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赠送客户礼品标准规定

客户 0 69

银行赠送客户礼品标准规定,第1张

银行赠送客户礼品标准规定
导读: 1、银行赠送客户礼品标准规定2、在银行存款,银行送什么礼物好?送的最贵的礼物是什么?3、提高存款利息,再送米送油,为何银行会如此好心肠?4、邮政银行生日邮礼是什么5、银行送礼品一般送什么 银行送礼品应该送什么法律分析:第一是礼物所体现的主
  • 1、银行赠送客户礼品标准规定
  • 2、在银行存款,银行送什么礼物好?送的最贵的礼物是什么?
  • 3、提高存款利息,再送米送油,为何银行会如此好心肠?
  • 4、邮政银行生日邮礼是什么
  • 5、银行送礼品一般送什么 银行送礼品应该送什么

法律分析:第一是礼物所体现的主题:礼物是使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共同承载者,要正确地赋予礼物精神价值,就必须把握活动的主题思想。

第二是要注意采购礼品的预算,每一次的礼品采购计划,公司往往都会有具体的预算。因而采购者必须认真根据预算选购礼品。否则即使你选中了心仪的礼品,若预算不足,也只能徒叹奈何,浪费时间精力。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送给客户的礼物选择价值比较高的更合适,最能体现对客户的尊重,选中的礼品超出预算范围,采购者要学会向上和向下双向公关,向上要求领导增加费用预算,向下要求供应商降低供价,双向同时进行,力争达成共识。

第三是应注意体积小、质量优、包装精、有纪念意义。商务馈赠的对象多以公司的重要客人、中高端客户或领导层为主,这个群体人的特点是高收入、高素质、注意形象、讲究生活品位、关注情感需求,另外这部分人出差较多,所以应该选择中高端的品牌礼品赠送,尤其应以附加值高、体积小、便携带的高端个人护理系列、随身商务系列、高品质系列为最佳方案。

第四是要注意供应商的服务能力。 1.要考虑供应商的诚信度,是否是可以信赖共赢的合作伙伴;2.考察供应商的实力,能否足以提供良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3,看供应商是否能提供出合乎需求的品牌礼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第一百一十六条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二)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三)阻碍投保人履行本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四)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第一百三十一条 第四款 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及其从业人员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如果可以, 当然送钱是最好的,毕竟我们可以直接用钱去购买自己想要的礼品,不过这个是不可能了,本身赠送礼物已经是违规的了,直接赠送现金更加的赤裸裸。

违规行为

根据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不得采取七种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 其中第一项要求“银行不得违规返利吸存,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

当然了规定是规定,但是现实中为了揽储,基本上各个银行都顶风送礼揽储,毕竟大家都抱着法不责众心态。

礼物分类

由于银行的存款主力为中老年人,所以银行赠送的礼品也是具有针对性的,以抽纸、食用油、大米、热水壶、电饭煲、平底锅、四件套等等各类居家必备的产品为主,银行一般对各类礼物的价格有限额,以本行为例,一般最高的礼品,价格不得超过300元(批量买会比较便宜,再者银行赠送的东西,质量都比较一般,比如拉杆箱,往往没用几次就已经报废了,对于银行宣传单上标注的价格,价格打折一半看就好)。

另外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部分银行对于存款送礼品有严格的要求,存款期限未到期不允许提前支取,一旦要提前支取必须归还赠送的礼品,所以购买之前一定要再三确认。

总结

虽然送礼品不错,但是选择银行关注利率更加的重要,比如民营银行目前一年期的利率最高可以达到5%左右(10万元一年的利息5000元),而国有银行一年期的柜面利率仅为195%(10万元一年的利息1950元),因此即使你存10万元,国有银行送你一个电饭煲,而民营银行不送,但是相差的的3050元利息,已经可以买十个电饭煲了。所以存款不能单单只注重礼品。

我在银行基层做过理 财经 理,对于给存款客人送礼品这件事儿一点也不陌生。

给存款客户送礼品这件事儿,几乎每家银行都干,甚至具体到每个理 财经 理也都干。送的礼品各式各样,不外乎就那么几种。下面我就简单列几种:

一、简单粗暴反现金

不少农信社和一部分城商行对于存款客户采取直接在利息之外反给客户现金。就这个现金的数额也在每一年递增。2014年前后,存一万块定期可能给10元左右,2015年前后,存一万块定期可能给30左右,2016年前后就涨到了50元左右。

这个数额每年的不同时段有差异,年初与年底给客户的就多。这个数额不同地区的差异也很明显。据我了解河南的部分银行反30元的时候,河北的部分银行已经反到了80元。

二、银行统一采购礼品,以积分兑换

银行或以分行为单位,或以支行为单位,利用营销费用到一些批发市场上大量采购一批礼品。根据客户的存款量的多少给予对应的礼品。

礼品的选择一般有下面这几个原则:

三、理 财经 理自主选购定制化礼品

有些银行是将客户营销费用给到理 财经 理,需要用发票才能报销获得。如果理 财经 理不花,钱就没有了。很多理 财经 理都会为自己的大客户选购一些礼品。

这种礼品相对好一些,因为理 财经 理会把这些费用花在那些为自己的业绩做出突出贡献的客户身上。我之前为我的五百万定期存款客户送过亲子旅行,花了大概5000元。

以上的行为,尤其是以银行为单位的行为,是监管机构不允许做的,涉嫌恶意竞争。但各家银行没有办法,为了拉存款,都是在私下里进行,有些甚至让理 财经 理直接让礼品送到客户家里。

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是利率市场化不完善造成的。各家银行为了拉存款愿意付出的成本不同,银行没有办法在利率上做文章,只能通过额外送高价值礼品来给客户。

大额存单的出现,基本解决了这一矛盾。大额存单的利率由各家银行自主制定,各家银行也都将利率定在了传统存款以上。据我所知,几乎没有哪一家银行还在为大额存单的客户赠送价值比较高的礼品了。有些银行甚至取消了给大额存单客户送礼品的活动。

存款送礼品,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畸形的,这有点类似于销售的回扣一样,不利于银行的发展。银行体系日渐完善,送礼品的行为迟早会全部消失。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

只有在过节或者是极其特殊的情况下,银行才会做出存款送礼品的相关活动,也有的银行不是直接这么明显,而是存款送积分,然后积分可以兑换礼品。

银行送什么礼物好呢?

小财认为只要是银行送的礼品,价值主要偏向实用方面,如果雨伞,大米,食油,洗衣液,拉杆箱等等礼品,存款的金额越多,那么可以选择到的礼品的价值越高,也就越好。至于送的最贵的礼物是什么?小财其实并不知道,因为存款不一样,银行不一样,对应的存款礼品也不一样啊,不过只要存入更多的资金,银行就会送出较为满意的礼品。

最好的礼品应该就是银行行长亲自拜访上门拿的礼品最好吧。每个银行支行网点的行长每年都会抽出时间来拜访一些银行极其重要的客户,维护双方的关系,进行一些利润交易。

其实存款送礼品属于违规的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是:不允许银行通过赠送礼品等方式来吸收存款。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但是银行面临严峻的存款竞争压力,也不得不顶风作案,还是会推出存款送礼品的活动。

存款送礼品的活动对银行而言至关重要,如今的银行储户更加喜欢在银行拿到一些实物的礼品,从营销的概念来看,实物更加直观,也更加触手可及,可以让用户感觉到“利息和礼品都有”的感觉,所以这样的送实物活动很重要。

银行方面也愿意通过这样的“传统活动”来招揽存款,以前一直在做礼品活动,如果突然不做,那么也会引起客户的不满和抱怨,所以只能这样选择和进行操作。

总之,存款越多,送的礼品价值越高,小财 财经 看到一个段子,那就是在银行存款送一个亿的纪念包,上面写着“存款一个亿转送”,这样的纪念包比其他的奢侈品都高大上,这才是“最贵的礼品”。 小财说一说

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这四大国有银行他们不会提高利率揽储,更不会送米送油等其他生活用品去吸收存款。原因:一是他们资金雄厚不缺钱,二是他们执行规定利率好比扳上钉钉,不会轻易松动。出现随便提高利率,给储户送米送油等物吸引存款的做法,只能是民营中小型银行会这样做,但也是极个别少数银行,多家银行也不会做的。今与昔比,无论是那家银行,资金紧缺的时候,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吸收存款。记得八十年代,几家国有银行资金都发生短缺过,各家银行会采取一些行之有效措施揽储。我当时在的银行经过多方研究,决定发行定期定额有奖储蓄存单,我当时具体负责抓存款工作。亲自到湖南醴陵订制了一批茶具,经市政府审批,买了部分电视机,电冰箱作为摇奖奖品。(当时这两个商品都属紧俏商品)储户在买存款存单时,根据存款金额多少,当即奖给茶具数量,等到存款存单发售结束,采取摇奖方式兑奖电视机或电冰箱。连续开展了几期,还是取得很好吸储效果。购买这些物资的钱都是用吸收存款的利息来购买的,用发售存单的总数,统一计算出有多少利息,全部就用在购物上,也不是什么好心肠,只是采取的揽储方式不同而以。银行不另外拿钱,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少数民营银行采取的送米送油等生活用品,据我了解,他们是从历年的利润中适当拿出一小部分钱来购买物资送储户,从而刺激储户积极来存款。

这个也是经营之道。

现在大型银行一般是没有送米面油的情况的,一般都是各个城市的中小银行,为了揽储的需要,推出一些提高存款利率,再送米面油等,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储户到银行去存款,而这样也能够让银行更好的经营。

对于银行来说,吸收存款,放出贷款是经营的主要方式,而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成为了银行的毛利润。对于银行来说,只有存款越多,那么就能够有更多的钱可以贷出去,这样银行就会赚到更多的钱,那么银行的效益就会越好。

现在大型银行由于资产规模巨大,营业网点众多,金融产品众多,而且经营时间很长,受到了广大储户的信任,一般不需要采取提升利率,再送米面油的方法去吸收存款。

但是对于一些地方上的农商行,城商行等银行,由于资产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基本上是在某一个地狱开展业务,营业网点也不是很多,很多时候就需要适当提升一些利率,而且还需要送一些米面油等方法来吸引储户来存款,这样银行吸收到了更多的存款,有利于银行经营,而储户获得更好的利益,心理也比较满意。

比如有些城市的城商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能够达到2%以上,而且如果你要是存款1万元,大概可以获得四五十元左右的礼品,如果定期存款两万,可能会获得八九十元的礼品,如果是存款十万,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礼品等等。这样折算下来,可能一年定期存款总利率能够达到25%甚至3%,这样一来就比大型银行高一些,就受到了很多储户,特别是中老年储户的欢迎。

综上所述,提升利率,送米面油等,也是银行的经营之道,一般大型银行不会采取送米面油的方式来经营,但是很多中小银行为了揽储就会推出提升利率,送米面油的举措,来吸收存款,从而让银行经营的更好。

提高存款利率,鼓励居民勤俭持家,鼓厉企业增收节支,积极储蓄,支援 社会 主义建设是前三十年我党我国的正确的金融政策。因此既无外债又无内债。

四大行不愁嫁,不会送,利息还稍低。

城市银行,农商行,等一些竞争不过大银行的,会推出些利息高的,还送礼品,粮油米等一些赠品。

只要普通存户,存五十万以内,都受法律保护,可大胆存储。

这是银行以前吸收存款的传统方法啊,没有啥好心不好心呢。对于储户来说,也是可以有效增加自己存款利息收入的一种方法。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双方各得其所,不是挺好的吗?

在2017年之前,基本上大部分银行都使用这个方法。为什么银行使用这种方法来去吸收存款,而不采用其他方式呢?其实大家都知道,想办法给储户增加存款收益,是吸收存款的最佳方法。在那个时候市场存款利率又不允许浮动,网上吸储方法(例如积分商城、兑换券、电子转账优惠等等),客户不太接受。在这种时候其实在营业网点摆上礼物,只要存款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送米送油送月饼,这是多么直观的一种营销模式啊,客户喜欢,银行工作起来也简单。

到2017年之后,银行的存款创新产品纷纷退出,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存款利率的增加。智能存款、假结构性存款以及各种银行内部的特色大额存款。存款利率有效的被提升,存款市场已经来了最好的发展阶段。利率有效提升,肯定比送米送油更具备吸引力,所以大家发现这几年银行线下网点送礼物的现象有所收敛。直接利息提升了还不够好吗?

但是随着2009年年底开始的监管措施,先是将智能存款叫停,之后取消假结构性存款产品,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也被取消,异地存款也受到了抑制。尤其是今年6月20号开始实施的存款利率定价模式的改变,让整个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出现了大幅下调。目前市场中主要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最多也只有355%。

造就的现象就是:因为利率下降,那么存款产品的利率同质化情况严重,银行之间存款产品对比,其实利率差别都很微小。那么此时过去营业柜台送米送油送礼品的促销方法,又一次的被使用了出来。所以大家现在看到,不少银行柜台中又摆满了礼品,达到一定的存款额或者购买某一类存款产品,又可以拿礼品了。

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就是银行为了促进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普及使用,很多时候直接是在手机中将积分送入,然后可以到线下网点进行换购礼品。促使大家下载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等电子银行APP,适应未来的电子化银行时代。

对于储户来说,利率不能有效提高,那么给点礼品也不错呀。所以大家还是要注意自己身边的那些银行网点,如果有活动可以比较比较,觉得划算也可以存点钱拿些礼品啊。

银行一般是在季末、年末冲关的时候,会提高存款的利息,同时再给客户送一些米送一些油,以此来吸引顾客存款。

所以大家在存款的时候 ,就可以选择在季末或者年末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可以获得较好的存款利率,同时可可以获得一些礼品。

银行提供这些礼品,其实并没有多大价值。最多也就几十块钱,这就达到了很好的营销目的。存款吸收了,银行的知名度也提高了。表面上看,好像是客户占了一点小便宜,其实背后银行才是最大的赢家。

银行是企业,以追逐最高利润为目的,银行不是救世主,并不是好心肠。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不过对于客户来讲也没坏处。存款利率高了,还有点小礼品,总之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这也许这就是双赢吧。

银行确实不会那么好心,但会做这样的事情。因为送油送米乃至提高存款利率能够给银行带来更多的收入与利润。

理解这个问题前先要明白银行是如何运作的。

银行其实是一个金融中介机构,只是干的活高端一段罢了。银行本身不生产钱,它的钱均是来自于储户们的,有个人储户、国家机关储户、企业储户等。储户们存到银行的钱相当于银行用来获取收入和利润的工具。

储户将钱存入银行后,银行就可以把这些钱借给需要资金的人了。假设小明存入银行10万元人民币,一年的利率为2%。银行将这10万元借给了想要买车的小张,一年利率为6%。

一年后,小张将10万元借款还给银行并支付其6000元的利息,这6000元就是银行的收入。同时,小明来银行取钱了,银行将本金10万元以及2000元的存款利息给了小明,2000元的利息实际上是成本。6000的收入与2000的成本之间有着4000元的差额为银行这笔业务的营业利润。

我们假设小张存的钱不是10万元而是100万元,那么银行一存一贷之间赚到的利润就不是4000元了而是4万元。因此,银行拿到的储蓄款越多就能创造更多的收入与营业利润,这也是银行要拼命揽储的原因。

对于大型银行来说,他们不缺存款客户,网点多、规模大,名声摆在那里。但中小银行就不一样了,有的储户担心银行小有风险不太愿意存钱;还有的人觉得小银行网点太少了,存款以后取钱、办理业务都不方便。总之,储户更加愿意选择把钱存到大银行去。

这时候小银行就得想办法了,通过一些额外的付出获得更多的存款。提高存款利率、送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就成了揽储的重要手段。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一家小银行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2%上调到了22%,同时规定一次性存款10万元以上的送一袋50斤的大米。小明存入了10万元,当天拿回大米,一年后拿回10万元本金和2200元利息。相比于之前只有2000元利息来说多赚了20斤大米和200元利息。

对于这家小银行来说,10万元存款按照6%的贷款利率借出去后能够收到6000元的利息,扣除2200元的存款利息以及一袋20斤大米100元左右的成本,能够赚到3700元的营业利润,相比于之前4000元至少了300元而已。小银行甚至可以增加贷款利率,比如提高到62%,那么10万元一年后获得6200元的贷款利息收入,对于小银行来说可以挣到6200-2200-100=3900元的营业利润,仅仅多付出了50斤大米的共计100元的成本而已。

因此,题主说的提升存款利率以及送油送米拉着储户来存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银行的营销手段罢了,但和好心完全扯不上任何关系。

银行实际靠贷款发家的,为了稳定客户,所以他们会大额储户发放一定的福利,至于提高存款利率,不太清楚,凡是有时他们也多种经营,因为他们掌握储户的信息有时候会组织参加理财活动,同样需要大家注意,防止上当受骗的!还是四大银行可靠一点。一般10万以上有!

每个银行赠送的物品不同。

1邮政银行客户生日礼品是比如说可以是一个大的生日蛋糕。

2或者是可以给这样的银行客户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比如说可以给一些银行客户一个保温杯。

3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比较有实用的东西,比如说羽绒被都是他们的生日礼品。

1、要符合自身的地位和彰显行业的特点。银行是财富和品味的象征,在此之下的各种营销模式都会受到客户的重视,所以,银行团购礼品就不能显得太俗气。

2、寻找客户既喜欢,又轻易买不到的礼品。像定制的银行团购礼品,一般情况下礼上网来礼品网选择的礼品都是不走销售渠道的商品,而是选择走礼品渠道的商品,这两者的区别就是,你在大部分商场里是买不到这些商品的。如果将这些礼品送给客户,一定会意想不到的效果。

3、寻找客户既喜欢,又舍不得买的礼品。一些高档的水晶工艺品或者带一定收藏价值的礼品,赠送给银行贵宾客户,彰显银行的大器和实力。

4、选择小巧精美,便于携带的礼品。礼品体积小巧、式样精美,才能让客户轻易拿回家中或者办公室摆放,大的体积并不一定体现高的价值,反而小巧精美的礼品才能体现银行对客户的关爱和尊重。

5、有欣赏价值或收藏价值。这类礼品在客户手上留存的时间越长,增值的价值就越高,而且品质不凡又不太过显得铜臭,等到若干年后,礼品价值升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候,客户一定会永远铭记着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