

如果你违反了三条规定中的任何一条,你的得分就会被扣光:

一、如果你哭;

二、如果你想要见妈妈;

三、如果你饿了,想要吃点心!

在这里:

毒气室被他说成了浴室,尽管有的人去了回不来;

有人被拉去焚化炉活活烧死,他却用来跟儿子开玩笑;

劳作无比残酷,他却兴奋地跟儿子炫耀:我今天得了48分。

于是,冰冷的监狱,凶狠的士兵……在儿子眼中都成了一场积分的游戏。

为了安慰妻子,在路过集中营的广播室时,他冒着危险在广播里呼喊妻子的名字,他想告诉她,他和儿子都还活着。

而且,他趁着在餐厅做侍者的机会,为妻子播放了《船歌》,这首曾经响在他们定情之夜的歌曲,安慰了妻子的心。

后来,纳粹德国战败。

就在盟军将要来的前一夜,纳粹决定杀掉集中营里的所有犹太人。

这也是基度生命的最后一晚。

这天夜里到处是杀人的枪声,父亲将儿子藏在一个垃圾桶里,他想去找妻子。

然而,他迎面碰上了巡逻的纳粹。

就在他被枪毙的最后一个拐角,他路过了藏着儿子的铁箱子,他知道儿子正从箱子的缝隙里看着自己,于是他装出一副滑稽的样子,惹得儿子笑出声来。

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也让儿子相信这是一个游戏,不要害怕……砰,拐角处枪响了,儿子脑子里留下的,是父亲最后的滑稽模样。

第二天清晨,终于,盟军的坦克开进来,所有纳粹都撤走了,儿子钻出里铁箱,哇,一辆真的坦克,这就是奖品!

他看到真坦克的惊喜的表情,相信令所有观众都哭了。

这正是他的父亲用生命为他交换来的“惊喜”。

儿子与妻子终于在阳光下团聚在一起,他的儿子兴奋地告诉母亲:妈妈,我们赢了!

确实,在这一场浩劫当中,他们赢了,因为,他们有一个英雄的丈夫与父亲。

这时候你再看这个又瘦又矮小、像小丑的男人,觉得他高大伟岸了许多。

枪炮、炸药、毒气、死亡、饥饿,这些东西看似强大,但最后的胜利者,却属于一个父亲的爱。

02

所谓“意志的胜利”

我们回过头看基度,全片中有一段话很好地呈现了他的性格。

基度在叔叔的餐厅做服务员,叔叔指导他如何做服务员,他说,

你做服务员,应该学向日葵。向日葵向太阳鞠躬。

你看到鞠得太低的向日葵直不起来,那就意味着它们已枯死!

你是侍应,不是下人。

服务是提高自我的艺术。

就像上帝为人服务,但上帝不是下人。

这是一句双关语,也提示着我们和命运的关系。

之所以在悲惨的时代和社会命运之前,人类总可以有选择,总会“赢”,是因为:

虽然环境不可以改变,但是人类拥有自由意志,只要我们认为自己不是命运的仆人,我们就可以不是!

可以说,这也是基度的人生哲学——他从来不被环境定义,他一直都在选择自己和环境的关系。

基度最厉害的本事是:所有普通的现实事件到了他那里,他都有能力把它转化成另外的“意义”。

一个普通姑娘的相遇,他会说成是王子和公主的相遇;

一次纳粹迫害,可以说成是一个游戏……

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每个人的定义不同,客观世界呈现也就不一样。

这就是心理学说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理事实中。

哲学上的命题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纯粹客观的事物,所有客观都有主观的烙印。

同一个事件,诠释不相同,意义也就不相同。

基度一直带着这一种主观的精神力量。

即使在贫瘠、甚至危急万分的生活中,他会告诉你他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并且让你相信。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大,他始终不被恐惧占有,而是做自己的主人,选择尊严。

但这正是哲学上“自由”的一种定义——

“自由不是你总能够改变现实,

而是在同样的现实面前,

你总能够选择你和这个现实的关系。”

基度的精神本质,是他总在做一个现实“转换器”,拥有一种可贵的爱的创造能力。

03

父亲的选择和精神传承

这让我想起了“在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的话题。

记得网上有一张经典的:下雨,一个父亲给儿子撑伞,伞都打在儿子头上,自己的背上全都淋湿了。

这张从背后拍的,取名叫做“父爱”。

这个画面感动了很多人,因为它暗喻了一个经典的父子关系——父亲对儿子的“庇佑”。

所有的父亲都用他最大的力量把孩子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不但保护,而且是托举,渴望他走到更远。

哪怕他现实社会中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的父亲,他也在尽其所能完成这样的职责。

然而现实中父亲的保护和爱里包含的具体内容,却各有不同。

随便举两个父亲的例子:

第一个父亲,是北漂。

有一次聊天,他下定决心似地对我说:“我已经想好了,我不会给我的儿子买房买车,我就是赤手空拳来到北京的,我没有,他凭什么要有,他也得自己去拼。”

他每天都是这样跟7岁的儿子说的,“你的一切都靠自己,将来我什么都不会给你!”

第二个父亲,他是一个创一代里成功的企业家,随着年纪的增加,他最担心的是儿子接不了班。

每天他看着儿子,最大的心情是担忧和焦虑。

而儿子的状态更可怜,二十出头,战战兢兢地混在一堆三四十岁的老男人人群里,那些男人都是公司的股东高层或者重要合作伙伴,他在为接班做准备,但是处处感到这些人的不信任在碾压他。

这两个父亲无一例外爱孩子,希望孩子好,也要比自己好;

但是,第一个父亲他对孩子的基本态度是“恐吓”。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像自己一样自立自强。

但是他描述的,却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不奋斗就一无所有,谁都看不起你。”

无疑这是他心中世界的投射,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你的力量需要证明,你必须要自己去证明!”

——他对儿子的这种期待,藏着他一辈子在寻找的关于“自证”的恐惧、匮乏。

在父亲这样的人生态度里,儿子感知到的是:

生命,是一场“落后就要毁灭”的自证游戏。

第二个父亲对孩子的基本态度是“担忧”。

“我怕你不行!”

这也是很多相对成功的父亲和儿子的关系。

这个儿子生来就在一个阴影里——父亲的成功。

父亲看他百般不担忧,生怕一生奋斗的基业砸在不成器的儿子手中。

儿子到底要怎么样证明自己,才配得上父亲的信任呢?

虎视眈眈的还有父亲身边的所有合作伙伴,身为继承者,坐上高位意味着德不配位的自我怀疑和恐惧。

生命此刻和未来可能是一场很久的“自我怀疑”。

我时常会想,面对自己的孩子,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向他描述这个世界。

作为儿子,在怎样的激励下能拥有美丽的人生?

这里不仅仅有物质传承的问题,更是精神传承的问题。

上述两个父亲不可谓不“强大”,一个是奋斗者,一个是成功者。

但是他们内在和 这个世界的基本关系却很“丧”,这导致他们传递给儿子看待世界的基本态度是紧张的、恐惧的。

怎么做父亲,才能真正提供力量和庇护呢?

首先问我们自己:内心有没有力量和安全感?

如果我们自己就被“丧”主导,那精神上的弱小症还会传下去。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第三个父亲,他其实很关注孩子的生存力,但他也是特别担心他做不到,因为他埋怨自己孩子“慢吞吞,性格温吞”。

他的原话是说,“我等他可以,可长大了谁等他?社会上谁会迁就他?”

所以他在家里就非常严厉地催促儿子。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很容易哭,情绪不稳定。

儿子一哭,他还更看不惯地说:

你这么容易哭,长大了别人一说你,你也哭吗?能不能坚强一点?

问题是儿子能被骂到坚强起来吗?

一个人不会因为外界的打压而长出内在力量来。

反而,内在力量只能通过呵护和鼓励,才能感觉自己安全,才能愿意生发。

长大了的挫折要长大了再面对,孩子小时候需要很多爱,去长大。

而且外界越是残酷,他心里就越必须有一个人包容宽容他自己。

而这构成他一生自我相处的方式,他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方式,正是早期父母和他相处的方式的复制版。

在我看来,总用残酷的一面教育孩子的父亲,那是在诉说父亲本人的失落,以及对世界的不信任。

“世界”在他的诠释下,要么是一个庞大的弱肉强食的竞技场,要么是一个落后就出局的冷漠之地,

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会接受这个暗示,会“说服”自己表现得强大,

但这和真正的强大是两回事。

在《美丽人生》这部**中,你可以说它是极度虚构的、浪漫主义的情怀,不现实,但正是因为不现实它才感动了我们,因为我们尚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缺乏这种传递爱的创造力。

最好的父亲,是为孩子撑起一片天,而不是过早把残酷植入给他们;

在恐吓、挫折、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了或许也会有效地生存,但是和世界的关系将始终是“不美丽”的。

04

做一个真正强大的父亲

做一个好父亲,不仅是靠“拼爹”资源,更多的传承要靠精神传递完成。

**《美丽人生》中,即使在集中营这样残酷的环境里,幼年的孩子仍然感觉世界是接纳他的,这样一个美好的梦从没有破碎。

“相信有一天我总会碰到那辆真的坦克”,这种希望和感觉成为他的真正护佑。

年幼的孩子需要一个父亲撑起的精神童话,让他和这个世界有美好的关系,然后以这个为模版长出自己美好的一生。

这个从集中营里死里逃生的儿子,其实用不了多少年,就会从历史课上学到集中营到底是什么,就会知道真相是残酷的;然而与真相一同到来的还会一个如梦初醒,那场游戏的真正含义,其实是让他理解父亲是谁、真正的爱是什么。

父亲用牺牲,教会了他什么是真正的爱。

他一定会长大到去面对真相的,但是前提是,他要等到那一天。

他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真相,还有足够的能力去接受真相,才能用爱去转换残酷。

在这之前,他需要的是父亲的童话。

**的最后,当年的小男孩用苍老的画外音说:“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

他从父爱里得到的精神财富帮他度过了美丽的一生,这时候你才明白为什么这个**要叫“美丽人生”了。

什么是你心中真正的男人?

根据调查,女性心中最渴望的男人的特质:排名第一是负责任,第二是有上进心。

但我说,除了这些跟家庭繁衍有关的男性角色的标准外,“浪漫”是一个男人更本质的品质。

这个浪漫,不是送玫瑰花这种浪漫,而是富有创造性的情感能力。

多数男人从小被训练形成的自我,是达成目标的男性特质,很少有人要求他们具备情感能力。

然而他会不会爱,能不能够具备强烈的爱的信念,这件事才决定了他身边的家人是否幸福。

《美丽人生》的**只不过用极端的形式,把这种选择放在了生死面前。

但浪漫的精神放到哪个年代都是不变的,它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大,一种面对生活残酷现实时很大的乐观力量。

一个男人的终极“浪漫”,是他的情感品质,是否具有提供支持的功能。

基度从未放弃表达爱,选择着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作为父亲,他送给儿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也一样相信“人生是美丽的”。

每个父亲都是极度爱孩子的,但爱的能力各个不一样,希望这个**可以给我们一些提醒:

如果这个时代、社会的环境不可战胜,

那每个父亲自己如何选择自己的“相信”呢?

什么是我们要传递给下一代的人生意义?

你的选择又将是什么……

作者简介:蘑菇姑姑,国家二级咨询师,前大型婚恋网站主编,多家媒体心理专栏签约作者,情景式女性写作疗愈推广人。公号“Miss蘑菇姑姑”(housewife-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