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宝宝的健康绝对是每一个家庭中最重视的一件事,如果可以,当宝宝有任何不适,相信每个爸爸妈妈都愿意去代替宝宝受罪。所以在平时都会非常小心的照顾宝宝,也会去学习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甚至有些准爸爸准妈妈在正式当上了爸爸妈妈之后都差不多变成半个医生
宝宝的健康绝对是每一个家庭中最重视的一件事,如果可以,当宝宝有任何不适,相信每个爸爸妈妈都愿意去代替宝宝受罪。所以在平时都会非常小心的照顾宝宝,也会去学习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甚至有些准爸爸准妈妈在正式当上了爸爸妈妈之后都差不多变成半个医生了。
不过,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是医生,和医院里经过系统学习和累积了大量经验的医生都是有很大差距的,应该说没得比,所以,当宝宝有不妥的时候第一时间还是要送宝宝去看医生的,可千万别被自己那有限的知识耽误了时间。
当宝宝出现这三种情况一定要尽快送宝宝去医院:1体温变化
成年人的基础体温一般在365度左右,可是由于宝宝的新陈代谢比较快,所以基础体温一般比成年人高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岁以内的宝宝即使体温达到375度也不算是什么事。
并且,由于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所以宝宝是很容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的,比如说,如果外界温度较高,宝宝的体温也会稍微高一点点。
但如果宝宝的突然发生变化,比如说体温突然变得很高,或者体温突然就变低了,即使是增减衣服体温也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甚至还有其他的症状,比如说脸部很潮红,抽搐,呕吐等,这些情况都是异常的,爸爸妈妈一点也不能再耽搁了,赶紧送宝宝去医院是最好的。
2宝宝身体颜色不对
很多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颜色都是红红的,慢慢的就会变成粉红色,有时候也会因为皮肤过于娇嫩,在穿衣服的时候导致一些皮疹,令皮肤发红,这种情况一般几天就会过去,是正常现象。
还有一些宝宝身上会出现一块一块的青斑,这种是胎记,很多都会慢慢消失,对宝宝也没有影响。
正常宝宝的肤色都是粉红的,如果宝宝脸色比较苍白,或者口唇出现发甘发紫等,甚至手脚冰凉,呼吸困难等,这也是异常情况,爸爸妈妈应该及早送宝宝去医院。
3精神状态不好
在一天当中,宝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即使是一岁左右的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大概有14个小时左右,如果宝宝吃好喝好睡好,也没有尿意便意,在每一次睡醒之后,或者吃奶之后,宝宝的状态都是非常好的,很开心,会找人聊天,找人玩,或者自娱自乐。
但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一点也不好,肚子饿了不想吃东西,好像一直睡不饱,连眼睛都懒得睁开,全身软绵绵的,连哭都是没力气的,甚至同时还会有体温的变化和其他的症状出现,不管什么原因,送宝宝去医院就对了。
还有一种,就是宝宝如果受到撞击之后,表面没有伤,当时没问题,但不久之后出现呕吐,哭闹等情况,那也要赶紧送医院。
懒妈妈家的侄子在出生12天的时候就出现过一次很吓人的情况,这边的风俗是宝宝出生12天的时候,宝宝外公外婆家会有一些亲戚过来,一般都是外婆、舅妈、姨妈之类的女性,然后和家里人一起吃饭迎接新人儿。那天侄子不知怎么啦,突然就出现口吐白沫,嘴唇发黑,抽搐等情况,大家都没见过这种情况,把家里人都吓了一大跳。
然后就赶紧把宝宝送到医院,结果是急性肺炎,好在送的及时,最后也化险为夷了。
其实我们都是很普通的家长,遇到宝宝的事情手忙脚乱,心慌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宝宝哭闹厉害,咳嗽,呼吸困难等,自己不懂或者不确定的话,都应该尽快把宝宝送到医院去。
有些因素我们不可以控制,但我们可以帮助宝宝提高抵抗力。1母乳喂养
母乳是最天然,最安全,最适合宝宝的食物,营养物质就更不用说,是最全面的。六个月以内的母乳,尤其是宝宝出生后的一个星期内的初乳,富含非常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让宝宝更强壮。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宝宝到六个月,六个月后适当添加辅食,坚持母乳喂养到宝宝两岁或两岁以后。
母乳喂养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给宝宝建立防御疾病的屏障,让宝宝的身体棒棒的。
所以能够坚持母乳喂养绝对是一件很不错的事,但前提必须是妈妈的身体好,摄入的营养均衡全面,这样母乳的营养才会更好。
2带宝宝多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对于宝宝也不例外,当然仅限于适当的运动。
只是不同月龄的宝宝就要进行不同的运动,家长们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进行设计,反正让宝宝动起来就对了。
对于新生儿,适当的做被动操,游泳也算是运动呀。
3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
宝宝的体温很容易受外界温度影响,所以在天气较冷或较热,尤其是气温变化较大时,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帮宝宝增减衣服,合适当时的温度才是最好的。
平时可以摸摸宝宝脖子的后面,如果感觉很温热,并且有湿润的情况,那就是宝宝有点热了,出了小汗,这时候可以适当给宝宝脱掉一件衣服,同时要记得把汗擦干。如果摸起来凉凉的,甚至宝宝还有一点点鼻塞的感觉,说明宝宝穿得不够暖,我们应该给宝宝加衣服。如果感觉那里的温度正适合,暖暖的又很干爽,说明宝宝穿的正好合适,也就不用穿衣服或者脱衣服了。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爸爸妈妈还要负责给宝宝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该玩的时候就玩
相信宝宝的身体一定很好。
可能有很多父母都没有过要赶紧把宝宝送去医院的经历, 这是好事,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都不会遇到。
我是懒妈妈,多平台原创作者,你的支持是我的动力。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医院空气不怎么好,照顾病人的话,最好不要带小孩去,
对小孩肯定是有影响的,医院人多,人来人往细菌比较多,
小孩抵抗力差,容易生病。。
在医院肯定是生病了的人,空气中的病毒更多。。
孩子不舒服,究竟要不要去医院?这是许多父母纠结的问题。如果孩子病情较轻,去医院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如果不带孩子去,又怕耽误病情。知名儿科专家崔玉涛在《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里给出的建议是:要不要去医院,只需留意一个信号。
《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是儿科医生崔玉涛在《父母必读》杂志写作专栏《崔大夫诊室》10年的集大成之作。书中的内容分为宝宝的营养与饮食、常见病和日常护理三大部分。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讲述养育要点,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养育观。作者崔玉涛是国内知名儿科专家,有着20余年儿科临床工作经验。
一、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信号
同样是发烧38℃,一个孩子依旧生龙活虎,另一个孩子则大哭大闹,吃不下睡不着。哪个孩子的病情更重一些?显然是后者。
《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提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观察孩子的起居习惯和精神状态,尤其是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如果日常饮食的时间和量,以及睡眠习惯都发生明显变化,往往提示着孩子存在较严重的不适,这就是疾病信号。而这,恰是许多父母经常忽视的。
崔玉涛强调,父母千万不要以自己主观想法来判断孩子的病情 。比如39℃还能忍,40℃就严重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怎么知道孩子病得严不严重?要看他是否难受。什么叫难受?孩子的自然生活规律发生了变化,就是难受。”孩子生病了,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问他是否难受,小一些的宝贝虽然不能用语言表达,但是如果他玩得好,作息时间也没大改变,就说明他并不难受。而那些生病后“乖”得不得了的孩子,不爱动也不哭闹,其实说明他很难受。
二、如此描述病情事半功倍
孩子生病了,父母光着急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冷静下来。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详细有效地向医生描述孩子病情,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病情判断。那么,该向医生描述哪些情况呢?
1、病史变化。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发烧的,体温有没有上升,来医院之前有没有进行过治疗,治疗后病情有没有变化。这一点还包括现在病史和过往病史有没有关系,比如“孩子很少生病,今天发烧了”或者“这是孩子这一个月来第二次发烧”。
2、用药情况。向医生说明来医院之前孩子吃过哪些药。医生在了解病情后,可能会让孩子接着吃同一种药。如果没有说明用药情况,医生不知情的话,会新开一种药。吃新药从开始吃到见效需要3天左右时间,这样无形中延长了病程。
3、精神状况。吃喝拉撒睡代表孩子的整体状况。孩子生病,吃饭睡觉完全受影响,说明他不舒服。以往活泼的孩子,越是不哭不闹越表示他很难受。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向医生描述病情时,不要使用过于笼统的词,比如“孩子老是发烧”、“孩子一直咳嗽”、“已经咳嗽好久”。这样的词对医生判断病情并没有作用。这样说会更好,如“孩子已经发烧3天”、“孩子是从前天开始咳嗽的”。
三、宝宝生病必须就医的几种情形
《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列举了一些必须到医院就诊的情况,希望能给父母们一些帮助。
对于出生至3个月龄的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应送医就诊:
1、婴儿颜面及口周皮肤出现苍白或发青等颜色改变。
2、体温高于38℃。
3、出现突发性全身松软或强直。
4、单眼或双眼发红并有白色或**分泌物,有时分泌物可将上下眼脸粘连。
5、水样大便每日超过6-8次,而且出现排尿次数减少。
6、出生2周后的新生儿皮肤仍然发黄。
7、全身出现小米粒样的脓包。
8、新生儿肚脐周围红肿,并有**或血性分泌物。
9、口腔内出现乳白色,如同奶皮样不易剥离的附着物。
10、鼻塞已经影响了吃奶的正常呼吸。
11、比较难受的呕吐,而不是简单的溢奶。
12、反复呕吐已持续6小时。
13、呕吐并伴有发热和/或腹泻。
14、饮食习惯发生较大变化。
15、长时间不明原因、不易哄劝的哭闹。
16、大便带血。
对于3个月龄至1岁的婴儿,出现以下情况应送医就诊:
1、3—6个月婴儿体温超过385℃,6—12个月婴儿体温高于39℃。
2、拒绝奶水等食物或饮食量明显减少。
3、与往常大相径庭的暴躁脾气,对一般干扰反应强烈,睡眠习惯明显改变。
4、阵发性哭闹,拒绝任何人抚摸肚子。
5、大便带血。
换季感冒,几乎每个人都遇上过,大人不在意,但小孩子一旦遇上,爸爸妈妈总是担心的不行。其实,感冒、发烧是儿童成长阶段最常见的疾病,妈妈们不需要太过慌乱。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