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儿子送到乡下姥姥家1个月,回来之后都有哪些变化?

孩子 0 56

把儿子送到乡下姥姥家1个月,回来之后都有哪些变化?,第1张

把儿子送到乡下姥姥家1个月,回来之后都有哪些变化?
导读:一位宝妈发布了短视频,说自己的儿子送到乡下姥姥家一个月,回来之后胖了一圈。本身正好合身的衣服,现在全部都太小了,只能怪勉强穿上。衣服被撑开,扣子扣上挤出了肚子上的肉肉,实在是太可爱了。乡下的姥姥家似乎有股神奇的魔力,不论是什么人什么物种去住

一位宝妈发布了短视频,说自己的儿子送到乡下姥姥家一个月,回来之后胖了一圈。本身正好合身的衣服,现在全部都太小了,只能怪勉强穿上。衣服被撑开,扣子扣上挤出了肚子上的肉肉,实在是太可爱了。

乡下的姥姥家似乎有股神奇的魔力,不论是什么人什么物种去住一段时间,回来总是会发胖。别说是宝宝了,有人把自己的狗送去姥姥家养了一个月,回来都胖了一大圈。

网友调侃说,这长的是肉吗?不是,那都是姥姥满满的爱啊!这些肉肉都是姥姥用一点一滴的爱满满浇灌长出来的,所以胖点就胖点吧,多可爱啊!

姥姥家的神奇魔力还不只有这些,除了发胖之外,还能够改变宝宝的性格。之前有位宝妈说自己的宝宝之前特别的胆小,也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出门就是紧紧地粘着妈妈。但是去了姥姥家一段时间,去接的时候差点没认出来。

除了衣服变得更加接地气之外,自家的宝宝竟然在喂鸡。要知道宝宝原来对这类小动物那可是怕得不行,就连温顺的小兔子都不敢摸,现在竟然在一群鸡里?而且,还时不时用手摸摸。

这段时间在姥姥家,似乎让宝宝喜欢上了很多的小动物。还有家里的那只大花猫,宝宝也敢亲近了。妈妈来接宝宝的时候,他还牵着妈妈的手说要带他去隔壁看牛。这一系列的转换,让妈妈措手不及。

宝宝还告诉妈妈,在这里他交到了好几位朋友。原来都是隔壁的邻居,也都是放假了父母把孩子送到乡下来。本来这位妈妈还担心自己把孩子送到乡下的决定是否正确,这么一看真的是太明智了。宝宝不仅胆子大了,性格也更加开朗了。

去姥姥家的日记写作技巧如下:

1、确定主题和内容:在动笔之前,要先明确日记的主题和内容。比如,可以将主题定为去姥姥家的一天”,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内容,包括行程、见闻、感受等。

2、描述行程安排:在日记的开头,可以先简单描述去姥姥家的原因和行程安排。例如,今天,我带着孩子去了一趟姥姥家。早上9点出发,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

3、描述见闻感受:在行程中,可以记录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例如,到了姥姥家,我看到她一个人住着一间小房子,但是房间里面很干净整洁。姥姥年纪大了,身体有些不舒服,但是看到我们来了,还是非常高兴。

4、描述互动交流:在姥姥家,可以记录与姥姥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我和孩子陪着姥姥一起做饭、一起看电视、一起玩耍。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5、结尾感受:在日记的结尾,可以对自己的感受进行总结。例如,这次去姥姥家,让我更加珍惜家庭和亲人的重要性。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我希望以后能够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

写日记的技巧如下:

1、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段: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例如每天晚上临睡前,或者早晨起床后,这样可以培养习惯,并且有助于保持日记的连续性。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找一个安静、舒适、不会被打扰的环境,这有助于我们放松心情,更好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不要过于拘泥于格式和结构:写日记不需要过于拘泥于格式和结构,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受限制地写作。记录重要的事件和感受:在日记中记录重要的事件、感受和思考,这有助于我们回忆起当时的情境和心境,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3、保持真实和诚实:写日记要保持真实和诚实,不要虚构或夸大事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学会反思和总结:写日记不仅是记录生活,还要学会反思和总结。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

带小孩回娘家住的忌讳

带小孩回娘家住的忌讳,妈妈们在宝宝出生之后都非常高兴,想要把这份幸福分享给自己的娘家人,所以妈妈们时常会带着孩子回娘家,但是在一些地区,带孩子回娘家住也有诸多忌讳,下面一起来看下带小孩回娘家住的忌讳。

带小孩回娘家住的忌讳1

一、带孩子回娘家有什么讲究

1、带孩子回娘家之后就可以见人了,在这之前一般宝宝是不会抱出去的,都会在自己家里,等满月之后就可以见生人,当然这些是迷信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2、带孩子回娘家了,那就要送米酒,这时孩子外婆开始准备鸡蛋还有米酒,带上这些礼物去送给孩子,当然有些外婆还会给孩子准备衣服,摇篮,其他婴儿用品等等。

3、带孩子回娘家要吃红蛋,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也就是说婆家人会准备好鸡蛋,当然鸡蛋外面要染成红色的,作为伴手礼送给亲朋好友。

4、带孩子回娘家有什么讲究,另外一个就是可以出窝了,在我国女人生完孩子之后都要坐月子,坐月子的时间应该是一个月,正好带孩子回娘家可以出去串门。

二、带孩子回娘家忌讳什么

1、带孩子回娘家,切记不要当着外人的面给孩子喂奶,当天家里会来很多亲朋好友,如果被其他人看到就非常尴尬,所以一定要注意。

2、带孩子回娘家,因为宝宝换了一个环境,所以这时可能比较烦躁有点哭闹,所以到了娘家之后要注意宝宝的护理,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环境,让他好好休息。

3、带孩子回娘家忌讳过度劳累,当然刚刚出月子之后因为能够回娘家,所以心情会很愉悦,不过一定要多加休息。

4、回娘家时也要注意安全,因为宝宝现在还非常小,所以出门时一定要小心,亲朋好友要抱孩子也可以,不过要提醒他们小心一些,毕竟孩子还小,有些人可能不太会抱。

5、回娘家时也不要说脏话,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当然当天亲朋好友也会给孩子送祝福。

带小孩回娘家住的忌讳2

1、回娘家,禁止拿锅碗瓢盆烧锅,因为这些经常我们能也能听到,很多俗语表示回娘家,如果拿个碗,瓢盆或者做饭的器具的话,会对男方的父母或者男方不好,这个在我们民间也流传了很久了,虽然明明知道这一个并不可信,但是也会对心里面产生影响,但是实际上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个竞技已经无所谓了,回去就做个饭而已,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机会。只要自己家里人都不相信,这一个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2、大年初一不回娘家,这个就根据我们的习俗有关了,就是前面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大年初一是一个合家团圆之日,那女儿既然已经出嫁了,就属于别家人,大年初一应该在自己老公的家里面团聚,也是一样,这一个习俗也是慢慢的被现在的年轻人所遗忘,因为在当代有很多子女都是独生子女。

所以在过年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轮流去男方女方家也有一些比较开朗的,会男方女方的父母和小两口都在一块儿团聚。

3、祭灶日不回娘家,这个其实跟第一点回家禁止拿惯瓢盆是一样的一个道理。因为嫁出去的女儿都是属于婆家的,不属于娘家了,回娘家是属于客人了,所以说禁止在寄到日的时候回去,因为这个是主人的日子。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我介绍的关于女儿带孩子住娘家禁忌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更多好的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二、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禁忌有哪些

1、这个经济还是非常多的,第一点就是嫁出去的女儿如果跟自己的夫君一起回去,是不能跟她一起同床睡觉的,然后还有过年的时候如果在娘家是不能扫地的,也不能长时间地居住在娘家,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兄弟的财运。

2、还有嫁出去的那天,出了门就不能再回头了,如果回头,可能或许在婆家会过得并不顺利。然后在娘家不能坐月子或者说还没有出月子的时候不能回娘家,可能会倒霉等等。

带小孩回娘家住的忌讳3

孩子满月回姥姥家有什么讲究

1、姥姥要送礼物。当宝宝满月的时候,做姥姥的要给宝宝送礼物,流传下来的风俗是送篮子和簸箕之类的生活用品,如果家里条件比较好还会送银镯子或者长命锁之类的,现在更简单了,直接送钱,钱的金额根据家庭情况而定,不过想想还是送实物更有意义。

也有一些人送一部分钱和一些用品,比如婴儿车或者衣服,婴儿车用的时间比较久,还是很实用的。不过衣服要选稍大一些的,宝宝生长发育比较快,如果送的尺寸比较小,可能还没等宝宝穿就小了,而且宝宝年龄比较小,一般穿连体衣更方便也比较舒服,颜色上选比较亮丽的,显得喜庆。

2、白狗去、黑狗回。去姥姥家的时候,家长要在宝宝鼻子上抹一些白面粉,称为“白狗”,从姥姥家离开的时候,要在他鼻子上抹黑色的锅灰,称为“黑狗”。

这种做法叫做白狗去,黑狗回,有的说是寓意宝宝能够长命百岁,还有的说抹灰以后宝宝变丑了,鬼神都不会靠近,路上比较安全,大概的意思就是辟邪,总之图个吉利,大家都照着做。

3、初一、十五不走路。如果宝宝满月刚好遇到初一、十五,那这一天就不能回家,要提前一天或者延后一天,也是担心宝宝在路上会发生什么不利的事情,虽然这事比较迷信,但是大家说的多了,心里总会有些忌讳,遇到这一天的时候就会避开。而且不光是满月,就算平时,姥姥也不会让家人在这两个时间回家,心里总怕对家人不好。

4、舅舅舅妈来接回。如果宝宝有舅舅和舅妈,就要让舅舅和舅妈来把宝宝接回去,记得当时我出了月子就是哥哥和嫂子来接的,小姑子生完孩子,也是婆婆让我和老公接的她们娘俩,这个具体有什么意思不太清楚,大致表示家庭比较和睦吧,看到哥哥和嫂子来接我们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有人罩着很幸福。

总之,满月以后回姥姥家住是件好事,很少有机会有这么长的时间回家和老妈呆在一起,聊聊心里话,感觉还是很开心的,至于风俗,也就图个开心,而且老风俗也是值得纪念的事。

博兴小孩出生到姥姥家报喜习俗

1产儿报喜

产儿报喜,一般是第一胎婴儿出生后,其父备红鸡蛋(染红的熟鸡蛋)去孩子外公外婆家报告喜庆,等于昭告亲朋好友,家里添丁。

2洗三

洗三,汉族生育习俗。在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3送粥米

送粥米,已婚女子分娩,第五天或第七天(县城一带忌七日)娘家备米、面、鸡蛋等食品和一块衣料前往抚慰,称“送粥米”,或作送祝米,又称送米、送汤米、送糖米、送米糖、下汤、送乳汁米、看欢喜、吃面、吃大面、做日子等。

4满月酒

满月酒,古代汉族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度过了一个难关。这个时候,家长为了庆祝孩子度过难关,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该仪式需要邀请亲朋好友参与见证,为孩子祈祷祝福。这就是“满月酒”的来源。现如今,人们为庆祝宝宝出生一个月而设立酒宴,这个仪式便称为“满月酒”。

5接满月

接满月,按照民间传说,婴儿满月的时候,是一个坎,会有鬼神来小孩家吓孩子。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侵害,外婆或者姑姑要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住几天。取得时候脸上抹点黑魔,回来的时候搽点白粉,寓意还越来越富态。有的地方外婆要送两个生鸡蛋让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了扔了,顺便帮着外婆家把灾难带走。

6过百岁

过百岁,汉族民间在婴儿出生后的第100天,举行庆祝仪式,预祝婴儿无病无灾、长命百岁。这种习俗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盛行。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被请来参加宴会。来宾自然也要携带礼物,还要给婴儿红包儿(礼钱)。特别是婴儿姥姥家,除送衣物外,长命锁是必不可少的贺礼。此外,还要订做100个寿桃,装两个捧盒与另外一棒盒寿面、一捧盒肉或其它食物派人挑送到外孙(女)家。穿“百岁衣”是“过百岁”的另一道风景。它又称“百家衣”、“百衲衣”,是用各种颜色的碎布块缝制而成的,形状很像僧衲。这些布料不一定非得从百户人家讨得,只是要求所敛布头的人家越多越好,布的颜色越杂越佳。花布中唯有紫色最难讨换,因为“紫”的谐音为“子”,人们不愿把子送人,所以只有到孤寡老人家才能讨来:人家那也是为了行善积德才出手的。

7抓周

抓周,中国传统风俗,现是东亚国家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魏晋南北朝时已存在,“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现在也有些会放鼠标、牙刷等现代物品,也有些会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 

不但你家孩子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更惨的是你家亲戚有压力和心理阴影。他家不但要付出伺候你家孩子,他家还得承受各种压力,生活过得不爽。你想,别人家的孩子到自家来,打不能打,骂不能骂,还得小心翼翼的伺候他,对他好他也不会感恩,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要是哪天不小心对他说话大声了点,他会恨你一辈子,对于你家亲戚来说,这是辛苦不讨好的事。我要是你家亲戚,我绝对不会答应让你家孩子在我家长住,我要是你我也绝对不会让孩子长期离开父母,而去打扰别人。凭什么你们的人生要别人为你们买单?你以为读书是一两天的事嘛?自己生的就该自己去照顾孩子,自己去陪伴孩子成长。干嘛要别人去为你承担你们为人父母的责任?[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你首先是不合格的家长,其次你在道德绑架亲戚。

为啥要给别人添麻烦。

你没想过给别人增添了很多麻烦吗?你家孩子要是惹点什么事,出点什么事人也要承担责任的。伺候好了不一定领情,一个不好就是100个不好,没准结仇了,要是我,绝不接受这种事,自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呗

干嘛要住亲戚家,上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孩子不舒服,也给亲戚造成一定的负担!宁愿钱受罪都不要给别人填麻烦!因为到最后你们可能连亲戚都无法做了,因为从你的问题来看,你首先没有想到的是给亲戚造成麻烦,想到的是你的孩子是不是受了委屈!!!!有这种心理难免将来会事事留意,事事计较,或许因为亲戚的疏忽让你心存隔阂怨恨!!!!

最近刚看了一部电视剧《小欢喜》

,剧中林磊儿在妈妈去世后,爸爸与继母并不是待见他,小姨童文洁在得知情况后,与丈夫方圆协商后决定将磊儿接到北京与自家一起生活。对磊儿处处关怀备至,细心照顾,嘱咐儿子方一凡照顾好弟弟,“你们是拥有四分之一血缘关系的兄弟”。一家人真心的将磊儿当做自家人,称呼也从一家三口变成一家四口,在双双失业的情况下,也没有产生任何的变化。就这样的情况下,在童文洁发现怀二胎时,为了两个儿子不准备生二胎时,磊儿还是坚定的认为是因为自己,才导致小姨不准备生孩子,自责、愧疚等情绪滋生。为了挣钱贴补家庭,放弃清华大学

的冬令营,放弃了争取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虽然小姨小姨父并不希望他这样做,知晓后也是很生气,但他还是做了,这何尝没有“寄人篱下”心理的影子。

现实中又有多少“童文洁方圆”这样能真心真意的将非亲生的孩子当成自家孩子来养育照顾的,并非道德绑架,只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很难有做到这一点,不仅是大人,孩子可能也无法做到完全的没有隔阂。

长期住在亲戚家的孩子,都会出现哪些心理影响呢?

1、处处小心翼翼,在自家乱翻乱动、怎么做都无所谓,在别人家还是很有区别的,不敢乱翻、不敢多吃、处处忍让都会发生。在今后的人际关系上会特别疏离,不愿麻烦他人,却拒绝不了他人的要求;

2、外出的自由限制,在亲戚家长住,亲戚是需要承担孩子的安全问题,一旦孩子外出出了什么问题,无法与孩子父母交代。除却在校时间,其他时间大部分都会被要求在家呆着。影响今后的社交和长期居家的所带来的孤独感;

3、对自己缺乏自信,无论是什么情况下,父母与孩子的分离,都会给孩子带来被抛弃感,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4、易性格讨好型人格

,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建议。

欢迎转发、收藏或点击@找心理进行关注,每天接受心理学,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要看情况,比如寄居人家的人品,孩子的承受能力等等。

我儿子从小不愿意住姥姥家,其实姥姥姥爷都对他不错,有一次他跟我说,他住姥姥家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我体会不到这种感觉,但是如果非要寄居的话,那我会放弃一些东西让孩子和我住一起,不想影响孩子的心理。

为了孩子的 健康 成长,为了家庭的长久安宁,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出自己带的条件,图一时省事,后续烦恼够折腾一辈子的。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寄人篱下是个什么滋味。

一、对于寄养家庭来说,被寄养的孩子始终是外人。

寄养在姑姑家,真正的亲戚只有姑姑一人,寄养在舅舅家,真正的亲戚只有舅舅一人,不要指望姑姑或舅舅的伴侣也是亲戚,对于亲戚的伴侣来说,你的孩子就是个不好意思拒绝的累赘,心生烦厌是早晚的事,如果寄养家庭有孩子,别指望人家对自己的亲骨肉和你的孩子一视同仁,不可能的,亲戚不是圣人。

二、对于被寄养的孩子来说,住在别人家里,看人脸色生活是家常便饭。

生活压力下,父母对亲生孩子琐事的耐心和包容都有限,更何况碍于情面不得不接收亲戚孩子寄住的寄养家庭,放大或揪住缺点不放是常有的事,亲戚说孩子这不对那不好的时候,你是信亲戚的话还是信自己孩子的话,孩子在恶意的环境里如何自处?

三、亲戚家庭内部冲突一定会波及到被寄养孩子

踢猫效应,被寄养的孩子就是最后那只可怜的猫,因为最弱势、最无足轻重,你想啊,亲生父母都不想办法给孩子创造个遮风挡雨的条件,亲戚家成员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亲戚家后院起火了,亲戚在焦头烂额的时候还能对寄养孩子心平气和吗?

有一种情况可以寄养,就是亲戚有钱、有闲、有耐心、有爱心、没孩子、超喜欢你家孩子,完全能视如己出,丝毫不介意在你孩子身上花时间和精力。

最后,聊我诸多惨痛经历其中之一,初中时,为了上学离学校近,我在带我长大的姥姥家寄住,姥姥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也就是我的舅舅舅妈,舅舅舅妈有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小表弟。

姥姥和舅妈经常闹婆媳矛盾,我那时只是个啥也不懂的初中生,我能咋办,那回姥姥一气之下回了老家,舅舅在外地学习,表弟在幼儿园托管,我和舅妈在家,姥姥一走,舅妈就不让我在写字台上学习了,因为字台在舅舅舅妈的房间,我只能坐矮凳上趴在凳子上写作业。

写字照明靠屋顶昏暗的灯(为了省钱专挑瓦数小的,你懂的),老师的惩罚性作业又多,我的眼镜度数从200度不到,半个月下来飙到了800度,连累我女儿遗传了深度近视

,想起这件事心里这个酸爽劲儿就别提了,我找谁说理去,肠子悔青也没用,那时候人微言轻我连自己的主都做不了。

心理阴影算个啥,一个孩子的身心俱疲才可怕,我女儿一出生我就自己带,没人帮忙也信不过别人帮忙,一路摸爬滚打硬熬出来,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感同身受,终于熬到了“守得云开见月明

”的一天,我也双鬓染霜、年至半百了。

自己脑子不好使吧,怎么不想为啥要放在亲戚家,别说啥方便,有一百种客服的方法,非要选最不招人喜欢的,自己最有问题

有可能。

小孩在成长期内,尤其是独立的人格和心理建设期内,也别需要足够的家庭温暖和安全感,这期间与父母同住,得到足够的圆满的呵护与陪伴最为重要。因为上学就寄宿,这对于小孩本身会有心理上的被抛弃感,同时会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有抗拒感和不断的自我调适过程中,这些细微的变化其实都在心态中能体现,再亲近的亲戚都无法比拟自己的亲生父母。

如果是个好亲戚,能给予小孩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给予正向的教育和养育过程,那么孩子的成长即便缺乏父母也不会有偏差或者被排挤或者被欺负的阴影,很多小孩都是从小离开家缺乏家庭的温暖,成年后来自原生家庭

的缺失对于婚姻家庭的三观都存在极大的偏差。这就变成,一开始是为了教育送出孩子,到最后,却因为最初的教育,造成好几代人的原生伤害,得不偿失。

在通畅的寄宿环境里,亲戚不过是给孩子饮食生活上的照顾,好不好另说,小孩会有拘束感和不自在,也不可能轻易跟自己所在的环境打成一片。因此性格形成期,如果遭受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自然会有讨好型人格出现,这种察言观色的状态和迎合的态度会对人的一生都带来不好的影响,容易失去自我,也唯唯诺诺。

小时候我就有一段时间住亲戚家。小学时父母去外地工作,家里也没老人,我爸找了个小餐馆,让我每天中午和晚上放学去那里吃饭,吃好饭自己回家睡觉。初中需要去其他地方上,不在自己家附近了,我就在阿姨家住了一段时间,当时特别不想住,但是又没有办法,那个学校没有住宿。后来爸妈觉得住阿姨家太打扰了,学校附近给我租了间房子,付钱给房东让我在她家吃饭。后来高中、大学就直接住校了。

我觉得有其他的选择就不要住亲戚家,一是很麻烦亲戚,孩子出点什么事都不好交代。二是对孩子成长不利,会总感觉寄人篱下。宁愿多花钱的事也不要花人情,人情债难还。

不一定啦,如果孩子的姥姥只有孩子的妈妈一个女儿,可以考虑,如果有哥哥嫂子什么的,就要顾及家人的感受了,最重要的是要看老人愿意不愿意,毕竟老人没有义务给你带孩子的。如果是高中以下的小孩,最好还是和自己在一起吧,不然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爸爸妈妈在孩子的一生中发挥着很重要的地位,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我作为一个和爷爷奶奶生活到成年的孩子给你的最真实的忠告。

如果儿子总想去姥姥家住,这可能表明他在家里感到不舒服或者对某些事情感到不满。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处理这个问题:

1 与儿子进行交流:与他坦诚地交谈,了解他为什么喜欢在姥姥家住。可能是因为他能在那里感到更自由、放松,或者有其他的原因。通过了解他的内心想法,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2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作为父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这可以通过定期共度亲子时间、参加孩子喜欢的活动、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等方式实现。当孩子信任你并感受到你的爱时,他们会更愿意在你家里生活。

3 改善家庭环境:如果孩子觉得家里的环境不够舒适或者缺乏他需要的支持,你可以考虑改善家庭环境。比如,提供他需要的支持和安慰,或者为他创造一个更加自由和放松的环境。

4 制定规则和期望:让孩子知道在家里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并确保这些规则和期望得到适当的的管理和执行。如果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他们可能会更愿意待在家里。

5 尊重孩子的选择:尽管你可能希望孩子能留在家里,但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他在姥姥家更开心,你可以考虑让他在那里待一段时间,以支持他的情感需求。

总之,处理这个问题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改善家庭环境,并制定适当的的行为规范和期望。

女婿住媳妇的姥姥家住是什么意思?

自己的女婿住自己的媳妇的姥姥家吗?

分情侣吧。

除非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媳妇在媳妇的姥姥家住。自己的女儿和女婿才可以住媳妇的姥姥家。

现实生活中,我大舅入赘了,在我大妗子的姥姥家住,大妗子的爸爸也是入赘的。所以对于我老姥老爷来说,儿子住在媳妇的姥姥家。

有的时候,我们去看大舅和大妗子,就会在大舅室住几天,那就相当于在大妗子的姥姥家住了几天。

我大姨夫、二姨夫特别喜欢去我大舅室住一阵子,相当于妹夫去了大舅子哥的妻子的姥姥家住。

所以女婿也是可以去媳妇的姥姥家住的。

我老姥老爷也在大舅室养老。

对于大妗子来说,相当于婆婆公公在自己的姥姥家养老。

我姐夫也经常陪着我姐去大舅室住几天,相当于甥女婿住舅岳母的姥姥家了。

如果大舅不是入赘的,没有在大妗子的姥姥家住,那么我们去大妗子的姥姥家住是不合适的,别说姥姥家了,就连大妗子的娘家住都不可以啊。

我们从来没有去过二妗子、三妗子的娘家住过。平时基本也不会去。

但是大妗子的娘家就是大妗子的姥姥家,

我们去大舅室,就是去大妗子的姥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